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案例指导制度英美法系判例法区别论文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及其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摘要]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传统、社会意识中形成,具备了不同的优秀品质,对两大法系加以比较研究,对完善我国司法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
这篇论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及其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一、两大法系的基本概述,主要介绍两大法系的来源及它们的主要特征;二、两大法系的比较研究;三、通过两大法系的比较得出它们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我国司法制度启示[前言]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历史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特征的不同,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法律体系。
其中被当今世界学者普遍承认的两大法系---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之间也存在着诸多不同。
我们只有对法系加以比较研究的前提之下,进行司法制度的分析探索,才能不断加深我们对司法的本质和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司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从而加快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建设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正文一、两大法系的基本概述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日耳曼法系,指的是法国、德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律传统,因其以法国拿破仑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故也称为民法法系或法典法系。
①大陆法系的主要特征:1、在大陆法系中强调成文法的地位和作用,并将成文法作为法律的主要渊源和表现形式,大陆法系中的国家制定的法律很大程度上是在立法和对法律的完善过程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2、以法典为判案的标准,判例在大陆法系的国家中几乎不被承认,一般不具备法律效力,不能作为审判案件的根据,只能作为法官断案的一般参考,大陆法系的法官们普遍认为,法典使判例归于无用,被认为完美的法典使法官乃至司法的地位都会降低,因而大陆法系的法典大都体系完整、结构严谨、概念准确,以减少在审判过程中的失误。
3、法官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大陆法官的判决以成文法为前提,无权但对法律作出独立的司法解释,他们只不过是法律的宣誓者,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大陆法系的法官仅仅是法律的奴仆。
中美法律制度差异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贸易日益频繁,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知识产权案例为例,分析中美法律制度差异。
二、案例简介某中国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智能手机。
然而,在产品上市不久,美国一家知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美国公司”)声称中国公司侵犯了其一项专利,并向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美国法院受理了该案件,并依据美国法律进行了审理。
三、中美法律制度差异1. 知识产权保护范围(1)美国:美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较广,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
其中,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商标保护期限为10年,可无限续展。
(2)中国: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与美国相似,但保护期限有所不同。
专利保护期限为20年,商标保护期限为10年,可无限续展。
此外,中国对版权保护期限有明确规定,为作者终身及死后50年。
2. 知识产权侵权认定标准(1)美国:美国法院在认定知识产权侵权时,主要依据“实质相似”原则。
即被诉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特征具有实质相似性,且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2)中国:中国法院在认定知识产权侵权时,主要依据“等同原则”。
即被诉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所保护的技术特征具有等同性,能够实现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3. 知识产权诉讼程序(1)美国: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程序较为严格,需经过初步审查、口头辩论、证据交换、法庭审理等环节。
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申请专家证人、提交技术鉴定报告等。
(2)中国:中国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相对简单,一般包括立案、证据交换、法庭审理、判决等环节。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可申请技术鉴定,但鉴定机构相对较少。
4. 知识产权赔偿标准(1)美国:美国知识产权赔偿标准较高,包括实际损失、合理利润、惩罚性赔偿等。
在特定情况下,赔偿金额可达数百万甚至数亿美元。
(2)中国:中国知识产权赔偿标准相对较低,主要包括实际损失、合理费用等。
中外法律差异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在这个过程中,法律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法律差异的案例分析,探讨中外法律制度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些差异在实际案件中的体现。
二、中外法律差异案例分析1. 案例一:美国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差异背景:某科技公司在美国和中国同时申请了一项发明专利。
在美国,该专利被顺利批准,但在我国却因不符合新颖性要求而被驳回。
分析:(1)美国专利制度:美国专利制度采用“先申请制”,即谁先申请,谁就拥有该专利。
这有利于鼓励创新,但可能导致侵权风险增加。
(2)我国专利制度:我国专利制度采用“先发明制”,即谁先发明,谁就拥有该专利。
这有利于保护原创,但可能导致创新积极性降低。
2. 案例二:英国与我国合同法差异背景:某英国公司在我国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在英国履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发生纠纷,英国公司要求按照英国法律解决。
分析:(1)英国合同法:英国合同法强调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合同条款的约定具有优先效力。
(2)我国合同法:我国合同法强调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合同条款的约定需符合法律规定。
3. 案例三:美国与我国劳动法差异背景:某美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分支机构,在招聘过程中,因违反我国劳动法规定,被当地劳动部门处罚。
分析:(1)美国劳动法:美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相对宽松,企业对劳动者的管理较为灵活。
(2)我国劳动法: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的权益保护较为严格,企业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4. 案例四:法国与我国刑法差异背景:某法国人在我国境内犯下故意杀人罪,被我国法院判处死刑。
