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代数教案
高等代数教案
全套高等代数教案第一章:高等代数概述1.1 高等代数的定义与意义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了解高等代数在数学及其它领域中的应用1.2 基本术语和符号学习常见的代数运算符掌握基本的代数表达式1.3 基本定理和性质学习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定理理解线性空间的基本性质第二章:矩阵和行列式2.1 矩阵的基本概念理解矩阵的定义和矩阵元素的意义学习矩阵的运算规则2.2 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理解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方法2.3 矩阵和行列式的应用学习矩阵在几何中的应用了解矩阵在概率论和统计中的应用第三章:线性方程组3.1 高斯消元法学习高斯消元法的原理和步骤掌握高斯消元法的应用3.2 矩阵的秩理解矩阵秩的概念学习矩阵秩的计算方法3.3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结构理解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定理学习线性方程组解的方法第四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4.1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学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4.2 矩阵的对角化理解矩阵对角化的概念掌握矩阵对角化的方法4.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应用学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第五章: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5.1 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理解向量空间和子空间的概念学习向量空间的基和维数5.2 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理解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学习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5.3 线性变换的应用学习线性变换在几何中的应用了解线性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第六章:特征多项式和最小多项式6.1 特征多项式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特征多项式的概念学习特征多项式的计算方法6.2 最小多项式的定义和性质理解最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最小多项式的计算方法6.3 特征多项式和最小多项式的应用学习特征多项式和最小多项式在矩阵对角化中的应用了解特征多项式和最小多项式在多项式环中的应用第七章:二次型7.1 二次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理解二次型的概念学习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7.2 惯性定理和二次型的分类理解惯性定理的概念学习二次型的分类方法7.3 二次型的应用学习二次型在几何中的应用了解二次型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线性微分方程组8.1 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理解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概念学习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的结构8.2 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学习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解法掌握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通解8.3 线性微分方程组的应用学习线性微分方程组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了解线性微分方程组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第九章: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9.1 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概述了解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的概念学习特征值问题的数值解法的方法9.2 幂法和反幂法学习幂法和反幂法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幂法和反幂法的应用9.3 稀疏矩阵和迭代法理解稀疏矩阵的概念学习迭代法的原理和步骤第十章:高等代数的进一步研究10.1 向量丛和纤维丛理解向量丛和纤维丛的概念学习向量丛和纤维丛的分类方法10.2 群表示论的基本概念理解群表示论的概念学习群表示论的基本性质10.3 高等代数的其它研究领域了解高等代数在数学物理方程中的应用学习高等代数在和机器学习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矩阵的秩秩的概念是高等代数中的重要概念,理解秩的计算方法和秩的性质对于后续学习线性变换、矩阵对角化等高级内容至关重要。
高等代数课程设计
高等代数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等代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如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理论,如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矩阵的运算和性质等;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方法,如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构造线性变换等。
技能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求解线性方程组、判断矩阵的性质等;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证明的能力,如证明线性变换的性质、推导特征值的计算公式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首先,介绍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向量的加法和数乘、向量空间的子空间等;其次,介绍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线性变换的定义、矩阵与线性变换的关系等;接着,介绍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求解方法等;最后,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其次,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后,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等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大学高等代数教案模版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矩阵及其运算2. 线性方程组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4. 矩阵的对角化教学难点:1. 矩阵运算的熟练掌握2.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4. 矩阵对角化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线性方程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线性方程组。
2. 介绍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如向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
