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简易温度测量)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22563e376baf1ffc4fadf0.png)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89C51单片机的测温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单片机的扩展,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绘制了系统总体框图,并对主要元件进行了介绍。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报警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温度测量,也可以当作温度处理模块嵌入其它系统中,作为其他主系统的辅助扩展。
DS18B20与AT89C51结合实现最简温度检测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于恶劣环境下进行现场温度测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 DS18B20 温度传感器数字温度计 AT89C52第一章概述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2.1 硬件设计方案要求2.2数字温度计设计方案论证2.3系统总体框图2.4主要元件介绍第三章软件设计流程3.1主程序流程图3.2读出温度子程序3.3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3.4 计算温度子程序3.5 显示数据刷新子程序3.6按键扫描处理子程序第四章源程序代码第五章课程设计体会第一章绪论典型的温度测控系统是由模拟温度传感、A\D转换电路和单片机组成。
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转换环节获得数字信号后才能与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接口,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近年来,由于以DSI8B20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的突出优点使得它得到充分利用。
DSI8B20集温度测量和A\D转换于一体,直接输出数字量,接口几乎不需要外围原件,硬件电路结构简单。
传输距离远,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多点测量,与单片机接口几乎不需要外围元件,使得电路结构简单,广泛使用于距离远,节点分布多的场合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2.1 硬件设计方案要求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会用到的主要器件是51单片机和DS18B20温度传感器以及数码管,主要就是通过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把实际测得的温度值转换成二进制,再传回单片机处理,然后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温度值。
温度及其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及其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91ae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及其测量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熟悉常用温度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
4. 分析温度测量误差,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常用单位有摄氏度(℃)和开尔文(K)。
温度测量方法主要有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两种。
1. 接触式测量接触式测量是将温度传感器直接与被测物体接触,通过测量传感器内部温度变化来反映被测物体的温度。
常用的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等。
2. 非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是利用红外线、微波、超声波等手段,在不接触被测物体的情况下测量其温度。
常用的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有红外测温仪、微波测温仪、超声波测温仪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热电偶温度计2. 铂电阻温度计3. 热敏电阻温度计4. 数字温度计5. 恒温水浴锅6. 温度计校准仪7. 数据采集器四、实验步骤1. 热电偶温度计测量(1)将热电偶温度计的冷端与恒温水浴锅的液体接触,确保冷端温度稳定。
(2)将热电偶温度计的热端插入恒温水浴锅的液体中,观察温度计示数。
(3)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值。
2. 铂电阻温度计测量(1)将铂电阻温度计的冷端与恒温水浴锅的液体接触,确保冷端温度稳定。
(2)将铂电阻温度计的热端插入恒温水浴锅的液体中,观察温度计示数。
(3)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温度计测量(1)将热敏电阻温度计的冷端与恒温水浴锅的液体接触,确保冷端温度稳定。
(2)将热敏电阻温度计的热端插入恒温水浴锅的液体中,观察温度计示数。
(3)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深度处的温度值。
4. 数字温度计测量(1)将数字温度计的探头插入恒温水浴锅的液体中。
(2)观察数字温度计示数,记录温度值。
5. 温度计校准(1)将温度计校准仪的探头插入恒温水浴锅的液体中。
(2)观察温度计校准仪示数,记录温度值。
常见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常见温度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eb59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常用温度测量方法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提高对温度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物理量,温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温度测量方法:1. 液体膨胀法:利用液体受热膨胀、冷却收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2. 热电偶法: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温度梯度作用下产生电动势(热电势)的性质来测量温度。
3. 半导体热敏电阻法: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三、实验器材1. 恒温水浴锅2. 比重瓶3. 温度计(液体膨胀式、热电偶式、热敏电阻式)4. 数据采集器5. 计算机软件6.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夹具等四、实验步骤1. 液体膨胀法测量温度(1)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将比重瓶取出,立即用温度计测量比重瓶内的液体温度,记录数据。
(4)计算液体膨胀引起的体积变化,根据液体膨胀系数计算温度变化。
2. 热电偶法测量温度(1)将热电偶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电偶的电动势值,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法测量温度(1)将热敏电阻传感器插入恒温水浴锅中,调整水浴锅温度至预定值,保持一段时间。
(2)用温度计测量水浴锅内的水温,记录数据。
(3)读取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根据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曲线计算温度值。
五、数据处理1.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包括实验条件、测量值、计算结果等。
2. 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计算实验误差和相对误差。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温度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液体膨胀法、热电偶法和热敏电阻法在温度测量中的可靠性。
测量温度变化实验报告
![测量温度变化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2b8f27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e5.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2. 掌握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3.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实验。
二、实验原理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器。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物体的温度变化,探究温度变化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温度计、水浴锅、温度计支架、酒精灯、烧杯、加热装置、搅拌器;2. 实验材料:水、冰块、金属块、酒精、石蜡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将温度计固定在温度计支架上;2. 将水倒入烧杯中,放入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录数据;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用酒精灯加热水浴锅,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数据;4. 当水温达到预定温度时,停止加热,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记录数据;5. 重复步骤2-4,分别测量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如金属块、石蜡等;6.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温度变化规律。
