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重点
什么叫生态系统?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构成系统至少应具备3个条件:①有许多成分;②各成分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③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述生态系统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是由多样性成分所构成,它们之间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连锁关系,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馈调节的能力。
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
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偏离加剧。
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
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1.是人工生态系统。
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主要消费者,主宰者。
2.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4.是自我维持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5.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6.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7.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
传递知识: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等传递情报;军事、科技、经济情报的掌握往往居有利地位;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功能:输入分散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何不同?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环境条件为背景的,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因而其组成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
除了自然系统本身外,还有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营养结构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有些什么特点?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的“收入”中有较多的人为热。
而“支出“中的各分量中有如下特点:1.显热交换:大2.潜热交换:小3.城市的贮热量:大4.热平流量:忽略5.光合集能:少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一,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生态学重点
城市生态学重点城市生态学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主要内容⑴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⑵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⑶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和调控方法⑷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⑸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调节机制2、简述黑箱理论,白箱理论黑箱研究思路是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白箱研究思路是建立在对系统的组成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性3、简述同心圆增长理论这是由E·W·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的。
他以芝加哥为例,试图创立一个城市发展和土地使用空间组织方式的模型,并提供了一个图示性的描述。
根据他的理论,城市可以划分成5个同心圆区域: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在其核心部分集中了办公大楼、财政机构、百货公司、专业商店、旅馆、俱乐部和各类经济、社会、市政和政治生活团体的总部等。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
过去,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馆或饭店等。
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座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1、城市化的定义: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2、城市问题实质上是生态学问题:(1)物流链很短,物质流动基本上是线性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各部门分割,行业间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4)生产多着眼于局部产品,着重当前经济利益。
(5)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人们集中在一个相对密闭的有限空间内,自我驯化(self-domestication)。
3、生态学思想:4、生态位的定义: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5、城市生态位的定义: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6、环境承载力的定义: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重点:7、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生态系统组成:生命的和无生命的两类。
无生命类可分为三种,有生命类分为六种(一)无生命类:(1)无机物质(2)有机物质(3)各种自然因素(二)有生命类:(1)生产者(2)消费者(3)还原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属于异养生物。
生态系统还可以根据物质和能量的活动性,分为:贮存库交换库(循环库)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是由无生命物质欲生命体构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相一致。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和链条,把生物与非生物紧密的结合起来,构成以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为中心的三大功能类群8、十分之一定律: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则生产效率顺营养级逐级递减,也就是说能量流动过程中有90%的能量是损失了,这就是营养级不超过VI级的原因。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植物体内转移至草食动物体内时大约为总能量的1/10,而再转移到肉食动物体内时,为草食动物能量的1/10左右。
城市生态环境学知识点总结
城市生态环境学第一章引论∆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的对象是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学家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以人为本,人口、活动、设施、物质、科技、文化高度集中,并不断高速运转的开放性有机综合体。
∆城市的定义(联合国):凡拥有10万人以上,居住、工商业、行政、文化娱乐等建筑物占50%以上的面积,具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车辆来往频繁的人类集聚区域。
∆人口高度集中、物质高度集中、设施高度集中、活动高度集中、科技文化高度集中是城市区别于乡村的基本特征。
∆人、物(生物、非生物)、空间(理化环境),是构成城市的三个基本因素,三位一体,以人为主体。
以人为主体是城市的根本性质。
∆城市的主要机能:居住、工作、休息、交通。
《∆1970年4月22日为第一个“地球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6月5 日世界环境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或称主体)而言的,总是作为某个中心事物的相对面而存在的。
∆环境对干扰具有的功能特性:整体性、有限性、隐显性、灾害放大性、持续反映性、不可逆性。
