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正确快速取穴方法(图文并茂)
正确快速取穴方法(图文并茂)人体穴位可以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类。
十四经穴是位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上的穴位,简称“经穴”。
十四经穴与经脉的关系密切,它不仅可以反映本经络和脏腑的病症,也可以反映与本经脉所联系的其它经脉和脏腑的病症。
奇穴又称“经外奇穴”,它有固定的穴名,也有明确的位置,但它们不属于十四经脉,这些穴位对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疗效。
阿是穴又称“压痛点”,多位于病变部位及其周边,这一类穴位的特点是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
快速取穴方法掌握正确的取穴方法是准确取穴的基础。
常用的取穴方法有简易取穴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度四种。
简易取穴方法此法分为触摸法、抓捏法、按压法三种。
是通过食指、拇指指腹按压皮肤,观察和感觉皮肤及指腹的反应来找穴的一种简单方法。
体表标志法快速取穴方法:体表标志法图此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
它可以分为固定标志取穴法和活动标志取穴法。
固定的标志,是指在人体上不受活动影响、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乳头、肚脐等。
找到这些标志就可以确定腧穴的位置,如脐中旁开2寸处“天枢穴”等,活动标志是指人体在做某些动作时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穴等。
手指比量法简易取穴方法图:手指比量法这是一种以患者手指为标准来量到穴位的方法。
由于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所以此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穴: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第一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指”,患者将除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并拢,以中指第2横纹处为准,4指横宽作为3寸。
注:手指比量法只能在骨度法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
故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
【干货】针灸知识点
【干货】针灸知识点一.针灸治疗原则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4.三因制宜因人治宜、因时治宜、因地治宜二.处方选穴原则1.近部选穴:如巅顶痛取百会;胃痛选中脘;面瘫局部选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
2.远部选穴: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等。
3.辨证对症选穴:(1)辨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①如发热、多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这时我们采用辨证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
②对于病变部位明显的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也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如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
(2)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落枕穴;崩漏选断红穴等;这是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三.常用配穴方法1.按部配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2.按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四.特定穴①《灵枢》:“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②《灵枢》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③《难经》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④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庭可清泻胃火。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03
针灸治疗常用组合穴位
பைடு நூலகம்
穴位介绍
组合方法
合谷穴与太冲穴相配,俗称“开四关”,具有镇静安神、疏风解表、清头明目、通经活络等功效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只手的虎口上,当拇指尖到达的地方就是本穴
合谷-太冲
01
详细描述
按时选穴是根据时间因素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种选穴原则主要用于治疗一些与时间节律有关的疾病或症状,如头痛、失眠、心悸等。在选取穴位时,需要注意时间因素,如子午流注、十二时辰等,以确保针灸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按时选穴也需要准确的穴位定位和刺激深度,以确保针灸效果。
按时选穴
02
针灸配穴方法
详细描述
远端配穴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性病症的治疗,如头痛、胃痛等。对于胃痛患者,可以选取合谷、足三里等远离胃部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远端配穴
总结词
随症配穴法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配穴
详细描述
随症配穴法主要针对某种特定症状或体征进行治疗。例如,对于失眠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表现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如心悸加内关,食欲不振加中脘等。
内关-外关
02
03
04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随症选穴是指根据疾病的症候特点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随症选穴是根据疾病的症候特点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种选穴原则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急性疾病或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等。在选取穴位时,需要注意疾病的症候特点,以确定针灸的穴位和刺激方法。
