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肠道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人体肠道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它在保持肠道菌群的稳定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对人类健康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首先,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是导致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人在感冒、咳嗽等疾病中滥用抗生素,导致抗生素在人体内的浓度过高,从而对肠道菌群产生严重的选择压力。
大肠杆菌通过突变或水平基因转移等途径,获得了抗生素耐药基因,使其能够抵抗抗生素的杀菌作用。
其次,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也与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剂量有关。
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常用于治疗感染疾病,但肠道大肠杆菌对这些抗生素的耐药性已逐渐增加。
此外,对于有些抗生素,肠道大肠杆菌存在特定类型的耐药机制,例如β-内酰胺酶产生菌株能够降解抗生素,从而抵御其杀菌作用。
此外,抗菌药物还可能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一定的交叉耐药效应。
交叉耐药是指细菌通过共享耐药基因使得对其他抗生素的抗性发展得更快。
比如,肠道大肠杆菌中的一些菌株可能通过基因传递和信息素介导交流来获得对多个抗生素的耐药性,从而使得治疗效果降低,并增加细菌传播的风险。
除此之外,抗菌药物还可能影响人体免疫系统对大肠杆菌的抵抗力。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通过识别和清除肠道大肠杆菌等有害细菌。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削弱其对肠道大肠杆菌的抵抗能力。
这可能导致肠道大肠杆菌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并增加耐药性菌株的风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抗生素种类和剂量、交叉耐药和免疫系统抵抗力的减弱都会对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抗生素,并加强对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减少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药学科普之——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欢迎阅读本次药学科普,今天我们将带您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变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学物质。
它们通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帮助控制细菌的增殖并缓解感染症状。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一些抗菌药物可以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还有一些可以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或者干扰细菌的代谢途径,从而使细菌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在临床上,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病毒性感染,如感冒或流感,抗菌药物不起作用。
此外,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抗细菌感染非常重要。
二、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有哪些?抗菌药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通过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效果。
抗菌药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细菌感染。
抗菌药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它们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血液感染等。
2. 预防感染。
抗菌药也可以用于预防细菌感染。
例如,在某些外科手术中,抗菌药可以在手术前或术中使用,以预防术后感染的风险。
3.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某些疾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如肺炎、脑膜炎等。
抗菌药可以被用于治疗这些感染性疾病,并帮助患者康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抗菌药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感染无效。
对于病毒性感染,例如感冒和流感,抗菌药是不起作用的。
此外,抗菌药的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不应滥用或自行使用。
滥用抗菌药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并给患者和公众健康带来风险。
最后,鉴于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有所不同,医生通常会根据细菌的种类和药物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总结来说,抗菌药在治疗细菌感染和预防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教郁,高维凡,胡彩光(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沈阳市,110000)摘要:大肠杆菌是典型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引起的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谱广,耐药机制复杂,给养鸡业预防和治疗该病带来很大困难。
大肠杆茵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大肠杆菌耐药的现状以及产生耐药性机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便正确理解大肠杆菌耐药性的特点及其规律,从而为防治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作用机制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mechanism of Drg-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 coli Abstract: E.coli is gram-negative bacteria, colibacillosis is a kind of common disease.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showed high levels of resistance, resistance spectrum to expand, and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The drug resistant gene is complex and diverse. S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bring a lot of difficulti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ot spot. The advances on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 coli resistance are summarized.Thus the trend of the drug-resistance on the E coli resistance can be understood better and the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resistant stains and using drugs reasonablely can be furtherly provided.Keywords: Eescherichia coli;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chanism致病性大肠杆菌为医学和兽医学临床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李光辉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
一、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现状导读: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根据该类药物的特点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一)背景情况最近几年上市的新的喹诺酮类或者称之为呼吸喹诺酮类增加了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阳性菌的抗灵活性。
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比如说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抗菌作用有所增强。
喹诺酮类这类药物在感染部位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浓度,在一般抗菌药物不容易达到有效浓度的上皮细胞间叶里边,前列腺里面,骨头里面,他的浓度可以达到同期1-2倍,比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浓度是高的,另外这一大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先静脉后口服,这样可以做一个适当的疗法,这类药物相对于普通药物的伴衰期长,这样我们可以一天一次的给药,病人非常方便,整类药物总体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这类药在上面这些特点里,发展是比较快的。
