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糖、脂肪和蛋白质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2.1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2.1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
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A液1ml,摇匀,再加入B液4 滴,摇匀.颜色变化:无色 浅蓝色 紫色
你能举例说出哪些植物 器官的细胞中富含糖类,脂质 和蛋白质吗?如何从这些植物 器官中提取呢?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目的要求
三、实验材料用具
四、实验方法步骤 五、注意事项
一、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
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Ⅲ→橘黄色 或 + 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 + 碘→蓝色
二、目的要求: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材料用具:
1.实验材料:苹果汁、花生种子、花生汁、马铃薯 片、豆浆、鲜肝液
2.仪器: 3.试剂:斐林试剂、苏丹Ⅲ、碘液、双缩脲
四、方法步骤:
1.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
3.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
成分 待测样品
还原糖
*
#
脂肪
Hale Waihona Puke 蛋白质淀粉*处填写预测结果 #处填写实测结果
五、注意事项
(1)、检测还原糖时应水浴50~60度加热 (2)、检测脂肪时,切片要薄,用苏丹Ⅲ 染色时间不宜过长,用显微镜观察。
(3)
斐林试剂是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即 现配现用。颜色变化:浅兰色 棕色 砖 红色沉淀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件【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 C.苏丹Ⅲ染液 • D.苏丹Ⅳ染液
2.下列糖中能与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
淀的是( ) A.淀粉B B.果糖
C.蔗糖
D.纤维素
3.下列哪个实验用到显微镜( C ) A.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B.蛋白质的鉴定 C.脂肪的鉴定 D.淀粉的鉴定
第二章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 修一( 共16张P PT)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取材: 马铃薯匀浆
步骤 组织 样液 2mL
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滴
摇匀后变 成蓝色
结论:说明组织样液中存在淀粉。
第二章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 修一( 共16张P PT)
例1: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 淀粉和淀粉酶(化学成分:蛋白质)溶 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 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淀粉酶可 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
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 ③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 ④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染色时间不同
颜色变化不同: 橘黄色或红色 。
第二章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 质 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 修一( 共16张P PT)
4.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溶液颜色的 变化过程为( D ) A.无色一砖红色(沉淀) B.浅蓝色一砖红色(沉淀) C.浅蓝色一蓝色一砖红色(沉淀) D.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5.下列物质中,能被苏丹IV染液染成红色是( B )
A.马铃薯块茎
B.浸软的蓖麻种子
C.蛋清液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1 分子与细胞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自主梳理检测原理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淀粉遇碘变蓝。

3.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4.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要点归纳1.实验原理及目的要求根据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流程归纳(1)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

(2)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

3.实验材料的选择(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2)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花生种子。

如果是新鲜花生种子,可不必浸泡,浸泡后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

植物材料常用大豆,且浸泡1~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鸡卵清蛋白。

4.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

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现用现配。

(2)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服力。

(3)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

感悟拓展(1)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注意] (1)检测还原糖时对于实验材料选择的要求①含糖量较高,如检测还原糖时宜选用苹果,苹果含大量还原糖,不能选择甘蔗、甜菜等,因为这两种实验材料中含蔗糖较高,蔗糖不具有还原性。

②颜色为白色或浅色。

白色或浅色的材料可以避免材料本身的颜色遮盖反应结果,如检测还原糖时一般不选择西瓜,检测蛋白质时一般不选择血红蛋白等。

(2)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①成分方面:两者都含有NaOH和CuSO4,但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 ,而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01 g/mL。

②使用方法:斐林试剂需要甲液和乙液混匀之后加入待检测溶液,并且需要温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是先加A 液,摇匀后再加B液,不需要加热。

(3)蔗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的颜色:蔗糖属于非还原糖,不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观察到的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用蛋清液作为实验材料鉴定蛋白质,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

如果不充分稀释蛋清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容易洗刷干净。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只有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需要加热,且实验中需要用温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只有检测脂肪的实验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因为脂肪颗粒储存于细胞中,必须用显微镜观察。