分析:(1)法国刑法:法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的刑罚相对较轻,一般处以有期徒刑。
(2)我国刑法:我国刑法对故意杀人罪的刑罚较为严厉,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死刑。
三、结论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外法律制度在知识产权、合同法、劳动法和刑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论中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判例法比较

论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判例法比较内容摘要:指导性案例制度,其所体现的统一司法尺度,规范法律用的价值,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和大陆法系的判例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仍然有明显的区别。
我国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本着既借鉴两大法系经验,又尊重本国司法实际的精神来更好的发展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以使我国的法律制度更加完善,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关键词:判例法普通法中国案例指导制度一.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1.案例指导制度含义案例指导制度,是指司法机关为了正确适用法律、保障司法权的统一行使,通过遴选、发布案例的方式指导司法的工作机制。
实行案例指导制度,可以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实现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水平和司法能力,遏制司法腐败。
2.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以案例来指导执法办案,是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司法机关一直坚持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改革开放之初,最高人民法院就开始发布具有司法解释性质的破坏军婚的案例,开启了用案例解释法律的尝试。
1985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开始刊登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
这一做法,标志着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制度的实际诞生。
不仅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和公安部门也积极运用典型案例指导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是公开介绍我国审判工作和司法制度的官方文献,由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主办,是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司法解释、司法文件、裁判文书、典型案例以及其他司法信息资料的法定官方刊物。
《公报》于1985年创刊,其主要内容包括重要法律、司法解释、司法文件、任免事项、文献、裁判文书选登和案例等。
其中,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编辑部1995年6月3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全集》出版说明中对公报公布的案例做出如下介绍:“《公报》发布的案例……从众多案件中精选出来的,每个案例都有详细的事实,判决理由和结果,蕴含了深刻的法律意义。
它具有典型性、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特点。
中美法律案件差异(3篇)

第1篇一、引言中美两国在法律制度、司法体系、法律观念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对法律案件的审理、执行和结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美法律案件差异进行探讨。
二、法律制度差异1. 法律体系美国实行的是大陆法系,以罗马法为基础,强调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和普遍性。
而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强调法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法律渊源美国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立法法、司法解释和判例法。
中国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
3. 法律实施美国法律实施强调司法独立和三权分立,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而中国法律实施强调集中统一,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必须遵循法律和法规的规定。
三、司法体系差异1. 司法体制美国司法体制实行联邦制,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并行。
中国司法体制实行单一制,全国只有一套法院体系。
2. 司法组织美国司法组织包括联邦法院、州法院和地方法院。
中国司法组织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3. 司法职能美国司法职能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制定法律和司法解释。
中国司法职能主要包括审理案件、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
四、法律观念差异1. 法律至上美国强调法律至上,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根本依据。
而中国强调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法律是道德的体现和保障。
2. 人权保障美国人权保障观念较强,法律保护个人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相对较弱,法律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保护程度较低。
3. 法律责任美国法律责任观念较强,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而中国在法律责任方面相对较弱,违法行为往往受到较轻的处罚。
五、法律案件差异1. 案件类型美国法律案件类型丰富,包括民商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等。
而中国法律案件类型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民商事案件和刑事案件。
2. 案件审理美国案件审理程序较为繁琐,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中外法律的差异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外法律在法律体系、法律原则、法律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分析中外法律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案例一:离婚案件1. 案例背景甲国和乙国均规定,夫妻双方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离婚。
甲国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需在婚姻登记机关登记;乙国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协议离婚,需在法院判决。
2. 案例分析(1)法律体系差异甲国实行大陆法系,乙国实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乙国英美法系强调判例法。
甲国离婚案件需在婚姻登记机关登记,体现了成文法的特点;乙国离婚案件需在法院判决,体现了判例法的特点。
(2)法律原则差异甲国强调“契约自由”,乙国强调“公平正义”。
甲国离婚案件中,夫妻双方可自由协商离婚事宜;乙国离婚案件中,法院需充分考虑夫妻双方的利益,保障公平正义。
(3)法律制度差异甲国离婚案件程序较为简单,乙国离婚案件程序较为复杂。
