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段教研活动记录
小班教研活记录内容(3篇)
![小班教研活记录内容(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928b7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4.png)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二、活动地点:XX幼儿园小班活动室三、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四、活动主题:提升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五、活动内容:1. 活动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目的和意义,强调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2. 经验分享- 各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3. 案例分析- 教师们共同分析典型案例,探讨如何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4. 互动讨论- 教师们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a.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b. 如何通过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生活自理兴趣?c. 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5. 教学观摩- 教师A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观摩课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记录观察心得。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们针对观摩课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下一步教学计划。
六、活动成果:1. 教师们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提升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3. 教师们明确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活动反思: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第2篇---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活动时间: 2023年X月X日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活动室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记录人:李老师一、活动背景随着小班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日益增强。
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开展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讨论:幼儿兴趣班设置- 张老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我们计划开设绘画、音乐、舞蹈等兴趣班。
- 李老师:我觉得兴趣班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同时也要考虑到师资力量和场地安排。
小班教研课活动记录(3篇)
![小班教研课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c1b28e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65.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研活动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园于2021年9月开展了一次小班教研课活动。
本次教研课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相互观摩、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观摩、研讨,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认识,了解小班幼儿的学习需求。
2. 提升教师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力,丰富教学活动内容。
3. 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活动内容1. 教学观摩:教师们观摩了小班语言活动《小兔子乖乖》。
2. 教学研讨:观摩结束后,教师们针对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研讨。
3. 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措施。
4.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过程1. 教学观摩活动开始,由小班教师李老师执教语言活动《小兔子乖乖》。
活动中,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基本的礼貌用语,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 教学研讨观摩结束后,教师们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研讨:(1)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2)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学习效果如何?(3)如何改进教学活动,使幼儿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们积极参与研讨,各抒己见。
通过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活动过程生动有趣,幼儿参与度高。
但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幼儿对故事情节理解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不足等。
3. 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提高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能力,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4.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主题讲座,内容为《小班幼儿语言教育》。
小班教研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教研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6a534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47.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了提高小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小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小班幼儿教育教学策略探讨”。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四、活动地点我校小班教室五、参与人员我校全体小班教师六、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1)分组讨论:将全体小班教师分为四个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年龄段的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
(2)分享交流:各小组就备课内容进行交流,分享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2. 教学观摩(1)教师自选一节教学内容进行公开课展示。
(2)观摩教师认真听讲,做好记录。
3. 经验分享(1)观摩教师就公开课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2)分享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惑。
4. 总结反思(1)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们就本次教研活动进行反思,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七、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第一小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为主题,设计了一节生活活动课。
(2)第二小组:以“认知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一节科学活动课。
(3)第三小组:以“情感培养”为主题,设计了一节语言活动课。
(4)第四小组:以“社会适应”为主题,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课。
2. 教学观摩(1)教师A展示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课,通过游戏、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理。
(2)教师B展示了“认知发展”活动课,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引导幼儿认识动物、植物等自然现象。
(3)教师C展示了“情感培养”活动课,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等美好情感。
(4)教师D展示了“社会适应”活动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帮助幼儿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小班小班教研记录(3篇)
![小班小班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f7c1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0.png)
第1篇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主题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二、教研时间2023年3月15日三、教研地点幼儿园小班活动室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保育员五、教研过程1. 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发现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弱,这给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教研内容(1)分析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小班幼儿在穿衣、吃饭、洗手、整理玩具等方面的自理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探讨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1)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
