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拓展知识: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4 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2296ee2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1.png)
4 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美景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的天空湛蓝湛蓝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秋天的风吹起来,不冷不热,正好适合户外活动。
古代的诗人们也对秋天有着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
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三首古代诗歌中的秋天景色。
第一首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描绘了赏秋的美景。
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形容了秋天阳光的温暖和明亮。
黄河流入大海的景象,则展示了秋天的广阔和壮美。
诗中的最后两句告诉我们,诗人想要登上更高的楼层,以便欣赏更广阔的秋天美景,这也反映了他对秋天景色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首是《江南》。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
诗中写道:“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幽草铺茸茸,天净沙·秋思。
”通过描绘溪流、草地和蔚蓝的天空,诗人展现了江南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诗中的“梅子黄时日日晴”反映了秋天的晴朗和明亮。
而“绿阴幽草铺茸茸”则描述了江南秋天的绿意盎然和富有生机。
最后一句“天净沙·秋思”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念之情。
第三首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描绘了古原草原上秋天的美景。
诗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人通过描写原野上一年一度的草的枯荣变化,展现了秋天的转变和循环。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展示了秋天的变幻和生机。
古原的远芳侵入古道和荒城,则给人一种古老和荒凉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情感,唤起了读者的思乡之情。
通过这三首古代诗歌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诗人们对秋天的热爱。
每一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展现秋天的特点和魅力。
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三年级
![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512dcc4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c9.png)
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三年级秋风萧瑟,叶落归根,阳光温柔地抚摸着大地,秋天来了,带来了安静的美丽。
秋雨递绵,雨声伴随着风声淅沥,秋雨的湿润的滋味沁入了心里,把秋天的芬芳从心底慢慢唤醒。
夜晚来临,星空闪耀着光明,极目望去,星星点点,如同一片璀璨的繁星织就的银色森林,宁静而神秘。
秋风拂过,砧声响起,绿草慢慢凋零,枯萎的树叶缓缓地飘落,它们将朝霞遮盖,迎接冬天的来临。
古人用诗词来抒发对秋天的情感,他们流露出尽管秋天甚美,但也有对寒冷的畏惧和不舍。
一首《秋夜赋》:秋夜驻马静,萤火照幽径。
拂山落叶色,吟诗聊离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把秋天的宁静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一个沉静的宁静的夜晚,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幽径,萤火闪烁着柔和的月光,拂山落叶色,一切都静静地等待着秋的降临。
另一首《九日登高》:九日登高步,望乡慕归程。
晚照孤城暮,叶落无声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惆怅的画面,把秋天的悲凉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人登高望乡,沉迷于回到家乡的美梦,只见孤城暮色,叶落无声,周围秋意肆意,令人沉醉于忧伤之中,心中有无尽的思念。
最后一首《秋夕》:秋夕西风急,月半惨淡明。
江天秋色里,堆高涨浪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把秋天的凉意描绘得淋漓尽致,湍急的西风吹动着海面,放大了月半惨淡的明,江天泛起秋色,又如一面银幕,浊浪滚滚起伏,把湍急的气势送上空中,气势磅礴,声音高亢,令人心悸。
这三首古诗,把我们的童年秋天的美好画一一勾勒出来。
在秋的季节里,让我们拥抱宁静与安详,感受秋天的美丽与感动。
对于秋天,我们满怀感激,感恩自然的恩赐,感受秋的魔力,让它萦绕在我们无尽的思念里,永远留存心里。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b7a0bae76a20029bc642d72.png)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1.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
有《樊川文集》。
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诗文释义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1f69a8a45177232f60a2f3.png)
4古诗三首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诗人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表明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诗人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作者作品秋夕(杜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作者作品秋夕(杜牧)](https://img.taocdn.com/s3/m/452f84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da.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作者作品秋夕(杜牧)秋夕(杜牧)秋夕,又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刻。
夜幕降临,银河在空中闪烁,远处传来阵阵繁星的呼唤。
杜牧的《秋夕》描绘了这个黄金时刻,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
古老的村庄里,人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
诗中描绘的“村庄遥相对,归鸟尚惊飞”一句,展示了那种返乡的温馨场景。
村庄静谧宁静,只有归鸟惊鸣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这种安详的氛围与“磨刀霍霍向豺狼,慎莫近前丞相庄”间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与宁静。