甲国离婚案件只需提交协议书和身份证明,即可办理离婚手续;乙国离婚案件需提交起诉状、证据等材料,经法院审理后判决。
三、案例二:知识产权保护1. 案例背景甲国和乙国均规定,对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甲国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查处;乙国规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法院负责审理。
2. 案例分析(1)法律体系差异甲国实行大陆法系,乙国实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乙国英美法系强调判例法。
甲国知识产权案件由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查处,体现了成文法的特点;乙国知识产权案件由法院负责审理,体现了判例法的特点。
(2)法律原则差异甲国强调“行政干预”,乙国强调“司法独立”。
甲国知识产权案件由行政部门查处,体现了行政干预的特点;乙国知识产权案件由法院审理,体现了司法独立的特点。
(3)法律制度差异甲国知识产权案件程序较为简单,乙国知识产权案件程序较为复杂。
美国判例制度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比较研究

美国判例制度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适用比较研究摘要英美法系,又称判例法系,在司法审判中,英美国家多采用遵循先例制度;中国是兼采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一直以成文法,制定法适用于司法审判,在其他大陆法系的国家,他们基本上是成文法,但不乏存在判例制度。
在审判中,完全依成文法有时会存在滞后性,导致僵化运用。
因此,我们在吸取借鉴了英美判例审判的经验,创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性案例。
但是我们对于指导性案例的使用仍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法官习惯了依法判案,不适应从案例中找判案依据,也没有使用案例的成熟的经验,因此,指导性案例适用在我国艰难行进,而美国的判例制度已经发展成熟,我们通过对比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与美国的判例制度,分析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内涵及效力,功能定位,适用规则等,为我国指导性案例制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判例制度效力比较适用研究大陆法系是产生于欧洲大陆,由罗马法演化而来,又称罗马法系,其特征主要是以成文法为主,制定法典。
中国便是采用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特色,将法律编纂成典,其编纂体例也是沿用德意志式,但在随着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趋于融合的趋势下,中国也认识到法典的不足,推出了案例指导制度。
而英美法系则是由英国法演化而来,他与大陆法系相反,主要以判例为主,没有成文的法典。
英美法系的判例制度是沿袭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固有的习惯法和对法律中的案例的适用规则,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定下来该制度。
在16世纪时,英国殖民主义盛行,其殖民地广布,其中美国也是其中之一,自美国1776年宣布独立之后,其依旧沿袭的是英国法的判例制度,对于判例的适用技术较为完善完善。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之一,他以判例法为主,对于法官判案多用于先例,而中国在法官判案上以成文法为主,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适用成文法来应对变化多样的案件情况,有时存在很大的滞后性,法律适用与裁判不统一,因此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国于2022年确立了案例指导制度,并于2022年开始推出了指导性案例,以此来实施指导性案例的效用,期望实现同案同判,能够达到最大公平。
英美法律体系_案例法(3篇)

第1篇一、引言英美法律体系是世界上两大主要法律体系之一,以其独特的案例法(Case Law)制度而闻名。
案例法是指通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作出的判决来确立法律原则和规则,这些判决对后来的案件具有约束力。
本文将探讨英美法律体系中的案例法,分析其特点、形成过程以及在我国的影响。
二、案例法的特点1. 重视历史和先例案例法强调历史和先例的作用,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会参考过去的判决,以确定相似案件的法律适用。
这种做法有助于保持法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 法官造法在英美法律体系中,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不仅适用法律,还可以创造新的法律原则。
法官造法是案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使得法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诉讼双方参与度高在案例法中,诉讼双方在法官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具有高度的参与度。
双方可以提出证据、辩论观点,甚至对法官的判决提出上诉。
4. 透明度高案例法具有高度的透明度,法官的判决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这种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法律公正。
三、案例法的形成过程1. 普通法的发展案例法的形成与普通法的发展密切相关。
普通法起源于英国,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根据过去的判决和习惯形成的法律原则。
普通法在英格兰逐渐发展起来,后来传入美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
2. 案例法的普及18世纪末,案例法开始在美国普及。
当时的美国法律体系深受英国普通法的影响,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参照英国先例,逐渐形成了美国的案例法体系。
3. 案例法的完善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法体系不断完善。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更加注重法律原则的适用,同时,立法机构也加强对案例法的监督和指导。
四、案例法在我国的影响1. 参考价值案例法在我国具有参考价值。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以参考国外的案例,借鉴其经验,提高审判水平。
2. 立法借鉴案例法为我国立法提供了借鉴。
立法机构可以参考国外的案例,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3. 司法改革案例法对我国司法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借鉴案例法,我国可以推进司法公开、加强法官队伍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
中西方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实施方式。
本文将以美国诉尼克松案和中国行政诉讼案为例,分析中西方法律案例的特点和差异,旨在为理解不同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二、美国诉尼克松案1. 案件背景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的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政府被指控非法侵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
在调查过程中,尼克松政府拒绝交出相关录音带,引发了美国国会与尼克松政府之间的激烈对抗。
2. 案件审理1974年,美国最高法院受理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要求尼克松政府交出相关录音带,但尼克松政府以总统特权为由拒绝。
最高法院最终裁定,尼克松政府必须交出录音带,否则将面临藐视法庭的指控。
3. 案件影响美国诉尼克松案成为美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标志着司法审查权的确立。