2.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A液B液成分0.1g/mLNaOH溶液0.05g/mLCuSO4溶液0.1g/mLNaOH溶液0.01g/mLCuSO4溶液鉴定物质可溶性还原糖蛋白质反应原理可溶性还原性糖将Cu(OH)2还原成Cu2O砖红色沉淀具有肽键的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添加顺序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现用现配)先加入A液1 mL,摇匀,再加入B液4滴,摇匀反应条件水浴加热50~65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问题记录反应现浅蓝色→棕色→砖红色变成紫色象一、植物必需元素的实验设计方法二、蛋白质元素计算注:每形成一个二硫键失去2分子的H。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案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

此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上好该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本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学生的需要。

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四、教法学法教法:组织、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高中生物必修1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1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 林 试 剂 双 缩 脲 试 剂
鉴定物质 成 分
可溶性还原性糖 甲液
0.1g/ml NaOH溶液
蛋白质或多肽 A液
0.1g/ml NaOH溶液
乙液
0.05g/ml CuSO4溶液
B液
0.01g/ml CuSO4溶液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合均 匀后再注入 (即现配现用) 水浴加热
实验原理

显色反应
有机物 糖类 淀粉
染色剂 颜色反应 碘液 蓝色
还原糖 斐林试剂 苏丹Ⅲ/Ⅳ 脂肪 双缩脲试剂 蛋白质
砖红色
橘黄的检测
(1)取一支试管1,注入2mL梨匀浆; (2)另取一支试管2,注入1mL斐林试剂甲液和1mL斐林试剂乙液,振荡, 混合均匀,制成斐林试剂; (3)将试管2中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注入试管1中,振荡混匀; (4)将试管放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2、脂肪的检测
(1)取材:取一片花生切片,选择最薄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2)染色:滴加2-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3分钟,用吸水纸吸去染液; (3)去浮色:再滴加1-2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4)制片与观察:吸去酒精,滴加一滴清水,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下找到子叶最薄处,寻找橘黄色脂肪颗粒
蛋白质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 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能与Cu2+作用, 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双 缩脲反应。 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 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 发生颜色反应。
紫色
注意 双缩脲试剂A: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 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使用时,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振 荡摇匀;再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

高中生物必修一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人教版

2、据报道,继“阜阳假奶粉案”曝光后,“假牛奶案”逐渐浮出水面。一些不法商家生产的所
谓“100%纯牛奶”居然与牛没有任何关系,只要用香精、糖、自来水和一些添加剂,就可以生 产出“纯牛奶”。更耸人听闻的是,不法商家利用垃圾堆里的破旧皮鞋、皮衣、皮帽及其他皮 具,经过化学、生物处理,水解出皮革中的原有蛋白(称“人造蛋白”),作为原料制成假牛
C
B
D
A

5.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都含有NaOH溶液和CuSO4 B.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4~5滴0.05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的NaOH C.双缩脲试剂是将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滴入2mL 0.1g/mL 的NaOH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 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奶。有人分析,“阜阳假奶粉案”所造成的大头娃娃致死,并非单纯是蛋白质含量低那么单纯
,很可能是添加了“人造蛋白”所致。 请设计实验,探究“人造蛋白”是否比缺乏蛋白质更有害儿童正常发育。 (1)实验材料:幼龄大白鼠若干、真正的纯牛奶、不含任何蛋白质的假牛奶、含有“人造蛋白
”的假牛奶、发育状况测定装置(可测定一定的发育状况指标)、饲养装置等。
(1 0.1g/mL的NaOH
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 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2)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0.1g/mL的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反应 环境,再加试剂B(0.01g/mL的CuSO4溶液)。
用发育状况测定装置测定 A、B、C三组鼠的发育状况。记录各组发育状况指标,计算出各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折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高中生物必修一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课)

