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视频制式解析
中国电视制式标准
![中国电视制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dd2ea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d.png)
中国电视制式标准中国电视制式标准是指在电视信号的传输、接收和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关于中国电视制式标准的详细介绍:1. 视频信号标准:中国电视采用PAL制式,这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一种彩色电视制式。
PAL制式的视频信号标准如下:* 图像水平清晰度:不小于300线。
* 图像垂直清晰度:不小于250线。
* 宽高比:4:3。
* 场频:50Hz或60Hz。
* 行频:15.625kHz或15.750kHz。
2. 音频信号标准:中国电视采用伴音调频(FM)或伴音调幅(AM)方式,音频信号标准如下:* 频率范围:FM方式的频率范围为87-108MHz,AM方式的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
* 调制方式:FM方式采用调频调制,AM方式采用调幅调制。
* 音频采样率:44.1kHz或48kHz。
* 比特率:16bit或24bit。
3. 彩色电视制式:中国电视采用PAL制式,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彩色副载波对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同时进行调制,以实现彩色显示。
PAL制式的彩色副载波频率为 4.43MHz,偏置为6.5MHz。
4. 图像和伴音信号调制方式:中国电视采用调幅调制方式对图像信号进行调制,同时采用调频调制方式对伴音信号进行调制。
调幅调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但会引入一些图像失真。
调频调制具有较好的音频质量,但抗干扰性能稍差。
5. 图像分辨率和扫描行数:中国电视的图像分辨率为720×576像素,扫描行数为625行。
这些参数与PAL 制式标准一致。
6. 色彩空间:中国电视采用RGB色彩空间,这是一种常用的色彩空间之一。
RGB色彩空间通过红、绿、蓝三种基本颜色的组合来生成各种颜色,具有较高的颜色表现能力。
7. 视频压缩格式:中国电视采用MPEG-2视频压缩格式,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视频压缩格式之一。
MPEG-2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和图像质量,适用于各种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输。
8. 音频压缩格式:中国电视采用MPEG-1音频压缩格式,这是一种常用的音频压缩格式之一。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https://img.taocdn.com/s3/m/8622a1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c.png)
电视三大系统介绍PALNTSCSCAMPAL、NTSC和SECA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视系统,它们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采用。
在这里,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PAL、NTSC和SECAM系统。
1.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系统:PAL系统最初由德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国际标准。
PAL系统是一种彩色电视和视频传输的制式。
它主要在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使用。
PAL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PAL系统使用6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576行。
帧率:PAL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5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PAL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PAL系统使用相位差异线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PAL系统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稳定性,能够提供较准确的色彩还原。
缺点:PAL系统的帧率较低,可能导致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出现模糊。
NTSC系统最初由美国人发明,在1941年成为美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北美、日本和一些南美国家使用。
NTSC系统的特点如下:分辨率:NTSC系统使用525行分辨率,有效像素为486行。
帧率:NTSC系统使用场制,每秒29.97个场。
每个场由两个半帧组成。
色彩编码:NTSC系统采用YUV色彩空间,其中Y表示亮度信号,U和V表示色差信号。
同步信号:NTSC系统使用菲尔德、线和色搐来传输同步信号,确保准确的图像复现。
优点:NTSC系统具有较高的帧率,能够在快速运动的图像中提供较好的模糊效果。
缺点:NTSC系统的频域带宽较窄,可能导致图像细节的丢失,色彩还原相对不准确。
3. SECAM(Système Électronique Couleur Avec Mémoire)系统:SECAM系统最初由法国人发明,在1967年成为法国的电视制式标准。
它目前主要在法语国家和前苏联地区使用。
TV 制式及视频接口介绍
![TV 制式及视频接口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22b0efc02cc58bd63186bdda.png)
PAL 制: .(Phase Alternation Line) 为了克服NTSC 制的相位敏感性, 1962 年在当时的西德, 研究出PAL 制.(Phase Alternation Line) – 相位逐行交变.PAL制克服了NTSC 制的相位敏 感性, 因而不采用不等带宽的Q, I 色差信号,而采用等带宽的U, V 色差信号.
中频信号频率标准:
主流如美国之影像中频45.75MHz及声音中频 41.25MHz (相差4.5MHz). 主流如欧洲之影像中频38.9MHz及声音中频33.4MHz (相差5.5MHz). 主流如中国之影像中频38MHZ及声音中频 31.5MHZ(相差6.5MHZ) 其它国家如日本澳洲苏俄等均有特定之中频频率: 影像中频澳洲36.875MHz,声音中频31.375MHZ 影像中频爱尔兰39.5MHz,声音中频33. 5MHZ 影像中频法国40.2MHz,声音中频33.7MHZ 影像中频日本58.75MHz,声音中频54.25MHZ 此时声音频率较影像低,与电视频道频率高低相反,系由 于选台器外差线路造成.
