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古代诗歌描写方法鉴赏学案_8967
古代诗歌描写方法鉴赏学案教学园地11-23 2135教学目标:鉴赏古典诗词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与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例析了解古典诗词的描写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例析与训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考纲解读能力层级为E级,对于古代诗歌来说,该知识点主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其中表达技巧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而以广义考查盛行。
所谓的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行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狭义的表达技巧,主要指具体的表现手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表达技巧中景物的描写手法。
二.导入教学内容以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导入学习。
三.高考导航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能答出一种修辞方法并能举例说明的,给1分;答成“排比”,并以前四句为例的,可给1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到傍晚,又由地面到天空。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学案(附答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意境一、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和意境,感受古代诗歌的意象美、意境美。
2、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景情关系,掌握常见的写景抒情手法。
3、鉴赏意境题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步骤。
二、相关知识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三、课前检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四、问题与题例问题一:什么是意象、意境?【明确】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凄凉沉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
问题二: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与情之间常存在哪几种关系?古代诗歌常用哪些抒情手法来写景抒情?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整首词抒发了什么情感?【参考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
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高三2010-11-18 23:18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一、考点解析: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景、物、人。
解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用什么方法来表现;(4)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思想和社会意义)。
(视所提问题而定)二出题角度(一)景1、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景物)有什么作用(效果)?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清风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2、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摩挲:用于抚摸。
两首诗各按什么顺序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各自的景物特点如何?3、哪些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1、灞上:又作“霸上”,唐长安东。
2、郊扉:犹郊居。
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运用什么方法写景物?马戴(灞上秋居)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4分)(二)物1、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运用什么方法来塑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一)(2)
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学案(一)学习目标:如何读懂诗歌——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习重点:学会从标题、作者、背景、尾句几方面入手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的几个技巧:a.从标题切入对诗题材、内容及思路的理解。
思考一: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概括本诗的内容。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技法指点:一、诗歌题目能够显示诗歌类别。
二、诗歌题目能够反映内容的主体.三、题目能够反映诗歌的写法.四、诗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基调.鉴赏诗歌的方法是多种多样,见仁见智的.提醒大家关注诗歌的题目,因为它是鉴赏诗歌的金钥匙.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关注、审视题目呢?1.首先要理解题目中的词语。
理解词语,包括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语后的深层含义。
比如陆游的《书愤》,意为“书写愤恨”。
刘禹锡的《石头城》,不是指用石头筑成的城,而特指南京城,六朝时的南京城。
对题目的字面意思有了清楚的了解,也就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从而为鉴赏奠定基础。
2.揣测质疑,化抽象为具体。
诗歌中的题目,虽然意思清楚,但总的来说,仍是一个抽象的概括。
更好地理解,需要我们揣测、质疑,把抽象的题目演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生动的想象,这或许对我们理解诗歌有更好的帮助。
真题训练: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三首诗,概括本诗的内容。
•早梅墨梅•唐·齐己王冕•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吾家洗砚池头树,•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朵朵花开淡墨痕。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不要人夸颜色好,•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只留清气满乾坤。
江亭夜月送别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b.充分利用作者、背景及注释这些暗示性材料辅助理解。
思考二: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首诗,概括本诗的内容。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有些诗歌在诗题下面附有一段文字作为序言,它的作用不外乎点明诗歌创作的背景,诗歌的写作目的等,如2006年全国卷所选黄庭坚《题竹石牧牛》中序“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方法学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方法学案学案博苑2011-09-14 09205d56b7b40102droj高考古典诗词鉴赏步骤方法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和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步骤与方法;2、学习和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点。
学习重点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点与方法。
学习难点训练并形成鉴赏古典诗词的良好的语言文字能力。
学习方法质疑与交流训练与点拨学习步骤与内容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可分为三个阶段感知、感触;鉴赏、评价;总结、表述。
一、感知、感触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有古典诗词知识积淀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
