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9三角洲沉积体系

合集下载

第四纪复习题(学生)

第四纪复习题(学生)

第一章复习题二、填空1、地貌的属性可以从物质构成、几何形态、及时空尺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2、地貌变化发展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时间、营力三个因素的影响。

3、第四纪沉积物岩性有: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人工堆积物。

4、砾石的磨圆程度一般野外定性分五级,即:棱角、次棱、次圆、圆和极圆。

5、引起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因是气候变化和地壳新运动,而人类活动加剧对现在和未来环境有重要影响。

三、论述1、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特点有哪些?(从气候、生物、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方面分析)(1)地质历史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2)气候变化显著,有反复的温度降低和升高的过程。

(3)第四纪生物群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理分布和组合方面,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种属灭绝,出现了新的种属。

在第四纪开放海和大洋中,海生生物群的变化很小。

在内陆海或封闭海盆中,例如黑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等,变化较为显著。

第四纪陆地生物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大多数都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过程中发生迁移、重新组合、灭绝、新生、变异。

(4)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基本特点大陆沉积环境:冰川环境、冰缘环境、非冰川环境(冷湿地区、干旱地区和湿热地区)海岸沉积环境:海滨及浅海堆积物和陆地堆积物互相交替海洋沉积环境:沉积记录往往是连续的且保存完整。

(5)第四纪构造活动剧烈,还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

与以前各纪比较,第四纪的地球表面的山岳是相对高大的。

(6)人类的出现和发展2、第四纪堆积物的基本特点(1)第四纪堆积物普遍覆盖于大陆地表,在大多数场合下,都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的关系。

在海洋和一些湖泊的底部,与下伏地层是连续的。

(2)由于第四纪时间短暂,第四纪堆积物所经受的剥蚀破坏和构造变形比较轻微,一般都保留了与地形密切相关的原始产状。

(3)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与现代地形密切联系,在地势凹凸不平的山区,在水平方向上,第四纪堆积物是零散的,不连续的,或呈斑块状的。

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华夏古陆西缘闵粤区
晚震旦-中奥陶世、中三叠世
云开古陆周缘、华夏古陆东缘、和南缘
早三叠世
苏皖地区
志留系-下泥盆统
湘北鄂西地区
晚古生代
障壁海岸
潮坪、泻湖、砂坝、潮道
桂东北、桂南大摇山地区;滇东、滇西地区
下中泥盆统、革老河组-达拉组、龙潭组、吴家坪组、梁山组
湘南鄂西地区
泥盆-石炭纪
闽粤赣地区
早石炭、中晚二叠世
扬子陆块东南缘和北缘
晚震旦-中奥陶世、二叠纪
苏皖地区
下三叠统
台盆体系
台盆中央、盆缘
右江地区
泥盆-三叠纪
湘桂地区
泥盆-早二叠世
湘中南
泥盆纪
浙郴州-江绍地区
中二叠-早三叠
下扬子地区
茅口、长兴组
台坡体系
跌积型、滑积型、沉积型
右江地区
泥盆-早二叠世
深海体系
深海平原、海底水道、海槽、海沟
扬子板块东南缘的湘赣地区
表1沉积体系划分方案
沉积体系组
沉积体系
类型
大陆沉积体系组
沙漠
冲积扇
湿地扇、旱地扇
河流
曲流河、辫状河、网状河
湖泊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
湖泊
硅质碎屑湖泊、碳酸盐岩湖泊、蒸发岩湖泊
海陆过渡沉积体系组
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扇三角洲
海洋沉积体系组
碎屑岩沉积
陆源碎屑海岸
无障壁海岸、障壁海岸、河口湾
湘南地区
下中志留统
桂东北地区
上泥盆统
米仓山地区
下中寒武统
鄂西地区
下寒武统
苏皖地区
茅口组、龙潭组

【层序地层学】910 三角洲沉积

【层序地层学】910 三角洲沉积

Nile River delta, as seen from Earth orbit. The Nile is an example of a wave-dominated delta that has the classic Greek delta (Δ) shape after which riverdeltas were named.三角洲沉积环境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两者的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就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

三角洲的三层结构(据Pazzolia)海 河Location and bathymetric mapof the Bohai Sea (BS), North Yellow Sea (NYS), South Yellow Sea (SYS), and East China Sea (ECS). The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YSWC) and the Yellow Sea Coastal Cold Current (YSCCC). Shaded areasrepresent location of the Shandong mud wedge and other mud patches in the YS and ECS. Water depth in meters.J.P. Liu., 2004Cretaceous Dunvegan Formation, Alberta, Canada150多条的水道。

