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一种什么关系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
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
区别:首先,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
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索果的关系。
而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了重要的贡献作用,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
其次,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也不同。
人力资本强调投资付出的代价及其收回,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
最后,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而人力资本往往与流量核算、存量核算相联系。
2.人力资源的性质能动性、时效性、增值性、社会性、可变性、可开发性3.人力资源的作用人力资源是财富形成的关键要素;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企业的首要资源第二章1.激励理论有几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意义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 ERG理论(生存关系成长需求)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成就激励理论(权利归属成就需求)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目标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惩罚撤销)意义:有指导意义,了解员工的需求与动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刺激员工的动机,发挥激励的效果2.对比内容型激励理论中几个激励理论的异同马斯洛与ERG 同: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与ERG的生存需求类似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与ERG的关系需求对应自我实现的需求以及尊重需求与ERG的成长需求对应异:第一,马斯洛认为在同一时间内,有一个层次的需求是发挥主导作用的,ERG 理论认为可以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需求占主导地位;第二,ERG有“挫折-倒退”的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三版 董克用复习材料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HRM)。
P42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组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2、掌握激励理论 P150(1)激励过程的七个阶段:①需要的产生,在人的内心产生不平衡,引起心里上的紧张。
②个人寻找和选择满足需要的对象和方法,当然在选择满足需求的途径时要以自身的能力为基础来进行,不能选择那些不实际的方法。
③个人按照既定的目标去行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④组织对个人在实现目标方面的绩效进行评价。
⑤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奖励或者惩罚。
⑥根据奖励和惩罚重新衡量和评估需要。
⑦如果这一激励过程满足了需要,个人就会产生满足感;如果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激励过程就会重复,可能要选择另外一种不同的行为。
(2)内容型激励:研究激励的原因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
①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②EGR理论:奥尔德佛对层次理论进行修正(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③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包括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等;保健因素体现在公司的政策、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地位以及安全感。
④成就激励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等提出的,主要研究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还有哪些需要,结论是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
(3)过程型激励理论:研究行为如何被引发、怎么向着一定的方向发展、如何保持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的全过程。
①期望理论:弗鲁姆认为激励的效果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两个因素。
M=V x E②公平理论:亚当斯提出的,这是在社会比较中研究个人所作的贡献与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衡量的一种理论,侧重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合理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Q/I)A ---(Q/I)B③目标理论:洛克提出,他发现人们的激励大多数是通过设置目标来实现的,目标具有引导员工工作方向和努力程度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另一种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是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的,而读写能力是任何民族人口的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成分。
2、超Y理论:指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是一种主张权宜应变的经营理论。
3、公平理论:是在社会比较中研究个人所作的贡献与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侧重于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合理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
4、溢出效应:.是指根据员工在考核周期以外的表现做出评价,是绩效考核中的误区之一。
5、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能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6、强化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7、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人员的供需平衡,以满足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人员的要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质合量的人力资源保证,其最终目标是为了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
8、招聘:是指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并决定如何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的过程,它的实质是让潜在的合格人员对本企业的相关职位产生兴趣并且前来应聘这些职位。
9、信度:是指测试的可靠程度和客观程度,即测试的一致性。
也指测试方法不受随机误差干扰的程度,简单地说就是指测试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
二、简答题1、简述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形式:人力资源的分布和结构主要表现为人力资源载体的分布和结构,对国家而言,是指劳动力人口的分布和结构,对企业而言,则是指员工的分布与结构。
国家的人力资源分布和结构:1)年龄构成:指各年龄段的劳动人口在整个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资料汇整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资料汇整目录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董克用课后思考题答案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件四、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件五、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六、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版课后习题及答案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董克用课后思考题答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企业管理者,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董克用教授所著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课后思考题是这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激发读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
以下是我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课后思考题的答案。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通过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手段,对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配置、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其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同时满足员工的需求和期望。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关注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有效的招聘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