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
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
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课题名《古代诗歌四首》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这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用凝练的语言描绘生动的形象,唤起读者美好的情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朗读并准确默写四首诗歌。
能力目标: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情感目标: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六、课堂练习
背诵四首诗歌。
自由背诵
七、作业:选择其中一首诗歌,发挥想象,写一篇小散文。
八、教学反思: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四、学习《钱塘湖春行》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五、学习《天净沙秋思》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预习作业
1、自读诗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2、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内容。
教学内容及步骤
学生学习活动
一、课前指导
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步骤
1、朗读诗歌 2、弄懂诗意 3、理解内容
4、品味语言 5、想象感悟
领悟
二、学习《观沧海》
1、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2、朗读诗歌
3、教师引导理解诗意
4、名句赏析
5、概括小结
朗读、理解、品味、想象感悟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学案设计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之二(教师版)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一)鉴赏诗歌作品的语言第一、作品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在理解上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字面意思的理解,包括字词的意思,句子的省略、倒装(不是一般文言文的主谓、动宾、定语中心词和语的倒装,而是出于格律或求新的需要的词语位置的变换。
例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心游目想”“心折骨惊”“泉香而酒洌”等)等;一是词语、句子的表现力。
前者是理解诗歌的基础,而高考命题侧重于鉴赏,因此主要是针对后者。
1.词的理解与赏析(1)找出诗中的“诗眼”,如: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西卷)三江小渡杨万里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小题: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解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整首诗写友情恒久不变,经得起风浪,因此可以推知诗眼是“交情”或“交情得似山溪渡”。
“诗眼”是一个比喻的说法,有两种理解方式,一是通常所指的“句中眼”,即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一个字。
古代诗话中有:“炼字如壁龙点睛,鳞甲飞动。
一字之警,能使全句皆奇。
”古代诗家认为炼字要“认取诗眼”,往“眼”上炼。
(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六)一是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
这道题的诗眼就是指后者。
它要求的是“本诗”,如果是“句中眼”,就应该从句子的角度提出问题,像2003年全国卷赏析“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的要求一样。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4福建)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试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案】“凉”。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诗歌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诗歌的能力,能够理解、欣赏古文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文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
2. 古文诗歌的阅读方法:如何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3. 选取适当的古文诗歌进行教学,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古文诗歌的历史地位、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古文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意象等,为学生阅读古文诗歌奠定基础。
3. 阅读指导: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古文诗歌,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如理解诗歌的意象、情感、主旨等。
4.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古文诗歌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交流。
5.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文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文诗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古文诗歌阅读理解的能力。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了解学生对古文诗歌的态度和兴趣。
五、教学资源1. 古文诗歌教材: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古文诗歌教材,如《古诗十九首》等。
2. 教学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古文诗歌的背景资料、解析等,为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时间本节课计划用时45分钟。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分析】【考情分析】综观近几年新课标考情,可发现有以下规律和趋势:(1)考查热点和重点。
考查的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但是其他时期的作品也会考查。
(2)考查涵盖面广。
对古诗歌的考查,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思想内容均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3)题型稳定,难度值相对固定。
全国新课标卷2010、2011和2012年都是提供一首古代诗歌,设两个问答题,属主观题,分值是11分。
今后,新课标高考将仍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但是会更加开放。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放性题目可供考生选择的角度较多,赏析能够体现考生的个性化。
【学习方法指导】反复吟咏悟诗歌魅力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古代诗歌(诗、词、曲等)是其中璀璨的明珠。
阅读古代诗歌,有助于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语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可谓好处多多。
那么,怎样阅读古代诗歌呢?一、反复吟诵,品味诗词的韵律美诗歌的美,在读时才能感受到。
因为语言是有声音、有节奏的,不同的圣音、节奏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所以,要反复吟咏,感知诗的意味,提高感知美的能力。
二、联想想象,再现诗歌创设的画面诗歌是最精练、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它以语言描绘一个个意象,通过读者的想象,即可组成一幅幅美妙的画面,美不胜收,言简而义丰,妙不可言。
如范仲淹的《苏幕遮》:诗人借意象把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读者借助联想想象把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再现出来,使诗歌的内容通过感知得到补充,使自然与人得到和谐统一。