Teletext (文字广播) :
Teletext 能将电视画面变成40x24 的文字模式,并显示文字讯息( 类似网络 上 BBS 的画面),在欧洲被广泛的应用,目前Teletext 有A、B、C、D 四个 系统,这四个系统主要差别在于信号传输速率,目前 System B 最多国家使 用,约占全世界teletext service的8成。 Teletext 数据格式以 Packet 为单位,Packet可组成 Page,Page Group 称为Magazine,其架构如下: Page : 由 N 个packet组成,但只能有1个Page Header Packet Magazine : 由Page 组成,每个 magazine 最多有255 Page,Magazine 最 多 8 个。 Page Number : 通常 decoder会在画面中显示Page Number 其格式为 Mpp : M = Magazine Number ,pp = page number (16 进制) ex : 100 = Magazine 1 ,Page 00 decoder 处理Teletext数据时通常将接收的数据,先储存于 memory中再做处 理,所以decoder具备的memory大小决定了TV 能同时处理多少teletext 数据。 System B Teletext 有4种表现等级,分别为Level 1、Level 1.5 、Level 2.5、 Level 3.5比较如下: Level 1: 一般拉丁文字集、固定颜色调色盘、40x24字画面 Level 1.5 : 新增一组扩充字集 Level 2.5 : 新增调色盘,并可自订颜色、新增其它文字属性、自订字集、 Side Panel、Object Level 3.5 : 可自订的字集再扩充
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https://img.taocdn.com/s3/m/1559a56e1ed9ad51f01df27d.png)
电视制式:电视制式即电视信号的标准。
目前各国的电视制式不尽相同,国际上主要有3 种常用制式。
(1)、正交平衡调幅制,简称NTSC制,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日本;(2)、正交平衡调幅逐行倒相制,简称PAL制,有中国、德国、英国和其他一些西北欧国家;(3)、行轮换调频制,简称SECAM制,有法国、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
线性编辑系统:优点与不足:技术成熟,操作简便;编辑过程繁琐,只能按时间顺序进行编辑;所需设备较多.非线性编辑系统概念:简单说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数字技术编辑视频节目的方式。
系统组成:软件+硬件工作流程: 1)素材采集导入2)素材编辑3)字幕制作4)输出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优点:1)不需要反复查找素材磁带,使机械磨损降到了最低,信号帅减少,图像信号质量大大提高;2)操作简单,效果多样,制作的效率和水平都有较大提高;设备简单;3)节约时间,对传统设备的集成度高,降低了制作成本;4)网络非线性编辑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特点,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和多机协同工作。
格式说明:A VI、RM/RMVB、MPEG、MOV、WMV、FLV、WA V、AIFF、MP3、MIDI 、WMA、RM数字合成:运用先进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将包括数字图形和数字视频图像在内的多种数字化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图像的完整处理过程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丰富教学资源与媒体的重要途径-英语的情景式教学、体育技能的示范性教学、理科实验的操作规范性教学、自然现象发生机理的探究性学习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普及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视听结合的方式呈现知识,既能形象直观,又能概括抽象,更是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及的。
心理学实验也证明,视听并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双重编码理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通过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制作技术趋势:全数字化制作环境、虚拟演播室、制作播放网络、信息化、高清电视制作策划原则:目标原则、可行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同类创新原则、系统性原则剧本+分镜头脚本:文字讲述故事+剧本的具体化、视觉化镜头与镜头组:镜头——镜头组——节目段落1.镜头:一段连续拍摄画面小组基本作品2.镜头组:依照一定规律和艺术手法的多个镜头组接-库里肖夫实验及蒙太奇分镜头:将文字描述的画面形象,分成若干可供拍摄的镜头依据:1)视觉心理规律-引导把握观众思维与感受2)蒙太奇组接原则3)画面内容需要 e.g “BBC LIFE”4)摄制可能性文字脚本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及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影视手法增强艺术效果1.艺术形式-形声乐、光色美2.表现手法1.构图手法eg:恐怖片,纪录片2.景别变化——逐步3.拍摄技巧4.考虑组接手法5.把握节奏摄像机的产生发展1.电子管阶段2.晶体管阶段3.大规模集成电路4.数字和CCD摄像机阶段CCD:电荷耦合元件,称为CCD图像传感器。
电视制式种类及详解
![电视制式种类及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5b23f321192e45361066f50d.png)
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 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 制式。
中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
简介电视信号的标准也称为电视的制式。
目前各国的电视制式不尽相同,制式的区分主要在于其帧频(场频)的不同、分解率的不同、信号带宽以及载频的不同、色彩空间的转换关系不同等等。
电视制式就是用来实现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或其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电视图像的显示格式,以及这种方法和电视图像显示格式所采用的技术标准。
严格来说,电视制式有很多种,对于模拟电视,有黑白电视制式,彩色电视制式,以及伴音制式等;对于数字电视,有图像信号、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格式(信源编码),和TS流(Transport Stream)编码格式(信道编码),还有数字信号调制格式,以及图像显示格式等制式。
