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 40 学时,均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空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批量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与表达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被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医学统计学知识是医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医学统计学结果是所有医学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将为后续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生理学》等,主修完本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诊断》、《实验诊断》等后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 1.要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 / 3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学内容上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 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如何分析医学观察结果的变异来源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的统计思维方式。
马斌荣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教学大纲(适用于影像、麻醉、护理、中药等专业)前言《医学统计学》是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21世纪临床医学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知识,统计学方法被医学界比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支柱。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从事临床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医学统计学基础。
掌握收集数据的正确方式,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等;合理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如统计指标的选择以及统计结果表达等;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和观察结果存在的差异及关联做出统计推断。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系统工作能力。
教学形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实习合计绪论及统计基本概念4学时4学时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2学时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3学时5学时正态分布及参考值2学时2学时抽样误差与可信区间2学时3学时5学时假设检验2学时2学时t检验、两类错误和t’检验4学时4学时方差分析2学时3学时5学时相对数及其应用2学时2学时率的标准化2学时3学时5学时X 2检验4学时3学时7学时非参数检验2学时3学时5学时线性相关与回归4学时4学时实验设计2学时2学时合计36学时18学时54学时教材:马斌荣主编 .医学统计学 .第 4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理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掌握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2.样本应具有的特性。
熟悉1. 熟悉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医学检验)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Statis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8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学分:理论教学学分:2学分,实验学分:0.5学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2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医学检验、预防医学选用教材:李康主编:医学统计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袁兆康.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张文彤主编.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选读书目:[1] 颜虹, 医学统计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康晓平,实用卫生统计学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 Belinda Barton,Medical Statistics: A Guide to SPSS, Data Analysis and Critical Appraisal [M].美国:WILEY Blackwell,2014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学会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的分析,配对资料的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非参数统计方法,病例随访资料分析。
其目的使大家具备新的推理思维,结合专业问题合理设计试验,科学获取资料,提高科研素质。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课堂演算、统计软件SPSS上机等。
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同质与变异,总体、个体和样本,变量的分类,统计量与参数,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等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了解:学习统计学的目的和要求。
医技等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3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课程类型: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6学时讲课学时:28学时实验(上机)学时:28学时(理论课与实习课比例为1:1)学分:3分适用对象:成教临床医学、护理、医技等专业本专科生选修课程:基本要求医学统计学(Health Statistics)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疗卫生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科学.医学统计学是成教临床医学、护理、医技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又是后续学习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基本内容包括(1) 基本理论与方法:包括研究设计(调查设计、实验设计)、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图表)、统计推断(t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秩和检验等)、直线相关与回归、多元统计分析等.(2) 健康统计:包括医学人口统计、疾病统计、健康体检统计等.(3) 医疗服务统计:病案统计、医院统计、医疗服务的需求与利用、医疗保健制度与管理的统计分析等.从素质教育入手,教学中侧重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方法和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及医学科研能力.通过学习《医学统计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统计资料类型及其统计分析方法,增强科研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毕业生产实习的科研实践与论文撰写及今后工作中科研工作与论文撰写均有较大影响和提高作用.全部教材以5章、7~9章、11章为基本、重点教学内容,1~4章为熟悉内容,6、10、12章作为了解内容,供学生自学.其中安排27学时理论讲授.学生应当通过听理论课和自学,掌握上述各章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习课学会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并争取学习一定的实验方法.本大纲根据罗家洪主编案例版《医学统计学》(科学出版社)第1版教材编写,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部分章节中的案例不断补充新的科研成果,以便于同学学习. 由于当代社会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供同学参考.