2)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幼儿提供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自理。
3)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兴趣,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5)教师指导教师应关注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提高自理能力。
3. 教研讨论(1)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现状,教师们分享了以下观点:1)部分幼儿在穿衣、吃饭等方面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幼儿依赖性强。
2)部分幼儿在洗手、整理玩具等方面存在困难,可能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如何操作。
(2)针对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家长要正确引导,避免过度溺爱,让幼儿在适当的时候学会独立完成生活自理。
2)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适合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自理。
3)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情况,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主题(3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主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7223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包括穿衣、吃饭、洗手、整理玩具等。
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本园特开展小班教研活动,旨在探讨有效的培养策略,并付诸实践。
二、活动目的1. 了解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
2. 探讨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3. 通过实践,验证培养策略的有效性。
4.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0日四、活动地点小班教室五、活动参与者1. 小班全体教师2. 教研组长3. 幼儿园园长六、活动流程1. 主题介绍教研组长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强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 案例分享各班教师分享本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包括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 专题研讨(1)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教师们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现状进行讨论,分析幼儿在穿衣、吃饭、洗手、整理玩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教师们围绕以下方面进行研讨:①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②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具体方法;③ 如何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4. 实践验证各班教师根据研讨结果,制定本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并付诸实践。
5. 经验交流各班教师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和改进措施。
6. 总结与反思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七、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 探讨出适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3.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提升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八、活动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将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2.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合理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案;3. 注重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4.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培养策略。
小班段幼儿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段幼儿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cde92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9.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班段幼儿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于2021年10月26日开展了小班段幼儿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操作、反思总结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教育教学策略,为幼儿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二、活动主题小班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三、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2. 探讨小班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3. 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教师指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能力;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内容1. 集体研讨:教师围绕“小班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这一主题进行研讨,分享各自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困惑。
2. 实践操作:教师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小班段幼儿的生活自理环节,如穿衣服、整理玩具等,观察幼儿的行为,记录观察结果。
3. 反思总结:教师针对实践操作中的发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五、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园长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2. 集体研讨教师们围绕“小班段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自己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同时,也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3. 实践操作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模拟小班段幼儿的生活自理环节。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们观察幼儿的行为,记录观察结果,并针对幼儿在生活自理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
4. 反思总结教师们针对实践操作中的发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进行反思总结。
大家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日常渗透,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掌握生活自理技能;(2)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积极性;(3)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克服生活自理方面的困难;(4)加强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小班段的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段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4b4fb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e.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小班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园于2021年10月20日开展了小班段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探索小班段幼儿行为特点,提升教师观察与指导能力”为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行为,提高教师观察、分析、指导幼儿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班段幼儿行为特点的认识,了解幼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
2. 培养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能力,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分析能力。
3. 提升教师指导幼儿行为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活动内容1. 观看案例视频,分析幼儿行为特点活动开始,教师们共同观看了三个小班段幼儿的案例视频。
视频中展示了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等不同场景下的行为表现。
观看结束后,教师们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总结小班段幼儿的行为特点。
2. 分享经验,探讨观察与指导策略在讨论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在观察和指导幼儿行为方面的有效策略。