∆生态:关于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外部世界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命有机体存在的周围空间,包括空气、阳光、水体、地质、地貌、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或称自然条件。
>∆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或与生物体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称为生态环境(有机体所处的环境或称生活环境)。
∆城市生态环境学其学科性质具有交叉性、二重性和综合性。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环境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城市生态环境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资源方面,二是环境方面,三是生态方面。
∆环境问题是指地球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地球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或者说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城市生态学_重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1、生态平衡;一个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2、环境影响评价;又叫环境影响分析,指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
3、城市景观;城市所有空间范围,或是城市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外观形态。
4、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物种类、种群数量、种的空间配置(水平的和垂直的分布),种的时间变化(发育、演替和季节性变化)是生态系统的结构特。
5、城市人口迁居;指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往往是住户)移动。
6、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人们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的集合。
7、城市: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人类进步的合理的生活方式之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系统。
8、净化作用;指部分生态因子具有以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浓度的增加。
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类。
9、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使生物的耐受性接近或达到极限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直接受到限制、死亡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10、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属于人工生态系统。
11、城市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及财富遭受损失的现象。
12、城市林业;指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是建设和经营利用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业,指建造、经营和利用城市范围内,以树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
13、人工环境;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一、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城市生态学的定义与特征
2.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结构
3.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
1.城市土地利用与覆盖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与结构
-城市空间格局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
2.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评估方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
3.城市气候与气候变化
-城市气候特征与影响因素
-城市气候变化的影响及调控
-城市气候适应策略与技术手段
4.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
-城市水循环与水资源利用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城市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利用
5.城市环境污染与废物管理
-城市环境污染形成机制与治理
-城市废物产生与管理
-城市环境风险评估与应对对策
三、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样地分析
2.遥感与GIS技术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3.模型与模拟方法
4.空间统计与定量分析
5.案例研究与综合评价方法
四、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意义与应用
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支持城市规划与设计
3.保障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4.为城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五、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1.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2.生态红线与生态保护优先
3.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转型
通过复习以上提纲,可以系统化地了解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与应用。
同时,也需要理解城市生态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以便对未来的城市生态学发展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见。
《城市生态学》重点笔记
《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平衡的群落,亦即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演替是群落发展的有顺序的过程,它有规律的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于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控制的;(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种群动态它包括种群的数量动态、空间动态、种群调节以及种群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等。
8.阈值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到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1.自治力它是生态系统对于发生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2.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1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4.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减少、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生活,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的才能发挥创造了机会。
16.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多诺拉事件”③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④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⑤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⑥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日本富山县“通骨病事件”⑧日本北九州的“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城市生态学复习资料(考点).doc