该案表明,即使在总统特权的情况下,法院仍可对政府行为进行审查,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中国行政诉讼案1. 案件背景2015年,中国某市居民李某因不满当地政府征收其土地而提起行政诉讼。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要求政府提供征收土地的相关文件,但政府以保密为由拒绝。
2. 案件审理2016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政府拒绝提供相关文件侵犯了李某的知情权。
最终,法院判决政府败诉,并要求其公开征收土地的相关文件。
3. 案件影响中国行政诉讼案体现了中国司法制度在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的进步。
该案表明,在中国,公民可通过行政诉讼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院对政府行为进行审查,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四、中西方法律案例分析1. 案例特点(1)美国诉尼克松案:此案体现了美国司法审查权的确立,强调了法院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在美国,法院具有独立的地位,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审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中国行政诉讼案:此案体现了中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完善,强调了法院在维护公民权益方面的作用。
中外法律案例对比(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法律体系、法律观念和法律规定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中外法律案例的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法律体系下的法律实践和司法理念。
二、案例背景1. 中国案例:某市居民张某因与他人发生纠纷,被诉至法院。
张某认为对方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法院判决对方赔偿损失。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认为张某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对方的侵权行为,判决驳回张某的诉讼请求。
2. 外国案例:美国某市居民约翰因被邻居家的狗咬伤,将邻居告上法庭。
约翰在法庭上提供了医疗证明和证人证言,证明自己的伤势严重。
法院经过审理,判决邻居赔偿约翰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三、案例对比1. 证据规则(1)中国案例:在张某的案件中,法院以证据不足以证明对方侵权行为为由驳回诉讼请求。
这体现了我国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即原告需承担证明自己主张事实的责任。
(2)外国案例:在美国约翰的案件中,法院判决邻居赔偿损失。
这体现了美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即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被告需承担证明自己无过错的责任。
2. 法律适用(1)中国案例:张某的案件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据该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决。
(2)外国案例:约翰的案件涉及美国《侵权责任法》。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依据该法的相关规定作出判决。
3. 司法理念(1)中国案例:我国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注重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在张某的案件中,法院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确保判决的公正性。
(2)外国案例:美国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强调程序公正。
在约翰的案件中,法院充分考虑了约翰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
4. 法律后果(1)中国案例:张某的案件,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张某需承担败诉的后果。
(2)外国案例:约翰的案件,法院判决邻居赔偿损失,邻居需承担赔偿责任。
四、结论通过对中外法律案例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证据规则方面,我国强调“谁主张,谁举证”,而美国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英文案例法与中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比较英文

Comparison of case law in Britain and case guidance in China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in China and the case law in Britain are two legal elements under different legal systems, and their legal status and realization form are also different. They have different legal backgrounds and applicable legal systems, and each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optim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British case law: British case law is established by the judgment of the court. Once it is established, it will form a binding force on the subsequent judgment of the court. The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judicial precedent mainly depend on the following two factors. Only the judicial decision of the higher court can be a binding precedent. Only when the material facts are similar can judicial precedent be applied. British case law is mainly realized in the following ways. The decisions of the house of ords are binding on all lower courts, and, generally speaking, the house of Lords is also bound by its own decisions. The court of appeal is lower than the house of Lords in the British court system. In addition to all the lower courts, the judicial decisions of the court of appeal generally also bind the court, unless its judicial decisions conflict with the decisions of the house of Lords or the judicial committee of the Privy Council.The high court of justice consists of several chambers whose decisionsbind all lower courts. However, the decision of the high court chamber is not binding on other chambers, but has considerable reference value. The main advantages of case law are as follows. The coordination of case law helps to maintain the unity and authority of law. Case law is a law created by judges, but it is not created arbitrarily. It is carried out under a series of principles. In