该类药物的上述特点使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二)发展历程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喹诺酮类,典型的代表是环丙沙星,这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是拓宽的,同时对革兰阳性菌中,像葡萄球菌也有抗菌活性; 90年代中期,研究开发出了第三代的喹诺酮类,典型代表就是左氧氟沙星,这类药物的抗菌进一步拓宽,对化脓性链球菌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像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也可以覆盖。
进入2000年以后,研究开发出来了第四代的喹诺酮类,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西沙星、吉米沙星(2003年),抗菌谱和三代喹诺酮类一样进一步加强,目前喹诺酮类分为四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差别不是特别大,分类各家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总的来说,第三代第四代可统称为呼吸喹诺酮类。
黄连素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 副本
[ % 0 $] * * 文献报道 , 黄连素与甲氧苄氨嘧啶 ( 123 ) 、 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 用于治疗志贺氏菌感染引起 的肠道细菌感染, 疗效明显增强。本试验研究了黄 连素分别与氨苄西林、 环丙沙星联合对禽大肠杆菌、 氨苄西林、 环丙沙星耐药性鸭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 性, 以便对临床合理用药, 减少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 !" 材料与方法 %( %* 培养基、 试药 * 24 肉汤培养基 ( 水解酪蛋白 24 琼脂培养基 ( 水解酪蛋白胨琼 胨肉汤培养基) , 脂培养基) , 均为广州环凯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生 批号 6,"%,.,$ ) 来源 产。氨苄西林 ( 含量 #.( !5 , 于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盐酸环丙沙星 ( 含量 ’#( 批号 ,",$%!-# ) , 浙江江南制药厂; 硫酸黄连素 !5 , ( 含量 ’#( .5 ) , 珠海海利来企业有限公司提供; 磷 酸二氢钠, 磷酸氢二钠, 均为国产分析纯级, 用于配 制 74 #( , 磷酸盐缓冲液。 %( "* 试验菌株 * 禽大肠杆菌标 8)# , 来源于中国兽
氨苄西林 ( !4 5 67)
表 !" 黄连素、 环丙沙星联合对大肠杆菌 $%& 药敏试验
药物及浓度 ’( ’) ’( ’-) 环丙沙星 ’( ’-) 5 ( !4 5 67) ’( ’-) 5 3 ’( ’-) 5 1 ’( ’-) 5 ,8 黄连素单药对照 黄连素 ( !4 5 67) 081 213 ,=- =8 31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环丙沙星 单药对照 > > & & & & 阳性对照 ( &)
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
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肠道微生物群落在维持人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认识到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潜在的机制。
一、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抗生素作为一类被广泛应用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以治疗感染性疾病。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也会对肠道微生物群落产生消极影响。
1.失调微生物群落平衡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群落中的某些菌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例如,益生菌和其他有益菌往往受到抗生素的直接损害。
同时,抗生素还可能抑制有益菌的生长,使得病原菌在肠道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机会。
2.增加抗生素耐药性菌株的风险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促使一些菌株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这种耐药性菌株会通过水、食物、空气等途径传播,并可能引发严重的感染疾病。
此外,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也可能通过基因传递的方式将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菌株,加剧了耐药菌株的传播。
二、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潜在机制研究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涉及多个机制,以下是其中一些潜在的机制:1.直接杀菌作用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核酸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合成等方式,直接杀死或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
然而,抗生素也会对有益菌产生类似的杀菌作用。
2.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抗生素的使用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改变,例如降低菌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这种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肠道生态系统失衡,从而引发相关疾病。
3.免疫系统的调节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宿主免疫系统对菌群的应答,从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
免疫系统的失调可能改变肠道环境,使得病原菌在肠道中获得更多机会生长。
三、预防和应对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了减少抗生素对肠道微生物群落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对于轻微感染,可以尝试非抗生素的治疗方法。
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
- -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的某些致病性菌株引起的多种疾病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败血症、肠炎、脐带炎、肝周炎、心包炎、腹膜炎、全眼球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关节炎、肉芽肿等,并能导致胚胎和幼雏死亡。
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给免疫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药物防治仍是控制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手段。
yz.ag365yz.ag365本文就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常用药物作一简述。
- - 考试资料- - . yz.ag365yz.ag365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yz.ag365yz.ag365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抗病作用机理均为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yz.ag365yz.ag3651、青霉素类。
防治禽大肠杆菌病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主- - 考试资料- - . 要为半合成广谱抗生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均耐酸、不耐酶,内服或肌注易吸收。
阿莫西林耐酸较氨苄西林强,该药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作用迅速,阿莫西林的血清浓度比氨苄西林高1.5-3倍。
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体外抗菌谱等同于氨苄西林,但体内效果则增强2-3倍。
yz.ag365yz.ag365用法与用量:⑴氨苄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毫升或肌注为一次量每千克体重10毫升,1日2-3次。
- - 考试资料- - .⑵阿莫西林:内服一次量为每千克体重10-15毫升,1日2次。
yz.ag365yz.ag3652、头孢菌素类。
为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具杀菌力强、抗菌谱广、毒性小、对酸和β-内酰胺酶比青霉素类稳定等优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因较贵而多用于宠物、种畜禽及贵重动物。
临床上应用的有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yz.ag365yz.ag365- - 考试资料- - .头孢噻呋是美国普强于80年代开发成功的兽医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该药1998年在美国首次上市。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大肠杆菌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主动外排抑制剂对大肠杆菌耐药性逆转的研究
孙丽;刘远飞;位朋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8(021)002
【摘要】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大肠杆菌质控株和酎药株在加入主动外排抑制剂碳酰氰同氯苯腙(CCCP)后对环丙沙星、恩诺沙里、四环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麦化情况.结果发现,在加入CCCP后,大肠杆菌质控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MIC无变化.多数耐药株对四环素MIC交化不大,而CCCP可使耐药株分别对环丙沙星和恩诺沙星的MIC变化较大,其中耐药菌S17对这两种药物的MIC均减小8倍.本研究结果提示,主动外排抑制剂CCCP与抗生素联合应用可降低大肠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发生率.
