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概述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d234bd9a1c7aa00b52acb77.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摘要从应用等离子体处理种子、简塑盘育苗、水田机械化旋耕、机械化整地插秧、田间管理、机械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以为促进水稻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为稳定和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水稻增产、增收和节本增效,应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1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国家“863”科研成果,为国内首创,属原始创新,达到国际同等领域先进水平。
DL-2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与交变电磁场相结合,在机器内部形成宇宙等离子体环境,种子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垂直流过机器,接受光辐射、电磁辐射和臭氧的共同作用,种子的生命力被激活,病菌被杀死,离子交换能力增强,酶的转化加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期提前1~3 d,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
根瘤菌增多,有效促进作物后期生长。
植株粗壮,生长旺盛,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早熟,改善品质,可提高产量8~12%。
水稻种子采用DL-2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时,应采用电流强度为1.0 A,连续处理2次。
处理后5~12 d内播种。
等离子体处理种子作物的后代不能做种子。
处理后的种子超过播期不能重复处理,不能处理已经萌动的种子。
2简塑盘育苗技术2.1床土准备最好选用山地腐殖土,其次是水田土和旱田土;用土数量:根据育苗数量决定用土量,一般每盘床土 4 kg;水田土和旱田土做床土应加入适量草炭,土与草炭以4∶1的比例均拌[1]。
2.2床土配制加入营养土,根据比例要求均拌,每盘床土含氮、磷、钾各l.0~1.5 g。
床上调酸,pH值以4.5~5.0为宜。
床土结合浇水进行消毒,用敌克松1 500倍液每盘浇0.7 kg,敌克松数量每盘不得超过0.5 g。
提倡用“水稻育苗营养土母剂”,按说明拌匀。
2.3机械化播种用2SB-500型自动播种机,或用2BD-840手推式播种机机械化播种,保证芽种2.3粒/m2;底土厚度为2.0~2.5 cm,覆土厚度为0.5~1.0 cm。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课件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a9a4308762caaedd33d4d2.png)
5、育秧大棚准备
(二)播种
长沙气象站资料
安全播种期的确定
1987
30
1997
2007
25
1988 1998 2008
长沙气象站1987年~2013年3月日平均温度
1989 1999 2009
1990 2000 2010
1991 2001 2011
1992 2002 2012
1993 2003 2013
早稻机插秧控制在22~25天,晚稻机插秧一般18天
大棚育秧一般每盘播杂交稻80~100克,常规稻140~160克
稻粒黑粉病
用催芽器浸种
稻谷吸足水分的特征是:谷壳颜色变深,呈半透明状,胚 部膨大突起,胚乳变软,手碾成粉,折断米粒无响声
用种子催芽器催芽。催芽温 度设定为32度,运行20小时 左右。早稻催芽时,可在催 芽器上加盖塑料薄膜罩保温。 种子破胸率可达90%左右即可 停机取出种子。
80%以上。由于大棚内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往往很难做到早上 补水湿润到晚上,需要每天少量多次补水。一般要求播后每天补 水4次,分别在上午7-8点、11点和下午1点、5-6点进行,保持盘 土湿润,阴天每天补水2次。一般播种后3~5天可出苗,出苗后减 少补水,以盘土发白,秧苗卷叶为标准,根据需要随时补水。每 次补水都要使盘土水分饱和(秧盘开始滴水),每次补水时间大 约3分钟。
(2)去顶盖 工厂化育秧使用的是专用轻基质,水稻出苗时,会顶起盖种
稍厚或板结的基质,形成顶盖。若不及时去除顶盖会影响光照而 发育成徒长苗或黄化苗,故在齐苗期至一叶一心期,发现苗床中 有顶盖或露籽,要及时用木棍落盖并补土。
(一)育秧材料与设备准备
1、硬盘准备 硬盘规格:58cm×28cm×2.5cm 用量:常规稻每667m2大田准备32片,杂交稻准备25~28片。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a2b58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d.png)
2023-11-08
目录
• 引言 • 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的技术路线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设备选择与使用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效益分析 •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生产对于国家粮食安 全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施药技术
施药机械
使用喷雾机、喷粉机等设备,将农药均 匀地喷洒在水稻植株上。
VS
施药种类与用量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防治要求,选择合 适的农药种类和用量,并注意安全间隔期 。
机械收割技术
收割机械
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收割,根据不同地区的 水稻种植方式和收获要求,选择合适的收割 机械。
收割方式
采用分段收割或联合收割方式,根据水稻成 熟度和种植条件进行选择。同时注意晾晒和 储存,保持水稻品质。
04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设 备选择与使用
耕整地设备选择与使用
犁
用于耕整地,根据土壤质地、水分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犁具,操作 时注意保持深度和翻土效果。
旋耕机
适用于较软或水分较多的土壤,可以减少土壤阻力,提高耕作效率 。使用时需调整深度和旋转速度。
深松机
用于深层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机质。深松机操作时 应注意保持深度和行距的均匀。
适量施肥
掌握施肥的时机和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环境污染和增加生产成 本。
提高肥料利用率
采用高效肥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病虫害防治