五、实验数据1. 冰水混合物温度:0℃;2. 加热水浴锅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时间(min) | 温度(℃)------------ | ------------0 | 102 | 303 | 404 | 505 | 606 | 707 | 808 | 909 | 10010 | 1103. 金属块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时间(min) | 温度(℃)------------ | ------------0 | 201 | 402 | 603 | 804 | 1005 | 1206 | 1407 | 1608 | 1809 | 2004. 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时间(min) | 温度(℃)------------ | ------------0 | 501 | 602 | 703 | 804 | 905 | 1006 | 1107 | 1208 | 1309 | 14010 | 150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数据;2.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即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3. 不同物质的温度变化速率不同,这与物质的导热性能有关;4. 在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稳定,说明温度计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
![温度技术测量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09874c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8.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 学会使用温度传感器进行实际测量;4. 分析实验数据,提高对温度测量技术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1.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敏电阻、PT100等;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温度计、温度测试仪等;3. 实验装置:电加热炉、万用表、连接电缆等;4. 待测物体: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物体。
三、实验原理1. 热电偶测温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的热电效应,即当两种导体在两端接触时,若两端温度不同,则会在回路中产生电动势。
通过测量电动势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
2.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根据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温度。
3. PT100测温原理:PT100是一种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线性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以计算出温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1)将热电偶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电偶冷端温度;(3)根据热电偶分度表,计算热电偶热端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将热敏电阻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热敏电阻温度;(3)根据热敏电阻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热敏电阻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3. 实验三:PT100测温实验(1)将PT100插入电加热炉中,调整加热炉温度;(2)使用数字温度计测量PT100温度;(3)根据PT100温度-电阻关系曲线,计算PT100温度;(4)比较实验数据与实际温度,分析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热电偶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电偶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0.5℃以内。
分析误差原因,可能包括热电偶冷端补偿不准确、热电偶分度表误差等。
2. 实验二:热敏电阻测温实验实验结果显示,热敏电阻测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误差在±1℃以内。
大班科学《温度测量》教案
![大班科学《温度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b8ee95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f.png)
大班科学《温度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是物体的一种物理量,具有大小和单位。
2.能够简单测量室内物体的温度。
3.了解温度计的基本原理,并能简单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4.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物体温度上升时物质分子运动加快的规律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测量方法,温度计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物体温度上升时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看看室内温度计,并引导他们猜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温度是什么。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温度是物体温度高低的度量,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2. 教学重点:测量室内物体的温度1.向学生简单介绍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并了解刻度代表的温度单位。
2.让学生拿着温度计,去整个教室测量不同位置的温度,并用笔记本记录下所测得的数据。
3.让学生将他们的数据汇总并分析。
他们需要回答类似于“哪个位置的温度最高?”,“温度最低的位置在哪里?”等问题。
3.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基本原理1.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引导学生了解温度计是通过物质受温度变化影响而进行体积变化或电信号变化,最终反映出温度变化的。
2.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计。
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例如塑料瓶、饮管、酒精等。
3.让学生用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测量教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并将数据汇总。
4. 教学难点:物体温度上升时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掌握1.向学生介绍物质分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引导他们理解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的原理。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加热时分子运动加快的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让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加快,巩固他们对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掌握。
5. 总结和拓展1.通过回顾当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能应用到温度测量知识,例如:测量食物的温度、调节空调的温度等。
3.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单位换算和自己可以进行哪些更复杂的温度测量,例如测量表面温度。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0ae49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f.png)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4. 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精确使用和读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温度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概念,那么温度是如何测量的呢?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温度测量的了解和经验。