三角洲阔400公里3.2万平方公里Pervasively bioturbated, non-deltaic sandy mudstone,Cretaceous Dunvegan Formation, Alberta.Scale bar is 3 cm.浪控三角洲 W.E.Galloway (1975)的分类河;加 河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沉积体系 共86页

三角洲沉积体系  共86页

湿地
定义:指海洋和内陆常年有浅层积水或土壤过 湿的地段。
表达湿地的词约有30个左右,但学术上有个比较 统一的名词———沼泽.
在湿地研究影响最大的英语国家中比较普遍的 名词有四五个,如swamp, marsh, bog, moor, fen 等.某些文献中指出其间有些差别,例如swamp 指木本植物多于marsh而排水情况优于bog的一 种湿地; marsh指软、湿、低的草本覆被为主 的有由水过渡到陆的趋势的湿地; marsh土常 多碱性,而bog常多酸性; moor常指较开阔、地 势较高、排水较差、有小灌木丛以致泥炭的湿 地; fen则是英国常用的名词等.
The principal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include braided channels(辫状河道), meandering channels(曲流河道), lacustrine delta fill, backswamps, and floodplain environments such as swamps, marshes, and freshwater lakes(淡水 湖泊) (Coleman and Prior, 1982).
This plain includes the active distributary system of the delta, as well as abandoned distributary-fill deposits, and may be flanked by marginal-basin or bay-fill deposits. Distributary channels are numerous, but environments between channels make up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the lower delta plain.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
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研究沉积岩层的一个关键方面。

下面,我们将以以下步骤来阐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三角洲定义、沉积过程和特征、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一、三角洲的定义
三角洲是指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河流运河扇形扩散,随着海岸线或湖岸线的扩大,河流的沉积物成为地形隆起的地带,形成三角洲。

三角洲通常被沙、泥、砾等沉积物所覆盖,坡度缓和。

二、沉积过程和特征
三角洲的沉积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水沉积、协调沉积和退水沉积。

在进水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的是粗粒物质,如沙和砾石,沉积层主要以构成河底冲积扇为主。

在协调沉积阶段,主要沉积物质由砾石向泥砂过渡,沉积层主要构成扇形三角洲。

在退水沉积阶段,沉积物质转向细粒的泥、粉砂,沉积层呈扩散状。

三、沉积相和三角洲相
沉积相是指一类有着相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的岩石地层,其中常常有着特定的成因和结构特征。

沉积相通常被用来解释沉积岩层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是地质学和物理地理学的基础。

而三角洲相,则是特指三角洲环境的沉积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常常含有海水内陆化的特征,少有淡水环境;
2. 地层层数繁多,沉积物质多样,含有多种岩性;
3. 沉积容易受到水流、洪水、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沉积中容易形成河道、河道口等特征。

综上所述,三角洲相沉积特征是三角洲在沉积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是地质学家和物理地理学家研究沉积岩层所需要了解的关键内容。

理解三角洲相沉积特征,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沉积岩层的演化历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于沉积环境和地球的演化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三角洲简述: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

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颜色变化:(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9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20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三、Coleman 和Wright的分类 强调综合因素的影响,而不是单个因素,
划分出六种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特征。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5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7)潮汐作用:改造砂体形态。 (8)风暴:风暴波浪的原动力、改造砂体形
态。 (9)近岸流(海流):对沉积物进行不同程
度的改造和再分配。 (10)陆架坡度:对三角洲形态和形成影响
大,低坡度陆架形成大的三角洲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11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3.远沙坝(相) 在河口坝向海侧的坝前地带,沉积物主要为
粉沙和少量黏土,含生物化石及潜穴遗迹, 生物扰动等。 4.前缘席状沙(相) 河口沙坝、远沙坝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 的改造和再分布形成的席状沙层。
2024/3/19
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课件
32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三)前三角洲(亚环境、相) 在前缘的更向海地带,在正常天气波基面附

【2019年整理】三角洲沉积体系

【2019年整理】三角洲沉积体系

(1)三角洲平原
(DELTA PLAIN)
The subaerial component of deltas is generally larger than the subaqueous component and is divided into an upper delta plain, which lies largely above high-tide level, and a lower delta plain, lying between low-tide mark and the upper limit of tidal influence. The upper delta plain is commonly the oldest part of the delta and is dominated by fluvial processes. The lower delta plain is exposed during low tide but is covered by water during high tide. Thus, it is subjected to both fluvial and marine processes.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DELTA SYSTEMS
第一节 三角洲的环境特点及其沉积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第三节 古代三角洲沉积鉴别标志及其 与油气资源的关系
第二节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一、曲流河三角洲沉积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2.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沉积相组合、 沉积旋回及演化
1.三角洲的亚环境和沉积特征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1、三角洲概述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

