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2、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观察其对北魏社会转型所起的促进作用,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在此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过程及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2、难点: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线索和时代特征: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⒉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
⒊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马背上得天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迅速崛起、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的普遍现象。
然而,马背上得天下”不等于可以“马背上治天下”,北魏凭借武力统一黄河流域之后,面临着一个如何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秩序的问题。
可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不是偶然的历史现象,而是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促成孝文帝痛下决心、坚定不移进行这场伟大的改革运动呢?(由此导入)(二)教授新课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386年、439年)----改革的前提——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民族融合加强。
2、社会矛盾尖锐----改革的必然性1)阶级矛盾尖税: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贪污,兵役繁重2)民族矛盾激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突出:统治阶级内部汉族地主与鲜卑族地主间矛盾材料一:“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孝文帝改革的背景,认识其必然性。
2.根据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归纳是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并用唯物史观分析其对中国历史进程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3.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本课史实的分析、归纳等认识活动,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各项改革举措的了解,认识北魏前期政治经济制度的落后性和民族融合的必然性。
2.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
3.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孝文帝改革背景、内容、目的的认识,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认识民族平等团结、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2.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3.了解孝文帝改革给社会所带来的繁盛局面,使同学们认识民族融合交流给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均田制得推行及其作用、迁都洛阳是推进改革的重要的环节。
难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
三、教学方法:史料研读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很熟悉了吧,但是花木兰是哪个民族,生活在哪个朝代同学们知道吗?花木兰是鲜卑族,生活在北魏,那么北魏为什么能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朝代更替频换的时代脱颖而出呢?那是因为北魏有一个伟大的帝王进行了一场远见卓著的改革(放视频)在民族融合的潮流下,孝文帝毅然抛弃了狭隘的民族观,进行了一场深入的汉化改革,他的改革又推动了民族的融合,那么孝文帝在什么样的危机下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促进了民族融合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8张PPT)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 力。摆脱危机、巩固统治是孝文帝改革的基本 出发点,故A项正确。
• 答案: A
• 2.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 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 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B.移风易俗
1 . 北 魏 建 立 : 386 年 , 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平城,历史上称北魏。
2 . 统 一 黄 河 流 域 : 439 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
民族 汉族 鲜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农耕为主
定居 比较完备 先进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相对落后 相对落后
农耕文明 VS 游牧文明
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 →必要性
阶级矛盾
由于赋税制度的混乱、租调徭役繁重、 贪官横行,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
北魏统治者未能处理好与汉族和其他少 数民族的关系,致使矛盾日益尖锐。
统治危机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 会动荡不安,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作用→可能性
从洛阳方面看
洛阳保守势力强大, 有利于争取汉族地
不利于改革
主的合作
经济 气候恶劣,交通不便, 地处黄河之南,农业
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生产发达
军事
易受强敌威胁,不利 于控制中原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 兵南下征服“南齐”
文化
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
先进的汉族文化,数 个朝代之都
推动了洛阳的繁盛
北魏都城 政治经济中心 城市规模宏大
政治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高中历史 专题三、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 人民版选修1
(_方__式____颇为悬殊。
②表现:汉族贵族时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栏
(3)影响: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稳定。
目 链
接
知识点二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二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栏 目
链
接
知识点三 改革的历史作用
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经济得到恢复 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栏 目
链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接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孝文帝亲政 后,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统治的黑暗、租调徭役的繁 重、阶级矛盾的尖锐等,①②③④均是正确表述。
答案:D
例2 北魏均田制的推行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
①限制了土地兼并
②增加了政府控制的编户
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链
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5岁即位,其祖母冯氏文明太后 接
执政,490年,孝文帝亲政。
4.社会问题
(1)阶级矛盾激化。
①原因:在拓跋政权的统治下,政治黑暗,租__调___徭__役___ 栏
极为繁重;北魏官吏的贪污和搜刮进一步加重了各族人民的
目 链
负担。
接
②表现:深受兵役之苦的各族人民不断掀起反对北魏暴 虐统治的起义,以___汉__族_____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达七八十 次之多。
2.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推动北魏政权封建化。 栏
3.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1.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淝水
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又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386年,
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人民版选修1教案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材整理1 智者的选择(改革的背景) 1.客观(1)统一:北魏崛起,于439年统一北方。
