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机器人原理与设计》第三章运动学
移动机器人原理与设计第三章运动学
该闭环系统的系统矩阵: 特征方程为
如果 ,那么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具有负实部,则该 系统在平衡点附近是稳定的。证毕。
• 习题:
1.试给出建立全局参考坐标系和局部参考坐标系的必要性。 2. 对于差动机器人底盘,固定标准轮A如下图所示,若α=90 度,β=0度,θ(即全局框架横轴和局部参考框架横轴的夹 角)=90度, l=1, r=2, ϕ为轮子旋转角度。试写出轮A 的滚动和滑动约束方程。
• 底盘的滑动约束
所用标准轮的滑动约束集合成一个单独表达式:
也表示一个投影矩阵,它将机器人局部参考坐标系下 的运动投影到各个轮子的法平面内
• 例4
对两轮差动驱动机器人,求滚动约束和滑动约束的联合表达式。 解:联立约束方程,得
小脚轮无动力,可在任何方向自由运动, 和 分别简化 为 和 。 对右轮,α=-π/2,β=π;对左轮,α=π/2,β=0 可得总的约束方程:
左乘得,
进一步的运算可得:
• 3.4移动机器人的机动性
• 活动性程度 瞬时转动中心(即ICR) 四轮汽车和自行车的ICR 只有一个单独的ICR,才保证 机器人的运动是确定的 独立的滑动约束的数目可用 的秩来描述。一般地,对于一个安装有零个或多个标 准轮的机器人: 等于零时,表示机器人未安装标准轮;等于3时,表示机器 人在任何方向是完全受约束的,即它将不可能在平面中运动 。
• 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开环策略和闭环策略 点镇定、路径跟踪、轨迹跟踪
• 点镇定举例
• 在机器人局部参考坐标系下,给定实际位姿误差向量为 x,y和θ是机器人的目标坐标。如果存在一个控制矩阵K, ,
使得v(t)和w(t)的控制,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34
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空间
机器人能够达到各种位姿的能力
• 工作空间:移动机器人在环境中可到达的可能姿态的范围 • 工作空间维度:移动机器人在环境中的自由度 • 机器人底盘的可移动度:通过改变轮速度可以控制的机器
l sin R( )I 0
转向标准轮 cos( ) sin( ) l sin R( )I 0
随时间变化
所有轮子的总约束表达式
J1(s C1 ( s
) )
R(
)
I
J2
0
23
基于约束的运动学建模
• 差速驱动机器人(前面同一个例子)
– 两个驱动轮是固定标准轮
右轮 / 2, 左轮 / 2, 0
汽车
自行车
28
活动性的程度
• 底盘的活动性是机器人运动上约束数目的函数, 而不是轮子数目的函数。
rank C1 s
C1
s
C1 f
C1s s
C1 f R I 0 C1s s R I 0
• 活动性程度
m dim N C1 s 3 rank C1 s
– 矩阵C1(βs)零空间的维数,注意0≤rank[C1(βs)]≤3 – 没有固定标准轮和可操纵标准轮时:rank[C1(βs)]=0 – 在任何方向都受约束时:rank[C1(βs)]=3
• 工作空间:
– 机械臂: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可能到达位置的范围 – 移动机器人:机器人在环境中可以到达的可能姿态的范围
• 可控性
– 机械臂:在工作空间中实现从一个位姿移动到另一个位姿 的控制方式
– 移动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可能路径和轨迹
机器人学第3章 机器人运动学
(3.46)
如果已知一个表示任意旋转的齐次变换,那么就能够 确定其等价欧拉角。
3.2 机械手运动方程的求解
21
3.2.2 滚、仰、偏变换解
直接从显式方程来求解用滚动、俯仰和偏转表示的变 换方程。 RPY变换各角如下:
atan2(n y , n x ) 180 atan2(n z , cn x sn y ) atan2( sa x ca y , so x co y )
0
T6 0T1 (1 )1T2 (2 )2T3 (3 )3T4 (4 )4T5 (5 )5T6 (6 )
3.1 机器人运动方向的表示
5
3.1.1 运动姿态和方向角
用横滚、俯仰和偏转角表示运动姿态 另一种常用的旋转集合是横滚(roll)、俯仰(pitch) 和偏转(yaw)。
图3.3 用横滚、俯仰和偏转表示机械手运动姿态
3.1 机器人运动方向的表示 6
3.1.1 运动姿态和方向角
对于旋转次序,规定:
1
(3.16)
3.1 机器人运动方向的表示
15
3.1.3 连杆变换矩阵及其乘积
如果机械手与参考坐标系的相对关系是由变换 Z 来 表示的,而且机械手与其端部工具的关系由变换 E 表示,那么此工具端部对参考坐标系的位置和方向 可由变换 X 表示如下:
可求得:
X ZT6 E
T6 Z 1 XE 1
(3.52)
3.2 机械手运动方程的求解
22
3.2.3 球面变换解
把求解滚、仰和偏变换方程的技术用于球面坐标表示 的运动方程。 球面变换的解为:
atan2( p y , p x ), 180 atan2(cp x sp y , p z )
第3章运动学3
i ,使zi-1轴与zi轴在同一条直线上。
上述变换每次都是相对于动坐标系进行的,所以经过这四次 变换的齐次变换矩阵为
Ti Rot(z, i )Trans(0,0,di )Trans(ai 0,0)Rot(x, i )
cosi -sini 0 sin cos 0 i i Ti 0 0 1 0 0 0 cosi -sini cos i sin cos cos i i i 0 sin i 0 0 0 ai 1 0 0 0 0 cos i 1 di 0 sin i 0 1 0 0 ai cosi -cosi sin i ai sini cos i di 0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0 sini sin i 0 -sin i cos i 0 0 0 0 1
3.7 建立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实例
对于一个六连杆的机器人,机器人手的末端(即连杆坐标系6) 相对于固定坐标系的变换可表示为 T60= T1 T2 T3 T4 T5 T6
机器人手部的位置和姿态也可以用固连于手部的坐标系{B}的
位姿来表示,如图所示。坐标系{B}可以这样来确定;取手部 的中心点为原点OB;关节轴为ZB轴,Z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a称 为接近矢量,指向朝外;两手指的连线为YB轴,YB轴的单位方 向矢量o称为姿态矢量,指向可任意选定;XB轴与YB轴及ZB轴 垂直,XB轴的单位方向矢量n称为法向矢量,且n = o a, 指向符合右手法则。
值的大小是由zi-1和zi两轴之间的距离和夹角来决定的。
3.6.2 连杆坐标系之间的坐标变换
从oi-1系到o系之间的坐标变换,可令oi-1系经过下述变换顺序可 到: (1)绕zi-1轴旋转 i 角,使xi-1与 xi同向。 (2)沿zi-1轴平移一距离di,使xi-1与 xi在同一条直线上。 (3)沿xi 轴平移一距离ai,使oi-1系与到o系的坐标原点重合。 (4)绕xi轴旋转角
第3章 机器人导论操作臂运动学
3.4 对连杆附加坐标系的规定
为了描述每个连杆与相邻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在每个连杆上定义一个固连 坐标系。根据固连坐标系所在连杆的编号对固连坐标系命名,因此,固连在连杆i上的 固连坐标系称为坐标系{i}。
连杆链中的中间连杆
ˆ 轴称为 Z ˆ , 坐标系{i}的 Z i 并与关节轴 i 重合,坐标系 {i}的原点位于公垂线 ai 与 ˆ沿 关节轴i的交点处。 X i ai 方向由关节 i 指向关节 i+1。
• 正运动学 • 知道操作臂的关节转角,去确定操作臂末端 执行器的位姿。
3.2 连杆描述
• 操作臂可以看成由一系列刚体通过关节连接而成的 一个运动链,我们将这些刚体称为连杆。通过关节 将两个相邻的连杆连接起来。
• 当两个刚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是两个平面之间的相对滑动时,连 接相邻两个刚体的运动副称为低副。图3-1所示为六种常用的 低副关节。
例3.2 一个机器人由连杆1和连杆2两个连杆相互连接组成,如图3-3所示。关节2由连 杆1的支承“B”和连杆2的支承“A”组成,支承“A”和支承“B”的装配面为平面, 两者的装配面直接接触。求连杆偏距d2。
连杆偏距d2是关节2上的偏距,它是连杆1 和连杆 2 之间公垂线沿关节轴 2 方向的距 离。由图3-3可知, d2=2.5英寸。
当ai=0时,Xi垂直于Zi和Zi+1所在的平面。按右手定则绕Xi轴的转 角定义为αi ,由于Xi轴的方向可以有两种选择,因此αi的符号也 有两种选择。 Yi 轴由右手定则确定,从而完成了对坐标系 {i} 的 定义。图3-5所示为一般操作臂上坐标系{i-1}和{i}的位置。
中间连杆
与中间连杆i 1固接 的坐标系为 {i 1};
② ( 对首、末连杆连接的描 述 ): a) b) 1 0为原位。 d1 0为原位。
机器人技术基础课件第三章-机器人运动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如此类推,对于六连杆机器人,有下列矩阵:
06T 01T 12T 23T 34T 45T 56T
3.2 3.2 机械手运动学方程
26
0 6
T
3.1.4 连杆变换矩阵及其乘积
06T 01T12T 23T 34T 45T 56T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