particular, the coordination of case law is maintained through strict precedent principles. The precedent formed by the judgment of the higher court is the "model" of the judgment of the lower court. Strictly and carefully follow the precedent results in the uniform application of legal rules among different courts. Case law can keep the stability and continuity of law. Case law unifies the past value standard and the present value standard of case judgment, and solves the embarrassment of statute law. The characteristic of case law is that by applying specific facts to specific legal provisions, people can understand law through facts and evaluate facts through laws, thus building a bridge between law and facts. Case law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judicial organs and preventing judges from arbitrarily dealing with problems. Because the case law requires all judgments to be made public, the judges should describe the reasons for the judgment in detail after hearing the case, and then make their judgments public in the form of legal reports. Any judge should handle the case carefully. The main shortcomings of case law are as follows. Case law is founded byjudges. Judges are both legislators and law enforcers. The formation of case law depends on the wisdom of individual judges. Although their judges are often regarded as the embodiment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the unavoidable fact is that judges are also human beings. The weakness of human nature may sometimes cause judges to make wrong judgments and create wrong cases. It makes the law more and more far away from the public. To exaggerate, in case law countries, without the help of lawyers, the public can not know how to live. It is based on individual cases, which is one-sided; moreover, once the case law is formed, it will have universal binding force, which will easily lead to some absolute rules, in fact, with a strong metaphysical color.Case guidance system in China: It refers to the judicial organs in order to apply the law correctly and guarantee the unified exercise of judicial power. By the selection and release of cases to guide the judicial work mechanism. The case system is suppos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guiding cases in unifying the applicable standard of law, guiding the trial work of lower courts, and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law. The main advantages of Case guidance system in China are as follows. The flexibility of case guidance system is helpful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statute law. However,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can overturn the old rules and apply the new ones to make up for its stagnation.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legislators' cognitiveability, it is impossible to foresee and stipulate the future. The unity of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is conducive to limiting the discretion of judges and achieving "the same" To promote judicial justice, it is necessary to judge cases together. It is helpful for judg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dg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ase guidance system, it provides a good model for judges to make judgm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ase guidance system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Civil law countries change the original law abiding. The belief that the ideal of Canon is perfect is made up by the flexible, concret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precedents .Grammar is rigid and abstract to adapt to the changeable social life.。
中英判例制度之比较

中英判例制度之比较【摘要】判例作为法律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清代的法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是在近代才逐渐的衰落的。
本文将从具体适用与法律渊源两个角度来分析清代与英国判例制度的异同点,以呼应当下中国司法实践中正在践行的“案例指导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清代;成案;英国;判例1引言一个判决结论的作出,既需要法律上的依据,也需要事实上的依据。
大陆法系注重法律的成文化,直接为司法活动提供法律依据,而普通法系鼓励在先例中发现规则,这种区别分别概括了世界上两大法系的特点。
其实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如此泾渭分明,就如同清代与英国,一个有着成文化传统,一个最有资格代表判例法国家,在司法实践中却有一个共同的选择:判例制度。
可以说,判例是东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中都普遍存在的因子。
一般认为,1066年诺曼公爵威廉对不列颠岛的征服成为普通法历史进程的起点,在此后九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普通法的法官们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制度,如信托制度、地产制度等,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财产观念和司法制度,判例制度则是这其中的一朵奇葩。