由于我国数字电视制式标准还没有公布,所以这里我们暂时对数字电视制式先不讨论。
电视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
实现电视的一种特定方式,称为电视的一种制式。
在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发展过程中,分别出现过许多种不同的制式。
彩色电视制式黑白电视制式黑白电视制式的主要内容为:图像和伴音的调制方式、图像信号的极性、图像和伴音的载频差、频带宽度、频道间隔、扫描行数等等。
目前世界各国所采用的黑白电视制式有:A、B、C、D、E、F、G、H、I、K、K1、L、M、N等,共计13种(其中A、C、E已不采用),我国为其中的D、K制。
黑白电视制式通常是按其扫描参数、视频信号带宽以及射频特性的不同而分类的。
目前世界上的黑白电视制式大致分为13种,我国黑白电视属于D/K制。
黑白电视制式使用时间最长,现在的彩色电视制式也是在黑白电视制式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向下兼容,因此黑白电视制式到现在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的图1是全世界各国模拟电视制式的特性表(黑白电视与彩色电视兼用)。
pal视频制式标准
![pal视频制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7a99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d.png)
pal视频制式标准PAL视频制式标准。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欧洲、澳大利亚和一些亚非国家的模拟彩色电视制式。
它是一种以50赫兹为基准的制式,其特点是色度子载波频率为4.43兆赫,帧频为25赫兹,而每帧中有625条水平扫描线。
PAL制式的优势在于色彩还原准确、画面稳定,因此在欧洲等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
PAL制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色度信号的相位来实现彩色电视的传输。
在PAL制式中,色度信号的相位每行改变180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抵消传输过程中的相位误差,从而减小色彩失真。
这种相位变化的方式也使得PAL制式在黑白电视上仍然能够显示出良好的画面,这是PAL制式相对于其他制式的一大优势。
在PAL制式中,色度信号的相位变化是通过色度振荡器和相位延迟线来实现的。
色度振荡器产生一个特定频率的信号,而相位延迟线则根据不同的行数对色度信号进行不同程度的延迟,从而实现相位的改变。
在接收端,同样的原理被用来恢复原始的色度信号,以便正确地显示彩色画面。
除了色度信号的处理,PAL制式还采用了一些其他技术来提高图像质量。
例如,在PAL制式中,音频信号被调制到4.5兆赫的载波上,这样可以避免与色度信号的干扰,从而提高了音频的质量。
此外,PAL制式还采用了带有同步脉冲的复合视频信号,这样可以确保接收端能够准确地识别出每一帧的开始和结束,从而实现稳定的图像显示。
总的来说,PAL制式通过改变色度信号的相位、优化音频处理和采用复合视频信号等技术,实现了稳定、准确的彩色电视传输。
在欧洲等地区,PAL制式已经成为了主流的电视制式,为观众带来了高质量的视听体验。
PAL制式的成功应用,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视制式标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了全球电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视频标准ntsc pal
![视频标准ntsc pal](https://img.taocdn.com/s3/m/dd95e2b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0.png)
视频标准ntsc palNTSC和PAL是两种不同的视频制式标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录像和DVD制作等领域。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视频标准;而PAL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是欧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采用的视频标准。
本文将介绍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主要特点、区别以及应用范围,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两种视频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主要特点。
NTSC制式的帧率为30帧/秒,帧分辨率为720×480;而PAL制式的帧率为25帧/秒,帧分辨率为720×576。
从帧率和帧分辨率来看,PAL制式在画面质量上要优于NTSC制式。
此外,NTSC制式的色彩编码采用的是YUV色彩空间,而PAL制式采用的是YCbCr色彩空间,这也是两者在色彩表现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另外,NTSC和PAL 在音频制式上也有所不同,NTSC制式的音频带宽为4.5MHz,而PAL制式的音频带宽为5.5MHz。
总的来说,PAL制式在画面质量和色彩表现上要优于NTSC制式,而且音频质量也更高。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区别。
除了上文提到的帧率、帧分辨率、色彩编码和音频制式的差异外,NTSC和PAL还在电源频率上有所不同。
NTSC制式的电源频率为60Hz,而PAL制式的电源频率为50Hz。
这意味着在拍摄或播放视频时,如果使用了与视频制式不匹配的电源频率,就可能会出现画面闪烁或色彩异常的情况。
因此,在跨国家或地区使用视频设备时,需要特别注意视频制式和电源频率的匹配,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NTSC和PAL两种视频标准的应用范围。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NTSC制式主要应用于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而PAL制式主要应用于欧洲、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
常见视频格式祥解
![常见视频格式祥解](https://img.taocdn.com/s3/m/91dd8f4bcf84b9d528ea7ac0.png)
MOV即QuickTime影片格式,它是Apple公司开发的 音频,视频文件格式,用于存储常用数字媒体类型, 如音频和视频.当选择 QuickTime (*.mov)作为 "保存类型"时,动画将保存为 .mov 文件. 优点:存储空间小,兼容性好. 缺点:因操作系统平台原因,该格式普及率 不高.
