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材料间有可能建立起 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 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实质性联系是指 联系不仅是仅限于字面,而是学习者真正理解了意义。
②学习者必须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要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③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与新知
②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③创设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教学情境。
4、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
要注意:
①认真研究学生的阶段特征与学习准备;
②考虑学习活动中注意与认知因素的统一;
③注意学生课程学习心理变化与教学事件的配合。
5、辨证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特别要处理好: 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 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陈述行为结果的典型特征,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 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案例]符合要求的教学目标陈述
①学生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大小、程度、轻 重、形状、颜色、冷热等。 ②在认识材料的活动中,知道某些常见材料的一般特性 和常见用途。
(二)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要求是:
⑤学习场景丰富多样; ⑥教师利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 ⑦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不断地引导、监督和评价学生的 学习进展; ⑧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开展跨年级、跨学科领域的基于资源 的学习等等。
(2)操作框架
①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或确定一个恰当的问题(专题或主题)。 选择的问题要有意义,最好选择对学习者有挑战性的问题、事 件或情境,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把问题与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利用获得的资源能够解决 问题。
(2)操作框架
①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
学生想看、想知道、想做的心理状态提出问题,或把
学生置于一定情境中使之产生问题,再由学生自己去 发现。 ②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假设和答案。教师帮助学 生把问题进行整理,明确发现的目标,激起学生的探 究欲望。问题既要基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又要有适 当难度,经过学生的努力才能解决。
三、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例说
(一)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为目的的设计
1、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
(1)特征
设计应遵循的要求是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 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其具体特征表现为:
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②学习计划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③根据相关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确定和执行相应的学习 策略和技能; ④大量利用资源;
H、进行形成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阶段。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编制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 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 的描述。教学目标是一系列有递进关系的目标所构成的目 标体系。最大系统是培养目标,再分解到课程目标,课程 目标包括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再具体就落实到教学目标, 包括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的指南针,教学目标的确定将体现教学活动的目的性、方 向性、主动性和计划性。
3、情感需求原则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学生的情感需要,要努力创立一个 更有利于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环境。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正确导向。
4、开放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根据突出培养学生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
学材料、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要实现这些 开放性,教师必须有一个开放的思想。
②教师与课程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
③书本知识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教学内容不仅是书本知识,还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实践密切 联系,要努力开发各种课程资源。
(三)把握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依据科学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要体现的基本原则是: 1、主题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特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达到设计的教学目标。 2、实现多目标原则 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达到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目标、学科知识目标,这些目标的达成不是在教学活动 中单独进行的。好的教学活动,往往能达到多个教学目标, 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如何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一两个目 标的前提下,实现多个目标。
教学设计的内涵包括:
1、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
些学习经验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整合进教学经验的一门技 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率、更 有效果和更吸引人。 3、教学设计是一种创设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科学的
A、确定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学习要求评估,澄清教学目
标(即教学目标的明晰化、具体化);
B、分析教学wenku.baidu.com标,包含按学习的类型对目标陈述进行分
类;运用信息加工分析来说明学生在完成某一目标时他实 际要做什么; C、分析从属技能(先决条件),即弄清学生为了有效地 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哪些技能;
D、确定起点行为,即明晰学生在教学开始前必须掌握的知
④反思活动过程,促进迁移运用。反思的目的是 使学生领悟思路与策略,让他们学会“怎样学 习”;“运用”则是促进学生将其所得推广到各
种新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
掌握,学会灵活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广泛迁 移,发展学生的能力。
插入
[案例]测定物体的温度
2、基于尝试——发现的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 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是提供各种机会、创造各 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使之发现某种规 律性的东西——概念、规则或原理,这样做不仅使学 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且对 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探究意识,发展他们获取知 识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强化学习动机,都会产 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②确定信息搜集的具体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结束后应 达到怎样的目标,要接受怎样的评价,明确搜集信息所 应经过的过程及所需要时间。 ③确定信息搜集的策略。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进行 搜集,怎样记录和保存所搜集的原始信息,怎样用所搜
