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第五章
最新机械制图教案——第五章 组合体视图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教学时数:1学时课题:§5-1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教学目标:掌握组合体视图的有关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组合体和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引入新课)模型导入。
(讲授新课)§5-1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一、组合体的概念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
二、组合体的分析方法1、形体分析法:画、看画组合体的视图时,通常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体(这些基本几何体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分析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象出其形状。
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叫做形体分析法。
形体分析法是画图和读图的基本方法。
2、线面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意和空间位置,从而把视图看懂的方法。
线面分析法是作业中补图补线最常用的方法。
三、组合体的分析分析讲解模型(模型)(巩固练习)分析下图由哪几个部分组成(课堂小结)1、组合体的定义;2、组合体的作图和分析方法。
(作业布置)课堂作业:书P87 图5-1课后作业:预习下一节的内容教后感:教学时数:2学时课题:§5-2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教学目标:掌握基本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重点: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组合体叠加的三种形式。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教具:挂图、模型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组合体的定义是如何叙述的?2、列举几种常见的简单的基本几何体。
(引入新课)模型引入。
(讲授新课)§5-2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的组合方式不外乎叠加、切割和综合三种方式。
一、叠加叠加按照表面的接触方式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种:1、相接(如图5-2、5-3所示)2、相切(如下图5-4所示)3、相贯(如图5-5所示)二、切割切割式组合体可以看成是在基本几何体上进行切割、钻孔、挖槽等所构成的形体。
《机械制图(机械类)(第2版)》电子教案 第五章组合体

无论以何种方式构成的组合体.其形体间同一方向的相邻表面都可 以分为平齐、不平齐、相切和相交四种连接关系。形体间的表面连接关 系不同.其结合处的图线画法就不同
下一页 返回
5一1组合体的概述
(1)表面平齐画视图时.同一方向平齐的相邻表面间无分界线如图5-4所示 (2)表面不平齐若同一方向相邻表面不平齐则应在结合处画出分界线如图5一
上一页 返回
5一2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一、形体分析
画图前应首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即分析该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各基本形体的形状、相对位置、表面连接关系.组合体是否具有对称性等. 以便对组合体的整体形状有个总的印象。
二、选择主视图
画组合体的三视图.首先要确定主视图。主视图的选择原则是:应选 择最能反映该组合体形状特征和位置特征的视图作为主视图.同时还应考 虑尽可能减少其他视图中的虚线
上一页 返回
5-4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一、常用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常用基本体的尺寸标注已经形成固定的形式。
二、组合体尺寸标注
1.组合体尺寸标注基本要求 (1)正确。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尺寸标注有关规定。 (2)完整。标注尺寸要完整.不能遗漏或重复。 (3)清晰尺寸布置整齐清晰.便于读图
下一页 返回
5-4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二、常见读图方式举例
《机械制图》第五章教案(DOC)

第五章组合体视图第一讲组合体的画图1.知识要点(1)组合体的组合方式;(2)形体分析法;(3)线面分析法2.教学设计:在讲解组合体的画图方法时,要紧紧抓住两个顺序(①组合体的各基本几何体的画图顺序。
一般按组合体的生成过程先画基础形体,再画局部细节;②同一个形体三个视图的画图顺序。
一般先画形状特征最明显的那个视图,或有积聚性的视图)。
可先给出模型或实体仿真模型,引导同学作形体分析,然后按形体分析的过程绘制三视图。
这个过程要反复进行几次,可停下来让同学画一个模型的三视图,教师观察同学的画图方法,对不正确的方法给予纠正,直到同学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画图方法为止。
线面分析法是形体分析的补充。
3.课前准备: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模型,模型要能够充分体现形体分析法的特点。
4.教学内容(1)组合体的组成方式(形体分析法)叠加如图5-1所示图5-1叠加切割如图5-2所示图5-2切割相切如图5-3所示图5-3相切图5-4为常见的画图错误,主视图上的错误原因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立体是一个实体,即由各种材料制造成的立体,板和柱面的结合部分柱面已经消失,所以不存在转向轮廓线。