Matroska是一种新的多媒体封装格式,也称多媒 体容器 (Multimedia Container).它可将多种不同编码 的视频及16条以上不同格式的音频和不同语言的字幕 流封装到一个Matroska Media文件当中.MKV最大的 特点就是能容纳多种不同类型编码的视频,音频及字 幕流. 优点:支持多种音视频格式,软字幕,段落等. 缺点:制作复杂.
WMV是微软推出的一种流媒体格式,它是在"同 门"的ASF(Advanced Stream Format)格式升级延伸 来得. 优点:在同等视频质量下,WMV格式的体积非常 小,因此很适合在网上播放和传输. 缺点:因WMV格式可添加证书,容易被人利用绑 定病毒.
HDTV是High Definition Television的简称,翻 译成中文是"高清晰度电视 高清晰度电视"的意思,HDTV技术源之 高清晰度电视 于DTV(Digital Television)"数字电视"技术, HDTV技术和DTV技术都是采用数字信号,而HDTV技术则 属于DTV的最高标准,拥有最佳的视频,音频效果. 优点: HDTV从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到电视节 目的传输,以及到用户终端的接收全部实现数字化, 因此HDTV给我们带来了极高的清晰度,分辨率最高 可达1920×1080,帧率高达60fps 缺点:文件体积大,需高清电视才能兼容.
ntsc标准的帧率是
![ntsc标准的帧率是](https://img.taocdn.com/s3/m/af642d9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c.png)
ntsc标准的帧率是NTSC标准的帧率是。
NTSC是一种用于电视广播的视频制式,它的帧率是指每秒钟显示的画面帧数。
在NTSC制式下,帧率通常是30帧/秒。
这意味着在每秒钟内,电视屏幕上会显示30幅图像,这种刷新频率可以让人眼感觉到连续的运动和流畅的画面。
NTSC制式最初是由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定的,它是北美地区最常用的电视制式之一。
在NTSC制式下,每帧的时间长度是1/30秒,这种帧率被认为是足够高,可以呈现出较为流畅的视频画面。
然而,由于NTSC制式的历史悠久,它的帧率并不符合现代高清视频的要求,因此在数字化视频时代,NTSC制式已经逐渐被淘汰。
尽管NTSC制式的帧率是30帧/秒,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限制,NTSC视频的帧率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传统的模拟电视广播中,视频帧率可能会受到信号传输带宽的限制,导致实际显示的帧率略有波动。
而在数字化视频制作中,人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调整视频的帧率,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除了帧率之外,NTSC制式还规定了视频的分辨率、色彩编码等参数。
在NTSC制式下,视频的分辨率通常为720×480或640×480,色彩编码采用YUV格式。
这些参数的设定都是为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够实现较为清晰和稳定的视频显示。
总的来说,NTSC标准的帧率是30帧/秒,这种帧率在其诞生时期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高清视频的普及,NTSC制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作为电视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NTSC制式在电视行业的发展中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的电视技术发展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定义及区别
![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定义及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7db2034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43.png)
NTSC制式视频监控系统与PAL制式视频监控系统的区别对于NTSC制式与PAL制式,简单的说,NTSC和PA L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 tional Televi sionSy stemCo mmitte e 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则是Ph aseAlt ernati ngLine 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如果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影响,画面将变成黑白,NTSC制式的也是一样。
而做为视频拍摄工具的数码摄像机,也同样有制式的问题,比如我国使用P AL制式,在我国销售的数码摄像机都是PAL制式的,如果是NTSC制式的摄像机拍摄出来的图象不能在PA L制式的电视机上正常播放。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在我国销售的数码摄像机行货一定是PAL制式的,如果是NTSC制式的数码摄像机,则一定是水货。
