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的产生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现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Reserve Requirement)是一种金融政策工具,通过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客户存款以现金或存放在央行账户的形式留作准备金,以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这个制度的产生发展与金融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在全球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中央银行在19世纪初期实行的储备金制度。
当时,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资本短缺问题,英国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在央行储备一定的准备金,并且根据各银行的贷款和存款比例调整准备金水平,以稳定金融市场。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化,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也逐渐趋于完善。
在20世纪初期,一些国家开始引入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应对金融风险和保护存款人权益的需求。
随着金融危机的频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并加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管理和监管,以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抵御金融风险。
在世界各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具体实施方式和要求各有不同。
有些国家采取固定比例的方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留作准备金。
还有一些国家采取流动比例的方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准备金水平。
此外,一些国家还设立了较为复杂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包括设立不同类别的准备金和不同利率的准备金等。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不同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差异,通常在2%到20%之间。
这一比例根据各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货币政策的需要等因素来确定。
在发达国家中,通常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低,而在新兴经济体中,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护金融体系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
尽管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金融体系的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准备金制度会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可能限制其资本运作和发展能力。
其次,准备金制度会增加银行业务的成本,从而可能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存款准备金率是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控金融市场和稳定经济。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款准备金率的设定和调整方式可能略有不同,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
存款准备金率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两种类型。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由监管机构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存放的资金,作为储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自愿将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求的资金存放在中央银行。
存款准备金率的设定和调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情况、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供应量等。
政府和央行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达到平衡金融市场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般由央行负责,其具体实施方式也会根据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
央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对市场进行调控和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对经济形势进行干预。
同时,央行也可以通过调整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利率来引导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向,以满足国家的需求。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管理对金融市场、经济和银行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可以影响市场的流动性和利率水平,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压力产生影响,也可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经营状况。
总之,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和经济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管理方式,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评估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以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管理。
1.2文章结构2. 正文2.1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1.1 定义和背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由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进行规定的强制性储备比例。
它是央行通过调控金融市场流动性,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稳定金融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背景:在市场经济中,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比例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效果及改革建议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效果及改革建议引言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调控货币供应量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改革建议。
一、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效果1.1 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使得央行能够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利率,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1.2 维护金融稳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
一方面,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其合理控制风险,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限制商业银行的过度放贷行为,避免信贷过于宽松导致的资产泡沫。
1.3 促进金融创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推动了金融创新。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调整,可以灵活调整贷款利率,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融资需求。
此外,存款准备金制度还鼓励商业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竞争力。
二、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存在的问题2.1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够精准目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依靠央行发布的通知,存在调控滞后性和不够精准的问题。
这导致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不够顺畅,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2.2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意愿较低。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增长。
2.3 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矛盾存款准备金制度与利率市场化改革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率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限制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2.4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利润的影响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商业银行的利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商业银行需要将一定比例的存款作为准备金存放于央行,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既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对信贷结构的调整也有一定效果,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产生“告示作用”。
此外,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防止金融恐慌,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但在运用此项工具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而且再贴现率的调整有时不能准确反映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并可能会引起公众误解;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在于:主动权完全在中央银行,其操作规模大小完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可以灵活精巧地进行,可以适时适量地按任何规模进行调节;具有极强的可逆转性;操作迅速,不会有延误。
当然,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其缺陷,主要是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商业银行强制性影响比较微弱。
2018年各大国有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表
