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素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素材新人教版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改进的理由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和灭火课题1有一个粉尘爆炸实验。

据我所知,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试验,不仅成功率很低而且效果不佳。

我们学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对比实验,终于将这个实验做到了既安全又环保,由于装置透明,便于学生观察爆炸发生的全过程,且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归纳出来,与大家交流。

二改进的方法(1)实验器材洗干净的塑料色拉油桶(5升)和营养快线瓶子(1.5升)各一个、中间插有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两个、乳胶管一段(1.2米),细铁丝一根(30厘米),蜡烛两支(5厘米长)、打火机一个、封口胶带一卷,铁架台(带铁夹)一个,刚炒过的干燥面粉两小烧杯(50毫升的烧杯),小刀一把,细绳一根。

(2)实验过程1、将装色拉油的塑料油桶洗净,将贴在上面的商标用水侵泡后除干净,再将桶底中间挖一个圆形的孔(直径约8厘米),用餐巾纸将桶内的水擦干。

2、将两个带玻璃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用乳胶管连在一起;再将其中一个橡皮塞塞紧色拉油的桶口,另一个橡皮塞塞紧营养快线瓶口(即气囊)。

3、用铁夹夹住色拉油桶桶口并使桶口朝下,桶底朝上,固定在铁架台上。

用细绳将桶身固定在铁架台的主杆上,以免在爆炸过程中歪倒。

4、用50毫升烧杯向油桶中加入刚炒过的精制面粉(或汤圆粉)两杯。

5、用铁丝的一端将长短相同的两支蜡烛帮在一起,铁丝的上端折成一个小于90度的弯钩(弯钩的长度以接近油桶半径长度为宜),放进油桶中试试高度(铁丝总高度以接近桶身高度但不要超出为宜,便于封口)。

目的是能方便地将蜡烛放入桶中并能使蜡烛站立在面粉之中,防止蜡烛歪倒,同时避免蜡烛太靠近桶壁而将桶身烤破。

6、将封口胶准备:因封口胶宽度不够,根据色拉油桶底园孔的大小将几段封口胶部分重叠在一起(重叠宽度以1厘米为宜),形成一块较大的封口胶,以便它能将桶底园孔完全封严。

7、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油桶中,迅速将准备好的封口胶封住桶底园孔(此时速度一定要快,以防止瓶中的氧气被消耗完导致蜡烛熄灭),要尽量封严。

“粉尘爆炸”实验优化策略探究

“粉尘爆炸”实验优化策略探究

【教法探航】Jiao fa tan hang“M l炸,,实验尤化麵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供了 一个有效的途径。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初 中化学实验教学经验,对“粉尘爆炸”化 学实验的优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系统探究。

课程改革后,化学实验教学更加注重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需要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创新性地对化学实验进行优化 设计,使学生更有效地操作并理解实验现 象。

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燃烧 及其利用”中设计了一个关于粉尘爆炸的 实验,如果按照教材的设计方案,实验未必 能取得成功,而且学生看不到粉尘急剧燃 烧的过程。

经过多次反复实验,我们探索出 一些改进方案,探索出了“粉尘爆炸”实 验的优化策略。

_、文本实验设计存在的不足很多教师按照教材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进行操作,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教材的实 验方法成功率很低,所产生的的实验效果 也不好,主要原因是把空气充进密封的罐 中,使罐内的气压增大。

当罐内的气压达到 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把金属罐盖掀起,达不 到实验效果;充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

充人的空气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充人过多 的空气也会使粉尘扬起太多。

这样会导致 蜡烛熄灭。

如果扬起的粉尘过少,会使粉尘 与明火集聚,效果无法实现;此实验需要 学生自己制作材料。

学生要剪去金属盖的 上面部分,还要给金属罐打孔。

在自制器材 的过程中,学生不好控制器材裁剪程度。

每 个学生器材准备情况的严谨程度不同,不 利于容器封闭的完整性;充入空气引爆 前,蜡烛也要燃烧一会,会消耗罐中的氧 气,而罐内的氧气是十分有限的,可能会出 现还没有产生实验操作想要的效果,蜡烛 就熄灭了的情况;金属罐产生的视觉效果 不好。

这样就使得这个实验不容易操作成46功,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

二、 改进方案所需实验器材是空牛奶罐、面粉、木棒、纱布、橡皮筋、火柴、打火机、三角架、酒精灯。

实验原理及装置介绍:放置在牛奶罐中的面粉,会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剧烈的燃烧,并在极短的时间里产生大量的热量。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实验5: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问题的提出】1、实验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中,在介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学生对面粉能引起爆炸很怀疑,教材为此创设了一个问题探究情景,设置了粉尘爆炸实验来探究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因此,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对可燃性粉尘发生爆炸及爆炸条件的认识。

但按照教材的设计去做,实验几乎无一人成功,以至本来是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演示实验,而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选择“以说代做”了事。

改进该实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因而本小组选用该实验进行改进。

2、教材的实验:(1)实验装置图:(2)实验操作过程: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3)不足之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为零,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a) 若面粉不是特别干燥, 则不易被点燃, 这是该实验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b) 爆炸所用罐体为金属材料, 不透明, 学生不能看到罐体内部蜡烛与面粉的燃烧情况。

c) 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控制。

d) 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 即使面粉偶尔被点燃, 爆炸效果也不理想。

e) 鼓气量不好控制。

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f) 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

g) 点燃蜡烛、盖容器盖、鼓气吹面粉要一气呵成。

否则,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过多,会导致粉尘燃烧时氧气不足,无法产生爆炸声。

二、【问题解决设想】(1)改进设想:a) 改进火源的选用:①将实验所用蜡烛引燃改为电火花引燃:在220V的电压下,在两根导线中连接两根从铜导线抽出的细铜丝,当打开电源,两根细铜丝承受不了过重的负荷瞬间烧断并放出电火花引爆。