PAL制式和N TSC的分辨率也有所不同,PAL制式使用的是720*576,而NTSC制式使用的是760*480,在分辨率上PA L稍稍占有优势。
而PAL制式的画面解析度720*576,约40万象素,也决定了PAL制式的数码摄像机的CCD大小应该为40万的倍数或者半倍数,比如2倍或者1.5倍,所以PAL制式数码摄像机都是80万,或者107万(接近100万,40万的2.5倍)、155万(接近160万,40万的4倍)。
而NTSC制式的画面解析度为720*480,约34万象素,所以NTSC制式的数码摄像机一般为68万象素等等。
目前的视频采集软件都支持P AL和NTS C制式,但是在编辑过程中是不能同时使用NTSC 制式的素材和PAL制式的素材,必须用过转换才能在同一时间轴上使用两个素材。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简介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5f0b37d27284b73f24250df.png)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简介作者:佚名厚朴教育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320 更新时间:2009-12-10NTSC、PAL和SECAM是全球三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这三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的,例如在PAL制式的电视上播放NTSC的视频,则影像画面将不能正常显示。
下面分别对这三种制式进行简要介绍。
NTSC、PAL、SECAM三大制式采用区域分布图一、NTSC(National Televison System Committee)制式NTSC制式,又简称为N制,是1952年12月由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 m Committee,缩写为NTSC)制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属于同时制,帧率为每秒29.97fps,扫描线为5 25,隔行扫描,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x480。
这种制式的色度信号调制包括了平衡调制和正交调制两种,解决了彩色黑白电视广播兼容问题,但存在相位容易失真、色彩不太稳定的问题,需要色彩控制(t int control)来手动调节颜色,这是NTSC的最大缺点之一。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大部分美洲国家以及日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均采用这种制式,香港部份电视公司也采用NTSC制式广播,其中两大主要分支是NTSC-US(又名NTSC-U/C)与NTSC-J。
二、SECAM(Se'quential Co'uleur A Me'moire)制式SECAM制式,又称塞康制,法文全名“Séquential Couleur Avec Mémoire”,意为“按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1966年法国研制成功,它属于同时顺序制,帧率每秒25帧,扫描线625行,隔行扫描,画面比例4:3,分辨率720x576。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亮度信号每行传送,而两个色差信号则逐行依次传送,即用行错开传输时间的办法来避免同时传输时所产生的串色以及由其造成的彩色失真。
解析PAL和NTSC的区别和720P、1080P格式
![解析PAL和NTSC的区别和720P、1080P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677fa43a8956bec0975e395.png)
解析PAL和NTSC的区别和720P、1080P格式常见的电视信号制式是PAL和NTSC,另外还有SECAM等。
NTSC即正交平衡调幅制。
PAL为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
什么是PAL制式呢?什么是NTSC制式?简单的说,NTSC和PAL 属于全球两大主要的电视广播制式,但是由于系统投射颜色影像的频率而有所不同。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的缩写,其标准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等,PAL 则是Phase Alternating Line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国,香港、中东地区和欧洲一带。
这两种制式是不能互相兼容。
PAL电视标准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NTSC电视标准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电影放映的时候都是每秒24个胶片帧。
而视频图像PAL制式每秒50场,NTSC制是每秒60场,由于现在的电视都是隔行场,所以可以大概认为PAL制每秒25个完整视频帧,NSTC制30个完整视频帧。