(2)矛盾⎩⎪⎨⎪⎧ 阶级矛盾尖锐民族矛盾复杂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3)落后:鲜卑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深度点拨]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1.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各民族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具有改革意识和才能。
教材整理2 改革的内容[课中思考] (1)阅读教材P 29“学习思考”,什么是均田制?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这一土地改革制度?【提示】 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将土地授予百姓耕种。
其中无主荒地称露田,百姓没有所有权,也不能买卖,死后要归还政府;已耕种过的土地称桑田,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均田制下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原因:均田制的实行可以保证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统治者对农民的控制,保证统治者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阅读教材P 30“学习思考”,北魏官员的收入在孝文帝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提示】 改革前,把战争中掠夺的人畜等财富,按照功劳的大小和品爵的高低划分,作为获得官俸的主要手段。
改革后,俸禄统一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阅读教材P 31“学习思考”,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提示】 为了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并摆脱旧势力的阻碍。
旧都经济、军事环境都不尽如人意,也是孝文帝迁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探究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史料史料一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
解读根据史料一中“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经济剥削”“各族民众暴动就达七八十次之多”来分析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及表现。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2)教学教案人民版选修1
(3)孝文帝文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孝文帝文化改革的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儒学推崇、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这些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具体内容,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孝文帝的改革故事,引出“北魏孝文帝改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孝文帝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措施,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4.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作业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对拓展资源的利用情况。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反馈,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评价与反馈:
-对于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价值观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孝文帝的改革精神和品质,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使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面对挑战,为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贡献力量。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课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3张PPT)
一、使命篇—时局与困惑
1、政治前提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2、必要性
民族融合的趋势 鲜卑族落后 社会矛盾尖锐
3、改革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4、可能性
冯太后和孝文帝
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前期改革: 创立新制
均田制
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本民族文化特点,最终导致北魏政权的瓦解和鲜卑
族的消亡。
胡旋
胡 饼
鲜卑人乐佣:中国古舞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胡 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其维护自身统床治。
社会制度封建化
二、担当篇—鼎新与革故
材料四(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 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 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 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从孝文帝改革中得出什么启示?
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锐意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是民族文化的精 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 3、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形成、 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要坚持相互尊重、民族平等 的原则。 4、任何改革都具有曲折性。不会一帆风顺。 5、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
作业: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分析解读, 课后据此写一篇小论文。
材料二(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 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 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1)据材料分析归纳均田制推行的原因、目的及实质。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产 济 数崇方 发 民汉生服尚式 展 族服活胡,农,封方孝服耕政建式这文化权化汉帝是、的的出族社巩成行一化图会固功条制,典度民范永封族。恒建融牧生化合的马产)的图历方,加式史有 强的利 ,规农耕于 是牛律耕北 一图化胡 琴方 次。 但—是,—孝《文帝马不克加扬思弃恩的全格盘斯汉化选,集忽视》保第持二卷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 第一节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5张PPT)
冯太后的生活也比较俭朴,不好华饰。
不论如何,冯太后都不愧是北魏一位杰出的 女政治家。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
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1)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 买卖 )四十亩,桑田(即已耕种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二十亩; 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 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 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 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2)奴婢和耕牛参加授田。奴婢依一般农民授田。耕牛每头授 田三十亩,限四牛。 (3)田地缺乏地区,允许农民“逐空荒”,迁往他郡。 (4)犯罪流徙户或绝户,其土地归国家所有,作均田授田之用
一、改革的背景
长城--
农耕文明的防卫线 两种文明的分隔线
“秦长城长度超过万里,标志着万里长城的开始; 同时也代表着中华大地上两种不同文化形态共存的 开始。”
1、北魏的崛起及北方的 统一-----改革的前提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民族融合在十六国时期进一步加强。 ➢北魏军事力量强,骑兵强悍。 ➢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
随着献文帝慢慢长大,母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公元471 年,十八岁的献文帝被迫禅位于四岁儿子拓跋宏(即孝文帝), 自己做了太上皇。但他仍统兵南征北伐,这就使冯太后感到威 胁,而且他还杀了太后的男宠李奕,于是冯太后于公元476年, 将年仅二十三岁的献文帝毒死。 献文帝死,冯太后以太皇太 后身份再次临朝听政。重用一批有改革思想的人,进行一系列 改革:颁行班禄制,整顿吏治,统一度量衡,推行"三长制", 实行均田制。改变了鲜卑族的落后局面,为孝文帝迁都洛阳以 后的繁荣打下基础。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44张PPT)
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1.前期——制度改革(冯太后主持) (重点是建立新制,取代旧制)
(1)整顿吏治;
• ⒈北魏孝文帝为什么非常重视对官吏的治 理?