01
02
03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 手段防治病虫害,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
化学防治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e489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a.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论文1机械全程化技术分析所谓机械全程化,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机械完成水稻的生产,加工,包装。
而详细地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主要包括一些农业技术和农艺要求,比如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以及耕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一些机械化操作。
1.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盘土配置、播种、盘土规格。
1.2水田机械化整田技术:基础整地、播秧前整地。
1.3泡田技术。
1.4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1.5水稻机械收获技术。
1.6粮食处理机械化技术。
在近几年宝应县也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买进了一批先进的农业机具、并且引进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
在宝应县地区水稻是最主要的大众粮食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植保、排灌、收获、加工等生产环节完成机械化作业有极大的困难,所以水稻机械化种植方面是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难点。
2宝应县对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各种应用成效2.1我县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其粮食作物以水稻和小麦为主,为一年两熟制。
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选择以及其生产效率问题是不明确的。
以组织模式和技术模式的耦合,构建了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概念模型,归纳得出江苏省当前有24种典型的.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
并分析了该省稻麦机械化生产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历程,并与日韩发达国家相关机械化生产模式相比,得出其还有进一步发展优化空间。
2.2我县在用机械化创造农业先进生产力的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并且,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对周边地区的村民发挥了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和先进装备的引进,还为宝应县的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动力。
农业机械化事业在生产实践中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宝应县的农业生产力。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06b781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6.png)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一、技术简介: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是指在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技术,它包括硬件技术(技术设备)和软件技术(生物技术措施及管理技术)。
二者有机结合,应用于生产实际,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增产效果。
其主要由以下几项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技术及其装备组成。
1.水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使用与各类拖拉机、水田耕整机等动力机械配套的旋耕机、铧式系列犁、水田耙等机具,完成大田的耕、耖耙(平地)、耥等作业的技术。
2.水稻制种育秧机械化技术。
包括种子烘干、筛选、药物处理、工厂化育秧设备及杂交稻制种等方面的机械化技术。
3.水稻轻型栽培机械化技术。
包括机械插秧技术及机械化高速插秧技术、机械抛秧技术、水稻直播技术。
4.田间管理机械化技术。
包括化肥深施和追肥机械化技术,植保、节水灌溉、秸秆还田和田间运输机械化技术。
5.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
包括分段收获(收割与脱粒相分开作业)和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6.水稻烘干机械化技术。
包括移动式、固定式烘干机械化技术。
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
由于水稻生产受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耕作制度、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种植方式不一,使水稻生产机械发展缓慢,特别是在栽植和收获两个重要环节,农民迫切希望摆脱耕、种、收三弯腰的繁重体力劳动,从高强度、低效率的劳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业机械化对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农民所认识。
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该技术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水稻稳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二、操作规程1.育秧机械化。
主要有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工厂化育秧、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