解析: 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浅, 所以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 用苹果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 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中 CuSO4 溶液的浓度不同;在使用斐林试剂时应将等量 NaOH 溶 液和 CuSO4 溶液混匀后加入组织样液。 答案:A
1.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出 现砖红色 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 75%的酒精洗去花生子叶表面的苏丹Ⅲ 浮色 C.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经改造后,可用于唾液淀粉酶的鉴定 D.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 NaOH 溶液,振荡后加入等量的 CuSO4 溶液

解析:由于韭菜叶和番茄都具有颜色,会干扰实验效果,不能 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花生子叶含脂肪较多而大豆和鸡蛋清 含蛋白质较多。 答案:B
2. (2016· 海南高考)下列实验中, 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 24 h 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
3.下列关于生物试剂的选择、使用或使用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 NaOH 溶液和 CuSO4 溶液混匀后使用 B.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 SiO2 是为了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C.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含油多的植物组织时,显微镜下可见被 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酒精发酵可选择斐林试剂,不能选 择碘液 解析: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先加 NaOH 溶液,后加 CuSO4 溶液;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 SiO2 是为了使研磨充分; 脂肪可被苏丹 Ⅲ 染液染成橘黄色;用酸性重铬酸钾可检测酒 精,若溶液变为灰绿色,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 答案: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说课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说课课件(共31张PPT)

01 教材分析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
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01
②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
和大致含量
能力目标:
①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充分发挥团队合作,交流互
02
②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 果的能力
动,获得成功体验的情感需要 ②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生命科
03
01 教材分析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把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 类和脂质等知识内容之前,一方面为接下 来的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 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 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 验探究的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 验的顺利开展搭建了一个较高的起点。
学奥秘的兴趣
01 教材分析
4 教学重、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 原理和方法。 难点:1、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 多,课堂容量大,一课时完成会很紧。2、脂肪检 测实验中徒手切片和显微镜的使用。
突破: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分组实施
02 学情分析
1 对生物很感兴趣 学生情况 2 有化学实验操作经验
要求学生思考这个实验如何设计?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预习学习
04 教学设计
改 二、复习导入、知识讲解
• 基本原理 • 操作要点 • 注意事项
✓ 菲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 ✓ 器材的使用、材料的处理
• 多媒体演示显色反应的颜色
04 教学设计
改 三、分组讨论、实验设计ABCDE
F
按照6人划分一个学习小组、两个操作平 台,小组内成员分工明确,也就是说每个人 要清楚他负责做那些实验,哪些同学负责记 录现象,实验结束后哪些同学负责整理实验 用具等。

高中生物必修一——糖、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糖、脂肪和蛋白质

一、糖类1.元素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

2.分类(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3)多糖: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水解成单糖后才可被吸收。

常见的种类有淀粉、纤维素、糖原。

3.生理功能(1)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是“生命的燃料”。

(2)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

(3)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

注意:①单糖、二糖、多糖的划分根据是能否水解及水解后产生单糖的多少。

②尽管淀粉无甜味,但可以在口腔里经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而产生甜味。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③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指的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不能做能源物质。

植物的种子形成及种子萌发时的糖类变化。

种子形成时:单糖→二糖→多糖(淀粉)。

种子萌发时:多糖(淀粉)→二糖→单糖。

⑤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有还原性。

⑥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是由肽聚糖构成的。

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

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单糖五碳糖核糖C5H10O5动植物细胞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糖C5H10O4六碳糖萄葡糖C6H12O6光合作用产物,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二糖蔗糖C12H22O11植物细胞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而供能物质麦芽糖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而供能动物细胞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而供能乳糖多糖淀粉(C6H10O5)n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二、脂质 1.元素组成(1)主要是C 、H 、O ,有的还含有P 和N 。

(2)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高。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实验教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实验教学设计1、实验内容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内容,也是高中生物第一个学生实验。

课标对这一内容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属于“举例说明"水平的知识性目标,通过本节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细胞中的化合物有更加直观、丰富的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困难;二、属于“运用”水平的技能性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一帮一组和对多种实验材料进行重复检测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双达成。