【总页数】4页(P487-490)
【作者】孙丽;刘远飞;位朋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9
【相关文献】
1.大肠杆菌主动外排泵与抗生素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 [J], 周黎明;王正荣;王浴生
2.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敏感株和多重耐药株的主动外排系统 [J], 张小林;汪复;朱德
妹
3.大肠杆菌耐药过程中的主动外排机制 [J], 张小林
4.大肠杆菌耐药菌的体外诱导及主动外排基因acrA表达量的变化 [J], 付赛赛;秦广利;夏威风;刘培培
5.主动外排系统介导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确证 [J], 张海旺;邓旭明;任晓慧;唐峰;褚秀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种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比较
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2)外文摘要(关键词) (2)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1.1 菌株 (6)1.1.2 药物 (6)1.1.3 培养基及试剂 (7)1.1.4 器材 (7)1.2 方法 (7)1.2.1 培养基的制备 (8)1.2.2 大肠杆菌的扩大培养 (6)1.2.3 药敏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8)1.2.4 微量稀释法试验 (10)1.2.5 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浓度指数(FIC) (13)2 结果与分析 (13)2.1 药敏纸片琼脂扩散试验 (13)2.2 微量稀释法试验 (14)2.3 FIC指数 (16)3 结论与讨论 (17)3.1 讨论 (17)3.1.1 关于试验 (17)3.1.2药敏试验在兽医临床疫病防治中的意义 (18)3.1.3 药敏试验的注意事项 (19)3.1.4 关于耐药性 (19)3.2 结论 (20)参考文献 (22)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肠杆菌对七种常见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
畜禽大肠杆菌对七种常见抗菌药的敏感性试验董卫超(2010届动医专升本08-2)摘要:为了的了解河南地区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更好的对大肠杆菌病进行有效防治,近期从河南省内数家养殖场的带病或死亡的猪、鸡、鸭分离、鉴定大肠杆菌1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它们对几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显示:不同源地的大肠杆菌,对单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4.1%~100%;单用克林沙星的抗菌活性最强,仅5.9%的菌株产生耐药;SMM/TMP(5/1)联用对大多数菌株的MIC值几乎都是≥640 μg/mL;以上结果表明:在河南地区大量存在着耐药大肠杆菌菌株,而且磺胺类药物与叶酸代谢途径抑制剂联用仍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而单用克林沙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药物敏感性实验;最小抑菌浓度;大肠杆菌;耐药性;猪;禽The Antibiotics susceptibility test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against Animal E. coliDONG Wei-chao(Class 2 of Animal Veterinary, Graduated in 2010)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sistance of E. coli in Henan and to carry out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 coli illness, recently we isolated and identifide 17 strains of E. coli from several farms of pigs, chickens, ducks in Henan Province. Microdilution was used to measure their sensitivity to several common antibioti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e is as high as 94.1% to 100% when we single use of florfenicol, doxycycline resistance to different sources of E. coli.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s strongest when we single use Clinafloxacin,the drug resistance and the drug resistance is just 5.9%. Combined SMM with TMP,the MIC is almost ≥640 μg/mL.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ots of resistant E. coli is presenced in Henan.And high resistance rates were show when sulfonamides combined folic acid metabolic pathway inhibitors combined.And clinafloxacin receive good resultsKey words:Drug sensitivity test;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E. coli;Resistance; Swine;Poultry近期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肠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殖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111例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宣 传 图 和手 卫 生 警 示 语 等 。 3 5 3 科 学 使 用 抗 生 素 强 调 合 理 使 用 抗 生 素 , 低 耐 药 菌 .. 降 株 的产 生 , 根据 药 敏 试 验 及 患 者 的 实 际 情 况 选 择 用 药 , 格 要 严 控 制 非 必 需 的抗 菌 药 物 应 用 , 早 停 用 抗 菌 药 物 等 。 尽 3 5 4 做好 消毒 隔离 工作 进 一 步 加 强 医 院 消 毒 、 菌 、 离 .. 灭 隔 的管 理 , 加强 病 房 管 理 。严 格 无 菌 操 作 规 程 . 少 不 必 要 的 侵 减 人 性 诊 疗 操 作 ; 强 对 重 危 病 人 的 基 础 护 理 , : 吸 道 、 尿 加 如 呼 泌 道、 皮肤 、 口腔 等 的 护 理 , 强 各 种 留置 导 管 的 观 察 护 理 , 量 加 尽 减 少 管 道 留 置 时 间 , 少 医 源 性 感 染 机 会 ; 制 陪 护 、 视 人 减 限 探 员 , 持病 房 内 空 气 新 鲜 , 好 空 气 、 体 表 面 、 作 人 员 手 的 保 做 物 工 清 洁 消 毒 工 作 , 强 监 督检 查 。 加 3 5 5 制 定 防治 感 染 措 施 将 医 院 感 染 管 理 工 作 纳 入 医 疗 质 .. 量 和综 合 目标 考 核 体 系 中 , 惩 分 明 。 医 院感 染 管 理 人 员 要 及 奖 时掌 握 全 院 的感 染 情 况 , 对 相 关 危 险 因 素 重 点 进 行 目标 性监 针 测 , 随 时有 可 能 暴 发 和 流 行 的 医 院 感 染 苗 头 , 定 可 行 的 预 为 制 防措 施 , 医 院 感 染 控 制在 萌 芽 状 态 。 将
—
1 67. 1
[ ] 史 文 听 , 文 晶 , 静 峰 , . 4 9例 医 院 感 染 调 查 分 析 3 史 李 等 20 [] 中华 医院 感 染 学 杂 志 ,0 6 1 ( )7 3 5 . J. 2 0 ,6 7 :5 —7 4 [ ] 周 博 峰 , 一 军 . 年 医 院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患 者 下 呼 吸 道 感 4 唐 老
大肠杆菌中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与演化机制研究
大肠杆菌中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与演化机制研究抗生素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治疗工具,但其过度使用与滥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迅速发展,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其中,大肠杆菌作为常见的病原菌,其抗生素耐药性已引起广泛关注。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也可通过食品和水源传播。
在临床治疗中,大肠杆菌是导致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等疾病的常见致病菌。
但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肠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严重威胁到了人类健康。
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与演化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基因水平深入探索。
目前,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包括基因变异和水平基因转移两种形式。
在基因变异方面,大肠杆菌的某些基因会发生突变,造成药物靶标的结构改变,或者阻止药物与靶标的结合,从而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利福平(Levofloxacin)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能够干扰DNA合成从而杀死细菌。
但一些大肠杆菌产生了靶标蛋白水解酶的突变,使细菌对利福平产生耐药性。
在水平基因转移方面,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可以通过吸收来自其他细菌的耐药基因而获得。
这是由于细菌之间的质粒互相传递,将耐药基因表达出来,从而实现细菌的耐药能力。
此外,在环境中,大肠杆菌还会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获得新的耐药性。
例如,大肠杆菌可以在环境中暴露于许多抗生素,细菌会选择自身利益最大的方案,从而带来了更为复杂的耐药性机制。