它们的原理基本一致,要经过床土准备、调制、调酸、种子处理、播种、加温、控温和催芽、炼苗等阶段,成本较大。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ba1f8f2a8114431b80dd893.png)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操作标准
技术名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技术概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进程中,以知足水稻稳产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采纳机械化技术手腕在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成、烘干等环节实现机械标准化作业,将水稻生产各环节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最近几年来,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村劳动力用工矛盾形势严峻,只有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作业,一方面能保证稻田按时栽插,提高产量和质量,关于推动粮食增产、农人增收和适度规模经营具有踊跃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活动,增进农村经济全面进展。
2021年,潜山县实施了农业部要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水稻)项目,形成了适宜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线路、技术模式和机具选配方案。
依照农业部《关于开展要紧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动行动意见》(农机发[2021]1号)的文件精神,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有利于农业进展方式转变,解决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增产增效情形: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增产45千克/亩,节本增效170元/亩。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118e0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5.png)
直播机选择与使用
01
直播机类型
根据水稻品种、播种量和播种方 式选择合适的直播机,如水直播 机、旱直播机等。
直播机操作
02
03
直播机维护
掌握直播机的操作方法,包括播 种深度、播种量、播种行距等参 数的调整,确保播种质量。
定期对直播机进行检查、保养和 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延长使 用寿命。
收割机选择与使用
机械化直播的关键技术
01
02
03
04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排灌方便的土地,并进 行精细整地,保持土壤墒 情适宜。
种子处理
选择适宜的品种,并进行 晒种、选种、消毒等处理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 抗病能力。
播种机械选择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种植需 求,选择适合的播种机械 型号和规格。
播种机操作
掌握播种机的操作要领和 注意事项,根据水稻生长 情况和农艺要求,合理调 整播种机的工作参数。
适应市场需求
机械化生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水稻品种,提高 市场竞争力。
前景展望
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将迎来更好的发 展机遇。
技术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生产效益也将不断提 升。
市场需求
机械化直播技术可以保证种子的整齐度和深度的一致性,从而有利 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机械化收割技术
提高收割效率
01
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收割效率,减少人工收
割的工作量。
提高收获质量
02 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对收获的影响,提
高收获的质量和均匀度。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492809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3.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一、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定义水稻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中,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水稻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农药投入量和浪费情况,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具体内容1.种子处理:通过自动化种子处理设备对种子进行清洗、除草、消毒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2.田间管理:通过自动化灌溉设备、喷雾设备、施肥设备等实现对田间作物的管理,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收获加工:通过自动化收割机、脱粒机、选粒机等设备实现对水稻的收获和加工,提高收获效率和产品质量。
4.农业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
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智能化,实现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生产管理。
2.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注重环保问题,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生产。
3.国际化: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挑战和问题1.技术瓶颈: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还存在一些瓶颈,如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作物品种适应性等问题。