• ⒉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整顿吏治?效果如何?
(1)整顿吏治;
• A.背景: • 吏治混乱、贪污现象严重,因而影响了北
促进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改革;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 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
小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北魏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为改革奠定了基础 (前提)
2、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导致北魏社会动荡不安, 改革迫在眉睫(必要性)
3、北魏早期汉化改革的奠基作用(有利条件) 4、冯太后与孝文帝注重汉化 (推动力)
冯太后(442~490)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 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 《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 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 文化底蕴。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变迁
统一: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北朝 它改变了以往豪强地主隐瞒户籍的状况,使北魏
499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动乱不已的多事之秋,二十余年之后,爆发了六镇起义,再过十余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二
国,实权分别落入高欢、宇文泰之手。
赋税制度混乱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三等九品”。九品是根 据资产多少而规定的赋税高低的品级,三等是按
高中历史专题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
3。
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教案)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一、改革的背景(智者的选择)1、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基础)⑴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建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成为实力最强的政权。
⑵统一:①经过:439年统一北方,结束100多年16国分裂割据局面。
②意义:A。
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B。
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C。
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北魏社会矛盾的激化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①原因:A.政治黑暗,租调徭役繁重;官吏没有俸禄靠贪污搜刮维持奢侈生活;B。
随时强迫百姓服役当兵,甚至对他们任意杀戮;②表现:北魏建立后以汉族为主民众暴动达七八十次。
⑵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①原因: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悬殊。
②表现:拓拔贵族对汉族存有戒心;汉族地主官僚与鲜卑贵族矛盾时常发生。
⑶社会矛盾的激化影响北魏政权的稳定,需要统治者作出抉择.3、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冯太后改革:实行均田制.为孝文帝改革创造条件。
二、孝文帝改革措施(思考:古代有哪些土地所有制?)⑴背景:①北魏将各族人民迁到京师附近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科农桑”,这是均田制雏形.②由于战争和人口迁移,使北魏统治者掌握大量土地。
(前提)⑵时间:485年⑶目的: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⑷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⑸内容:①农民:领露田(即无主荒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和桑田(即土地:可继承和买卖)义务:农民要承担一定徭役杂税。
②官吏和地主:官吏可分到公田,地主原有土地不变。
使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
⑹作用:①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更多流民定居。
②使农民成为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财政收人和劳役需要,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思考:北魏官员收入在改革前后分别是如何获取的?)⑴原因:北魏百官以收取租调为谋生手段;贪污成风,影响政府经济收入,也激化阶级矛盾.⑵措施:①官吏任期不再固定六年,改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对贪污帛一匹及枉法者处死。
人民历史选修专题三第一课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4) 前提: 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5)性质:土地国有制
延伸:我国古代土地所有制 类型有哪些?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均田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农民土地私有制
评价: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
6)作用: 对统治阶级来说:保障了?促证了?促进了?
对农民来说:
2、整顿吏治
1)
原因:吏治混乱,
贪污现象严重
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的名称、礼仪、
露田
鲜卑姓改汉姓 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1)建立:386年,鲜卑拓跋部建立魏国
仿汉族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鲜卑姓 汉姓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环境闭塞,产粮 有限,常有水旱疾疫之灾
拓跋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画像
地处中原,农业发达
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 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
先进的汉族文化,是中原的 文化中心(东周、东汉、曹 魏、西晋的都城)
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 ◇
2)经过:
① 493年以伐南齐为名,强迁洛阳 ② 坚决镇压叛乱者
③ 允许一些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④ 规定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 代北。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雏形: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从事农业生产。
2)时间:485年
思考:露田和桑田有何区别?