左视图上的错误原因是没有考虑宽相等,不作形体分析。
图5-4常见错误画法.综合如图5-5所示图5-5综合(2)用线面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图5-6和图5-7)图5-6平面立体的线面分析图5-7曲面立体的线面分析5.作业习题集:按模型或立体图绘制三视图。
第二讲圆柱截交线教学内容圆柱体与平面相交有三种情况:1)当截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垂直时,截交线为圆或圆弧;2)当截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平行时,截交线为两条线段;3)当截平面与圆柱体的轴线倾斜时,截交线为椭圆或椭圆弧。
表4-1圆柱截交线[例1]根据立体图绘制三视图(利用课件中的动画讲解)【形体分析】基本形体为圆柱体,先用一个侧平面和水平面切去一角,侧平面和柱面的交线为线段,水平面和柱面的交线为圆弧;再用两个正平面和水平面切去一个矩形槽,矩形槽的侧面和柱面的交线为线段,槽的底面与柱面的交线为圆弧。
CAD机械制图(第五章_组合体视图)

二、构形设计的方法 1.准备工作
(1)实物分析 构型设计前应多观察、分析实物或模型,仔细研究其组合形式、 连接方式并能进行物、图相互转化。对一些典型结构要求记住而且 能默画。通过观察分析所获取的素材通过记忆存储起来,以备构型 时灵活运用。
§5-1
§5-2
组合体的构造及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5-3
§5-4 §5-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看组合体三视图 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5-1
组合体的构造及形体分析法
组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成的物体。 两个简单形体的结合情况为:平齐、相切、相交。 形体分析法——把形状较复杂的立体分析成基本几何体构 成的方法。 分析时要明确组合方式;各基本形体的相对位置和表面 连接关系 。
图5-19 形体分析法读图
⑵投影关系
⑶单个想象
根据视图间投影规律,找出分解后各组成部 分在各视图中的投影。
根据分解后各组成部分的视图想象出各 自的空间形状,如下图所示。
图5-20 各组成部分的投影联系
⑷综合想象
在认清各组成部分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的构成形 式,最后综合想象出该视图所表示的支座的完整形状。
图5-8 简单形体的尺寸标注
二、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是确定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定位尺寸标注的起点, 形体在长、宽、高方向都有一个主要尺寸基准,还往往有一或几 个辅助尺寸基准。尺寸基准的确定既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也与 该物体的加工制造要求 、工作位置等有关。
通常选用底平面、 端面、对称面及回 转体的轴线等作为 尺寸基准。
图5-11 错误的尺寸注法
四、尺寸标注的注意点
3.形体上的对称尺寸,应以对称中心线为尺寸基准标注, 如图5-12所示。
《机械制图(第二版)》电子教案 第5章

5.1 组合体概述 5.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5.3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 5.4 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5.1 组合体概述
5.1.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由基本体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物体称为组合体。组合体的 组合形式有叠加和截切两种方式。叠加方式是指用若干个基 本体,按照一定的相对位置拼接组合成为组合形体,如图51所示。截切方式是从基本体上切除部分形状的材料,从而 形成一个组合的形体,如图5-2所示。常见的组合体是前两 种形式的综合,如图5-3所示。
5.2.4 作图
1.布局、画作图基准线 先画出各个基本视图中的对称中心线、主要轮廓线或主要轴
线和中心线,确定好各个基本视图的具体位置。注意在各个 视图之间要留有适当的位置标注尺寸,匀称布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5.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2.打底稿 按形体分析法逐个画出各形体,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
5.2.2 视图选择
首先选择主视图兼顾考虑其他视图,即确定组合体的安放位 置和主视图的投影方向。一般应将组合体放平、放正,使它 的主要平面或主要轴线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主视图的投射 方向应尽可能多的反映组合体的形状特征。
下一页 返回
5.2 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5.2.3 选择比例、确定图幅
根据组合体的尺寸大小和复杂程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 内选取合适的比例,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及标题栏的位置,使 图面布置合理、美观。应尽量选择能够反映形体真实大小的 1: 1比例绘制视图。
在非圆视图上。
上一页 返回
5.4 读组合体的三视图
5.4.1 看图的基本原则
(1)视图是物体某一方向的投影,看图时,要把几个视图对 应起来,分析、联系,才能看懂物体的形状。如图5-12所 示,三个立体的主视图相同,通过看俯视图,才能区分它们 的形状。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05第五章 立体及其表面的交线.

