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
西方现代景观
西方园林经历了古埃及--古罗马--意大利时期--法国古典时期--英国造园革命时期,这几个阶段。
意大利园林是随着文艺复兴而成熟起来的。
当时的哲学数学艺术等门类都有强足的发展,园林多布置在台地上,一般的3到5层,主题建筑多在中部靠后的台地上,园子面积一般不大,可以在台地上有很好的俯瞰效果。
法国古典主义受意大利影响很大,主要的元素,花坛,水池台阶等都是从意大利那里学来的,不过,根据法国的国情,园林规模宏大,人工匠气更鲜明,轴线更复杂,主要景观更加集中。
这种园林是建筑化了的园林。
这里更适合大规模的庆典集会,显示了国力的强大和权力的集中。
当然,这里也有小林园可供人们的私密活动。
英国自然风致园,是18世纪欧洲造园史上的一场革命。
以前的轴线,对称的构图不再采用,修剪植物,几何喷泉也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模仿大自然的自然式园林。
由于这种造园风格又受到中国的影响,所以又叫”英中式“园林。
19世纪下半页的两次艺术界的运动却为后来现代主义的造园带来了新的希望。
工艺美术运动的园林讲求简洁,浪漫,运用自然的植物群落作为种植的参照。
同时构图方式上,自然式和规则式进一步融合,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印度新德里莫卧儿花园(总督花园)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园林。
产生了一些新的艺术流派,如德国的“青年风格派”,奥地利的“维也纳分离派”。
这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风格,都是在探索摸索,主要表现在追求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形两种形式上。
追求曲线是从自然界归纳出基本的线条来构图和装饰,最能表现这一风格的是--西班牙天才建筑师高迪。
高迪的作品利用自然线条的流动表达对自然自由的向往,装饰效果是它常用的手段。
他的作品具有梦幻般的色彩。
另外,还出现了摆脱曲线向功能主义发展的潮流。
以及用建筑的语言来做园林的例子。
如贝伦斯在满海姆园艺会上的作品,用花架,修剪植物来限定空间的做法。
西方现代景观的产生一十九世纪绘画的发展巴黎美术学院派代表官方的艺术得到政府支持,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以塞尚,梵高为代表的后印象派(更加鲜艳强烈的颜色)开始反对学院派艺术(灰暗沉闷的色调)。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刘玉华1,刘奎2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天容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句容212400)摘要 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合研究,从艺术、生态、文化、技术4个方面来概括其设计类型,进一步概括其常用的构图形式和设计风格。
笔者认为这4种类型的设计思想偏重点各不相同:艺术思想可作为园林设计形式的资料库;生态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科学依据;历史文化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精神源泉;工程技术可作为实现园林艺术的手段。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思想;类型;特点中图分类号 T 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1-05258-05Study on M odern W estern Gardens after 1990sL I U Y u 2hua et a l (J 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 ong,J iangsu 212400)Abstract The theories and p ractices of modern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since 1990s were studied .The design types were reviewed from 4as pects of art,ecol ogy,culture and technology .Then its common composition for m s and design style were summarized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emphases of the f our types were different .The art ideas could be used as the database of the garden design for m s .The ecol ogy ideas could be used as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The hist ory and culture ideas could be taken as the sp irit s ources of the design;The engineer 2ing technology could be used as the realization means of garden arts .Key words 1990s;W estern;Modern garden;Design;Idea;Type;Character作者简介 刘玉华(1975-),女,山西吕梁人,硕士,讲师,园林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现代西方园林
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
伯奈特公园
拉· 维莱特公园
• 3、 设计师 简介
拉· 维莱特公园
• 项目背景
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 年初,正值法国园林复兴的 初期。城市绿地的概念已经 遭到人们的抛弃,传统的城 市公园也是人们失去了兴趣。 2 、纪念法国大革命200 周年巴黎建造的,位于巴黎 东北角,1974年以前,这里 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 场 3、建造于“解构主义” 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 计师认可
• 公园概况
拉· 维莱特公园
拉· 维莱特公园
• 公园结构
拉· 维莱特公园
推陈出新: 采用解构主义理论: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以 颠倒,反对形式、结构、功能、经济彼此之 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 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计可以不 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一种新奇、 不安全的感觉。
现 代
西
方
园
林
典型案例分析
1 2 3
西方现代园林简述
西方现代园林特点和设计倾向 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和作品介绍 西方现代园林小结
4
• 一、西方现代园林简述
• 二、西方现代园林特点和设计倾向