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

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

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2.1建设作用2.1.1河口作用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

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

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

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三角洲体系及其相模式

三角洲体系及其相模式

Bill Yu
第八节 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及实例
二、陆相三角洲砂体储层模型特点及主体 结构
Bill Yu
第九节 三角洲的识别
一、地质上的识别
Bill Yu
第九节 三角洲的识别
二、地震剖面上的识别
(一)概念 (二)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Bill Yu
第十节 三角洲沉积与油气的关系
一、生油层
Bill Yu
Bill Yu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三、沉积速率
Bill Yu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四、三角洲的沉积作用
Bill Yu
Bill Yu
第三节 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
一、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Bill Yu
第三节 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
二、河流作用、海水作用与三角洲形态之 间的关系
(一)沉积特征比较 (二)各自的储油特点
Bil洲的层序特征
Bill Yu
第七节 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层序特征
Bill Yu
第八节 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及实例
一、三角洲的构型特征及其层内非均质性
( 一 ) 内蒙古岱海湖现代辫状河三角洲的构形特征及其层 内非均质性 (二)松南后五家户气田扇三角洲的构形特征
(一)长形(或鸟足状)三角洲 (二)朵状三角洲
Bill Yu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二、浪控三角洲
(一)沉积机理 (二)砂体储层特征
Bill Yu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三、潮控三角洲
Bill Yu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四、不同类型三角洲的主要沉积与储层特 征比较

三角洲体系及其相模式

三角洲体系及其相模式

第五节 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构形特征 二、三角洲的基本构形要素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
(一)长形(或鸟足状)三角洲 (二)朵状三角洲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二、浪控三角洲
(一)沉积机理 (二)砂体储层特征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三、潮控三角洲
第一节 三角洲的分类及其模式 一、三角洲的分类
第一节 三角洲的分类及其模式 二、三角洲的模式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一、河口作用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二、水动力状态
(一)正常细粒三角洲的水动力状态 (二)陆相断陷湖盆粗粒三角洲内部的水动力状态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一、上三角洲平原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二、下三角洲平原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三、三角洲前缘
第四节 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的划分 四、前三角洲泥
第五节 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构形特征
一、成因单元的划分方式
(一)、界面分级系列 (二)、岩相组合研究特征
第六节 各种三角洲的沉积机理及储 层特征
四、不同类型三角洲的主要沉积与储层特 征比较
(一)沉积特征比较 (二)各自的储油特点
第七节 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第七节 三角洲的层序特征 二、浪控和潮控三角洲层序特征
第八节 三角洲砂体储层特征及实例
一、三角洲的构型特征及其层内非均质性
三、沉积速率
第二节 三角洲形成的水动力状态及 沉积作用特点
四、三角洲的沉积作用

三角洲沉积特征

三角洲沉积特征
•但是,这些分类所考虑的主要是海岸地带 所发育的三角洲,有些三角洲在这些分类 中仍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如浅水三角洲和 水下分流河道型三角洲,这些三角洲在许 多大型坳陷湖盆中是常见的。也就是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完美的三角洲分 类,这与决定三角洲类型的因素十分复杂 有关。
第二节 三角洲的作用及控制因素
章节过度
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辫状河三角洲的分布较扇三角洲更为普遍,但其形成 仍然象扇三惫洲一样,需要在特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并 与源区保持一定的距离的条件下才能发育。 扇三角洲往往形成在盆地断陷边界地带,辫状河三角 洲往往发育在坳陷盆地徒坡边界地带,而曲流河三角洲往 往形成在坳陷盆地缓坡边界地带。 只有盆地坳陷较陡边界最有利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 这是因为较陡的盆地坳陷边界地带地形坡降大,易于辫状 河人湖后形成独具特色的沉积体;随着进入盆地的沉积物 数量的增加,辫状河三角洲的向前推进,冲积平原必然向 盆地方向扩展,冲积平原沿陡倾的盆地边缘向盆地内进积, 盆地的依次被充填表明沉积速率大于盆地沉降速率。
我国湖泊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由于离物源区很近,是一个相带发育不完整 的沉积体系 沉积物粒度较粗,结构及矿物成熟度均很低, 矿物成分与物源成分密切相关 发育各种沉积构造,包括板状交错层理、平 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及冲刷面构造,含植 物化石 平原面积一般较小 剖面上片状颗粒流砂、片状牵引流砂、碎屑 流砂及河道砂频繁交替 形态受沉积物的来源和水体搬运能力的大小 控制,在沿流动方向的剖面上砂体呈楔形, 在垂直流动方向的剖面上呈透镜状
(2)辫状河三角洲前缘
③河口砂坝---岩性为分选、磨圆较好的细砂 岩、中砂岩,偶含泥砾。具板状、楔状及槽 状交错层理。与下伏席状砂沉积过渡,并一 起构成明显的反韵律,电测曲线形态呈漏斗 型。 ④席状砂---岩性一般为分选相对较好的细砂 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波状层理、小型交 错层理及水平层理发育。一般与前辫状河三 角洲沉积物呈薄互层。