例如,如何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外在表现来了解其内心想法;如何针对幼儿的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如何与家长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
3. 观摩示范课,学习观察与指导技巧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观察与指导技巧,我们邀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
在示范课中,教师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如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表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课后,教师们对示范课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4. 小组讨论,制定观察与指导方案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们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共同制定了观察与指导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内容:观察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2)观察方法:采用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表、视频记录等多种方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3)指导策略:根据幼儿的行为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如针对幼儿的兴趣、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完整(3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完整(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afd50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02.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成为衡量幼儿园质量的重要标准。
为了提高我园小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园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小班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共同探讨、实践反思,提升教师对幼儿早期教育规律的认识,优化教育教学策略。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早期教育规律的认识,明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2.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一)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收集整理相关案例和教学资源。
2. 教研室准备多媒体设备、记录本、笔等。
(二)活动过程1. 案例分析活动开始,由教研组长带领教师们共同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小班幼儿发展目标的相关内容。
随后,教师们分组讨论了以下几个案例:(1)案例一:小班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2)案例二:小班幼儿在绘画活动中,不能按照老师的指导完成作品。
(3)案例三:小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缺乏合作意识。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案例中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2. 教学实践为了进一步验证和优化教学策略,教师们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1)分组教学:针对案例一,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2)示范引导:针对案例二,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帮助幼儿掌握绘画技巧,提高绘画水平。
(3)情境教学:针对案例三,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学会合作。
3. 反思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反思总结,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大家认为,本次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四、活动效果1. 教师们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师们掌握了多种教育教学策略,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班级教研活动工作记录(3篇)
![小班级教研活动工作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fe60d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小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小班级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上午8:30-11:3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参与人员小班级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2. 教学观摩3. 经验分享4.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主题:大班语言领域活动《秋天的歌》(2)主持人:张老师(3)参与人员:全体小班级教师(4)活动内容:首先,张老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进行了简要介绍,明确了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
接着,各位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就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何进行课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
张老师针对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例如,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5)活动总结: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各位教师对《秋天的歌》这一活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2. 教学观摩(1)主题:大班语言领域活动《秋天的歌》(2)执教者:李老师(3)参与人员:全体小班级教师(4)活动内容: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景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注重与幼儿的互动,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李老师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乐、舞蹈等,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5)活动总结:本次教学观摩活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们纷纷表示,要学习李老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3. 经验分享(1)主题: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分享者:王老师(3)参与人员:全体小班级教师(4)活动内容: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教研活动研讨记录小班(3篇)
![教研活动研讨记录小班(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a5810b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a.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升小班幼儿的教育教学质量,我园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研讨,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教育特点的认识,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四、活动主题小班幼儿教育特点及有效教育策略研讨五、活动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园长六、活动流程1. 主题讲座2. 经验分享3. 小组讨论4. 总结发言七、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我园资深教师主讲,主要围绕小班幼儿教育特点及有效教育策略展开。
讲座内容如下:(1)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生理特点:小班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心理特点:小班幼儿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情感丰富,但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外界干扰。
(2)小班幼儿教育特点1. 以游戏为主:小班幼儿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2. 重视情感培养:小班幼儿情感丰富,需要教师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3. 注重习惯养成:小班幼儿习惯养成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从细节入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强化基础能力:小班幼儿基础能力培养是后续学习的基础,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
(3)小班幼儿有效教育策略1. 丰富游戏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关注情感需求: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3. 培养良好习惯:从细节入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4. 强化基础能力:关注幼儿的精细动作、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
2. 经验分享在讲座结束后,几位具有丰富小班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心得:(1)教师A:在游戏活动中,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和互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教研备课活动记录(3篇)