第五章立体及其表面的交线§5.1 平面立体§5.2 曲面立体§5.3 立体与立体相交§5.1 平面立体(a)(b)一、平面立体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点1.棱柱2.棱锥一个投影为多边形,另外两个投影轮廓线为三角形。
1"11' r ' r I R 三棱锥表面上取点2" 2'2'2三棱锥表面上取点1'I 二、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的投影2’2” 21 Ⅱ1" 侧垂面 棱线 例1:补全切口三棱锥的投影.8 7 111" 2" 10" 5" 6" 9" 4" 3" 96 1(3)2(4)10 57" 11" 8" 1 11 2910 4 3 1'(2')8'(7') 3'(4')10'(5')9'(6')11'例2:求立体截切后的投影例3: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3'2'1'(4')1"●2"●4"●3"●1●2●4 ●•空间分析3●•投影分析•求截交线•分析棱线的投影•检查尤其注意检查截交线投影的类似性例4:求四棱锥被截切后的俯视图和左视图。
1 21'(2') 2" ● 1" ●注意: 要逐个截平面分析和绘制截交线。
当平面体只有局部被截切时,先假想为整体被截切,求出截交线后再取局部。
例5:被三棱柱穿孔的四棱柱§5.2 曲面立体(1)圆柱体的投影(2)圆柱体的投影特点例1:分析圆柱轮廓素线的投影A (D)C B(3)圆柱体表面上取点2.圆锥体(1)圆锥体的投影(2)圆锥体的投影特点(3)圆锥体表面上取点3.圆球(1)圆球的投影(b)(a)(2)圆球的投影特点2”(3)圆球体表面上取点4.圆环(a)(b)立体图投影图平行于轴线的直线圆椭圆截平面位置与轴线平行与轴线垂直与轴线倾斜交线二、平面与圆柱面的交线1.平面截切圆柱例1:求左视图●●●●例1:求左视图例2:圆柱截交线例3:空心圆柱开槽后的投影●●●●●●●●●●●●例4:求左视图1、找特殊点2、补充中间点3、光连接各点4、分析轮廓素线的投影例4:求左视图例6:作被穿孔圆柱的侧面投影2.平面截切圆锥截平面位置投影图立体图交线垂直于轴线倾斜于轴线且通过锥顶倾斜于轴线且倾斜于轴线平行于轴线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两条相交直线求圆锥截交线的作图方法1. 素线法 2. 纬圆法作图步骤1) 投影分析2) 求特殊位置点3) 求一般位置点4) 光滑连接各点5) 判断可见性6) 整理轮廓线1:圆锥截交线例2:圆锥截交线例3:圆锥被两个平面截切的投影平面与圆球相交所得截交线为圆或圆弧。
第五章机械制图组合体视图课件

(b )
图5-17 轴承座
圆凸台
圆筒 支撑板 底板
加强肋板
一、 组合体的画图步骤
• 2.选择视图
• 选择视图首先需要确定主视图。 • 通常要求主视图能较多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即尽量将组成部分的形状和相互关系反映在主 视图上,并使主要平面平行于投影面,以便投影 表达实体。图5-17a的轴承座,从箭头A方向看去 ,所得到的视图满足所述的基本要求,可以作为 主视图。 • 主视图确定之后,俯视图和左视图也就随之确定 了。底板需要水平面投影表达其形状和两孔中心 的位置;肋板则需要侧面投影表达形状。因此, 三个视图都是必需的,缺少一个视图都不能将物 体表达清楚。
宽度方向尺寸基准 (后端面)
长度方向尺寸基准 (对称面)
高度方向尺寸基准 (底面)
图5-18 轴承座画图步骤
图5-20
图5-20
第七节 看组合体视图
看图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叫做形体分法,一 种叫做线面分析法。
二、 线面分析法
线面分析法就是运用线面的投影规律,分析视图 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从而看懂视 图。 下面以图5-22所示的压块为例,说明用线面分析 法看图的方法。
• 当圆柱与圆柱、圆柱与圆锥轴线相交,并公切于 一圆球时,相贯线为椭圆,该椭圆的正面投影为 一直线段,水平面投影为类似形(圆或椭圆)(图514)。
• 当两圆柱轴线平行或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相贯线 为直线(图5-15)。
图5-1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一)
图5-14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二)
图5-15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三)
1 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
图5-22 用线面分析法看图
2 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
《机械制图》(张雪梅)教学课件 第五章 组合体

2.1 叠加式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叠加式组合体常用形体分析法画图,即首先对物体进行形体分析,将物体假想分解为 几个组成部分(基本体),弄清楚各部分的结构形状、相对位置关系、表面连接关系,逐个 画出各部分的投影,最后进行综合整理得到组合体视图。
3.1 尺寸的种类
(a)
图5-11 支座
(b)
3.2 尺寸基准
在明确了视图中应标注哪些尺寸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尺寸基准问题。所谓尺寸基准,是 指标注尺寸的起点。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每个方向上必须要有一个主要 基准,有时还有一个或几个辅助基准。通常选择组合体的对称中心平面、底面、重要端面以 及回转体的轴线等作为尺寸基准。