解读诗歌时的联想与想象,实际上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
读诗时的联想想象,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合乎情理。
三、涵泳画面,缘景明情悟情感诗歌之所以能产生极强的艺术魅力,是因为它具有优美的意境。
意境是合景与情而言,古人有所谓“诗情缘景发”“意与境合”的说法,诗歌欣赏要由“境”入“意”。
要完成由“境”到“意”的升华,把诗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诗人结晶的感情展示出来,需要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抱负及诗人写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背景。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学案(一)(高三吴)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教案一)礼嘉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要求2、掌握鉴赏古典诗词形象的一些方法、技巧3、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掌握鉴赏古典诗词形象的一些方法、技巧教学难点:通过诗歌形象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点击考纲: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诠释考纲:●鉴赏诗歌形象:分析、判断诗歌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诗歌语言: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生动、传神、精练、隽永及其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评价诗歌的主题思想。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倾向。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拔高,也不贬低。
三、鉴赏诗歌形象:1、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鉴赏诗歌形象就是分析、判断诗歌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2、鉴赏示例例1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思考:本诗通过对李凝居处的环境的描写,暗示出李凝是什么样的身份。
从环境上来看,李凝的居处“少邻”(邻居不多),少人来(“草径”“荒园”),清幽(“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即云根动像是石也在移动)),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了他对李凝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课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含解析
第15课自主赏析李凭箜篌引古诗词中对优美音乐曾有过无数的描写与赞叹-—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每一种情境,都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让我们走近一种特殊的乐器,欣赏那箜篌中的优美的旋律。
1.作家作品李贺(791—817),字长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三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鬼才”。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诗题材驰骋想象,具有极度浪漫主义的色彩。
他的诗造语奇特,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
通过在遣词造句、修辞设色方面的惨淡经营,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背景解读《李凭箜篌引》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是中唐著名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境界奇幻,浓墨重彩,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3.文体知识歌、行、引歌、行、引:三者均为古代诗歌体裁,没有严格区别,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以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引”都是歌行体的一种。
有代表性的常见作品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等。
1.字音识记①颓.不流(tuí)②弹箜篌(kōnɡ)(hóu)..③女娲.(wā)④神妪.(yù)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吴丝蜀桐张.高秋(演奏)弹箜篌(即国中,国都长安之中)(2)李凭中国..(3)二十三丝动紫皇(天皇。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朝代的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创作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写古体诗,通过创作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头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古代诗人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
2.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适当陈述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和宋词等四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形式和作品。
3.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取数首不同时期的古代诗歌,根据诗歌的题材、意境等特点,进行分析讲解。
比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行解读。
并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内涵。
4.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古体诗(2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已学过的古代诗歌,或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古体诗。
教导学生古体诗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让学生体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元素,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在学生创作古体诗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打分。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课笔记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古代诗人,阅读该诗人的代表作品,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体现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复习学案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复习学案学案博苑08-08 1055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复习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语言鉴赏题型特点及其答题技巧;2、提高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重点:掌握炼字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和技巧。
难点:提高学生品味古诗语言的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品味语言,说说下面的字妙在何处?有什么深刻的意味?“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贾岛《题李凝幽居》“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2、古人作诗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二、考查方向:1.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作用)2.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含义、色彩、情味、效果等)3、考炼字或析诗眼。