2.设备成本高: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设备价格较高,投入成本较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3.人才短缺:目前缺乏专业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人才,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9cf3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f.png)
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分析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机械化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关键。
下面对水稻机械化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要点进行分析:一、耕种技术1. 耕种模式选择:水稻机械化栽培主要采用汉普森直播、秧田整地直播和直栽等耕种模式,根据地区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耕种模式。
2. 耕作机具选择:选择适用的深松翻耕机、旋耕机、稻田旋耕机等机具,确保耕作质量。
3. 田间作业时间:田间作业时间要根据气候和作物生长情况,合理安排田间作业时间,避免大雨和高温等不利天气条件下作业。
二、肥料管理1. 施肥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养分需求,合理选择肥料种类和施用量,采用分时施肥、控释肥料等技术,提高施肥效果。
2. 肥料施用方法:采用均匀施用、分期施用和局部施用等方法,保证肥料充分利用,减少浪费。
3. 催化剂使用:适当使用催化剂,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流失,增加作物产量。
三、病虫害防治1. 病虫害监测: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病虫害防治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并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
3.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四、水分管理1. 灌溉技术: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包括地面灌溉、滴灌和喷灌等,减少水分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2. 灌溉量控制: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作物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量,避免过量灌溉和缺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
3. 防渗排水:通过修建沟渠、设立排水井等措施,防止地下水位过高,保持土壤通气性,减少水分积渍。
五、田间管理1. 杂草管理:及时进行杂草防除,采用机械除草、化学除草和农艺措施等综合管理方法,减少杂草对水稻生长的竞争影响。
2. 种植密度调整:根据水稻品种与生态条件,合理调整种植密度,保证每亩有效株数,增加产量。
3. 土壤保育:加强土壤水肥保持,采取保留茬、旋作、翻耕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a1a40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2.png)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水稻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流。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和先进技术来完成水稻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耕地准备、育苗、直播、秧田管理、收割等。
相比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机械化种植技术具有效率高、劳动力节约、成本降低等诸多优点。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在耕地准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耕地准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利用拖拉机等农机具进行土壤翻耕、平整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
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在育苗环节起到了关键作用。
育苗是水稻种植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育苗方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而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利用育秧机等设备进行大规模育苗,不仅提高了育苗效率,还能够保证苗期的质量。
在水稻的直播环节,机械化种植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传统的直播方式需要手工逐粒播种,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
而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利用直播机进行大面积的播种,不仅提高了播种效率,还能够保证种子的均匀分布,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除了以上环节,机械化种植技术在水稻的秧田管理和收割环节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秧田管理需要手工翻晒、施肥等,而机械化种植技术可以利用水稻插秧机等设备进行自动化的秧田管理,减少了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收割环节,传统的手工收割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而机械化收割技术则可以利用收割机进行自动化收割,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虽然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带来了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机械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对农民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经济压力。