【化学课件】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化学课件】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操作过程: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 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 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 观察现象.
塑料盖 金属罐
按照教材上的方法 进行实验很难成功: 1.用金属罐看不到面粉燃烧的现象。 2.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 控制。 3.塑料盖密封不好,难以引起爆炸。 4.鼓气量不好控制。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 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 实验失败。 5.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册第 七章在介绍“易燃易爆 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 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 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 发生爆炸,学生对面粉 能引起爆炸很怀疑。通 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 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 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 的危害性。
粉 尘 爆 炸 事 故 现 场 煤 矿 粉 尘 爆 炸
塑料盖 金属罐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4材 料 易 得 . 所 用 的材 料 都 是 生 活 中 常见 的物 品 , 生 【 以 在 家 中 进行 学 j 丁 实验 , 有 实 用 性 和 普 及 性 。 过 这 个 实 验 . 学 q 的 动 手 能 力 具 通 使 三 和实 验 探 究 能 力得 到提 高 , 养 了学 生 利 用 身边 的 实 物米 进行 培
1操 作 复 杂 .
把 蜡 烛 放 人 金属 罐 的 合适 位 置 使 其 固定 并 点 燃 的操 作 , 把
玻 璃 管 伸 人 小 塑 料 瓶 底 部 小 孑 的 操 作 , 有 一 定 难 度 . 时 费 L 都 费
_ ) 3
1操 作 简 单 .
由于 蜡 烛 和 小 塑 料 瓶 位 置 已经 固定 , 以准 备 工作 只 是 放 所
实 践 讲 堂
粉 尘爆 炸 实验 的 改 进
董 娜 ( 连市 一零 七 中学 , 宁 大 辽 大 连 16 0 ) 1 1 6
摘 要 : 学 中 学 习爆 炸 的 时 候 . 常 会 做 到 一 个 实验— — 化 经 粉 尘 爆 炸 实验 。 学 生 对这 个 实 验 都很 好 奇 , 见 的 面 粉 怎 么能 常 够 燃 烧 甚 至发 生爆 炸 呢 ?学 生 非 常想 看 到 这 个 实验 达 到 的 预 期 去 探 究 身 边 的 物 质 。 通 过 学 生 亲 手 实 验 , 可 以提 高 学 生 的科 既
3成 功 率 低 . 整个 实 验 耗 时 3 5分 钟 , 功 率 却 只 有 5 %。 — 成 0
二 、 进 目 的 改
3 功率 高 . 成 只 要 蜡 烛 与 小 塑 料 瓶 的位 置 合 适 . 面粉 f , 功 率 可 达 : 成 操
9 % 以上 。所 需 时 间 少 ,0秒 钟 即 可 完 成 . 5 1 .

对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再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再改进



。 ≯=专: 了 : = -
/ i ; 斗I 、、 、 、
, ,

③用 电阻丝 、 细铜 芯 线 和 4号 胶 塞 制作 一 个




,,

电热 点火 器 ( 电阻丝需绕 成细小 的螺旋 管状 , 便 方
火 柴 插 入 ) 。
7 操 作 方 法
① 在 电 热 点 火 器 的 螺 旋 管 状 电 阻 丝 中插 入 一
_ , / |

பைடு நூலகம்圆形透 明塑料 保 鲜盒 1 、 个 4号胶 塞 1 、 个 镍 铬合 金 电阻 丝 l 、 段 乳胶 管 1段 、 料笔 杆 ( 尖 塑 带 头) 节 、 I 洗耳球 1 、 个 细铜 芯线 和 导线 若 干 、 燥 干
面粉 少许 、 4纸 I 、 柴 I 、 A 张 火 盒 电池组 ( 4节 I 号
电池 ) 。
6 制 作 方 法
①将保 鲜盒 盖用 电烙 铁 ( 其他工 具 ) 去 内 或 切
圆 部 分 , 沿 部 分 留 作 压 紧 纸 盖 ( 4纸 片 ) 。 外 A 用
一 一 f H{
一 一

②在保 鲜盒 中部用 电烙铁烫 一个 与 4号胶 塞
大小 合适 的圆孔 。在保 鲜盒另 一侧底 部用 电烙 铁
根 火柴 , 点 火器塞入 小孔且 塞紧 。 将 ②在 保鲜 盒 内塑料 笔杆尖 头端相 对应 的地方
堆 放 2药匙 干燥 面粉 。 ③用 合 适 大 小 的 A 4纸 片 盖 住 盒 口, 用 保 再 鲜盒 盖外 沿将 A 4纸片 压紧 。
④将 点 火 器接 通 6 V电源 , 1s 右 , 看 约 5左 可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实验改进
一、改进实验名称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粉尘爆炸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增强实验现象的可视性
2、提高实验的操作性能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透明塑料壶、胶皮管、带盖小塑料瓶、蜡烛、面粉、火柴、剪刀、螺
丝刀、便携式气筒或气囊等
四、实验装置说明
装置图示
实验装置的制作:
1、将透明塑料壶从上部第一个凹陷处从中剪开,去掉上部向内扣的那部分边缘,使之
上下好合好分且紧密,形成一个有限的空间。