二、讲授新课1. 矩阵及其运算- 介绍矩阵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则- 讲解矩阵的加法、减法、数乘、乘法等运算- 通过实例讲解矩阵运算的应用2. 线性方程组- 介绍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分类和求解方法- 讲解高斯消元法、克拉默法则等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 通过实例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过程3.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介绍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讲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通过实例讲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应用4. 矩阵的对角化- 介绍矩阵对角化的概念和条件- 讲解矩阵对角化的方法- 通过实例讲解矩阵对角化的应用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氛围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2. 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高等代数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述高等代数是数学学科中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多项式理论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多项式理论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线性变换、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概念、线性组合、基与维数、线性相关性等。
2. 线性方程组:高斯消元法、矩阵的秩、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等。
3. 多项式理论:多项式的概念、运算、因式分解、多项式方程的根等。
4. 线性变换:线性变换的概念、矩阵表示、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对角化等。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2.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高等代数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互动式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高等代数的图形和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
3. 考试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4. 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第5-8周: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高斯消元法。
3. 第9-12周:多项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4. 第13-16周:线性变换和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5. 第17-20周:课程总结和复习。
大学高等代数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线性空间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运算;(2)了解线性变换的定义、性质及运算;(3)学会利用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3)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运算;2. 利用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运算;2. 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课堂练习;2. 学生准备:复习相关知识点,预习新课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引导学生思考线性方程组的解与线性空间之间的关系;2. 提出问题:如何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二、新课讲解1. 介绍线性空间的基本概念,包括向量空间、线性子空间、基、维数等;2. 讲解线性空间的性质,如加法封闭性、数乘封闭性、线性组合、零向量、单位向量等;3. 介绍线性变换的定义、性质及运算,如线性变换的加法、数乘、逆变换等;4. 分析线性变换与线性空间之间的关系,如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线性变换的核与像等。
三、实例分析1.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概念;2. 结合实例,讲解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运算。
四、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有什么区别?(2)如何判断一个集合是否为线性空间?(3)线性变换的核与像有什么关系?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际问题解决1. 提供实际问题,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线性规划等;2. 引导学生利用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高等代数教案(北大版)高等代数试题以及解答
高等代数教案(北大版)-高等代数试题以及解答一、线性方程组1. 定义线性方程组,并说明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高斯消元法、克莱姆法则。
3. 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性质:唯一性、存在性。
4. 线性方程组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矩阵及其运算1. 定义矩阵,说明矩阵的元素、矩阵的行和列。
2. 矩阵的运算:加法、减法、数乘、矩阵乘法。
3. 矩阵的转置、共轭、伴随矩阵。
4. 矩阵的行列式、行列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三、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1. 定义线性空间,说明线性空间的基、维数。
2. 线性变换的定义,线性变换的矩阵表示。
3. 线性变换的性质:线性、单调性、可逆性。
4. 线性变换的应用:线性映射、线性变换在几何上的意义。
四、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 特征值、特征向量的定义。
2. 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3.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特征值的重数、特征向量的线性无关性。
4. 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五、二次型1. 二次型的定义,二次型的标准形。
2.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矩阵的合同。
3. 二次型的性质:正定、负定、不定。
4. 二次型的判定方法,二次型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六、向量空间与线性映射1. 向量空间的概念,包括基、维数和维度。
2. 线性映射的定义,线性映射的性质,如线性、单调性和可逆性。
3. 线性映射的表示方法,包括矩阵表示和坐标表示。
4. 线性映射的应用,如线性变换、线性映射在几何上的意义。
七、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应用1.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包括特征多项式和特征方程。
2.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如重数和线性无关性。
3. 对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性质和计算。
4.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振动系统、量子力学等。
八、二次型的定义和标准形1. 二次型的定义,包括二次型的标准形和矩阵表示。
2.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包括矩阵的合同和相似。
3. 二次型的性质,如正定、负定和不定。
大学本科高等代数教学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本科高等代数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 理解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