Chapter 9三角洲沉积体系

Chapter 9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洲分类
表 9-4 三角洲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 亚相划分
粗粒三角洲 四分法 上三角洲平原、下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细粒三角洲 三分法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表 9-5 粗粒三角洲的分类
扇三角洲分类
辫状河三角洲分类
总体分类 陆架型
湖相扇三角洲分类 水进型
表 9-1 三角洲分类方案一览表
分类方案 蓄水体性质 水动力条件 形态特征 供源体性质 发育部位 河口作用 粒度粗细 结构成因
分类结果 湖相三角洲,海相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鸟咀状三角洲,港湾三角洲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 陆坡型,陆架型,吉尔伯特型 摩擦因素、惯性因素及悬浮因素为主的三角洲 粗粒三角洲,细粒三角洲 综合各种因素划分 6 种类型三角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石油教研室,于兴河教授,2002 年编著
从上述各种分类中不
难看出,每种分类都突出
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态
特点与各种作用之间的密
切关系,所不同的是
W . L . Fisher 和 W.E.Galloway 比较强 调单一的主导因素(河流、 波浪和潮汐)与三角洲整 体形态的关系,而
4、多瑙河;5、育空河;6、马哈坎河;7、埃布罗河;8、尼罗河;9、奥里谱科河; 10、尼日尔河;11、伯德金河 12、罗纳河;13、圣弗西斯科河;14、科珀河; 15、鸭绿江;16、科罗拉多河;17、弗莱河;18、恒河;19、巴生-郎加
J.M.Coleman 和 L.D.Wright(1975)强调指出,影响和控制着三角洲形态、组成、结构 及砂体分布特征的诸因素中,某一因素仅对三角洲的某些部分起主导作用,各因素都是以不同强度 相互联合在一起共同控制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它们共同构成该三角洲体系的总体背景环境。因此, 任何一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最终结构都是由整个背景环境决定的,而不是单个因素,这就是目前多 采用结构成因分类的原因。J.M.Coleman 和 L.D.Wright 在全面分析了 55 个现代河流三角洲的 400 个环境参数资料,经过统计对比,最后综合为具有代表性的六大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具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图 9-2,表 9-3)。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Steep zone
Center zone
Gentle zone
D
FD
TB D: Delta FD: Fandelta TB: Turbidity body
Coarse clastic sediment distribution in fault-depression open lake basin
永久盐湖(断陷型)的沉积物分布 陡坡带:冲积扇、扇三角洲与泥;中央带:深湖泥与 盐层;缓坡带:生物丘、碳酸盐岩与泥坪。
Lake level(湖平面) Steep zone AF Center zone Gentle zone B
C
FD
S
AF: Alluvial Fan FD: Fandelta B: Bioherms C: Carbonate S: Salts Carbonate, salt and coarse clastic sediment distribution in fault-depression lake basin
浪控三角洲
Wave-dominated delta
潮控三角洲
Tidal-dominted delta
三角洲沉积的平面几何形态
扇三角洲、辫状三角洲(粗粒三角洲)和细粒 三角洲对比图
(据钱丽英,1990)
普通三角洲的经典代表
密西西比河鸟足状三角洲对比图
(据Fisher,1961)
Lake level(湖平面)
Delta sediments
Prograding delta-1
Delta deposits
Stream dominated
Mississippi river delta
GangesBrahmaputra delta