条件: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3)内容
农民
土地 露田 —无主荒地,死后交还,不能买卖 桑田 —已耕种过,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义务: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官吏和地主: 官吏可以获得公田,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33张PPT)
⒋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迁徙, 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一)前提条件 北魏的崛起和统一黄河流域,结束北方分裂割据
材料一 公元315年拓跋部建立代 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 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拔部 的首领拓拔珪乘机复国,改国号 魏,后来定都平城(今山西大 同),历史上称为北魏。439年, 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多 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 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 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70页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建立新制度 1、均田制(土地制度)
(1)含义: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 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2)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前期 1、均田制(土地制度) (6)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7)积极作用: 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限制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 ②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促进北魏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对后世有很大影响,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 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政治黑暗(如宗主督护制),租调徭役繁重, 官吏贪污搜刮,兵役繁重,阶级矛盾激化
一、北魏孝帝改革的背景
(二)必要性 材料四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 夏人(汉人)为肉篱”,对其他被统治民族业是如 此。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 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 纵马践踏。
农民
高中历史专题3北魏孝文帝改革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人民版选修1
(3)落后:鲜卑族的_经__济__文__化___水平相对落后。 2.主观: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
教材整理 2 改革的内容
措施
具体内容
历史意义
雏形: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①保障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经 济
均 田
对象:15岁夺,巩固了北魏政权
①原因:平城保守派势力强大,阻碍
改革;平城地处偏僻,产粮有限;洛 ①有利于推进改革
政 迁都 阳地处中原,_农__业___发达;洛阳是当 ②有利于胡汉民族
治 洛阳 时的政治文化中心
_讨__伐__南__朝___,促进中华文
②概况:493 年,以_文__化__融__合___为名,明的发展
制
义务:承担徭役
杂税
②限制了__土__地__兼__并_______ 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 劳役需要 ④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发展
政治
整顿 吏治
①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 ①原因:吏治混乱、贪污成风,影 和__民__族__矛__盾____ 响财政收入,激化了矛盾
②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 ②内容:__俸__禄__制__、任期考核制
——马非百《秦集史》
迁都洛阳;恩威并施,压制反对派
文 革除 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__联__姻__,说 有利于少数民族的
化 旧俗 汉话,行汉制
封__建__化__;有利于民__族__融__合__
探究点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史料
史料一 北魏贵族集团在歧视与迫害其他民族的同时,对各民族人民的经
济剥削也异常残酷……自北魏建国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以汉族为主的各族民众
阶
阶
段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三《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件(共21张PPT)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平城 (1)386 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 _____ ,史称北魏; 439年,北魏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大兴安岭 (2) 鲜卑族拓跋部原来居住在 ____________ 一带,过着游牧
生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其传统的统治方式,引 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
· 为什么长城两岸人民的穿着、习俗、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巨大
的改变?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北魏孝文帝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
矛盾激化。
3.社会影响:使北魏社会动荡不安,出现严重的统治危 机,使改革迫在眉睫。
要点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汉化政策的评价
1 .这一政策具体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
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 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
特别提醒: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国有
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其实施的前提是政府手中控制着大
量的无主荒地,不触犯地主土地私有制。随着土地兼并的 发展,均田制至唐中期以后被废除。
三、整顿吏治 1.原因:北方统一后,百官贪污成风,既影响了北魏政 权的经济收入,也加深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要点三
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2.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整顿吏治,使改革有一个良好
的环境。
人民历史选修1专题三1.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共27张PPT)
A、使得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B、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展开。 C、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融合,促进中华 文明的发展
4.移风易俗
内容
易胡服 讲汉话 改汉姓 通汉婚 改籍贯 行汉制 崇儒学
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意义
推动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
三、改革的影响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影响)
材料:“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 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 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 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
材料: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
谢灵运曾这样介绍:“北境自染逆虏,穷苦
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
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三、改革的影响 1、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2、进一步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3、为隋唐的大一统和繁盛奠基
Hale Waihona Puke 延伸: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1)孝文帝改革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 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 毅然改革。