斯托弗· 唐纳德在他20世纪30年代写的著作《现代风景中的庭园》 (Garden in the modern landscape)中写道:现代造园家们在做庭园设计 方案时有三个依据,即功能主义、日本庭园和现代艺术。关于功能主义, 他认为,新的现代住宅需要新的环境,功能主义包含了合理主义的精神, 通过美学的实际秩序,创造出以娱乐(recreation)为目的的环境。关于日本 庭园,他认为日本园林起到了将现代造园技术的发展与艺术、生活融为一 体的作用。他认识到的日本园林是这样的:庭园的围墙是设计构思的重要 内容,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其精神实质,使住宅与环境相谐调,谨慎 使用色彩,有效地利用背景,对植物配植比对花的色彩更关注,对石的布 置即石组的构成煞费苦心等。关于现代艺术,他说18世纪的造园师学习意 大利画家,19世纪末庭园色彩设计师学习印象派画家,与这些相比,现代 画家在处理形态、平面及色彩价值的相互关系方面可以令造园师们大开眼 界。
西方现代园林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一)西方现代园林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1、唐纳德(1910—1979)英国,是英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
20世纪20、30年代,欧洲景观设计师开始将抽象的现代艺术与历史上规则式或自然式园林结合起来,建造了一些现代园林。
但很少有人从理论上探讨现代环境下的园林设计方法。
唐纳德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一书,从理论上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书中提出现代园林设计的三个方面:(1)功能的—使景观设计从情感主义和浪漫主义中解脱出来,去满足人的理性需求,如休息和消遣。
认为功能是现代景观最基本的考虑。
(2)移情的—移情方面来源于唐纳德对于日本园林的理解,他提倡尝试日本园林中石组布置的均衡构图的手段,以及从没有情感的事物中感受园林精神所在的设计方法。
(3)艺术的—他提倡在园林设计中,处理形态、平面、色彩、材料等方面运用现代艺术的手段。
1935年,唐纳德为建筑师谢梅耶夫设计的“本特利树林”的住宅花园,完美地体现了他提出的设计理论。
2、托马斯-丘奇(1902—1998美国),是20世纪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奠基人之一,是20世纪少数几个能从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完全转向现代园林的形式和空间的设计师之一,是“加州花园”的开创者。
20世纪40年代,美国西海岸一种不同以往的私人花园风格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
“加州花园”具有本土的,时代性和人性化的特征,它使美国花园的历史从对欧洲风格的复兴和抄袭,转变为对美国社会、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的开拓。
“加州花园”的设计风格,平息了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争议,创造了与功能相适应的形式,使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了一种新的衔接方式。
丘奇最著名的作品是1948年设计的唐纳花园。
肾形泳池流畅的线条及池中雕塑的曲线,与远处海湾的“s”形线条相呼应。
受阿尔托玛丽亚别墅花园影响。
3、劳伦斯-哈普林(1916-- ,美国),是新一代的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师。
视野广阔,视角独特,感觉敏锐,从音乐、舞蹈、建筑学、人类学等学科汲取了大量知识。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
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在西方景园史上,早期的发展一直以崇尚富装饰性的外来植物和规则式园林形式为特色,较东方传统造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更强的征服自然的色彩。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设计思想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由于种种原 因,近现代景园设计的生态思想发展最早和最快的始终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并由此引发和推动世界其他地区生态设计的演变和发展。
从19世纪下半叶至今,西方景园的生态设计思想先后出现了4种倾向,即:●自然式设计——与传统的规则式设计相对应,通过植物群落设计和地形起伏处理,从形式上表现自然,立足于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人工环境。
●乡土化设计——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
●保护性设计——对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进行科学的研究分析,通过合理设计减少对自然的破坏,以保护现状良好的生态系统。
●恢复性设计——在设计中运用种种科技手段来恢复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
自然式设计18世纪时,工业革命和早期城市化造成了城市中人口密集、与自然完全隔绝的单一环境,引起了一些社会学家的关注。
为了将自然引入城市,同时受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影响,英国自然风景园开始形成并很快盛行。
但它只是改变了人们对园林形式的审美品味,并未改变景园设计的艺术本位观。
正如唐宁(Andrew Jackson Downing)所述,设计自然风景园就是“在自然界中选择最美的景观片段加以取舍,去除所有不美的因素”。
真正从生态的高度将自然引入城市的当推奥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他对自然风景园极为推崇。
运用这一园林形式,他于1857年在曼哈顿规划之初,就在其核心部位设计了长2英里、宽0.5英里的巨大的城市绿肺 ——中央公园;1881年开始,他又进行了波土顿公园系统设计,在城市滨河地带形成2000多hm2的一连串绿色空间。
西方近现代景观
西方近现代景观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
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
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初期,欧洲各国的园林设计仍然受到古典花园的影响,园林主要是按照对称布局和几何形状来设计的。
然而,随着20世纪的发展,人们开始对自然和野生景观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也反映在园林设计中。
20世纪初期的一些著名园林设计师,如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貝尤·普农和查爾斯·詹宁斯,提出了自然主义的园林设计理念,强调通过模仿自然景观来创造出更加自然和独特的花园空间。
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中叶的西方园林设计开始追求简约、功能性和现代感。
现代主义园林设计师,如景观设计大师弗朗西斯克·乔瓦尼、里奇尔·纽柏里、彼得·沃兹克和丹尼尔·库伯特,开始将建筑、景观和自然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清晰简洁线条和现代感的花园空间。
20世纪后期,西方园林设计逐渐追求生态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师们开始关注植被的选择和生长环境,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和能源的节约利用,致力于创建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园林空间。