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油气田中的研究应用

三角洲沉积体系在油气田中的研究应用

和浙西 南纳入 长三 角 范围 , 土地 、 在 资源 、 才 等层 次上 明 油 气 成 藏 条 件 。浅 水 三 角 洲 砂 岩 储 层 由 于 受 河 流 作 用 的 控 人 砂 存 与 显提升 了长 三角 的实 力 和发展 潜 力 , 三角 占中 国经济 总 制 , 体 具 有 明 显 的 方 向 性 , 在 明 显 的 分 叉 现 象 , 曲 流 长 砂体 连通性较好 , 砂体 等厚 图呈典 型的朵 叶状 。湖 量 也 由不 足 15提 升 到 接 近 1 4 尤 其 是 苏 北 和 浙 西 南 将 成 河相 比, / /, 相厚 层 泥 岩 普 遍 发 育 , 浅 水 三 角 洲 砂 体 组 成 多 套 垂 向优 与 为 最 具 增 长 潜 力 的地 区 , 拉 动 整 个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 进 长 对 促 质 储 盖组 合 。浅 水 三 角 洲 发 育 于 渤 海 新 近 纪 至 今 处 于 生 烃 三角核心地 区产业配 置有 极其重要 的作 用 。
测 HD 地 测 海 域 。 面积 约 为 9 0 m 人 口约 750万 , 一 片 坦 荡 位 ) 井 曲线 和 S T( 层 倾 角 ) 井 的 特 征 进 行 微 相 识 96 0k , 0 是 的 大 平 原 。地 理 上 意 义 的 长 江 三 角 洲 是 我 国最 大 的 河 口三 别 , 多 油 田应 用 该 方 法 在 识 别 沉 积 微 相 方 面 取 得 了 非 常 很 角 洲 , 指 镇 江 、 州 以 东 长 江 泥 沙 积 成 的 冲 积 平 原 , 于 好 的效 果 。 泛 扬 位 2 1 渤 海 新 近 系浅 水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与大 型 油 气 田勘 探 .
动 中断沉降 。第 四纪新 构造 运 动 中, 壳 和海 平 面频 繁升 地 降, 最后一次大 海侵 结束 后 , 江携 带 的泥 沙不 断沉 积 , 长 开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3、层理一般不发育,可见 粒序层理和交错层理
4、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 扇端 亚相
5、物源充足时,形成向上变粗变厚的相序 6、平面相组合:物源区残积、坡积物相--扇--沉积区冲积平原或湖海区 7、砂体平面上为扇形、横剖面为透镜状,纵剖面为顶面下凹的透镜型
冲积扇
冲积扇沉积微相及特征
(一)泥石流沉积--冲积扇沉积的主体 泥石流:山区发生的,泥、砂、砾与水混合而成的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 运的高密度流体。 泥石流沉积特点:常出现在冲积扇根部。形态为:长舌状。沉积物为: 泥、砾、砂,粗碎屑分布不均,成分复杂;砾石分选、磨圆差; 杂基支 撑;沉积体内成层性不明显,多呈块状。
沉积岩特征包括:岩性特征(岩石的颜色、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 石类型及组合)、古生物特征(生物的种属和生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
此处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岩相(lithofacies),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岩石或岩相组合,因此,岩相是构成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序递变规律(Walther 相律)
1 相序定律:只有那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邻接的相和相区,才 能重叠在一起”,或者说,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 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沉积
相临沉
坡度
积体系
沉积物
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盆内水体
分 选、
较陡 阵发性水流、重力流、 粒 磨
盆内水体
度圆
较缓
阵发性水流、盆内水 体
变变 细好
缓 稳定水流、盆内水体
扇三角洲 •旱地型扇三角洲 •湿地型扇三角洲
辫状河平原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山麓——洪积相
洪积扇: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出现
季节性暴雨时,山区河流携带 大量的碎屑物质进入平原,在 出口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 成的半圆锥形沉积体。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角洲沉积相知识

(四)三⾓洲沉积相知识1、三⾓洲的发育过程:三⾓洲的形成发育主要经历下列两种过程。

①河⼝坝和分流河道的形成,当河流注⼊海洋(湖泊)时,在河流⼊⼝处,由于⽔⾯展宽,以及盆地⽔体的顶托作⽤,使得⽔流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堆积,形成⽔下浅滩.随着沉积作⽤的进⾏,浅滩逐渐淤⾼、增⼤,露出⽔⾯,形成最早的河⼝坝.⽔流从河⼝坝的顶端分成两段,形成两个分⽀河道。

随着三⾓洲建设的进⾏,在新的河⼝形成新的河⼝坝和分流河道。

②决⼝扇的形成与延伸,分流河道的不断向海延伸,河床坡度减⼩,流速减缓,泄流不畅,洪⽔季节,洪流冲决天然堤,在分流河道间形成决⼝扇沉积,这就使得三⾓洲分流河道间得以建设,从⽽使三⾓洲在横向上逐渐扩⼤。