要明确招聘需求,制定招聘计划。
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优秀人才。
在面试过程中,要注重考察应聘者的能力、素质和潜力。
根据面试结果和岗位需求,确定录用人员。
有效的培训需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目标。
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和内容。
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提高培训效果。
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
有效的绩效管理需要关注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目标。
要制定明确的绩效目标和评估标准。
通过定期的绩效评估和反馈,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要将绩效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表现。
人力资源概论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人力资源】一、含义P5人力资源: 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二、人力资源特点1、能动性2、时效性3、增值性4、社会性5、可变性6、可开发性P11-13【人力资源管理】一、含义P2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1、人力资源规划2、职位分析和胜任素质模型3、员工招聘4、绩效管理5、薪酬管理6、培训与开发7、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8、员工关系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P311、为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赢得竞争优势(有助于实现和提升企业的绩效)2、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前提和保证(有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第二章一、人性假理论P501.X理论-Y理论(X:恶Y:善)2。
四种人性假设理论①经济人假设;②社会人假设;③自我实现人假设;④复杂人假设二、激励理论P541.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2。
ERG理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3.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没有满意-满意)保健因素:安全感、地位、与下属关系、与同事关系、与主管关系、个人生活、薪酬、工作条件、监督、公司的政策和管理等十方面.(不满意-没有不满意)4.成就激励理论:权力需求、归属需求、成就需求第四章【职位分析】1.含义P110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2.职位分析提供的信息可以用6W1H来概括,具体如下:P110Who,谁来完成这些工作?What,这一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When,工作的时间安排是什么?Where,这些工作在哪里进行?Why,从事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什么?For who,这些工作的服务对象是谁?How,如何进行这些工作?3、职位分析的作用P113-114(1)职位分析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提供依据①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②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明确的标准③为人员的培训和开发提供明确的依据④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基础⑤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帮助(2)职位分析对企业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溢出效应★有助于员工校正自我的行为★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的提升★有助于员工协同工作,提高效率4、职位分析方法(了解)P119-123、P124-132(1)定性的方法包括:访谈法(个别访谈法和集体访谈法)、非定量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技术(CIT)、工作日志法、工作实践法等(访谈法)是由职位分析专家与被分析职位的任职者就该项职位进行面对面的谈话。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重点人力资源的含义: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包括以下要点:①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②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称为财富形成的来源;③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而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劳动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它的能动性表现为主体,即人,能够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等。
②时效性,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表现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它与人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
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大的阶段。
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倒u型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必须在人的成年期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否则就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说明了人力资源无法储存。
③增值性,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增值性。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对单个人来说,他的体力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只会因为使用而不断增强,当然这种增强是有一个限度的。
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相反会因为不断地使用而更有价值。
④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必将导致人力资源质量的不同。
⑤可变性,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它发挥作用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变动,从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它必须以人为载体,因此人力资源的使用就表现为人的劳动过程,而人的劳动过程中又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不同从而影响到劳动的效果。
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大小可能会有不同,人力资源的可变性还表现为人力资源生成的可控性。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期末考试重点
1、人力资源的职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促成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2、企业经营战略的类型答:(1)企业基本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低成本大规模低价格高占有率)、产品差异化战略(创新)、细分市场战略(网上交易);(2)企业发展战略:成长战略、维持战略、收缩战略、重组战略;(3)企业文化战略:发展式、市场式、大家庭式、官僚式。
3、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康奈尔)答:(1)吸引战略(运用丰厚的薪酬吸引;特点:严格控制员工数量、招聘技能高度专业化员工、培训费用相对较低;目的:保持企业稳定);(2)投资战略(招聘数量较多的员工来实现;特点:注重员工的开发和培训、注重培育良好劳动关系、与员工建立长期的工作关系;目的:提高企业灵活性);(3)参与战略(赋予员工较大的参与机会和权力;特点:注重团队建设、自我管理和授权管理;目的:实现企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4、人力资源总体规划的流程答:(1)通过调查分析收集人力资源规划所需信息→(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总体规划和各项具体规划→(5)评估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答:(1)主观判断法(经验推断法、团体预测法即德尔菲法);(2)定量分析预测(工作负荷法、趋势预测法、多元回归分析法)6、平衡人力资源供求的措施答:(1)供不应求时(·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培训;·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降低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员工的流失;·将企业的有些业务进行外包;·从外部雇佣员工;·对紧缺人才提高薪酬等待遇)(2)供过于求时(·扩大经营规模、或开拓新的增长点、以增加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鼓励员工提前退休;·冻结招聘,停止从外部招聘人员,自然减员;·对富余人员实施培训,人员储备,为未来发展作准备;·内部劳动力市场,内部竞争机制;·永久性的裁员或辞退员工,会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完善招聘制度和招聘方式,挑选到合适员工)7、工作分析方法之访谈法答:(1)主要围绕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和范围、所需知识和技能等内容;(2)优点:针对性强、深入、信息量大;缺点:耗时多,成本较高,容易受主观干扰;8、问卷分析法优缺点答:(1)优:费用低,速度快,调查范围广,调查样本量大;(2)缺点:难以设计理想问卷,问卷结果分析工作量大。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考试重点一、概念及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雇主为中心,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导向,对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导、控制的一种管理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源管理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劳动保护、工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管理等阶段的演化。