诗中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望着广袤的原野,“纷纷暮雁下,数数北归鸿”。
雁群的离去,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秋天的来临。
空气里草木的香气扑鼻而来,那份宁静与寂寥让人心生感慨。
夜晚,天空布满了闪烁的星星,倾听着时光的故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两句诗道出了秋天的美丽与神秘。
方塘中的倒影映照出天空中的云影,那如诗般的画面仿佛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诗人的思绪也开始飘游。
诗中提到了“稻叶波波碧水寒”。
这句描写了秋田的景色,直击人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即使身在他乡,思乡之情依然如初,牵动着人们的心弦。
最后,诗人以一句“明月松间照”来结束了这首诗。
明亮的月光洒在松树之间,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
诗人通过这样简单的描写,娓娓道出了秋夕的美丽与宁静。
《秋夕》是杜牧的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把读者带入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这首诗深深地触动着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流传至今,依然令人回味无穷。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每当秋天来临时,读完《秋夕》,总能引发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与思考。
正如杜牧在诗中所写,“万里长征人未还,更上一层楼”。
秋夕之夜,诗人的意境让人们进入了一个迷人的精神世界。
而在现实中,秋夕的夜空及美景更像是杜牧的著作的真实写照。
杜牧的《秋夕》不仅仅是一首儿童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篇,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2023最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e2e62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66.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下面是整理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杜牧《山行》诗歌鉴赏篇一江苏省宜兴市万石实验小学张建峰邮编214212教材简析:《山行》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描写,勾画出了一幅绚烂的山林秋色图。
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识字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理解诗句,从中体会到诗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让学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感受到这是一首秋的赞歌。
目标预设: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说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色以及诗人对秋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体会诗中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法学习生字。
经()枫()雪()径()疯()霜()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下面一行字有什么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法,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秋天)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橙黄橘绿时” 指的就是绚烂的秋天。
4你觉得秋天什么最美?(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描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秋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秋天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发现秋天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到满山枯黄的树枝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感觉?生:一种荒凉的感觉。
生:看到树木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感觉冷嗖嗖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 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75f79e5ef8c75fbfc67db299.png)
诗的前两句可以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 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 “犹有”“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 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 诗人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橙黄橘绿” 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4 古诗三首
背诵古诗
我借助“已 无、犹有、 一年、正是” 关键词把课 文背熟了。
4 古诗三首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 朗读的语调舒缓。后两句语气较前两句明 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以上扬。
互动课堂
学习古诗《山行》
4 古诗三首
自学要求
圈出古诗中描写秋天的景物。 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4 古诗三首
小组合作学习
1.互相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及想象到的画面。 2.确定成员,选择其中两句诗准备汇报。
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图 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 解了诗句的意思,并读出诗 的味道。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结合圈画的词语,理解诗意。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
于“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
橙黄橘绿
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真是硕果累累!
4 古诗三首
明诗意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擎:举, 向上托。
读一读,想象诗句的景象。
荷尽已无擎雨盖,
向上托举的舒展的荷叶
4 古诗三首
你能把这两幅图 分别对应“荷尽” 与“擎雨盖”这
两个词语吗?