![小班教研备课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3ea52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园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小班教研备课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4. 培养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反思意识。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内容分析本次活动以小班语言领域《小动物的家》为主题,首先由备课组长对教材进行详细解读,分析教材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使教师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教学方法探讨针对《小动物的家》这一教学内容,教师们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1)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2)如何将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儿的参与度?(4)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3. 教学策略制定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们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将小动物的生活场景呈现在幼儿面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经验,拓展思维。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动物,思考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参与度。
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4. 教学设计展示教师们根据讨论结果,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别设计了《小动物的家》的教学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5.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四、活动总结1. 通过本次教研备课活动,教师们对《小动物的家》这一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小班段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段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322eb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64.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小班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园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小班段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为主题,旨在通过研讨和实践,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2. 探讨有效的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策略和方法。
3. 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4.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班级管理水平。
三、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期待教师们能够积极参与,共同探讨。
2. 主题研讨教师们围绕“幼儿行为习惯培养”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部分研讨内容:- 案例分享: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如幼儿不守纪律、不爱清洁、不愿意分享等,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 经验交流: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在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例如,通过游戏化教学、设置榜样、家园共育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策略探讨:教师们共同探讨了以下几种行为习惯培养策略:- 强化法:通过正面的表扬和奖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
- 消退法:对于不良行为,不予关注和反应,逐渐使其消失。
- 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 同伴互助: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 实践操作为了让教师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教研活动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
教师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情境,尝试运用所学策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 总结反思活动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成果,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 家园共育是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小班教研教研记录(3篇)
![小班教研教研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e0aeb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d.png)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小班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园开展了小班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提高小班教师教学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主题,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教研时间2022年9月15日三、教研地点幼儿园会议室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教研组长五、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首先进行了集体备课。
教师们针对小班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共同探讨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设计。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共同制定了一套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案。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教研组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案例的剖析,教师们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案例一:在“认识水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对水果的认识模糊,无法正确区分不同种类的水果。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直观地认识水果。
(2)开展水果品尝活动,让幼儿通过味觉体验,加深对水果的认识。
(3)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案例二:在“形状分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在分类过程中存在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1)设计具有层次性的教学活动,逐步引导幼儿掌握形状分类的方法。
(2)利用教具、玩具等辅助工具,帮助幼儿巩固形状分类的知识。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提高。
3. 经验交流在经验交流环节,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部分教师的分享内容:(1)注重幼儿的兴趣培养,以游戏化教学为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小班教研记录6篇
![小班教研记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74bc55b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c.png)
第一篇:小班教研记录主题:灯幼儿姓名XX性别女出生日期20XX年探究活动开始日期20XX年4月结束日期20XX年6月区角观察分析: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表现异常进取,平时有什么新鲜事儿都想动一动、试一试,并还会提出疑问,是个十分好奇好间又善于思考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团体面前说话的胆子较小,小组之间小朋友之间的交流还是很活跃的。
本次的区角活动记录表,主要记录了这1孩子在有关灯的探索性主题活动及延伸的相关活动中的一些表现,下头我对这1孩子的探究行为作如下的分析与思考:第一、在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淳淳是个天生好奇、喜欢触摸、把弄、操作与提问题的孩子,有较强的好奇心,为周围事物感兴趣并且观察的细致性也较强。
如在孩子们自发的与教师交流中,他也进取参与,补充别的小朋友没有发现和提到的事,还能用自我的语言把自我的疑惑提出来。
第二、淳淳也是一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喜爱动手动脑的孩子,发现问题后乐于进取解决,什么事儿都能引起他的探究,并且对于问题能提出问题,并经过自我的探索进行脸证,同时还能迸取参与调查,在我们的每次的主题开展中,他调交总是最进取的,灯的主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淳淳还是会用记录来表达自我探究发现的孩子。
意大利皴育家“以其幼儿的100中语言震撼了全世界幼教工作者的心。
确实,记录也是幼儿表达表现的1种方式。
实录中淳淳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电珠通电连接的方法,作为皴师应善于观察聆听幼儿这种表达方式,关注解读幼儿的探索行为。
第四、淳淳这孩子其他各方面都很好,就是团体面前缺乏大胆表达的胆子。
其实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他不是不会表述自我的想法与思考,在小组中交流孩子很迸取的但在大团体中就胆怯。