此式右边表示了从固定参考系到手部坐标系的各连杆
一个六连杆机械手可具有六个自由度,每个连杆含 有一个自由度,并能在其运动范围内任意定位与定向。 其中三个自由度用于规定位置,而另外三个自由度用 来规定姿态。
8
3.1.1 连杆坐标系
机械手的运动方向
机器人手部的位置和姿态也可以
用固连于手部的坐标系{B}的位姿
来表示
关节轴为ZB, ZB轴的单位方向 矢量α称为接近矢量,指向朝外。
(1) 坐标系{i-1}绕xi-1轴转角αi-1,使Zi-1与Zi平行,算子为Rot(x, αi-1) ; (2) 沿Xi-1轴平移ai-1,使Zi-1和Zi共线, 算子为Trans(ai-1,0,0); (3)绕Zi轴转角θi; 使得使Xi-1与Xi平行, 算子为Rot(z,θi);
(4) 沿Zi轴平移di。使得i-1系和i系重合, 算子为Trans(0,0,di)。
3.2.1 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
连杆 i 1
2
3
连杆长 度ai-1
0
a0
a1
连杆偏距 di 0
0
d2
连杆扭角 αi-1 00
00
-900
关节角 θi
θ1(00) θ2(00) θ3(00)
3.2.1 机器人正运动学方程
该3自由度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为:
第03章 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农业机器人任课教师李玉柱第3章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计划学时 3教学目的和要求:1.概述,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了解平移和旋转的齐次变换;2.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机器人的动力学*重点:1.机器人操作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及求解;2.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方程3.机器人动力学难点:1. 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及雅可比矩阵基本原理思考题:1.简述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基本原理。
2.连杆参数及连杆坐标系如何建立?3.机器人动力学方程及雅可比矩阵基本原理是什么?第3章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教学主要内容:3.2 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3.3 齐次变换3.4 机器操作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与求解3.5 机器人运动学方程3.6 机器人动力学本章将主要讨论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基本问题。
先后引入了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齐次变换,通过对机器人的位姿分析,介绍了机器人运动学方程;在此基础上有对机器人运动学方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3.1 概述机器人,尤其是关节型机器人最有代表性。
关节型机器人实质上是由一系列关节连接而成的空间连杆开式链机构,要研究关节型机器人,必须对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分析机器人连杆的位置和姿态与关节角之间的关系,理论称为运动学,而研究机器人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则是动力学。
3.2 齐次坐标与动系位姿矩阵3.2.1 点的位置描述在关节型机器人的位姿控制中,首先要精确描述各连杆的位置。
为此,先定义一个固定的坐标系,其原点为机器人处于初始状态的正下方地面上的那个点,如图3-1(a)所示。
记该坐标系为世界坐标系。
在选定的直角坐标系{A}中,空间任一点P的位置可以用3×1的位置向量A P表示,其左上标表示选定的坐标系{A},此时有A P=XYZ P P P ⎡⎤⎢⎥⎢⎥⎢⎥⎣⎦式中:P X、P Y、P Z—点P在坐标系{A}中的三个位置坐标分量,如图3-1(b)。
3.2.2 齐次坐标将一个n维空间的点用n+1维坐标表示,则该n+1维坐标即为n维坐标的齐次坐标....。
《移动机器人原理与设计》第三章运动学