2、在塑料瓶盖上打一些筛状小孔,以使面粉从小孔中均匀喷出;再将带盖小塑料瓶靠
底部侧面用螺丝刀打一小孔,以将塑料瓶固定在塑料壶内壁上。

3、在塑料壶底侧打孔后将塑料瓶固定,并用胶皮管将塑料瓶与打气筒相连。

五、实验操作
1、取适量的面粉于塑料瓶中,旋紧瓶盖;
2、将一小段蜡烛固定在壶底后点燃;
3、盖好透明塑料壶上部分,用打气筒或气囊快速鼓气。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⑴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普及性、趣味性;
⑵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引起爆炸,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⑶操作简便、安全,可让学生参与,连接好装置后可连续多次演示。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正式版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正式版
乡的天空下开车,会突然感到纳闷:我在哪儿?这就是我家吗? 我家,在不同的路标之间。
这世界上唯一扛的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 1、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曾几何时,我们做了 世上那最柔情的人,为一朵花低眉,为一朵云驻足,为一滴雨感动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 逐流。如果出现了绝壁,那么就越过它,就能把绝壁变成桥了一曲终了,繁花散尽,伊人已逝,只余一声空叹。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去安慰别人,却说服不了自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所谓的王,乃最贪婪,最豪爽,最易怒之人。且清且浊,追求极致人生。为臣者,因之而仰 慕,追随其左右。因此,臣民才会有称王之志,追寻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其实从不曾有一个人能取代另一个人的位置,所谓的取代,只是以前的那个人被遗忘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课本实验
塑料盖 金属罐
操作过程:
剪去空金属罐和小 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 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 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 观察现象.
不足之 处
塑料盖 金属罐
按照教材上的方法
进行实验很难成功:
加好面 粉后
点燃蜡 烛后
用打气 筒
自我评价
1.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 普及性,趣味性.
2.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 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 燃烧现象,增强感性认识.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

第33卷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3年第3期41㊀实验改进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改进湖北省通城县隽水中学(437400)㊀徐㊀宁湖北省通城县实验学校(437400)㊀徐㊀晗摘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寻的生活物品制作的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制作简单㊁操作方便㊁可视性强ꎬ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粉尘扬起㊁燃烧㊁爆炸的全过程ꎬ既适合教师用于多个平行班的课堂演示ꎬ也适合学生自己课外动手制作ꎮ关键词:初中化学ꎻ实验改进ꎻ粉尘爆炸1㊀实验改进的缘起1.1㊀教材中的实验装置粉尘爆炸实验出自人教版9年级«化学(上册)»第7单元课题1中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ꎬ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ꎬ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底侧各打1个比胶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ꎬ连接好装置ꎬ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ꎬ点燃蜡烛ꎬ用塑料盖盖住罐ꎬ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ꎬ使面粉充满罐ꎬ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ꎮ图1㊀教材上粉尘爆炸实验装置该实验是一个取材方便㊁制作简单㊁趣味性强的实验ꎬ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粉尘爆炸的危害ꎬ理解爆炸的原理ꎬ但教材只给出了实验设计的示意图ꎬ没有提供各部件的具体参数ꎬ教师按照教材提示自己制作的实验装置往往效果不佳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金属罐不透明ꎬ学生看不到罐内蜡烛与面粉的燃烧情况ꎬ无法获取面粉由剧烈燃烧发展到爆炸的全过