集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④实施搜集过程。在确保学生理解实施搜集的途径 下开展搜集活动。搜集活动可以按全班、小组或个 人的形式进行,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可能的答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二、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三、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例说
四、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总体建议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
经历以使学习更加有效的过程,就称为“教
学”。教学设计,正是规划一个学与教相互配
合的序列,安排好各种教学的“事件”、“情 境”与“刺激”,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习者 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1、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①促进全体学生的最佳发展;
②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 ③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科学课程还要体现科学课程标准的六大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 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 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 有开放性。)
识产生联系。因此,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
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成败
的关键。
插入
案例[认识岩石]
(二)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设计
1、基于活动——操作的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 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要依靠学生主 体自主的有目的的活动去建构。科学课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 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学习科学,就是 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活动。活动的核心
2、教学目标的编制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个纬度:科学探究、科学知 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目标编制要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主体、行为 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要明确目标行为的主体。由于课程标准检验的是学生的 学习结果有没有达到,而不是直接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
小项工作,因此,课程标准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2、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
包括有:
①课程的目标结构决定教学的结构活动;
②整合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四个结构要素;
③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材呈现方式、教学方式与师生
互动方式的同步改革。
3、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体是:
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能力;
识技能,而且通常是指那些与学习新课题有关的、比不可少 的知识技能; E、编写教学具体目标,包括:说明教学中确定的技能和行 为;说明学生完成任务所允许的条件;提出评价学生达成目 标的标准; F、编制测验题目,包括;起点行为测验,前测,插入测验, 后测等;
G、设计教学策略,即设计好引发学生学习结 果的一组教学材料和程序。
“创设”有利于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复诵、编码和处理信息,
监控学生的学业行为,提供学习活动反馈等。
4、教学设计在于为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技能提供不同 需要的学习条件,包括遴选掌握预期知识技能所要求的 教学策略。 5、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
的是开发促进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
受过程,是新就知识的同化过程,是新知识的潜在意义得以实
现的过程”。
(2)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条件
奥苏贝尔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被 动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观点毫无根据。 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 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看 能否满足“意义学习”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我们不妨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
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 各个部分做出整体安排的一种构想,即为达到教
学目标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所进行
的策划。是一种系统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 过程的方法。
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根据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沃尔特· 迪克的 研究,我们 提出系统教学设计的 一般步骤是:
或目标是:带给孩子的是经历,亲历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在
教师指导下,经过活动——操作后学生可以把知识、技能进行 内化。
(2)操作框架
①建立学习目标,激起学习需要。主要是以问题情境 和目标任务来唤起学生的内在积极性。 ②与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围绕着学习的目标和 任务,动手、动口、动脑,进行各种实践,不断试探
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方
向,探究操作活动线索或进行的策略方法指导,在关
键问题上作好提示与点拨。
③分析活动结果,概括学习所得。在教师指导下将获
得的结果与过程结合起来分析,既要真正掌握由自己
在活动中获得的认识成果——知识结论,又要感受和 理解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知 识的抽象与概括,推动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加工活动, “生成”概念与规则。
案或有意义的解释。
⑤搜集、评估、组织信息材料。学生应整理所搜集 的与问题(主题或专题)相关的信息并确定这些信 息的适用性,删除不恰当的信息。在对所有的信息 进行评估后,对有用信息按一定的方法或形式加以 组织。
⑥形成答案并能合理地解释。学生对所搜集和整理 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总结,最终形成一个完整 的答案,并能合理地解释,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清 楚、圆满的论证。 ⑦分析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评价结果。师生一起 讨论、交流、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分析在学习过程 中运用和发展了哪些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 习结果作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明确 努力方向和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插入
[案例] 蚯蚓
2、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设计
(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含义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含义”是美国教学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D.P.Ausubel)提出的概念。 奥苏贝尔认为,每一个学习者都必须既依据对周围世界的观察 与发现,又依据“接受学习”来得到知识信息。他依据课堂学 习中知识的来源和学习过程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 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奥苏贝尔主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认为,教学目标应是 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认知结构,“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