1、城市生态学: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和工程学的方法,和多学科的综合与融会,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种群: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也就是说它是在一定空间中、特定的时间内一起生活和繁殖的同种个体的总称。
3、种群统计参数:种群总体数量、种群生死过程和迁徙过程,以及年龄分布与性别比例。
4、生态平衡: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高度适应, 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长久保持相对稳定,生产与消费和分解之间相互协调,系统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近平衡。
生态系统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5、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以人类社会进步为目的的一个集约人口、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综合体6、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的过程,或者说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这个集中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市数目的增多,二是各个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从而不断提高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7、城市生态系统:指以人为中心的,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背景、以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8.oo城市气候:指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是在区域气候的背景上,经城市化之后,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不足以改变城市本身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的一种局地气候。
12、“暗岛效应”:指由于城市空气污染使大气透明度减少和城市雨岛效应造成日照时间减少的现象。
13、城市热岛:城市内部气温比周围郊区高的现象。
14、雨岛:指空气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时,会诱导暴雨最大强度得落点位于市区及其下风方向从而形成雨岛15、热岛环流: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城市中形成一个低压中心,并出现上升气流,到达一定高度则向四周下沉,继之再流向热岛中心,如此反复,形成一个缓慢的热岛环流,又称城市风系16、生态型建筑:满足有足够的居住面积、合理的空间分隔、充分的水电供应、良好的周围环境、便利的交通出行这些城市建筑基本要求,同时符合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物质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生态要求,贯彻3R原则的建筑。
推荐-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精品
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
《城市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城市生态学的概念1. 定义: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关注城市环境中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研究对象:城市生态系统,这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和经济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具体包括:- 生物成分:植物(如城市绿地、公园)、动物(如宠物、野生动物)、微生物(如土壤和水体中的微生物)。
- 非生物成分: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如城市土壤特性和污染)、气候(如城市热岛效应)、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
3. 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
- 城市生态因子的作用:分析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如何影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
-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其解决方案。
-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提出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
二、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1. 萌芽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背景: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 代表性事件:关注城市卫生条件、绿化和公共健康问题。
2. 形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帕克和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 成果: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 特点: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如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分析、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
- 重要著作:如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提出了生态规划的理念。
4. 深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趋势: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交叉融合。
- 焦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修复。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
《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第一篇:《城市生态学》提纲和课后问答题《城市生态学》提纲第一篇原理篇第一章生态学基础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1、生态学一词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提出来的2、新定义的新含义:(1)把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扩展到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命系统(一种生命单元):就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通常把生命系统分为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以及群落和生态系统六个水平。
(2)人类是生命系统中重要的部分,也是许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生态学不仅要研究动特、植物、微生物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研究人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3)人类既是一种生特,必然具有生物的一切基本属性。
(4)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阐述生物(包括人)与其环境间的一般相互关系,更要揭示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生态学不能满足于描述自然,而要用生态学理论去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生态系统——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核心1、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功能:(1)物质生产:主要是由绿色植物担当(2)物质循环(一种传递和转化方式);指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特质通过食物链各营养级的传递和转化。