(2)尺寸应标在表达形体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尽量避免标 注在虚线上。
(3)对称结构的尺寸,一般应对称标注(注全长)。
(4)尺寸应尽量注在视图外,且同一方向连续的几个尺寸, 应尽量标注在同一位置线上。在排列尺寸时,应使大尺寸在外、 小尺寸在内,避免尺寸线和其他尺寸的尺寸界线相交,以保持 图面清晰,并且不能出现封闭的尺寸链。
4.1 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要领
如图5-15所示主视图中的三角形,图5-15(a)上为实线,说明从前向后看时该直角三 棱柱的轮廓线均可见,故该三棱柱是叠加在形体上的;图5-15(b)上为虚线,说明从前向 后看时该直角三棱柱的轮廓线均不可见,故该三棱柱是在基础形体上切割而成的。
(a)
(b)
2024精选《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2024精选《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第五章“轴测图”,具体内容包括:轴测图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轴测图尺寸标注与阅读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轴测图的基本概念,掌握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2. 能够阅读和理解轴测图,并准确标注尺寸。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及尺寸标注。
教学重点:轴测图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绘图工具等。
2. 学具:绘图板、铅笔、橡皮、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零件的轴测图,引出轴测图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轴测图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介绍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3)演示轴测图尺寸标注的技巧。
3. 实践操作:(1)教师现场演示绘制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
(2)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自行绘制轴测图,并进行尺寸标注。
4.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一道实际轴测图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简单的轴测图绘制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进行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五章轴测图2. 板书内容:(1)轴测图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正等轴测图、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3)轴测图尺寸标注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零件的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并标注尺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研究其他类型的轴测图,如正二轴测图、斜三轴测图等。
(2)探讨轴测图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绘制方法。
2. 轴测图的尺寸标注技巧。
3. 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跟随教师步骤进行绘图和标注。
4. 作业设计中正等轴测图和斜二轴测图的绘制及尺寸标注。
《机械制图》教案解析精品PPT课件

5.4.1 读图的基本知识
1·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如果采用三视图表达一个组合体,那么,看 图时要将这三个视图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2·寻找特征视图
几个图联系起来看
所谓“特征视图”,就是把物体的形状特征及相对位 置反映最充分的那个视图叫“特征视图”。
一组主、俯
视图投影相同, 而左视图不同的 组合体
3·了解视图中的线框和图线的含义
5.3.1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常见形体的标注方法
三棱柱
四棱柱
六棱柱
四棱锥
掌握组合
体尺寸的标注,
()
必须了解基本
形体的尺寸标
四棱台
圆柱
圆锥
圆球
注方法。
一个基本
形体应该有长、
□□
Φ
Φ
宽、高三个方
向的尺寸。
半球
圆
台
Φ
内环
Φ
基本形体的尺寸标注
Φ
Φ
Φ
总体尺寸不直接标注实例
总体尺寸= 定位尺寸+ 定形尺寸
基本体上的切口、开槽和穿孔等,一般只标注截平面的定 位尺寸和开槽或穿孔的定形尺寸,而不标注截交线的尺寸。
是实形体与实形体进行组合。
圆锥 圆柱
圆台
圆柱
切割 —是指把物体用平面或曲面切割去若干部分.