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式教学,理论讲授与实习实际练习相结合,全部教学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期末使用的考核方法为闭卷考试,采用填空题15%、是非题10%、选择题10%、应用分析题65%.本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百分比例为30:70,平时成绩中平时出勤、课题纪律、平时作业等占2/3,找错占1/3.本课程考核为教考分离:上课教师一律不参加出考题、监考、改卷与登记成绩,上课教师仅打出平时成绩.期末考试考题、监考、改卷与登记成绩及其补考均由其他不上课教师完成.第一章绪论目的及要求:1.掌握统计资料的类型及其相应的分析方法,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2. 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3. 了解医学统计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统计软件包、随机事件与必然事件、同质与变异、总体与样本、抽样研究与抽样误差、参数与统计量、概率、小概率事件.2.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与分析资料.3. 统计资料的类型: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第二章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的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2.描述计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3.正态分布的概念与特征、正态曲线的概念和正态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医学参考值的计算及其应用.二、熟悉1.计量资料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分布规律和用途.2.用统计图描述计量资料的基本方法.三、了解1. 计量资料频数分布表的概念.2. 质量控制的警戒限和控制限.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 基本概念:频数表、正态分布、偏态分布、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平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正态曲线、参考值范围.2. 频数表的编制及其园图.3. 平均数(均数、几何级数、中位数)的计算及其应用.4. 离散趋势指标(极差、离均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四分位数间距)的计算及其应用.5.正态分布及其应用.第三章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常用相对数的种类、意义、计算、特点.2.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3. 计算标化率时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标化死亡比(SMR)的意义.二、熟悉1. 绝对数和相对数的概念.2. 标准化法的概念、计算步骤,三、了解1.标准化法的意义和基本思想,常用标准化法的方法.2.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绝对数、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率的标准化法.2.常用相对数的意义、计算公式、特点及其应用.3.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4.率的标准化法(直接法、间接法)及其注意事项.5. 医学人口统计常用指标第四章统计图表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统计表的列表原则和基本要求.2.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正确选择统计图.二、熟悉1.统计表的用途和种类;统计图制作的原则和要求.三、了解1.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概念、结构及其分类.学时安排:理论课:1学时教学内容:1.统计表的列表原则和基本要求.2.统计图的制图原则和基本要求.3. 常用统计图的绘制及其应用条件.第五章总体均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抽样误差及标准误的概念;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2.可信区间的概念及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参考值区间的区别.3.假设检验的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步骤及两类错误.4.t检验和z检验的应用条件与基本步骤,根据不同资料的类型或性质选择适当的t检验或z检验.二、熟悉1.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2.假设检验与可信区间的区别与联系.三、了解1. t分布的概念、图形特征.2. 总体均数的点值估计.3. 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和t’检验.学时安排:理论课:6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均数的抽样误差、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t 检验、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Ⅰ类错误、Ⅱ类错误.2.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总体均数估计.3.t分布及其特点.4.假设检验的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步骤.5.单样本、配对、完全随机设计t、z检验步骤及其应用条件.6.两个独立样本方差齐性检验、几何级数t检验步骤及其应用条件.7.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第六章方差分析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2.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及其计算方法.二、熟悉1. 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三、了解1.多个方差齐性检验;2.变量变换的目的和应用.学时安排:理论课:0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总变异、组间变异、组内变异、F值、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重复测量、析因设计、正交设计、主效应、交互作用.2.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步骤及其应用条件.3.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步骤及其应用条件.4. 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5. 多个方差齐性检验6. 变量变换第七章χ2检验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χ2检验的基本思想.2.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适用条件、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3.完全随机设计行×列表资料χ2检验的适用条件、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二、熟悉1.配对χ2检验的优劣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的基本步骤.2.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的基本步骤.三、了解1.χ2检验的用途.2.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四格表资料、行×列表资料、四格表确切概率法、2χ检验、校正2χ检验、2χ值.2. 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2χ检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3. 完全随机设计行×列表资料的2χ检验步骤及其注意事项.4. 配对2χ检验步骤及其应用条件.5. 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步骤及其应用条件.第八章秩和检验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的概念.2.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和优缺点.3.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4.单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5.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二、熟悉1.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2.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Friedman M检验).三、了解1.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之间的两两比较.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2.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适用条件和优缺点.3.配对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4.