2018年各大国有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表摘要:一、存款准备金率概述1.定义及作用2.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二、2018年各大国有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表解析1.各大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概况2.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信贷扩张的影响3.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和效果三、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调控1.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2.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控的实践案例四、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和消费者的影响1.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2.存款准备金率对消费者贷款和储蓄的影响正文:一、存款准备金率概述存款准备金率,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二、2018年各大国有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表解析根据2018年各大国有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表,可以看出各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在10%左右。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银行的信贷扩张产生直接影响。
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减少,信贷扩张能力下降;反之,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增加,信贷扩张能力增强。
2018年我国央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旨在平衡货币供应量,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例如,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热时,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收紧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
三、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调控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密切相关。
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银行的可贷款资金减少,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反之,当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货币供应量增加。
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保持货币供应量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1)
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摘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
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
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通货膨胀压力流动性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也称为存储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具有强制性的存款。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小与否、高低与否都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
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金融机构会产生很大影响。
[1]准备金率越高,收缩的货币量越大,经济运行可用的资金越小,对经济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反之,则扩大资金的可用量,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从而发挥作用的。
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即为货币乘数,因此存款准备金率的轻微变动就可以极大地影响到货币乘数.[2]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走势的判断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因此,公众和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具体的政策变动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支出和投资计划,从而保证政策调整的良好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宣告效应”。
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相比,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的宣告效应更直接更有效。
[4]一、我国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情况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定。
此后存款准备金率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多次调整。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内容
存款准备金政策1.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央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存款准备金比例,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稳定经济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公众存款后,根据央行规定的比例,留存于央行的一部分资金。
央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和货币供应量。
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目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维护货币市场利率稳定、保持通胀水平合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调控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央行可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比例,限制银行贷款规模,避免过度放贷导致通胀加剧。
反之,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央行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比例,刺激银行贷款,促进经济复苏。
•维护货币市场利率稳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对货币市场利率产生影响。
当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比例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会减少,导致货币市场利率上升;反之,降低存款准备金比例则会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推动货币市场利率下降。
•防范金融风险:通过要求商业银行保留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政策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在经济下行周期或金融风险加大时,央行可以提高存款准备金比例,确保商业银行有足够的储备资金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通过灵活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央行可以引导商业银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3.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过程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过程如下:1.央行发布存款准备金政策通知:央行会定期或根据需要发布存款准备金政策通知,明确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的具体要求和时间。
2.商业银行计算并留存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根据央行规定的比例,计算并留存相应金额的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必须按时足额缴纳存款准备金到央行。
3.央行监测和调整政策效果:央行会密切监测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效果,并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比例。
《存款准备金率》幻灯片
例如: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 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 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假设将存款准备金率提 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 9.调整存准率的副作用
• 10.历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一览
存款准备金率的概念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 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 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 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 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 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 - 作用过程
•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 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存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 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 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
• 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 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给量也相应增加;反 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给量将相应减少。
相关名词
• 存款准备金利率水平是指人民银行为金 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所执行的利率 水平。2021年末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利 率为1.62%,超额存款利率金利率为0.72%。 对外汇存款准备金不计付利息,会使得利率被迫上升,这是实行紧缩的 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 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方你存款的利息,影 响是直接的。