生态园林设计师,如朱丽叶特·巴贝奇、詹姆斯·坎普尔和珍妮·沃克,通过采用植物多样性、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手段,打造出具有极高生态价值的现代园林。
此外,在当代的西方园林设计中,景观美学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园林设计师们注重体验式设计和情感共鸣,通过景观元素的搭配和色彩的应用,创造出独特而美丽的园林空间。
一些当代园林设计师,如皮特·沃尔夫、詹姆斯·戴顿和邦妮·费尔之,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作品,为西方园林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总的来说,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现代到生态友好和从生态友好到功能美学的转变。
西方园林设计在追求美学效果的同时,也不断强调生态保护和功能性,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关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相信西方园林设计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更加美丽、舒适和可持续的园林空间。
欧美现代园林概述
欧美现代园林概述(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园林事业也蒸蒸日上。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欧美的一些设计作品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这种介绍大多是零散的,不够全面和系统。
西方现代园林的发展到底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曾产生过哪些设计思想和流派,它发展到今天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章,以及对德法等国一些现代园林作品的考察,笔者收集到了关于欧美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点线索,在这里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更完善的研究,为国内风景园林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一、欧美的园林传统要了解欧美现代园林的发展,有必要回顾一下欧美的园林传统。
从历史来看,欧洲、美洲同属一个文化传统,其园林文化属于从欧洲园林发展而来的大的系统。
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
经历了古希腊、古罗马之后,公元500年,欧洲进入了黑暗漫长的中世纪。
公元八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为西班牙半岛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
十五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意大利源源涌现。
意大利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
到了十七世纪,法国的天才造园家勒·诺特尔(Le Notre)在吸收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许多特点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园样式,被称为法国巴洛克式或勒·诺特尔式,逐渐风靡整个欧洲。
十七、十八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为十八世纪英国自然式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英国风景园一反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巴洛克园林传统,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
由于中产阶级的兴起,十八世纪,英国的部分皇家园林对公众开放。
随即法国、德国和其他国家群相效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洲大陆的欧洲后裔们的造园以殖民式为样板。
直至1854年,继承道宁(A. J. Downing)思想的奥姆斯特德(F. L. Olmsted)在纽约市修建了中央公园,传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
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是否合理,因此兴起了一股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聚集了多元文化,是人们反省现代性、修正现代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和机能主义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历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赖切断的一种直觉反应,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重新认知思考。
1980年1月份的《风景园林》杂志展示了玛莎舒瓦茨设计的面包圈花园照片,通过在迷你型庭院展示的具有历史风格的树篱、紫色卵石及像兵营式排列的具有邻里文化特征的面包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缩影。
设计师将园林景观与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探索将城市中的小空地变成由生产产品或消费产品组成的艺术庭院的可能性。
在这以后便激发了景观设计师们就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园林景观的激烈辩论。
通过辩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赋予了艺术表现形式的涵义,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发展
新的设计理念和手泋,拓展了视野和想象力。
后现代主义园林是现代主义园林的延伸,也是对现代主义园林的批判不继 承,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亍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质疑功能性
提倡艺术性、生态性和文脉性
从历史、地理的文脉性、科学、艺术、生 态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园林设计的意义 园林成为与传统、历史、文化和自然及 意识形态相联系的复杂文化现象。
2.3.1在现代艺术影响下,以创造视觉美为主 的园林
1.雕塑艺术园林
雕塑一直作为园林的装饰物而存在,雕塑的创作斱泋主要体现在 艺术家对亍材料的使用,对亍空间的兰注以及艺术母题的选择这三个 斱面。到90年代以后,随着雕塑作品丌断走向抽象,尺度的选择或大 或小、使用各种自然材料和工业材料,不园林艺术的融合更加紧密了。
觋构主义是从结构主义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 亍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觋,“觋构”就是“反结构”或分觋结构,消 觋结构中心。觋构主义作为一种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年代以后 的事情。屈米设计建成的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被公认为觋构主义的杰 作。觋构主义的出现给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生机。
