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第一课

合集下载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1.4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3张)

A. 遗传和变异
B. 自然选择
C. 生存斗争
D. 过度繁育
课堂小结
生物进 化的证 据及进 化论的 演变
化石 生物进化的证据
物种可变的进化观点
进化论 的演变
布丰的直线进化论
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过度繁育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牛刀小试
2.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 C ) A.神创论 B.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C.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D.米勒的“重演律”
牛刀小试
3.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变迁
B. 上帝的意志
C. 自然选择
D. 人工选择
4.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C )
3.模拟实验 (1)利用右图所示轮廓图,在纸上描一只 蝴蝶。 (2)根据教室中墙、橱柜、桌子等颜色,给 蝴蝶着色,并贴在相应位置。 (3)一位同学用1分钟的时间去寻找这些蝴蝶,记录数量。 (4)用同样的方法给蝴蝶着色,贴在颜色差异大的地方,另 一位同学去找,记录数据。
牛刀小试
1.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的进化,根本原因是( C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 活痕迹 B.地壳岩石的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四个要点间的关系
适者生存 结果
过度繁育 前提
提供大量 选择材料
自然 选择
遗传变异 内因
生存斗争
手段、途径、 动力(外因)
提供多种 选择材料
达尔文学说有许多证据支持 19世纪,在欧洲中部的地层中发现,可以说明鸟类是 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摘要:一、引言二、初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三、科学课的学习方法四、科学实验的意义五、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科学教育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作为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初一科学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初一科学第一课的相关内容。

【初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1.培养科学素养:初一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2.激发兴趣:通过有趣的实验和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提高实践能力:科学课程强调动手实践,使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课的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了解课程内容,对重点知识点进行标记,有利于课堂上的高效吸收。

2.课堂听讲:认真听讲,充分理解老师讲解的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课后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巩固记忆,提高理解。

4.自主学习: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实验的意义】1.增强感性认识:实验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增强对知识点的感性认识。

2.培养动手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亲手操作,锻炼动手能力。

3.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4.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实验通常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结论】总之,初一科学第一课是学生初中阶段科学学习的基石。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机械能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机械能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7张)

3、一个人乘着电梯匀速上升,其( D )
• A: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 B: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 C: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 D: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共同特征:
物体被举高了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提出猜想: 物体重力势能可能跟其质量与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二、制定实验: 1、提供器材:钢球、锥形木条、刻度尺、 沙子、装沙的容器
思考: 如何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让钢球撞击锥形木条,木条在沙中下陷 的深度判断钢球的重力势能大小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它们都是运动的
动能
一、动能
风力发电
1、定义: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生活中有哪些事例说明物体具有 动能呢?
一切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2、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可能与物体的速度、物体的质量等 有关 预备知识1:---- “速度”的处理
如果小球放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那么 球滚到水平面上时的水平速度就越 大 。
h
实验分析: 从斜面上滚下的钢球 推动木块前进。
a b
c
物体质量相同,速度不同
a
c
结论1:在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 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物体速度相同,质量不同
a b
结论2:运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 物体的动能就越大。
大量事实表明:如果物体的
越大, _。
速_度_越快,动能就
__质 越_量 大
h
预备知识2:---- 如何判断动能的大小 h
通过视察 木块被小球推出的距离大小 来 判断动能的大小
预备知识3:---- 如何设计实验

七上科学第一课讲解教案

七上科学第一课讲解教案

七上科学第一课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难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科学?”“科学和其他知识有什么不同?”“科学是怎样研究问题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活动的总称。

它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可验证性、可预测性等特点。

3. 探讨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提出假设、实验、总结规律等。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4.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总结规律等。

通过实验操作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5. 拓展延伸。

可以邀请学生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或者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也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科普读物,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