荷尽
荷花凋谢、荷叶枯败
已无擎雨盖
4 古诗三首
仍然
菊残犹有傲霜枝。
开败了菊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古诗三首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8fdf3b8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e.png)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课堂小结
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 古诗大意。
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 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主题概括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 写了诗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 _见__闻__感__受__,表达了诗人_思__念__家__乡_的 心情。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赠刘景文
借助插图
荷菊尽残已犹[ 宋无有]擎傲苏我轼雨霜们盖 枝通学,。过到了上秋日荷哪一菊残傲些堂学课橙黄橘习的古学结查诗习合阅,注字释典
一年好景君的须方记法,? 尽 霜 绿 联系生活
图 图图 最是橙黄橘绿时。
想象画面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夜书所见》是__宋__代诗人叶__绍__翁__ 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书__写___。 其中后两句是____夜__深__篱__落__一__灯_明_____, __知__有__儿__童__挑__促__织____。在这首诗中,表 达了作者_思__念__家__乡__、__留__恋__童__年__的感情。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二、背一背,写一写。 山行
( 远上 )寒山石径斜, 白云( 生处 )有人家。 ( 停车 )坐爱枫林晚, ( 霜叶 )红于二月花。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 句段、诗句。 3.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 本课练习。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拓展延伸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2a2f33f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7a.png)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的古诗三首以金秋时节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秋天美丽的风景。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
1. 《秋浦歌》:这是一首描绘秋天山水景象的诗篇。
诗人通过描绘秋水、山峦、白鹭等景物,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宁静。
2.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以牛渚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怀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江水、月亮和烽火台等景象,展现了壮烈的历史画卷。
3. 《登高》: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篇。
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登山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诗中提到了丰收的果实、金黄的树叶和飞翔的鸟儿等景象,展现出秋天的繁荣和生机。
这三首古诗都表现了古代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独特见解,他们借景生情,用美丽的秋天景色来表达自己对历史、英雄和自然的敬意。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https://img.taocdn.com/s3/m/e43e1c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1.png)
古诗三首课后答案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答:秋季。
《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霜叶就说明是秋天。
《赠刘景文》中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荷尽和菊残都点明是秋天。
《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中秋风一次便点出是秋天。
2、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你的脑海中,大海的项链是什么?答:大海的项链是金色的项链,指的是小娃娃留在沙滩上的脚印。
3、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快乐的午餐》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杯子有7个勺子有5个盘子有6个杯子最多。
勺子最少。
4、人之初课后练习三题,看看你能完成吗?人之初课后练习三题,看看你能完成吗?5、小练笔:仿照课文四季写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小练笔:仿照课文四季写句子,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示例一:桃花红红,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西瓜甜甜,他对小朋友们说:我是夏天。
高粱红红,他红着脸说:我是秋天梅花香香,他对雪人说:我是冬天。
示例二:草坪绿绿,他对蝴蝶说:我是春天。
荷花红红,他对鱼儿说:我是夏天。
树叶飘飘,他对小朋友说:我是秋天。
雪人开心地说:我就是冬天。
示例三:柳枝嫩绿,他对小燕子说:我是春天。
烈日炎炎,他对禾苗说:我是夏天。
树叶黄黄,他对大雁说:我是秋天。
雪花飘飘,他高兴地说:我是冬天。
6、语文园地三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写话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玩具。
你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先和同学交流,在写下来。
点拨: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交代玩具的名字,然后把玩具介绍一下,再说说你的玩具有哪些玩法,怎么玩。
注意把话说完整。
例:我有好多玩具:布娃娃、变形金刚、赛车、积木、皮球、篮球在这些玩具中,我最喜欢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是我今年过生日时爸爸给我买的礼物,每天作业写完我就开始玩变形金刚,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有时我把变形金刚变成一个机器人,有时又把它变成一架大飞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f8b12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3.png)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白云生处有人家。
产生,生出。
“有人家”使深山充满生气, 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 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诗意: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3)作者抓住“__荷__尽____”与“__菊__残____”,描绘出秋 末的萧瑟景象。“___已__无___”与“__犹__有____”形成 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__您__”,在诗中 指___刘__景__文___(人名)。 “ ___橙__黄__橘__绿___ ” 说明秋天 色彩丰富。
代表作品:《阿房宫赋》《遣怀》《樊川文集》 《江南春》《早雁》等。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
深秋时节的山
远上寒山石径斜,
“斜”字,字面意思为“歪斜, 不正”,这里指山间小路弯弯曲曲 向山上延伸的,体会石径的特点。
6. 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对的打“√”,错
的打“×”。
(1)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
色。
( ×)
(2)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
六、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有关秋天的诗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秋的风味。苏轼认为