随症选穴
总结词
按时选穴是指根据时间因素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处方
灸
治 疗
因时制宜
学
概 论
四季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机制也会 产生一定的影响。
• 春夏之季气候由温转热,阳气升发,人体气血也 趋向浅表,病邪伤人也多在浅表,针刺宜浅,少 用灸法。
• 秋冬之季气候由凉变寒,阴气渐盛,人体气血也 潜藏于内,病邪中人也在深部,故针刺宜深,多 用灸法。
• 一日之内,人体气血流注也呈现出与时辰变化相 应的规律,子午流注针法能增强治疗效果。
针
灸 治 疗
1、按部配穴-上下配穴2
学
概 论
《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
下者上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
之腘。”
风火牙痛,上取合谷,下配内庭;
胸腹满闷,上取内关,下配公孙;
头项强痛,上取大椎,下配昆仑;
子宫脱垂,上取百会,下配气海。
针
灸 治 疗
1、按部配穴-前后配穴
学
概 论
前后配穴: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
• 有些周期性发作的病症准确把握针灸施治的有效 时机,也是因时制宜的体现。
针
灸 治 疗
二、穴位的选择
学
概 论
(一)选穴原则:局部近取
邻近取穴
循经远取 辨证选穴
随症选穴
(二)配穴方法:按部配穴 按经配穴
针 灸 治
(一)选穴原则-局部近取
疗
学
概
论 局部近取:围绕病痛所在肢体、脏腑、组
织、器官,就近取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头痛,多种原因所致
(二)急则治标:
肝病基础上形成臌胀
阴水患者复感外邪出现感冒
在病程过程中出现危机重症
( 三)缓则治本:急性病的恢复期、慢性病
学习针灸必须了解【针灸取穴与配穴原则】
学习针灸必须了解【针灸取穴与配穴原则】【针灸处方】针灸处方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包括选穴原则和配穴方法等内容。
(一)选穴原则1.近部取穴腧穴具有近治作用,如胃痛取中脘。
2.远部取穴由于十四经穴具有远治作用,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如胃痛取足三里。
3.辨证对症选穴临床上许多疾病难以明确部位,如发热取大椎、失眠取神门等。
近部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定腧穴的选穴原则。
辨证对症选穴是针对证候或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
(二)配穴方法在选穴原则的指导下,选取主治作用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可归纳为两大类,即按经脉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
1.按经脉配穴法是以经脉或经脉相互联系为基础而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法、表里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
(1)本经配穴法:当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该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
如胃火循扰导致的牙痛,可在足阳明胃经上近取颊车,远取该经的荥穴内庭。
(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的配穴方法。
如风热袭肺导致的感冒咳嗽,可选肺经的尺泽和大肠经的曲池、合谷。
另外,原络配穴法是表里经配穴法中的特殊实例。
(3)同名经配穴法:是将手足同名经的腧穴相互配合的方法,如阳明头痛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
2.按部位配穴法是结合身体上腧穴分布的部位进行穴位配伍的方法,主要包括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1)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部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如胃脘痛可上取内关,下取足三里;阴挺(子宫脱垂)可上取百会,下取三阴交。
(2)前后配穴法: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是将胸腹部和腰背部的穴位配合应用的方法。
如肺病前取中府,后取肺俞。
另外,俞募配穴法是最典型的前后配穴法。
(3)左右配穴法:指将人体左侧和右侧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如双侧穴位同时用。
【针灸治疗的作用】1.疏通经络是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经络、腧穴和手法的作用,使气血通畅而疼痛麻木消失。
配穴原则
配穴原则配穴原则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若辨证已经明确,治法已经制定,配穴处方极为关键。
所谓配穴,首先要掌握阴阳经脉和其穴的特性,与其他相关穴位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相互配合,使之达到较高的疗效。
犹如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君成、臣、左、使。
针灸配方也有主、客、助、役之说。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配方原则,合理的配穴,有时会贻误病机。
《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
”如果配穴恰当,取穴准确,疗效也会提高。
如配穴无章,取穴不准,效果也差,甚至产生副作用。
因此,掌握配穴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就必须学习古今有关中医针灸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我们在诊治病人时应强调整体观念,要注意审证求因,全面考虑,标本兼顾,辩证论治,切忌头痛针头,脚痛针脚。
例如:对于头疼患者,即应详细辨证引起头疼的原因,或外感而致,或因内伤而致;对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失眠少寐而致头疼者,就应当调补心脾,宁心按安神,使患者睡眠安好,则头疼不治而愈。
再者取穴配穴,尚应注意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之说,其原理也是以经络循行或“是动,所生病”为依据。
局部取穴即病变周围选择;远端取穴,既“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只治,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等,这是针灸治疗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左右交叉,患侧,健侧相助等,则为针灸临床所独有。
例如:治疗神经性头疼,可取足部的至阴窍阴、太冲、公孙等穴。
治疗脱肛、痔漏则可取头部的百会,颈后部的风府等穴,均可获奇效。