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从先例中发现适用的规则,然后将其运用于当前案件,这是典型的普通法系司法运行模式,可以说法官无权拒绝先例的适用,只能利用区别技术识别具体遵循的先例。
而在《大清律例》中“断罪引律令”条直接规定:“凡断罪皆须引《律例》,违者笞三十。
”这说明清代在立法中是规定判案的依据只能是律例。
然而“法之设文有限,民之犯罪无穷”,加之司法官员运用与解释法典的能力参差不齐,“成案”才逐渐成为各级司法官员据以判案的重要基础。
郑秦在研究刑档后得出一个结论:清代徒流死罪的结案,特别是斩绞,无一例外都是引用《律例》条文,但在定罪量刑时依靠的却是成案。
成案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实用的理由是:为了避免错判。
那么什么是成案?成案,就是案例,判例。
成案制度也就是清代的判例制度,同英国判例制度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司法运行模式。
2清代与英国判例制度之比较21具体适用的比较。
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区别

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指导性案例;司法改革内容提要: 探索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功能和价值、效力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司法解释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等国的判例制度的区别等,是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刑事司法中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内容、案例选择标准、选择范围、确认程序、发布主体和方式、编纂、清理、废止等进行了系统的构想,以期为构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区别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判例法制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我国现在也不存在移植判例法制度的条件。
(一)案例指导制度与判例制度的区别“判例”、“判例法”、“判例制度”、“先例制度”等等,是西方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通常使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背后是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
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是以法律渊源的地位而存在的,故而被称为“判例法”,是一种创制、借鉴以及遵循先例的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或者法律体系,其根本原则是遵循先例,要求法院审理案件时,必须将先前的特别是上级法院的判例作为审理和裁决的法律依据。
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遵循先例,但是,按照英美法学家的说法,“先例”的约束力来自于实质推理的正确性和说服力, [1]并基于审级的分工而得到维持。
在大陆法系国家,“判例”虽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被推定具有约束力或者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
一般来说,下级法院都遵从上级法院的判例,否则,下级法院作出的判决就必然在上级审时被撤销。
可见,遵循先例或受先例拘束与指导,并不是某些国家特有的法律现象。
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欲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判例制度仍然存在本质区别,主要是:第一,创立规则与解释规则的区别。
我国实行案例指导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在保持我国目前的法的正式渊源体系的前提下,完善法律适用。
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区别

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区别关键词: 案例指导制度;指导性案例;司法改革内容提要: 探索建立刑事司法案例指导制度,是当前我国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必要性、功能和价值、效力和发挥作用的方式、与司法解释的关系以及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等国的判例制度的区别等,是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对我国刑事司法中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具体内容、案例选择标准、选择范围、确认程序、发布主体和方式、编纂、清理、废止等进行了系统的构想,以期为构建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四、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区别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判例法制度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而且我国现在也不存在移植判例法制度的条件。
(一)案例指导制度与判例制度的区别“判例”、“判例法”、“判例制度”、“先例制度”等等,是西方学术研究和法律实践通常使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其背后是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传统。
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是以法律渊源的地位而存在的,故而被称为“判例法”,是一种创制、借鉴以及遵循先例的一整套的法律制度或者法律体系,其根本原则是遵循先例,要求法院审理案件时,必须将先前的特别是上级法院的判例作为审理和裁决的法律依据。
虽然没有明确的规定要求遵循先例,但是,按照英美法学家的说法,“先例”的约束力来自于实质推理的正确性和说服力, [1]并基于审级的分工而得到维持。
在大陆法系国家,“判例”虽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但被推定具有约束力或者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
一般来说,下级法院都遵从上级法院的判例,否则,下级法院作出的判决就必然在上级审时被撤销。
可见,遵循先例或受先例拘束与指导,并不是某些国家特有的法律现象。
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国家判例制度的合理成分和积极因素。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欲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判例制度仍然存在本质区别,主要是:第一,创立规则与解释规则的区别。
我国实行案例指导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在保持我国目前的法的正式渊源体系的前提下,完善法律适用。
浅析英美法三国司法制度异同

浅析英美法三国司法制度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司法制度建设的启示曲鸿渤司法制度是人类管理国家事务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通过对英美法国家司法制度的比较学习,有助于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
英美两国虽然均属英美法系,但由于两国的政治体系不同以及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两国在司法制度方面有异有同。
而法国则是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其司法制度与英美两国所属的英美法系的司法制度有明显的本质差异。
一、英美司法制度的异同(一)法院组织系统英国法院组织系统较为复杂,按上下级关系分为高级法院和低级法院两级。
高级法院包括最高法院、上议院、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和刑事法院;低级法院主要包括郡法院和治安法院。