2、三⾓洲形成的控制因素:三⾓洲的形成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河流能量、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河⼝区盆地⽔体的能量、河⼝区地形及河⼝区的构造稳定性。

①河流能量越⼤,携带的泥砂越多,对三⾓洲的形成发育越有利;②河⽔与蓄⽔盆地⽔体密度的差异对三⾓洲的类型和特征有明显的影响。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沿蓄⽔体表层扩散,形成表层平⾯喷流。

河流⼊海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海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体密度时,河⽔与蓄⽔盆地⽔体在三度空间混合,形成轴状喷流,河流⼊湖多出现这种情况,从⽽形成湖成三⾓洲。

当河⽔密度>蓄⽔盆地⽔体密度时,河⽔沿蓄⽔盆地⽔体底部扩散,形成底部平⾯喷流,这种情况多为洪⽔性河流⼊湖,海洋中少见,海洋中主要是海底重⼒流,形成深海扇。

③河⼝区盆地⽔体的能量主要指波浪、潮汐、海(湖)流的能量强弱,如果盆地⽔体能量弱,有利于河控三⾓洲的形成发育。

如果波浪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浪控三⾓洲。

如果潮汐能量强,则有利于形成潮控三⾓洲。

④河⼝区地形主要指河⼝区的坡降⼤⼩,河⼝区的坡降越⼩,对三⾓洲的形成越有利,反之不然。

⑤河⼝区的构造稳定性是指河⼝区相对沉降幅度的⼤⼩,当沉降幅度等于或略⼩于沉积速度时,有利于三⾓洲的形成发育。

第三章三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

第三章三角洲沉积学与沉积环境

2019/9/21
30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二)三角洲前缘(亚环境、亚相) 1.分流间湾(相) 发育在分流河道间的低洼区和废弃三角洲朵
体的不断下陷区,上连陆下连海,可以认为 是小型海湾。 水平层理、生物扰动。
2019/9/21
31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2.河口沙坝(相) 分流河道入海口附近形成的沙质浅滩。水流
一侧形成半封闭的泻湖和沼泽,仅 只在河口区才有较多的砂质堆积, 形成突出于河口的鸟嘴状形态。
法国的罗纳河、埃及的尼罗河、 意大利的波河形成的三角洲属此类 型。
2019/9/21
42
三种作用复合形成的三角洲
2019/9/21
43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相模式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第三节 河控三角洲沉积环境及相特点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三角洲特点概述 第五节 关于浅水三角洲 第六节 三角洲体系的演化
(1)高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大于蓄水水 体密度时形成沿盆地底部的面状流动,两种 水体仅在底部两度空间混合,混合速度慢, 注入水体速度的降低也较慢。如:冰水注入 温暖的湖水、深湖和深海中的浊流等。
2019/9/21
12
第一节 影响三角洲发育的主要因素
(2)低密度入流:注入水体密度小于 蓄水水体密度时形成。注入水就漂浮在 蓄水体的表层流动。
2019/9/21
17
第三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相模式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2019/9/21
18
第二节 三角洲的分类
一、Fisher的分类(1969)
依据:海洋能量(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的类型和 大小与沉积物注入量的相互消长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道沙垂直于岸线分布, 侧向与障壁海滩沙相连 河道和河口沙坝被前面的滨
外障壁岛相连接 席状的、具有上倾河道沙的、
侧向稳定的障壁海滩沙 多列长条状障壁海滩沙,平行于 岸线排列,具有被削平的河道沙
实例
现代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奥德河、印度河、科罗拉多河、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20 世纪初叶以来,人们才逐渐发现了三角洲沉积层中蕴藏着大量能源和矿物资源,世界上许 多大型油气田(如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墨西哥湾中、 新生代的一些油田、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一些油田、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西塔斯科拉油田、加拿大的阿 萨巴斯卡的沥青砂以及我国珠江口盆地的大部分砂岩油田等)、赞比亚—扎伊尔铜矿带、南非维特瓦 特斯兰德金铀矿、加拿大休伦湖及阿格纽湖金铀砾岩,以及国内外的许多重要煤田等都与三角洲的 沉积环境有关。