是从实形体中挖去一个实形体,被挖去的部分就 形成空形体(空洞);或是从实形体中切去一部 分,使被切的实形体成为不完整的基本几何体。
注:有时组合体既有叠加,也有挖切。
根据组合体连接方式的相对位置形式,可以分为: 平行、相切和相交。
组合体中两相邻基本几何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相切、相交、平行
相交
交线
机械制图教案5组合体

教案首页课题序号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2 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五单元组合体§5-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使用教具多媒体、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熟悉形体表面连接方式的各种画法2、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教学重点运用形体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运用面形分析法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无课外作业习题册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板1第五单元组合体§5-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一、组合体的构成方式二、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作图关系(1)表面平齐(2)表面不平齐(3)表面相切(4)表面相交三、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板2课堂教学安排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复习旧课】【引入新题】任何机器零件或日常生活用品,从形体的角度来分析,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些简单的基本体经过叠加、切割或穿孔等方式组合而成的。
【讲授新课】第五单元组合体§5-1 绘制组合体三视图一、组合体的构成方式组合体按其构成的方式,通常分为叠加型和切割型两种。
叠加型组合体是由若干基本体叠加而成,如图5-1a所示的螺栓(毛坯)是由六棱柱、圆柱和圆台叠加而成。
切割型组合体则可看成由基本体经过切割或穿孔后形成的,如图5-1b所示的压块(模型)是由四棱柱经过若干次切割再穿孔以后形成的。
多数组合体则是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综合型,如图5-1c所示的支座。
二、组合体上相邻表面之间的连接关系(1)表面平齐(2)表面不平齐(3)表面相切(4)表面相交三、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与步骤画组合体的视图时,可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形体,判断它们的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分析形体间相邻表面是否处于共面、相切或相交的关系,从而弄清组合体的结构形状。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1.叠加型组合体(1)形体分析(2)视图选择课堂教学安排(3)布置视图根据组合体的大小,定比例、选图幅、确定各视图的位置,画出各视图的基线。
机械制图5章电子教案

(2)确定主视图的投射方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其它视图的选择
主视图确定后,还要再选择适当数量的其他 视图和相应的表达方法,把主视图未表达清楚的 内、外结构形状表达清楚。选择的表达方法应正 确、合理,每个视图和表达方法的目的要明确。 总之,在表达清楚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的 前提下,视图的数量越少越好,表达方法越简便 越好。根据零件的具体情况,设想几个表达方案, 通过分析比较最后选出最佳方案。
标注极限偏差值时,应注意上、下偏差的 小数点必须对齐,小数点后的位数也必须 相同,其标注方法如图所示。
(2)在装配图中的标注 装配图中,零件之间凡有配合要求的 地方必须标出配合代号,其配合代号由两 个互相配合的孔和轴的公差带代号组成。 在基本尺寸的右边用分数形式表达,分子 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带代 号,其标注形式见表5.4。
当零件与滚动轴承配合时,只需标注相配 零件的公差带代号 。
2.形状和位置公差的标注
(1)形位公差的术语 ① 要素。 ② 实际要素。 ③ 被测要素。 ④ 基准要素。 ⑤ 公差带
(2)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和符号。形位公差 共分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两类14项。其特 征项目和符号见表5.5。
(3)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① 公差框格与基准代号
a.当被测要素为线或面时,其箭头垂直指 向被测要素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但必须 与尺寸线明显地分开。
b.当指向实际表面时,箭头可置于带点的 参考线上,该点则指在实际表面上
c.当公差涉及轴线、中心平面时,则带箭 头的指引线应与尺寸的延长线重合
d.当几个被测要素表面具有同一数值的公 差带要求时
③ 基准要素。 a.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