2、设计思路在以前的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先介绍细胞中三大有机物的化学特性(即实验原理),然后再提供成分并不单一的待测样液进行检测。

检测的过程也进行了简化,只针对样液中的某一成分进行验证,这样虽然大大节约了实验的时间,但是实验变成了“照单抓药"索然无味。

今年我对本节教材实验进行了较大的整合和适当的拓展。

力求注重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尝试运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环节一:联系生活、设疑激趣.以“安徽阜阳毒奶粉”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食品成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资料展示、发现原理。

通过资料展示、问题探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原理。

环节三:参考案例、实验验证。

教师提供单一成分的样液,然后由学生参考教材案例,完成验证实验.环节四:自主探究、交流汇报。

教师尽可能多的提供生物组织,由合作小组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药品、用具,完成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

3、实验目标:3。

1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一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2)比较不同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3.2能力方面:1)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存在.2)在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用具,掌握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技能。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PPT课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PPT课件

醇 人血液中脂质运输

固 性激 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 由动物性腺分泌形成 素 官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 素D
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 紫外线照射下,人体
钙磷的吸收
内可由胆固醇转化来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脂质的元素组成及种类
洋葱根尖细胞中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成年人体内储存的糖元只有几百克, 而脂肪的储存量高达数千克甚至十几 千克.1克脂肪在体内储存所占的体 积是1克糖原体积的1/5,但是1 克脂肪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约为39KJ,1克糖元氧化分解放出能 量约为17KJ,这也是生物在进化过程 中选择脂肪做为储能物质的“高明之 处”吧!
2.脂质的种类及作用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3.脂肪是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的理由:脂肪的体积比较 小,但所含的能量比较多。
4.脂肪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比较多的原因:所含H的比例比 较高,而能量的释放与H的氧化有关。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是因为其中富含淀粉,淀粉经消化 分解后生成的是葡萄糖。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糖类的组成、分类和功能 1.糖类组成图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一P 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2.1 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 教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实验改进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

2.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

3.认识到脂肪、糖类、蛋白质和淀粉是生物组织的重要成分。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脂肪可以被苏丹III染液染成橘黄色。

糖类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砖红色颜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材料与器具1.实验材料:浸泡好的花生种子,雪梨,鸡蛋清,马铃薯。

2.仪器:刀片,滴管,小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酒精灯。

3.试剂:苏丹III染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

四、方法步骤1.还原糖的检测①取材新鲜雪梨去皮后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过滤,得到组织提取液②染色向有组织液中滴加适量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

③加热观察用试管夹夹着试管,把试管直接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观察雪梨组织液颜色变化。

2.蛋白质的检测①向试管内注入稀释的蛋清适量。

②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③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④可见组织液颜色变化。

3.脂肪颗粒的检测①取材取浸泡好的花生种子备用。

用刀片将花生种子切出一个平面,用刀片在平面出刮下些许花生子叶组织细屑,将细屑均匀涂抹在载玻片的中央。

②染色在载玻片的子叶细屑上滴加苏丹III染液滴2~3滴,染色5min;用吸水纸吸掉染液。

倾斜载玻片,并在染色的部位缓慢滴加3~4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然后,用吸水纸吸掉周围的酒精。

滴一滴蒸馏水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③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

先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并选择最理想的观察对象(组织层的较薄、染色均匀且橘黄色明显的区域)。

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观察被染色后的脂肪细胞。

4.淀粉颗粒的检测①取材马铃薯切成小块放入研钵中研磨,得到马铃薯组织匀浆。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必修一必知实验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必修一必知实验