秋天是最好的季节,由此写下了“____一_年__好__景__君__须__记_, 最是橙黄橘绿时”。杜牧笔下深秋的枫林是这样的: “___停__车__坐__爱_枫__林__晚___,__霜__叶__红__于__二__月__花___。”秋风在 叶绍翁的笔下变得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的情绪, 他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___江__上__秋__风__动__客__情___。”
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三年级
![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a4cae7e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e.png)
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三年级秋天是变幻多姿的季节,那金黄的稻田,红红的枫叶,是如此美丽。
下面是三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带你领略秋天的美丽景色。
一、《秋天的田野》秋天的田野,枫叶红如火,金黄的稻穗,迎着秋风摇。
稻田里的蟋蟀,在稻谷中响,秋风渐渐凉爽,秋天真美妙。
天空明净如镜,草地铺满露水,黄昏的太阳,温柔地慢慢沉没。
田野里的农民,辛勤劳作带笑脸,丰收的果实,填满他们的篮筐。
岁月静静流转,秋天带走夏阳,生命的轮回,诉说着自然的律令。
让我们悄悄回望,秋天的美丽瞬间,感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温馨。
二、《秋风轻轻吹》秋天的风儿轻轻吹,金黄的叶子像金币。
梧桐树下,蟋蟀齐声响,乡村的田野,一片寂静。
稻谷金黄,水稻丰收,农民伯伯喜笑颜开。
摘下秋果,苹果红彤彤,满树的果实,如此诱人。
牧童放羊,笑语盈盈,小河里的鱼儿游来游去。
白天旷野,夜晚星光沐,秋风深思,醉在心底。
三、《金黄的秋天》秋天的天空那么蓝,枫叶红艳如火焰。
金黄的稻田,丰收的季节,田野里的蟋蟀齐声唱。
太阳慢慢西沉下,黄昏的天空熠熠星光。
梧桐树下唱起儿歌,美丽的秋天,赋予我们欢乐。
稻谷熟了,麦子金黄,农民伯伯笑开颜。
丰收的果实填满盘,秋风送来神奇美好。
秋天的美景如此丰富,金黄的季节,值得歌唱。
走进田野,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丽,铭记在心上。
这三首古诗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金黄的田野、红红的枫叶、蟋蟀齐鸣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丰收的笑脸和填满篮筐的果实,展现了劳动的甜蜜和自然的慷慨。
而在美丽的秋天中,人们也能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轮回,体会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温馨和美妙。
让我们回望秋天的美丽瞬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51e846a45177232f60a2af.png)
层次梳理
梧叶 送 寒声 近处
秋风 动 客情
夜书所见
远处
儿童 挑 促织 篱落 一 灯明
郁闷孤独
对比反衬 更显孤寂
倍感亲切
主旨归纳
《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 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 己在秋夜里思念家乡的情感。
状元成才路
傲霜凌寒的气概,间接表 状元成才路
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勉。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理解诗题
夜书所见
书:写;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夜间把自己所 看到的景象写下来。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 (jìnɡ)逸(yì),南宋江湖派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游园不值》 最为著名,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诗歌朗读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漂泊在外的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孤独、思乡之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状元动成才路 梧桐树叶,送来 阵阵寒意,状元江成才路 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 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残荷
残菊
您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深秋收获季节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状元成才路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 状元成才路
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层次梳理
荷尽无叶
秋末特征 残菊傲霜
赠刘景文
橙子金黄 收获的季节
三年级上册描写秋天的诗句
![三年级上册描写秋天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6537a4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f.png)
三年级上册描写秋天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描写秋天的三年级上册诗句:
1.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2.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王维《秋夜曲》
3.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秋歌》
4.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6.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柳永《倾杯·黄叶》
7.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8.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9. “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
”——朱启新《秋蕊香·池上春寒夜》
10.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三年级语文上册关于秋天的25首古诗配画
![三年级语文上册关于秋天的25首古诗配画](https://img.taocdn.com/s3/m/7c86d7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d.png)
古诗中的秋天秋天是古代诗人们最喜欢描写的一个季节,他们用诗歌赞美着这个丰收的季节。
在三年级语文上册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其中有很多诗句都是描写秋天的美景。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古诗中关于秋天的25首诗句,并结合配画,感受古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1.《秋夜将尽》露华浓,月照明,立国无相逢。
迢迢不可寻,迢迢不可寻。
梦魂悞愁凝,睫边泪纵横。
【写意秋夜】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秋夜的明月和浓露,表达了他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画面中可以呈现一片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静静照耀着大地,一缕缕浓露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树影斑驳,唤醒诗人对故国远方的思念之情。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两菜蔬暖蜂房,孤舟雁掠碧河阳。
早蛩不减征衣冷,新板难逢舞履香。
狗向涵予传消息,鼠从罗峰寄书将。
数枝拂拂深宵月,开遍胧胧碧树苍。
【梦中江城】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梦中回到江城,恍若隔世的情形。
在画面中,可以呈现江城的风景,青翠的树木,碧绿的江水,孤舟在江水中飘摇,嘤嘤的野鸭在江面上掠过。
诗人在梦中感受到了江城的繁华和美丽,若隐若现的梦境使人感到一丝丝的神秘和奇幻。
3.《秋雨》细雨斜风作秋声,深林人去声犹在。
书窗独闭儿童静,细雨斜风作秋声。
【秋雨风韵】这首诗描写了秋雨淅淅沥沥,风在林间呼啸的场景。
画面可以呈现秋天的深林,雨水轻轻地洒落在青石板上,细雨在风中飘摇,使得美丽的秋意更加浓厚。
书窗紧闭,一名儿童静静地坐在窗边,沉浸在秋雨的清凉中。
整个画面透着一种宁静而独特的秋雨风韵。
……通过这些古诗的欣赏和配画,我们能够更加感受到古人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秋天的景色多姿多彩,不仅仅是丰收的季节,更是古人情感的宣泄之地。