b.当基准要素是轴线,中心平面时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机械制图公开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五章,详细内容为“组合体的视图表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运用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以及局部视图来准确表达组合体的形状和尺寸。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能够正确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2. 能够通过观察组合体视图,分析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尤其是复杂组合体的视图绘制;2. 教学重点: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绘制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组合体模型、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2. 学具:绘图板、铅笔、橡皮、三角板、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组合体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激发学生兴趣;2. 知识讲解:a. 讲解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b. 介绍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以实例进行讲解;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每组一个组合体模型,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5.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组合体视图绘制题目,学生独立完成;6. 小组讨论:学生相互讨论,分享自己的绘制心得;六、板书设计1.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2. 内容:a. 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的概念及相互关系;b. 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方法;c. 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绘制给定组合体的三视图;b. 根据给定视图,想象组合体形状,并绘制其立体图;2. 答案:见附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对于组合体的视图表达掌握情况较好,但在绘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如视图对齐、尺寸标注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制图方法,如轴测图、透视图等,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二讲§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5—2 组合体的画法课题: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2、形体分析法3、组合体的画法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2、讲解形体分析法3、讲解组合体的画法教学要求:1、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表面连接关系2、掌握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3、掌握组合体的画法教学重点:1、形体分析法2、组合体的画法教学难点:用形体分析法分析组合体教具:模型:形体相贴、形体相交、形体相切、支座教学方法:用模型辅助讲解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讲评作业,复习斜二测图简单体的轴测图的画法。
二、引入新课题组合体可以理解为是把零件进行必要的简化,将零件看作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成。
所以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的绘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即形体分析法。
学习组合体的投影作图为零件图奠定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一)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1)叠加(2)切割(3)综合是上面两种基本形式的综合。
如图5-1所示。
(a)叠加型(b)切割型(c)综合型图5-1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1)平齐或不平齐当两基本体表面平齐时,结合处不画分界线。
当两基本体表面不平齐时,结合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5-2(a)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平齐,在主视图上不应画分界线。
如图5-2(b)所示组合体,上、下两表面不平齐,在主视图上应画出分界线。
对照模型讲解。
(a)表面平齐(b)表面不平齐图5-2 表面平齐和不平齐的画法(2)相切当两基本体表面相切时,在相切处不画分界线。