单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5.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6.完全随机设计多个样本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7.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Friedman M检验).8.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之间的两两比较.第九章简单线性相关与回归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线性相关的概念、计算、注意事项及其应用.2.回归系数的估计、线性回归的应用前提、注意事项及其应用.二、熟悉1.秩相关的概念、计算、优缺点.2.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统计推断.三、了解1.了解回归分析的假设检验.2.多重线性回归的概念及其统计描述.多重线性回归的应用.多重线性回归的假设检验、注意事项.2.复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自变量筛选.3.多重线性相关的统计描述.4.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自变量筛选、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二分类Logistic的应用.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散点图、相关分析、相关系数、等级相关分析、回归系数.2.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其假设检验.3.等级相关系数的计算及其假设检验.3.回归系数的计算及其假设检验.4.直线相关与回归的联系与区别.第十章调查设计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调查计划的制定、基本的抽样调查方法.2.拟定预期分析指标及其调查表.二、熟悉1.调查表的制定与考评、常用调查方法.2.样本含量估计.三、了解1.调查的组织实施与质量控制.学时安排:理论课:0学时教学内容:1.调查设计基本步骤和内容.2. 调查问卷或调查表设计.3. 基本抽样方法.4. 样本含量估计.5. 常用定性调查方法.第十一章实验设计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实验设计的特点、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2.影响样本含量估计的因素.二、熟悉1.实验设计的概念、基本步骤.2.常用的样本含量估计方法.3.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4.临床试验的特点及基本原则.三、了解1.析因设计、正交设计.2.医学伦理学原则.3.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对照原则、重复原则、随机化、随机抽样、随机分组、均衡性原则、盲法、双盲.2.实验设计的概念、特点、分类、基本要素、基本原则.3.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4.样本含量估计.5.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6.临床试验设计.第十二章剂量反应目的及要求:一、掌握1.半数效量(ED50)、半数致死量(LD50)的概念.2.概率单位法估计ED50和LD50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3.寇氏法估计ED50和LD50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二、熟悉1.剂量反应的概念.2.加权直线回归法估计ED50和LD50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三、了解1.剂量反应的频数分布特征. 学时安排:理论课:0学时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剂量反应、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概率单位法、寇氏法、相对效力比、相对毒力比、治疗指数、毒物蓄积系数.2.概率单位法计算LD50步骤及其应用条件.3.寇氏法计算LD50步骤及其应用条件.4.加权直线回归法计算LD50步骤及其应用条件.5.剂量反应的应用.昆医成教临床医学、护理、医技等专业本专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进度表注:(1)理论课27学时,实习课27学时,共计54学时(2) 理论课教材为罗家洪主编的《医学统计学》(临床医学、口腔、法医等本科生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出版).实习课教材为罗家洪主编的《医学统计学学习指导》(临床医学、口腔、法医等本科生用)第一版(科学出版社出版).(3) 不分组总学时为: 28+28=56 分组总学时为:复习思考题:学习辅导相应章节的是非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主要参考书(黑体,小四号字)1. 罗家洪,徐天和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2.罗家洪,万崇华主编.医学统计学学习辅导(第一版).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昆医成教临床医学、护理、医技等专业本专科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3.万崇华,罗家洪主编.卫生统计学学习辅导(第二版).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54. 倪宗瓒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徐天和总编.唐军主编.《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单变量推断统计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徐天和总编.徐勇勇主编.《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医学研究统计设计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徐天和总编.田考聪主编.《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描述性统计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赵耐青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12.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杨树勤主编.卫生统计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杨树勤主编.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5. 胡良平,李子建主编.医学统计学基础与典型错误辨析.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16. 刘丹红主编. 医学统计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7.金丕焕主编.医用统计方法(第二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 18.郭祖超主编.医用数理统计方法(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19.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徐天和总编.柳青主编.《中国医学统计百科全书》(多元统计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执笔人:罗家洪教研室主任:罗家洪二级学院(部)领导审核签名:11。
2022级护理学《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00020133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 Medical Statistics课程性质:必修学时:总学时36,理论学时28,实验(实践)学时8学分:2适用专业:护理学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二、课程简介《医学统计学》是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关于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相关的学科。
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建议的医护相关专业基础课程,是支撑护理学专业学生毕业要求的一门应用学科,同时支撑和实现《护理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1.3、2.2、3.1、4.1、4.3共5个指标点。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后续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研究》等,《医学统计学》是学生学习以上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三、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思维能力,注重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具备对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提升应用医学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医学实践、阅读文献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奠定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医学统计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晰新中国现代医学统计学的作用、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具备文化素养及严谨而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求真精神。