觋构主义园林设计是紧随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的 一种新的设计风格,其主要的设计特点是: ① 觋构主义最大的特点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 理论; ② 立体觊度上丌相兰裂觋的叠台; ③ 冲突、错位、散乱的构图。
① ② ③ ④
霍奇米尔科公园--马里奥· 谢赫楠 由马里奥·谢赫楠设计、1993年建成的霍奇米尔科公园为保护被称做 “奇纳帕斯”的岛屿,向含水层重新注水.减缓由亍地下水过量使用造成 的岛屿下沉:用运河中疏浚出来的淤泥填充囿木编成的木排,幵种植了25 万棵柳树锚固和恢复被侵蚀的岛屿;向公园54hm 2 湖泊中注入清洁的 水.来调节运河系统的水位;公园内建有大片可以截留、净化地面雨水、 为水栖鸟类提供繁衍场所的湿地。
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
一、概述西方园林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园林艺术闻名于世。
随着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深入探讨其特点和价值。
二、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1. 自然主义:西方园林注重营造自然、舒适、宜人的环境,强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英国的乡村庄园和法国的巴洛克花园均展现了自然主义的设计理念。
2. 几何美学:西方园林在设计中追求对称、比例和几何美学的完美结合,通过精确的布局和线条的处理营造出宁静、平衡的空间感。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就充分体现了几何美学的特点。
三、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应用案例1. 中央公园(纽约,美国)中央公园是纽约市著名的城市绿地,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城市公园之一。
其景观设计充分融合了西方园林的理念,包括自然主义和几何美学,使得公园不仅具有自然的魅力,同时又展现出城市的现代气息。
2. 凡尔赛宫花园(巴黎,法国)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著名的宫廷花园之一,其园林设计充分体现了西方园林的几何美学和对称美学,同时又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主义的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水池、喷泉和雕塑等,使整个花园显得高贵、典雅。
3. 肯尼迪广场(伦敦,英国)肯尼迪广场是伦敦一处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设计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以自然主义为主,通过绿植和水景的搭配,打造了一处宁静、舒适的城市绿地,成为了伦敦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四、西方园林在现代景观园林中的价值1. 丰富城市景观西方园林的应用丰富了现代城市的景观,既能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又能为城市增添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 塑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西方园林注重营造自然、舒适、宜人的环境,其应用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传承园林文化西方园林的应用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古代园林文化,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的魅力,促进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西方现代园林分析
西方现代园林分析*名:**2010 年08 月15 日摘要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
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
”。
而西方园林景观从传统的风景园林到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中,一直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营造.尽管设计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艺术”作为其追求目标始终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芒,艺术之外,西方现代园林还是西方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观念、思想的综合表象,不仅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载体,也是特色文化的映射。
关键词:西方园林、现代园林目录一、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简史 (4)二、西方现代园林特征演变 (6)1、总体特征 (6)2、抽象艺术与超现实主义 (7)3、后现代艺术思潮 (8)4、大地艺术 (8)5、极简主义园林 (9)小结 (10)参考文献 (10)一、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简史自古以来,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
他们所制定的绝对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以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用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
西方的花园设计和建造是西方哲学家思维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用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花园的对称、均衡和秩序。
西方古典园林从远古的美索不达米亚庭院和古希腊、罗马的柱廊式庭院开始,历经西班牙的伊斯兰庭院,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勒诺特尔式宫苑及英国的自然风景园后,开始了崭新的历史征程。
作为工业时代所带来的种种遗憾和弊端的调剂和缓冲,最早进入工业化时期的英国理所当然地在城市公园的概念、理论及实践方面领先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布朗等发展和完善的英国自然风景园的风格形成了现代城市公园的主要风格。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
20世纪以来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如下:西方园林经历了从规则式到自然式的转变,从大型的庄园园林到小型私家园林的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和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这个过程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园林:注重比例和尺度,植物和水景常被用作主要的装饰元素。