存款准备金制度范文
存款准备金制度范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国家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进行一定比例的强制性准备金的要求,旨在调节货币市场流动性、控制信贷扩张、保护存款人权益、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经济手段。
下面将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景和目的、运作原理、影响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背景和目的。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的存款发生挤兑、保护存款人权益、维护金融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存款流入和流出是非常频繁的,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管措施,可能会导致银行存款产生风险,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家引入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将存款留存为准备金,以应对风险和监管需求。
其次,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作原理。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运作可简单地理解为商业银行存入的款项被国家要求一定比例锁定,不能随意动用,以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
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根据国家的要求,计算并扣除一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这部分准备金将由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而商业银行剩余的存款则用于贷款、投资等经营活动。
当商业银行需要增加贷款时,必须在准备金制度要求的比例内增加相应的准备金,以维持相应的备付能力。
接下来,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制度对经济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比例,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和投资规模,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信贷扩张速度、货币市场流动性等产生影响。
当国家希望控制经济过热、避免通货膨胀或资产泡沫等风险时,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比例,减少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从而抑制过度信贷扩张。
相反,当国家希望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社会投资时,可以降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比例,增加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
然而,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存款准备金制度可能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盈利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商业银行在存款准备金制度要求下,需要从经营所得中划拨一定比例的准备金,降低了其可用于盈利的资金量。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1.法定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留存的存款。
Regulatory reserves are the deposits that banks must retain according to a certain ratio stipulated by national laws.2.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银行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超过法定要求额外留存的存款。
Excess reserves are the deposits that banks retain in excess of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 based on risk management needs.3.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确保银行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风险并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The purpose of reserve requirements is to ensure that banks have sufficient capacity to manage risks and protect depositors' interests.4.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由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制定的,一般会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The statutory reserve ratio is determined by the central bank based o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monetary policies, and may be adjusted as necessary.5.超额存款准备金可以帮助银行应对突发性的资金流动压力,是一种稳健的风险管理策略。
Excess reserves can help banks cope with sudden liquidity pressures and are a prudent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6.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可以使银行具有更好的资金监管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2版)章节题库(商业银行现金资本管理)【圣才出品】
庄毓敏《商业银⾏业务与经营》(第2版)章节题库(商业银⾏现⾦资本管理)【圣才出品】第4章 商业银⾏现⾦资产管理⼀、概念题1.存款准备⾦(中国海洋⼤学2001研)答:存款准备⾦指银⾏所持有的现⾦和在央⾏的存款。
银⾏为应付储户的提现和正当的贷款要求,必须按所吸收存款的⼀定⽐例保留⼀部分现⾦和央⾏存款,其余部分⽤于贷款或投资,保留的这部分存款被称为存款准备⾦。
存款准备⾦分为两部分,法定存款准备⾦和超额准备⾦。
法定准备⾦是国家为了加强监管,维护储户利益,以法律形式规定,要求商业银⾏必须保留的部分准备⾦,⽽法定准备⾦与存款总额之⽐就是法定准备⾦率。
超过法定准备⾦的部分是超额准备⾦。
银⾏⼀般会保留部分超额准备⾦,以免在需要资⾦时必须向央⾏贷款或拆⼊资⾦,增加成本。
2.超额准备⾦(中国海洋⼤学2003研)答:超额准备⾦是指商业银⾏或存款机构在货币当局规定,除必须缴纳的法定准备⾦之外,还保留的⼀部分准备⾦。
超额准备⾦等于总准备⾦减去法定准备⾦。
商业银⾏保留超额准备⾦主要是解决意外的⼤额提现、结清存款或更好地投资。
超额准备⾦的变动将影响到货币乘数⼤⼩。
在基础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它制约着银⾏体系创造货币的能⼒。
3.商业银⾏现⾦资产(北师⼤2000研)答:商业银⾏现⾦资产指可随时⽤于⽀付的⽆利息或利息较低的银⾏资产,包括库存现⾦与现⾦等价物。
⼀般包括以下⼏类:库存现⾦、在中央银⾏法定存款准备⾦、超额准但⼏乎不产⽣收益。
因此在保证⾜够流动性的情况下,应尽量减少。
4.基础头⼨(上海财⼤1996研)答:基础头⼨指商业银⾏的库存现⾦与在中央银⾏的超额储备⾦之和,是商业银⾏能够运⽤的资⾦,即商业银⾏的资⾦头⼨的⼀部分。
商业银⾏的资⾦头⼨根据层次来划分,可分为基础头⼨和可⽤头⼨。
库存现⾦与在中央银⾏的超额储备⾦都是商业银⾏随时可以动⽤的资⾦,⽽且还是银⾏⼀切资⾦清算的最终⽀付⼿段,⽆论是客户存款的提取和转移,还是对同业和中央银⾏的资⾦清算,都需通过基础头⼨来进⾏。
2023中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经济发展和金融政策的背景下,这一政策对银行业和整体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对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全面评估,并就其对银行业和整体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
1. 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让我们来了解一下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
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由我国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的。
它是指商业银行按照一定比例将存款留存,不得用于发放贷款的一种金融政策工具。
2023年,我国政府可能调整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应对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
2. 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调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对银行业和整体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影响银行的资金成本和信贷政策。
高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从而抑制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发放,影响经济的流动性和投资活力。
另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资产负债表结构,对整体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3. 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应对策略面对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银行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一些银行可能会通过提高利息收入和费用控制来缓解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控制。
银行还可以通过合理配置资产和加强资本管理,应对存款准备金率的波动,确保稳健经营和风险可控。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观点和理解而言,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经济调控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健发展。
然而,对于银行而言,也需要密切关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确保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
总结2023年我国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将对银行业和整体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准备金基础知识
存款准备金(deposit reserve)存款准备金概述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即: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存在中央银行里,用于银行间的资金清算和保证客户取款的需要。
这部分存款就叫做存款准备金。
最简单的说,就是各家银行需要交给人民银行保管的一部分押金,用以保证将来居民的提款,而如果押金交的比以前多了,那么银行可以用于自己往外贷款的资金就减少了。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