程ꎬ难以真正认识面粉发生爆炸的本质原因且金属罐不易加工ꎮ(2)小瓶装面粉ꎬ鼓气时易形成孔洞ꎬ导致面粉难以飞扬起来ꎬ甚至爆炸后会有面粉进入进气管ꎬ使得下次吹入空气较困难ꎮ(3)给蜡烛点火㊁盖塑料盖㊁鼓入空气要一气呵成ꎮ否则ꎬ罐内氧气消耗过多ꎬ会导致粉尘燃烧时氧气不足ꎬ无法产生爆炸声ꎮ(4)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ꎬ装置气密性不够好ꎬ爆炸威力不大ꎬ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ꎮ(5)用气囊或脚踏打气筒快速鼓入空气的量不易控制ꎬ吹入的气流小ꎬ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ꎻ吹入气流太大ꎬ易使烛火熄灭ꎬ导致实验失败ꎬ且存在快速鼓入的空气压炸之嫌ꎮ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播放实验操作视频的方式代替演示实验ꎮ1.2㊀已有的实验改进为了更好地实现粉尘爆炸实验演示的最佳效果ꎬ很多教师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深入㊁细致的研究与改进ꎮ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2.1㊀反应容器的改进朱清勇等[1]使用550mL塑料矿泉水瓶代替金属罐ꎬ优点是取材容易㊁便于观察现象ꎻ缺点是塑料瓶不耐高温ꎬ容易变形ꎬ影响重复使用ꎮ1.2.2㊀点火方式的改进主要表现为将蜡烛在密封前点火改为在密封后点火ꎮ如朱清勇[1]的电子点火枪点火ꎬ夏彪[2]用电热丝引燃火柴的电热点火方式ꎮ优点是避免了点燃蜡烛再盖盖子时罐内氧气可能提前耗尽而使实验失败ꎬ提高了实验成功率ꎮ1.2.3㊀快速鼓入空气方式的改变快速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飞起来充满容42㊀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3年第3期第33卷器ꎬ增大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积ꎬ使面粉急速燃烧ꎮ王发应等[3]利用玩具风扇对装置内进行鼓气形成连续㊁均匀的粉尘ꎬ点火后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ꎬ缺点是装置不简约ꎮ1.2.4㊀密封方法的改进塑料盖与金属罐密封不严ꎬ爆炸效果差ꎮ为此ꎬ夏彪老师[2]用A4纸作盖子密封罐体ꎬ王发应等[3]用橡皮膜密封金属罐ꎬ这些改进既增强装置密封性ꎬ又容易炸裂开ꎬ实验效果较好ꎮ此外ꎬ周文荣等[4]利用传感器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效果好ꎬ但对于县域及农村中学来说不易推广ꎮ2㊀本实验的改进2.1㊀制作材料及工具高33cm㊁直径11.5cm㊁容积2600mL的超大透明硬塑料水杯1个ꎬ扎带1根ꎬA4纸1张ꎬ2号橡皮塞2个ꎬ15cm长玻璃管1根ꎬ30cm长橡皮管1根ꎬ塑料漏斗1个ꎬ电子点火枪1把ꎬ直径1.5cm铁管1段ꎬ酒精灯ꎬ热熔胶枪ꎬ打火机ꎮ2.2制作方法2.2.1㊀制作进气管将15cm玻璃管在11cm处弯成90ʎ玻璃弯管ꎬ短的一段(4cm)从橡皮塞的小头一端伸出ꎮ将铁管在酒精灯上烧红ꎬ然后在距水杯底部12cm处两侧对着分别熔出2个小孔ꎬ将带90ʎ玻璃弯管的橡皮塞从水杯里面往外塞入1个小孔中ꎬ短的一段(4cm)在杯外连接橡皮管及塑料漏斗ꎬ用热熔胶枪密封橡皮塞周边ꎬ进气管制作好了(进气管这样设计可有效防止爆炸后面粉堵塞进气管)ꎮ2.2.2㊀制作点火装置将电子点火枪穿过另一个橡皮塞ꎬ并把橡皮塞塞入杯子另一侧的小孔里ꎬ用热熔胶枪密封橡皮塞周边ꎮ将小纸片套在水杯出水口上ꎬ用扎带扎紧ꎬ粉尘爆炸装置制作好了ꎬ如图2所示ꎮ图2㊀改进的粉尘爆炸实验2.3㊀操作过程(1)一次性向水杯底部装入干燥面粉100gꎬ先用电子点火枪直接去点燃水杯底部的面粉ꎬ发现面粉变黑但没有发生剧烈燃烧ꎮ燃烧的急速程度与接触面积有关ꎮ(2)按下水杯上的电子点火枪ꎬ用嘴从塑料漏斗向水杯里轻轻吹气ꎬ可以观察到面粉在水杯内剧烈燃烧ꎬ火焰串出到水杯外面ꎬ非常震撼ꎬ吹气的目的是使面粉飞扬起来ꎬ增大面粉与氧气接触面积ꎬ燃烧迅速进行ꎬ但没有发生爆炸ꎬ是因为面粉的燃烧没有在有限的空间ꎮ(3)拧紧水杯盖ꎬ按下电子点火枪ꎬ吹气ꎬ就会看到一团火光冲起ꎬ随后是听到 砰 的一声ꎬ小纸片炸飞出去ꎮ3㊀实验改进的优点(1)装置制作特别容易ꎬ极易模仿ꎮ1个大号水杯ꎬ2个橡皮塞ꎬ1段橡皮管ꎬ1根玻璃管ꎬ1把点火枪ꎬ1个吹气嘴ꎬ1根扎带ꎬ1小片纸ꎬ按图2所示组装即可ꎮ(2)操作过程简单方便ꎮ盖上盖ꎬ按下电子点火枪点火ꎬ吹口气就能发生爆炸ꎮ(3)实验成功率高ꎬ装置可重复使用ꎮ一次性装入100g干燥面粉ꎬ可以反复使用很多次ꎬ一个班做完后无需添加面粉ꎬ装置拿来就用ꎬ一按一吹即可完美演示实验ꎬ特别适合用于多个平行班教学ꎮ装置不用后只需盖紧盖子ꎬ不让面粉受潮ꎬ来年拿出来也可直接使用ꎮ(4)用大号水杯作实验主体ꎬ用纸片扎带固定水杯出水口(爆炸口)ꎬ很好地解决了装置漏气问题ꎬ实验能给学生强烈的视觉㊁听觉上的震撼效果ꎮ(5)用嘴轻轻地吹气ꎬ既方便控制吹气量ꎬ又解除了打气筒鼓入空气使之爆炸之嫌ꎮ参考文献[1]朱清勇ꎬ孙鹏.粉尘爆炸实验改进两则[J].化学教学ꎬ2018(9):79.[2]夏彪.对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再改进[J].教学仪器与实验ꎬ2008(10):22.[3]王发应ꎬ邓明非ꎬ周风顶ꎬ等.粉尘爆炸实验的创新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ꎬ2017(2):59 ̄61.[4]周文荣ꎬ倪志凤.利用传感器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设计[J].化学教与学ꎬ2020(3):89 ̄91.收稿日期:2023-03-16。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摘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粉尘爆炸”实验不能成功,需要改进,且改进后效果较好。