举例:如图5-3(a)所示组合体,它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相切,在相切处形成光滑的过渡,因此主视图和左视图中相切处不应画线,此时应注意两个切点A、B的正面投影a′、(b′)和侧面投影a″、(b″)的位置。
图5-3(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图5-3 表面相切的画法(3)相交当两基本体表面相交时,在相交处应画出分界线。
举例:如图5-4(a)所示组合体,它也是由底板和圆柱体组成,但本例中底板的侧面与圆柱面是相交关系,故在主、左视图中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图5-4(b)是常见的错误画法。
对照模型讲解。
(a)正确画法(b)错误画法图5-4 表面相交的画法特别提出让学生体会一下图5-3和图5-4所示相切与相交两种画法的区别。
(二)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假想将组合体分解为若干基本体,分析各基本体的形状、组合形式和相对位置,弄清组合体的形体特征,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如图5-5(a)所示的支座可分解成图5-5(b)所示的四个部分(提问学生:每一部分可看作由几个基本体组成)。
对照模型讲解。
(a)支座(b)分解图图5-5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三)组合体的画法讲课时以图5-5所示的支座为例来进行说明,并对照模型讲解。
1、形体分析画图前,首先应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分析该组合体是由哪些基本体所组成的,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组合形式以及表面间的连接关系及其分界线的特点。
图5-5中的支座由大圆筒、小圆筒、底板、和肋板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大圆筒与底板接合,底板的底面与大圆筒底面共面,底板的侧面与大圆筒的外圆柱面相切;肋板叠加在底板的上表面上,右侧与大圆筒相交,其表面交线为A、B、C、D,其中D为肋板斜面与圆柱面相交而产生的椭圆弧;大圆筒与小圆筒的轴线正交,两圆筒相贯连成一体,因此两者的内外圆柱面相交处都有相贯线。
通过对支座进行这样的分析,弄清它的形体特征,对于画图有很大帮助。
在具体画图时,可以按各个部分的相对位置,逐个画出它们的投影以及它们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综合起来即得到整个组合体的视图。
2、选择主视图表达组合体形状的一组视图中,主视图是最主要的视图。
在画三视图时,主视图的投影方向确定以后,其他视图的投影方向也就被确定了。
因此,主视图的选择是绘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主视图的选择一般根据形体特征原则来考虑,即以最能反映组合体形体特征的那个视图作为主视图,同时兼顾其他两个视图表达的清晰性。
选择时还应考虑物体的安放位置,尽量使其主要平面和轴线与投影面平行或垂直,以便使投影能得到实形。
如图5-6所示的支座,比较箭头所指的各个投影方向,选择A向投影为主视图较为合理。
3、确定比例和图幅视图确定后,要根据物体的复杂程度和尺寸大小,按照标准的规定选择适当的比例与图幅。
选择的图幅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标注尺寸和画标题栏等。
4、布置视图位置布置视图时,应根据已确定的各视图每个方向的最大尺寸,并考虑到尺寸标注和标题栏等所需的空间,匀称地将各视图布置在图幅上。
5、绘制底稿支座的绘图步骤如图5-7所示。
边绘图边讲解作图步骤。
(a)布置视图,画主要基准线(b)画底板和大圆筒外圆柱面(c)画肋板(d)画小圆筒外圆柱面(e)画三个圆孔(f)检查、描深,完成全图图5-7 支座三视图的作图步骤讲完例题后总结,绘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保证三视图之间相互对正,提高画图速度,减少差错,应尽可能把同一形体的三面投影联系起来作图,并依次完成各组成部分的三面投影。
不要孤立地先完成一个视图,再画另一个视图。
(2)先画主要形体,后画次要形体;先画各形体的主要部分,后画次要部分;先画可见部分,后画不可见部分。
(3)应考虑到组合体是各个部分组合起来的一个整体,作图时要正确处理各形体之间的表面连接关系。
四、小结1、组合体的组合形式2、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3、形体分析法4、总结例题,总结组合体的画法五、布置作业习题集5-1(1)、(2)、(3)、(4);5-2(1)、(2)、(3)、(4)第二十三讲§5—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课题:1、尺寸基准2、标注尺寸要完整3、标注尺寸要清晰4、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课堂类型:讲授教学目的:1、讲解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2、讲解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3、介绍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教学要求:1、掌握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2、会完整、清晰地标注组合体的尺寸3、掌握常见结构的尺寸注法教学重点:1、尺寸基准和尺寸种类2、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教学难点:完整、清晰地标注尺寸的方法教具:模型:支座教学方法: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一向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内容,学生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讲解组合体的尺寸标注的各条规则时,应该举出恰当的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复习组合体的组合形式和表面连接关系2、复习组合体的画法二、引入新课题一组视图只能表示物体的形状,不能确定物体的大小,组合体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由标注的尺寸确定。