2.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3. 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 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参考书3. 练习题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复习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2. 提出问题:如何求解线性方程组?二、新课讲解1. 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a. 矩阵的定义和性质b. 矩阵的运算(加法、数乘、乘法)c. 矩阵的逆矩阵和行列式2.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a. 高斯消元法b. 克莱姆法则三、课堂练习1. 求解线性方程组2. 计算矩阵的逆矩阵和行列式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2. 复习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二、新课讲解1. 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a. 向量空间的定义和性质b. 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2. 线性变换的运算a. 线性变换的加法b. 线性变换的数乘三、课堂练习1. 判断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2. 计算线性变换的运算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强调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概念教学反思: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矩阵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向量空间和线性变换的基本概念。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 在课堂练习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等代数全套教案
高等代数全套教案教案标题:高等代数全套教案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高等代数领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一:引入高等代数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了解高等代数的定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认识高等代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学习的兴趣。
教学步骤:1. 介绍高等代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分享高等代数在科学、工程和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高等代数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影响。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高等代数的重要性和学习动力。
教案二:线性代数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在线性代数领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矩阵运算和线性方程组求解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如向量、矩阵和线性变换等。
2. 讲解矩阵的基本运算和性质,如矩阵加法、矩阵乘法和矩阵转置等。
3. 教授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包括高斯消元法和矩阵求逆法。
4. 给予学生练习题和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线性代数应用能力。
教案三:群论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理解群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在群论领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证明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群论的基本概念,如群的定义、群运算和群的性质等。
2. 讲解群的子群、同态映射和同构等重要概念。
3. 引导学生进行群的证明和推理练习,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证明能力。
4.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群论解决问题。
教案四:域论教学目标:1. 确保学生理解域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在域论领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域论的基本概念,如域的定义、域运算和域的性质等。
2. 讲解域的子域、扩域和域的同构等重要概念。
西北工业大学高等代数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2. 矩阵及其运算3. 行列式及其性质4. 线性方程组5.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6.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教学重点:1. 矩阵及其运算2. 行列式及其性质3.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教学难点:1. 矩阵运算的性质及运算规律2. 行列式的计算方法3.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 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的求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中学数学中的行列式和矩阵的概念。
2. 介绍高等代数的基本内容。
二、基本概念1. 介绍向量空间、线性相关、线性无关等基本概念。
2. 讲解向量组的秩及其性质。
三、矩阵及其运算1. 介绍矩阵的概念及其运算。
2. 讲解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等运算。
3. 讲解矩阵的转置、逆矩阵等运算。
四、行列式及其性质1. 介绍行列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讲解行列式的性质,如拉普拉斯展开、行列式的乘法法则等。
第二课时一、线性方程组1. 介绍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及解法。
2. 讲解克莱姆法则、行列式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
二、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 介绍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
2. 讲解矩阵的特征多项式、特征值、特征向量等概念。
3. 讲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方法。
三、二次型及其标准形1. 介绍二次型的概念及标准形。
2. 讲解二次型的化简方法,如配方法、配方法等。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高等代数第三版教学设计
高等代数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高等代数》是大学数学系中的一门重要的接受教育。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着重强化代数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2.增进数学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加学生的问题证明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4.让学生能够应用代数知识解决更高级别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安排本次课程将覆盖代数基础知识的讲授,如线性代数、域论、群论和环论。
同时,还将在有关计算机建模和应用领域中扩展代数知识的广泛应用。
具体内容将按以下计划进行:1. 第一阶段:线性代数•基本定义和定理的介绍•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Krylov子空间和迭代算法•非线性方程的求解2. 第二阶段:群论和环论•基本定义和定理的介绍•子群、群作用和同态映射•非阿贝尔的群和可解性•基本概念、理想和环同构3. 第三阶段:域论•基本定义和定理的介绍•扩张域和域同构•Galois理论、拓扑和代数初步的联系三、教学方法•教师研读教材,并充分准备直接到课堂上讲解。
•教师分发幻灯片或课件,辅助和提出重点,在讲解过程中迅速暂停。
•通过互动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种知识点的概念,并体验数学的严谨性。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现代数知识的各种应用和技巧。
四、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以下方法:1.平时成绩占50%。
2.期末考试成绩占50%。
3.课堂表现(包括讨论、作业、小组活动)也很重要,将占平时成绩的一半。
4.期末考试内容将包括所有阶段的所有课程内容。
五、总结高等代数是数学系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技能和表达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通过教学设计、方法和评估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高等代数的知识和技巧,为学生能够应对日后的数学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整word版)高等代数教案
高等代数
教案
秦文钊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110,ij ij in ij a a a a -+=====称为元素ij a 的代数余子式.