电影和PAL每秒只差1帧,所以以前一般来说就直接一帧对一帧进行制作,这样PAL每秒会比电影多放一帧,也就是速度提高了1/24,而且声音的音调会升高。
这就是一些DVD爱好者不喜欢PAL制DVD的原因之一。
但是据说现在有些PAL制DVD采取了24+1的制作方法,就是把24帧中的一帧重复一次,从而获得跟电影一样的播放速度。
而NTSC因为每秒有30帧,不能直接一帧对一帧制作,所以要通过3-2 PULLDOWN等办法把24个电影帧转成30个视频帧,这30个视频帧里所包含的内容和24个电影帧是相等的,所以NTSC的播放速度和电影一样。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d0f4c3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f.png)
NTSC与PAL电视制式的介绍NTSC和PAL是两种电视制式,用来调整电视信号的格式和参数,以实现正确的图像和音频传输。
这两种制式分别在美国和其他欧洲等国家使用,并在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特点和适用性。
下面是对这两种电视制式的详细介绍。
NTSC是美国电视标准委员会制定的一种电视制式。
它于1941年首次引入,并成为美国及一些其他国家的主要电视制式。
NTSC采用525线垂直分辨率,每秒帧数为60帧,画面比例为4:3、其帧率较高,图像流畅度较好,但分辨率相对较低。
NTSC制式对颜色的处理是通过颜色隔行插入实现的,即每个帧实际是由两个场组成:奇场和偶场。
颜色信息在两个场之间交替插入,以使观众眼睛对色彩的感知更加准确。
这种处理方式在处理快速移动的图像时有时会出现彩虹现象,这是NTSC制式的一个缺点。
由于NTSC制式的引入时间较早,很多电视和视频设备使用NTSC格式,这也是NTSC制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被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2. PAL(Phase Alternating Line)PAL是一种由德国研发的电视制式,于1967年首次引入。
该制式在欧洲、亚洲、澳大利亚等地使用广泛。
PAL制式的垂直分辨率为625线,每秒帧数为50帧,画面比例同样为4:3、相对于NTSC,PAL在分辨率上有所提高。
PAL制式对颜色的处理采用相序交替的方式,每个帧中颜色都会交替出现在奇场和偶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彩色图片上的交叉色彩和彩虹效应。
这使得PAL制式处理快速移动图像时更加稳定和准确,色彩还原更加真实。
此外,PAL电视还具有自动对比度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功能,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信号强度,提供更高的图像质量。
在PAL 电视中,声频清晰而稳定,通常没有 NTSC 信号中的图像噪声和干扰。
总结:NTSC和PAL是两种不同的电视制式,各有优劣。
NTSC制式以其较高的帧率和较低的分辨率而闻名,而PAL制式则以较高的分辨率和更稳定的颜色处理而著名。
视频格式与制式基本知识
![视频格式与制式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6c72a7f25c52cc58bd6bed4.png)
三、常见格式及高清扫盲篇说到视频,所有人首先需要知道容器、视频流、音频流、字幕流之间的关系。
容器是用来封装视频流、音频流、字幕流甚至字体的,至于里面装的东西好坏光从一个后缀名是无法判断的,所以不能认为MKV就比MP4、RMVB清楚。
常见容器:MKV/MP4(MOV/QT)/MPEG2(M2TS/TS/PS)/AVI/WMV(ASF)/FLV/RM VB(RM)等常见视频编码:H.264(AVC1)/VC1(WMV3)/WMVA(WVC1)/MPEG4_ASP(Xvid/Divx/D X50)/H263/RV40等常见音频编码:MP3/WMA/Vorbis(OGG)/AAC/DTS/PCM/LPCM/FLAC/TrueHD/DTSH D-MA等简单总结:MKV(万能):支持几乎所有编码的多视频流、多音频流、多字幕流、多字体以及章节信息,也没有什么分辨率、码率限制,同时还具备流媒体功能,另外使用开源MKVToolnix+MKVExtractGUI还能随意分割、合并和解流,可谓高清时代的首选格式。
MP4(简单方便):可封装的编码相对有限,也不支持章节等高级功能,但如果封装了高码率的H.264进去的话,实际画面质量一点也不会比MKV差,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支持流媒体播放。
AVI:老迈的容器了,只能封装一条视频和一条音频,也不能封装字幕,更没有流媒体功能,事实上现在基本已经淘汰了。
RMVB/RM:可以封装自家的RV10、RV20、RV30和RV40视频,音频方面也有自家的Cook、ATRC、RAAC等,同时也支持流媒体。
但是现在如果你还在观看和压制这种垃圾格式的片子,那么你绝对是非主流。
对比MKV和MP4两种格式,MKV支持同时封装几乎所有编码的多视频流、多音频流、多字幕流、多字体以及章节信息等,就连把RV40等视频封装进去也是轻而易举,可谓目前最开放的格式。
相比MP4支持的就非常有限了,但起最大的优势在于简单,拥有很高的兼容性,所以造就了PS3和Apple等大量设备把MP4作为了主推格式。
视频制式
![视频制式](https://img.taocdn.com/s3/m/e5bf72c45fbfc77da269b150.png)
