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善若水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实体,它不仅是产生自然万物的本根,也是自然万物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是老子思考世界和探究世界的哲学基础。“道”表面上以天道自然为宗,但深究起来,其归宿点和落脚点仍在人生,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水”是老子之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德性象征,集“道”之所有特征于一身,非常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道”的人格内涵,为此,我就从老子的“上善若水”入手,来认识老子“水”隐喻的深层哲学内涵。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八章)这里“上善”的“善”即是“德”,老子认为“德”是“道”的体现和基本特征,“上善”即指“上德”,相当于具有上乘的、最好德性的人。

老子为什么将“上善”与“水”联系在一起呢,这是由于水是万物之本、生命

之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各个时代的人都是“缘水而居”,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水同时也是文化之源,“人类几乎所有的文明都是源于水这一特殊的物质,人类对水的需要,构建了水的价值;水的价值,则满足了人类的需要,人类的文明就是在这种需要构建价值和价值满足需要中运行,进而一步一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老子在论述水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个体生命的存在,强调人的自然生命是人的最本真存在的形式。老子赋予水以至高的道德本性,以水性比喻人性,他认为最高德性的人,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愿意呆的低洼之处。可以说“上善若水”所体现的哲学内涵,是老子水哲学中最精彩的部分,也可以说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总纲,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第一,“善利”。老子认为“水”和“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善利万物。为了说明水的“善利”,老子在接下来列举了水的七种善性,其实这也是老子对理想人格的内在要求,这七种善性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第八章)在这里,老子把水的善性人性化了,水性与人性得到了最和谐的统一,下面我们就对这七种善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1( 居善地

“居”,含居处、停留之义;“地”《说文解字》中曰:“重浊阴为地”,《荀子?儒效篇》:“至下谓之地”由此可见“地”含有卑下、低下之义。也就是说,水甘居低洼之地。正因为水有这样的品德,所以江海能成为一切溪流向往的归宿,这显示了江海能纳百川的博大胸怀,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六十六章)关于“水”的这种品性与“道”的关系,老子又做了如此的说明:“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三十二章)“道”充塞于天下,万物无不归附于“道”,这好比溪谷之水流归于大海一样。老子以水的这样的善性来说明一个人、一个国家应该具有的崇高的品德和处世之道。一个人不要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对人不要趾高气扬,而要善于表现出谦虚、谦下,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修身、养性,圣人做到这一点,才有助于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推及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在处理自身与他国关系的时候,也应该像水一样具有谦卑的美德。老子说:“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老子》第六十一章)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相互谦下,特别是大国对于小国来说,更宜为下。

2(心善渊

“心”有存心、心胸、胸怀之义;“渊”指渊深、沉静的意思,即心胸要善于保持沉静。水以无形、虚静为特点,渊深而多藏,含而不露,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一样,这是水的一种美德。对于这种美德,老子还有相关的论述,他说:“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老子》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这里告诉人们,无论一个人知识和能力有多么的高深,心境都要像水那样善于容纳百川且深沉渊默,他还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五十六章)他认为真正知识渊博的人从不夸夸其谈、自我炫耀,相反,那些善于夸夸其谈的人没有真正的智慧。另外《老子》第八十章中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所以说圣人总是虚怀若谷,从不自我夸耀,这显示出圣人难得的美德。

3(与善仁

“与”有两层意思,一是给予、付出;二是指相与。“仁”有仁爱、友善之义。也就是待人要善于真诚、仁爱相待的意思。从“与”的第一层意思来看,水是能够生养、哺育万物,对此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者大多认为水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本原,在西周时期盛行的“五行说”认为“水、木、金、火、土”是世界的本原,水是五行之首。中国古代的哲学家管仲在《管子?水地》中也提出“水者,万物之本原”的思想。后来王充在《论衡?书虚》中又说:“天地之有百川也,犹如人之有血脉也。血脉流行,泛扬动静。”《水龙经》又云:“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血脉之贯通也。”类似的记载有很多,这都是把水视为生命所离不开的重要物质。水能够孕育万物、滋润万物,又不图回报,这种仁爱之心足见其品格高尚。老子要求人们学习“水”的这种品格,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境界。

从“与”字的第二层意思来看,水是最柔慈的,这也是水的本性。,在处理自身与外物的关系的时候,“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与万物争夺任何的利益,并能做到与万物和谐相处,这就又显示了水具有友善、仁爱的精神。老子以“水”喻善,

说明人应该像水一样处世仁慈,与人交往要真诚仁爱。他还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四十九章)对于为善和不为善的人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善待,这样的德性才是高尚的。

4(言善信

“言”指说话、言语。“信”即诚信,这里指言行一致。意思也就是说话要真诚不妄,老子以“水”为喻,说明如果心中纯净,心无成见,言语就能发挥它的诚信功能。而且对别人也要采取信任的态度,老子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无论对诚实的人还是不诚实的人,我们都要对他表示信任,这样才能显出自己德性的诚挚。作为一国之君,要多为百姓做实事,不要只在口头上做出任何的承诺,只有获得百姓的信任,并对百姓有所信任,这才是获得百姓拥护并治理好一个国家的关键所在。

5(政善治

“政”指为政、行政;“治”指治理、整理的意思。水具有柔的特性,能随物成形,并能溶解污物,这种特性可以使它能冲洗污垢、涤净赃物,这是水圣洁的美德。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学习这种美德,并要求一国之君要学会治理国家,为政清正廉洁,不仅自身要保持心灵的纯洁,为政两袖清风,还要惩治腐败,净化社会空气。他特别强调,为政者不要逼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的生计。他

说:“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老子》第七十二章)老子正告统治者,治理国家不能靠严刑酷法,否则“大威至矣”。他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斵,夫代大匠斵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老子》第

七十四章)老子对统治者的反复告诫之情,溢于言表。

6(事善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