随着这些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人们对三角洲的沉积作用、环境及沉积相的研究 给予了极大重视,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从 20 世纪 40 年代以来,人们对密西西 比河、罗纳河、尼日尔河以及我国的长江、黄河等现代三角洲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及沉积体系进 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调查研究,加上河口地区水动力学的分析均为三角洲沉积相模式和沉积体系的建 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由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海岸研究所(CSl)持续进 行了半个世纪的系统研究,他们的研究查明了众多控制三角洲发育的地质因素及其与三角洲砂体形 态的关系,总结了不同三角洲的三度空间沉积格架特点,建立和识别了各类三角洲的横向和垂向层 序。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古代三角洲沉积地层的识别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石油教研室,于兴河教授,2002 年编著
为陆地冲积扇直接入海或入湖形成的三角洲,1988 年 W.Nemec 和 R.J.Steel 主编的《扇三角洲》 一书,对扇三角洲提出了更为准确的定义,即冲积扇作为供源形成的三角洲叫扇三角洲;辫状河三 角洲则是由辫状河作为供源形成的,以底负载为主的粗粒三角洲。也有人将辫状河三角洲进一步分 成辫状三角洲(即由辫状分流河道形成的三角洲)和辫状平原三角洲(即由辫状平原形成的三角洲)。因 而,依据以上的定义,三角洲则应为正常河流(曲流河或顺直河)作为供源形成的以混合负载为主的 细粒三角洲。粗粒三角洲依据其分布位置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类十二种(表 9-5,图 9-4)。
4、多瑙河;5、育空河;6、马哈坎河;7、埃布罗河;8、尼罗河;9、奥里谱科河; 10、尼日尔河;11、伯德金河 12、罗纳河;13、圣弗西斯科河;14、科珀河; 15、鸭绿江;16、科罗拉多河;17、弗莱河;18、恒河;19、巴生-郎加
J.M.Coleman 和 L.D.Wright(1975)强调指出,影响和控制着三角洲形态、组成、结构 及砂体分布特征的诸因素中,某一因素仅对三角洲的某些部分起主导作用,各因素都是以不同强度 相互联合在一起共同控制三角洲的形成与发展,它们共同构成该三角洲体系的总体背景环境。因此, 任何一个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最终结构都是由整个背景环境决定的,而不是单个因素,这就是目前多 采用结构成因分类的原因。J.M.Coleman 和 L.D.Wright 在全面分析了 55 个现代河流三角洲的 400 个环境参数资料,经过统计对比,最后综合为具有代表性的六大三角洲类型,每个类型都具有 其独特的砂体形态和分布(图 9-2,表 9-3)。
J.M.Coleman 则更加强 调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背景 环境对三角洲砂体的形
图 9-2 根据多参数分析所得到的六种三角洲砂体形态分布类型
(据 J.M.Coleman 和 L.D.Wright,1975)注:色调越深代表砂体越厚
态、分布、厚度变化的控制作用。突出砂体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对三角洲的分类具有重要意
洲所具有的特性(图 9-3)。然而,从粒度的粗细上可将三角洲划分为两大类五小类(表 9-4)。
表 9-3 六种三角洲类型的形成的地质条件、特点及实例(据 L.D.Wright,1975 修改)
类型 类型 1
类型 2 类型 3 类型 4 类型 5 类型 6
条件 低的波浪能量、小潮差和弱沿
岸漂流、缓的滨外斜坡、 细粒积物负载
我国对三角洲的大量研究主要是从 70 年代开始的,由于近海陆架上油气田的勘探与开采,我国 已相继开始对珠江、长江、黄河等现代三角洲的特点和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而且取得了巨大的 成果,还在不少地区发现了与三角洲有关的油气田,尤其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中的大多数油田 都与中、新生代的三角洲有关,可以说我国当前年产上千万吨的四大油田的主要产油层都或多或少 地与三角洲有关。
二、三角洲的分类
由于影响三角洲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蓄水体的性质、水动力条件、坡度陡缓、物源远近等,
因此,国内外的学者在研究三角洲时则依据不同的因素进行了各自的分类。总结起来,大致有八种
分类方法(表 9-1),这些分类方法相互结合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定名和描述各地的三角洲。
从蓄水体类型可以划分出两种类型的三 角洲,如果蓄水盆地是大陆内部的湖泊,这 个三角洲被称作湖泊三角洲;如果是浅海(或 海湾、泻湖等)则称为海相三角洲。对我国的 实际情况,湖泊三角洲与油气的相关性更大。 与海相三角洲相比,湖泊三角洲有其独特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一般规模较小,从 不足十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变化;②多 发育在断陷或坳陷盆地中;③在断陷盆地中,