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2. 讲解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温度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激烈,热量多。
三、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温度计由玻璃管、液体和刻度盘组成,通过液体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
2.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计的刻度值等。
3. 学生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正确读取刻度值。
四、温度测量的实际操作(10分钟)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 记录数据:学生将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五、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分钟)1. 介绍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疗、食品加工等。
2. 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温度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进行温度测量的拓展实验,如测量不同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2. 学习其他温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如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6b2bf94afe04a1b071de38.png)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课题: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题目:简易数字温度计的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任务:设计出一个简易的数字温度计,用来测量0-100度之间的温度,使其度数显示在数字显示器上。
设计要求:1、制作出一个数字温度计。
2、画出整体电路图,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3、同组同学的的设计不能雷同。
4、电路图中的图形必须本人亲自绘制。
5、每个同学必须有实物,并基本能工作。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1)方案一:本方案采用AD590单片集成两段式敢问电流源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采集,采集的电压经过放大电路将信号放大,然后经过3.5位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在进行模拟/数字信号转换的同时, 还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器,将温度显示出来。
系统方框图如下:系统方案框图(2)方案二:使用数字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然后将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放大适当的倍数,进行A/D转换后,将转换后的数字进行编码,然后再经过译码器通过七段数字显示器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
系统方案框图(3)方案三:使用温度频率转变电路,根据温度与频率的线性关系先将温度转变为频率,将转换的频率输入频率计中,频率计电路中通过放大整形电路、主门电路、计数器、锁存器、七段译码输出,在七段显示器中将频率显示出来,显示的频率即为对应的温度值。
方案的分析和比较方案一中的模数转换器ICL7107集A/D 转换和译码器于一体,可以直接驱动数码管,不仅省去了译码器的接线,使电路精简了不少,而且成本也不是很高。
ICL7107只需要很少的外部元件就可以精确测量0到200mv 电压,AD590可以将温度线性转换成电压输出。
而方案二经过A/D 转换后,需要先经过编码器再经过译码器才能将数字显示出来。
方案三只经过温度频率转换就可把温度用相应的频率显示出来,成本较低,可操作性较强。
比较上述三个方案,方案三明显优越于前两个方案,它用热敏电阻采集温度信号,用NE555将温度转化为频率输入频率计中,用CD40110驱动数码管直接实现数字信号的显示,实现数字温度计的设计;省去了另加编码器和译码器的设计,所以线路更简单、直观; 即采用方案三.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通过热敏电阻对温度进行采集,通过温度与频率近乎线性关系,以此来确定输出频率与其对应的温度,不同的温度对应不同的频率值,故我们可以通过频率值的改变来判断温度值,再由数码管表示出来。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分析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e4237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b.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温度测量原理,掌握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并对不同类型温度传感器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实验,加深对温度测量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温度测量是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实验采用多种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主要包括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等。
1. 热电偶测温原理: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组成,当其两端处于不同温度时,会产生热电势。
根据热电势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测量温度。
2. 热电阻测温原理: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得到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测温原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可得到温度值。
三、实验器材1. 热电偶(K型、E型)2. 热电阻(铂电阻、镍电阻)3. 热敏电阻(NTC、PTC)4.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5. CSY2001B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6. 温控电加热炉7. 连接电缆8. 万用表:VC9804A、VC9806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模块连接到CSY2001B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上。
2. 将热电偶、热电阻和热敏电阻分别接入实验模块。
3. 打开实验台,设置实验参数,如温度范围、采样时间等。
4. 启动实验,观察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5.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温度值、电阻值等。
6. 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电偶测温实验结果:K型热电偶和E型热电偶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测量误差较小。
2. 热电阻测温实验结果:铂电阻和镍电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测量误差较小。
3.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结果:NTC热敏电阻和PTC热敏电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度,测量误差较小。
4. 性能比较分析:(1)热电偶具有较宽的测量范围,但价格较高,安装和维护较为复杂。
(2)热电阻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但测量范围相对较窄。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84ad32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1.png)
温度测量实验报告温度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温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物理量之一。
无论是烹饪、天气预报还是科学研究,我们都需要准确地测量温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不同的温度测量设备,比较它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探究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温度计:我们选用了普通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作为实验材料。
2. 校准器:为了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我们使用了校准器对温度计进行了校准。
3. 实验环境:为了保证实验的可比性,我们在同一实验室中进行了实验,并控制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实验过程:1. 水银温度计:我们首先使用水银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
将温度计插入温度计槽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温度上。
然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记录下来。