4. 对语言风格的概括(参考阅读复习用书附录十一:关于古典诗词常识——古诗的语言风格)三、高考回放:(10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四、解题格式(一)、炼字类答题: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2)你认为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3)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2、典型例题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学案1.设问方式①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③比较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④某一意象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答题步骤第一步: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准确判断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
结合某联进行阐释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3.参考句式这首诗(词)通过()的描写(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的内容),表达(或“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古诗歌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两考查角度”考查角度一分析思想情感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
准确把握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鉴赏古代诗歌的目的和前提。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全面深刻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
(一)抓景语悟情语1.揣摩所写景物的特点,包括声、色、形、态、味、虚、实、时令方面的特点,进而把握情感,这里尤其需要注意从景物色彩中揣摩情感。
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
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
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
景物也有时令色彩。
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之景给人以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
2.善于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
3.把握景与情之间的内在关系。
景与情的内在关系有两种:一是情与景之间的一致性(相似性),即通常所说的“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二是情与景之间的相反性,即通常所说的“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
高三语文总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2. 掌握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常用修辞手法;3. 能够独立分析和鉴赏古代诗歌。
教学重点:1. 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3.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难点:1. 如何分析和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2. 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3. 如何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古代诗歌的鉴赏材料;2. 音乐播放器;3. 录音设备。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古代诗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Step 2:引入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点 (10分钟)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意境深远、精炼、含蓄;形式多样、韵律优美;常用修辞手法丰富等。
引导学生研究并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Step 3:分析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20分钟)介绍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并通过具体的古代诗歌例子进行解析和分析。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古代诗歌鉴赏。
Step 4: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15分钟)介绍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Step 5:演示古代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 (10分钟)给出几首古代诗歌,并演示古代诗歌鉴赏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理解诗歌主题和意境、分析修辞手法、品味诗歌韵律和格律等。
Step 6:学生练习和讨论 (2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进行古代诗歌鉴赏的练习和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并互相评价和提出建议。
Step 7: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古代诗歌鉴赏的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他们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并写一篇鉴赏文章。
Step 8:课堂小结 (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古代诗歌鉴赏为主题,通过介绍和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修辞手法、韵律和格律等,引导学生研究和分析古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及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及教案高三2010-12-04 22:48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及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技巧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 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①,照管鹅儿与雏鸭。
”[注] ①莳(shì)未匝:移植或栽种没有完毕。
诗歌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
(1)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2)尾联是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答: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王诗前两句中哪个字最能体现离愁?试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郑诗分别通过哪些意象表现离情?答:(2)同是送别,但两诗在“虚”“实”手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二掌握7大题材运用要领解读诗歌
这首诗的颈联与尾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 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
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
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
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注] 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 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 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 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 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①依依惜别的不