就是说,行列式等于某一行的元素分别与它们代数余中,如果令第i 行的元素等于另外一行,譬如说,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n n b x +=,,,2d b b n s 当且仅当)(,s A 的线性组合
一、章(节、目)授课计划第页
二、课时教学内容第页。
高等代数教案
高等代数教案教案标题:高等代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高等代数中的常见运算规则和技巧。
3. 能够应用高等代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 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包括矩阵、行列式、向量、线性方程组等。
2. 高等代数的运算规则:包括矩阵的加法、减法、乘法,行列式的性质,向量的线性组合等。
3. 高等代数的应用:包括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矩阵的应用、向量的几何意义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 引入高等代数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兴趣。
2.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高等代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步: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1. 介绍矩阵的定义、性质和基本运算规则。
2. 解释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3. 讲解向量的定义、线性组合和线性相关性。
4. 介绍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第三步:演示运算规则和技巧1. 通过示例演示矩阵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2. 指导学生掌握行列式的展开法和性质运用。
3. 演示向量的线性组合和线性相关性的计算方法。
第四步:应用实例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要点。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代数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3. 实例题目和解答。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高等代数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教学延伸:1.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进一步应用高等代数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2. 知识拓展:介绍高等代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以上是一份高等代数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的教案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等代数的课程设计
高等代数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高等代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等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线性变换、特征空间、特征值等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矩阵运算、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等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二次型的最小二乘法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高等代数运算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高等代数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矩阵的基本概念、矩阵的运算、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2.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特征向量:线性变换的概念和性质、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和性质、线性变换的应用。
3.二次型:二次型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型的标准形和规范形、二次型的最小二乘法。
4.高等代数的应用:线性方程组的应用、二次型的应用、线性变换的应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高等代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高等代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软件进行高等代数运算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的高等代数教材,如《高等代数》(华工版)、《高等代数》(复旦版)等。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高等代数的经典著作和学术文章,如《矩阵分析与应用》、《线性代数及其应用》等。
先大学高等代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列式、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等基本概念;(2)熟练运用线性方程组、矩阵、行列式、向量空间、线性变换等基本方法;(3)了解高等代数的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能力;(3)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兴趣,培养数学素养;(2)树立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性方程组2. 矩阵3. 行列式4. 向量空间5. 线性变换6. 高等代数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矩阵的运算和性质;(3)行列式的计算和性质;(4)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1)线性方程组的求解;(2)矩阵的运算和性质;(3)行列式的计算和性质;(4)向量空间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线性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4.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线性方程组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2. 求解方法:介绍高斯消元法、克拉默法则等求解方法;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线性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矩阵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矩阵的概念;2. 矩阵的运算:介绍矩阵的加法、乘法、转置等运算;3. 矩阵的性质:介绍矩阵的秩、逆矩阵等性质;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矩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行列式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行列式的概念;2. 行列式的计算:介绍拉普拉斯展开法、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等计算方法;3. 行列式的性质:介绍行列式的性质;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行列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等代数第五版教学设计