其次,机械化种植技术的推广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维修知识,这对一些老年农民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机械化种植技术对土壤质量和环境保护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土壤保护和农业环境治理。
解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解析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fe4a5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3.png)
东港市是辽宁省水稻的主产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80万亩。
水稻种植相比于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方式,生产环节最多、技术措施最复杂、劳动强度最大,季节性最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保证水稻作物稳产、高产、降低作业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实践已经证明,应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种植水稻,每亩可增加效益达百元以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加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已成为必然。
结合农艺要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在部分主要生产环节上实现机械化作业,包括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可分为机械耕整地技术、机械化育秧技术、机械插秧技术、大田管理技术、机械收获技术。
1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水田耕整地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水稻插秧的效果,由于机械化插秧对水田耕整地质量和施肥质量相对要求较高,因此,耕整地要把握抢早耕翻整地,适当沉淀,适量施基肥,地、苗互不相等的基本原则,整地不要过度深翻,易采用浅耕技术。
要求:耕翻可在春季解冻后进行,一般以秋季为主,浅耕深度要控制在15-18c m,耕垡彻底、均匀,无漏耕、重耕现象;搅浆深度要达12-14c m,田面土壤细碎、均匀一致,保持地表平整无杂物,田面高低差不大于2c m,整地后移栽前大田泥浆要沉降3天左右,达到花打水状态,既沉降后的田面沉实不板结,泥水分清,水清不浑浊,上软下实,可确保插秧后寸水棵棵到,这种作业方式可节省春季用水30%以上。
耕整地实行配方施肥,结合翻地施2/3,结合耙地施入1/3。
机械化整地作业质量好,有助于给机插秧作业创造适合的土壤条件。
一般是大马力轮式拖拉机(704型、904型)配中速旋耕机、水田驱动耙、埋茬起浆机进行耕整地。
2机械化育秧技术机械化育秧技术主要有带土育秧机械化技术、工厂化无土肥水育秧技术、工厂化育秧,它们的原理基本一致,但成本较大。
目前常采用田间双膜规格化育秧技术或软盘育秧技术,田间双膜规格化育秧技术操作方式简称双膜育秧,和育秧方法与大田育秧相似,成本低于工厂化育秧,易被掌握,培育出来的秧苗能达到壮秧机插的目的;软盘育秧技术是在“工厂化”育秧的基础上总结转化而来的育秧方式,同样低成本、质量好,易于操作。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65242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d.png)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维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依赖大量的人力和耕作,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
为了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水稻种植机械化综合应用技术是指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通过多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对水稻种植全过程的机械化操作,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率和质量,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本文将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意义、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综合应用技术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意义1.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主要依赖人工劳动,耕作和播种等环节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劳动效率低下。
而引入机械化作业,能大大提高种植效率,缩短作业周期,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减轻劳动强度水稻种植工作的重复性和劳动强度大,容易导致农民的身体健康问题。
机械化作业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幸福感。
3.提高产品质量机械化作业能够提高种植的精度和均匀性,避免因人为操作误差导致的种植质量下降。
这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对于高品质水稻的需求。
目前,我国在水稻种植机械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化作业配套不完善目前,国内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作业主要集中在收割、插秧等环节,而在耕作、施肥、除草等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机械化作业的整体效率不高,种植成本较高。
2.机械化作业技术水平不高国内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水平相对欠缺,缺乏与时俱进的科技支持和先进的机械设备。
这制约了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3.农民机械化意识不强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人工作业。
要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需要提高农民的机械化意识,引导他们接受新的种植方式和技术。
未来,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逐步成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水平将逐步提高,为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打下技术基础。