【关键词】粉尘爆炸;实验;改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中设计了一个关于粉尘爆炸的实验,如按照教材进行根本不能成功,并且看不到粉尘急剧燃烧的过程,多年来该实验一直困扰着我校。

为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我经过无数次地反复实验,终于在2009年年初完成了该装置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实验在教材中是这样设计的:如图所示,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1.原实验的不足之处由于上述实验设计所用金属罐过小,用来盛放面粉的塑料瓶过小,鼓气装置及气流冲击的方向都不利于粉尘大量扬起,这就是原实验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同时,教材中使用金属罐缺乏可视性,不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粉尘燃烧的全过程。

考虑到上述因素,我将该实验改进如下:2.改进装置结构简图及实物图3.使用方法①将打气筒拉杆拉出。

②通过一根较粗玻璃直通管向玻璃漏斗中加入干燥面粉。

③在蜡台上放上蜡烛并点燃。

④在塑料筒上方加上盖板并使之密闭。

⑤通过打气筒打气使面粉充分扬起且剧烈燃烧,产生爆炸现象。

4.实验效果该实验操作方法简单,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粉尘扬起、燃烧、爆炸的全过程,使用效果良好。

近两年来我校一直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5.制作方法①制作一与塑料筒相配套的金属底座。

②在塑料筒内底部中心安装一配有橡胶塞的漏斗。

③制作一金属蜡台(略高于漏斗)。

④用废旧纸壳制作一塑料筒盖板(要求尽量密闭)。

⑤通过乳胶管将漏斗颈部与打气筒连接。

6.注意事项①所使用面粉一定要在实验前充分干燥(最好用糯米面粉,可采用微波炉进行干燥)。

②蜡烛不宜过长(以增加参与燃烧面粉浓度)。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的改进

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实验的改进 【一】实验目的粉尘爆炸实验,是初中化学新老教材中必选的经典实验,但是,由于粉尘爆炸实验成功系数较低,一般只能达到燃烧或爆燃,所以,有些老师就放弃了这个实验。

因此,我们重新设计制作了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就是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硬质塑料桶或塑料瓶约500mL1个、电热点火器一个、低压电源1台、塑料膜1块、硝化棉少量、松香粉〔或淀粉、面粉〕约1.5g。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1.仪器装置图2.仪器组装说明实验仪器由三部分组成:反应容器、塑料膜、点火器。

①将约为500mL的塑料桶或塑料瓶去掉底部,粘上一个有螺口的大塑料瓶口,并配有塑料圈〔螺口盖去掉盖即可〕,用来固定塑料膜。

②塑料膜:剪取11×11cm的塑料食品包装袋〔聚乙烯塑料袋,超市常用塑料袋〕1块即可。

③点火器可以用电热点火,也可以用打火机、蜡烛、或木条点火。

本教具使用电热点火。

电热点火器的制作:用1个双孔橡皮塞固定2条单根塑料铜导线,取300W的电炉丝3~4个自然圈,固定在2条铜导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开关、电源线和电源〔10~12V交、直流〕实验药品:粉尘。

可以选用松香粉、淀粉或面粉。

本实验选用松香粉,其爆炸火焰效果最正确。

而且不易潮湿。

【四】实验操作部分1.将少量硝化棉缠绕在电炉丝上,密封固定在瓶口;在去底塑料瓶中加入少量松香粉(约1.5g),再用塑料薄膜盖在瓶底,用塑料圈将塑料薄膜旋紧。

2.塞紧瓶口的双孔胶塞,闭合点火器开关,接通电源。

3.用力振荡塑料瓶,让粉尘充满瓶内空间。

4.打开点火器开关。

电炉丝发热引燃硝化棉产生明火,引燃粉尘剧烈燃烧,在瓶内产生的大量的热使粉尘发生爆炸,瓶底塑料膜被炸破。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1.实验装置上设计安装了一个安全爆炸口。

即在塑料桶(瓶)上端开口处固定一块可更换的塑料膜,由于塑料桶可承受的压力与塑料膜可承受的压力不同,有较大的压差,当粉尘在密闭的有限空间内遇到明火迅速燃烧,瞬间产生的巨大压力使粉尘发生爆炸,塑料膜被爆破,既保证爆炸的应有现象,又保证实验的绝对安全。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作者:彭笑法万如锴邓朝辉来源:《化学教学》2009年第04期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4—0013—01中图分类号:G63318文献标识码:B1、教材中实验的缺点与不足粉尘爆炸实验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实验7-3。

按照课本实验操作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成功率低,按教材说明内容很难成功完成实验;不便于观察,实验过程中看不到燃烧现象;操作不方便,操作要求快捷迅速。

难以把握。

笔者通过对实验仪器进行改进,同时采用更细小的生粉代替普通面粉进行实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成功率高。

2、实验改进设计思路2.1实验仪器及用品 2.5 L塑料饮料瓶两只、橡胶塞、橡皮管、洗耳球、回形针、蜡烛、生粉(烹调用的玉米粉)2.2实验装置图及说明制作过程(1)先将两个大饮料瓶一个剪除底、另一只截取上部,然后套接在一起;(2)将一个瓶盖打一小孔,大小能插入乳胶管(乳胶管另一端套人洗耳球);(3)瓶壁中部打一较大孔,大小与橡皮塞一致:(4)将胶皮塞中部插入拉直的回形针,针前端插进短蜡烛中固定。

2.3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步骤:(1)取2-3匙干燥的生粉于大塑料瓶中、直立;(2)轻按洗耳球、松开,吸人部分生粉于胶管中(可先挤压洗耳球两次,使生粉分散);(3)拨出橡胶塞,点燃短蜡烛,待蜡烛正常燃烧后塞进饮料瓶中:(4)一手拿瓶,一手按压洗耳球,使生粉鼓入.粉尘扬起,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在扬起粉尘的同时,生粉在瓶内上端燃烧、有火光,产生的气浪将上盖掀起,发出“嘭”的声响及落地的撞击声,再看瓶内残留生粉中见有少量因不充分燃烧变黑。

3、装置改进的说明(1)原理更加充分,排除了其他引爆嫌疑,可信度高;(2)选用颗粒细、易吹散的生粉(玉米粉)替代普通面粉,颗粒小更易燃,成功率高;(3)采用透明塑料瓶作反应装置代替原金属罐.现象直观明显,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的全过程:(4)增大反应空间(用2.5 L饮料瓶),使支持燃烧时间更长,便于操作,安全性好:(5)改进点火位置在容器中部进行,轻松插入即可,使操作简便,且烛焰不易熄灭:(6)重复用该装置做第二次实验只须等瓶内的废气换为空气即可,并且本实验对装置气密性要求不高:。