高等代数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高等代数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如矩阵、行列式、线性方程组等。
2.能够应用高等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科学研究及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线性代数初步1.认识矩阵,矩阵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方程组的通解和特解。
3.行列式,行列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方法。
4.向量空间,向量空间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二章矩阵代数1.矩阵的初等变换及其性质。
2.矩阵的逆,逆矩阵的求解方法。
3.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和判定方法。
4.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相似矩阵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第三章行列式的应用1.克莱姆法则及其正确性的证明。
2.矩阵的秩及其性质,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3.行列式的应用,如二次曲线的判别法等。
4.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及其应用。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的应用1.线性方程组及其几何解释,平面与直线的交点问题。
2.线性方程组与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的应用。
3.线性方程组和矩阵的秩,方程组的解的个数及其分类讨论。
4.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教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其中,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手段,作业是巩固和实践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表现则是评价学生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依据。
基于学生的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课本资料:《高等代数》第五版,作者:郑小平,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案例资料:根据实际需求收集相关案例资料,以丰富课程内容。
3.教学软件:Matlab、Maple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高等代数知识。
大学高等代数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 第X节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高等代数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1. 课内学习内容:(1)行列式的基本概念及性质;(2)矩阵的基本概念及运算;(3)线性方程组的解法;(4)特征值与特征向量;(5)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2. 课外学习内容:(1)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3)完成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通过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行列式的基本概念及性质:(1)行列式的定义;(2)行列式的性质;(3)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2. 矩阵的基本概念及运算:(1)矩阵的定义;(2)矩阵的运算;(3)矩阵的逆。
3. 线性方程组的解法:(1)克拉默法则;(2)高斯消元法;(3)矩阵法。
4.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定义;(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3)求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
5. 二次型及其标准形:(1)二次型的定义;(2)二次型的性质;(3)二次型的标准形。
三、课堂练习1. 课堂提问,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2. 分组讨论,解决课堂练习中的问题。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高等代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2. 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备注:1. 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2. 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等代数教案(北大版)高等代数试题以及解答
高等代数教案(北大版)-高等代数试题以及解答一、线性方程组1. 定义线性方程组,并了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性质。
2. 掌握高斯消元法求解线性方程组,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克莱姆法则,并能够运用该法则判断线性方程组的解的情况。
4.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二、矩阵及其运算1. 定义矩阵,并了解矩阵的基本性质。
2. 掌握矩阵的运算,包括矩阵的加法、减法、数乘以及矩阵的乘法。
3. 了解逆矩阵的概念,并掌握逆矩阵的求法。
4.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矩阵的运算方法。