6. 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课堂练习。

1. 选择题,科学的特点包括()。

A. 主观性B. 可验证性C. 随意性D. 不确定性。

2. 判断题,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提出假设、实验、总结规律等。

()。

3. 实验设计,请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描述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本来的一半 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 C.铜的密度是8.9×103kg/m3,表示1m3铜的质量为8.9×103kg D.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
课下作业
试用其他方法鉴别工艺品是不是纯金制成的。 一件标称纯金的工艺品,其质量是105克,体积是6厘米3,已 知ρ金=19.3×103千克/米3 。通过计算判断它是不是纯金制成的。
设计实验 从以上两个猜想出发,取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和 相同物质组成的体积不同的物体为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 量筒等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计算质量与体积的 比值,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 (1)测量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的质量。
器材:
托盘天平
砝码 体积相同的铜块、铁块、铝块
分别用托盘天平测出铜块、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并填入表中 。
分析和论证 实验证明,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 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因此,这个比值反 应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我们引入了——密度。
2.密度的概念及公式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根据密度的意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定义式。
密度=
质量 体积
托盘天平
砝码
烧杯和水
量筒
①将水倒入烧杯, 测出烧杯和水的总 质量m总
②用量筒量 出50mL水
③用天平称量 烧杯和剩余的 水的质量m余1
量筒中的水的质量 m1= m总-m余1
④用量筒量 出100mL水
⑦用天平称量 烧杯和剩余的 水的质量m余3
⑤用天平称量烧 杯和剩余的水的 质量m余2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

初一科学第一课摘要:一、初一科学课的重要性1.初一科学课的地位2.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二、课程内容简介1.课程目标和教材选择2.课程内容的设置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式学习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四、学生学习建议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正文:【初一科学第一课】一、初一科学课的重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初一阶段,学生们刚刚步入初中生活,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

因此,上好初一科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初一科学课的地位初一科学课是初中阶段起始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初二、初三阶段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2.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过初一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实验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二、课程内容简介为了达到初一科学课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至关重要。

1.课程目标和教材选择课程目标应紧密围绕科学素养的培养,教材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使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2.课程内容的设置课程内容要涵盖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如物理的力、运动、简单机械;化学的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生物的细胞、生物进化、遗传;地理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1.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等方式,主动探究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学生学习建议学生要善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等,为学好科学课打下基础。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

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第一单元: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第一课:生物的定义与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 教学内容:- 介绍生物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解释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介绍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

- 教学活动:- 观察不同生物的图片,描述它们的特点;- 小组合作,讨论生物分类的原则;- 制作生物分类的海报或PPT,展示给全班同学。

- 教学评估:- 口头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生物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评估学生制作的海报或PPT,检查其对生物分类原则的掌握程度。

第二课: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

- 教学内容:- 介绍生物进化的概念和证据;- 解释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探讨生物进化的意义和影响。

- 教学活动:-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 小组合作,讨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 创建进化树模型,展示不同物种的进化关系。

- 教学评估:- 小组展示进化树模型,检查学生对进化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文章,写下自己对生物进化的思考。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教学资源- 课本: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视频:相关生物进化和分类的教学视频- 海报制作工具:海报纸、彩色笔等- PPT制作工具:电脑、投影仪教学备注- 为了加深学生对生物的理解和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物实物、显微镜观察等实践活动。

- 每课时的教学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研究情况适当调整。

- 制作教学海报或PPT时,鼓励学生主题明确、内容简洁、图文并茂。

以上为《最新人美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全套》的概要,请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学顺利!。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9张)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9张)

那么 什么是静电? 静电是怎么产生的?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入今天的课堂.....
一、摩擦起电
做做小实验: 请同学们把纸撕(或剪)成碎纸屑,用塑料尺、塑料笔 杆等物品,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靠近碎纸屑,你视 察到的现象: 碎纸屑被塑料尺吸引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的现象?__塑__料_尺__摩__擦_后__带__了_电__。
演示实验: 1. 用两块相同的丝绸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棒,
再将两根玻璃棒互相靠近。 2. 用两块相同的毛皮分别摩擦两根完全相同的橡胶棒,
再将两根橡胶棒互相靠近。 3.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易错提醒: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 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知→练
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 (D )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荧光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知→练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 D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认识与理解 1.常见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原子结构
原子
电中性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
带正电
中子
不带电
认识与理解
3.摩擦起电的定义 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上,得到电子的那个物体就带负电了,另一个失去电子 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这种现象称为摩擦起电。这些物 体所带的电荷叫做静电。