所以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创设机会让其在团体面前进行表达。
实录中的调查交流活动教师就是创设了很好的机会,让淳淳介绍,从而提高了淳淳在团体面前交流的信心。
还有淳淳还是一个善于反思、思考、注意持久性较强,并能改善自我探索行为的孩子。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6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9f63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f6.png)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6篇】篇1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活动目标:1、探索多种不同玩具的玩法。
2、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觉。
3、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请每位幼儿准备一个玩具(电动的、长毛绒的、木质的、等多材质种)活动重点:会玩不同的玩具。
活动难点:能表达自己的发现活动过程:1、幼儿自己介绍带来的玩具、并自由玩玩具教:今天呀、小朋友带来了好多的玩具、阿姨请英雄介绍一下他带来的玩具、和小朋友说一说他是怎样玩的。
2、幼儿自由探索不同玩具的玩法教:找两个小朋友交换玩具玩玩、你会怎样玩呢、怎样使玩具动起来?(提醒幼儿爱惜同伴的玩具)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教:你喜欢什么样的玩具、为什么?4、请幼儿轮流演示一种玩具的不同玩法教:你是怎样使玩具动起来的?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别的玩法?教学反思风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一种自然现象、虽然每天都能遇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事物。
上这节教育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关于风这一自然现象的一些简单常识。
我最大限度的调动自然资源、选择生活中可利用的实物进行了此堂课、让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风、只有让幼儿亲自感受到风的存在、才可以体会到单凭口说理解不了的知识。
篇2小班教研活动记录活动目标:1.会找玩具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能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玩具摆放在一起。
2.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愿意用语言讲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玩具柜1-2个。
2.玩具若干(长毛绒玩具、汽车玩具、娃娃、积木等)或幼儿自带的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展示玩具,认识玩具。
教师:园长老师知道我们班小朋友特别喜欢玩玩具,今天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玩具,看看有些什么玩具?(请幼儿说出玩具名称)2.玩玩具,体验快乐。
教师鼓励幼儿分组自选玩具,自由地和玩耍或和同伴一起友好地玩。
小班教研问题研讨记录(3篇)
![小班教研问题研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1eb35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6.png)
第1篇一、会议时间2023年4月10日二、会议地点幼儿园会议室三、参会人员小班全体教师、教研组长四、会议主题探讨小班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讨内容1. 幼儿行为习惯培养2. 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3. 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4. 幼儿安全教育与防护六、研讨记录(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问题一:部分幼儿在园内出现哭闹、争抢玩具等行为,如何有效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讨论结果:1. 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规则,如排队、轮流玩玩具等,让幼儿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2. 正面引导:用积极的话语鼓励幼儿,如“你做得很好”、“你真棒”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 家园共育: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家庭规则,确保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都能遵守规则。
4. 情境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问题二: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讨论结果:1. 放手让幼儿尝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如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等。
2. 鼓励幼儿表达: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3. 设置挑战性任务:为幼儿设置一些适度的挑战性任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通过参与班级事务,如值日生、卫生管理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二)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问题一:如何设计适合小班幼儿的游戏活动?讨论结果:1.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游戏活动。
2. 注重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活动应具有教育意义,如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动手能力等。
3. 丰富游戏形式:采用多种游戏形式,如角色扮演、拼图、积木等,满足幼儿多样化的需求。
4. 关注幼儿兴趣: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兴趣的游戏活动。
问题二:如何有效实施游戏活动?讨论结果:1.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的游戏空间,并配备必要的游戏材料。
小班段常规教研活动记录(3篇)
![小班段常规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451147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8.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园小班段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园于2022年3月15日开展了小班段常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班段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明确教学目标。
2.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3. 通过教学观摩,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本次教研活动以“小班段主题活动设计”为主题,由各班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集体备课。
备课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2. 教学观摩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班教师进行了教学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 研讨交流观摩结束后,各班教师围绕教学观摩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研讨交流。
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观点:(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2)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教师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4)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教学反思教师们针对教学观摩和研讨交流中的问题,进行了教学反思。
反思内容包括:(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目标展开。
(2)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过程是否流畅。
(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4)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四、活动总结本次小班段常规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形式,教师们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总结:1. 教师们对小班段教育教学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
2.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加强,共同探讨了教学中的问题。
幼小班教研活动记录(3篇)