如《标幽赋》所说:“交经髎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对于治疗半身不遂确有独到这处。
其他如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前后左右、内外表里、相互配合等原则,也都是临床经常使用的原则。
对于特殊病有一些特殊的配穴处方,如癫痫的配穴为:人中、合谷与太冲,中脘、内关、三里通,针后还是不苏醒,阴交、涌泉和劳宫。
常用的原则大致归纳为:(1)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所谓整体,是对于机体统一的认识。
常用取穴方法
常用取穴方法
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取穴方法:
1. 手指同身寸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患者手指的长度来测量穴位的位置。
常用的手指有中指、食指和无名指,每个手指的长度不同,所对应的穴位也不同。
例如,中指的指节宽度大约是1寸,食指的指节宽度大约是1.5寸,无名指的指节宽度大约是2寸。
通过比较患者手指的长度和穴位的位置,就可以大致确定穴位的位置。
2. 骨度分寸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骨头的长度来测量穴位的位置。
常用的骨头有肘横纹、腕横纹、脐中等,每个骨头的长度不同,所对应的穴位也不同。
例如,肘横纹到腕横纹的长度大约是12寸,脐中到肘横纹的长度大约是9寸。
通过比较骨头和穴位的位置,就可以大致确定穴位的位置。
3. 经验取穴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症状来选取穴位。
常用的经验取穴法有“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等。
通过比较患者的症状和穴位的位置,就可以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取穴方法,不同的取穴方法有不同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取穴方法。
针灸穴位的选择和配伍最常用方法
按部位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 (腹背阴阳的配穴法,《内经》称“偶刺”) 如:中风失语—廉泉、哑门、风府 眼病—睛明、风池 气喘—膻中、定喘 胃脘痛—中脘、胃俞
按部位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将身体左右穴位配合使用。 ▲问· 阴阳应象大论》“以右 治左, 以左治右” , 属: “巨刺” 、 “缪 刺” 。
按经脉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 取本经配合 相表里经穴位。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如: 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 心绞痛—内关透外关
按经脉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腧穴相互配 合使用。 如:阳明头痛—合谷、内庭 落枕—后溪、昆仑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将腰以上或上肢腧穴和腰以 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 如: 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胃痛呕吐—内关、足三里 子宫脱垂—百会、关元 头项强痛—大椎、昆仑
二、配穴方法
常见的配穴方法有:1、按经脉配穴法 2、按部位配穴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表里经配穴法 同名经配穴法 按部位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双 双
如:胃脘痛(肝胃不和)—足三里 、太冲
左
右
左右配穴法
▲左右循经取穴: 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谷 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针灸穴位的选择和配伍最常用方法
一、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辨证对症选穴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治疗的总结与反思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生的治疗水平,同时 也有助于发现新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的展望与未来发展
研究方向
针灸治疗的未来研究应关注于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新穴 位的发现与应用、国际化标准的制定等方面,以提高针灸 治疗的科学性和普及度。
发展方向
针灸治疗的发展方向应注重于技术的创新与融合、学术交 流与合作、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等方面,以推动针灸事业 的持续发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针灸选穴原则 • 针灸配穴方法 • 针灸治疗原则 • 针灸治疗程序及方案 •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总结
01
针灸选穴原则
局部选穴
总结词
以痛为腧,近部取穴
详细描述
局部选穴是根据患者病变部位或穴位所在部位的病变,在病变局部或邻近部位 选取腧穴的方法。这种方法以“以痛为腧”和“近部取穴”为基本原则,适用 于各种急慢性病症的治疗。
随证配穴
随证配穴: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灵 活选取穴位进行配伍,以更有效地治 疗疾病。
失眠时,可选取神门、内关、三阴交 等穴位;
如头痛时,可选取太阳、印堂、百会 等穴位;
腰痛时,可选取肾俞、腰阳关、委中 等穴位。
03
针灸治疗原则
治标与治本
治标
针对病症的表象进行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
治本
05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与总结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
疗效评估标准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准应包括 症状缓解程度、生活质量改善、 生理功能恢复等多个方面,同时 应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综合
评估。
评估方法
针灸治疗的疗效评估方法包括量 表评估、患者自评、医生评估等 多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针灸的选穴配穴方法
针灸的选穴配穴方法针灸的选穴配穴方法是以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为依据,通过辨证立法,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并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