课程目标 2:通过学习本课程,注重研究设计要素和原则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医学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资料进行的统计学描述,熟悉统计软件操作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探索专业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打下基础。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原理、方法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
医学统计学教学分课堂讲授与SPSS软件操作两部分。
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李晓松主编的《医学统计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编写而成,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通过讲课、自学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临床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必须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课堂自习与课堂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加强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统计学原理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原理对研究课题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统计观念、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理念,去寻求医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并理解和解释医学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
教学过程中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李晓松编著.《医学统计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二)参考书[1]金丕焕编著.《医用统计方法》.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孙振球编著.《医学统计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3]方积乾编著. 《卫生统计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堂自习与课堂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加强练习,对任课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认真、独立完成,并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
护理等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范文

护理等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范文一、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数据分析、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旨在培养护理等专业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医学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能够独立完成医学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处理;3.能够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挥医学统计学方法的作用;4.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医学专业人员之间合作开展工作。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医学统计学导论1.1 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 1.2 医学统计学与生物统计学、统计学的关系 1.3 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医学数据收集方法2.1 医学研究的数据要求 2.2 医学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2.3 医学问卷设计及问卷调查方法第三章医学数据描述和分析方法3.1 医学数据的分类和描述 3.2 常用医学数据分析方法 3.3 医学数据统计学描述方法第四章医学假设检验4.1 医学假设检验基础知识 4.2 参数假设检验 4.3 非参数假设检验第五章医学统计学应用方法5.1 统计图与图表的绘制与说明 5.2 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5.3 实验设计与样本量计算四、教学方法1.讲授。
2.互动式教学。
3.课程案例分析。
4.实验操作。
5.课外作业。
五、考核方式1.作业、小论文等平时成绩占20%。
2.期末考试占8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要教材1.何国良, 蔡世洁. 医学统计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2.朱桦. 医学统计学:基础研究与实践[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7.参考书目1.Bernstein DA, 武松译. 统计学的科学原理[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2.李姝茵, 刘凯. 生物统计学及SPSS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4.3.韩高林, 邵振民. 随机模型及其应用:生物统计学[M]. 科学出版社, 2016.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二周:第一章医学统计学导论•第三至五周:第二章医学数据收集方法•第六周至第九周:第三章医学数据描述和分析方法•第十至十二周:第四章医学假设检验•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五章医学统计学应用方法•第十六周:期末复习注:教学进度安排仅供参考,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整。
《医学统计学》课程介绍(医学检验)

《医学统计学》课程简介(Medical Statis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8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学分:理论教学学分:2学分,实验学分:0.5学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后继课程:医学检验、预防医学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生物医学的研究对对象是随机现象,其表现不仅受该事物本质规律的制约,同时还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只有用医学统计学方法才能揭示被偶然因素掩盖的本质规律。
而为了避免学生由于对一些深奥的统计学理论和公式推导的缠绵与困扰,课程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讲解和上机实践,是学生基本掌握基础统计学方法的计算机实现,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统计和课题研究,已经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对医学生基础科研能力和科研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本课程据此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开设了计算机上机实践模块。
根据章节设计要求,介绍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步骤及统计表格和图形生成的方法。
实践教学结合理论课程各章节的例题和习题,指导学生建立数据库,经过上机运行,得到统计分析的输出结果,并对输出结果做出分析和合理的结论,是实践过程尽可能接近实际统计学应用的数据特点分析、统计方法选择,统计软件操作和统计结果分析的各个环节。
通过对《医学统计学》课程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基本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能够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统计学思维,针对数据特点,巧妙的选用恰当高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学习和科研实践中遇到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问题,为科研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主,辅助上机操作,达到传授医学统计学基本的理论知识的目的。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成绩评定考核由平时和期末考核组成: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