实验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加热葡萄糖+ Cu OH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OH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三.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五、方法步骤: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1. 制备组织样液;去皮、切块、研磨、过滤苹果或梨组织液必须临时制备; 因苹果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组织液很易被氧化成褐色,将产生的颜色掩盖;2. 取1支试管,向试管内注入2mL组织样液;3. 向试管内注入1mL新制的斐林试剂,振荡; 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OH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OH 2生成;4. 试管放在盛有50-650C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到溶液颜色: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最好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使试管底部不触及烧杯底部,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也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防止试管内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缩短实验时间;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如:葡萄糖 + 2Cu2+ + 4OH—加热葡萄糖酸 + Cu 2O↓砖红色+ H 2O 即Cu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一.实验目的: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三.方法步骤:第一步: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第二步: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第三步: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问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提示: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问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提示: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提示:不行;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第四步:观察并用细胞准焦螺旋调焦;四:讨论: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答: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P8图是一个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大肠杆菌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答: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问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像,可能原因ABCA、物像不在视野中B、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D、未换目镜问2: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工作距离越短;故装片不能反放;5.装片的制作和移动:制作:滴清水→放材料→盖片移动:物像在何方,就将载玻片向何处移;原因:物像移动的方向和实际移动玻片的方向相反6.污点判断:1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2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3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镜后也不消失,则位于反光镜上;7.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实验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 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 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四.结论实验四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目的: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三.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四.方法步骤: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为什么答:不是;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3.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分布总是均匀的吗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目的:1.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2.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0.3g/ml 的蔗糖溶液;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三、实验步骤: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实验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必修一P78、P83一.实验目的: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二.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 2.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 二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 三方法步骤: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操作步骤: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2.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方程式略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三.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的产生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0C的环境中培养8-10h;3.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一.实验目的: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二.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三、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四、实验步骤:步骤注意问题分析1.提取色素加SiO2 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SiO2、CaCO3和5mL丙酮或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研磨;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水分加CaCO3加丙酮迅速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叶绿体色素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减少研磨过程叶绿素的分解,减少有毒性的丙酮挥发;2.收集滤液漏斗基部放一单层尼龙布,研磨倒入漏斗内挤压,将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用棉花塞塞住试管口; 尼龙布起过滤作用;试管口用棉花塞塞紧是为了防止丙酮挥发;3.制备滤纸条将干燥的滤纸,顺着纸纹剪成长10cm,宽1cm的纸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划一铅笔线; 干燥顺着纸纹剪成长条一端剪去二个角可吸收更多的滤液;层析时,色素分离效果好;可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4.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细、齐、直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滤液细线越细、越齐越好;重复三次;防止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增加色素在滤纸上的附着量,实验结果更明显;5.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将3mL层析液倒入烧杯中,将滤纸条划线一端朝下插入层析液中,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纸条;烧杯要盖培养皿盖;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层析液中的苯、丙酮、石油醚易挥发;6.观察实验结果由上至下分别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扩散最快是胡萝卜素,扩散最慢是叶绿素b,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四种色素之所以能被分离,是因为四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五:实验讨论: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问题:1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2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3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4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5滤纸条为何要剪去两角防止两侧层析液扩散过快;6为何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画线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会影响色素的分离结果;7 滤液细线为何要直为何要重画几次防止色素带的重叠;增加色素量,使色素带的颜色更深一些;8 滤液细线为何不能触到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9滤纸条上色素为何会分离由于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它们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10色素带最宽的是什么色素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比什么色素大一些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它的溶解度比叶绿素b大一些;11滤纸条上相互间距最大的是哪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12色素带最窄的是第几条色素带为何第一条色素带,因为胡萝卜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实验十一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一P110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二.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经交换进来的物质在琼脂块中扩散的速度快;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三.操作步骤:结论:块的增大而减小;四.课后讨论题答案:1.当NaOH 与含酚酞的琼脂块相遇时,其中的酚酞变成紫红色,这是常用的检测NaOH 的方法,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 扩散到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2.根据球体的体积公式V=4/3πr3,表面积公式S=4πr2,计算结果如下表;3.细胞越大,;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小了,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实验十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一.实验目的:1.制作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比较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3.绘制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简图; 二.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三.实验材料: 洋葱可用葱、蒜代替;因为根尖生长点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分裂能力强,易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讨论:1答:制作好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剪取洋葱根尖材料时,应该在洋葱根尖细胞一天之中分裂最活跃的时间;2解离时,要将根尖细胞杀死,细胞间质被溶解,使细胞容易分离;3压片时,用力的大小要适当,要使根尖被压平,细胞分散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多数糖类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之比是2∶1。