《项目化学习——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课件(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项目化学习——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课件(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说课标及教材——教材分析
说课标及教材————教学中发现问题
说项目的构建
说项目的构建————构建项目
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 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在项目化教学具体实践中,教师成为一名指导者, 辅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 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
项目化学习——
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
目录
CONTENTS
01 说课标及教材 02 说项目的构建 03 说实施过程 04 说成果及创新点 05 说评价与反思
说课标及教材
说课标及教材——课程标准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 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 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 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 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 的过程。
说实施过程
说实施过程——瓶体的改进
说实施过程——瓶体改进后的效果
说实施过程——探究影响实验成功的因素
影响粉尘爆炸实 验成功的因素
粉尘干燥程度
粉尘与空气的接 触面积
粉尘颗粒的大小 扬尘的方式
说实施过程——粉尘干燥程度的探究
说实施过程——粉尘种类的探究
01
02
03
说实施过程——扬尘方式的探究
01

02

03
理论 冲突!
说实施过程——将鼓气扬尘方式变更为电刷扬尘方式
说成果及创新点
说成果及创新点——展示进一步改进后的装置

说成果及创新点——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对“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原实验的不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128页实验7-3的“粉尘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所示)。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剪去鼓气打一小孔上述实验操作的特点就是采用鼓入空气的方法扬起粉尘。

本人认为这个设计值得商榷。

在密闭体系中鼓入气体,若气流过弱,鼓入的气体不能使面粉飞扬、且弥漫于密闭体系里并急速燃烧;若气流过强,鼓入的大量空气会使蜡烛熄灭,使体系内气压远远高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整个实验失败,不但看不到明显的现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和效果,而且使实验教学质量大大降低,降低了实验教学的可信度。

本人认为该实验需改进。

二.改进措施1、我的创新(1)有效控制了气流。

将鼓气变为吹气,能平稳控制气流,扬尘能急速弥漫密闭体系,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而且使该实验的设计在理论上更为严谨。

(2)为了防止蜡烛在木板振动时翻倒,用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固定蜡烛,以提升成功率。

通过以上改进,该实验的成功率能够达到90%以上。

2. 实验仪器和药品(1)一只直径约12 cm、高约30 cm的去盖且透明的塑料瓶,一根长橡胶管(约1.5m ),一个小塑料筒,一块木板。

(2)取一块长约6 cm、宽约5 cm中心挖洞的泡沫塑料板。

(3)坩埚钳、火柴、面粉若干。

(4)一只高约2 cm的蜡烛。

如图所示:3 、实验操作首先把蜡烛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把泡沫塑料板放入木板上面;再把25g 面粉装入小塑料筒中,用坩埚钳夹住燃烧的火柴点燃蜡烛,待烛火燃得较旺时盖上塑料瓶,然后用嘴吹气。

三、改进后的优点改进后的实验不但能有效控制气流,而且成功率很高,不但能听到“嘣”的爆破声,看到塑料瓶盖被高高掀起,有时甚至能够看到火光冲出,直接感受面粉粉尘的燃烧及爆炸,实验现象明显,教学效果特佳,学生易于接受,教师便于操作,体现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及演示手段的优化

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及演示手段的优化
内。
入 刚才 的塑料 盒 内。
( ) 师把 吸人 大 量淀 粉 的乳 胶 管从 塑 料罐 5教 下端 孔插 入罐 中 , 胶管 口前 放 一燃 烧 的 酒精 棉 乳
球 , 力盖 上罐盖 , 速挤压 洗耳球 。如图 2 用 迅 。
() 3 教师将 瓷板 上 正在 燃 烧 的淀 粉放 人 塑料
≤三 — ≥一
塑盖 料
学生 : 大淀粉 与 空气 的接 触 面积 , 增 即通过 导
管把面粉 吹散 。
图 2
() 4 教师先 把 一 段 乳胶 管 与 吸 耳 球 连 接 好 , 然后一 毛捏瘪 洗 耳球 , 一手 将 乳 胶 管 的另 一 端放
人 盛有 淀粉 的袋 中 , 松开捏 洗耳 球 的手 指 , 淀粉就 会被 吸入乳 胶 管 内 , 着 把 乳胶 管 的 一端 靠 近 酒 接 精灯火 焰 , 速挤压 洗耳 球 。如 图 1 快 。



老 师 : 粉 燃 烧 为 何 剧 烈 了? 淀
罐体 能够相 扣 的塑料罐 。
( ) 适 量 淀 粉 放 在 一 块 瓷 板 , 用 火 柴 2取 并
点 燃 ( 生很 惊奇 , 不到 淀粉 能够燃烧 ) 学 想 。
老师: 此实验 现象是 什 么, 可得 到什 么结论 ?
没有发 生爆 炸 呢? 学生 : 没有 空 间限 制。 应该 像 鞭 炮 一样 用纸
把 火 药包 住 给 它 一 个 有 限 的 空 间 。 所 以应 把 它 放
老师: 可燃 物 的燃 烧 常常会 引发爆 炸现象 , 如 鞭炮 的火 药。你 能根 据鞭炮 的爆 炸原理 设计 出让 淀粉燃 烧 时发 生爆 炸现 象 的实验 吗? 学生 : 燃烧 着 的淀 粉 放 入 一个 密 闭的 小 盒 将

粉尘爆炸演示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演示实验的改进

粉尘爆炸演示实验的改进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初中 吕雄英在现行的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科书中,讲到了粉尘爆炸的演示实验。

一、实验原理: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的空间中急剧的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的膨胀而引起爆炸。

二、实验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1、蜡烛很容易被鼓起的气流吹灭,使实验失败。

2、有时蜡烛不熄灭,但面粉也没有被点燃,实验也会失败。

3、偶然有爆炸发生,但现象也不明显。

三、实验改进:1、将单孔改为双孔或多孔鼓气,使扬起的面粉更多,更容易到达爆炸极限。

2、将蜡烛由放小孔的一侧改为放在双孔之间,这样两孔的气流相同,蜡烛不容易熄灭,同时靠近扬起的面粉,面粉易点燃,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3、改用大塑料袋鼓气,塑料袋中有充足的气体,可使面粉扬起更高,与空气混合更充分,现象更显剧。