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
![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db48f1910ef12d2af9e76c.png)
南方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南方水稻田耕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指为满足南方水稻栽插、直播等种植生产需要,选用适宜的水田耕整机械,按照农田耕整要求和作业规范,完成水稻田水耕作业所形成的机械化作业技术。
一、工艺路线灌水泡田→耕翻灭茬→施肥→平整→沉淀。
二、耕整地质量要求耕作深度要适宜、一致,无重耕、漏耕。
旋耕深度10~15厘米,犁耕深度宜在20厘米以下;田面平整,经过平整后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表土硬软度适中,泥脚深度小于30厘米;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5~8厘米,水深1~3厘米。
采用犁耕方式,高留茬和秸秆要深埋犁底层,旋耕方式秸秆还田,采用切碎、秸秆均布和整田时秸秆土层搅和均匀。
机插秧大田田面要求:田面整洁,无杂草、残茬、杂物,利于插秧机行进作业,否则,残茬杂物易拖带刮倒已插秧苗;田面高低有度,在3厘米的水层条件下,高不露墩,低不淹苗,以利于秧苗返青活颗,生长整齐;表层硬软相宜,一般要求耕整后大田表层稍有泥浆,下部土块细碎。
耕作层不能过深,整地次数不能过多,土层不能过于黏糊。
三、耕整方法1、茬口地耕整(1)前茬秸秆粉碎耕整前茬作物收获时必须进行秸秆切碎或粉碎,并均匀抛撒。
采用旱地旋耕整方式,因耕深浅,尤需秸秆切碎、均铺。
(2)旱耕整总体上是两种形式:旋耕和犁耕。
利用旋耕机、正反旋埋茬耕整机等旋耕作业,土壤含水率需在30%以下,作业时要稳定耕作深度,以达到旋切能达到的10~15厘米上限深度为宜。
采用反旋埋茬方法残茬、秸秆覆盖率最好。
犁耕在农场和成片大田采用较多,其对秸秆埋覆较深,达15~20厘米,对前茬秸秆切碎和铺放要求不及旋耕高。
地块高底不平,可采用交叉作业和激光平地技术作业,对高低落差大的田块,要划格作业,大田隔小,以保证相对范围内的平整地质量标准。
犁耕作业不要每季都进行,宜3~5年犁耕一次,与旋耕作业相交替。
旱耕的田块,在旱耕结束后,晾晒1~3天,再上水浸泡1~2天,完成后续平整作业,这样不易形成僵土。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讲解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7891d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7.png)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机 械作业也减少了人力成本。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也促进 了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结论与应用
为了探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 术在干旱地区的适应性,研 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气候、土 壤、水资源等条件进行了分 析。
2. 技术应用
该项目采用了水稻机械 化插秧技术,通过使用 插秧机、水稻种植机等 机械设备,提高了插秧
效率和质量。
3. 实施过程
项目在某农业合作社进 行,首先对机械进行选 型和采购,然后进行技 术培训和指导,最后进 行插秧作业和后期管理
。
4. 成果与影响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 插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 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了 人力成本。机械化插秧 技术的应用也带动了当 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插秧机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按照操作方式和动力来源,插秧机可 分为手扶式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和 电动式插秧机等。
特点
手扶式插秧机轻便灵活,适应小面积 作业;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效率高,适 合大面积作业;电动式插秧机则具有 环保、节能的优势。
机械化插秧的技术要求
田块整理
田块要求平整、无杂草、无残 茬,水深适宜,有利于插秧机 作业。
提高肥料利用率
机械化插秧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施肥量,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提高水稻的品质。
提高产量与品质的稳定性
机械化插秧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2
技术培训
机械化插秧技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掌握,因 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
水稻全程机械化
![水稻全程机械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b90566f242336c1eb95ea3.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摘要: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它包括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涵盖了从耕整地、育秧、栽植、植保、收获、干燥等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操作内容。
1水稻棚盘育秧技术1 ) 盘土配制。
本田土含量占8 5 %,腐殖土或草碳土占1 5 %,采用3次混拌法拌匀盘土药剂和化肥,保证盘土粘结力,提高秧片强度。
2 )播种。
使用人力播种器,严格控制播种量,保证播种分布均匀,秧苗整齐。
在插秧机取秧量调至中间位置时,单臂取秧常规的为3 ~5株/次,稀植的为2 ~3株/次。
3 ) 盘土规格。
厚度应控制在2 ~2 ..7 c m,其中:盖籽土厚0 .3 .~0.4 c m,秧片宽度必须控制在于27~2 8 c m,四边平整,保证插秧时秧片不卡箱和不出现断苗现象。
2 水田机械化整地技术1 ) 基础整地。
基础整地应用激光平地技术,用激光机平地后,可节省土地9 %,节水2 0 %,提高产量2 0 %~30%,并提高化肥利用率等。
2 )插秧前整地。
插秧前使用碎土搅浆平地机作业,具有田面平整、田表无稻茬、作业遍数少等优点。
使用碎土搅浆平地机应注意:配套动力应选择2 8 4~4 0 4型拖拉机,6 5 4型机身质量过大,轧过后的轮辙难以平掉;选择碎土搅浆平地机作业幅宽要与动力机械相配套,一般2 8 4型配2 m幅宽较适宜;提早顶凌整地,水耙轮在4月2 0日开始整地,而碎土搅浆平地机应在4月1 0 E l 开始整地。