二、人力资源规划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作用: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通过对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发展计划,以满足组织的长期发展需要。
2. 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和方法:人力资源规划的过程包括环境分析、需求分析、供给分析、差距分析和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常用的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三、招聘与选拔1. 招聘与选拔的概念和意义:招聘是指通过广告、招聘会等方式吸引人才加入组织;选拔是指在众多应聘者中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
招聘与选拔的目的是为组织招聘到适合的人才,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 招聘与选拔的步骤和技巧:包括岗位分析、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简历筛选、面试与测试、背景调查及录用决策等步骤;在选拔过程中,应注意技能与经验匹配、个性与团队适应性、面试技巧等。
四、培训与发展1. 培训与发展的概念和目的:培训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训练和发展活动,提高员工的岗位知识和技能;发展是指为员工提供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激励其实现自我价值。
2. 培训与发展的方法和评估: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岗位旋转、辅导和导师制度等方法;培训成效可通过反馈评估、绩效评估、员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绩效管理1. 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明确期望、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以促使员工在工作中达到预期的结果。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2. 绩效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奖惩措施等步骤;常用的评估方法有360度评估、绩效排名和绩效应用评估等。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第一章导论习题一.单选题:1. 人力资源是()。
A.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和B. 具有特定的知识技能和专长的人才C. 具有现实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就业的劳动者D. 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2. 人力资源的智能不包括下面的哪一项()?A. 智力B. 知识C. 工作D. 技能3. 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
A. 自然资源B. 人力资源C. 矿产资源D. 一次性资源4. 下列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项有误。
A.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源”,而传统人事管理则把人看作是成本B. 人力资源管理以事为中心,而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则以人为中心C. 人力资源管理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地加以规划,而传统人事管理未形成系统规划D. 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与环境的协调,而传统人事管理则忽视人与环境的协调配合5. 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目标是()。
A.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B. 节约用人成本,降低企业的运营费用C. 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D. 维持并改进员工队伍的素质6. 如果人力资源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利用,个体所拥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甚至丧失,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
A. 能动性B. 再生性C. 持续性D. 时效性7. 人力资源不一定越多就越能产生效益,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
A. 内耗性B. 时效性C. 持续性D. 再生性8. 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特征是()。
A. 能动性B. 时效性C. 持续性D. 再生性9. 常言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体现了人力资源具有()的特性。
A. 资本性B. 时效性C. 内耗性 D . 能动性10. 关于人性假设,其中提出“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A. 梅奥B. 马斯洛C. 泰罗D. 薛恩11. “管理者已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而给员工以支持和帮助”这种管理方式所对应的人性假设是()。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复习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复习一、题型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题,10分2.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题,20分3.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6题,24分4.归纳/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题,20分5.情景模拟题:共10分。
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四个选项为单选题,五个选项为多选题;问答4分。
6.案例分析:16分二、答题要求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2.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
3.判断并说明理由:要求先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对的和错的都要说明理由。
4.分析/简述题: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和整理要点,然后根据要点内容简要展开说明5.情景模拟题: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共6分;四个选项为单选题,五个选项为多选题,将答案写入括号内。
问答题4分,为开放式问题,同学可以根据情景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6.案例分析题:根据案例问题回答,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三、复习要点(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小题4分,共24分)(先判断对错,在括号内正确打√,错误打X,并说明理由)1、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口的总和。
(X )理由: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有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人口的总和。
2、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战略实现的有力保障,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X)理由:企业战略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公平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报酬的相对量。
(√)理由:不公平的心理主要产生于所得报酬相对量的比较4、工作规范又称岗位规范或者任职资格,是根据工作分析所提供的信息,拟定任职者的资格,列举并说明具体任职者的个人特质、条件、所受教育和培训等。
(X)理由:工作规范的定义5、所谓关键事件,就是对企业员工有重要意义的职务背景关系及相应的行为。
(X)理由:关键事件就是对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有重要意义的职务背景关系及相应的行为6、职位是指工作中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最小动作单元。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知识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知识点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 人力资源的概念。
-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数量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则涵盖劳动者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等。
- 与其他资源(如自然资源、物质资源等)相比,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等独特特征。
2.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与内涵。