按照审理案件的性质,英国法院体系又可分为民事法院和刑事法院。
其中,民事法院按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上诉庭、上议院、最高法院。
刑事法院按等级分为治安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上诉庭、上议院、最高法院①。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有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两套法院组织系统。
它们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从属关系,区别在于司法管辖范围上的不同。
联邦法院系统由联邦地方法院、巡回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和组成。
联邦地方法院是审理联邦管辖的普通民事和刑事案件的初审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受理本巡回区内对联邦地方法院、联邦司法系统内的专门法院判决不服或者对拥有部分司法权力的政府独立机构裁决不服的上诉案件;联邦最高法院是联邦司法体系内最高审判机关,但由于只有极少数案件才能向最高法院上诉,所以联邦上诉法院的判决绝大部分是最终判决。
美国的州法院系统极不统一。
各州的各级法院名称、组织、管辖权等都不一样,一般由州的初审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组成。
但部分州并不设上诉法院,由州的最高法院直接审理下级法院的上诉案件。
除了普通法院以外,根据特别需要,英美两国都设有专门法院,用以审理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
英国设有欧洲法院、枢密院司法委员会、劳工上诉法院和验尸官法院等。
中国外国法律案件对比(3篇)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法律制度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本文将从中国与外国在法律案件处理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
一、案件受理范围1. 中国我国法律案件受理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
我国实行的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即只要当事人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2. 外国外国法律案件受理范围也存在民事、刑事、行政等各个领域,但具体范围因国家而异。
例如,美国法律体系较为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因此在涉及隐私权的案件上,法院会严格审查案件的受理条件。
二、证据制度1. 中国我国证据制度强调“证据确凿”,即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进行辩护,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法院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
2. 外国外国证据制度也存在“证据确凿”的要求,但具体规定有所不同。
例如,美国证据制度强调“合理怀疑”,即只要法院对案件事实存在合理怀疑,就可以判决被告无罪。
英国证据制度则强调“平衡证据”,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要平衡双方当事人的证据,以确定案件事实。
三、诉讼程序1. 中国我国诉讼程序分为一审、二审、再审三个阶段。
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二审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再审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法院审理。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有权申请回避、提出异议、上诉等。
外国诉讼程序因国家而异,但普遍包括一审、二审、再审等阶段。
例如,美国诉讼程序包括诉状、证据交换、庭审、判决等环节。
英国诉讼程序则包括起诉、答辩、证据交换、庭审、判决等环节。
四、判决执行1. 中国我国判决执行制度强调“判决必须执行”,即法院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
当事人不服判决的,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强制措施。
2. 外国外国判决执行制度也存在强制执行力,但具体措施有所不同。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比较对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是世界上两种主要的法律体系。
大陆法系主要存在于欧洲大陆及其前殖民地国家,而英美法系则主要存在于英国及其前殖民地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
这两种法律体系在司法制度的构建、法律运作、法官角色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对我国司法制度而言,从这两种法律体系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国司法提供启示。
首先,大陆法系注重法律的集中统一、大陆法系的典范是法典,即权威的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典来统一和确立法律规则。
这种集中统一的特点在我国司法制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通过制定民法典、刑法典等法典来界定民事和刑事领域的法律规则,从而实现了法律的统一性和稳定性。
这为我国司法机构和法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确保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
相比之下,英美法系注重判例法的发展。
判例法是指通过法院审判案件形成的先例,作为解释和适用法律的依据。
英美法系的法官在解决具体案件时,依据先前的判例来进行判断,以确保司法行为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这种注重判例法的做法也可以为我国的司法制度提供启示。
通过引入判例法原则,我国的法官可以在具体案件中更灵活地运用法律,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司法实践的需要。
其次,大陆法系更加注重法官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大陆法系强调法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通过独立的司法机构来保障法官的独立性。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在我国司法制度中得到了高度重视。
我国设立了独立的司法机构,如最高人民法院,以保护法官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此外,我国的司法也积极推动法官培训和评价制度的建设,以确保法官能够胜任自己的职责,提高司法质量和效率。
对于我国司法制度的启示在于,要继续强化法官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我国需要加强司法机构的独立性保护,进一步司法选拔、晋升和惩处制度,以防止司法腐败和滥用职权。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法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司法的需要。
最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重视法治原则的推行和弘扬。
英法法律体系案例研究(3篇)

第1篇摘要英法法律体系作为世界上两大主要法律体系之一,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传统。
本文通过对英法法律体系的比较研究,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两种法律体系在司法实践中的差异与联系,为理解两种法律体系提供参考。
一、引言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等各个部门。
英法法律体系分别代表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种体系在法律渊源、法律形式、司法制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以英法法律体系为背景,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两种法律体系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同。