基因水平的变化是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与演化的重要机制,也是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核心所在。
然而,不同的大肠杆菌株之间的基因特征也是有所差异的,他们所受环境不同,发生基因变异与水平基因转移的机率也不同,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种类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在对大肠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的研究中,基因组学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大肠杆菌基因组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变得更为简便和高效。
通过比对,可以发现不同大肠杆菌株之间的差异,分析其基因水平的变化和耐药性的特征。
关于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丛动性降低细菌毒力的研究
关于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丛动性降低细菌毒力的研究关于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通过抑制大肠杆菌丛动性降低细菌毒力的研究引言: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存在于肠道内。
尽管大肠杆菌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功能,但某些菌株却能够引起多种严重感染和疾病。
近年来,由于多种抗菌药物过度使用和滥用,大肠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来对抗大肠杆菌感染势在必行。
研究背景:庆大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等多种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过度应用,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出现了耐药性。
一些研究表明,亚抑制浓度的庆大霉素可能会对大肠杆菌的丛动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降低其细菌毒力,这为控制大肠杆菌感染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株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通过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 检测了不同浓度的庆大霉素对菌株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之后,通过脱氧胸腺苷(cAMP)水平的检测,确定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对丛动性的抑制作用。
最后,通过动物模型进行了体内实验,观察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能否降低大肠杆菌感染在动物体内的毒力。
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亚抑制浓度的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然而,庆大霉素能够通过降低菌株的丛动性,抑制大肠杆菌感染细胞的侵袭能力。
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处理后的大肠杆菌在动物模型中引起的炎症反应明显减弱,体内细胞损伤程度也较轻。
讨论和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可以通过抑制大肠杆菌的丛动性来降低其细菌毒力。
大肠杆菌的丛动性被认为是其侵袭宿主细胞和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通过抑制菌株的丛动性,可以削弱其侵袭能力,从而减轻感染对宿主的伤害程度。
尽管亚抑制浓度庆大霉素在抑制大肠杆菌毒力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和消除耐药性方法概述
第24卷第2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4No.2 2009年3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Mar.2009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和消除耐药性方法概述张凤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摘要〕由于广谱抗菌药的滥用以及细菌间耐药基因的转导等因素,导致耐药菌增多,尤其是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越来越令人担忧.本文从大肠杆菌耐药的遗传学机制、生物化学机制和开发新抗菌药物及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供了大肠杆菌耐药特点及其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为防治大肠杆菌耐药的产生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抗菌药;抑制剂〔中图分类号〕S85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85(2009)02-0184-04Progression on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of Escherichia.coli and the Elimination of ResistanceZHANG Feng-zhen(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Tongliao028000,China)Abstract:Drug-resistance bacteria,especially the resistance Escherichia.coli,are increasingbecause of ab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and transduction of drug resistance gene in bacteria,the drug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coli has been caused people much anxiety.In this paper,wereviewed the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of Escherichia.coli from seveal aspects,such as geneticsmechanism,biochemical mechanism,exploitation of antibacterials and inhibitor of Escherichia.coli.It provided the latest studies for the trend of the resistance on the Escherichia.coli and the basis forprevent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resistant stains and using drugs reasonablely.Key words:Escherichia.coli;Resistance;Antibacterial;Inhibitor致病性大肠杆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的病原菌,在临床上最常见.由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复杂,对其所引起的疾病无理想的疫苗来预防,多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未经药敏试验乱用抗菌药,使大肠杆菌对多种药物产生了抗性.在畜牧业生产中,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这样长期大量的使用,导致动物养殖环境中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大量产生,这些耐药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或将其耐药基因通过畜禽产品直接传递给人类致病菌,引起交叉耐药,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近年来,细菌耐药性问题引起医学界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人们除致力于研究细菌耐药的机制、筛选对耐药菌有效且具有新抗菌谱、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之外,同时也开始寻找能提高抗生素效能、拮抗细菌耐药性的物质.1大肠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1.1遗传学机制收稿日期:2008-12-10作者简介:张凤珍(1983-),女,辽宁省辽阳市人,高级兽医师.1.1.1基因突变细菌在正常的遗传进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基因自发突变的现象,如果编码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核苷酸发生点突变并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导致靶位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药物与细菌作用的靶位丧失,从而产生了耐药性〔2〕;临床上频繁使用抗生素后,药物杀死或抑制敏感菌的生长,而一部分未被杀死的或被抑制的细菌为了适应其生存环境,产生了在药物选择性压力下的基因突变,这种基因突变发生在药物的作用靶位基因中,当发生突变后,靶位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空间构型与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导致药物的结合作用下降或消失,产生耐药性〔3〕.这种耐药性产生的过程比较迅速,一般在数小时内即可发生,且有限的点突变即可产生高度耐药性.1.1.2细胞间耐药性的基因转移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质粒上,质粒的基因功能并不是宿主细胞生长所必须的,但它却可以影响细菌对药物的抗性.质粒可以通过结合或转导作用在不同的细菌之间以较高的频率转移,从而使耐药性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们对细菌耐药性机制的最早研究就是从细菌质粒开始的.