三、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1. 定义线性空间,并了解线性空间的基本性质。
2. 掌握线性变换的概念,并了解线性变换的基本性质。
3. 了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并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求法。
4.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的相关知识。
四、二次型1. 定义二次型,并了解二次型的基本性质。
2. 掌握二次型的标准形以及惯性定理。
3. 了解二次型的正定性以及其判定方法。
4.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二次型的相关知识。
五、向量空间与线性映射1. 定义向量空间,并了解向量空间的基本性质。
2. 掌握线性映射的概念,并了解线性映射的基本性质。
3. 了解核空间以及秩的概念,并掌握核空间和秩的求法。
4.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空间和线性映射的相关知识。
六、特征值和特征向量1. 回顾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定义,理解它们在矩阵对角化中的作用。
2. 学习如何求解一个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包括利用特征多项式和行列式等方法。
3. 掌握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简化矩阵表达式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提供例题,展示如何将一般矩阵问题转化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问题,并教会学生如何解这些问题。
七、二次型1. 复习二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二次型的定义、标准形和惯性定理。
2. 学习如何将一般二次型转化为标准形,以及如何从标准形判断二次型的正定性。
高等代数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高等代数2. 授课班级:XX级XX班3. 授课教师:XX4. 授课时间:XX周XX节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高等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授课章节:根据教学进度选择相应的章节。
2. 具体内容:- 第一章:行列式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和应用。
- 第二章:矩阵的基本概念、性质、运算和应用。
- 第三章:线性方程组、线性空间、线性变换。
- 第四章: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第五章:二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的和意义。
- 结合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 根据教学内容,详细讲解相关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
- 运用图表、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3. 例题分析:-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难题。
4. 练习:-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和讲解。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难点和易错点。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根据教学大纲选择合适的教材。
2. 多媒体课件:制作或下载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与考核:定期进行测试和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进度安排1. 按照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高等代数下册教学设计
高等代数下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高等代数下册的核心概念与理论;2.掌握高等代数下册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高等代数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矩阵论1.1 矩阵的乘法和逆矩阵1.2 行列式和行列式性质1.3 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2. 线性方程组2.1 向量空间与线性变换2.2 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2.3 矩阵的秩及其意义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老师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高等代数下册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提高其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堂练习老师会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练习,通过解题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解题技巧。
同时老师也会及时给出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3. 课外作业通过课外作业的布置,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同时老师也会及时批改和指导,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实际应用在讲解知识点时,老师会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评估1.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以及抽查的方式,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课后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及时批改和给出建议,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3.期中/期末考试: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测试学生在整个学期内的学习成果,为后期的教学提供反馈和调整。
五、教学资源1.标准教材:高等代数下册;2.电子教案: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3.实验室:提供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方便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六、教学总结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高等代数下册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从而掌握其核心概念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不断提高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等代数教案.docx