腧穴的选取和配伍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环节,并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的好坏。
选穴配穴方法是以、脏腑、等学说为依据,通过辨证立法,结合腧穴的功能、特性,并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律。
(一)选穴原则选穴原则主要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随证选穴。
1.近部选穴近部选穴是指选取疾病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
针灸治疗疾病较为注重近部选穴,即在病变部位就近选穴以调整受病经络、器官、组织的气血,使之平衡。
如偏头痛取太阳;近视取、;面神经麻痹取、;上睑下垂取鱼腰、阳白等。
2.远部选穴远部选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这是因为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
人体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节以下的经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而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如胃脘痛取:面神经麻痹取等;同时根据疾病的病理变化,既可取所病脏腑的本经腧穴,也可取表里经或其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如痤疮属肺系病汪,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同时还可选取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
3.随证选穴亦名对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选取穴位,如高热取;或运用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病证的特殊治疗效果,如治疗腮腺炎。
(二)配穴方法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硎上,选取两个以上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
1.远近配穴法即选穴原则巾的"近部选穴"与"远部选穴"配合使用的方法,如而神经麻痹用阳白、地仓,是近取法;取合谷是远取法。
将远近两者配合起来使用,能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2.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腧穴和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治疗脚癣取.足三里;治疗咽喉痛、牙痛取合谷、;脱发取、等。
3.表里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
针灸临床取穴图解
怎样取穴在人体上分布着几百个穴,每个穴各有一定的位置,所以叫做穴位。
要想正确地取穴,首先要把位置定下来。
定位置的方法,就叫定位法。
定位法有分寸折最法(也叫骨度法)、指寸法1体表标志和根据特殊动作和姿势取穴等四种。
(一).分寸折量法:分寸折最取穴,并不是使用一定的度量工具,而是将人体不同的部位,规定出一定的长度或宽度,折成若干等分,简称为一寸。
不论成人、儿童,或者身量高矮,都是折成同样的长度或宽度。
譬如后面提到的,由肘弯横纹到腕横纹折成12寸,成人的胳膊长,是1 2寸;儿童的胳膊短,也是12寸。
这个方法,多用作量取头、胸,腹,上肢、下肢等穴位的标准口现分部介绍于下:(1)头部直寸——由前头发边正巾到后头发边正中,折作12寸;由两眉头中间到前头发边,折作3寸;由脖子后面正中直下的一块突起椎骨(第七颈椎)下(即督脉大椎穴)到后头发边,折作3寸。
如果前头发边不明显的,可从两眉头中间到后头发边,折作l5寸;后头发边不明显的,可从大椎穴到前头发边,折作15寸;前、后头发边都不明显的,可从大椎穴到两眉中间,折作18寸。
横寸——耳朵后面有一突起而圆的高骨,叫乳突;两乳突最高点之间,折作9寸。
凡是头部的穴位,都根据以上方法折量定位。
(2)面部直寸——由前头发边正中到下巴(下颌骨)正巾,折作10寸。
横寸——两颧骨最高点之间,折作7寸。
凡是面部的穴位,都根据以上方法折量定位。
(3)胸部直寸——胸部以肋骨间隙为取穴根据。
侧胸部,山腋窝横纹到十一肋,折作12寸。
上腹部;由心口窝上边(胸骨体下缘到肚脐正中,折作8寸。
下腹部:由肚脐正中到耻骨(就是下腹部长阴毛的地方横着的一块骨头,俗名拦门骨) 上缘,折作5寸。
横寸——两乳头之间,折作8寸。
凡是胸腹部的穴位,都根据以上方法折量定位。
(4)背部直寸——以脊椎骨间隙为取穴根据。
横寸一——曲-乒抱肘,肘胛骨内两侧张开时,由眉胛骨内缘(脊柱缘到脊椎正中线,折作3寸。
(5)上肢部上臂:山腋窝横纹头到肘弯横纹,折作9寸。
针灸治疗选取穴规律
针灸治疗选取穴规律我们都知道针灸是可以治疗很多疾病的,我们身体上面的穴位有很多,每个穴位都在不同的地方,他们也有不一样的作用,可以治疗很多的病痛。
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视,哪些武侠剧里针灸能治疗很多的疾病,都能让人复活。
其实针灸确实能治疗一些疾病,但是针灸是为什么可以治病,是怎么治病的,很多人就不知道;针灸治疗,主要是通过选取穴位,然后针刺和艾灸穴位,来达到治疗的效果;但是穴位的选取是很重要的,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取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针灸治疗选取穴位的方法和规律。
1针灸选取穴位的作用1.每个人身上的穴位很多,除了不常见的经脉以外,光经穴就有三百多个。
一般不会出现只需要针灸一个穴位就可以治好病的患者。
都是要通过多个穴位的针灸治疗,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2.身体的头是比较重要的器官,有很多的穴位。
交会穴很密集的地方,身体有一百多个交会穴,光头就有近一半的交会穴,这一个小小的头就相当于是穴位主病的范围。
头部能治病的穴位很多,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有耳针、头针、面针等能治腰腿病及各种疾病。
3.我们身体的脖子连接身体的很多部位。
所以颈部的穴位也是很重要的,像天窗、天柱、天鼎、大椎等这类比较大一些的穴位都在脖子,通过这些穴位针灸可以治疗很多的大疾病。
像天柱穴能治疗腰背肩膀疼痛;天突穴可以治疗哮喘、咳嗽这些疾病。
4.针灸就是针法和灸法的并称,针法就是把毫针按照穴位刺入病人的身体,使用提插和捻转来治疗疾病;灸法就是把燃烧的艾绒放到穴位熏灼,通过热来治疗疾病,现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这个治疗疾病,针灸就是针和灸的结合。
5.现在我们技术比较发达了使用的针具都是不锈钢做成的,有很多类型比如电针、光针、磁针等这些针具,通过这些针具能很好的达到治疗的效果。
2针灸选择穴位的规律2.1根据病的位置选取穴位1.如果病的位置在肝胆的地方,可以选择手少阳胆经的风池、环跳、日月、光明、阳陵泉、悬钟、肩井、足临泣、支沟和内关、外关、干俞、四渎、阳池、胆俞、以及足阙阴肝经的太冲、行间、期门等这些相关的穴位对肝胆进行针灸治疗。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ppt课件