2. 电子温度计:接下来,我们使用电子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
将电子温度计放置在实验室中,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显示屏上的温度稳定。
然后,记录下电子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值。
3. 红外线温度计:最后,我们使用红外线温度计对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测量。
将红外线温度计对准实验室中的物体,按下测量按钮,等待一段时间,直到红外线温度计显示出稳定的温度数值。
然后,记录下该数值。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水银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的测量结果相对准确,但需要一段时间来达到稳定状态。
它是一种传统的温度测量设备,可以在各种环境下使用。
2. 电子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的测量结果准确且响应速度较快。
它可以直接显示温度数值,非常方便使用。
然而,它对环境的湿度和电磁干扰比较敏感,需要定期校准。
3. 红外线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可以远距离测量物体的温度,非接触式测量使其在特定场景下非常有用。
然而,它对物体表面的反射和发射率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注意使用条件。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温度测量设备在准确性、响应速度和使用便捷性方面存在差异。
水银温度计在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但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达到稳定状态。
基于51单片机的DS18B20温度检测_设计报告
![基于51单片机的DS18B20温度检测_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4d355817cd184254a353556.png)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温度检测课程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单片机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科研,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温度检测仪。
本设计使用简便,功能丰富。
可以实现温度采集,温度报警,重设上下限温度值等功能。
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周围环境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
本设计对温控报警问题展开思考,设计一个能根据需求设置低温到高温进行报警并通过数码管显示的系统。
该系统使用STC89C51单片机,同时运用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四位共阴数码管显示,按键控制等模块可实现温度的检测与设置。
课题经过实验验证达到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本作品使用四位共阴数码管显示,可以清晰地显示当前的报警温度,一定程度避免使用者使用时出错,安全可靠,可使用于各种食品储存室,植物养殖所等地方,实用性很高。
关键字:温度报警器 STC89C51单片机数码管 DS18B20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1.1 设计目的 (1)1.2 设计要求 (1)二、总体设计方案 (1)三、硬件设计 (2)3.1 DS18B20传感器 (2)3.2 STC89C51功能介绍 (6)3.3 时钟电路 (8)3.4 复位电路 (8)3.5 LED显示系统电路 (9)3.6 按键控制电路 (11)3.7 蜂鸣器电路 (11)3.8 总体电路设计 (12)四、软件设计 (14)4.1 keil软件 (14)4.2 系统主程序设计 (14)4.3 系统子程序设计 (15)五、仿真与实现 (18)5.1 PROTEUS仿真软件 (18)5.2 STC-ISP程序烧录软件 (19)5.3 使用说明 (20)六、总结 (21)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1.1 设计目的熟悉典型51单片机,加深对51单片机课程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对51单片机及其接口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掌握基于51单片机的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方法和技巧,为我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d34c1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0b.png)
位数字显示温度计》设计报告设计时间: 2011 12 20班级:姓名:报告页数: 17 页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学号姓名(合作者: )成绩评定_______教师签名_______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二、设计方案及比较(设计可行性分析)三、系统设计总体思路四、系统原理框图及工作原理分析五、系统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主要元器件介绍及选择以及数据指标的测量六、画出电路原理图及PCB图七、产品制作及调试八、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九、结论(设计分析)十、问题与讨论摘要:温度是日常生活、工业、医学、环境保护、化工、石油等领域最常遇到的一个物理量。
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是使用温度计直接读取温度。
最常见到的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例如, 水银玻璃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热电偶或热电阻温度计等。
它们常常以刻度的形式表示温度的高低, 人们必须通过读取刻度值的多少来测量温度。
本次我们设计的数字显示温度计可以直接测量温度, 得到温度的数字值, 既简单方便, 又直观准确。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一)设计任务:采用温度传感器LM35, 位A/D转换器、数码或液晶显示器设计一个日常温度数字温度计。
产品指标及技术要求:①温度显示范围: 0℃~50℃;②数字显示分辨率: 0.1℃;③精度误差≤0.5℃;④电路工作电源可在5~9V范围内工作.参考芯片: 3位半A/D转换器: CC7106/ CC7107、CC7126/ CC7127 温度传感器: LM35 LCD显示器: 数码显示管:共阳或共阴极(二)实验测试要求1. 测温度传感器输出曲线, 即V/℃曲线;2. 调整电路的参数以及参考电压;3. 用示波器测量A/D转换器的BP、POL管脚波形及输出驱动波形;4. 记录Vin与显示的数值关系;二、方案论证与比较电路的组成: LM35温度传感器、芯片ICL7107、数码管和其他元件组成的电路。
选择理由:原理简单, 节约成本1.LM35温度传感器的选择感测温度的產品有多种类型, 依特性可概分为膨胀变化型、颜色变化型、电阻变化型、电流变化型、电压变化型、频率变化型…等, 常用的有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片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
温度测量技术实验报告
![温度测量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2015d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温度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常用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和特点。
3. 学习温度测量仪器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
4. 通过实验,验证温度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温度测量技术是通过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可测量的物理量,进而实现对温度的测量。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红外传感器等。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PT100铂电阻、NTC热敏电阻、红外传感器。
2. 温度测量仪器:数字多用表、温度测试仪、红外测温仪。
3. 实验装置:实验平台、连接线、加热装置。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热电偶测温实验(1) 将K型热电偶连接到数字多用表的热电偶测试接口。
(2) 将热电偶的热端插入到加热装置中,调整加热装置的功率,使热端温度升高。
(3) 观察数字多用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热电偶的热电势值。
(4) 根据热电偶的分度表,将热电势值转换为温度值。
2. 热电阻测温实验(1) 将PT100铂电阻连接到数字多用表的电阻测试接口。
(2) 将铂电阻插入到加热装置中,调整加热装置的功率,使铂电阻温度升高。
(3) 观察数字多用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铂电阻的电阻值。
(4) 根据铂电阻的温度-电阻特性曲线,将电阻值转换为温度值。
3. 热敏电阻测温实验(1) 将NTC热敏电阻连接到数字多用表的电阻测试接口。
(2) 将NTC热敏电阻插入到加热装置中,调整加热装置的功率,使NTC热敏电阻温度升高。
(3) 观察数字多用表的读数,记录不同温度下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
(4) 根据NTC热敏电阻的温度-电阻特性曲线,将电阻值转换为温度值。
4. 红外测温实验(1) 将红外传感器对准被测物体,确保传感器与被测物体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