质粒所携带的基因还可以通过整合或剪切在染色体和质粒之间进行转移〔2〕,当耐药基因转移到染色体中时,细菌的耐药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1.1.3主动外排活跃主动外排系统是在细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细胞自身解毒系统,在细菌基因组中,一般都存在外输系统的调节基因.其作用机理是当细菌体内的药物浓度聚集达到一定数值时,药物外排泵系统相关mRNA 的表达增加,表达的蛋白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从菌体排出,使达到作用靶位的药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在大肠杆菌中最早发现的是四环素主动外排系统.细菌对于不同的抗生素产生不同的外排系统,通常情况下将它们分为5大家族,分别为:主要易化子超家族、ATP-连接盒家族、耐药-结节化细胞分化超家族、小多重耐药性家族和多重抗菌药排出家族;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外排系统可分为质子依赖型多药耐药泵和ATP 依赖型多药耐药泵2种类型,大肠杆菌以前者为主.1.1.4DNA 的转化在实验室中,由于质粒上具有耐药基因,通过人为转化,可以引起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这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进行特定克隆的筛选.虽然质粒DNA 的转化在自然界中还未得到证实〔4〕,但至少也是一种传递耐药基因的方式.1.2生物化学机制1.2.1灭活酶和钝化酶的产生一些耐药菌产生能使抗菌药物活性降低或完全失活的酶类,即灭活酶或钝化酶.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由于耐药菌产生β-内酰胺酶类,这些酶类包括作用于青霉素类的青霉素酶和作用于头孢菌素类的头孢菌素酶,以及作用于两者的中间类型,使抗生素水解,β-内酰胺环打开,形成无活性的物质;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产生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现已分离的有乙酰转移酶(AAC )、磷酸转移酶(APH )、核苷转移酶(AAD )3类.分别通过乙酰化作用、磷酸化作用、核苷化作用灭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从而使细菌产生对此类抗菌药的耐药;大肠杆菌对氯霉素耐药性是由于产生氯霉素乙酰转移酶,此酶以乙酰辅酶A为辅助因子,使氯霉素3位上的羟基乙酰化,并转位到1位上,再使新的3-OH乙酰化〔4〕;此外,从大肠杆菌中也分离到了红霉素酯酶,水解红霉素使之失活.1.2.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许多抗生素通过使细菌的作用靶位失活而发挥作用.由于基因突变,一些细菌形成抗生素不能与之结合的作用靶位,或者即使能与之结合形成复合体,但靶位仍能保持其功能,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对链霉素耐药的突变株,就是由于耐药菌染色体上的str 基因发生突变,使得核糖体30S 亚基上的S12蛋白的构型发生改变,而核糖体上的S12蛋白与链霉素和核糖体RNA 复合体的形成有关,因而致使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因此不能抑制蛋白质合成而产生耐药性.1.2.3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的外膜在耐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肠杆菌的外膜对许多抗菌药物的通透性较低,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阻碍抗菌药物进入菌体细胞内发挥抗菌作用.然而大肠杆菌外膜上存在的多种外膜蛋白质,却对大多数疏水性药物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大肠杆菌外膜的孔蛋白主要有OmpA 、OmpF、OmpC,据报导OmpF 数量减少可以使细胞膜对抗生素的通透性下降,造成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OmpF 在保持细菌外膜正常通透性中起着重要作用;OmpC 的增多(有时下降)致使某些药物失去抗菌作用.显然这些膜孔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可对细菌的耐药性产生影响.例如,许多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亲水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均主要通过大肠杆菌外膜孔蛋白(OmpF 和OmpC,主要是OmpF)进入细胞内发挥抗菌作用.然而,膜通透性的改变可以引起大肠杆菌不同程度的耐药.1.2.4代谢途径或代谢状态改变生长中需加入胸腺嘧啶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可通过得到的底物及改变代谢途径对甲氧嘧啶和磺胺耐药.例如在肠球张凤珍: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和消除耐药性方法概述第2期185菌培养基中加入亚叶酸,肠球菌利用亚叶酸后可对磺胺甲氧嘧啶由敏感转为耐药〔5〕.大肠杆菌也有类似耐药机制.1.2.5形成细菌生物被膜,为细菌躲避抗菌药物作用提供场所.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吸附于生物材料或机体腔道表面,分泌出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物质将自身包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是其为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保护性的被膜.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往往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其原因有:①细菌生物被膜可减少抗菌药物渗透;②吸附抗菌药物钝化酶,促进抗菌药物水解;③细菌生物被膜下细菌代谢低下,对抗菌药物不敏感;④生物被膜的存在阻止了机体对细菌的免疫力,产生免疫逃逸现象,减弱机体免疫力与抗菌药物的协同杀菌作用〔6〕.2消除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方法2.1针对耐药机制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是耐药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不当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筛选作用,使耐药菌株有更好的生存环境,导致耐药菌株的流行.因此应针对致病源,合理选择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抗菌药物,其耐药机制主要为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或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改变,针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细菌,可应用相对能抵抗β-内酰胺酶水解作用的抗菌药物;对于由于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而出现耐药的细菌,可应用对酶有一定稳定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酶抑制剂或换用其他敏感的抗菌药物.另外,在选择药物方面,以回复突变为理论依据的循环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值得推荐.回复突变即一种抗菌药物在某一区域内应用一段时间后,一些细菌针对这类抗菌药物发生了以突变为机制的耐药,使其活性降低甚至完全失效,这时应更换用另一类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则细菌的突变对这类抗菌药物无耐药,不能传递下去,以至于逐渐消退.对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治疗目前仍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初期应用渗透性较强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十四、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与敏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治疗已经形成的细菌生物被膜有一定的疗效.2.2耐药性质粒的消除目前认为,抑制耐药质粒体内转移的最好办法是改善肠道环境,恢复正常菌群,同时加强耐药性质粒的监测工作,以指导临床治疗,防止感染的蔓延;另外一方面就是进行耐药质粒的消除〔7〕.实践证明各种理化因素如高温、溴化乙锭(EB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丫啶橙(AO )、结晶紫、苯甲酸酯、麻醉剂、紫外线、电穿空法等可消除质粒.但由于这些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低、毒副作用大,使得其在细菌耐药质粒消除上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些方法目前在细菌的质粒体外消除试验中作为参考对照有一定的意义.有人研究表明,一些抗生素在高浓度时起抗菌作用,可是在亚抑菌浓度时有质粒消除得作用,但抗生素又容易引起新的耐药性的出现.此外报道的有其他药物如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利尿药、非甾体抗炎药、精神药物、抗组织胺药物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等也可消除质粒,其机理一般为导致细菌的通透性改变.研究最多的是三环类精神药物〔8〕,它可以消除溶血素转运蛋白的编码质粒.近年来人们寻求新的质粒消除剂——中草药.王兴旺等人用SDS 和苍术提取液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质粒进行消除试验,其结果苍术提取液体外消除效果不如SDS 效果好,但体内消除效果明显优于SDS,苍术提取液体内外消除结果显示体内优于体外,消除率分别为4.5%和1.2%〔9〕.2.3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抑制剂随着耐药机制的不断变迁,新药的应用周期被缩短,需要不断的研制开发新的药物.克服细菌耐药性的新药开发主要包括4个方面:(1)改造现有药物以保留其原有的对细菌靶位的作用,但避免其耐药的机制;(2)开发辅助药物以钝化其耐药机制;(3)应用细菌基因功能学以发现作用于新靶位的新的抗生素;在化学改造四环素类、糖肽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方面均取得一些进展,如对四环素类的改造可抑制泵出蛋白的活性,甘氨酰四环素类化合物是化学改造的一类新四环素,有广谱的抗菌活性;(4)开发膜通透性较好的抗菌药物,使得药物内流速度大于药物被外排的速度,保证菌株对该抗生素敏感性;针对主动外排泵系统主要蛋白抑制剂;针对主动外排系统能量来源制剂;中药抑制剂〔9〕.