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感受秋天带给我们的丰富情感和意蕴吧!个人观点:秋天是我国古诗中一个最具有诗意的题材,从古至今,无数诗人都倾注了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在古诗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讲解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7e51cee7b307e87100f69617.png)
知识点一、我会写: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刘liú(姓刘、刘海儿)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二、我会认: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三、多音字: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四、理解诗意:山 行【唐】杜 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介绍:杜牧 :(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字词解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石子小路。
【生】产生,生出。
“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坐】因为。
诗词大意: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诗歌主题:《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精彩赏析:《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714a29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7.png)
三年级上4.古诗三首《三年级上 4、古诗三首》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三首古诗,它们犹如三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我们展现了古代诗人笔下的精彩世界。
第一首是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登上深秋的山峰,在那白云缭绕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居住。
这画面,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充满了诗意和宁静。
而最让人陶醉的,是诗人因为喜爱这傍晚时分的枫林美景,停下马车来欣赏。
那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
杜牧用他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绝美的秋景图。
在他的笔下,秋天不再是萧瑟和凄凉的,而是充满了生机和魅力。
第二首是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虽然残败,但还有那挺立在寒风中的枝干。
诗人告诉友人刘景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
苏轼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一首是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首诗既有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又有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情感真挚而深沉。
这三首古诗,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也让我们对古代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山行》中的秋景,美得让人心醉。
杜牧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更是在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那蜿蜒的石径,飘渺的白云,还有那火红的枫叶,仿佛构成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我们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秋风的吹拂,闻到枫叶的清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知识归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知识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87ceb6bfc5da50e2534d7f3f.png)
《古诗三首》知识归类会认字: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挑会写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多音字:tiāo(挑选)(挑水)挑tiǎo(挑战)(挑拨)重点词:听写词语:寒山石径霜叶君须记橙黄重点句: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飘浮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赏析:“斜”和“远”相互照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的动态美,体现了山的高。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意:不禁停下车来,因为太喜欢看这晚秋的枫林,经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艳。
赏析:诗的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写出了生机盎然的深秋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没有了,菊花虽然开败了,但是还有傲霜的花枝。
赏析:这两句诗以荷花凋谢,菊花枯萎,写出了秋末冬初的特征。
后一句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赏析:这两句以橙子金黄与橘子青绿,把秋末冬初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5.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
赏析:梧桐叶、寒意、秋风,给人萧条肃杀之感,往往容易勾起游子的思乡之情。
)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我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赏析:诗人通过想象勾起自己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可见他虽然身在异地,但心早已回到了故乡。
)背诵: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主题:这三首诗都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受的。
《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勉励朋友要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537d4f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25.png)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教学教案和教学反思【课前解析】本课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了解古诗大致内容,能说出三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细读,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关注文本: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前两句写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富有理趣的警句。
《赠刘景文》中的诗句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用“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的丰收景象,显露勃勃生机,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夜书所见》以景衬情,动静结合,运用对比手法表达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关注写作背景:《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
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
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
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