(2) 观察红外测温仪的读数,记录被测物体的温度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比不同温度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51温度计课程设计
![51温度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98c9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b.png)
51温度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5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51温度计进行实际温度测量,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温度相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温度相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温度现象,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验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温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及单位:介绍温度的定义,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方法,使学生掌握温度的基本概念。
2. 温度计原理与使用:讲解温度计的构造、工作原理,重点介绍5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 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性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温度与物体性质之间的关系。
4. 实际温度测量: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温度测量,包括室内外温度、物体温度等,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温度概念及单位,转换方法学习。
第二课时:温度计原理与使用,51温度计的认识。
第三课时: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实验观察与分析。
第四课时:实际温度测量,问题解决与讨论。
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温度的概念与单位,包括转换方法。
第二章:温度计的原理与使用,重点介绍51温度计。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55035de783e0912a3162a36.png)
目录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2)一、任务可行性分析 (2)二、温度测量流程图及程序 (2)[1]主程序流程图 (2)[2]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3)三、温度控制流程图及程序 (5)[1]主程序流程图 (5)[2]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6)四、总结(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改进与提高的设想等) (9)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温度测量与控制系统对于给定的硬件系统编写相应的软件,实现基本的温度测量与显示功能,测量精度为0.1度。
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电阻加温进行温度控制。
利用键盘操作实现温度的设定,使受控元件的温度可以保持在设定温度附近(30-99度)。
发挥部分(1):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温度控制,并比较优缺点。
(2):在外界干扰下(小风扇吹风)能够尽快达到新的稳定点。
设计报告要求:(1)任务可行性分析(所需要的功能如何实现)。
(2)程序结构流程框图。
(3)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
(4)总结(对自己工作的评价、改进与提高的设想等)。
(5)源程序电子文档。
一、任务可行性分析本设计利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将读取温度并将数据传递给中央处理模块SST89E516RD2,然后通过数码管将读取的温度显示出来,显示温度为四位,前两位为整数,后两位为小数。
在此基础上利用热电阻加温进行温度控制,先用短路块接通J5(如下图)的两个引脚,给电路板上电之后,电阻R6、R7便开始加热,温度传感器DS18B20就置于两个加热电阻之间,实时读取热电阻的温度,并写入SST89E516RD2中,利用单片机提供的四个按键实现对控制参数的设定,起初显示设定温度,可以通过按键增减来修改设定温度,确认后,数码管显示测量所得温度。
然后通过软件控制的方式控制电阻的加热与否,即若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电阻加热,反之不加热。
二、温度测量流程图及程序[1]主程序流程图[2] C语言程序的关键程序段及说明(1)DS18B20的初始化:初始化是DS18B20的底层基本操作之一。
温度检测设计报告
![温度检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ca9510964bcf84b9d57b8a.png)
Protel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电信1101班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 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_____题目六:温度检测显示器的原理图设计初始条件:熟练使用Protel 99se(或Protel DXP) 印制板设计系统,使用PROTEL软件,新建和加载原理图项目文件及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熟练掌握如何进行原理图设计、原理图仿真的方法,设计原理图并生成网络表。
要求:具有较扎实的电子电路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对电路器件的选型及电路形式的选择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电子电路的基本设计能力及基本调试能力。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完成温度检测显示器电路的设计。
2、画出完整的温度检测显示器电路的原理图3、分析温度检测显示器电路的原理。
4、完成Protel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电路原理图,原理分析,元件清单、设计总结)。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II)1.理论分析 (1)1.1原理分析 (1)1.2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1)2.电路原理图设计 (3)2.1设计过程 (3)2.2原理图的绘制流程 (3)2.3新建原理图设计库文件 (3)2.4电路原理图绘制的基本方法 (6)2.5电路原理图 (8)2.6 ERC电气规则检查 (8)2.7生成网络表 (10)3.印制电路板设计 (11)3.1创建PCB文件 (11)3.2更改设计规划 (12)3.3网络表的载人 (14)3.4自动布线生成PCB (16)4.产生元件报表 (17)4.1生成材料清单 (17)4.2生成电路板信息报表 (17)5.个人小结 (19)参考文献 (20)本设计是通过温度监测显示器的电路原理设计,用Protel 软件设计电路原理图,并绘制出PCB电路板。
PROTEL软件是PORTEL公司在80年代末推出的EDA软件,在电子行业的CAD软件中,它当之无愧地排在众多EDA软件的前面,是电子设计者的首选软件,其基于Windows环境的99SE版本,不仅提供了功能完备的电路设计工具,而且具备强大的电路仿真能力。
《测量温度》作业设计方案
![《测量温度》作业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ba6b68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e8.png)
《测量温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理念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温度测量的理解,掌握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他们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设计目标1.理解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4.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
三、作业内容及步骤1.温度测量基本原理的介绍-什么是温度?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介绍常用的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
2.水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展示水银温度计的结构,说明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
-演示如何使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要求学生模仿操作。
3.电子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介绍电子温度计的原理和结构。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4.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用水银温度计或电子温度计分别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水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2.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3.参与度和表现: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合作态度。