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一般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的 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应用十 分广泛,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广泛用于治疗脏腑病及头面、五官、躯 干疾患,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上牙痛选 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
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1
◆ 选穴原文 ◆ 配穴方法
2
★ 选穴原则
选穴原则是临证选穴应该遵循的基本法则,主要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 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近部选穴和远部选穴是主要针对病变部位而确立的选穴原 则;辨证选穴和对症选穴是针对疾病表现出的证候或症状而确立的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辩证选穴 对症选穴
5
★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 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 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 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 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4.其他:
此外,按经选穴还有“子母经配穴法”、“交会经配穴法”等。
8
二、按部配穴
1.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 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 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伍”,如内关配公 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针灸配穴原则
(七)郄穴
“郄”有空隙的意思,是各经经气 汇集部位。郄穴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 节以下。郄穴除了十二正经各有一个外, 阴跷、阳跷、阴维、阳维也各有一个郄 穴,因此,一共有16个郄穴。郄穴也是 诊察疾病的重要腧穴。同时,郄穴主要 用于治疗该经的急病。
(六)下合穴
下合穴是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 经的三个腧穴,又称“手三阳下 合穴”。合穴、下合穴均有治疗 本经腑病的作用。
六阳经合穴与下合穴表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手阳明大肠 曲池 上巨虚 足阳明胃 足三里足三里 手少阳三焦 天井 委阳 足少阳胆 阳陵泉阳陵泉 手太阳小肠 小海 下巨虚 足太阳脾 委中 委中
原、络配穴法表
肺主大肠客 大肠主肺客 脾主胃客 胃主脾客 肾主膀胱客 膀胱主肾客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太渊 偏历 合谷 列缺 太白 丰隆 冲阳 公孙 太溪 飞扬 京骨 大钟
心主小肠客 小肠主心客 心包主三焦客 三焦主心包客 肝主胆客 胆主肝客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原穴 络穴 神门 支正 腕骨 通里 大陵 外关 阳池 内关 太冲 光明 丘墟 蠡沟
八脉交会穴主治范围表
经脉名称 奇经八脉 足太阴脾 冲脉 手厥阴心包 阴维 手太阴小肠 督脉 足阳明膀胱 阳跷 足少阳胆 带脉 手少阳三焦 阳维 手太阴肺 任脉 足少阴肾 阴跷
腧穴 合及主治
合于心、胸、胃
合于目内眦、颈项、耳、 膊、小肠、膀胱 合于目锐眦、耳后、颊、 颈、 肩
土 胃 历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溪 三里
(二)原穴、络穴
1) . 原穴 是本经的代表,反映脏腑、经络的情 况。十二原穴可以治疗五脏六腑疾病,也可以通 过十二原穴的变化诊察五脏六腑疾病。
取穴原则
1 取穴原则腧穴,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体有361个经穴,另有众多的经外奇穴。
要想选好腧穴,首先应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
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
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选择,是以阴阳、脏腑、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依据的,其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
因此,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
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
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瘫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等,皆属于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
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
远部取穴运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本经取穴),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腧穴(表里经取穴)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腧穴(同名经取穴)进行治疗。
例如,咳嗽、咳血为肺系病证,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太渊(本经取穴),也可选择与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表里经),面部疾患选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均为远部取穴的具体应用。
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
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证,如,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辨位,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辩证选穴 对症选穴
(一)近部选穴