目前国外研究认为细菌多重耐药的机制主要是细菌外膜蛋白缺失及药物主动外排系统造成的,多重耐药性抑制剂恰好能够作用于细胞膜,阻断耐药菌或癌细胞的外膜蛋白缺失或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是消除、克服细菌和癌细胞多重耐药的一条可行的用药物学方法解决耐药的新途径.最近又有报道筛选到了一系列结构不同的化学物质,如INF392、INF55、INF271等,是很好的耐药性抑制剂,有潜力用于临床.这种抑制剂与广泛使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有协同作用,合并使用,不但显著提高了药物对耐药性S.aureus 的抑杀效果,而且还能阻止敏感菌株产生诱导耐药〔10〕.3小结细菌耐药现象在全球范围内不可遏制地蔓延着,细菌耐药性机制是错综复杂的,一个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往往是几种机制错综作用的结果,单一机制的分析尚不能完全解释和解决实践中的耐药问题.从目前情况看,如果单纯依靠开发新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186抗生素,或在原有药物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等手段来抑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似乎可能性很小.为了防止耐药菌的出现或减少耐药菌的数量,应注意下列问题:(1)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在预防性用药时,应从较低等的抗菌药物开始用.(2)加强环境消毒,防止耐药菌株的传播和交叉感染.(3)治疗用量应达到药物有效量,疗程以3~5d 为宜.(4)根据药敏实验结果用药.(5)联合用药不仅可增加药物的命中率,而且可以增加药物的抑菌或杀菌作用.(6)新抗菌药物和耐药菌的出现和增加,驱使我们应不断的研制开发新型抗生素和耐药性抑制剂,并提高抗生素的效能.参考文献〔1〕Wierup M.The control ofmicrobial diseases in animals:alternatives to the use of antibiotics 〔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0,14(4):315-319.〔2〕Yu TingTan,Darren J Tillett,Lan A McKay.Molecular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bacteria 〔J 〕.MolecularMedicine Today,2000,6:309.〔3〕Ball P R,Shales S W,Chopra I.Plasmid-mediated tetracycline resistance in Escherichia coli involves increased efflux of theantibiotic 〔J 〕.Biochem Biophs Res Commun,1980,93:74.〔4〕张致平.微生物药物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583〔5〕张永信.远东地区细菌耐药状况与对策〔J 〕.中国抗菌药杂志.1994,19(5):391.〔6〕王睿,柴栋.细菌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对策〔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3,24(3):97-102.〔7〕娄恺,班睿,赵学明.细菌质粒的消除〔J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5):99-103.〔8〕Kristiansen JE,AmaraL.The potential of resistant infection swithnon-antibiotics 〔J 〕.Antimicrobio Chemother,1997,40(3):319-327.〔9〕王兴旺,胡勇,宋伟舟,等.苍术对鸡大肠杆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研究〔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20(2):123-125.〔10〕雷连成,韩文瑜,段艳.大肠杆菌耐药性抑制剂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2):18-21.〔责任编辑齐广〕(上接第179页)〔25〕马男,蔡蕾,陆旺金等.外源乙烯对月季(Rosa hybrida )切花花朵开放的影响与乙烯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关联〔J 〕.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2005,35(2):104-114.〔26〕Rottmann W H.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synthetase in tomato is encoded by a multi-family whosetanscription is induced during fruit f1oralsenescence 〔J 〕.J Molecular Biology,1991,222:37-961.〔27〕Kiss E,Veres A,Gall I,et al.Production of transgentic Carnation with antisense ACS gen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Horticultural Science,2000,6(4):103-107.〔28〕李涵,张婷,张灏,等.香石竹ACC 氧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正义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J 〕.北方园艺,2007,11:177-179.〔29〕张树珍,汤火龙,杨木鹏,等.康乃馨ACC 氧化酶反义基因遗传转化康乃馨的研究〔J 〕.园艺学报,2003,30(6):699-702.〔30〕Savin K W,Baudinette S C,Graham M W,et al.Delayed petal senescence in transgenic carnation using antisenseACC-oxidase 〔J 〕.Hortscience,1994,29(5):574.〔31〕Michael M Z.Cloning of ethylene biosynthetic genes involved in petal senescence of carnationand petunia,and theirantisense expression in transgenic plants 〔M 〕.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1993.298.〔责任编辑徐寿军〕 张凤珍: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和消除耐药性方法概述第2期187。
探讨大肠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
探讨大肠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带动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的大量的环境及其他问题也亟待解决[1]。
其中,大肠杆菌属于常发性感染细菌病,其传播范围大、病情严重,给养殖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是现代养殖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2]。
本文研究大肠杆菌的分离纯化培养及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得到结论: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敏感,对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诺氟沙星表现为中度敏感,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则表示为不同程度上的耐药性。
关键词:大肠杆菌分离纯化药敏实验抗生素引言21世纪以来,我国养殖业不断扩大,随着养殖市场规范化、集约化养殖程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动物疾病也越发严重[3],尤其是大肠杆菌病日益突出[4]。
大肠杆菌可引起鸡、鸭、猪、兔、羊、水貂、狐狸等多种动物的疾病[7],常见的大肠杆菌病例如:仔猪水肿病、动物肺炎及腹泻等。
为此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细菌和环境污染源。
它是引起人和动物并发症[5]的重要病原体。
目前,抗生素治疗是控制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由于部分药物抗菌活性强、价格低廉、易被口服[6]吸收,但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耐药严重。
本课题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3]。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标准菌株[8],斜面菌种,上海鲁微科技有限公司)营养琼脂培养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9],LB肉汤培养基(长沙市雨花区加德实验仪器),10种抗生素药敏纸片(氯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头孢唑啉、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红霉素[10]、青霉素等购于常德比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电热恒温培养箱DNP 型( 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 高压蒸汽灭菌器YX - 280D + ( 合肥市华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紫外灯2537A 型( 江苏申星光电医疗器械有限公司)[9]。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2009-10-17 张小林汪复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
研究表明[1,2],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关。
我们检测了4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和最近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肠道大肠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了解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和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四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健康成人51例,年龄26~70岁,平均52.8岁;两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16例,年龄30~70岁,平均46.3岁,两组均为男性,来自上海医科大学基础部。