令 為機器人前進方向和機器人輪軸中心與目標點連線之間的角度,當前 位置在全局參考坐標系下的極座標為:
• 控制率設置 設計控制信號v和w, 閉環控制系統可表示為:
該閉環系統有一個唯一的平衡點 器人到達目標點。
YR
XR
XI
在局部參考坐標系下,沿XR的運動等於- ,沿YR的運動是 , 也就是說,機器人在局部參考坐標系下沿x軸的運動,相 當於在全局參考坐標系下沿y軸反方向的運動
• 運動學模型
假定差動機器人有2個動力輪,半徑均為r,給定點為兩輪之間的中點M, 輪距為d。給定r,d,θ和各輪的轉速 , 點M在XR正方向上的平移速度為:
• 活動性程度
• 可操縱度 對於 一個安裝有零個或多個可操縱標準輪的機器人有: 為零時,說明機器人底盤沒有 安裝可操縱標準輪;等於2時, 說明機器人沒有安裝固定標 准輪。
• 機動性 指機器人可以操縱的總的自由度,由直接操縱的自由度( 即活動性程度)和間接操縱的自由度(即可操縱度)兩個 部分構成。
• 移動機器人的運動控制 開環策略和閉環策略 點鎮定、路徑跟蹤、軌跡跟蹤
• 點鎮定舉例
• 在機器人局部參考坐標系下,給定實際位姿誤差向量為 x,y和θ是機器人的目標座標。如果存在一個控制矩陣K, ,
使得v(t)和w(t)的控制,
滿足
機器人在目標點是穩定的,即控制矩陣K可以使機器人到達該目標點。
• 運動學模型的建立
• 底盤的滑動約束
所用標準輪的滑動約束集合成一個單獨運算式:
也表示一個投影矩陣,它將機器人局部參考坐標系下的 運動投影到各個輪子的法平面內
• 例4
對兩輪差動驅動機器人,求滾動約束和滑動約束的聯合運算式。 解:聯立約束方程,得
机器人运动学
R3
Z
三个平移自由度 T1, T2, T3
三个旋转自由度 R1, R2, R3
T3
T1
T2
Y R2
X
2019/3/31
R1
2.2 刚体位姿描述
方位描述
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学
利用固定于物体的坐标系描述方位 (orientation)。方位又称为姿 态 (pose)。
在刚体 B上设置直角坐标系 {B} ,利用与 {B} 的坐标轴平行 的三个单位矢量表示B的姿态。
A
p R ( x , ) p
B
zB
zA
Bp
P
yB
{A}
1 0 R ( x , ) 0 c 0 s
c R ( y , ) 0 s 0 s 1 0 , 0 c
0 s c
s c 0 0 0 1
2019/3/31
i A iB A jB r11 r12
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学
2.2 刚体位姿描述
位置与姿态的表示 相对于参考坐标系{A},坐标系{B}的原点位置和坐标轴的 方位可以由位置矢量和旋转矩阵描述。刚体B在参考坐标 系{A}中的位姿利用坐标系{B}描述。
{ B}
当表示位置时 当表示方位时
zA
iB
jB
A
kA 坐标系{B}的三个单位主矢量在坐标系{A}中的描述:
pBo
kB
yA
{ A iB , A jB , A k B }
坐标系{B}相对于坐标系{A}的姿态描述:
A B
O
R { iB , jB , k B }
A A A
第三章_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3.3.2可操纵度 s
对于可操纵的标准轮,通过改变操纵角,可 间接改变机器人的姿态。
• 3.3.2 活动性的程度
活动性表示机器人在环境中直接运动的能力。 限制活动性的基本约束就是加在轮子上的滑动约 束。 滑动约束如前所示为:
在数学上, C 1 ( s ) 的零空间是空间N,使得 对任何N中的向量n, C 1 ( s ) n 0 。为了满足约 束,运动向量 R ( ) I 必须属于投影矩阵 C 1 ( s ) 的零空间。若遵守运动学约束,则机器人的运 动必定总是在该空间N内。 在几何上,利用机 器人的瞬时转动中心,可以同时说明运动学的 约束。
小结:对于小脚轮、瑞典轮和球形轮,由于其内 部的自由度,并未对机器人的运动施加实质上的 约束,即机器人可在全局参考框架下自由运动。 也就是说,只有固定标准轮和可操纵标准轮会对 机器人的运动施加约束。
3.2.4 机器人运动学约束
给定一个具有M个轮子的机器人, 假定机器 人总共有N个标准轮,由Nf个固定标准轮和Ns个 可操纵标准轮组成。βs(t)表示可操纵标准轮的可 变操纵角。βf表示固定标准轮的方向。
将上式求逆,得到特定的差动驱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1 0 l 1 0 l 0 1 0
1 J2 1 R ( ) 0
I R ( )
1
1 2 0 1 2l
1 2 0 1 2l
0 J 1 2 0 0
• 瞬时转动中心 ICR (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
在任何给定时刻,轮子必定沿着半径为R的 某个圆瞬时的运动,使得那个圆的中心处在零运 动直线上,该中心称为瞬时转动中心。它可以位 于沿零运动直线的任何地方。