初中一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一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一年级科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准备:1. 课件2. 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科学有什么认识和理解?二、探究科学(1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向学生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创新思维(1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科学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方案。

3. 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科学探究的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向学生介绍科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增加实验环节,让学生更多地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浙江初中科学第一课教案

浙江初中科学第一课教案

浙江初中科学第一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磁铁的吸引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 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如水的沸腾与温度有关,磁铁的吸引与距离有关等。

二、探究与实验(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如水的沸腾实验可以设计温度计测量水温,计时器记录时间等。

2.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如水的沸腾过程、磁铁的吸引范围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论证实验结果,如水的沸腾与温度确实有关,磁铁的吸引与距离确实有关等。

三、评估与交流(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如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

2. 学生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实验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的提升程度。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温度计、计时器、磁铁等。

2. 教学课件: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思考。

2.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及时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操作。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初中九年级科学教案(全套共36课)

初中九年级科学教案(全套共36课)

初中九年级科学教案(全套共36课)
1. 第一课: 探索物质的组成
- 目标: 通过实验和探索,了解物质的组成,认识常见的物质类型和性质。

- 教学活动: 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知识问答。

2. 第二课: 动物适应环境
- 目标: 研究动物的适应性结构和行为,了解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

- 教学活动: 观察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小组讨论、填写知识问答表格。

3. 第三课: 光的传播与反射
- 目标: 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了解光的性质和光的应用。

- 教学活动: 实验观察、小组讨论、知识问答。

4. 第四课: 植物的结构与生长
- 目标: 了解植物的结构和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存方式。

- 教学活动: 观察植物的结构、小组讨论、填写知识问答表格。

5. 第五课: 灾害与防治
- 目标: 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型和成因,研究防治措施和保护环境
的重要性。

- 教学活动: 观察灾害的照片、小组讨论、填写知识问答表格。

...
36. 第三十六课: 科学与生活
- 目标: 运用所学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
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 教学活动: 实际问题讨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总结分享成果。

以上是初中九年级科学课程的教案内容,共36课。

每节课都
以实际观察、实验和讨论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科
学兴趣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第1课时 观察蜗牛初中科学精品课件—

第1课时 观察蜗牛初中科学精品课件—

一、活动 练习使用放大镜
1.观察放大镜的结构怎么样?
一般用玻璃做,中间厚边缘薄。
2.放大镜的功能是什么?
放大物体。
3.如何使用放大镜?
使用放大镜时,要前后移动放大镜或 物体,若物体不能移动,者移动你的头部 和放大镜,以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 (放 大镜尽可能靠近被观察物体)
注意:
观察物体时我们应该按一定的顺 序,比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
探究任务二
观察时间到
小组活动——观察蜗牛
观察的目的:
蜗牛的形态结构? 蜗牛的运动情况?
观察的要求: 有序、仔细观察 记录观察现象
1、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能有视觉 眼
吃食物 可能有味觉.