-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保持和利用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 其内涵包括:不仅要管理员工的“事”,还要关注员工的“人”的方面,如员工的需求、动机、满意度等;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招聘到离职管理等全过程。
3.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 人力资源规划。
- 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预测组织在未来环境变化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保持和开发策略,以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
- 工作分析。
- 对组织中各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制定出岗位说明书等成果文件。
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为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 招聘与选拔。
- 招聘:组织为了发展的需要,根据人力资源规划和工作分析的要求,寻找、吸引那些有能力又有兴趣到本组织任职的人员,并从中选出适宜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招聘渠道包括内部招聘(如内部晋升、岗位轮换等)和外部招聘(如校园招聘、网络招聘、猎头招聘等)。
- 选拔:采用各种测试方法(如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评价中心技术等)从应聘者中挑选出符合组织要求的人员的过程。
- 培训与开发。
- 培训是指组织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组织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最全重点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有一种其它资源所没有的特性: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象的能力。
”“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能为企业所…使用‟,然而作为…人‟,惟有这个人本身才能充分自我利用,发挥所长。
”——彼得·德鲁克2人力资本指人们以某种代价获得的并能够为其使用者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各种知识、技能等的集合。
涵义:A人力资本并非指劳动者本身,而是指其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以及体力等。
B人力资本的获取或存量的增加,必须经由有意识地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才能形成。
C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能力,即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具有生产性。
3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组织通过各种政策、制度、技术和管理实践,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和科学管理,从而影响雇员的态度、行为和绩效,以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4人力资源管理职能:①吸引:a、确认企业中的工作要求;b、确定任职者数量及资格;c、对有资格的申请者提供均等的选择机会。
②录用:据工作需要定最合适人选的过程。
③保持:a、保持员工有效工作的积极性;b、保持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④发展:提高员工KASOS 以保持和增强其竞争性。
⑤评价:即对工作、工作表现以及人事政策的服从情况等作观察和鉴定。
⑥调整:试图让员工保持所要求达到的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5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1954年,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
企业的主要功能:营销与创新。
管理的职能: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
三个经典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未来的管理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966年,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修炼:A、掌握自己的时间;B、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成果,重视贡献(以服务对象为中心);C、利用优势作贡献;D、要事优先;E、善于做有效决策。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重点整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董克用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一、名词解释1.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规划:也叫人力资源计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的指导下,对企业在某个时期的人员供给和人员需求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平衡人力资源的供需,以满足企业对人员的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合质合量的人力资源保证,为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长期利益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职务分析:又称工作分析或岗位分析,是全面了解一项职务的管理活动,也是对该项职务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任职资格)的描述和研究过程,即制定职务描述书的系统过程。
4.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相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5.员工培训:通过教学或实验的方法,使员工在知识、技术和工作态度方面有所改进,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培训强调即时成效。
6.培训与开发: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者将来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以改善员工在现有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业绩,并最终实现企业整体绩效提升的一种计划性和延续性的活动。
7.绩效管理:就是指制定员工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保持一致,进而保证组织目标完成的管理手段与过程。
8.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形式,明确员工应得的薪酬,并进行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力资源需求供给关系及相应措施。
1)人力资源需求的分析:1,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2,产品和服务的需求3,职位的工作量 4,生产效率的变化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1,主观判断法2,德尔菲法3,趋势预测法 4,回归预测法 5,比率预测法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就是指对在未来某一特定时期能够供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进行估计。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重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1、⑴广义是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和战术计划的统一。
⑵狭义①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②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③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④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①战略规划: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使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②组织规划。
③制度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④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⑤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的控制4.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5.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①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②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应具备的资格和条件。
③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6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①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②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③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知识点汇总第一、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和发展1.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活动,其作用是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提高员工的生产力与满意度。