分室(compartment)或库(pool):物质循环过程中的环节储存库(reservoir pool,一个环节):容积大,特质流动缓慢,一般为非生物成分的环节交换库或循环库(exchang or cycling pool,一个环节):容积小、物质流动较为活跃的环节库量(pool magnitude,一种数量单元):环节中的物质数量(3)能量流动(energy flow):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两大特征是:能量守恒定律和单方向性(4)信息传递分类:物理信息(一种信息):以物理传递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如光、声、电等化学信息(一种信息):借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作为传递信息物质而传递的信息信息素(一种物质):传递化学信息过程中所借用的传递物质第二章城市化及其生态后果第一节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或城市地带集中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2、城市人口的比重增大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标地3、城市通常是按照人口统计学的标准划分的,规定一个最低的居民数量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
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
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
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完整)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
城市生态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田园城市理论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
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扇形理论赫特认为城市从CBD区沿主要交通干道向外发展形成星形城市,总的仍是圆形,从中心向外形成各种扇形辐射区,各扇形向外扩展是仍保持了居住区的特点,其中有较多住宅出租的扇形区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为他影响和吸引整个城市沿该方向发展。
黑箱理论完全忽略系统内部结构,只通过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研究系统的转化特性和反应特征的系统研究思路。
白箱理论建立在对系统的组分构成及其相互联系有透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揭示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来认识包括系统输入与输出在内的整体特征.城市生态系统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流、能流、信息流、资金流等。
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加工、改造而建设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
Linderman 的“百分之十定律”在每一个生态系统中,从绿色植物开始,能量沿着捕食食物链或营养转移流动时,每经过一个环节或营养级数量都要大大减少,最后只有少部分能量留存下来用于生长,形成动物的组织。
美国学者林德曼在研究淡水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在次级生产过程中,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城市气候在大城市的特殊下垫面和城市中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局地气候。
大气污染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城市动物栖息和生存在城市化地区的动物为城市动物。
城市生态学重点要掌握的内容A2010.5.26
城市生态学——05风景园林一、名词解释1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特点规律及其调控机理的一门科学。
2 生态适应:指植物适应于变化了的环境,在形态构成上、生理生化特性上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这种变化现象叫“生态适应”。
3生态因子:是指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有作用的环境因子4生活因子:是指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
5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温室效应、建筑物的热效应以及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各种热量排放的影响,导致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且越中心温度越高的现象。
6 干岛效应:由于城市受到热岛效应及各种建筑物的水效应的影响,导致城市大量水分蒸发和流失掉,使得城市空气湿度比郊区干燥,水分条件比郊区差,且越往市中心越干燥的现象,称之“干岛效应”。
7环境质量:指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
8 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环境各要素的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鉴定和描绘的过程。
9 大气污染:由于人为地排放出有毒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持续一段时间,破坏了大气中原有的物化平衡体系,导致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类和各种生物受到危害的条件。
10 生态系统:一定地段上,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单位。
11 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的各种绿化、建筑物、公共设施的空间排列方式。
12斑块:是指在外貌上与周围地区(本底)有所不同的一块非线性地表区域。
13 廊道(走廊):指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地表区域。
14 本底:(基质)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是最显著的。
15干扰斑块:在一个本底里面由于受到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最大特点是消失快,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恢复为本底。
16 残余斑块:周围环境被破坏只保留下一块非线性的地表区域。
17 引入斑块:人们向一块地表或某一地域引入生物或各种非生物设施所形成的各种斑块。
18城市人文景观:指人类为了某一种目的而部分地或整体地改造自然景观,并建造人类所需要的自然与人造景观的综合体。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
城市生态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城市生态学(P1)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城市生态学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制;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2.环境承载力(P19)环境承载力是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3.人类生态学(P16)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当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研究人类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关系。
4.生态位(P17)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一般说,生态位的宽度依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5.生态学(P15)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6.城市生态系统研究哪四个主要方面?(P3)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城市生态学可分为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景观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和城市社会生态学四个分支学科。
7.环境承载力都有哪些类型?请解释(P19)环境承载力包括:1.资源承载力:含自然资源条件,如淡水、土地等,也包含社会资源条件,如劳动力资源、交通工具等。