壳 保护
足 运动 (腹足) 器官 两对触角 可能有触觉、嗅觉
2、观察蜗牛的运动过程,爬行时是
否会留下痕迹?你知道是为什么?
我我有我有喜壳触欢、觉居、住视在觉潮、湿(的保树护荫作下、用草)
地里。我嗅有觉冬、眠味和觉夏、眠的习惯,我喜
欢在夜间足活、动,主要的.(食运物动是作植物用的)
根、叶、芽。因此你们认类认为我是
一两种双害可虫触是。没角但有、我听眼身觉。上的(蛋感白觉质很作丰用富),
是我国的四大名菜之一。
..是.一..个.天.生.的..聋.子.....
第二章 生物与非生物
第一节 观察蜗牛
你从歌曲中了解了哪些 有关蜗牛的重要信息?
背上有壳,爬行很慢
还有哪些信息呢?
探究任务一
我们都是在什么地方发现蜗牛的?
草丛,石块下
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呢? 潮湿、阴暗
蜗牛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蜗牛很小,我们要更好 地观察蜗牛,需要借助 什么工具?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5张)
两个带静电的物体会产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呢?
视察思考 两个不带电的小球
两个带正电的小球
自然下垂
+
+
相互排挤
视察思考 两个带负电的小球
两个带不同电荷的小球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相互排挤
相互吸引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雷电
由于云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空 气对流等原因,使云层带电;云的 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 为主,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 产生放电现象。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第1课时 两种电荷
一、摩擦起电
质子:带正电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
电子:带负电
为什么物体内带有电而不显现出来呢?
通常情况下,带正电的质子数量和带负电的电子数量相等, 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出带电性。
将气球与衣服摩擦后,分别靠近头发、细水流。 现象 气球可以吸引头发以及水流。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___荷__的__转__移___。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小球后,小球_带__正___电___;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小球后,小球_带__负___电___。
雷电不是电荷的消灭,只是电荷的中和,使物体不显电性。
课堂小结
摩擦起电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放电现象
课堂测评
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 D ) A.电视机的玻璃荧光屏幕上经常有许多灰尘 B.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 C.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制成 D.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课件(共20张PPT)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课件(共20张PPT)
科学第一课
目录
相互认识 课堂要求 关于科学
01
相互认识
自我介绍
姓名: 电话: 办公室:
QQ:
02
课堂要求
课堂要求
课前
头天晚上预习、上课铃响 后翻看今天要将的内容
课中
按自己的习惯、将重难点记 录在笔记本或者书上
课后
对于课堂上一知半解的内 容,课下及时与老师同学 交流,并及时复习
课堂要求
认真听讲
03关于科学科学无处在植物动物科学无处不在
宇宙
微生物
科学无处不在
机宇 械宙
食微 生 物物
科学的内涵
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科技改变了对世界的认知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对待科学的态度
学以致知
学以致用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4.1电荷与电流(一)
现象 摩
擦 起
得电子 带 负电
电 本质
电子转移
失电子 带 正电
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挤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静电球
• 描述:通电打开开关之后, 因摩擦起电,球体内出现 一条条血红色的光线, 此 时用手触摸球体光线就会 跑到手和球体的接触点处 ,让你有如身处太空的感 觉,时间久了还会发热哦 。
1、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
球,发现两者互相排挤,由此可鉴定( B )
A、小球一定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带正电
D、小球不带电
2、现有三个轻质带电小球A、B、C被细线悬挂在空 中,它们静止时的情况如图l3所示。若小球B带负
电,则小球A带___负____电,小球C带 ______正___电。(选填“正”或“负”)。
科学上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1.当一位同学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正电 ),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带负电) ,再分别用带电的玻璃棒和橡胶棒同时接触悬挂的 2个泡沫塑料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吸引。
2.两位同学都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再同时用玻璃棒 接触2个小球后,2个小球 相互排挤 。
强对流天 气、空气 垂直运动 剧烈
由于云 层之间 的摩擦
电荷积聚 到一定程 度,产生 闪电
装避雷针
静 电 的 防 护
雷电是由于大气强对流使云层间摩擦产生和积 累了不同的电荷,当积累了足够量的电荷并具 备一定条件时刻产生“放电”现象)
油罐车后面的铁链
静 电 的 防 护
判断一根橡胶棒是否带电,有哪些方法?

日食和月食(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2张)

日食和月食(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12张)