舍与伤感;②离
别后的思念与牵
①标题中往往有
挂;
“送”“别”“赠
③对友人的安慰
”“酬”。
与勉励;
②常见意象:
④借送别友人表
标 志
“柳”“酒”“月 情 明自己的心志;
”“水”四大意象。 ⑤抒发对人生的
(“长亭”“短
感 感慨。要注意,
亭”“阳
每首诗表达的情
关”“舟”“灞桥” 感往往不是单一
答案:刻画了一个久戍不归、饱受思乡之苦的边将形 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
五、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 古》(张养浩)
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 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教学园地11-05 2320: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一)编写:吉青云审核:高三备课组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2. 明确古代诗歌鉴赏的难点一、古代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1. 古代诗歌的古典诗歌有古体诗(又名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形式自由,篇幅不限,每句字数不定(指杂言),不讲对仗,押韵自由等。
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2. 古代诗歌的流派和文学运动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
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诗人词家虽多,但如果从创作方法上来划分,大致有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1)现实主义派流。
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
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
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
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
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
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3.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
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4.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
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5.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7.新乐府运动。
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白居易所作五十首,颇多反映社会矛盾之作,在当时较有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二、古代诗歌鉴赏的难点一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对字义、词义的理解。
中国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多解。
例如,"玄黄"一词,一般是天地的代称,有的却指丝帛,有的又作疾病解,需要将这两个字的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能界定它的含义。
这种变化在诗词中尤其显著。
又如长安原是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诗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
这还容易理解,如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
又如酒,李白诗中叫"中圣",杜甫诗中叫"竹叶",李贺诗中叫"琥珀"。
毛泽东《致陈毅》中说:"李贺诗很值得一读",李贺诗有一特点:好用代词,不直说物名。
如剑曰玉龙,天曰苍圆,秋花曰冷红,春草曰寒绿。
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比喻,其中明喻、暗喻比较容易看懂,借喻则难懂,弄通它需要具备有关的知识,例如柳宗元《郊居》:"莳药闲庭延国老,开樽虚阁待贤人。
"以"国老"代甘草;以"贤人"代浊酒。
又如苏轼《雪》:"冻合玉楼起寒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以"玉楼"代肩;以"银海"代目。
这些在读诗词时都得好好琢磨。
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
如李群玉《送萧十二校书赴郢州婚姻》:"马穿暮雨荆山远,人宿寒灯郢梦长。
"自古都说"夜长梦多",而这里为什么偏说"梦长"?这除了表示新婚情绵绵之外,还因为这首诗押的是"阳"韵,所以用了"长"字。
下面是两例是为了平仄合辙而迁就用字的。
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只有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不论,第二字不能通融,必须是平声,而"发"字恰是仄声,那就只好用平声的"头"字来代替。
李商隐《无题》:"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只有桂花香,哪来的"桂叶香"!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第六个字必须是仄声,通融不得,那就只好以仄声的"叶"字来顶替平声的"花"字。
为了对仗而迁就用字的更常见。
如杜甫《春宿左省》:"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
"意思是星斗灿然欲动,临于万户;皓月当空,光明于九宵。
若在散文中,这个"多"字就显得多余的了,而在这首诗中,却是不可少的,一来以"九宵多"与"万户动"相对仗,二来是为了押韵,这首诗押的是"歌"韵。
又如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这一联的意思是:自己的生计全靠黄阁老来照顾,而衰老的身体则托付给丹药来治疗了。
其实服用的未必就是"紫金丹",其所以用这一词,完全是为了与出句的"黄阁老"相对仗。
读诗词,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不能太较真----死抠字眼儿,需要联系诗词诸要素来"望文生义"。
二第二个难点是语法。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言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
一是因为在诗或词的一句区区几个字之中,要舒展相当丰富的想象,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或者改变词性,突破常规句法。
诗词的语法相当复杂,初学者也难一时全弄通。
(一)首先是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是姓名,如在诗词中往往把春秋时齐国的政治家、知心朋友管仲和鲍叔牙简称为管鲍,把汉朝的史学家班固和司马迁简称为班马,文学家扬雄和司马相如简称为扬马,在爱情故事中又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简称为司马文君。
诗句中常常省略介词、连接词、动词、副词、谓词等。
例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石上。
"这里省略了个"于"字,并且把动词的"照"、"流",和宾词的"松间"、"石上"换了个位置,也可算作倒装句。
在诗词中,常把"于"、"则"、"而"、"有"等字省略了的。
这种省略比较容易理解,某些省略了动词、谓词的句子就比较费琢磨些。
词的省略更是常见。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现将词中省略的词语用括号括起,表达如下:昨夜雨疏风骤,(女主人)浓睡不消残酒。
(早晨女主人)试问卷帘人(今天景色如何),(侍女)却道"海棠依旧"。
(女主人纠正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因此说,诗词中不完全的句子经常见。
诗词是最精练的语言,几十字中要表现尺幅千里的画面,句子结构要压缩。
一般是无谓语,或谓语不全。
如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词组,就算一句。
例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里“晴川历历”是一句,“芳草萋萋”是一句,“汉阳树”与“鹦鹉洲”则不成句子。
但汉阳树和晴川,芳草和鹦鹉洲的关系却表达出来了。
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更看得清;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美。
又,杜甫的《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云鬟湿”是一句,“玉臂寒”也是一句,但“香雾”和“清辉”则不成句子,而关系是很清楚的。
杜甫惦念妻子,想象她在富县(陕西)独自一人观看中秋明月,在乱离中惦念丈夫,深夜无眠,云鬟为露水所侵,已经湿了,有似香雾;玉臂为明月的清辉所照,越来越感到寒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