2.技术承载力:主要指劳动力素质、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强度。
3.污染承载力:是反映本地自然环境的资源能力大小的指标。
8.用伯吉斯的观点解释城市人口是如何迁移的?(P8)(自己发挥)9.第二章生态系统基础理论1.初级生产(P31)生态系统最初的能流来自太阳,它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固定。
光合作用积累的能量是进入生态系统的初级能量,这种能量的积累过程就是初级生产。
2.次级生产(P35)次级生产是除初级生产者之外的其他有机体的生产,即消费者和还原者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表现为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营养物质的贮存。
城市生态学笔记
第四讲城市生态规划本讲的教学目的: 熟悉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本讲的教学要求: 掌握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与规划方法。
本讲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本讲的主体讲授内容:1 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 (2)2 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3)2.1 整体优化原则 (3)2.2 协调共生原则 (3)2.3 功能高效原则 (3)2.4 趋适开拓原则 (4)2.5 生态平衡原则 (4)2.6 保护多样性原则 (4)2.7 区域分异原则 (4)3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4)3.1 生态功能分区规划 (4)3.2 土地利用规划 (5)3.3 人口容量规划 (7)3.4 环境污染结合防治规划 (7)3.5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8)3.6 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8)3.7 城市综合生态规划 (9)4 城市生态规划的步骤与方法 (9)本讲的思考题:1.何谓“生态规划”,它与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有何不同?2.城市生态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3.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城市生态规划的步骤和方法有哪些?过去,一些城市在建设发展中由于缺乏规划,各自为政,罔顾长远效应,只顾眼前利益,在市区内“见缝插针”地兴建工厂,造成居住区与工业区犬牙交错非常混杂的格局,至今仍留下难以治理的问题。
此外,在城市兴建中由于缺乏对当地环境、资源以及历史的了解,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屡见不鲜的。
从前面章节的讨论中可以看到,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它的各个组成成分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环境、资源、人口以及住房、交通等等问题,都不能就事论事,仅靠单项规划加以解决。
它要求人们在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做好城市生态规划,以此作为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管理的依据。
1 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作为一种学术思想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其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未。
G.Marsh于1864年首先提出合理地规划人类活动,使之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1.生命系统是自然界具有一定结构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2.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通过食物网在系统内的传递和耗散过程。
3.十分之一定律营养级之间能量转化效率平均为10﹪,这就是生态学中作为“十分之一定律”。
4.信息流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生命组分之间的信息传递。
5.顶级群落是一个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平衡的群落,亦即群落与其周围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质、地形相适应的群落,因此也是个稳定的群落。
6.演替三个特征(1)演替是群落发展的有顺序的过程,它有规律的向一定方向发展,因而是能预见的;(2)演替是由于物理环境改变的结果,但演替是受群落本身控制的;(3)演替是以稳定的生态系统为发展的顶点,即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大的生物量和生物间共生功能。
7.种群动态它包括种群的数量动态、空间动态、种群调节以及种群对环境变化的生态对策等。
8.阈值9.抵抗力它是生态系统抵抗外部干扰、维持系统结构功能原状的能力。
10.恢复力它是指生态系统遭受到外部干扰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11.自治力它是生态系统对于发生内部的各种现象的自我控制能力。
12.稳态机制是指内部组织和结构的一种调节功能,即调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能力。
1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和农村地区转变城市地区(或农业人口转变成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14.城市化的特点人口集中、产业集中、能源结构改变、需水量增加、交通便捷、信息传递快速、不透水地面增加、绿地减少、人们相应的生活习惯的改变。
15.城市化的好处由于人口集中,劳动力集中,便于组织大生产;产业集中,交通发达,有利于扩大贸易,繁荣经济;通讯便捷,信息集中,促进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中良好的医药卫生设施,周到的公共服务,方便的生活条件,丰富的文娱生活,提高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为人们的才能发挥创造了机会。
16.世界八大公害事件①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马斯河谷事件”②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多诺拉事件”③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④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⑤1961年日本“四日市哮喘事件”⑥1953年日本“水俣病事件”⑦日本富山县“通骨病事件”⑧日本北九州的“米糠油事件”17.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1)城市中物质流动基本是线形的,物流链是很短的,常常就是资源到产品和废物。
(2)城市中的生产、生活等一切活动需要大量的能源。
(3)城市中各部门分割,行业间常常缺乏自觉的相互合作,各自为政,各行其是(4)城市生产多着眼与局部产品,看重当前的利益。
(5)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常常失调。
(6)城市中密集的人口,鳞次栉比的房屋,把人民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优先空间内,造成人与自然隔绝。
18.城市从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是一种生态系统,它具有一般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的特征,即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包括人、动物、植物、微生物,无生命的环境部分则是各种物理的、化学的环境条件,在它们之间进行着物质代谢、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
19.城市系统七要素:城市社会、城市结构、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信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态。
20.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
21.城市生态系统与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
(2)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是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能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5)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22.城乡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它周围的农村生态系统结合称为城乡复合生态系统。