在使用抗菌药物组中,2例服用诺氟沙星,8例头孢氨苄,4例复方新诺明,2例头孢拉定,均为口服常规剂量,疗程1~4天,使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腹泻,4例无明显病症,检测时所有病例症状均已消失。
二、标本采集用消毒棉签采集受试者肛拭标本,置于卡里-布莱尔(Cary-Blair)培养基制成的培养管保存。
标本采集时间为1995年11月。
三、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结果按NCCLS1993年版标准判定。
药敏试验用两种方法:1. 将肛拭标本直接涂布于麦康凯琼脂(Mac Conkty Agar)平板,作纸片药敏试验,在耐药范围内有5个以上的菌落生长即判定为携带有对该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2. 将肛拭标本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作细菌分离,随机选择出10株乳糖发酵菌落,进一步纯化,用MH琼脂平板作药敏试验,药敏质控菌为ATCC25922。
12种药敏纸片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卫生部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磺FDA3(上海第十五制药厂)。
结果一、耐药菌株携带率见表1。
未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使用抗菌药物组,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株携带率在使用抗菌药物组均高于未使用组,其中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
五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抗菌效果实验
五种抗生素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抗菌效果实验杜冬冬;王涛;常维山【摘要】研究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在体外联合应用对于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抗菌效果。
测定各种药物对于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应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抑菌效果。
结果显示,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呈现协同作用。
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的联合应用大大减少了药物用量,提高了药物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The combined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imipenem and ceftriaxone sodium, imipenem and cefotaxime sodium, amikacin and mequindox on 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in vitro were studied. Firstly th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of these medicine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TCC25922 was determined.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s of imipenem and ceftriaxone sodium, imipenem and eefotaxime sodium, amikaein and mequindox were determined by chessboard micro - dilu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imipenem and ceftriaxone sodium, imipenem and cefotaxime sodium, amikaein and mequindox on Escherichia coliATCC25922 had synergistic effect.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imipenem and ceftriaxone sodium, imipenem and eefotaxime sodium, amikacin and mequindox reduced dosage of the drugs and improved curative effect, the study provide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linical medication.【期刊名称】《中国兽药杂志》【年(卷),期】2012(046)006【总页数】3页(P14-16)【关键词】大肠杆菌;联合用药;棋盘微量稀释法;耐药性【作者】杜冬冬;王涛;常维山【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2.61药物滥用导致大肠杆菌等细菌的耐药性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6种抗生素类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xxx(山东农业大学)摘要:研究6种抗生素药物对大肠杆菌体外抑菌的作用。
通过在琼脂平皿上贴药敏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来确定抑菌作用。
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他啶表现中度敏感,其他表现为高度敏感关键词:抗生素;大肠杆菌;抑菌文献综述:大肠杆菌是肠杆菌科埃希菌属中具有代表性的菌种,主要寄居在人和动物肠道中,其特性为革兰氏阴性,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很好的生长,并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败物中。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
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常与许多不利的外界条件密切相关。
发生时具备如下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各日龄均易感染,症状典型;混合感染严重;传播途径较多:呼吸道、消化道(包括滥用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垂直传播;治疗困难。
多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致使大肠杆菌病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耐药谱也越来越广。
本实验通过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检测临床常用的六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敏感性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进行治疗。
1 药敏实验简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简称药敏试验):用于测试抗菌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
常用最低抑菌浓度(MIC)表示,即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通常根据MIC结合常用剂量时体内该药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或耐药的界限,给出S(敏感)、I(中介)、R(耐药)等定性的结果来分别表示实验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高度敏感(s )表示用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细菌引起的感染常用剂量就有效,或者说常规剂量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超过该药对细菌的MIC 的5 倍以上;中度敏感(I )表示用某种药物治疗某种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高剂量时才有效,或者说常规剂量达到的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对细菌的MIC ; 耐药(R )表示药物对某一细菌的MIC(最低抑菌浓度)高于治疗量的药物在血液或体液内可能达到的浓度,或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无论其MIC 值大小都要判定为耐药。
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研究
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制探究摘要:丁香酚是一种来自丁香植物中的自然酚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菌特性。
本探究旨在探究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揭示其机制。
通过体外试验和细胞试验,我们发现丁香酚对耐药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且该抗菌效果在低浓度下亦表现突出。
进一步的机制探究表明,丁香酚通过干扰大肠杆菌细胞膜完整性和调整DNA拓扑结构致使其抑菌。
本探究将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为丁香酚的综合利用提供有力证据。
关键词:丁香酚;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抑菌活性;机制探究引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滥用,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日益增多,严峻恐吓着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肠道菌群,也是引起多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多重耐药大肠杆菌对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使得传统的抗菌治疗策略逐渐失效。