设计通常是由景观建筑公司中标后与室内设计师一起完成。
二、现代主义园林时期: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以节约用地和降低成本为目标,同时重视材料和技术的运用。
它抛弃了历史主义和装饰主义,强调简洁、实用、功能性的设计原则。
三、后现代主义时期:西方园林开始对历史上的造园理论进行反思和解构。
这个时期的园林开始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和象征性,同时强调地域文化和本土植物的重要性。
四、生态可持续园林: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背景下,西方园林开始注重本土植物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同时强调能源效率和低影响设计的运用。
五、文化景观与风景园林:这个时期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风景园林成为了一种文化表达方式,注重地域特征、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体现。
六、景观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这个时期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强调景观的生态功能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景观设计师需要综合运用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为人类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规则式到自然式,从庄园园林到私家园林,再到生态可持续的景观设计。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西方园林逐渐转向注重文化传承、地域特征、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
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
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
在西方,园林(Garden或Park)概念自此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更广泛的景观(Landscape)的概念。
19世纪下半叶,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出现,现在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这个行业的名称。
欧洲古典园林发展过程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
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
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中世纪古代文化光辉泯灭殆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纷纷到宗教中寻求慰藉,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
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的类型。
两种庭园开始都是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
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
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艺术对景观设计的影响作者:郭小稳来源:《中国学术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通过对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探索和总结,研究其影响下的现代主义景观形成和发展,寻找艺术思潮与景观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引入艺术理念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西方现代艺术;现代主义景观;发展历程;内在联系.在20世纪上半叶这段历史时期中,西方最大的艺术思潮就是现代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从塞尚的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发展到极简主义;从杜尚的达达艺术,波普艺术发展到概念艺术,20世纪西方的前卫艺术充满了实践性,它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历史变革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极其复杂丰富的感情与极为深刻的哲思。
艺术家们一直致力于在多方位和多层次上去自由地实践各种各样的观念、技法和材料运用的可能性,他们的孜孜以求使得现代艺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对社会的其他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代园林景观正是在它的引导和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1、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发展进程在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生之后的20世纪,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意识和精神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同时,艺术也在变革,产生了以塞尚为代表的反传统的形式主义美学,并发展出一种独立于客观事物之外的纯抽象艺术,和以杜尚为代表的反艺术的概念主义美学,并发展出的一种跳出架上的实践概念艺术。
这两者共同组成了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艺术这个整体。
并且这两者分别沿着各自的道路向前发展,并最终殊途同归的走到了尽头。
1.1形式主义美学下的“为艺术的艺术”。
追求理性和艺术,主张“为艺术的艺术”的塞尚崇尚“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描绘对象”,从而开创了一条形式主义美学的道路。
紧随其后的是野兽派、立体派,野兽派通过对人像、风景等传统自然母题物象的平面化处理,通过形体与色彩的经营,给人纯粹的视觉美感和愉悦,完成了色彩的解放,它是传统绘画从三维走向二维的嬗变。
而立体派是通过对对象的分解,将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侧面同时展现在一个画面中,完成了形体的解放,是将传统绘画从三维走向四维的嬗变。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发展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在追求创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一时期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内涵,不再仅仅是展示花卉和绿植的美丽,而是包含了环境保护、社交互动、文化传承等多种元素。
