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湘行散记》名著 复习提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湘行散记》名著复习提要
一、阅读梳理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他也是历史文物研究家。
2.写作背景: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种民间活泼泼的味道。1934年,沈从文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抒发他“无言的哀戚”。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其间散落数十封才子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往来情书。该书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质朴的风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3.内容简介:
第一个部分是《湘行书简》,是沈从文和妻子张兆和在1934年的通信,那时沈从文的母亲病重,沈从文回湘西探望,把这途中的所见所感写信给新婚的妻子。《湘行书简》1992年才首次出版,因为是非常私人化的写作,所以到处皆可见作者的真性情!作者袒露自己的真而美的情感,让人读来心动。
第二个部分《湘行散记》,像是作者向读者娓娓道来关于湘西的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物,文字是优美的,又是天然的,不雕饰自美。
第三个部分是《湘西》,这个部分正如它的副标题一样,是“沅水流域识小录”,算是比较纪实的,作者希望读者摒弃对湘西的偏见,非常细致而翔实地记录关于湘西的风土人情。这三个部分加起来让读者对湘西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4.故事概要: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这篇文章记录了沈老一个充满“野味”的友人。他有着浑话嚣骂的说话方式,骂出稀奇古怪的字眼,根本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大辞典;他爱收藏字画,能鉴别一二;他称呼沈老“牯子老弟”,也在不经意间夸耀他“文章魁首”。文章中的朋友讲着最不中听的话,但却有着最中肯的情谊,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从《桃花源记》和读书人寻桃源洞切入,然后娓娓叙述桃源城里的风雅轶事,嫖客的风流和妓女的辛酸,烟草贸易和各
地五花八门的特产,寂寞的船客和鄙野的船夫,沅水上的漂泊和屈原辞赋里的香花香草,沅州城门上的血迹和当年那场守城兵与请愿青年的冲突。本文篇幅不算太长,但是内容却包罗万象。从桃源的总体印象,具体到桃源的特产、生意往来、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生存现状和人生奋斗的过程,再讲到桃源的花草,最后到桃源人的精神气质等等,有详有略,作者尽可能地在简洁的语言里包容了丰富的内容,让人们充分地了解桃源的风土人情。
《鸭窠围的夜》:文章记写了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 写夜色,写夜声,写夜店里和夜船上的人,让人想到西伯利亚的夜,遥远而模糊。抒发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本文描绘了作者坐船经由桃源到沅陵一段水路时所见的风物和所怀的心境。作者夹叙夹议,不时地透露出自己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反刍与思考。其实,除了有关沅陵地方特征的一般介绍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长滩船只遇险、一位拉纤老人的固执倔强、河边村寨的声音和影像。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特定人物的特写,也有村寨风情的写意,且无论叙事写景,都虚实相间。然而,行文虽富有变化,却只是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所叙人事,也不过是沅水流域司空见惯的人生悲欢。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本文写的是水手牛保的故事。牛保因与吊脚楼上的多情女子缠绵,一再延误启程时间,使同伴由催促而至辱骂,这让“我”对牛保充满了好奇。机缘凑巧,牛保回船时从
我”船边经过,“我”冒昧地招呼他,他竟笑着举起满满当当的棕衣口袋要请我吃核桃,且告诉“我”从吊脚楼得来的那口袋里还有栗子、干鱼等许多好吃的。为感谢牛保赠以核桃,“我”回馈他四个烟台大苹果。没想到牛保拿着那四个苹果飞奔而去,又上了吊脚楼,导致他的同伴那天骂哑了嗓子…文中有那贪恋着香粉和暖被的牛保,那吊脚楼人家窗口鬓发散乱的年轻妇人,那骂骂咧咧野话连篇的水手,还有那打扮得像个观音的夭夭。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写的就是给作者划船的三位水手,老的五十三,船龄三十七年;壮的三十一,船龄五年,却有五年兵龄和十一个月的土匪经历;小的十五六,那只会傻笑或说几句狠话可怜儿。“我们”在船上漂泊了十二天,在这十二天的相处中,“我”了解到水手的工资极低。“我”请他们喝酒,给拦头的水手钱,让他上岸去,结果他却
给“我”买回了橘子,体现了人性的善良。还写了码头的从繁荣到衰败,突出了社会经济萧索,人们生活贫困。
《箱子岩》:本文生动地记叙了作者15年间两次到箱子岩的见闻及感受,它以湘西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对政治、经济和人的精神状态的联系,从一个侧面去把握湘西人民的生命形式。文中有那在寒风中缩颈敛手修补渔网的几个老渔婆,那脸上刻着兵油子的油气与骄气跛脚年轻人。
《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矿工于七年前的一个深夜,杀了一名哨兵沉尸煤井,然后落草为寇做了土匪。在防军与土匪对峙的时候,五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军官,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气,用计捕捉了矿工出身的土匪头子。而最后这个土匪头子谎称自己还有枪械在矿井旁,邀他们随自己去取。趁着大家翻找枪支的时候,土匪头子便纵身跃进煤井中自尽。那正是当年他夺枪杀人后抛尸的井口。
《老伴》:跨度十七年,写一个补充兵与一个绒线铺女孩的爱情传奇故事。十七年前十三名补充兵中的赵姓少年发誓将来作了副官,一定要回来讨那女孩做媳妇。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去那绒线铺买白棉线草鞋带子,可是他连一双多余的草鞋都没有。十七年后“我”重回故地,发现那女孩还是那女孩,只是发辫上多了一绺白绒线。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女孩的父亲正是当年那位发誓要做副官的少年,只是眼前这个鸦片鬼已经认不得“我”了。可见十七年前那个女孩后来真的成了少年的“俘虏”,随后就成了现在这个女孩的母亲,至于再后来她是怎么死的,不得而知。更没想到后来她自己又成了《边城》里面那个翠翠的原型。
《虎雏再遇记》: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虎雏,“我”叫他祖送。虎雏原是一个小豹子一般的乡下孩子。他不主动招惹人家,一旦受到别人欺侮他便睚眦必报。几次致人死地却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真是人如其名。本文主要写“我”为了路上平安,向哥哥借了他送“我”的事情。在路上,他热情地帮助水手们干活,还跳进水中帮着去扛船。路上遇到一个军官要搭船,他和颜悦色地劝其另找一条船,军官的挑衅让他后来禁不住去揍了那家伙一顿。文章刻画出虎雏热情乐于助人、嫉恶如仇、处事圆滑的特点。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三件事来叙写这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印瞎子”。第一件事是踢球,写出了他对踢球的痴迷喜爱;第二件事是言志,他认为自己长这个鼻子是有福气的,甚至可以做皇帝;第三件事就是在过渡时赖账。通过这三件事写出他极度爱护自己的鼻子,刻画了一个乐观、自我而又幽默的形象。
《滕回生堂的今昔》:这篇文章写了“我”小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认了一个干爹,他聪明能干,有着武学精神。但是当“我”后来回到阔别十八年的地方,才发现干爹死了,他的孩子生活也很贫困。桥头的变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