机器人课件第3章 运动学方程
cosβ 0 sinβ 0 1 0 0 0 0 1 0 0 1 1 0 0 Sph(α,β,γ) = Rot(z,α) -sinβ 0 cosβ 0 0 0 1 γ 0 0 0 1 0 0 0 1 (3.24)
y α x 图3.7 球坐标
Sph(α,β,γ) =
cosα -sinα 0 0 cosβ 0 sinβ rsinβ sinα cosα 0 0 0 1 0 0 0 0 1 0 -sinβ 0 cosβ rcosβ 0 0 0 1 0 0 0 1 cosαcosβ -sinα cosαsinβ γcosαsinβ sinαcosβ cosα sinαsinβ γsinαsinβ -sinβ 0 cosβ γcosβ 0 0 0 1
3.9 各种A矩阵的确定 ( Specification of matrices A )
现在考虑方程 (3.1) 右边 各 A 矩阵的确定。串联杆型 机械手是由一系列通过连杆 与其活动关节连接在一起所 组成 。 如图 3.8 所示,任何一个 连杆都可以用两个量来描述: 一个是公共垂线距离 an ,另 一个是与 an 垂直的平面上两 个轴的夹角 αn ,习惯上称 an 为连杆长度, αn 称为连杆的 扭转角。
向)由 n、o、a 三个旋转矢量 描述,其坐标位置由平移矢量
p 描述,这就构成了式( 3.2 )
中的变换矩阵 T。 由于 n、o、a 三个旋转矢 量是正交矢量,所以有 n = o×a 图3.1 末端执行器的描述
3.2 姿态描述 ( Specification of Orientation )
对式(3.2)中16个元素一一赋值就可确定T6。假定机械手可以到达要求 的位置,而单位旋转矢量o和a正交,即 o· o=1 (3.3) a· a=1 (3.4) o· a=0 (3.5) a形成单位向量 a a (3.6) |a| 构成与o和a正交的n n o×a (3.7) 在o和a形成的平面上旋转o,使得o与n和a正交 o 单位向量o是 o a×n o |o| (3.8) (3.9)
电机拖动技术基础第三章机器人的运动学PPT课件
►3.1 刚体的位姿描述 ►3.2 坐标变换 ►3.3 齐次坐标和齐次变换 ►3.4 变换方程和欧拉角 ►3.5 机器人运动学的正问题和逆问题
3.1 刚体的位姿描述
一、位姿的定义
刚体参考点的位置(坐标系的位置)和刚体的姿态统称为刚体的位姿。
(为描述机器人本身的各个连杆之间.机器人和环境之间的运动关系,将
n
n o a
手爪的方位由旋转矩阵R规定。
R n
o
a
手爪的位置由位置矢量 p
规定。
代表手p 爪坐标系的原点。
则手爪的位姿可由四个矢量
来 来描述。
noa p
记为:
T n o a p
3.2 坐标变换
定义:由于空间中任意点P在不同坐标系中的描述不同,所以需要 研究从一个坐标系的描述到另一个坐标系的描述之间的变换关,通 常称为坐标变换。
{S}代表工作站(操作台)坐标系(工作站框)
{G}代表目标坐标系(目标框) 它们之间的位姿关系用相应的齐次变换来描述。图3-6 机器人与环境坐标系
B S
T描述工作站框{S}相对于基座{B}的位姿,
S G
T描述目标框{G}相对于工作站{S}的位姿。
对物体进行操作时(搬运或装配机器人),工具框{T}相对目标框{G} 的位姿 直接GT T 影响操作效果。 是机GT T器人控制和轨迹规划的对象。
=
相对于固定坐标系运动 相对于活动坐标系运动
2.变换过程的可逆性
齐次坐标变换过程是可逆的. 若有 ,则逆变换
。
所以有 I44BATABT A B0R BP 1AO BA0R AP 1BO
A BR0BAR
A BRAPB1OBPAO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每一只脚可能需要多个马达
这里使用图片以及简单的文字介绍的机器人运动学,在下一次,我们将配合简单的公式,进一步介绍这方面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也很希望你能提供相关资料。
在不平的路面上性能非常好
-稳定
-很难到达高的地方
-牵引很好
一个或两个马达
缺点:
只能慢慢转动
速度和方向不能单独控制
摩擦力很大、能量损耗大
机械结构复杂
-能以保持履带拉紧
行走
特点:
多只脚协调动作
优点:
在粗糙路面性能较好
-好的关节
-稳定
-好的牵引力
缺点:
不能原地转动
速度慢
控制复杂
-移动困难,操纵性差
机械复杂
优点:
机构简单
能在一个地方转弯
只要两个马达
缺点:
粗糙的地面遇到的困难:
--使用两个万向轮时潜在牵引损失
--使用一个万向轮时容易倾翻
速度和方向有关
轮子——同步驱动
特点:
所有的轮子都是驱动轮
所有的轮子都可以操纵
优点:
通过旋转轮子来转向
四个或更多的轮子可以更好适应粗糙路面
缺点:
机械结构复杂
每一个轮子都可以操纵,并提供动力。
控制复杂:
--很多马达需要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哪里是前面?