本次课就来学习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三、教学内容(一)尺寸基准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称为尺寸基准。
组合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每个方向至少应有一个尺寸基准。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中,常选取对称面、底面、端面、轴线或圆的中心线等几何元素作为尺寸基准。
在选择基准时,每个方向除一个主要基准外,根据情况还可以有几个辅助基准。
基准选定后,各方向的主要尺寸(尤其是定位尺寸)就应从相应的尺寸基准进行标注。
举例:如图5-8所示支架,是用竖板的右端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前、后对称平面作为宽度方向尺寸基准;用底板的底面作为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
图5-8 支架的尺寸基准分析(二)标注尺寸要完整1、尺寸种类要使尺寸标注完整,既无遗漏,又不重复,最有效的办法是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根据各基本体形状及其相对位置分别标注以下几类尺寸。
(1)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体形状大小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中的50、34、10、R8等尺寸确定了底板的形状。
而R14、18等是竖板的定形尺寸。
(a)(b)(c)图5-9 尺寸种类(2)定位尺寸确定各基本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举例:如图5-9(a)俯视图中的尺寸8确定竖板在宽度方向的位置,主视图中尺寸32确定φ16孔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3)总体尺寸确定组合体外形总长、总宽、总高的尺寸。
总体尺寸有时和定形尺寸重合,如图5-9(a)中的总长50和总宽34同时也是底板的定形尺寸。
对于具有圆弧面的结构,通常只注中心线位置尺寸,而不注总体尺寸。
如图5-9(b)中总高可由32和R14确定,此时就不再标注总高46了。
当标注了总体尺寸后,有时可能会出现尺寸重复,这时可考虑省略某些定形尺寸。
如图5-9(c)中总高46和定形尺寸10、36重复,此时可根据情况将此二者之一省略。
2、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标注组合体的尺寸时,应先对组合体进行形体分析,选择基准,标注注出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和总体尺寸,最后检查、核对。
以图5-10(a)、(b)所示的支座为例说明组合体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
(1)进行形体分析。
该支座由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四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组合形式为叠加。
如图5-10(c)所示。
(2)选择尺寸基准。
该支座左右对称,故选择对称平面作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和支撑板的后端面平齐,可选作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底板的下底面是支座的安装面,可选作高度方向尺寸基准。
如图5-10(a)所示。
(3)根据形体分析,逐个注出底板、圆筒、支撑板、肋板的定形尺寸。
如图5-10(d)、(e)所示。
(4)根据选定的尺寸基准,注出确定各部分相对位置的定位尺寸。
如图5-10(f)中确定圆筒与底板相对位置的尺寸32,以及确定底板上两个φ8孔位置的尺寸34和26。
(5)标注总体尺寸。
此图中所示支座的总长与底板的长度相等,总宽由底板宽度和圆筒伸出部分长度确定,总高由圆筒轴线高度加圆筒直径的一半决定,因此这几个总体尺寸都已标出。
(6)检查尺寸标注有无重复、遗漏,并进行修改和调整,最后结果如图5-10(f)所示。
(a)支座(b)支座三视图(c)支座形体分析(d)标注底板定形尺(e)标注圆筒、支撑板、肋板定形尺寸(f)标注定位尺寸、总体尺寸图5—10 支座的尺寸标注(三)标注尺寸要清晰标注尺寸不仅要求正确、完整,还要求清晰,以方便读图。
为此,在严格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尺寸应尽量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最明显的视图上。
举例:如图5-10(d)中底板下部开槽宽度24和高度5,标注在反映实形的主视图上较好。
2、同一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和确定其位置的定位尺寸,应尽可能集中标注在一个视图上。
举例:如图5-10(f)上将两个φ8圆孔的定形尺寸2×φ8和定位尺寸34、26集中标注在俯视图上,这样便于在读图时寻找尺寸。
3、直径尺寸应尽量标注在投影为非圆的视图上,而圆弧的半径应标注在投影为圆的视图上。
举例:如图5-10(e)中圆筒的外径φ28标注在其投影为非圆的左视图上,底板的圆角半径R8标注在其投影为圆的俯视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