《高等代数》教案第一章多项式关键知识点:最大公因式,互素,不可约多项式,重因式(重根),本原多项式,对称多项式; 最大公因式存在性定理(定理2, P13),因式分解及唯一性定理(P20),高斯引理(定理10, P30), 艾森斯坦因判别定理(定理13, P33),对称多项式基本定理(定理15).1.1 设 /(x ) = x 3 4-(1 + r )x 2 +2x + 2u,g (x ) = x 3 +tx^-u 的最大公因式是一个二次多 项式,求r 上的值.详解作辗转相除得如下关系式:/(x ) = 4 (兀)g (兀)+ 厂| (兀),g (x ) = %(兀)斤(兀)+ 丫2(X ),其屮o ] /_2创(x) = 1,斤(x) = (1 + t)x 2+(2-t)x + w,q 2(x) = -~-x + ————为使最大公因式是二次,必须:r^x ) = 0,解得u = 0,r = -4.1.2 证明:(/(x)/t(x),g(x)/i(x)) = (/(兀),g (兀))加兀),(/?(%)的首项系数等于1)・ 略证(/,g) I 几(/,g) I g => (/,g)h | fh 、(f,g)h\gh,又设(p\fhw\ gh, 则(/,g) = uf + "g => (/,gM = ujh + vgh^>(p\(f,g)h.1.3 证明:若(/(兀),g (兀))=l,(/(AMx)) = l,则(f(x\g(x)h(x)) = 1 ・ 提示 u } f + v l (g = l,w 2/ + v 2h = 1 => w/ + vgh = 1 (相乘所得).1.4 设(/ (x ), gJ (x )) = 1, Q = 1,2,…,m;丿=1,2,…,71),求证:(Z (兀)九(兀)…九(兀),S 1 (x )g 2 (兀)…g n (x )) = 1.详证先证(/1 (兀),g\(兀息(兀)…S n (兀))=1 ⑴・对n 作归纳.n = 1时成立.假设n -1时成立.下证n 时也成立, 设(£(兀),g/(兀))= 1,(J = 1,2,…,刃-1,刃),由归纳假设,则(/| (%),g ]⑴弘(兀)…Sn-l W )= 1,l + r (1 + r)2)兀+ 1-上二I (1 +川丿u (注:1 + /工0?).由题1.3,贝”1)成立.同理(/ (x), g I (x)g2(兀)…久(劝)= 1,0 = 2,3,…,加).最后,对于加,仍用最先所证方法即得要证问题.或提示反证,设(口Z(x),H g/ (X)) = d(x)工1,存在不可约多项式/=! ;=1p(x)\d(x)t推出矛盾.1・5 证明:若(/(尢),g(兀))=1,贝'j(/(x)g(x),/(x) + g(x)) = 1 .提示证(/(x),/(x) + g(x)) = l.问题(/(兀),/⑴ + g(x)) = (/(x), g(x)) ?(参见题1 • 2).1.6求多项式/(x) = x3 + px + q有重根的条件.详解广(x) = 3x2 + p,由于/(%)是一个三次多项式,那么/⑴有重根o /(兀)有重因式o (/(x),/*(x))^l.作辗转相除得:/U) = q{ (x)广(x) + r{ O),广(X)= ?2(x)r i(X)+ 厂2 ⑴'其中沁)斗,2=詁+心心?"半,W卄料3 3 2p 4/r 「4p上述运算中,若p = 0,则必须q = 0 (否则(/(小广⑴)= 1),若卩5可运算到最后,为使必须矗)"即P+篇“总之,必须4/Z+27/ =0.y- Y】・7证明")十“亍…+万不能有重根.略证反证,设有重根为Q=> /(a) = 0,/'(a) = 0 => a = 0 =>/(a) = 1, 矛盾.问题x x(1)/(兀)=1—兀+—+…+ (_1丫一是否有重根?2! nl兀2 x f)(2)f(x) = 1 + X + —+ ••• + ——(〃素数)在Q上是否不可约?(利用艾2! pl森斯坦因判别定理).1.8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矩阵运算及运算规则、矩阵可逆条件及求逆矩阵的方法,求矩阵的秩。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矩阵乘积的秩和矩阵乘积的行列式。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
时间安排
§1 矩阵的运算2学时
习题课2学时
§2 可逆矩阵,矩阵乘积的行列式4学时
§3 矩阵的分块2学时
习题课2学时
学习指导
(2)把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概念中的公理化定义、性质,并且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集合、映射、数学归纳法、 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数环和数域。
教学难点
数学归纳法原理的证明和应用、数环和数域的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
时间安排
§1 集合2学时
§2 映射2学时
§3 数学归纳法2学时
n阶行列式计算、证明行列式的性质及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
时间安排
§1 线性方程组和行列式2学时
§2 排列2学时
§3n阶行列式4学时
习题课2学时
§4 子式和代数余子式,行列式的依行依列展开4学时
§5 克拉默规则2学时
习题课2学时
学习指导
1.复习教材和笔记中本章内容。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上述安排。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书琴
2005年2月28日
高等代数教案第三章首页
授课内容
第三章行列式
第3.1节——第3。5节
所需课时
18学时
主要教材或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代数与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掌握坐标的定义、坐标变换公式、线性空间同构的概念。
(5)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的理论,并能运用这些理论于论证和计算。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能熟练应用基、维数、维数公式理论解决问题。
(2)能应用矩、坐标变换公式、线性空间同构、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定义和性质,子空间的定义及充要条件、线性相关性及其理论、替换定理、基、维数、维数公式及相关的理论,子空间的运算和等价命题、坐标的定义、坐标变换公式、线性空间同构、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空间的理论。
高等代数教案第六章首页
授课内容
第六章向量空间
第6.1节——第6。7节
所需课时
28学时
主要教材参考资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向量空间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判断验证向量空间。
(2)掌握子空间的定义及充要条件,线性相关性及其理论,掌握替换定理,熟练应用这些理论解决问题。基、维数、维数公式及相关的理论,掌握子空间的运算和等价命题。
第353页:2、3;第355页:1、3。
教研室审阅意见
高等代数教案第七章首页
授课内容
第七章线性变换
第7.1节——第7。7节
所需课时
28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线性映射,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规则;