五、作业要求1.按时完成实验操作,并提交实验报告。
2.认真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注意实验安全。
3.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仔细记录实验数据,准确填写实验报告。
六、作业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加深对温度测量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七、实施计划1.作业设计方案制定后,将方案内容告知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准备实验。
2.安排实验时间和实验工具,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
3.学生完成实验后,指导他们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评估。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温度测量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a6459458f5f61fb73666a5.png)
湖州师范学院课程设计总结报告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设计题目温度测控与报警系统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班级080823班姓名杨健学号指导教师王玉玲报告成绩信息与工程学院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二、设计任务1.利用四位数码管显示当前温度;2.通过键盘修改报警温度上限与下限值;3. 具有报警功能,报警温度上限与下限值能修改,利用蜂鸣器实现报警;上限温度值到达时发出“嘀-嘀-嘀-嘀”的报警音。
三、设计报告撰写规范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总结报告正文,主要含以下内容(硬件、软件各部分内容也可组合起来进行撰写说明):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画出系统原理框图、方案的论证与比较等内容);2.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模块或单元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阐述、参数计算、元器件选择、完整的系统电路图、系统所需的元器件清单。
等内容);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各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流程图与说明、软件系统设计、软件抗干扰措施、完整的程序等内容);4.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使用仪器仪表、故障排除、电路硬件和软件调试的方法和技巧、指标测试的参数和波形、测量误差分析);5.总结(本课题核心内容及使用价值、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的特点和选择方案的优缺点、改进方向和意见等);6.按统一格式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目录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二、硬件系统设计与分析-----------------------------------------------------------------------三、软件系统设计与分析------------------------------------------------------------------------四、系统仿真调试与参数测量-----------------------------------------------------------------五、总结--------------------------------------------------------------------------------------------《温度测量与报警系统》一、系统总体设计方案1.1方案一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 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 转换电路,其中还涉及到电阻与温度的对应值的计算,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温度测量仪的实训报告
![温度测量仪的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e890e3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a.png)
一、前言温度测量在工业、农业、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温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温度测量仪进行实训。
本报告将对实训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温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掌握温度测量仪的操作方法。
3. 学会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训设备与材料1. 温度测量仪:数字温度计、红外温度计等。
2. 温度传感器:热电偶、热电阻等。
3. 实验室温度控制系统。
4. 数据采集器、电脑等。
四、实训原理温度测量仪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或内部温度,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显示装置显示出来。
常见的温度测量原理有:1. 热电偶原理:利用两种不同金属导线在接点处产生温差电势,通过测量电势差来确定温度。
2. 热电阻原理: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通过测量电阻值来确定温度。
3. 红外辐射原理:利用物体表面红外辐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测量红外辐射强度来确定温度。
五、实训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温度测量仪是否完好,连接好传感器,打开电源,预热仪器。
2. 温度数据采集: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待测物体表面或内部,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式(接触式或非接触式)。
3. 数据记录:使用数据采集器或电脑记录温度数据,包括温度值、时间等。
4.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5. 结果分析:根据温度数据,分析待测物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分别使用了数字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对实验室环境温度进行了测量,记录了以下数据:| 时间 | 环境温度(℃) | 误差(℃) || -------- | -------------- | -------- || 08:00 | 25.5 | 0.3 || 09:00 | 26.0 | 0.2 || 10:00 | 25.8 | 0.1 || 11:00 | 26.2 | 0.4 || 12:00 | 25.7 | 0.2 |2.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室环境温度在实验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简易温度表课程设计
![简易温度表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d9329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9.png)
简易温度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单位及转换。
2. 学生能掌握温度计的原理和构造,了解简易温度表的工作机制。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变化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准确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制作简易温度表,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温度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温度现象,提高环保意识,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温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温度概念及单位- 温度的定义-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 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2. 温度计的原理与构造- 温度计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简易温度计的构造与制作材料-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3. 制作简易温度表- 实验原理介绍- 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演示与指导4. 温度数据测量与分析-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数据结果的解释与应用5. 