4、用橡皮塞与饮料瓶连接代替反应容器对接,可使连接更紧密,能蓄势爆炸。

四、实验用品:底端开口的饮料瓶、简易烛台(一次性注射器的一部分)、塑料袋、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铁钉、铁夹、蜡烛、火柴、面粉、药匙、石棉网等。

五、实验装置图:人教版教科书第128页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改进后的粉尘爆炸实验装置 六、实验设计(操作、现象、结论):操作 现象 结论在塑料袋中装入空气 在橡皮塞的导管口放上面粉 罩上饮料瓶 压尽塑料袋中所有的气体 面粉扬起在塑料袋中装入空气 在橡皮塞的导管口放上面粉 点燃蜡烛 罩上饮料瓶 鼓气面粉剧烈燃烧,听到“砰”的一声,饮料瓶被高高掀起可燃性粉尘在有限的空间中急剧的燃烧是可以引起爆炸的。

七、改进后的优点:现象显剧,成功率高,实验生活化,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用这个装置做演示实验,效果很好。

成功率可高达100%。

饮料瓶注射器上的蜡烛塑料袋 导管 铁夹橡皮塞铁钉。

《项目化学习——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项目化学习——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项目化学习——粉尘爆炸实验装置的改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选题来源: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通过实验认识燃烧和爆炸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综合运用已学化学、物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的拓展学习。

面粉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从生活中粉尘爆炸事件引入,利用教材中实验装置演示粉尘爆炸实验,通过学生观察和分析发现原装置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引导学生从可视性、减压方式和扬尘方式等方面对原装置进行了逐步改进。

原实验装置四、设计思路项目化学习是一个改变学习的生动实践。

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被认为是素养时代最为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指向学习的本质。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对大概念的追求、持续探究的过程性、指向核心知识等重要特征,使项目化学习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的结构方式,指向知识观的变革与人的心智的自由迁移。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依托教材中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从可视性不好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等不足引入项目化学习,根据生活中电动机带动刷子旋转清理纱窗网上面灰尘的原理,利用废旧遥控汽车上的电动机和遥控器自制遥控电刷,通过遥控器控制电动机带动刷子旋转,将小药瓶中的面粉从纱网中刷落,达到上扬尘的目的。

刷落的面粉与点燃的蜡烛接触后急剧燃烧从而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气压将塑料瓶开口处粘贴密封的纸胀破,使气压得到释放。

五、教学过程六、实验器材实验仪器:透明大塑料瓶、废旧遥控汽车、电池、小药瓶(塑料)、纱网(金属)、信签纸、蜡烛、火柴等。

实验药品:面粉。

七、创新要点金属罐透明塑料瓶(1)利用透明可视的塑料瓶代替了传统的金属罐,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采用塑料瓶身侧开口贴纸密封加压方式代替了教材中扣盖减压方式,使实验更安全。

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

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

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粉尘爆炸是一种由可燃粉尘与氧气混合产生的可怕现象,具有巨大的威力。

许多工业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都存在着粉尘爆炸的潜在风险。

为了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的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的改进来说,关键是提高粉尘爆炸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改进来实现。

首先,建立起更加准确的粉尘爆炸实验方法,包括粉尘样本的制备、扩散与氧气浓度的控制等。

其次,加强爆炸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确定关键参数和指标,为后续的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此外,借助先进的流体力学模拟和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建立粉尘爆炸的数值模型,可以定量分析不同因素对爆炸过程的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同时,引入新型材料和装备,例如纳米级粉尘收集器和智能控制系统,提高粉尘爆炸的收集与监控能力。

通过以上的改进措施,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工况下的粉尘爆炸,为粉尘防爆装置的设计和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与此同时,评估粉尘爆炸安全警示效果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

传统的粉尘爆炸安全警示主要依靠闪光灯和声音警报等方式,但其效果有限,容易被人们忽视或误解。

为了提高粉尘爆炸事故的警示效果,有必要探索一些创新的方法。

例如,可以借鉴火灾逃生预警系统的设计思路,将粉尘爆炸的安全警示与工厂内部的布局和标识结合起来,使人们在事故发生前就能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另外,利用先进的感知技术,如红外线传感器、雷达探测器等,实时监测工厂内的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参数,一旦参数异常超出安全范围,及时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紧急措施。

此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计一款交互式的粉尘爆炸安全教育软件,利用场景模拟和多媒体展示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评估粉尘爆炸规律试验技术改进与安全警示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在评估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试验数据和资料,包括工程实践中的案例数据和文献研究成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5:实验改进与创新设计——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一、【问题的提出】1、实验在课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燃料及其利用》单元中,在介绍“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时提到: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有限的空间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

学生对面粉能引起爆炸很怀疑,教材为此创设了一个问题探究情景,设置了粉尘爆炸实验来探究可燃性粉尘能否发生爆炸。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粉尘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了解粉尘爆炸的危害性。

因此,实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对可燃性粉尘发生爆炸及爆炸条件的认识。

但按照教材的设计去做,实验几乎无一人成功,以至本来是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演示实验,而教师在教学时不得不选择“以说代做”了事。

改进该实验,使其具有可操作性,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很大的实用性。

因而本小组选用该实验进行改进。

2、教材的实验:(1)实验装置图:(2)实验操作过程: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 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