23.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
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4.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①联系性原则②生态流原则③生态位原则④限制因子原则⑤生态演替原则⑥生态平衡原则⑦任何自然统一性原则25.生物环境是指城市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6.非生物环境包括城市气候、城市水文、城市土壤以及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等。
27.热岛效应28.城市内部气候与郊区气候差异原因(1)城市形成后,由于密集的建筑物以及水泥、沥青铺设的地面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2)城市的空气垂直分层状况(3)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空间污染,改变了大气组成,同时加强了人为热以及人为水汽的影响。
29.城市空气分层①城市覆盖层②城市边界层③城市尾羽层④“乡村边界层”30.城市下垫面反射率比郊区小的原因(1)城市绿地面积比郊区小,街道、房屋等建筑材料的反射率比植被低,特别是神色屋顶和墙面的反射率更小。
(2)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形成一个立体下垫面,在太阳照射下,墙壁、屋顶、路面组成极为复杂的反射面,太阳辐射经过多次反射吸收,最终被反射的能量减少。
31.城市气温比郊区高的原因(1)城市中的石头、水泥、沥青、裸地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其表面温度远比郊区森林、农田、草地等组成的下垫面温度高,因此,城市地面向上的长波辐射必然比郊区大。
(2)城市空气中的CO2汗量比郊区高,CO2对地面的长波辐射中波长在13~17HM的波谱区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32.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的一次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等,主要是汽车行驶过程中汽油、柴油燃烧时排放的废气,它们在阳光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结果产生有毒的二次污染物。
这些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及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最终产物所组成的特殊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
33.城市与郊区水文特征差别原因(1)城市中兴建大量房屋和路面,扩大了不透水地面,改变了降水、蒸散、渗透和地表径流(2)水渠和下水管道的修建,缩短了汇流时间,增大了径流曲线的峰值。
(3)大量的人口,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需水量增加,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同时因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而污染了水体。
34.城市洪涝灾害的原因(1)城市降水量增大,暴雨量增多(2)水泥、沥青路面透水性极差,植被稀少,下渗等损失量均减少,径流量增大,城市地区径流量有明显增加。
(3)城市地面平坦,水渠、下水道铺设齐全,汇流速度加快,使得城市地区洪水流量过程线变得尖陡,峰值增大,汇流历时缩短,峰值时间提前。
(4)不透水地面增多,土壤下渗减少。
雨停后,补给退水的过程的水量也减少,使得整个洪水过程线底宽相应缩短,增加了产生洪水的可能性。
35.高层建筑的弊端:(1)封闭、自然通风条件差,室内污染物浓度增高,有些污染物和病菌可在建筑物内部及通风管道中繁殖。
(2)采用的人工照明差。
容易引起眼睛疲劳及视力下降,高层建筑综合症。
(3)视觉恐怖、感觉恐怖、噪声恐怖,易得心脏病。
(4)城市的高层,单调、冷漠,缺少传统和乡土建筑的特色,美学枯燥。
36.植物区系是指一定地区范围内全部植物的分类单位,包括所有的科、属和种的数量。
37.人布植物是指随着人类活动而散布的植物,诸如农作物和杂草等,也包括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后来逸出野生化了的植物,这类植物也称归化植物。
38.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分类(1)极嫌城市植物(2)中度嫌城市植物(3)中性城市植物(4)适生城市植物(5)极适生城市植物39.植被是地面上生长着的植物总称,它使地球表面披上一袭绿色的覆盖。
40.植物群落植物在地面上的生长并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在一般情况下,总是成群的生长,出现在有联系的种类组合中,特称之为’“植物群落”。
41.自然植被从1级到7级逐渐减少最后消失的原因(1)物理因子的变化:树木砍伐、火烧、翻耕、挖掘、除草、践踏、车辆行驶等。
(2)化学因子的变化:重金属污染以及有害气体污染等。
(3)最大的影响是,由于建筑物房屋和铺路,完全破坏了生境,封闭了土壤,在市中心封闭的地面可达90%,改变了城市的气候和水文。
42.城市植被的作用(1)改善气候。
城市植被,特别是树林,夏季能使气温降低,冬季则可使气温略有升高。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林地还可以降低风速,并促使空气对流,夏季这种微风常使人感到凉爽。
(2)净化空气: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吸收CO2,放出O2。
还能吸收一定数量的污染物质,同时还可以吸滞烟尘及放射性物质,出去污染物质或降低它们的浓度,限制污染物的散布,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降低噪声(4)防灾减灾(5)保健卫生(6)心理健康(7)观赏游憩43.植物的指示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环境影响,它们的分布受环境制约,因此可以利用植物生长、发育、分布等变化推测环境的状况。
44.野生动物消失的原因开阔空间的丢失,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作为食物来源与隐蔽条件的植被受到破坏。
45.城市动物区系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全部动物种类的组成,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46.城市生境制图是在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把各种生境类型落实在地图上。
47.城市生境制图意义可为城市提供生态学的根据;可为鉴定各个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依据;可为制定城市环境保护战略奠定基础;可为建设城市自然保护区提供依据;可为检测城市环境演变提供历史资料。
48.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群,而不是动物、植物或微生物。
所以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他生物的发展。
(2)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是城市的操纵者和生产者,但从生物学的角度将,人又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
(3)人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是调节者又是被调解者,城市人群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创造并不断加工着城市生态环境,同时又要不断从心理、生理、精神和观念及行为等方面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自己所创造和加工的城市生态环境。
49.城市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城市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50.环境人口容量即资源承载力,它是指一个特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中资源可供养的人口,这一概念主要是强调人口容量的自然基础。
51.城市人口容量的基本特征(1)人口容量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高容量(2)人口容量的基础是农业生态系统(3)高人口容量需要依靠高投入来维持(4)人口容量还瘦食物资源、较为紧缺资源、分配制度等因素的制约(5)人口容量是一定生活消费水平下的容量(6)人口容量参数的不确定性52.城市环境对人生活质量的影响(1)城市拥挤(2)住房短缺(3)基础设施滞后(4)生态条件恶化(5)失业率犯罪率的增加53.城市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环境污染引起中毒(2)环境污染致癌(3)环境污染引起突变和畸变54.城市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1)城市拥挤对人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