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
摘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否,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也会影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对艺术的审美,尤其是对名胜古迹、园林艺术等景物的审美,是和生态环境分不开的。艺术的创作,特别是城市建筑、环境设计,更要常常顾及环保问题。生存美学是新世纪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美学探讨、艺术创作、艺术研究都要有助于对生命整体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天、地、人”的和谐。
关键词:艺术家的环境绿色设计工业设计设计师的贡献
绪论:艺术需要个性,但和艺术风格一样,它不是可以追求得来的。一个画家往往很难找到自己,追求往往只是模仿。在当今信息社会,过于频繁的信息有时也会将画家的个性掩盖,使画家更难发现自我。加之繁杂的人际交往,人的个性常在自觉不自觉中被掩饰。日久天长,个性的表露也只能似在偶尔的“不慎失言”中闪现。由此可见,身为画家的境遇又是何其的局促和神不守舍!画家之难又难在心灵的不被污染才致个性之不被扭曲。再则,当前艺术创作的“电脑化”孕育着电脑化的艺术家——那些精通创作的“程序”的“艺术家”。而最终引来的必将是艺术的消亡。
1.1 艺术美与大自然的美
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时代,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获得了无穷的力量.然而,当人们为此陶醉时却忘记了一点: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是有限的!联合国多次召开过保护人类环境方面的会议.这些会议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和制定共同的原则以鼓舞和指导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人类既是人类环境的创造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保卫者.但在地球上许多地区,人们可以看到大片被污染的迹象: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险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扰乱;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甚至陷于枯竭.很显然,被污染的环境,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是格格不入的.艺术用真善美塑造人的灵魂,艺术的整体发展,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紧密联系.社会经济的兴衰状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否,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也会影响艺术的创作与欣赏."文革"中表现"围海造田"的一些国画,宣传的是人们和大自然,也是和人类自己过不去.艺术美与自然美的主要交接点是环境设计美.名胜古迹,园林艺术的美,更是艺术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一个名胜古迹,一个艺术化了的园林,一个艺术品,如果是处在被污染了的环境之中,那真是大煞风景.对名胜古迹,园林艺术的审美,无疑离不开对周围环境的审视.昆明滇池有"五百里滇池之称".1981年版《中国名胜词典》中讲:"池上烟波浩渺,一碧万顷,风帆点点,景致极佳,被誉为云贵高原上的一颗明珠."可惜现今却成为众所周知的污染区域之一,整体上呈现的几乎是一种浑浊的绿色.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对滇池近边奇特的旅游景观西山的审美.而云南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与不远的玉龙雪山,则很少被污染.丽江古城简直像一幅彩锦,又像一个造形奇美的天国花园.这样一个以纳西民族为主生活的地方,风格近似江南水乡的周庄,同里.纳西族保留着古代丽江四方城的"洗城"措施.我国的少数民族兄弟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和良好的审美习惯,不仅讲究服饰的美艳,而且在居住上也把建筑艺术与环保结合起来.傣族吊脚楼建筑中的干栏建筑,墙体外斜,能导引气流使炉火燃烧充分。艺术与环保应当是互相吻合,互相补充的.如果仅注意艺术,不注意环保,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也不能保证.世界上这样的教训早已有之.兴起于4年前的玛雅文化,玛雅文明曾经辉煌一时,被认为是中美洲乃至人类文明的始祖.玛雅人在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建起了巍峨的金字塔,创造过许多精美
的艺术品.然而,玛雅文化在105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直到19世纪,人们才在静穆千载的密林深处被他们的遗迹震撼.究竟他们为何放弃家园?美国人类学家的考古发现给出了答案:玛雅人乱砍滥伐的集体行动,严重破坏了原始城郭天然的水循环系统,缺乏饮用水的玛雅人被迫大举迁移,流离他乡.许多建筑,无数的艺术品只好覆埋地下.古代中国的哲人们早就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是个哲学命题,也是个美学命题,其中一个观点是"重生",即重视生命.为了保护人类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宣传环保意识,作家艺术家也义不容辞.
1.2 绿色设计的必然趋势
绿色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人类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威胁,在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需要人类在思想上深刻地反思.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代设计从"以人为本"转向"以自然为本",在这一思想中,人类是被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来考虑的.绿色设计是一种态度,它要求人们从思想上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在绿色的室内设计中,要求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 7月28日,“地震灾区重建中的绿色学校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参与此次灾后重建的规划者、设计者、建造者,以及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基金会、捐助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在此研讨会中就灾区学校重建如何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做了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与探讨。5·12大地震,使四川省、甘肃省、陕西省灾区众多学校的校舍或严重垮塌,或程度不同的损坏,上百万学生学业中断。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其中学校的重建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部分。新建千余座新校园,是一项庞大且长期的工作,能否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融入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和教育品质的提升。会议主办方之一自然之友认为:建设一所学校,不仅仅是造坚固的楼、修平整的操场,建漂亮的校园;设计修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能源节约、废弃物处理、校园绿化设计、资源循环利用等要素,更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需要着力推动的大事。若以此次大规模重建为契机,打造绿色校园,将为以后的学校运行和环境教育工作建立良好的基础。别处空间建筑师事务所的冬梅建筑师指出,在重建之路上,我们要更多地考虑环境的容量,珍惜土地,节约能源与水资源,要对废墟里的建材进行循环利用,要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评估建筑的经济性,要重视废物排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要让地域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延续。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落到实处绝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之力能完成的。它不仅需要政府主导,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更需要广大灾区民众的觉悟与自主参与。在研讨会上发布了《地震灾区重建中“绿色学校”建设倡议书》,呼吁参与此次灾后重建的社会各界能携起手来,在校园重建中融入绿色环保理念,建设能源节约、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新学校。倡议书中特别列举出在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确定科学的建设规模;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延长建筑寿命;可回收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型能源与新能源利用;废弃物排放与处理符合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等10条有助于绿色学校建设的规范。
1.3 环保设计对现今的重要性
设计中的环境意识对现今社会越来越重要,设计活动作为规划、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最基本的活动,在构成世界三大要素的人、社、环境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对任何设计活动的评价,都不能仅从眼前或局部的利益出发,而忽略了长期的或综合的环境影响。工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商业竞争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有时设计的商业化走向了极端,成了驱使人们大量挥霍、超前消费的介质,从而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50年代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其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试图以年度换型计划等方式,过人为的设计使产品不断花样翻新,从而大大缩短产品的使用周期,迫使消费者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