轮子驱动——三轮车
特点:
只有一个马达作为动力(在前轮或通过后面的差分轮)
一个马达在前面作为方向盘
优点:
容易控制
--驾驶和速度不在一起控制
--只需要两个马达
缺点:
不能在原地转动
在不平的路面上容易倾翻
机械结构有点复杂
课件:第三章机器人运动学
• 3.1 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 3.1.2 运动位置和坐标
• 一旦机械手的运动姿态由某个姿态变换规定之后,它在基坐标系中的 位置就能够由左乘一个对应于矢量p的平移变换来确定。
1 0 0 px
T6
0 0
1 0
0 1
p
y
某姿态变换
pz
0 0
0
1
Robotics运动学
3.1 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3.1.3 连杆变换矩阵 1.广义连杆(D-H坐标)
所有关节全为转动关节时: Zi坐标轴; Xi坐标轴; Yi坐标轴;
连杆长度ai;连杆两端关节公共法线距离 连杆扭角αi;垂直于ai所在平面内两轴的夹角 两连杆距离di;两连杆的相对位置di 两杆夹角θ 两连杆法线的夹角
Robotics运动学
3.1 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s c 0 0ny
oy
ay
p
y
s
c
0 0
0
0
0 0
1 0
0 1
nz 1
oz 1
az 1
pz 1
sc
0
ss
0
c 0
0 1
(3-39)
Robotics运动学
3.2 机械手运动方程的求解
3.2.1欧拉变换解
重写为
f11(n) f11(o) f11(a) f11( p) cc cs s 0
保持姿态,执行器要绕其自身Y和Z轴反向旋转.
Sph( , , r) Rot(z, )Rot( y, )Trans(0,0, r)Rot( yA, )Rot(zA, )
1 0 0 rcs
0
1
0
rss
工业机器人课件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学
T3= A1 A2 A3
称这些A矩阵的乘积为T矩阵,其前置上标若为0,则可省略。对于六 连杆机械手,有下列T矩阵
T6= A1 A2 A3 A4 A5 A6
手爪坐标系
机械手的运动方向 原点由矢量p表示。 接近矢量a:z轴设在手指接近物体的方向,称为接近矢量 方向矢量o:y轴设在两手指的连线方向,称为方位矢量 法线矢量n:x轴由右手系确定, 即 n = o a ,称为法向矢量。
0 sin i cos i 0
0 0 0 1
对于在第i坐标系中的点ri在第i—1坐标系中表示为:
ri 1 i 1Ai ri
确定第i坐标系相对于机座坐标系的位置的齐次变换矩阵i-1Ti是 各齐次变换矩阵Ai的连乘积,可表示成
0
Ti A1 A2 A3 A4 A5 A6 A j
பைடு நூலகம்
cos i sin cos i i 1 sin i sin i 1 0
例 建立右图所示机器人相邻坐标 系间的转换矩阵 解:建立的坐标系如右图,这是二维坐 标系(在三维空间中,各坐标系的z轴垂 直于纸面),其相邻坐标系的变换矩阵 为
A1 Rz ,Tx ,l1
第三章 机器人运动学
§ 3.1 机器人运动方程的表示
机器人的机械手看作是一系列由关节连接起来的连杆构成的。为机 械手的每一连杆建立一个坐标系,并用齐次变换来描述这些坐标系间 的相对位置和姿态。通常把描述一个连杆与下一个连杆间相对关系的 齐次变换叫做A矩阵。一个A矩阵就是一个描述连杆坐标系间相对平移 和旋转的齐次变换。如果A1表示第一个连杆对于基系的位置和姿态, A2表示第二个连杆相对于第一个连杆的位置和姿态,则第二个连杆在 基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可由下列矩阵的乘积给出 T2= A1 A2 同理,若A3表示第三个连杆相对于第二个连杆的位置和姿态,则有
第三章机器人运动学PPT课件
由这些矢量描述的空间称为关节空间。
• 正向运动学:关节空间末端笛卡儿空间,单射 • 逆向运动学:末端笛卡儿空间关节空间,复射
不同的关节空间,相同的 末端笛卡儿空间
关节空间与末端笛卡儿空 间映射关系
第三章 机器人的运动学
3.1 工业机器人运动学
,它的齐
次坐标就是
,即满足Px=ωPx/ω,Py=ωPy/ω,