低的波浪能量、高潮差、 通常为弱的沿岸漂流、盆地狭窄
中等波浪能量、高潮差、 低的沿岸漂流、稳定的浅水盆地 中等波浪能量、小潮差、缓的
滨外斜坡、低的沉积物供应 持久性的高波浪能量、
低的沿岸漂流、陡的滨外陡斜坡 高波浪能量、强的沿岸漂流、
滨外陡斜坡
特征
分布广阔、指状河道沙 垂直于岸线分布
指状河道沙,向滨外过渡为 长条状潮流脊状沙
碎屑岩系油气储层沉积学——第九章
第九章 三角洲沉积体系
早在 1885~1890 年,G.K.Gilbert 就对美国邦维尔湖(Lake Bonneville)更新世湖相三角洲沉 积体进行了研究,并首次识别出三角洲沉积体具有三褶构造(Three fold structure)。后来,J.Barrell (1912;1914)根据 Gilbert 的这个描述研究了阿巴拉契亚盆地上泥盆统卡茨基尔三角洲(Catskill delta) 的沉积相特点,并划分出顶积层(Topset)、前积层(Forset)和底积层(Bottom set),分别描述了各层的 岩性、层理、化石等特点,从此开始了关于古代海相三角洲沉积相的研究。虽然 Barrell 当时曾指出 过不是所有的三角洲沉积体都具有吉尔伯特型三角洲的三层结构,但 G.K.Gilbert 和 J.Barrell 所建立起来的三角洲沉积模式一直影响着 20 世纪初人们对三角洲的认识。当时人们习惯将是否存在 大型前积层作为识别古代三角洲的一个重要标志。另外由于当时还没有发现在三角洲沉积层中蕴藏 有丰富的和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能源矿床(煤、石油、天然气等),对三角洲的研究还没引起应有的 重视,对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复杂而多变的沉积特点也不甚了解。尽管如此,这个早期的研究成果直 到现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义,而且由于这些砂体是三角洲中油气藏的主要储集层,查明这些砂体的分布规律也是油气勘探的
主要目的之一。
随着人们对三角洲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以及油气勘探与开发的纵深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三角洲有着不同的类型。G.J.Orton(1988,1993)再次研究了全球 34 个现代三角洲性质后,依据 三角洲的主要控制因素(粒度的粗细,几何形态、坡度、供源性质以及沉积物供给的流域面积等)提 出了一个三角洲详细分类方案,即结构成因分类(编者观点)。这一分类方案更好地反映了不同三角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石油教研室,于兴河教授,2002 年编著
从上述各种分类中不
难看出,每种分类都突出
了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态
特点与各种作用之间的密
切关系,所不同的是
W . L . Fisher 和 W.E.Galloway 比较强 调单一的主导因素(河流、 波浪和潮汐)与三角洲整 体形态的关系,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系石油教研室,于兴河教授,2002 年编著
第一节 三角洲的基本特征、分类及其模式
一、基本特征
三角洲是在河流携带大量沉积物流入相对静止和稳定汇水盆地或区域(如:海洋、湖盆、半封闭 海、湖等)处所形成的、不连续岸线的、突出似三角形砂体,它供应沉积物的速度比由当地盆地作用 再分配的速度要快。
陡坡三角洲个数多,厚度大,但规模不大,缓坡个数少,但规模大;④在大型坳陷中,三角洲规模
较大,但河口坝不太发育,多以水下分流河道叠置为主,形成水下三角洲平原。⑤河控三角洲为主,
浪控三角洲少见,而没有潮控三角洲。
三角洲的形成、发育和形态特征主要受河流作用和蓄水体能量的相对强度所控制。三角洲主要
是因河流带来大量泥砂并迅速堆积而成;而海水的各种作用(波浪、潮汐、沿岸流等)则对三角洲
表 9-1 三角洲分类方案一览表
分类方案 蓄水体性质 水动力条件 形态特征 供源体性质 发育部位 河口作用 粒度粗细 结构成因
分类结果 湖相三角洲,海相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潮控三角洲 鸟足状三角洲,鸟咀状三角洲,港湾三角洲 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 陆坡型,陆架型,吉尔伯特型 摩擦因素、惯性因素及悬浮因素为主的三角洲 粗粒三角洲,细粒三角洲 综合各种因素划分 6 种类型三角洲
起着改造、破坏和再分布的作用。因此,在河流与海水相互作用下可产生各种类型的三角洲。多数
学者主要根据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度来划分三角洲的成因类型。W.E.Galloway,1975
年根据上述三种作用的相对关系,对全球 34 个现代三角洲进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三元分类方
案。每个端元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砂体格架特征(表 9-2)。其它各类过渡类型三角洲都可根据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