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万元。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的种类存款准备金的种类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两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国内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中,须对其吸收的存款持有若干准备金,其数量首先受法定准备率的限制。
其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其资产流动性、风险性等,因而所持有的实际准备一般会与法定准备存在一定差额,由此产生超额准备。
当实际准备大于法定准备时,则超额准备为正数;反之,则超额准备为负数。
负数的超额准备通常必须在下一计算期内补足。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国内常称之为备付率)。
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和超额准备率的高低由商业银行根据具体情况自行掌握。
我国从1987年起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国家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行规定和管理的制度。
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保护存款人的权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美国,随后被其他国家广泛采用。
这一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的存款留在央行作为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需求。
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状况,可以适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以达到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的调控目标。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可以促进货币市场的稳定。
商业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在央行的冻结,减少了银行体系内部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了过度放贷和金融波动的风险。
其次,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稳定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
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而言是无收益的,因此银行会降低过度放贷的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增强盈利能力。
此外,准备金率的调整还可以对银根进行调控,控制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
然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存款准备金的规定可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产生副作用。
如果准备金率设置过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限制了银行提供信贷的能力。
其次,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可能对金融机构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央行在金融危机期间过快地调高准备金率,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存款准备金制度也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
因为存款准备金的冻结削减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可能导致信贷规模的收缩,进而抑制经济的复苏。
为了克服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所面临的问题,一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例如,一些国家已经实行了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根据银行的风险水平和业务类型来设定准备金率。
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同时降低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对金融机构的扭曲效应。
另外,一些国家也在探索采用较为灵活的存款准备金管理工具,如法定存款准备金余额指导和微调,以更好地适应金融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存款准备金
摘要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之一。
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其历史发展渊源和经济背景。
目前国外已很少运用存款准备金作为政策手段调节宏观经济,而我国却较为频繁的使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不断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探讨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当前我们应当积极营造适合准备金制度作用的环境,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改革其计提方式,使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日趋完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合理的作用。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效应、;改革AbstractThe deposit reserve policy is one of the three traditional monetary policies. The central bank adjusting deposit reserve rate could aff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 credit expansion ability, thus indirectly control money supply and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deposit reserve system has it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Currently overseas countries have rarely used it as policy means to regulate the macro economy but our country has used more frequent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the reserve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reform proposal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 why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raises frequently, continuously in our country and possible adverse effects. We should actively create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reserve against deposit system, gradually reduce the deposit reserve ratio, reform accrual method, make the reserve against deposit system improvement and play reasonable role in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reserve against deposit,monetary policy ,effect ,reform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基本概念 (1)1.2 存款准备金的发展历程 (2)第2章我国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3)2.1 我国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3)2.1.1 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巩固流动性调控成效 (3)2.1.2 遏制当前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过度膨胀 (3)2.1.3 解决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资金压力问题 (3)2.1.4 控制通货膨胀率的提高 (4)2.1.5 存款准备率调整的“宣告效应” (4)2.2 我国频繁上调准备金率的负面影响 (4)2.2.1 降低银行经营和经济的稳定性 (5)2.2.2 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造成冲击 (5)2.2.3 频繁操作减弱政策的效力 (6)2.2.4 可能导致“寻租”行为的发生 (6)2.3 近期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分析和影响 (6)第3章我国存款准备金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8)3.1 我国使用该政策取得成效性分析 (8)3.1.1 货币供应量角度 (8)3.1.2 货币结构比率角度 (9)3.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角度 (9)3.2 存款准备金制度低效的原因分析 (10)3.2.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对象存在漏洞 (10)3.2.2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按旬考核制 (10)3.2.3 对超额准备金付息的政策 (10)3.2.4 外汇占款规模的增大 (10)第4章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的对策 (12)4.1 调整存款准备金结构,改革准备金的记提方式 (12)4.2 调整准备金率利息 (12)4.3 扩大差别准备金的涵盖面 (13)4.4 改善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第1章绪论2011年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货币银行学(存款准备金)
国贸一班
1、定义
存款准备金:就是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各商业银行按一定的比例 将吸收的存款存入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准备金账户, 对商业银行利用存款发放贷款的行为进行控制。
3、目的
实行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 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 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存款准背 金制度还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 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 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的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多 少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 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 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 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
(3) 可能造成普遍的信贷紧缩,对城乡、区域 协调及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措施:
(1)加快市场化经济,加快利率市场化 (2)完善法律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增 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 。 (3)向国外学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 2.控制货币供应量 3.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结构调整
存款准备金的上调下调
简单点说,上调就意味着金融机构用 于信贷给企业和个人的数目减少;同样 道理,下调就意味着可用于信贷的钱数 增加了。
存在问题:
(1)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
(2) 无法有效控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和发展。
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 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2、组成
存款准备金分为“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两部分。按照存款准备金率交存央行的存款为“存 款准备金”存款。而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超过存款 准备金存款的部分为超额准备金存款,超额准备金 存款与金融机构自身保有的库存现金,构成超额准 备金(习惯上称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 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金率(即备付率)。金融机构 缴存的“存款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是不准动用的。 而超额准备金,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动用,其保有金 额也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一般,人们只研究存款 准备金率的提高或降低,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 构的资产业务规模变化,进而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而没有研究“存款准备金”运营问题。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作原理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作原理引言存款准备金政策是央行通过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来实施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
该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节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水平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资金市场的流动性,从而达到宏观调控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探讨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作原理。
存款准备金的概念与作用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规定,在其存款负债规模内,按照一定比例保持和公告的货币储备。
商业银行通过持有存款准备金,能够保证应对客户取款和支付的能力,维护金融稳定。
存款准备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通过改变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水平,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2. 控制银行间市场利率:存款准备金政策可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来影响商业银行之间的借贷利率,进而影响整体的市场利率水平。
3. 调控金融市场流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可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存款准备金政策运作的基本流程存款准备金政策的运作基本遵循以下的流程:1. 央行设定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根据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目标,设定合理的存款准备金率水平。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经济增长速度、社会融资需求、金融风险等。
2. 商业银行计算并实施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根据央行公布的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并保留相应的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存款准备金存放到央行指定的存款准备金账户。
3. 存款准备金账户的管理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账户的管理,监督和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水平。
央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商业银行增加或减少存款准备金余额。
4. 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流动性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实施会对货币市场利率和流动性产生直接影响。
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时,商业银行需要留存更多存款准备金,导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减少,货币市场利率上升;相反地,当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时,商业银行可增加贷款和投资,流动性增加,货币市场利率下降。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引言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指金融机构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将存款的一部分存放在央行作为准备金的制度。
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对金融机构进行货币供应控制的有效工具之一,对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与作用、影响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存款准备金率的定义与作用存款准备金率,简称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商业银行存款进行监管和调控的工具。
金融机构在接受公众存款的同时,需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存放在央行,作为备付金。
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金融机构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满足存款者的提款需求,同时也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手段。
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可以控制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
2. 调节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直接影响到金融机构的存款规模,从而调节市场的流动性。
3. 维护金融稳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设定能够稳定金融机构的风险承受能力,减少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因素存款准备金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金融市场流动性、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等。
1. 宏观经济状况: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倾向时,央行可能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
相反,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央行可能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
2. 金融市场流动性:当金融市场流动性较紧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金融机构的资金供应,提高市场的流动性。
3. 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金融机构的资金状况直接影响到其接受存款的能力,从而影响到存款准备金率的设定。
4.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一部分,央行会根据其货币政策目标来设定合适的准备金率。
四、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减少,影响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从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一般意义上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追溯到19 世纪20年代的苏福克制度,而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则起源干1913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储备法》。
虽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存款支付和淸算,但随着时间推移,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广泛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在许多国家均受到极大重视。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本身能同时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调整,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巨斧”或“猛药”,是不轻易被用于去观调控的。
尤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频繁等原因,法左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偏低,如美国、加拿大、瑞士、新四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左准备金率,零存款准备金率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而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我国在最近的24年中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8次调整(截至2008年10月15日),尤其是2006年7月以来,连续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达20次之多,运用的频繁度令人惊叹。
另外,已从多个方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了较大改革。
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常规化的趋势在我国已经菲常的明显,它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央行用来配合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沱》,初步理顺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便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左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左。