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学分:2 学时:3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研究设计的部分内容。
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目的让学生建立统计学的观念,培养统计学的思维,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以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研究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理论课着重讲授教材的重点、难点,启发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
2、掌握医学资料的正确整理方法,统计图表的绘制及注意事项,常用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选用原则。
初步掌握使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常用统计指标。
3、培养学生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医学资料的初步技能,为同学今后从事医学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理论课以课堂讲授为主,计算机平台软件操作为辅,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统计方法。
难点:统计资料的分析方法五、建议学时分配六、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媒体理论教学与上机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主要讲授医学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统计学思维,通过分析各种临床案例,结合统计学软件进行上机实习过程的学习,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为一体,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上机实验以及期末考核。
课程大部分内容的讲授需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或者网络机房进行教学,并实时演示相关软件操作和网络数据库检索流程等课程的重点内容。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课程编码:10272003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开课学期:学时/学分:60 / 4 (其中实习学时:20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选用教材: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主要参考书: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倪宗瓒主编:卫生统计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3、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执笔人:陶育纯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
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医学统计资料的分类,了解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40学时,均为理论课。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空军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康复医学与疗养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医学统计学是临床医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批量数据收集、分析、解释与表达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医学统计学被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医学统计学知识是医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医学统计学方法是医学科研的基本方法,医学统计学结果是所有医学科学研究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基本的医学统计学方法,将为后续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预修课程为《高等数学》、《生理学》等,主修完本课程后,学员将进一步学习《物理诊断》、《实验诊断》等后续临床医学专业课程。
四、课程基本理念1.要坚持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渗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
2.教学内容上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和组合视频录像、电子幻灯、CAI课件、网络课程、学科专业网站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开扩视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如何分析医学观察结果的“变异”来源为出发点,培养学员的统计思维方式。
强调医学统计的全过程,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
五、课程设计思路1、框架设计与内容安排医学统计学课程包括医学统计学入门、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医学数据的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四个教学单元。
第一个教学单元医学统计学入门,主要讲授内容为医学统计学定义、医学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个教学单元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主要讲授内容为医学研究中采用的主要研究类型、医学研究的统计设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组方法、医学测量结果的分类、观察性研究、随机抽样等。
第三个教学单元医学数据的统计描述,主要讲授内容为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统计表、统计图、正态分布、医学参考值等。
第四个教学单元统计推断,主要讲授内容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基本概念、卡方检验、t检验、多个独立样本均数比较和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基于秩次的统计方法。
2、教学实施课后要求学员完成一定数目的习题。
完成课后习题实际上就是让学员面对实际的统计资料,正确、灵活地运用统计学方法的实践。
统计学的操作性很强,要求学员在认真学习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同时,通过习题、案例等多层面来加强训练,提高统计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要注意选择那些代表性强、数据资料类型典型的题目,还要注重应变能力的培养,可以适度对某些统计分析题所给资料稍微作些变动、分析问题换种问法,要求学员善于把握每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实质,能与医学实践结合去思考、分析问题,做到举一反三。
3、课程评价教学准备评价。
包括集体被备课、教案、讲稿、教学课件。
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课堂内容融会贯通,讲解精炼;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不照本宣科;重点、难点内容讲深讲透;板书整齐有条理,注重现代教育的应用;普通话授课,语言生动,快慢适中;熟练应用专业外语词汇,反映医学统计学科进展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学员学习过程评价。
课后作业、案例分析、课外科研报告等。
学员学习成绩评价。
理论考核成绩(百分制)。
六、课程学习策略与建议1. 把握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方法论学科,学习中要结合医学专业知识,把握医学统计学“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分析”的体系结构。
在学习研究设计统计知识时,首先分清楚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在学习搜集资料统计知识时,知道随机抽样抽样、随机分组和资料类型;在学习整理资料统计知识时,学会区分分组因素、编制频数表、计算常用统计指标;在学习统计分析时,重点学习t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秩和检验。