(2)会求线性变换在基下的矩阵,掌握线性变换与矩阵对应关系。
(3)掌握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求法;
(2)掌握n阶行列式的基本理论、性质,并且能应用这些理论进行n阶行列式的计算以及论证问题。
教学重点
n阶行列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行列式的依行依列展开、克拉默定理、
熟练掌握用化上三角形式、依行依列展开法、以及用行列性质、范德蒙
行列式等方法计算行列式,证明行列式的性质及基本理论。
教学难点
子式、余子式、代数余子式及行列式的依行依列展开、克拉默定理应用、
教学难点
线性变换在不同基下的矩阵与矩阵与矩阵的相似。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及矩阵的相似的关系;矩阵相似于对角阵的条件,不变子空间及空间分解。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
授课内容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
第4.1节——第4。3节
所需课时
12学时
主要教材或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代数与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矩阵三种初等变换的意义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上述安排。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书琴
2005年2月28日
高等代数教案第二章首页
授课内容
第二章多项式
第2.1节——第2。8节
所需课时
28学时
主要教材或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代数与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讨论法。3.讲练结合
教学内容及
时间安排
§1 一元多项式的定义和运算2学时
§2 多项式的整除性4学时
习题课2学时
§3 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2学时
§4 多项式的分解2学时
习题课2学时
§5 重因式2学时
§6 多项多函数,多项式的根2学时
习题课2学时
§7 复数和实数域上多项式2学时
§8 有理数域上多项式4学时
习题课2学时
学习指导
1.复习教材和笔记中本章内容。
2.让学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第二章
3.让学生阅读《高等代数辅助教材》第二章。
作业及思考题
教材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第31页:3;第38页:5、6、7;第48页:6、7、9、10、11;第56页:3、5、6;第59页:3、4、5;第65页:4、7、8;第71页:2、3、4、5;第80页:2、3、4。
(4)掌握矩阵相似于对角阵的条件及特征向量是线性无关的,用其证明问题。
(5)掌握不变子空间的概念和性质。
(6)利用线性变换进行相关论证。
能力目标:(1)会求线性变换在基下的矩阵、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能应用线性变换与矩阵相似理论论证问题。
(2)会判断一个子空间是否为线性变换的不变子空间。
教学重点
线性映射,线性变换的定义与运算规则;线性变换在基下的矩阵、线性变换与矩阵对应关系。矩阵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及求法;矩阵相似于对角阵的条件,不变子空间的概念和性质。
1.复习教材和笔记中本章内容。
2.让学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第五章
3.让学生阅读《高等代数辅助教材》第五章。
作业及思考题
教材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第190页:1、4、5、6、10;
第204页:3、4、6、8、10;第215页:1、3、5。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上述安排。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书琴
2005年2月28日
2.让学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第三章
3.让学生阅读《高等代数辅助教材》第三章。
作业及思考题
教材第三章复习思考题:第110页:1、2、3;第121页:2、4、6、8;
第134页:2、3;第140页:2、3。
教研室审阅意见
同意上述安排。
教研室主任签字:王书琴
2005年2月28日
高等代数教案第四章首页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能熟练进行矩阵运算,矩阵三种初等变换,求逆矩阵。
(2)能应矩阵三种初等变换,初等矩阵以及矩阵的秩和行列式,矩阵可逆的条件等理论论证问题。
教学重点
矩阵加法,数乘、乘法运算规则,分块运算规则,逆矩阵的定义,可逆的条件及用伴随矩阵及初等变换两种求逆矩阵的方法,初等变换方法求矩阵的秩,能用分块矩阵求某些分块阵的逆矩阵。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的关系,矩阵秩定义及等价叙述,初等矩阵以及矩阵的秩和行列式
§4 整数的一些整除性质2学时
§5 数环和数域2学时
习题课 2学时
学习指导
1.复习教材和笔记中本章内容。
2.让学生阅读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 第一章
3.让学生阅读《高等代数辅助教材》 第一章。
作业及思考题
教材第一章习题:第6页:6、7; 第14页:5、10;第18页:1、4、5;
第29页:2、4、5;第25页:3、5。
子集合之间的关系及表示方法。
(2) 掌握映射、单射、满射及双射的基本概念。
(3) 掌握数学归纳原理、最小数原理,第二数学归纳法原理应用。
(4) 掌握带余除法,最大公因数,互素概念和方法。
(5) 掌握数环,数域及最小数域—有理数域为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领会和掌握高等代数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一元多项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整除互素的概念及简单性质并能进行相关论证。
(2)掌握最大公因式概念和求法,因式分解定理及有关因式的条件,在复数实数范围内进行因式分解的理论结果。
(3)掌握多项式有理根判别,有理不可约多项式的概念,艾森斯坦判别法及应用。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领会和把握多项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授课内容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1.1节——第1。5节
所需课时
12学时
主要教材或
参考资料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北京大学编,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华东师范大学,高等代数与几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集合,子集,空集等基本概念,明确集合、
(2)掌握逆矩阵的定义,可逆的条件及简单的运算性质。
(3)熟练掌握用伴随矩阵及初等变换两种求逆矩阵的方法,会用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