当日食产生时,月球在哪里?日地月的位置关系又有怎 样的特点?
①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②日月地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
利用老师给的实验盒,模拟日食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
1.在位置1视察,让月球在近地点凹槽运行,当月 球完全遮挡太阳时保持月球不动。
2.更换视察位置至2和3,把视察到的太阳的轮廓 画在任务单上。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 之间 ,并且三个星球正好或接近排 成 一条直线 时,由于光是 直线传播 的,月球就挡住太阳光形成月影, 从地球上 月影所区在域看太阳,太阳全部或部分被月球遮挡,月球挡
住了我们视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根据以下月相变化图,估计日食最可能产生在农历哪一天?
初一
由于月球运行轨道面和地球运行轨道面有一个5度左右的夹 角,因此日食并不是每个月都会产生。 全世界每年最多可以产生五次左右的日食,而对于某地而 言,三年左右才可能看到一次日偏食,三百多年才可能看 到一次日全食。
3.完成步骤2后,回到位置1视察,此时保持月球 左右位置不动,移动月球至远地点凹槽,把视察到 的太阳的轮廓画在任务单上。
通过比较视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1.当月球和地球距离不变时,视察者的位置不同,观看 到的日食现象不同。
2.保持视察者的位置不变时,月球和地球的距离改变, 观看到的日食现象不同。
四、日食的形成原理:
一、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挡的现象。
二、日食的类型
日全食பைடு நூலகம்
日偏食
日环食
仔细视察太阳被遮挡部分,猜测遮挡物该具有怎样的特征?(小提 示:从外形,透明度,光亮程度等分析)
①遮挡物是圆形或者球形 ②遮挡物不透明
月球
③遮挡物本身不发光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
养一段时间后,根、茎的生长方向 ( D )
A.根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 B.根、茎都向上生长 C.根向水平方向生长,茎向上生长 D.根、茎都向水平方向生长
思考:
1.判断下列情况是否为向性运动。
(1)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向光性
(2)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棒条就会缠绕其上。 向触性
(3)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化肥较多方向生长 向化性
向性运动:
(感应性的一 种表现情势)
(2)单向刺激
活动1:
如图:将小麦幼苗放在硬纸盒里,盒壁上穿一个直 径为1cm的小孔,并将纸盒的孔对着光。几天后视察 小麦幼苗向着什么方向生长。
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向光性: (1)弯向光源生长
(2)单向光
思考与讨论:
3.你能再设计一个小麦向光性的对照实验吗?
将纸盒不开孔,重复操作,视察现象
活动:
将一盆含羞草放在实验台上。进行以下操作
(1)用笔轻轻地碰一下含羞草的小叶,小叶将 合拢
(2)用笔较重地敲一下含羞草叶子,含羞草将 合拢,下垂
(3)用笔猛烈地敲一下含羞草植实例:
捕蝇草捕捉蚂蚁 温度高低变化时,花的开放与闭合(郁金香、番红花)
A 1.下列表现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
A.茎的背向地性 B.酢浆草的叶片在雨天闭合下垂 C.郁金香的花在温度低时闭合 D.捕蝇草捕捉蚂蚁
C 2.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
A.桂花树上的根在土壤中朝着肥料较多诞生长 B.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 C.下垂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的一侧散布比较多
1.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环境中什么因素影响?
受环境中单侧光照的影响
2.实验选植物幼苗而不是成熟植物,你能据此分析出植 物向光性是由哪一部分决定的吗?

电能(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53张)

电能(第1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53张)
2、1千瓦 . 时的电可供“PZ 220-40”的灯泡 用多少小时?
1、电能表是测量 电能 的外表。某同学家的电 能表在9月底的示数为 3 3 6 2 5 10月底 的示数为 3 4 2 8 0 那么这位同学家10月 份共用电 65.5 度,相当于 2.358×108 焦。
2、小明家的电能表上标有600r/kW . h的字样。 如果他家只有一件用电器正在工作,而转盘在 6min内转了60转。则这个用电器在这段时间内消 耗的电能是 0.1 kW . h(或 3.6×105 J ),该用 电器的功率是 1000W 。
思考:将“ 220 V 40 W”的灯泡接在 220 伏的电路中,通电 5 小时,电流所做的功即消耗的电能为多少?
W = Pt = 40W×5×3600s = 7.2 ×105 J
焦(J)这个单位太小,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在生 产和生活中常用千瓦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作为电 功(电能)的单位,符号为 kW·h 。
(1)哪灯更亮些? (2)通电1分钟后,灯L1消耗电能多少? (3)若并联接在电路中,则哪灯亮?
第3课时
实验:测量小灯泡的功率
实验目标: 1.学习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方法; 2.了解用电器的功率跟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有关,加深对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实验原理:
P=UI
实验器材:
灯泡和其他用电器 上都标有额定电压和 额定功率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消耗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电器的电功率
购买电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 用电器铭牌
电器的电功率
一些常用电器设备的电功率
电器的电功率
读图:你能读懂这台洗衣机铭牌上的内容吗?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节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节