碎土搅浆后,土质较疏松,尤其是黑土地,既要防止泡田时间长,造成机车陷车,又要争取沉降时间,所以要把握好时间。
3泡田技术根据插秧作业时间决定泡田时间。
一般沙壤地泡2 ~3天,粘壤地泡3 ~4天,放水沉淀后的田面应无硬块,泥浆呈花达水。
用一节手指划出现沟并徐徐游合时为适宜机插,过软继续沉淀,过硬水耙后再沉淀.直至达到要求。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a66ab3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5.png)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机械化包含着水稻栽植和直播两种栽培方式,水稻栽植机械化又分为插秧与抛秧两项技术,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分为旱直播与水直播两项技术。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水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1、机械化整地技术66团现在水田耕整地作业,以一年耕翻方式为主。
采用耕翻整地机型都为大马力轮式机车(维美德8950、东方红1804)耕翻一般全为秋季,耕翻要达到25-30厘米,耕垡彻底、均匀的要求;平整地都为春季平整,采取切、平、旋三字整地作业原则,用大马力机车配套重型缺口耙、牵引式刮土机、激光平地机、动力驱动耙等农具在上年耕伐后土地上作业平整,做到大格田30亩以上,小格田不少于10亩,格田内水位落差<3厘米,犁、切、整、旋到边。
达到了齐、平、碎、净标准,土质上松下实,为机械插秧创造适合的土壤条件。
这种作业方式即可以节约农时又可以节省春季用水同时提高了土地和灌溉利用率也利于积水排放。
二、机械化种植技术2.1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采用机械插秧对秧苗的培育有一定的要求,不同型号的插秧机应配有相应规格尺度的育秧钵盘和秧苗性状要求。
机械插秧具有机械留苗、穴行距均等、插植深浅一致的特点。
因此,要求培育出的秧苗要尽量均匀整齐一致,必免机插空穴出现。
机手在机插秧时,要直线行驶,来回进行,合理密植。
一般机插秧,行距为30cm左右,穴距为12~15cm。
田间水深<2厘米。
空穴率<3%。
相对合格率>85%。
伤秧率<4%。
机插的秧苗深浅要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2.2水稻节种育秧机械化技术节种育秧技术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和工厂化育秧。
主要工艺流程:精选种子一高温破胸催芽一机械精量播种。
育秧用种量为常规用种量的一半,即为6.0-7.0公斤/亩。
三、机械化植保技术。
传统的水稻植保作业主要是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种器械缺点很多目前我团已淘汰,目前我团全面推广应用了背负式机动打药机作业的水稻机械化植保新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ae62e5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5.png)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水稻生产全过程中机械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组织实施。
它既包括农机作业的工艺流程,又包括作物生长的农艺要求。
只有把机械技术与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应用于水稻生产中,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水稻节种育秧机械化技术节种育秧技术要严格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种子处理和工厂化育秧。
主要工艺流程:精选种子一高温破胸催芽一机械精量播种。
2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机手在机插秧时,要直线行驶,来回进行,合理密植。
一般机插秧,行距为30cm左右,穴距为12~15cm。
空穴率不超过3%。
机插的秧苗深浅要一致,基本做到无深秧,无漂秧。
3机械耕整地技术使用水田耕整机,水田驱动耙或旋耕机等机械对水田进行耕整。
机耕要求耕透熟土层,覆盖平,无残茬,晒垡2~3d,水整后地面高差不过3cm,土壤柔软无僵垡。
4机械深施肥技术为提高肥料利用率,通常在进行土壤深耕作业时,使用化肥深施机械装置,将底肥翻到土表以下6~15cm,在农作物追肥时也可应用这项技术。
5机械植保技术主要采用机动远程喷雾防治病虫草害。
一般田块,操作者只需站在稻田的纵横埂上,交错喷雾,无需下到稻田中间,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作业效果。
6水稻收获机械化技术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收获机型,采用分段收割与联合收获相结合的方式,一般在黄熟期,当稻谷中含水量在18%~19%时收割,留茬高度一般在30cm以下。
7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直接将秸秆粉碎抛撤到田中,放水泡田后补施氮肥,然后用反转旋耕灭茬机或水田旋耕埋草机或水田驱动耙等水田埋草耕整机具进行埋草整地作业,该技术适宜双季稻或多季稻产区。
另外,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还有利用节水、节能机械排灌和田间运输等机械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概述
近几年,水稻生产机械化受到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通过增加投入,加大了对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强了新型水田农机具研制开发和农艺农机配套试验示范与推广,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一、水稻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70年代末,我国从日本引进了盘育机插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解决了育秧与机插秧的配套问题,使水稻种植机使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又开发研制了国产2ZT-935系列水稻插秧机,目前该机已累计销售近2万台,对我国水稻机械化插秧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80年代,由于农村政策的调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种植地块小而分散;农村经济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减少了对农机的投入,农民还没有购买农机的经济实力,这些因素限制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使得水稻机械插秧水平降到了最低点,全国机插面积不足18万hm2,仅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0.5%。