Pz=ωPz/ω(ω是非零整数)。可以看出,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
由于ω取值的不同,一个点的齐次坐标的表达不唯一。
齐次坐标不仅可以规定点的位置(ω为非零整数),还可以
用来规定矢量的方向(第四个元素为零时)。列向量
(
)表示空间的无穷远点,a,b和c称为它的方向
单位主矢量相对于坐标系{A}的方向余弦组成:
xB
yB
zB
xA
yA
zA
其中:co scoxB s ,xA ()
既表示了刚体F在{A}系中的方位,也描述了{B}系在{A}系中的 姿态。
3.1.2.2 坐标变换
一、坐标平移
如图3-5,坐标系{B}与{A} 方向相同,但原点不重合。
图3-5 坐标平移
此式称为平移方程。其中 是B系中的原点在A系中的表示。
0
0
0
1
1
1
给定坐标系{A},{B}和{C},已知{B}相对{A}的描述为 ,
{C}相对{B}的描述为
AP A BTBP BPC BTCP APC ATCP
,则有
APA BTC BTCP
CATABTCBT
从而定义复合变换
。
同理得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示一个投影矩阵,该投影矩阵将机器人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下的 运动投影到沿着它们各个轮子平面的运动。
J2是一个大小为N×N的常对角矩阵,其对角线 上的元素为全部标准轮的半径。
• 底盘的滑动约束
所用标准轮的滑动约束集合成一个单独表达式:
也表示一个投影矩阵,它将机器人局部参考坐标系下 的运动投影到各个轮子的法平面内
• 控制率设置 设计控制信号v和w, 闭环控制系统可表示为:
该闭环系统有一个唯一的平衡点 器人到达目标点。
,它会使机
• 稳定性证明
如果
,,那么,机器人在平衡点是局部稳定的。
证明:在平衡点,做如下简化:
则
该闭环系统的系统矩阵:
特征方程为
如果
,那么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具有负实部,则该
系统在平衡点附近是稳定的。证毕。
机器人沿着轮子平面的运动等价于机器人在全局参考坐标 系下的运动在轮子平面内的投影。必须等于由旋转轮子完 成的运动 。
滑动约束方程:
正交于轮子平面的轮子运动分量为零
• 例3.
假定轮A处在一个位置使得α=90,β=0,如果θ=0,试写出 该轮的滑动约束方程。
解:根据滑动约束方程, 得:
即,yI=0
• 2)可操纵的标准轮
,
x,y和θ是机器人的目标坐标。如果存在一个控制矩阵K,
使得v(t)和w(t)的控制,
满足 机器人在目标点是稳定的,即控制矩阵K可以使机器人到达该目标点。
• 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假定目标在全局参考坐标系 的原点,差动驱动的机器 人的运动学模型
令 为机器人前进方向和机器人轮轴中心与目标点连线之间的角度,当前 位置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下的极坐标为:
第三章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
•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 • 移动机器人运动学约束 • 移动机器人的机动性 • 运动控制
1
3.1 运动学概述
• 机械系统的运行规律 • 对工业机械手的研究很成熟 • 移动机器人的运动与机械手不同
• 由轮子的运动描述,进而得到机 器人整体的运动描述。讨论机器人 的运动控制。
3.2 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轮距为d。给定r,d,θ和各轮的转速 ,
点M在XR正方向上的平移速度为:
假定轮子不能有侧向滑移,则
旋转角速度分量:
最终得到运动学模型如右式。
3.3 运动学约束
• 轮子的运动学约束 假定: 1、 轮子的平面总是和地面保持垂直,轮子和地面之间只有一个
单独的接触点,并且该接触点的瞬时速度为零。 2 、该接触点无滑动,只存在纯滚动。
• 例1
如图3-2所示机器人,给定全局参考坐标系下的某个速度 , 且 ,试计算沿机器人局部参考坐标系XR轴和YR轴的运动分量。
解:
•
x
•y
YI
0
.
R R(
.