是指选取病痛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普遍具有 近治作用的特点而来的,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应用范围非 常广泛,适用于几乎所有病证,更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较明显、病变范围较局限者, 如眼病取睛明、耳病取听宫、鼻病取迎香、胃痛取中脘、膝痛取膝眼等。
(二)远部选穴
是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一般在病变部位所属和相关的经络上的 腧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体现了“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远部选穴在针灸临**应用十
分广泛,通常以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为主。广泛用于治疗脏腑病及头面、五官、躯 干疾患,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腰背痛选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上牙痛选 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等。
(五)八会穴
八会穴即脏、腑、气、血、筋、脉、
骨、髓的精气聚会之处,多分布于躯干。
八会穴可以主治相应八种成分所发生的病 变。
八会穴分布表
名称 脏会 腑会
穴位 章门 中脘
经脉
足厥阴肝 任脉
名称 筋会 脉会
穴位 阳陵 太渊
经脉
足少阳胆 手太阴肺
气会
血会
膻中
任脉
骨会
大杼 足太阳膀胱
绝骨
足少阳胆
膈俞 足太阳膀胱 髓会
(六)下合穴
下合穴是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三个腧穴,又称“手三 阳下合穴”。合穴、下合穴均有治疗本经腑病的作用。
六阳经合穴与下合穴表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阳经名称
合穴 下合穴
手阳明大肠 曲池 上巨虚 足阳明胃 足三里 足三里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
针灸选穴原则及配穴方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针灸选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其原则及配穴方法对于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针灸选穴的原则及配穴方法。
一、针灸选穴的原则1.配穴因人而异原则:不同的人体体质、病症表现和病程等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配穴。
同样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所选取的穴位可能不尽相同。
2.根据病因病机选穴原则:针灸选择穴位时需要结合病因病机进行分析。
选择与病因病机相关的穴位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3.局部穴位与远端穴位相结合原则:针灸治疗时常常需要结合局部症状选择穴位,也需要选择远端穴位进行调理。
这样可以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并调整身体整体平衡。
4.配穴追求全面和综合性原则: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到疾病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即要兼顾病因病机、局部症状和整体状况等综合因素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5.个体差异导向性原则: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都会对疾病和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选择适合患者情况的穴位。
二、针灸的配穴方法3.根据经络与经络关系进行配穴:不同经络之间有着多种关联关系,可以根据这些关联关系选择配穴。
例如,手太阴肺经和头太阳膀胱经有着表里关系,可以选择手三阳经的相应穴位来发挥治疗效果。
4.根据疾病和病情进行配穴: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病情进行配穴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方法。
例如,针灸治疗肩周炎时,可以选择肩部周围的局部穴位进行刺激以缓解症状。
总之,针灸选穴的原则及配穴方法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
在选择合适的穴位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疾病病机和病情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还需要严格掌握穴位的准确位置和刺激方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中医治疗取穴原则
中医治疗取穴原则中医治疗取穴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治疗取穴原则是指在选择穴位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穴位选择、刺激方法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取穴原则的相关内容。
一、穴位选择原则1.依据病症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
中医学认为,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对应不同的病症。
例如,足三里穴位可以治疗脾胃虚弱、肠胃功能紊乱等病症;太冲穴位可以治疗失眠、焦虑等病症。
2.针对个体差异选择穴位:不同的人体体质、病情差异会对穴位的选择产生影响。
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体质和病情的穴位进行治疗。
3.依据经络走向选择穴位: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在选择穴位时,需要考虑经络的走向,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治疗。
4.依据穴位的特定作用选择穴位:每个穴位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中医师需要根据病情选择具有相应作用的穴位。
例如,风池穴可以治疗头痛、眩晕等病症;合谷穴可以治疗手腕疼痛、鼻塞等病症。
二、刺激方法原则1.针刺刺激:针刺是中医治疗取穴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针刺过程中,需要注意针刺的深度、角度和力度。
中医师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艾灸刺激:艾灸是中医治疗取穴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热量,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调理气血运行。