常见的视频制式及其区别(一)在视频设备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信号制式,现在常见的视频信号制式有PAL、NTSC和SECAM,其中PAL和NTSC是应用最广的,PAL是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是正交平衡调幅制。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下这三个视频信号制式...在视频设备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信号制式,现在常见的视频信号制式有PAL、NTSC和SECAM,其中PAL和NTSC是应用最广的,PAL是逐行倒像正交平衡调幅制,NTSC是正交平衡调幅制。
下面我们就详细介绍下这三个视频信号制式的概念。
NTSC电视标准,是以每秒29.97帧(简化为30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日等国家和地区。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PAL制式全名为 Phase Alternating Line ,中文意思是逐行倒相,是电视广播中色彩编码的一种方法。
它是西德在1962年指定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它采用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的技术方法,克服了NTSC制相位敏感造成色彩失真的缺点。
西德、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新加坡、中国大陆及香港,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由德国人Walter Bruch在1967年提出,当时他是为德律风根(Telefunken)工作。
“PAL”有时亦被用来指625 线,每秒25格,隔行扫瞄, PAL色彩编码的电视制式。
PAL制式中根据不同的参数细节,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G、I、D等制式,其中PAL-D制是我国大陆采用的制式。
NTSC是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的缩写,意思是“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
数字电视视频格式与制式的概念
![数字电视视频格式与制式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5ed2d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6.png)
数字电视视频格式与制式的概念1 数字电视视频格式与制式的概念在数字视频中,格式和制式有类似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格式是指表达、记录图像信息的方式,例如,扫描格式,规定了每行像素数、每帧行数,一般将数字流按一定的方式记录在磁带上的规定也称为格式,如D-1格式、D-2格式、D-3格式和D-5格式等。
严格来说,D-1格式专指录像格式,但因其简单明了,有时也引申为数字分量格式的代名词。
格式往往是范围较小的概念,而制式则是更大范围的概念。
格式可以是一个系统中的不同格式,而制式则可以是不同的系统,如NTSC制、PAL制、SECAM制、顺序传输制、同时传送制等,又如黑白电视制式、彩色电视制式和数字电视制式等。
2 数字电视视频标准与规范的概念标准和规范的含义相近,标准指要遵照执行的规定和必须采用的参数,往往是强制性的,而规范强制性色彩较弱,说明的成分更强,但也有较为强制性的规范。
在没有管理权的情况下,有些标准称为建议,如ITU的各种标准均称为建议(Recommendation)。
其实,格式、制式、标准和规范的中文含义和英文名称有一定的交叉,有时翻译可能不尽吻合,如格式英文通常是指“Format”,但扫描格式的英文是“Scanning Standard”,直译是扫描标准;而磁带格式“D-1格式”的英文是“D-1 Format”,与中文含义相同;制式和标准的英文则都是“Standard”,如NTSC制、PAL制、SECAM制,它们相互之间的转换称为“制转”,英文是“Standard Conversion”。
有时电视制式也用“System”,如“ PAL System”,规范的英文是“Specification”,但中文的说明书有时也是“Specification”,两者的含义相差甚远。
3 数字电视清晰度的概念清晰度有时也叫分辨率,是电视理论中用来表示图像质量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的视力主观感觉,与电视制式有关,一般地,清晰度用M=0.7Z 来计算,其中Z是扫描正程的行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视频制式解析
做视频剪辑有时会不在意的一些参数设置,也许会经常遇见,可是并不是真正的了解一些参数。
比如问你1080p 50i,码流50M,vbr和cbr有啥区别?色度格式4:2:0与4:2:2的区别?可能不一定很清楚,下面就简单的说明一下吧:
先来说说720p、1080i和1080p,它们是由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确定的高清标准格式,其中1080p被称为目前数字电视的顶级显示格式,这种格式的电视在逐行扫描下能够达到1920×1080的分辨率。