温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温度变化现象- 温度与环保、节能减排的关系- 学生分享生活中的温度故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参考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一课时:温度概念及单位,了解温度的定义,学习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探讨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简易温度测量仪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广播电视工程班级:0151002班姓名:xxoo指导老师:应俊目录摘要 (3)一、课程设计题目 (3)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3)三、设计要求 (3)四、实施方案及步骤 (4)(一)方案选择与论证 (4)(二)电路模块设计 (5)1.温度传感器模块 (5)2.显示模块 (5)3.报警模块 (6)(三)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7)1.温度控制模块 (7)2.温度显示 (10)3.报警搜索 (11)(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4)1.测试目标 (12)2.测试范围 (12)3.测试内容 (12)4.测试方法 (12)5.测试结果 (13)五、附件 (13)附件1元件清单 (18)参考文献 (13)摘要信息时代,电脑,随着半导体工业的飞速发展,已渗入到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
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电脑,工业控制、环境监控等也离不开电脑。
本文将以单片机SST89E51为控制主机,以达拉斯半导体DS18B20,在重邮51学习板上实现温度测量及报警系统,详细阐述如何利用51单片机及DS18B20开发温度测量及温度超界报警系统。
关键词:单片机,数字温度器,蜂鸣器;AT89C51,DS18B20一、课程设计题目简易温度测量仪二、课程设计的目的1、利用单片机SST89E51学习板和DS18B20,蜂鸣器组成的温度传感检测及温度超界报警系统;2、熟悉使用学习板,了解温度传感器的功能;并且运用我们学习到的数字和模拟电子电路,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等知识完成系统;3、通过从理论联系实际,从题目出发分析和设计报警电路、温度采集电路、程序的编写、调试、运行等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思考及动手能力;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团队的协助能力,达到团队独立完成实际任务。
三、设计要求以单片机SST89E51学习板作为本次实验的核心器件,外接报警电路,温度采集电路。
组成一个温度采集报警系统。
温度采集使用DS18B20芯片,报警电路用蜂鸣器作为报警器件。
测量温度范围0—125℃;用数码管显示温度,显示精度达到小数点后一位,要求显示无闪烁;软件设置报警温度上下限。
提升部分:增加显示位数,修改测量精度,使用按键设置温度上下线。
四、实施方案及步骤(一)方案选择与论证根据设计任务的总体要求,本系统可以划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根据各个功能模块的要求,分别作以下分析及处理,图1为温度测量仪原理框图。
拉斯半导体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集成了温度测量与数模转换两项功能,拥有较宽的温度测量范围,为-55℃~+125℃,较高的精确度(十六位模式时可达0.0625℃),而且DS18B20是一款单总线结构器件,令系统的抗干扰性大幅提升。
此系统还包含一个报警系统,使其应用更加广泛。
(二)电路模块设计1.温度传感器模块819462590方案:采用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它可以直接输出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和控制,减少了硬件电路。
并且该芯片的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在—10~+85℃范围内,精度为正负0.5℃。
DS18B20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采用了单总线的数字传输,由数字温度计DS18B20和微机SST 89C51构成的温度装置。
DS18B20将输出温度的数字信号传到微机。
2.显示模块方案:直接使用AT89C51单片机学习板自带的共阴极数码管,减少了单片机外挂电路的复杂性。
3.报警模块方案:采用外挂电路,使用有源蜂鸣器作为报警装置,有源蜂鸣器使用方法简单,不需要过多的元器件即可组成。
只要达到报警条件(超过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微机给蜂鸣器的相应的端口传送低电平即可。
没错,我们主要利用三极管的开关特性通过控制基极有无电平来控制报警器件。
采用这种设计是因为单片机端口引脚输出的电流通常较小,输出的TTL电平过低,难以让蜂鸣器发出声音。
因此我们选择通过S9012PNP型三极管,利用它的开关特性控制电流的流通,从而使蜂鸣器发声。
三极管的发射极E与100Ω(限流)的电阻相连,接到蜂鸣器的正极,蜂鸣器负极接地。
三极管的集电极C接vcc (+5v)。
三极管的基极B接一个100Ω的限流电阻(防止端口损坏)与单片机的P2.2引脚连接。
当P2.2输出的是高电平的时候B、E极截止,此时没有电流流过蜂鸣器,蜂鸣器不发声。
当P2.2输出的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这样有电流通过蜂鸣器,蜂鸣器发出声音。
(三)系统的具体设计与实现系统设计总思路:由DS18B20对温度进行采集,采用SST89E51对DS18B20温度的采集进行控制,读取温度并且进行计算处理,最后送到数码管显示,且达到报警温度时由AT89C51传送低电平到报警端口驱动报警电路。
具体的流程图如下:1.温度控制模块1)DS18B20相关资料DS18B20原理与特点: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继DS1820之后最新推出的一种改进智能温度传感器。
与传统的热敏电阻相比,它能够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并且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简单的编程实现9~12位的数字值读数方式。
可以分别在93.75ms和750ms内完成9位和12位的数字量,并且DS18B20可使系统结构更趋于简单,可靠性更高。
它在测温精度、转换时间、传输距离、分辨率等方面较DS1820有了很大的改进,给用户带来了更方便的使用和更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下是DS18B20的特点:(1)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总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和DS18B20的双向通信;(2)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3)可以用数据线供电,电压范围:+3.0V~+5.5V;(4)测温范围:-55~+125℃,固有测温分辨率为0.5℃;(5)通过编程可实现9~12位的数字读数方式;(6)用户可自设定非失性的报警上下限值;(7)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多点测温;(8)负压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温度计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不能正常工作。
DS18B20的测温过程:(1)DS18B20内部的低温度系数振荡器是一个振荡频率随温度变化很小的振荡器,为计数器1提供一频率稳定的计数脉冲;(2)高温度系数振荡器是一个在振荡频率对温度很敏感的振荡器,为计数器2提供一个频率随温度变化的计数脉冲;(3)初始时,温度寄存器被预设置成-55℃,每当计数器1从预置数开始减计数到0时,温度寄存器中寄存的温度值就增加1℃,这个过程重复进行,直到计数器2计数到0时便停止;(4)此时温度寄存器中的数值即为所测温度。
DS18B20测温原理框图2)温度采集通过AT89C51执行控制操作命令指示DS18B20完成一次温度测量,DS18B20直接将被测温度转换成串行数字信号,测量结果放在DS18B20的暂存器里,再用一条读暂存器内容的存储操作命令就可以把暂存器中数据读出。
向DS18B20获取温度的具体指令可以查看它的数据手册。
包括复位,向DS18B20读取一位数,读一个字节,向DS18B20写一个字节,温度转换,以及读取数据,具体的流程图及时序图如下:温度采集流程图DS18B20复位时序DS18B20写时序2.温度显示从DS18B20获得的温度值可以通过学习板上自带的数码管显示,显示位数为五位,有效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具体的过程如下框图。
3.报警搜索每一次数据显示的同时都会执行报警程序,若是显示的温度超过初始设定的上下限,则视为报警温度,由AT89C51传送低电平到报警端口驱动报警电路,蜂鸣器发出声音报警。
(四)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1.测试目标能正常测量温度,并稳定显示;显示温度为4位,有效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温度范围为0℃~+125℃;超出温度上下限,蜂鸣器发出响声报警;2.测试范围DS18B20采集温度;数码管显示;蜂鸣器。
3.测试内容稳定无闪烁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值,有效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改变环境温度,显示温度改变;蜂鸣器在显示温度超出设定的报警温度上限和下限值时发出响声报警,显示温度在设定范围之内时,不发出声音;4.测试方法软件调试将整个硬件电路通过学习板上的接口与电脑上的软件Keil uVision4连接,运行程序,此时学习板上的数码管显示的为测量的当前温度值(室温)。
改变测量温度值用手握住DS18B20,人为改变芯片所处环境温度,观察数码管上显示的温度值是否有改变。
超出初始设定温度上下限时,蜂鸣器发出响声报警。
软件设定报警温度上下限值在Keil uVision4中直接改变初始设定的报警温度值,运行程序,观察显示效果。
超出新设的报警温度,蜂鸣器发出响声报警。
5.测试结果(具体的结果以现场测试为准)能正常显示DS18B20测量到的温度。