二、英法法律体系概述(一)大陆法系大陆法系起源于罗马法,以法国法典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如下:1. 法律渊源:以成文法为主,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必须依据成文法。
2. 法律形式:法律规范体系较为严密,法典编纂较为完善。
3. 司法制度: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主要依据法律条文,注重法律逻辑推理。
(二)英美法系英美法系起源于英国普通法,以美国法典为代表。
其主要特点如下:1. 法律渊源:以判例法为主,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可以依据先前的判例。
2. 法律形式:法律规范体系较为松散,法典编纂相对较少。
3. 司法制度: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注重法律实践和经验,强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一:英国合同法案例案例背景: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甲公司向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
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货,导致乙公司遭受损失。
英国法律体系分析:在英国合同法中,合同双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
本案中,甲公司未能按照约定时间交货,违反了合同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
(二)案例二:法国侵权责任法案例案例背景:甲在公共场合摔倒,造成腿部骨折。
甲认为是因为乙公司铺设的地面不平整导致的,要求乙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法国法律体系分析:在法国侵权责任法中,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保证地面平整,导致甲受伤,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法系判例法的区别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
1009-4202(2011)06-000-01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
作为体系的一部分,随着最高人民法院《二五纲要》正式提出建立的案例指导制度相关构建也在学术界的研究中兴起。
案例指导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制度的相同和区别是研究中的关键点。
本文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和判例法概念的比较,简析两大制度之间的本质区别。
关键词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案例指导制度判例法拘束力
一、案例指导制度的提出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已经顺利落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已经由立法领域为重点转向了司法领域。
但是我国是一个具有成文法传统的国家,制定法是我国主要的法律渊源,制定法在运行中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我国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大量的“同案不同判”现象,一方面有悖于法治形式正义的要求,另一方面客观上损害了司法权威。
比较普遍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出现无疑也说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还有待完善。
报告中指出,“外国法律体系中有的法律,但不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我们不搞;外国法律体系中没有的法律,但我国现实生活需要的,我们及时制定。
中国作为传统的成文法国家,虽然案例一
直在审判实践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但案例指导制度这一概念却是最近几年才正式被提出并逐步受到立法和司法机关的重视。
最高人民法院在2005年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第一次提出:“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标准、编选程序、发布方式、指导规则等。
”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案例
指导制度。
二、案例指导制度的概念
所谓案例指导制度,指的是在地方各级法院审判完毕的案件中以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上报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核通过后,由其公布为指导性案例,将对各级人民法院以后的审判工作进行指导的一种制度。
通过选择典型案例判决并以此作为案例,使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能有所借鉴,在以后遇到类似案件的审理时,可作为将其作为参照进行判决,以尽可能的使相同的案情有着相同或者相似的处理结果,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
三、判例法的概念
判例法(case laws)的定义:“司法判例中所规定的法律原则和规则的一般用语,是根据以往法院和法庭对具体案件的判决所作的概括。
在英美法中,判例法在法律的发展中是一个基本的因素,
而且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法律原则的主要渊源。
判例法的根本之处不在于对以前判例的汇编,不在于法官和其他裁判人在此后的案件审理中能够从先前的判例中得到帮助或指导,而是在于把先前的判例看作一种规范,并且期望从中得到根据惯例在某些情况下必须遵循和适用的原则和规则,而且作出判决和发表法律意见的高级法院在这样做时存有下列认识,即他们正在确定规则的判决将会并且有时必须为此后的法院在今后遵守。
”
四、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案例指导制度和英美判例法的区别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我国要建立的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和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普通法系判例法的运用过程中,法官是判例法的主人。
法官不仅能司法,而且能在判例法的运用中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方法运用创制法律。
基于判例约束力原理,判例法本身总是和无数个具体的个案相连,从个案中发展来的判例法的运作,明显显示出从具体案例到一般法律原则的归纳,然后又将一般法律原则再运用到相似具体案件的过程。
在英美法系国家,先前案例对后案有着法律效力和约束力。
判例就是判决的案例或案件,判例法指的并不是作为判例的整个判决,而是判例中所包含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判例法的核心是遵循先例原则。
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并不具有这种法律渊源的地位,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的案例和判例法的案例有根本的区别,其不具有示范意义而是起指导作用,对正在审理的案件选出最合适的适用法律。
具有事实上的拘束力而非法律上的。
其作用在于正确的解释和适用法
律而不是创造法律。
所以,“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而是事实上的约束力。
”成为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一种特色。
正因为案例指导制度根本上具有判例的属性,那么以此作为成文法的有益的补充,能够在司法实践中能够起到统一司法尺度、维护法律权威、节省司法资源等作用,也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 d. m. walker.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光明日报出版
社.198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