2) I
1
0
1 0 0
0
0
1
•
y
•
独立的滑动约束的数目可用 的秩来描述。一般地,对于一个安装有零个或多个标
准轮的机器人:
等于零时,表示机器人未安装标准轮;等于3时,表示机器 人在任何方向是完全受约束的,即它将不可能在平面中运动 。
• 活动性程度
• 可操纵度
对于 一个安装有零个或多个可操纵标准轮的机器人有:
为零时,说明机器人底盘没有 安装可操纵标准轮;等于2时, 说明机器人没有安装固定标 准轮。
•
x
•
YR
XR XI
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下,沿XR的运动等于- ,沿YR的运动是 , 也就是说,机器人在局部参考坐标系下沿x轴的运动,相当 于在全局参考坐标系下沿y轴反方向的运动
• 运动学模型
假定差动机器人有2个动力轮,半径均为r,给定点为两轮之间的中点M,
• 例4
对两轮差动驱动机器人,求滚动约束和滑动约束的联合表达式。 解:联立约束方程,得
小脚轮无动力,可在任何方向自由运动, 和 分别简化 为和。 对右轮,α=-π/2,β=π;对左轮,α=π/2,β=0
可得总的约束方程:
左乘得, 进一步的运算可得:
• 3.4移动机器人的机动性
• 活动性程度 瞬时转动中心(即ICR) 四轮汽车和自行车的ICR 只有一个单独的ICR,才保证 机器人的运动是确定的
1、机器人的位置表示
YI
• 全局坐标和局部坐标的关系
XIOYI为全局参考坐标系,
YR
XRMYR为机器人的局部参
考坐标系,局部参考坐标系
的原点为机器人底盘上后轮
M
轴的中点M。 θ表示全局参 O 考坐标系和局部参考坐标系的角度差
机器人的位姿
XR
XI
• 局部坐标与全局坐标的映射关系
该映射可由正交旋转矩阵来表示
有一个附加的自由度, 轮子相对机器人底盘的 方向不再是一个固定值 β,而是随时间变化的 函数β(t)。
约束方程与固定标准轮的约束方程是相同的,只把β换成 β(t),并不直接影响机器人的瞬时运动。但操纵角的变化会 影响到机器人的活动性。
• 机器人运动学约束
把机器人底盘上所有轮子引起的运动学约束以适当的形式联合起来,就 可以描述整个机器人的运动学约束。 设Nf个固定标准轮和Ns个可操纵标准轮, 底盘的滚动约束:
• 习题:
1.试给出建立全局参考坐标系和局部参考坐标系的必要性。
2. 对于差动机器人底盘,固定标准轮A如下图所示,若α=90 度,β=0度,θ(即全局框架横轴和局部参考框架横轴的夹 角)=90度, l=1, r=2, ϕ为轮子旋转角度。试写出轮A 的滚动和滑动约束方程。
3.如下图所示,假定机器人位于θ=π/2,r(轮子半径)=1, (各轮距P点的距离)l=1,各轮转速分别为8和4,要求:
Hale Waihona Puke • 机动性指机器人可以操纵的总的自由度,由直接操纵的自由度( 即活动性程度)和间接操纵的自由度(即可操纵度)两个 部分构成。
• 3.5 运动控制
• 非完整约束和非完整系统 完整约束是指系统的约束可以用相对于质点的直角坐标((Xi ,Yi ,Ti),i =1…n)及时间t的解析方程,或有限方程(非微分方 程)来表示。又称为几何约束。 若约束采用不可积分的微分方程表示,则称为非完整约束。
(1)试写出局部参考框架和全局参考框架下位姿变量的转换 关系式,并给出转换矩阵的具体形式。
(2)试计算机器人在全局参考框架中的运动,并给出解释。
当系统受非完整约束时,无法约束系统 的运动位形,而只是将系统的瞬时速度 限制在(n-k)维子空间上,也就是说非 完整约束使系统的运动自由度减少,但 是描述系统的独立广义坐标的自由度并 没有减少。
• 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开环策略和闭环策略
点镇定、路径跟踪、轨迹跟踪
• 点镇定举例
• 在机器人局部参考坐标系下,给定实际位姿误差向量为
1)固定标准轮 轮子的中心点A在机器人局部参考 坐标系下的位置可用极坐标表示 为长度MA=l 和角度α,轮子平面 相对于MA的方向用固定角β表示。 半径为r的轮子在轮子平面内可自 由转动,转动的角度用 ϕ(t)表示
矩阵表示形式如下: 矩阵表示形式如下:
• 映射到全局坐标系 固定标准轮的滚动约束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