因此,探究新的抗菌药物和抑菌机制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方法:本探究接受细菌液体培育方法,使用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进行体外试验。
在不同浓度的丁香酚溶液中培育细菌,通过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细菌数量,以评估丁香酚的抑菌效果。
同时,我们还通过荧光检测细胞膜完整性和DNA拓扑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究丁香酚的抑菌机制。
结果与谈论:本探究发现,丁香酚能有效抑止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生长。
在低浓度下,丁香酚对细菌的抑止效果就分外显著,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进一步的细胞试验发现,丁香酚对大肠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破坏作用,导致细菌失去细胞膜的保卫作用。
同时,丁香酚还能干扰细菌DNA的拓扑结构,从而抑止其正常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
这些结果表明,丁香酚通过多重靶点的作用机制,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起到了显著的抑菌作用。
结论:本探究揭示了丁香酚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的明显抑菌活性及其机制。
丁香酚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完整性和调整DNA拓扑结构,实现其抑菌功能。
这一发现为多重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丁香酚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抗菌药物对肠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2009-10-17 张小林汪复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变得越来越严重。
研究表明[1,2],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和抗菌药物应用有关。
我们检测了4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和最近2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肠道大肠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期了解抗菌药物选择压力和细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检测对象
四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健康成人51例,年龄26~70岁,平均52.8岁;两周内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成人16例,年龄30~70岁,平均46.3岁,两组均为男性,来自上海医科大学基础部。
在使用抗菌药物组中,2例服用诺氟沙星,8例头孢氨苄,4例复方新诺明,2例头孢拉定,均为口服常规剂量,疗程1~4天,使用抗菌药物组中,10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腹泻,4例无明显病症,检测时所有病例症状均已消失。
二、标本采集
用消毒棉签采集受试者肛拭标本,置于卡里-布莱尔(Cary-Blair)培养基制成的培养管保存。
标本采集时间为1995年11月。
三、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法,结果按NCCLS1993年版标准判定。
药敏试验用两种方法:1. 将肛拭标本直接涂布于麦康凯琼脂(Mac Conkty Agar)平板,作纸片药敏试验,在耐药范围内有5个以上的菌落生长即判定为携带有对该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2. 将肛拭标本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作细菌分离,随机选择出10株乳糖发酵菌落,进一步纯化,用MH琼脂平板作药敏试验,药敏质控菌为ATCC25922。
12种药敏纸片为: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甲氧苄氨嘧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卫生部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磺胺甲基异 FDA3 唑(上海第十五制药厂)。
结果
一、耐药菌株携带率
见表1。
未使用抗菌药物组和使用抗菌药物组,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株携带率在使用抗菌药物组均高于未使用组,其中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
表1 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携带率(%)
抗菌药物未使用抗菌药物(51)使用抗菌药物(16)
氨苄西林98(50)100(16)
哌拉西林64.3(33)75(12)
庆大霉素62(2)87.5(14)*
阿米卡星4(37)0(0)
链霉素72.6(37)75(12)
氯霉素72.6(51)75(12)
四环素100(51)100(16)
磺胺甲基异(哑/心)唑100(51)100(16)
甲氧苄氨嘧啶100(51)100(16)
诺氟沙星37.2(19)62.5(10)
氧氟沙星33.3(17)62
.5(10)*
环丙沙星53(27)62.5(10)
*P<0.005;()内为株数
二、随机选择菌株的耐药状况
见表2。
使用抗菌药物组分离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异 FDA3 唑耐药率均显著高于未使用组(均P<0.005),阿米卡星、氯霉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
三、多重耐药率和敏感率
使用抗菌药物组随机分离大肠杆菌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率为61.3%(98/160),显著高于未使用抗菌药物组26.4%(127/481,P<0.005)。
使用抗菌药物组对12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的菌株占3.1%(5/160),显著低于未使用组21.2%(102/481,P<0.005)。
表2 随机选择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未使用抗菌药物(481)使用抗菌药物(160)
氨苄西林47(226)70(112)
哌拉西林6.7(32)21.3(34)
庆大霉素7.9(38)25(40)
阿米卡星0.2(1)0(0)
链霉素17.5(84)36.3(58)
氯霉素7.1(34)7.5(12)
四环素47.6(227)89.4(143)
磺胺甲基异(哑/心)唑29.3(141)46.3(74)
甲氧苄氨嘧啶22.2(107)50.6(81)
诺氟沙星2.5(12)25(40)
氧氟沙星2.5(12)25.6(41)
环丙沙星2.3(11)25.6(41)
*P<0.005;()内为株数
讨论
许多研究表明[1~3]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耐药菌株的选择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抗菌药物组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程度明显高于未使用组,这个结果支持上述观点,表明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是细菌耐药性上升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即使在未使用抗菌药物的人肠道中,多重耐药株比率也相当高,因此,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不但可选择出对本身或结构相似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而且也可选择出对结构完全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菌株。
有报道表明[1,4]使用抗菌药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影响肠道大肠杆菌的耐药状态,甚至使用常规剂量的环丙沙星2天,携带耐药株的比例就会升高。
我们检测的受试者,抗菌药物的疗程仅为1~4天,表明抗菌药物对耐药株的选择过程很快。
由于阿米卡星对绝大多数氨基糖甙钝化酶稳定,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
因此,肠道大肠杆菌对其耐药程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
氯霉素的耐药性也没有因为抗菌药物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氯霉素耐药发展缓慢,也有可能氯霉素的耐药基因不和其它耐药基因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研究使用抗菌药物组在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方面并不很一致,但是,研究结果仍强烈表明抗菌药物的
使用和耐药性增加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恰恰证明了抗菌药物选择压力选择耐药株的非特异性。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
参考文献
1Dupeyron C, Mangeney N, Sedrati L, et al. Rapid emergence of quinolone resistance in cirrhot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rfloxacin to prevent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4, 38:340-344.
2Pena C, Albareda JM, Pallares R,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quinolone use and emergence of ciprofloxacin-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 in bloodstream infections.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
er, 1995, 39:520-524.
3Vollaard EJ,Clasener HAL. Colonization resistance.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4, 38:40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