9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劳动力逐渐开始向二、
三产业转移,农民对机械化的要求迫切。
国家开始重视对农业的投入,水稻价格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大大激发了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农村集约化经营开始实施,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的回升和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开始了对水稻直播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还相当低,发展潜力很大。
二、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主要取决于水稻种植栽培技术。
纵观世界水稻发展概况,水稻种植技术主要有2种模式,即水稻直播种植技术和水稻育秧移栽种植技术。
采用直播种植技术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及其他欧美国家。
亚洲地区以育秧移栽为主,水稻插秧移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我国水稻移载种植模式主要是人工插秧种稻,生产工艺落后,作业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占用人员多,作业效率低,给水稻生产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改进生产工艺,改善作业条件,提高作业效率是农民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我国在解放后就开始了对水稻插秧机械的研究,首选研制出的洗根苗水稻插秧机,由于其他技术不配套,综合效率低等原因而未能推广,但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1967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1台东风-2S型自走式水稻机动插秧机鉴定投产,
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批拥有机动插秧机的国家之一。
在此以后,随着国家对农机投入的加大,水稻种植机械化有了较大发展。
到1976年,全国水稻插秧机械保有量达10万余台,水稻机械化插秧种植面积约35万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1.1%,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对世界水稻种植机械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三、我国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前景
发展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是个综合工程,需要全社会不断关心和支持,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保证、科研上突破、生产水平上提高、管理上加强,从而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的进展。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伺件下,按照规范的工艺流程进行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社会化育秧和供秧,是对小农经济式的传统育秧方式的改与提升,符合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有一定规模的育秧工厂既是生产的需要,又依赖于市场成为一种产业。
不论移栽机械化配套与否,工厂化育秧应该先行,前景广阔。
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多平原,土地连片,面积较大,在这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优先发展水稻机械化,建立社会服务化体系。
以机械化移栽为主,建立工厂化育秧体系,统一供种、育秧供秧,在提高规模种植的同时,技术上亦能得到保证。
水稻机械化插秧、抛秧、直播都是较为成熟的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而且在生产上证明了它们是中国式的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几种模式,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也将同时并存。
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方
兴未艾,从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节约农本、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来考虑,水稻直播是较理想的栽培技术,随着经济的发展、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农艺配套技术的提高,效率居高的撒播机械化技术也将与现有的条播、点播技术并举。
更新观念、树立效益意识,随着水稻生育期的保证、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种植效益的下滑,蓬勃发展的机械化直播技术的时期正在出现,将有长足发展。
福建的丘陵山区的坡梯田块面积较小,不连片,以小型机具为主;根据气候、温照积温条件,选择机直播为宜,以期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农本。
四、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难题
机械化栽植最主要的问题是:双季晚稻秧龄长、秧苗过高过粗,移栽时已分蘖,尽管农艺上有一套矮壮控高措施,但用于晚稻机械化移栽育秧时技术不易掌握,效果不佳、不稳定;杂交稻单株苗机械化栽插技术更是久未攻克,可以说目前现有移栽机具无法适应。
而我国水稻种植前五名均为双季稻区,给我国整个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提出了难题。
跨世纪的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来自于农业现代化对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的渴求,特别是对长期以来未见分晓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寄予厚望;挑战在于农机与农艺能否一体化,机械化技术水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更在于稻米的价格跌入低
谷,水稻种植效益持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