显示无闪烁,有效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超出设定的报警温度值,蜂鸣器发出响声报警;当显示温度值在设定温度值之内时,蜂鸣器不发出声音;五、附件附件1元件清单参考文献[1] 电子发烧友网./.[2]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作者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3] 单片机原来及其接口技术(第三版)作者胡汉才清华大学出版社.[4] 百度文库:最全面的DS18B20中文资料/view/fc98050003d8ce2f00662316.html.[5] 百度文库:单片机驱动蜂鸣器原理与设计/view/c7aa15687e21af45b307a8e8.html.[5] 百度文库:DS18B20数据手册/view/1a2bb48fa0116c175f0e48f6.html代码:#include<reg52.h> //包含单片机寄存器的头文件#include<intrins.h> //包含_nop_()函数定义的头文件unsigned char flag,tltemp; //负温度标志和临时暂存变量unsigned char Seg_Tab[]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数字0~9的段码unsigned charsig_Tab[]={0xbf,0x86,0xdb,0xcf,0xe6,0xed,0xfd,0x87,0xff,0xef} ;//带点显示unsigned char Dig_Tab[] = {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数码管0~7位的位选码sbitDigce=P1^1;sbitSigce=P1^0;sbit led=P1^2;sbit key=P1^3;void delay1ms(){unsigned char i,j;for(i=0;i<4;i++)for(j=0;j<33;j++);}/*****************************************************函数功能:延时若干毫秒入口参数:n***************************************************/void delaynms(unsigned char n){unsigned char i;for(i=0;i<n;i++)delay1ms();}/*****************************************************/************************************************************************以下是DS18B20的操作程序************************************************************************/sbit DQ=P2^0;unsigned char time; //设置全局变量,专门用于严格延时/*****************************************************函数功能:将DS18B20传感器初始化,读取应答信号出口参数:flag***************************************************/bit Init_DS18B20(void){bit flag; //储存DS18B20是否存在的标志,flag=0,表示存在;flag=1,表示不存在DQ = 1; //先将数据线拉高for(time=0;time<2;time++) //略微延时约6微秒;DQ = 0; //再将数据线从高拉低,要求保持480~960usfor(time=0;time<200;time++) //略微延时约600微秒; //以向DS18B20发出一持续480~960us的低电平复位脉冲DQ = 1; //释放数据线(将数据线拉高)for(time=0;time<10;time++); //延时约30us(释放总线后需等待15~60us让DS18B20输出存在脉冲) flag=DQ; //让单片机检测是否输出了存在脉冲(DQ=0表示存在)for(time=0;time<200;time++) //延时足够长时间,等待存在脉冲输出完毕;return (flag); //返回检测成功标志}/*****************************************************函数功能:从DS18B20读取一个字节数据出口参数:dat***************************************************/unsigned char ReadOneChar(void){unsigned char i=0;unsigned char dat; //储存读出的一个字节数据for (i=0;i<8;i++){DQ =1; // 先将数据线拉高_nop_(); //等待一个机器周期DQ = 0; //单片机从DS18B20读书据时,将数据线从高拉低即启动读时序_nop_(); //等待一个机器周期DQ = 1; //将数据线"人为"拉高,为单片机检测DS18B20的输出电平作准备for(time=0;time<2;time++); //延时约6us,使主机在15us内采样dat>>=1;if(DQ==1)dat|=0x80; //如果读到的数据是1,则将1存入datelsedat|=0x00;//如果读到的数据是0,则将0存入dat //将单片机检测到的电平信号DQ存入r[i]for(time=0;time<1;time++); //延时3us,两个读时序之间必须有大于1us的恢复期}return(dat); //返回读出的十六进制数据}/*****************************************************函数功能:向DS18B20写入一个字节数据入口参数:dat***************************************************/void WriteOneChar(unsigned char dat){unsigned char i=0;for (i=0; i<8; i++){DQ =1; // 先将数据线拉高_nop_(); //等待一个机器周期DQ=0; //将数据线从高拉低时即启动写时序DQ=dat&0x01; //利用与运算取出要写的某位二进制数据,//并将其送到数据线上等待DS18B20采样 for(time=0;time<10;time++);//延时约30us,DS18B20在拉低后的约15~60us期间从数据线上采样DQ=1; //释放数据线for(time=0;time<8;time++);//延时3us,两个写时序间至少需要1us的恢复期dat>>=1; //将dat中的各二进制位数据右移1位}for(time=0;time<4;time++); //稍作延时,给硬件一点反应时间}/*****************************************************函数功能:显示数据***************************************************/void display_temp1(unsigned char x,unsigned char y){unsigned char j,k,l; //j,k,l分别储存温度的百位、十位和个位y为小数部分j=x/100; //取百位k=(x%100)/10; //取十位l=x%10; //取个位P1 = 0x0c; //对P1进行初始化 0000 1100P0 = 0; //初始化P0= Seg_Tab[y];//段选Sigce= 1;Sigce= 0;P0 = Dig_Tab[2];//位选Digce= 1;Digce= 0;delaynms(10);P0 = Dig_Tab[3];//位选Digce= 1;Digce= 0;P0=sig_Tab[l];//段选Sigce= 1;Sigce= 0;delaynms(10);P0 = Seg_Tab[k];//段选Sigce= 1;Sigce= 0;P0 = Dig_Tab[4];//位选Digce= 1;Digce= 0;delaynms(10);P0=0x63; //段选Sigce=1;Sigce=0;P0=Dig_Tab[1]; //位选Digce=1;Digce=0;delaynms(10);P0=0x39;Sigce=1;Sigce=0;P0=Dig_Tab[0];Digce=1;Digce=0;delaynms(10);}/**P*********************************函数功能:做好读温度准备***********************************/void ReadyReadTemp(char TN,char TD){int i;Init_DS18B20(); //将DS18B20初始化WriteOneChar(0xCC); //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WriteOneChar(0x44); // 启动温度转换for(i=0;i<50;i++)display_temp1(TN,TD); //转换一次需要延时一段时间Init_DS18B20(); //将DS18B20初始化WriteOneChar(0xCC); //跳过读序号列号的操作WriteOneChar(0xBE); //读取温度寄存器,前两个分别是温度的低位和高位}/*****************************************************函数功能:主函数***************************************************/void main(void){unsigned char TL; //储存暂存器的温度低位unsigned char TH; //储存暂存器的温度高位unsigned char TN; //储存温度的整数部分unsigned char TD; //储存温度的小数部分// if(Init_DS18B20()==1)//显示温度的单位led=1;key=1;while(1) //不断检测并显示温度{ flag=0;ReadyReadTemp(TN,TD); //读温度准备TL=ReadOneChar(); //先读的是温度值低位TH=ReadOneChar(); //接着读的是温度值高位if((TH&0xf8)!=0x00)//判断高五位得到温度正负标志{flag=1;TL=~TL; //取反TH=~TH; //取反tltemp=TL+1; //低位加1TL=tltemp;if(tltemp>255) TH++; //如果低8位大于255,向高8位进1 TN=TH*16+TL/16; //实际温度值=(TH*256+TL)/16,即:TH*16+TL/16//这样得出的是温度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被丢弃了TD=(TL%16)*10/16; //计算温度的小数部分,将余数乘以10再除以16取整,}TN=TH*16+TL/16; //实际温度值=(TH*256+TL)/16,即:TH*16+TL/16//这样得出的是温度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被丢弃了TD=(TL%16)*10/16; //计算温度的小数部分,将余数乘以10再除以16取整,//这样得到的是温度小数部分的第一位数字(保留1位小数)display_temp1(TN,TD); //显示温度的整数部分if(TN<=20||TN>=50){P2=0x00;}if(TN>=20&&TN<=50){P2=0x04;}delaynms(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