苏轼感慨刘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两个半包围结构,四个上下结构,七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
引导学生书空,并注意观察,指导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
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进行理解体会。
如“坐”的注释是“因为”,大致了解这句诗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橙黄橘绿”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
【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4.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5.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
2.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宋】张炎《清平乐》
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唐】杜牧《山行》
4.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
——【宋】周密《西塍废园》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6.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7.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
——【唐】来鹄《偶题二首》
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9.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
——【唐】窦巩《秋夕》
10.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唐】孟浩然《初秋》
11.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12.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唐】白居易《秋思》
13.萧飒凉风与衰鬓,谁教计会一时秋?——【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14.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15.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唐】白居易《中秋月》
1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杜甫《登高》
17.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
——【元】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二首》
18.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清】王士祯《江上》
1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20、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宋】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2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2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宋】柳永《八声甘州》
23.山色浅深随夕照,江流日夜变秋声。
——【清】宋碗《九日同姜如龙、王西樵、程穆情诸君登慧光阁饮于竹圃分韵》
2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宋】秦观《满庭芳》
25.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6.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
27.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28.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
——【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2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30、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
——【唐】戎昱《戏题秋月》
31.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唐】施肩吾《秋夜山居》
32.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
——【宋】秦观《木兰花》
33.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宋】杨万里《秋凉晚步》
3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5.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唐】李白《子夜秋歌》
36.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
——【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37.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宋】陆游《秋波媚》
38.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唐】杜甫《客亭》
39.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宋】程颢《秋月》
40、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宋】范成大《秋芸有春绿》
4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苏轼《中秋月》
42.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宋】秦观《浣溪沙》
43.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44.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4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6.绿荷多少夕阳中。
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
——【宋】秦观《虞美人》
47.老树呈秋色,空池浸月华。
——【唐】刘得仁《池上宿》
4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49.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50、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
——【宋】柳永《八声甘州》
5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52.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杜牧《秋夕》
5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唐】刘禹锡《秋风引》
5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南唐】李璟《浣溪沙》
5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王维《秋夜曲》
5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元】白朴《天净沙·秋》
57.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宋】秦观《秋日》
58.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59.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宋】柳永《八声甘州》
60、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宋】黄庭坚《念奴娇》
61.独行独语曲江头,回马迟迟上乐游。
——【唐】白居易《立秋日登乐游园》
62.出门看落日,驱马向秋天。
——【唐】高适《河西送李十七》
63.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64.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唐】杜牧《秋晚江上遣怀》
6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
66.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唐】孟浩然《初秋》
67.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