——《魏书·孝文帝本纪》
一、改革背景 1、北魏统一北方,经、政、文相对落后 2、北魏社会矛盾尖锐 3、冯太后和孝文帝的个人因素
二、改革的内容
1、均田制
1)内容:
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 的徭役和兵役。
2)影响: 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但是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课程标准
权威解读
1.了解北魏政权暴露出的种种社会
问题,社会矛盾的激化促使孝文帝做出
1.了解北魏孝 改革的选择。
文帝改革的背景。 2.掌握均田制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归纳北魏孝 整顿吏治的措施和效果,迁都洛阳的原
文帝改革的主要内 因、目的、过程、影响。
容。
3.分析北魏革除旧俗、移风易俗的
改革,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返回
三、整顿吏治 1.原因 (1)北魏统一北方后,百官以收取 租调 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2)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 2.措施 (1)修改任期:下令官吏的任期不再固定为六年。 (2)严惩贪官: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 律处死。 (3)实行俸禄制:给百官颁行 俸禄 ,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 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专 题一 三
新知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高频考点·巧解密 创新演练·大冲关
教材问题解答
[主旨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分裂,北 方各族纷纷进入中原地区,建立自己的政权, 一方面造成了长期的动荡与战乱,另一方面 也促进了民族交往,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历史 的潮流。在这一背景下,北魏孝文帝先是在 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在经济、政治等方面 推行改革;孝文帝亲政后,又迁都洛阳,改 革鲜卑旧习,将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孝文帝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的发展, 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顺应了历史发 展的潮流。
返回
3.注意三个核心问题: (1)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和北魏统一北方,北魏社会 矛盾的激化等,认识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 (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 的主要内容,体会孝文帝勇于改革的决心和意志。 (3)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 改革的历史作用,认识杰出人物的品德、才智体现和实现 了时代要求和任务时,才能发挥重要作用。
促进了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返回
返回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1)北魏建立: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 都 平城 ,历史上称北魏。 (2)统一黄河流域:439年,统一北方,结束了历时一 百余年的 十六国 分裂割据局面。 (3)孝文帝执政:拓跋宏5岁即位,其祖母 冯氏 文明太 后执政;490年,孝文帝亲政。 2.社会问题严重 (1)北魏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政治黑暗,各族 人民不断 起义 ,社会动荡不安。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
(2)露田:无主荒地,年老身死还给北魏政权。
(3)桑田:可以买卖,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农民要承担一定
的徭役杂税。
4.评价
(1)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 土地制度 。
(2)统治阶级的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 (3)保证了 财政收入 和劳役需要,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返回
[知识点拨] 均田制是孝文帝改革的核心内容,与其他 创新制度密切配合、相互作用,推动北魏社会稳定,经济恢 复和发展,为其他改革的推行奠定了基础。
返回
2.进程 (1)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创建新制。 ①目的是用新制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 ②主要内容有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等,这些措施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 为后期改革奠定了基础。
返回
(2)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移风易俗。 ①目的: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 式,促进鲜卑贵族接受汉族文化。 ②主要内容有迁都洛阳和包括易服装、讲汉话、改汉 姓、通婚姻及改籍贯在内的移风易俗。迁都洛阳使北魏加 强了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而移风易俗则加快了鲜卑族的封 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返回
二、均田制 1.背景 (1)拓跋部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 牧生活。 (2)北魏统治者曾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 近 分土定居 。 2.雏形 计口授田,“ 劝课农桑 ”,从事农业生产,这实际 上就是均田制的雏形。
返回
3.主要内容
(1)年龄: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土地。
返回
3.影响 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 民族矛盾 ,巩固了政权。 [特别关注] 经过整顿,北魏的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加上赋役负担的减轻,使得农民可以安心从事生产,北方的农 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返回
四、迁都洛阳 1.原因 (1)在鲜卑贵族集中的旧都平城,孝文帝改革遭到 保守 势 力的非难和抵制。 (2)平城地区产粮有限,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不足以 承载大量人口所需的生活供应。 (3)洛阳地处中原,农业发达,又是当时中原的政治和文 化中心。
返回
2.过程 (1)493年,孝文帝以讨伐 南朝 为名,大举南下,军队艰 难到达洛阳。 (2)将士们不愿继续南进,孝文帝宣布定都 洛阳 。 (3)对阴谋叛乱者给予坚决镇压。 (4)允许一批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5)规定迁往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
返回
五、革除旧俗
1.目的
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 民族融合 。
返回
返回
返回
一、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进程怎样? 1.原因 (1)孝文帝改革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统治危机四伏。 (2)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是改革最 主要的原因。 (3)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发展的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 的现实原因。 (4)冯太后与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 革的主观原因。 (5)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本线索: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
流域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了缓解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 发展生产、巩固统治,北魏孝文帝在冯太后影响下,进行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大推动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 进步。
2.突出三个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孝文帝改革中建立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等内容;孝文帝改革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政权封 建化以及民族融合的影响。
适应迁都后的形势。
2.措施
(1)变制度:仿效汉制的典章制度和生活习俗,重新
修订官制礼仪。
(2)易服装:下令鲜卑贵族一律改穿 汉服 。
(3)讲汉语:禁止30岁以下的官员说鲜卑语和其他少
数民族语言。 (4)改汉姓: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音 汉姓 。
(5)通婚姻:提倡鲜卑贵族和汉族的主要士族 通婚 。
3.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