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无论是准备金制度本身还是法左存款准备金率,都经历了很多调整和变化。
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和宏观经济中实际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这一角度岀发划分,它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984年一一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筹集资金手段
1984年至1998年,这期间我国处于从讣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而最初设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标是:为人行筹集资金,用以支持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
苴立位是作为平衡信贷收支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
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相对较髙的利率。
换而言之,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人民银行及中央财政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防止一般的结算功能对准备金数额稳定性的影响,中央银行规龙法左准备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和淸算,因此又规定了相应的备付金比率。
而且,当时下级行主要是通过与上级行的指标谈判来获得追加贷款,而不是依靠存款支持贷款。
专业银行的行政约束代替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对贷款的经济约朿,使得准备金制度无法形成对分支行贷款行为的约束。
由于这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因此维持与既立经济增长目标相一致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就成为央行实施上的最终目标。
在货币需求函数稳立的前提条件下,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其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于一身的贷款规模,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其最终目标。
在这一阶段,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泄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
1985年,针对当时存款准备金率偏髙的情况,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o 1987年,中央
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需要,又将存款准备金率从10%调至12%;1988年9月我国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3%。
这对于抑制当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和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后的长达10年之久的时间内,我国没有再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H989年,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备付金率作了具体规左:要求备付金率保特在5%至7%0 总之,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实行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集中资金用于向专业银行发放再货款,支持农副产品收购和国家重点建设的资金需要。
在此期间,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还办理非金融企业的信贷业务,实际上法龙存款准备金成为它从金融机构筹集用于其信贷业务和在银行间分配与调剂的资金。
与此同时,我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于1994年组建并成立三大政策性银行,即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原国有银行也进行商业化改革,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亦得到快速发展。
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大量出现,以及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证券业务的快速发展,企业开始利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专业银行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绕过信贷规模发放贷款,专业银行信贷计划覆盖范羽逐步缩小。
与之相对应,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发生变化,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圧》提岀,把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从信贷规模转为货币供应So 1994年中央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的供应量,1996 年将货币供应星正式纳入到中介目标体系中。
调控方式也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央行也加快了对间接型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建立与完善,原来的准备金制度不再适合商业银行发以及我国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其改革亦迫在眉睫。
(-)1998年一一现在: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与支付淸算保证
1998年以后,随着金融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间接调控型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已基本构建完成,主要包括:①随着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国家需要重点扶特的政策性资金已由政策性银行承担,这也为中央银行真正发挥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②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发生转变,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商业银行的指令性计划,即放弃了对信贷规模直接控制方式,一般不再对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
中央银行放开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这一决泄使货币供应量在中央银行的中介目标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央银行的操作模式也从直接的行政控制转变为间接的市场化管理。
③同业拆借市场恢复运行、改变再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原有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实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调整各金融机构一般存款缴存范用,将原财政性存款中的机关团本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划为金融机构的一般存款: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缴来一般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统称为“准备金存款”; 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由13%调低至8%;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左存款推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对各金融机构法左存款准备金按旬考核:金融机构按法人统一存人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低于上一旬末一般存款余额的8%,人民银行对苴不足部分按每日万分之六的利率处以罚息:此外,还将金融机构法立和超额准备金利率统一下调到同一水平。
这次调整是历史上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最大的一次,此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压力将逐步减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将慢慢回归到保证金融机构淸偿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轨道上来。
它标志着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已经开始成为间接调控下的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这样,随着我国间接型货币政策操作程序架构的基本构建,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般性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左的主要目的从集中资金转向控制货币供应量。
同时,经过对以上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其改革的关键内容是:将“缴来一般存款” 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以及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至8%,这有利于发挥存款准备金的支付、淸算功能,健全和完善了存款准备金的功能:有利于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关系,商业银行可以减少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用之于归还再贷款:此外,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和利率改革相配套为金融间接调控创造了条件。
在这一阶段中,存款准备金制度仍在经历着不断地完善和改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2003年12月,中国人民银彳j:改革存款准备金利率制度,对法定存款准备金与超额存款准备金分
别计息。
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仍为1.89%,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为1.62%。
(2)在200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据银监会2003年金融监管统计数据,借鉴国际上金融机构风险状况区别对待和及时校正措施的做法,实行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该制度规定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执行7.5%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他金融机构仍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并按年定期对金融机构质量状况的分类标准进行动态管理。
这有利于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金融机构有目扩张贷款。
同时,准备金制度的•个重要特征就是准备金率调整方式的变化,由过去的小频率、大幅度调整,到高频率,小幅度的调蔡。
(3) 2005年,人民银行又发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该规左实现了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任缴存外汇存款准备金方法和缴存比率的统•,中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不再内外有别,在同•政策框架下规范缴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