03 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一 节的主要内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形态、状态或性质的改变。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 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等;化学 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科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能量、信息、遗传、进化等,这些概念是构建科学知识 体系的基础。
科学概念具有客观性、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经过反复实验和验证,不断修正和 完善。
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 结果,获取感性认识和数 据。
实验法
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探 究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规 律。
推理法
评价参与度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和贡献,鼓励积极参与。
引导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对讨论主题进行深入 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06 本节课程的总结和思考
本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了解科学探究在日常生活和科 学研究中的应用。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的方法 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 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化合反应
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的反应。例如,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
置换反应
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 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例如,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 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新物质的反应。例如,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 和二氧化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于联想,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实践中学科学,学能所用,学有所用。而 如果对生活漠不关心就会带来学好科学课的一些 难点。
另外:我一向提倡最好找老师问。因为老师 有经验,你一提问题,老师就明白了你的症结所 在,就会从方法和思路上给你以点拨,而不是就 题讲题。
所以,找老师问问题是个聪明的方法,是快 速提高科学成绩的好途径。
二是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科学 三是恒心:持之以恒,一定能够学好科学。
四是细心:细心决定成败。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 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 ——名言
第二、养成预习的习惯:
对当天要学的内容应在前一天按照常规自学一遍, 对基本知识、重点与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号。
学习科学课怎样才算预习到位呢?
科学不怕学不好, 就怕学习不动脑。
第七、课堂教学学习方法指导
1、记好笔记 ①在书上做记号 ②记在笔记本上
③整章整理等
2、多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
3、错题集
A.格式
①错题:可抄(作业本、上课讲解典 型错题等)可贴(试卷等) ②原因分析(不懂,看错等)
③正确答案
④视觉舒适度(字书写,笔颜色)
B.定时检查
预习时除看课本外,还可思考一下课本上“想一 想”、“讨论”等部分的问题,如果还能提出些问题, 第二天带着问题听课,就可以说是预习到位了。
第三、 课堂学习要“三勤”
课堂学习还要养成“三勤”的习惯学好科学 课,课堂学习是核心。
勤动脑 勤动嘴 勤动手
勤动脑。上课专心听讲,紧跟教师思路,不开思想小差。积极 主动地思考,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下前言部分。
第五、养成三结合的习惯
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用结合。
同学们,学好科学我们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养成爱问的习惯
有问题,才有思考; 有思考,才有探究,才有发现; 有发现,才会有进步。 这是人类认识科学和掌握科学的规律。 独立思考并不排斥爱问,爱问也是一个好习 惯。
第六、科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学好科学课关键还在于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 活相联系,多观察生活现象,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科学
自我介绍:
My name : QQ:
E-mail:
Phone:
调查问卷
1.七年级期末科学总分? 2.八年级期末科学总分? 3.中考各学科总分?科学总分?
新的学校、新的阶段、新的追求
今天让我来讲如何学好科学?
第一、关于科学学习的心态——“四 心”
学好科学应该具备三种心态:
一是决心:一定要学好科学。
第四、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
学科学必须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经过 自己独立思考做出的题,才说明你真正学会了。只是让别人给你 讲明白,暂时懂了,但下次再见可能还是不会。 可能独立解题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 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经 之路。
注意活动中去勤动嘴。
多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向老师多提问勤动手。
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上课及时快速地做好课堂笔记,记重点、要点、难 点、容易遗忘点,以及老师讲的知识拓展及一些典型例题, 最好能及时记下来。
二是在实验课上勤动手,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熟悉技能, 还可在动手中发现自己在实验分析或设计上的不足,加深对实 验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