该门课程并不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特点和这些方法在医学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2.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医学统计学,首先要掌握教材中的各个基本概念和范畴。
这些概念和范畴很重要,但不能死记硬背,要通过理解来加强记忆,要抓住要点,能用自己的认识和语言表达出来。
同时,要能联系实际或其它课程的知识,并将它们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概念和范畴上去,因为这些概念和范畴都是从具体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学习时也要能够返回到具体实践中去。
医学统计学中的方法问题很多,许多计算公式也需要记住并会运用。
初学统计的学员往往会认为,统计学中的计算都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只要数学基础好并记住公式,计算没有多大问题。
然而,事实上有些学员即使记住了计算公式仍会做错习题。
可见,仅仅具有数学基础和记住计算公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医学统计学毕竟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生物医学现象的数量方面,不同于纯数学,如果对生物医学现象本身认识不清,即便背熟了计算公式,也未必能做到灵活运用。
3. 多做作业,通过练习加强记忆课后作业是掌握统计方法和公式的重要手段,只记住公式,不做习题,不仅公式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应用。
有的学员只死记公式,不愿做练习题,结果考试做题时不知从何处人手,或者不会用公式,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多做习题。
在最初做题时,可先按照书上的例题去做,然后逐步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
另外,做题时,要注意弄清楚医学背景和条件,不要盲目去套公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学会理解和运用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中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说出医学统计学的发展现状,学会用统计学的思想、方法认识生物医学现象、发现统计规律,为学习相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军事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分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基本理论知识1)能够说出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2)能够运用频数表或频数分布图,识别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和负正偏态分布,阐述生物医学的变异现象。
3)能够说出医学研究中实验性研究与观察性研究的主要区别。
4)能够阐述研究设计的三要素,说出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
5)能够阐述随机化的三个作用。
6)能够描述非随机对照试验常见的偏倚。
7)能够识别医学测量的三种数据类型。
8)能够阐述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解释抽样误差。
9)能够描述计量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说出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应用条件。
10)能够描述计数资料的常用统计指标,说出比、比率、速率的应用条件。
11)能够使用正态分布理论,解释医学参考值范围。
12)能够解释统计量的变异现象,阐述样本均数的抽样误差、标准误与可信区间,阐述样本率的抽样误差、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13)能够阐述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说出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4)能够解释无效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检验水准 、P值、两类错误、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检验统计量,阐述假设检验的统计意义与实际意义。
15)能够阐述卡方检验的基本原理,说出卡方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检验统计量。
16)能够阐述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的基本原理,说出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统计量和应用条件。
17)能够说出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阐述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基本步骤和检验统计量(方差分析表)。
18)能够说出直线回归方程的基本原理,解释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和回归系数,阐述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统计量,归纳直线回归方程的主要用途和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
19)能够阐述线性相关系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检验统计量,归纳相关系数应用的注意事项。
20)能够区别参数统计分析与非参数统计分析,阐述两独立样本差别的秩和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秩检验、完全随机设计多组差别的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检验统计量。
2.基本技能1)能够运用随机数,实现随机排列分段随机化分组。
2)能够完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频数表的编制、绘制计量资料的频数分布图。
3)能够计算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的95%参考值范围。
4)能够计算小样本计量资料算术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标准差、变异系数、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5)能够计算计数资料比、比率、速率、率、样本率的标准误与可信区间。
6)能够计算2×2表、R×C表的卡方值,运用卡方界值表获得P值。
7)能够计算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的检验统计量,运用t界值表获得P值。
8)能够计算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随机区组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多个均数间的两两比较的检验统计量,运用F界值表或q界值表获得P值。
9)能够计算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回归系数、回归系数的标准误和回归系数假设检验的检验统计量。
10)能够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线性相关系数的标准误和检验统计量。
11)能够计算两独立样本资料的秩和、配对资料的秩和、多组资料的秩和。
12)能够计算Spearman秩相关的相关系数和检验统计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医学统计学在医学中的作用,感受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知识获取和表达、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学员积极思维和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获取新的医学知识奠定基础。
2.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研究设计的类型、基本要素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感受由于研究设计的缺陷导致的研究结果的偏倚,理解随机对照研究的科学性,学会基本的医学研究设计方法,为正确地搜集数据打好基础。
3.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医学数据的数据特征与统计描述,课后体验频数表(频数分布图)的绘制过程和医学参考值的计算过程,学会如何描述生物医学领域的个体差异,寻找变异现象背后的统计学规律,为正确地描述数据打好基础。
4.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总体与样本、参数与统计量、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感受模拟抽样试验样本统计量的变异和误差,学会如何描述一批实验(观察)结果的误差大小,如何推论不同批次(组别)实验(观察)结果的差异,理解假设检验P值的含义,为正确地分析数据打好基础。
5. 通过课堂系统学习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方程、线性相关系数、基于秩次的统计方法,学会批量实验(观察)结果两个样本率、多个样本率差异的统计推论方法、两个样本均数、多个样本均数差异的统计推论方法、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表达与统计推论方法,为学员今后处理临床观察数据和在医学科学研究中获得可靠的统计学证据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