![幼小班教研活动记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d44aa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1d.png)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本园特开展了幼小班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衔接。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5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园长、幼小班教师、保育员、家长代表等五、活动内容(一)主题讲座: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策略1. 讲座主题: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策略2. 主讲人:李老师(资深幼教专家)3. 讲座内容:幼小衔接的定义及意义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策略加强幼儿的身心素质培养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加强家园合作(二)分组讨论:幼小班教学活动设计1. 分组:将参与人员分为三个小组,每组负责讨论一种教学活动设计2. 讨论主题:小组一:语言活动设计小组二:数学活动设计小组三:科学活动设计3. 讨论成果:小组一:设计了一节以“动物王国”为主题的绘本阅读活动小组二:设计了一节以“数字游戏”为主题的数学活动小组三:设计了一节以“植物生长”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三)观摩示范课:幼小班教学活动展示1. 示范课主题:幼小班语言活动《小熊过桥》2. 执教教师:张老师3. 示范课内容:导入:通过歌曲《小熊过桥》激发幼儿兴趣讲解: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绘本《小熊过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活动延伸: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故事内容(四)专家点评与交流1. 点评专家:王老师(小学语文教师)2. 点评内容:张老师的示范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小班教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六、活动总结本次幼小班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讲座、分组讨论、示范课展示和专家点评等环节,教师们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策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学会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同时,本次活动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幼儿园与小学的顺利衔接奠定了基础。
幼儿小班教研记录本(3篇)
![幼儿小班教研记录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be18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2.png)
第1篇一、教研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二、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小班教室三、教研活动主题: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四、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五、教研活动内容:1. 教研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弱,为此,我们特开展此次教研活动,旨在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 教研活动过程(1)讨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现状首先,我们针对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现状进行了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词汇量有限,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2. 语调单一,缺乏抑扬顿挫;3. 语句不通顺,逻辑性差;4. 交流时过于紧张,不敢大胆表达。
(2)分析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分析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过于溺爱,导致幼儿缺乏自信,不敢表达;2. 教学方法不当: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3. 活动设计不合理:活动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幼儿表达欲望。
(3)制定改进措施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1. 家园共育:加强家园沟通,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孩子,培养幼儿自信心;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注重激发幼儿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故事、情境等,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3. 活动设计:丰富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激发幼儿表达欲望;4. 重视个别差异:针对幼儿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分享优秀案例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分享了一些优秀案例,如:1. 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词汇和句型;2. 教师利用故事讲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 教师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5)总结与反思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确了改进方向。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三篇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99029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b.png)
小班教研活动记录三篇小班教研活动记录篇一教研活动时间:20__年6月16日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教研室教研活动主持人:朱__参加人:全体教师活动实录:主持人:在上次的教研活动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教育案例,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班级都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以这个案例为例开展互动研讨,希望大家能各抒己见,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
案例内容:凯凯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凯凯咬我了!老师,凯凯打人了凯凯下地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出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凯凯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凯凯坐在一起!凯凯不能睡在我的孩子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老师通常都很为难,老师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呢?教师互动研讨:初老师: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像凯凯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
我认为处理这种问题教师的导向作中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是起到主导作用的。
首先老师不要过分强调凯凯的不足,在小朋友中间应当给孩子们适当的疏导,扭转小朋友对凯凯的印象和看法,多引导孩子们去主动与凯凯好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向工作,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级中的小朋友间产生的矛盾,相信老师能处理好这些问题。
张老师∶我非常同意初老师的想法,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要关注凯凯这样的小朋友,积极与家长沟通。
凯凯这样的孩子在班级中已经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特殊关注,观察他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以教师对凯凯的关注来启发诱导其他孩子,帮助他们认可凯凯小朋友,进而帮助凯凯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凯凯经常伤害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主动与凯凯的家长联系,就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沟通,反映孩子的现实表现,争取家长的共同教育;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家长教师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细致地做好工作,多讲一些具体的事宜与家长交流使他们主动地将关注的目标从凯凯小朋友的身上转移到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段教研活动记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班段教研活动记录中心议题:《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进行交流》
主持人:今天我们小班的老师针对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进行交流()老师: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的进餐习惯。
()老师:告诉幼儿吃饭时要吃得干净,不干净的小朋友老师让他马上收拾干净,然后继续用餐,吃完饭以后老师检查桌上干净不干净,对干净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老师:1.小班幼儿理解力差,胆子小,一味说教会导致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采取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
()老师:对。
要让幼儿懂得吃饭时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的不干净。
让幼儿理解不吃饭就没有力气了,飞也飞不动了,唱歌比蚊子还轻,多难为情啊
()老师:我觉得在进餐过程中,可以经常给幼儿播放一段柔和、安静的音乐,使幼儿能够心情愉快地进餐。
()老师:请家园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主持人小结:几位老师的观点很好,对于幼儿的进餐情况,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通过讲道理,告诉幼儿食物对身体的成长作用,使他们懂得,只有多吃东西,才能使身体强壮,越来越聪明。
2.经常督促:进餐慢习惯差的幼儿,对个别经常掉饭粒的小朋友,老师应在旁提醒:小口一点,一口吃完再吃第二口,不要把饭菜堵在嘴里,这样容易洒在桌面上。
3.开展比比看谁吃的又快又干净等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鼓励,分一朵小红花等,使其尽快养成良好习惯。
4.进行个别辅导,对那些实在不会自己吃饭的幼儿,先喂,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吃饭的要领,然后慢慢过渡让他们自己吃,而后再提出更高要求。
谢谢各位老师的参与,也感谢大家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发现更适合自己班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