2.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3)多糖: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水解成单糖后才可被吸收。

常见的种类有淀粉、纤维素、糖原。

3.生理功能
(1)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如葡萄糖是“生命的燃料”。

(2)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成分。

(3)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

注意:①单糖、二糖、多糖的划分根据是能否水解及水解后产生单糖的多少。

②尽管淀粉无甜味,但可以在口腔里经唾液淀粉酶水解成麦芽糖而产生甜味。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③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指的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不能做能源物质。

植物的种子形成及种子萌发时的糖类变化。

种子形成时:单糖→二糖→多糖(淀粉)。

种子萌发时:多糖(淀粉)→二糖→单糖。

⑤葡萄糖、果糖及二糖中的麦芽糖是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鉴定,多糖不具有还原性。

⑥多糖中的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而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不含纤维素,是由肽聚糖构成的。

因此能否被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是区分植物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依据之一。

种类分子式分布生理功能
单糖五碳糖
核糖C5H10O5





构成核酸的重要物质脱氧核

C5H10O4






C6H12O6光合作用产物,细胞的
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蔗糖
C12H22O11
植物
细胞
水解成果糖和葡萄糖而
供能物质
麦芽糖
水解成两分子葡萄糖而
供能
动物
细胞
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
而供能
乳糖


淀粉
(C6H10O5)n
植物
细胞
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
成分
植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
物质纤维素
动物
细胞
动物细胞中重要的储能
物质糖原
主要作用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
(1)主要是C、H、O,有的还含有P和N。

(2)与糖类相比,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低,而氢的含量高。

2.化学性质:脂质分子结构差异很大,通常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

3.分类及功能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作用。

(2)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等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3)固醇:①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注意:
(1)合成场所为内质网,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2)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放出的能量与体外燃烧时放出的能量相同,而蛋白质则不一样,蛋白质在体外放出的能量多。

原因是蛋白质虽然像糖类和脂肪一样,体内彻底氧化的产物也有二氧化碳和水,但同时产生了含有能量的尿素。

(3)脂肪和糖类一样,只含C、H、O三种元素,但因C、H比例高,O的比例低,故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氧化分解放能多。

因此,播种含脂肪较多的油料作物的种子时应比播种含淀粉多的谷类作物的种子时要浅一些。

三、核酸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1.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1)分布
⎩⎪

⎪⎧①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
叶绿体中也有少量DNA分布
②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检测


⎧①甲基绿使DNA呈绿色
②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①基本单位是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②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将核酸分为DNA和RNA两种。

③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DNA含有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而RNA则含有核糖和尿嘧啶。

(2)功能: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注意:①核酸(DNA、RNA)具有物种特异性,核苷酸没有物种特异性。

②同种生物的不同体细胞中,核DNA都相同(不考虑基因突变),而mRNA和蛋白质则不同,这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比较项目
核酸
DNA RNA
基本单位
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分布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主要)
空间结构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呈规则双
螺旋结构
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长链构成




碱基
A(腺嘌呤)、C(胞嘧啶)、G(鸟嘌呤)
T(胸腺嘧啶) U(尿嘧啶)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磷酸磷酸
4、实验探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由于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含叶绿体。

2、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实验中加入8%的盐酸的重要作用:一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二是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3、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分布,只是量的多少不同。

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4、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在配制时首先将吡罗红甲基绿混合粉剂溶解,最后得到的染色剂中既有甲基绿,又有吡罗红。

使用时现用现配
5、酒精灯烘干临时装片的目的是迅速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口腔上皮细胞在死亡时,溶酶体中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内的结构,包括DNA、RNA等。

6、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四、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