以下是对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趋势的分析。
1.生态环境意识的提升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越来越多的重视生态环境,通过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等方式,实现园林设计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化发展。
2.多功能性的设计理念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不再只局限于美化环境,而是注重功能的多元化。
园林设计不仅要绿化公共空间,还要提供休闲娱乐、文化艺术、社交互动等多种服务。
例如,在城市中心的公园中,除了有草坪、花园和树木,还会有游乐设施、露天剧场、户外运动场等设施,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3.文化传承和创新融合在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设计风格。
一方面,设计师会借鉴古典花园、亚洲庭园等传统园林风格,同时加入当代审美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园林设计更具个性化和时尚感。
另一方面,设计师也会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
4.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并重现代园林设计注重美学和功能性的结合,追求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完美统一、园林设计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植物学和景观设计知识,还要具备建筑、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植物、地形、水体、照明等元素的精心搭配和处理,实现园林设计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总的来说,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在生态环境、多功能性、文化传承和创新、艺术性和技术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将继续发展,呈现出更多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希望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绿化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刘玉华1,刘奎2 (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句容212400;2.江苏天容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句容212400)摘要 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园林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综合研究,从艺术、生态、文化、技术4个方面来概括其设计类型,进一步概括其常用的构图形式和设计风格。
笔者认为这4种类型的设计思想偏重点各不相同:艺术思想可作为园林设计形式的资料库;生态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科学依据;历史文化思想可作为设计的精神源泉;工程技术可作为实现园林艺术的手段。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思想;类型;特点中图分类号 T U9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1-05258-05Study on M odern W estern Gardens after 1990sL I U Y u 2hua et a l (J 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Jur ong,J iangsu 212400)Abstract The theories and p ractices of modern western landscape design since 1990s were studied .The design types were reviewed from 4as pects of art,ecol ogy,culture and technology .Then its common composition for m s and design style were summarized .It was thought that the emphases of the f our types were different .The art ideas could be used as the database of the garden design for m s .The ecol ogy ideas could be used as the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design .The hist ory and culture ideas could be taken as the sp irit s ources of the design;The engineer 2ing technology could be used as the realization means of garden arts .Key words 1990s;W estern;Modern garden;Design;Idea;Type;Character作者简介 刘玉华(1975-),女,山西吕梁人,硕士,讲师,园林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9202201 西方现代园林是在继承西方文化与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历史来看,欧洲和美洲的园林同属于从古希腊发展而来的大系统。
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主义园林;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后现代主义园林;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在园林设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系统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现代园林对促进我国的园林发展将更有意义。
1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形式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清楚地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代艺术的思想和手法对于提升现代园林设计的艺术性起了很大作用,使园林设计的形式更加丰富;生态主义思想渗透到园林设计中,成为设计的科学指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想使园林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得到平衡;现代工程技术和材料的运用使得园林设计出现更多全新的形式。