i是interlace,代表隔行扫描;
P是Progressive,代表逐行扫描。
1080i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隔行/60Hz,行频为33.75KHz。
1080p格式,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
隔行扫描(Interlace)和逐行扫描(Progressive)都是在显示设备表示运动图像的方法,隔行扫描方式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画面交替显示,逐行扫描方式是将每帧的所有画面同时显示。
通常的液晶电视显示画面的扫描方法都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每秒钟扫描固定的帧数。
隔行扫描就是每一帧被分割为两场,每一场包含了一帧中所有的奇数扫描行或者偶数扫描行,通常是先扫描奇数行得到第一场,然后扫描偶数行得到第二场。
由于视觉暂留效应,人眼将会看到平滑的运动而不是闪动的半帧半帧的图像。
但是这时会有几乎不会被注意到的闪烁出现,使得人眼容易疲劳。
当屏幕的内容是横条纹时,这种闪烁特别容易被注意到。
逐行扫描每次显示整个扫描帧,如果逐行扫描的帧率和隔行扫描的场率相同,人眼将看到比隔行扫描更平滑的图像,相对于隔行扫描来说闪烁较小。
每一帧图像由电子束顺序地一行接着一行连续扫描而成,这种扫描方式称为逐行扫描。
把每一帧图像通过两场扫描完成则是隔行扫描,两场扫描中,第一场(奇数场)只扫描奇数行,依次扫描1、3、5…行,而第二场(偶数场)只扫描偶数行,依次扫描2、4、6…行。
隔行扫描技术在传送信号带宽不够的情况下起了很大作用,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的显示效果主要区别在稳定性上面,隔行扫描的行间闪烁比较明显,逐行扫描克服了隔行扫描的缺点,画面平滑自然无闪烁。
在电视的标准显示模式中,i表示隔行扫描,p表示逐行扫描。
i隔行扫描,1秒=25帧=50场
NTSC制下:规定每秒需要30帧画面,每帧要有525行1秒=30帧,每帧要扫两场,那么每秒就是60场,所以n制的扫描频率是60hz。
标准的扫描线要求有525行,水平频率是30*525=15750hz=15.75mhz
PAL制式下:规定每秒需要25帧画面,每帧要有625行1秒=25帧,每帧要扫两场,那么每秒就是50场,所以P制的扫描频率是50hz。
标准的扫描线要求有625行,水平频率是25*625=15625hz=15.625mhz
每帧需要有625行,很明显pal制比n制内容要多些,所以扫得速度也就慢些,每秒规定要25帧画面。
一般认为隔行仅相当于逐行70%的清晰度,也就是说1440*1080 i和1280*720 p的分辨率实际差不多,感官上也是这样。
50P当然会比25P好,它意味着在1秒里会逐行扫描50次,在拍摄激烈的运动镜头中,它看起来会比25P的更加流畅。
但是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假如你使用非编软件的话,50P会给你带来相应的麻烦,因为现在的电视都是以25帧每秒的速度播放,但我们所用的非编软件,大多都没有50P的制式,往往都是选择25P和50i 的模式剪辑,不能将50P的优势充分利用,其效果和25P基本一样。
在讲下去就太深了,总而言之我推荐你使用25P的模式拍摄,因为在大多情况下在肉眼的观察中25P与50P是
区别不出来的,居然都一样我们为什么不为内存着想?
码流指的是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好。
VBR是动态码率。
CBR是静态码率。
VBR(Variable Bitrate)动态比特率。
也就是没有固定的比特率,压缩软件在压缩时根据音频数据即时确定使用什么比特率,这是以质量为前提兼顾文件大小的方式。
VBR也称为动态比特率编码,使用这个方式时,你可以选择从最差音质/最大压缩比到最好音质/最低压缩比之间的种种过渡级数,在MP3文件编码之时,程序会尝试保持所选定的整个文件的品质,将选择适合音乐文件的不同部分的比特率来编码。
主要优点是可以让整首歌都能大致达到我们的品质要求,缺点是编码时无法估计压缩出来的文件大小。
CBR(Constants Bit Rate)即固定码率,就是静态(恒定)比特率的意思,CBR是一种固定采样率的压缩方式。
优点是压缩快,能被大多数软件和设备支持,缺点是占用空间相对大,效果不十分理想,现已逐步被VBR的方式取代。
色度格式4:2:0与4:2:2的区别:
这是一种信号格式,基于三基色原理工作,图像源把彩色场景或图像转换为红(R)、绿(G)和蓝(B)三个模拟基色视频信号,将这三个基色信号数字化后,经种种处理,传送给终端。
依据人的视觉特性,发送端把每个像素对应的R、G和B三个基色信号变换成一个宽带的亮度信号Y和两个窄带的色差信号CB、CR,并称之为4:4:4信号格式,或4:4:4信号模式。
无论中间还经哪些处理,终端都需为每个像素恢复成4:4:4格式的Y和CB、CR信号,才能进而得到相应的R、G和B三个基色分量信号。
为进一步节省传输信道带宽,既然数字电视系统可利用视觉对图像色彩细节不如亮度细节敏感的特点,只为亮度信号保证整个视频信号带宽,而将两个色差信号的带宽缩窄为亮度信号带宽的一半,那么按取样定理,带宽缩窄,取样频率即可成比例地降低。
于是,图像水平方向上,两个色差信号CB、CR取样点减少到亮度信号Y取样点数的一半。
按标准规定,CB、CR取样点在空间上彼此重合,并与相应的亮度信号奇数位置取样点对应,这种信号格式称为4:2:2信号格式,或4:2:0信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