2.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再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和选择、培训和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职能和作用。
第二、人力资源规划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发展需求,预测和规划未来所需的人力资源,以实现组织的长期发展。
2.人力资源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环境分析、组织定位、岗位需求量和质量分析、人员供应和需求分析、人力资源计划编制和实施等步骤和方法。
3.人力资源规划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不确定因素、数据获取困难、预测准确性等问题,需要灵活应对。
第三、招聘与选择1.招聘与选择的概念和目标:招聘与选择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以满足组织发展的需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效益。
2.招聘与选择的流程和方法:包括招聘需求分析、岗位描述和岗位发布、简历筛选、面试和测试、背景调查和录用等流程和方法。
3.招聘与选择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包括招聘渠道的选择、关注候选人的能力和意愿、合法合规等特点和注意事项。
第四、培训与发展1.培训与发展的概念和目标:培训与发展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以满足组织的发展需求和员工的职业发展。
2.培训与发展的步骤和方法: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编制、培训实施和评估等步骤和方法。
3.培训与发展的形式和工具:如内训、外训、导师制度、岗位轮岗、培训评估等形式和工具。
第五、绩效管理1.绩效管理的概念和目标:绩效管理是通过设定和评估绩效目标,及时反馈和激励绩效表现,以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效益。
2.绩效管理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估、绩效反馈和激励等步骤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期末要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一章人力资源概述1、约翰·R·康芒斯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概念的人。
2、人力资源就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3、劳动者的素质由体能素质(包括先天的体质、后天的体质)、智能素质(包括经验知识、科技知识——通用知识、专用知识)、非智力素质(心理素质、积极性)。
4、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教育和培训、迁移、医疗保健。
5、人力资源的性质(给出描述会判断)1)能动性:人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
2)时效性: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倒“U”形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3)增值性4)社会性:人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社会属性。
5)可变性6)可开发性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人力资源的概念是德鲁克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
怀特·巴乔首次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的职能加以论述。
2、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为了获取、开发、保持和有效利用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通过运用科学,系统的技术和方法所进行的各种相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管理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区别(P42表2-2)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1)管理视角:视员工为负担、成本视员工为第一资源2)管理目的:组织短期目标的实现组织和员工利益的共同实现3)管理活动:重视用、轻开发重视培训开发4)管理内容:简单的事务管理非常丰富5)管理地位:执行层战略层6)部门性质:单纯的成本中心生产效益部门7)管理模式:以事为中心以人为中心8)管理方式:命令式、控制式强调民主参与9)管理性质:战术性、分散性战略性、整体性4、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间的关系(见P51图2-8)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是其他各项职能实施的基础。
绩效管理在整个职能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1、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的四种角色:战略伙伴、管理专家、员工激励者、变革推动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的含义: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包括以下要点:①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②这一能力要能对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称为财富形成的来源;③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作坊。
人力资源的性质:①能动性,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所具有的能力,而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在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
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劳动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它的能动性表现为主体,即人,能够自我强化、选择职业、积极劳动等。
②时效性,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表现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它与人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
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大的阶段。
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倒u型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必须在人的成年期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否则就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说明了人力资源无法储存。
③增值性,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增值性。
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对单个人来说,他的体力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只会因为使用而不断增强,当然这种增强是有一个限度的。
他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也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相反会因为不断地使用而更有价值。
④社会性,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必将导致人力资源质量的不同。
⑤可变性,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它发挥作用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变动,从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它必须以人为载体,因此人力资源的使用就表现为人的劳动过程,而人的劳动过程中又会因为自身心理状态不同从而影响到劳动的效果。
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大小可能会有不同,人力资源的可变性还表现为人力资源生成的可控性。
人力资源的生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需要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与开发。
⑥可开发性,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一样,具有可开发性。
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职能。
此外,人力资源开发具有投入少、产出大的特点。
人力资源是效益最高的投资领域,人力资源因其再生性而具有无限开发的潜能与价值。
人力资源的使用也是开发过程,可以连续不断地开发与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人力资源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现代的人事管理,它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①人力资源规划。
这一职能包括的活动有:对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出平衡供需的计划等等。
②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
职位分析包括两个部分的活动,一是对组织内各职位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清晰的界定;二是确定出各职位所要求的任职资格。
③员工招聘。
这一职能其实包括招募、甄选和录用两部分。
④绩效管理。
根据既定的目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做出评价,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包括制订绩效计划、进行绩效考核,以及实施绩效沟通等活动。
⑤薪酬管理。
这一职能所要进行的活动有:确定薪酬的结构和水平,实施职位评价,制定福利和其他待遇的标准,以及进行薪酬的测算和发放等。
⑥培训与开发。