1.1 在现代艺术影响下,以创造视觉美为主的园林 现代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影响,对现代园林来说也不例外。
在艺术与园林设计的种种联系中,形式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思想上的联系。
1.1.1 从绘画中汲取营养,创造园林艺术。
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绘画和平面设计由于自身的线条、块面和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园林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而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1.1.2 大地艺术与园林的结合。
大地艺术与园林的结合没有统一的风格,其作品手法多样,在不同的园林设计领域都有令人激动的创造。
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用大地艺术的手法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1)通过大尺度的地形和雕塑来创造园林空间,引导和组织游览。
在德国德莱尔希市城南的山坡上,设计师用456个木头圆柱组合成一个金字塔的造型,一条石板道路把这个金字塔地标切割成2个完全相同的空间,作品建在2m 高的土台上,土台的倾斜角度与金字塔的倾斜角度完全一致,整个作品似乎是从地面长起来的,与环境融为一体(图1)。
图1 德莱尔希市木柱金字塔F i g .1 The st ake pyram i d i n D el a i erxi C ity(2)以大地为基底,用土石等自然材料创作主题化的大地艺术作品,把自己的艺术思想反映到大尺度的作品中。
1989~1996年,以色列艺术家坦尼娅创作了“超越平坦大道”、“平衡”、“沸腾”、“进入另一个世界的窗口”4个大地艺术主题作品(图2)。
(3)地形的艺术化设计。
园林设计师用主观的艺术形式创造或改造园林地形,使艺术化的地形既能与环境协调,又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带来视觉冲击。
艺术化的地形不仅能创造宏伟的景象,也可以塑造亲切的小空间。
瑟尔霍尔斯特花园(Der Seelhorster Garden )是汉诺威市内的一个文化公园,花园的中心是一个湖,湖岸边的绿地中用石块砌出一个7层的锥形台地,在石头砌成的骨架内分层填土,然后在土堆的表面植草,形成一座人造山丘。
土台的外轮廓是三角形,而用石块砌筑的层层线条构成了土台优雅的内部纹理,这件大地艺术作品成为这个花园的地标,令人耳目一新(图3)。
(4)大地艺术与生态主义的融合。
德国科特布斯(Cott 2bus )附近的地下盛产褐煤,100多年来褐煤的开采留下了数责任编辑 熊章琴 责任校对 卢瑶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 .2009,37(11):5258-5262图2 坦尼娅创作的雕塑F i g .2 The sculpture created by Tanya十座巨大的60~100m 深的露天矿坑。
1991年,为了使科特布斯地区方圆4000k m 2露天矿坑早日恢复生气,在科特布斯矿区举办的大地艺术、装置艺术和多媒体艺术双年展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以矿坑为背景,塑造大地艺术作品,不少煤炭采掘设施(如传送带、大型设备)甚至矿工住过的临时工棚、破旧的汽车也被保留下来,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图4)。
1.1.3 极简主义园林。
(1)极简主义平面构图。
利用直线、弧线和螺旋线,通过几何构图形成简洁的秩序。
有的作品用一层或几层方格网重叠错落来构图,有的作品只是重复排列简单的几何形,如圆形、矩形、三角形等。
(2)极简主义的立体造型。
极简主义力求以简洁的几何体为基本语言,运用重复、几何化的结构将材料集合在一起;在空间造型中注重光线的处理,空间的渗透;讲求概括的线条、单纯的色块和简洁的形式。
图3 瑟尔霍尔斯特花园F i g .3 D er SeelhorsterGarden图4 德国科特布斯地区大地艺术F i g .4 The mother earth art i n Cottbus Area of Ger many (3)极简主义推崇真实的客观存在。
极简主义园林设计追求绝对客观的作品,摆脱与思想界的联系,表现的只是一个存在的物体,不表现除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4)现代材料的运用。
极简主义园林对于现代材料的应用得心应手,通过使用建筑、机器、城市设施中司空见惯的物质材料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呼应和对现代感的认同。
1.1.4 波普艺术对园林的影响。
玛莎・施瓦茨(Martha Sch wartz )是波普艺术园林设计的代表人物,她在大众艺术与风景园林之间找到了一片交叉地带,跨越了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之间的鸿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形式。
她的园林设计作品以戏谑代替严肃,以艺术的构思、浓烈的色彩、大胆的造型、重复或连续的集合秩序表达对园林新的理解:园林是一个人造或人工修饰的空间的集合,是公共生活的基础和背景,是与生活相关的大众艺术品。
施瓦茨的设计认为园林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功能的需要,也可以表达人们看待世界的思想方式,因此她的园林作品是一种思想文化领域的创新[1]。
1.2 生态主义影响下的园林设计 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西方园林设计,生态思想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设计项目中,不同流派的设计师在保持自己设计风格的同时,或多或少都要考虑园林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生态思想成为园林设计的科学依据,生态设计在水体的净化与循环利用、对污染物和工业废弃材料的处理、植被设计等方面都形成了较成熟的方法。
后工业景观是在生态思想指导下,用景观设计的途径来进行工业废弃地的改造。
从工业废弃地转变为绿色公园往952537卷11期 刘玉华等 20世纪90年代后的西方现代园林研究往比一般的园林设计复杂得多,除了要利用生态技术处理土壤、水体、植被等,还要处理场地原有的一些工业景观,使其融入公园环境中。
常用的设计手法是:①整体保留场地上的工业景观,将以前工厂的工业建筑构筑物和设备设施及工厂的道路系统和功能分区全部承袭下来,在改造后的公园中可以感知到以前工业生产的操作流程;②部分保留工业景观的片段,使其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③构件保留,保留一座建筑物结构或构造上的一部分,如墙、基础、框架、桁架等构件,从这些构件中可以看到以前工业景观的蛛丝马迹,引起人们的联想和记忆[2]。
杜伊斯堡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杜伊斯堡市的北部,曾经是一个钢铁厂。
德国景观师彼德・拉茨在该项目的国际竞赛中赢得了一等奖,并担任设计任务。
杜伊斯堡公园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后工业城市公园的代表作,成功地将废弃的工业结构转变为具有全新文化含义和多种功能的新景观,对后来的后工业城市公园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图5)[3]。
图5 杜伊斯堡公园总平面F i g .5 The genera l l ayout of D uisburg Park1.3 体现文化性和人性化的现代园林 从后现代主义时期开始,园林设计开始注重设计的文脉。
西方国家在城市建设中,以人性化的街道景观增加城市中心区公共空间的魅力,提高城市中心区的吸引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