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定位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的临床评价

发表时间:2017-04-20T17:05:36.3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期作者:王磊1 郑波1 周吉祥1 张蕾2(通讯作者) [导读] 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疗法。值得推广。

(1成都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3医院神经内科甘肃酒泉 732750)【摘要】目的:对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我科用此方法治疗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对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用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死率、致残率均较低。结论: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高血压脑出血【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5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通常血肿较达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病死率较高。我科2016年应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例,取得良好效果。经统计,现将相关经验及方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情况介绍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54岁~75岁,其中55岁以上7例。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 6例。

1.2 术前临床表现头痛8例,恶心呕吐5例,出现肢体对侧偏瘫8例。意识状态按GCS评分:≤8分7例,9~12分3例。

1.3 头颅CT检查全组病人入院后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出血8例,丘脑出血1例,脑叶出血1例。破人脑室6例。出血量(0.5X最大面积长轴cmX最大面积短轴cmX层数)40~50ml 6例,50~60ml 4例。

1.4 治疗方法以CT图像确定穿刺点,以最大血肿层面为穿刺平面,以CT外耳道图像为基准计算外耳道至血肿最大层面高度为y轴,以血肿中心距颅板的最短距离为x轴,x、y焦点为穿刺点,定位头皮上的投影点,用CT片中的标准尺测量血肿中心位置至头皮穿刺点距离的厘米数,再以血肿中心与颅骨外缘的距离确定置管的深度。尽量避开重要血管及大脑皮层功能区。用2%利多卡因局麻,用颅锥钻孔后,再用带导芯硅胶管(外径5mm并有侧孔)的缓慢推进至血肿中心,见有陈旧性血液溢出后退出导芯,应用5ml注射器轻柔反复抽吸,并应用等量无菌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3~4次。血肿腔留置引流管引流,引流管最高点应超过颅骨10cm~15cm。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同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手术后6h开始,管腔内注入尿激酶40000U,闭管3h,低位开放引流,2次/d,CT动态观察至血肿清除或引流液清亮后早期拔除引流管。一般引流3d~7d,同时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治疗。

2.结果

按2003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评定。10例患者术后存活9例,存活率90%。出院时疗效评定:达治愈标准2例,进步6例,无效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呼吸道并发症。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常见急症,发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出血量大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外科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创伤大,后遗症多难被病人家属所接受。采用CT定位,置管抽吸引流加尿激酶溶解治疗脑出血能有效地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促进脑功能恢复,从而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3.1 手术优点(1)不受场地限制,可在CT室、急诊室、病房进行;(2)局麻对病人选择性低,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术病人也可进行手术;(3)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定位简易,术后即可复查;(4)手术创伤轻,对脑组织损伤轻。

3.2 手术适应证[1] 据有关资料幕上血肿>30ml,幕下>10ml为手术适应证。我科按照出血量幕上>40ml,小脑>15ml结合病人临床体征,作为穿刺标准。血肿量小时占位效应相对较轻,机体能自行吸收,保守与穿刺效果的差距不明显,不必采用有创伤性的治疗。当出血量达到50ml以上或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时,应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或外科手术治疗。

3.3 手术时机[2] 脑出血后4h血管未完全闭合,若早期手术,可增加再次出血的机会,8h~24h内为脑水肿加重期,3d后出现海绵样变性坏死等。1d~3d时血肿血红蛋白破坏。纤维蛋白溶解,故穿刺抽吸最佳时机是发病后1d~3d。

3.4 引流量的掌握钻颅血肿引流量不强调彻底,以挽救生命为主,首次一般引流血肿量的20%~40%,应用尿激酶溶解,间断冲洗引流,能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颅内压波动过大。回抽阻力较大时不可强行抽吸,回抽速度不宜过快。对血肿破入脑室者,同时行同侧脑室引流。

3.5 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有两种并发症:颅内再出血和其它器官感染,积极预防再出血:入住专科ICU,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控制血压(收缩压≤140mmHg),抽吸血肿如无特殊,每日2~3次,避免抽吸速度过快,抽吸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抽吸。预防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后期依据药敏针对性应用。适当脱水,严格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消化道出血:多系库欣氏溃疡所致,常规应用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黏膜保护药物。通过我科临床应用该方法及统计、观察,该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单纯药物疗法相比具有显著疗效。与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比较,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适应证宽、疗效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脑出血疗法。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5-867.

[2]韩文涛,邓勇,张恭逊.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20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杂志,2007,20(50):2016-2021.

[3]刘金磊.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的临床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35(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