艾灸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直接灸或间接灸的方法进行。
3.按压刺激:按压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刺激方法。
通过用手指或按压器对穴位进行按压,以达到调理气血的目的。
按压刺激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力度和频率。
4.推拿刺激:推拿是中医治疗取穴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穴位周围的组织进行推拿,以调理气血运行。
推拿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手法和力度。
三、治疗原则1.辨证施治原则:中医治疗取穴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师需要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病症的性质和病机,从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
针灸学讲义5
第三部分针灸治疗第二十四单元针灸治疗一、针灸处方(一)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
(二)配穴方法1.按经脉配穴法(1)本经配穴法(2)表里经配穴法(3)同名经配穴法2.按部位配穴法(1)上下配穴法(2)前后配穴法(3)左右配穴法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单元主要内容:各科病证的针灸辨证治疗。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针灸治疗取穴,可是那么多病证,又有那么多的证型,每个病证、每个证型都有一组治疗穴位,要全部记住非常困难。
但是针灸治疗取穴是有一定规律的,分析、探讨这些规律对我们复习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熟悉、掌握这些规律对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应对考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针灸治疗一般选穴原则是临证选穴的基本法则,也是配穴的基础、前提。
局部邻近取穴、远部取穴、辨证取穴、随症取穴。
局部邻近取穴:在病变部位的局部或邻近范围选取穴位来治疗。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取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取穴位来治疗。
循经远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辨证取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随症取穴:是针对个别突出的症状或疾病的特殊症状选取治疗的方法。
如:发热:大椎、曲池;咽喉肿痛:少商、商阳。
以上选穴原则可主要归纳为3点:局部或邻近远部辨证(随症取穴一般不用,根据突出症状必要时可用)以上3点正是针灸处方的3个组成部分,也是针灸治疗取穴的重要规律。
二、针灸处方主穴:局部或近部取穴:(1)明确病变部位:中医、西医;(2)根据腧穴部位选取穴位。
远部取穴:(1)循经远取;←经络理论;腧穴特性(2)也可病因病机取穴。
1)如果这个病有一个总的病因病机,如:自汗用足三里;2)或几个病因可用一个穴位来治疗,如:失眠用三阴交。
配穴: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进行配穴中医辨证:中医诊断、临床各科进行配穴:腧穴特性附:新世纪《针灸学》各病证所用主穴:1.头面躯体痛证:(1)头痛:外感头痛:百会风池太阳列缺内伤头痛:实证:百会风池头维虚证:百会风池足三里(2)面痛: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3)落枕:阿是穴肩井外劳宫后溪悬钟(4)漏肩风: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5)肘劳:阿是穴(6)腰痛:阿是穴大肠俞委中(7)痹证:阿是穴局部经穴2.内科病证:(1)中风: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中脏腑:内关水沟(2)眩晕:实证:百会风池内关太冲虚证: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3)面瘫: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4)痿证:上肢:颈胸部夹脊穴肩髃曲池合谷下肢:腰部夹脊穴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5)痫证:发作期:百会水沟内关后溪涌泉间歇期: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6)不寐: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申脉照海(7)郁证:水沟内关神门太冲(8)心悸:巨阙厥阴俞内关郄门神门(9)感冒: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10)咳嗽:外感:肺俞列缺合谷内伤:肺俞太渊三阴交(11)哮喘:实证:肺俞膻中定喘列缺尺泽虚证:肺俞膏肓定喘太渊肾俞太溪足三里(12)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13)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14)泄泻: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慢性:天枢神阙足三里公孙(15)痢疾:天枢下脘关元上巨虚合谷(16)便秘:天枢水道归来支沟丰隆(17)癃闭:实证:中极三阴交膀胱俞阴陵泉秩边虚证:关元秩边脾俞肾俞三焦俞(18)阳痿:关元三阴交肾俞3.妇儿科病证:(1)月经不调:经早:关元三阴交血海经迟:气海三阴交归来经乱:关元三阴交肝俞(2)痛经:实证:中极三阴交次髎虚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3)闭经:血枯经闭:关元足三里归来血滞经闭:中极三阴交归来(4)崩漏:实证:关元三阴交隐白公孙虚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5)绝经期前后诸症: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6)带下病:中极带脉白环俞阴陵泉(7)乳少:乳根膻中少泽(8)遗尿: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4.皮外骨伤科病证:(1)瘾疹: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2)蛇串疮:局部阿是穴夹脊(3)痄腮: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关冲(4)肠痈:天枢阿是穴上巨虚阑尾穴(5)扭伤:阿是穴局部穴例题分析:A1型题:1.头痛的前额痛,属于A.少阳头痛B.阳明头痛C.太阳头痛D.厥阴头痛E.以上都不是答案:B考点:头痛的辨证。
针灸治疗:取穴与配穴的技巧都在这里
针灸治疗:取穴与配穴的技巧都在这里针灸治疗,若辨证已明确,治法已制定,配穴处方极为关键。
配穴,首先要掌握阴阳经脉和其穴的特性,与其他相关穴位的特性,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相互配合,使之达到较高的疗效。