包括建立培训的体系,确定培训的需求和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过程,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总结的活动。
⑦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且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
⑧员工关系。
就是企业中各主体,包括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员工和员工代言人等之间围绕雇佣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需求层次理论:①生理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如食物,水,空气,住房等。
生理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人们将无法生存下去。
②安全需求。
这种需求不仅指身体上的,希望人身得到安全保障、免受威胁,而且还有经济上的,心理上的以及工作上的等多个方面,如有一份稳定的职业,心理不会受到刺激或者惊吓、退休后生活有保障等。
③社交需求。
有时也称作友爱和归属的需求,是指人们希望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同事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成为某个组织的成员,得到他人关爱等方面的需求。
这种需求如果无法满足,可能就会影响人们精神的健康。
④尊重需求。
包括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两个方面。
自我尊重,主要是指对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独立权等方面的需求;他人尊重是指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得到别人的承认,这种需求得到了满足,人们就会充满信心,感到自己有价值,否则就会产生自卑感,容易使人沮丧颓废。
⑤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人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和自我的完善,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的一种愿望。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是指人类力资源部门在整个企业组织架构中的位置以及自身的组织形态。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地位,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方式,也决定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
新型的组织结构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一种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出现,内部的工作和人员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服务中心,主要是完成一些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如手续的办理、政策的解答、申诉的接受等,因此对服务中心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第二个部分是业务中心,主要是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职能活动,如招聘,薪酬,培训等,对业务中心的人员要求相对就高一些;第三个部分是专家中心,相当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研发中心,主要是出台相关的制度政策,向其他部门提供有关的咨询等,对专家中心的人员素质要求最高,必须要精通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知识,应当是该领域的专家。
职位分析的含义:职位分析,是指了解组织内的一种职位,并以一种格式把与这种职位有关的信息描述出来,从而使其他人了解这种职位的过程。
具体来说,职位分析就是要为管理活动提供与工作有关的各种信息。
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一份内容比较完整的职位说明书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项目:①职位标识②职位概要③履行职责④业绩标准⑤工作关系⑥使用设备⑦工作的环境工作条件⑧任职资格⑨其他信息。
这些信息中①-⑦项都属于职位描述,第⑧项任职资格属于职位规范。
招聘的含义:招聘是指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职位空缺计划,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的过程。
招聘包括招募、甄选与录用三部分。
招募是指企业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候选人来申报企业空缺职位的过程;甄选,是指企业采用特定的方法对候选人进行评价,以挑选最合适人选的过程;录用是指企业作出决策,确定入选人员,并进行初始安置、试用、正式录用的过程。
招聘的原则:①因事择人的原则②能级对应的原则③德才兼备原则④用人所长的原则⑤五坚持宁缺毋滥原则。
招聘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活动的关系:①招聘与人力资源规划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是招聘的前提之一。
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了所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结构,为招聘提供了重要信息。
同时,招聘工作的开展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所制定的所需人员数量与质量得以实现与满足。
②招聘与职位分析的关系职位分析的重要结果也就是职位说明书是制作招聘广告的重要依据,此外招聘的标准,也就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填补这些空缺职位,则需要通过职位分析才能够得到。
③招聘同培训与开发的关系招聘来的员工不一定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培训与开发来提高他们的素质,这直接决定了企业需要给员工提供培训,同时招聘来的员工素质状况也会影响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来对他们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培训与开发,也会影响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与雇主品牌间接为招聘提供有力的支持。
④招聘与绩效管理的关系招聘所录用员工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员工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水平,如果招聘质量高,录用的人员都是企业所需要的合适人选,具备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动机等特征,且能及时高质量的完成交办的工作,则对绩效管理的依赖程度会降低,另一方面通过绩效管理也可以对企业招聘的质量进行检验,发现员工在知识技能和动机等方面的不足为今后招聘工作的改进与完善提供建议。
⑤招聘与薪酬管理的关系企业如果有一套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则应该能够给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合理的薪酬,尤其是有竞争力的薪酬,对优秀人才会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就会有利于招聘工作的开展。
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侧重于个体职业生涯的内在方面,是个体综合对自己的了解,以及外界的信息进行职业选择和计划。
具体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获取职业信息,选择能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且为实现目标而制定的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
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职业生涯规划做如下理解: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人生规划的一个部分是个体,对于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一个预期和蓝图。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基于个体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而形成,主观因素包括内在价值观,兴趣,知识,动机等,客观因素包括社会企业和家庭所能提供的机会和限制因素。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一系列的过程: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职业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目标的设定;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策略的制定;职业生涯策略的调整等。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包括个体选择组织选择工作,还包括员工对自己在组织内所要达到的高度进行规划和设计确定开发需求。
第四,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会根据外界环境,家庭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不断做出变更。
霍兰德的人格-职业匹配理论的6种人格类型:①现实型,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
偏好于具体任务,不擅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他们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具,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器具,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比较有兴趣,如技术性职业,摄影师。
②研究型,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
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他们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
③社会型,热情,喜欢和人交往,愿意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