犹如中医方剂配伍中的君、臣、左、使。
《针灸精义》中说:“不知穴之配合,犹如巅马乱跑,不但不能治病,且有使病机变生他种危险之状态。
”如果配穴恰当,取穴准确,疗效也会提高。
辩证论治,切忌头痛针头,脚痛针脚。
应详细辨证引起头疼的原因,或外感而致,或因内伤而致;对于思虑过度、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失眠少寐而致头疼者,就应当调补心脾,宁心按安神,使患者睡眠安好,则头疼不治而愈。
取穴配穴,尚应注意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之说,其原理也是以经络循行或“是动,所生病”为依据。
局部取穴即病变周围选择;远端取穴,既“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只治,右病左治,前病后治,后病前治”等,这是针灸治疗的特点。
除此之外,还有左右交叉,患侧,健侧相助等,则为针灸临床所独有。
例如:治疗神经性头疼,可取足部的至阴窍阴、太冲、公孙等穴。
治疗脱肛、痔漏则可取头部的百会,颈后部的风府等穴,均可获奇效。
如《标幽赋》所说:“交经髎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对于治疗半身不遂确有独到这处。
其他如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前后左右、内外表里、相互配合等原则,也都是临床经常使用的原则。
常用的原则: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配穴时,首先考虑到对于脏腑气血整体机能的调节。
所谓局部,也并非单指病灶周围或“以痛为腧”,而是指与脏腑病位相应的局部穴位。
例如胃痛可取三脘;非补给换肺部疾患如咳嗽可取天突、膻中;心痛可取巨阙、膻中等穴。
然而在配穴时则作眼于整体,重视局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例如经验方老十针(三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方中气海偏重与调补先天、足三里偏总重于调补后天气分,内关重在于调补血分,着眼于先天,后天、气血等整体机能的调补,而局部则以三脘调胃,配合天枢调理胃肠,充分体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全面加以调理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穴原则和配穴方法
1 取穴原则
腧穴,是针灸处方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体有361个经穴,另有众多的经外奇穴。
要想选好腧穴,首先应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
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为正确拟定针灸处方打下基础。
针灸处方中腧穴的选择,是以阴阳、脏腑、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依据的,其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
因此,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
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
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瘫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等,皆属于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
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
远部取穴运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本经取穴),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腧穴(表里经取穴)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腧穴(同名经取穴)进行治疗。
例如,咳嗽、咳血为肺系
病证,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太渊(本经取穴),也可选择与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表里经),面部疾患选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均为远部取穴的具体应用。
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
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证,如,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辨位,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
如因心肾不交的失眠,辨证归心、肾两经,故取心、肾经神门、太溪等腧穴。
对于各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结合临床经验而选穴。
如,发热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丰隆等,也可归于随证取穴的范畴。
2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
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
配穴时应处理
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
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
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
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同名经配穴法: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
如,牙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等。
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
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
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
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
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
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总之,在临床上只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适当地选择腧穴并合理地进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