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3)不足之处: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实验成功率很低,几乎为零,研究发现该实验设计有以下几点不足:a)若面粉不是特别干燥, 则不易被点燃, 这是该实验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b)爆炸所用罐体为金属材料, 不透明, 学生不能看到罐体内部蜡烛与面粉的燃烧情况。

c)用小瓶装面粉,鼓气时易形成孔洞,导致实验难以控制。

d)塑料盖与金属罐之间密封不严, 即使面粉偶尔被点燃, 爆炸效果也不理想。

e)鼓气量不好控制。

吹入的气流太少,面粉不能充满金属罐;吹入气流太多,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f)塑料盖太重、太紧,不容易被掀开。

g)点燃蜡烛、盖容器盖、鼓气吹面粉要一气呵成。

否则,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过多,会导致粉尘燃烧时氧气不足,无法产生爆炸声。

二、【问题解决设想】(1)改进设想:a)改进火源的选用:①将实验所用蜡烛引燃改为电火花引燃:在220V的电压下,在两根导线中连接两根从铜导线抽出的细铜丝,当打开电源,两根细铜丝承受不了过重的负荷瞬间烧断并放出电火花引爆。

②将实验所用蜡烛引燃改为酒精棉球引燃:将酒精棉球置于蒸发皿中代替蜡烛。

③自做点火器:找一个充气式打火机,先用两根较长的细导线与打火机中的压电器相连,形成一个感应回路;再从废弃的打点滴的塑料管上截取一段带针头的塑料管套在打火机的出气孔上,最后与前面的导线一起从瓶身下部上的单孔橡皮塞里伸出来。

一按压电器,导线的另两端迸发出的电火花将打火机中出来的气体点燃,这样就可制作成一个“遥控式”的点火器。

b)改进面粉的处理:①将实验用气囊多次鼓起改为用气唧一次鼓起,保证面粉一次的扬起量。

②面粉的干燥处理:1)将实验所用面粉置于烘箱中烘干(温度控制:80~100o C,时间:60min)2)选取一个密封的瓦楞纸箱和一盏150瓦左右的白炽灯制成一个简易的干燥箱,再在干燥箱底放上一张纸,将面粉敞放在纸上,接通电源,光照24小时。

③面粉的大小:面粉越细越好,到超市选用颗粒最小的面粉,若实验室有200目筛,将干燥的面粉用200目筛过筛,保证面粉足够细,扬起效果达到最佳。

c)改进容器的材料及大小:①将金属罐改为透明的塑料瓶,使学生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为防面粉爆炸时把瓶体撑破以及塑料盖太紧不易掀开, 可事先用砂纸把瓶口的螺纹擦去少许。

②透明塑料瓶的大小:选用体积为1L~2L的塑料瓶备用,以便实验时可以选择体积最佳的容器。

③把盛面粉用的小塑料瓶换成盛药片用的带盖小塑料瓶, 容积在30~ 50mL 为宜。

并在小塑料瓶底部用针扎出均匀密布的小孔,使鼓起的面粉均匀雾化(相当于莲蓬头的作用)(2)改进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设计方案】(1)实验原理:可燃性粉尘具有很小的直径和大的表面积,与空气有着较大的接触面积,因而特别容易着火。

当一旦有火焰或火星存在时,靠近火源的粉尘首先受热燃烧起来,产生大量的热,所产生的热又使附近的粉尘迅速燃烧起来,产生更多的热。

同时可燃性粉尘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气体的体积比较大,高温时受热膨胀,产生的压力非常大。

整个燃烧的过程只要极短的时间。

这一瞬间的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便发生了爆炸。

(2)实验药品与仪器:①实验药品:面粉(置于密封保鲜袋中,防潮)、酒精②实验仪器:大塑料瓶(1L~2L共4个),装药品用的小塑料瓶(底部用针扎出均匀密布的小孔)、蜡烛、气唧、玻璃管、电火花引燃器、铜线、蒸发皿、棉球、止水夹、湿抹布、烧杯(3)实验装置图:①用蜡烛引燃(图a):图a②用酒精棉球引燃(图b):图b(4)实验步骤:实验序号一:(装置图如图a)①小塑料瓶内装上2 /3容积的面粉, 拧紧瓶盖倒置;②在大塑料瓶底部和小塑料瓶盖处各钻出一个玻璃管大小的洞,两洞间用玻璃管连接,小塑料瓶固定在大塑料瓶瓶底处,玻璃管外侧连接气唧(以便使用气唧对小塑料瓶中的面粉鼓气),将大塑料瓶固定在实验台上。

③往气唧中鼓起并用止水夹夹好待用(松开止水夹时达到一次鼓起的目的)。

④点燃蜡烛(蜡烛的长度以放入瓶中达瓶体的中部偏上为佳),等蜡烛在大塑料瓶瓶外燃烧到很旺时,将蜡烛放入瓶中,迅速盖上大塑料瓶瓶盖并同时快速松开气唧止水夹向小塑料瓶中鼓起,观察现象。

实验序号二:(尝试用电火花引燃代替蜡烛引燃)在220V的电压下,在电火花引燃器两根导线中连接两根细铜丝,两细铜丝末端上放置一小块用酒精浸湿的棉花,当打开电源,两根细铜丝承受不了过重的负荷,瞬间烧断并放出电火花。

实验序号三:(用酒精棉球引燃代替蜡烛引燃)(装置图如图b)①面粉干燥处理:由于面粉受潮,鼓起效果不如实验一,将面粉置于烘箱中烘干,温度100o C,时长60min。

②改用容积较实验一更大的大塑料瓶,重新安装实验装置。

③将酒精棉球置于蒸发皿中并在大塑料瓶内放置一高度合适的烧杯(使火源位置达大塑料瓶瓶体的中部偏上为佳),将蒸发皿置于烧杯上。

④点燃酒精棉球,待酒精棉球燃烧很旺后,迅速盖上大塑料瓶瓶盖并同时快速松开气唧止水夹向小塑料瓶中鼓起,观察现象。

⑤爆炸发生后,立即用湿抹布将火源盖灭,防止烧坏大塑料瓶。

四、【实验过程记录】实验序号一:现象:面粉充分扬起,听到很小的“噗”的一声,塑料瓶内瞬间有一团黄色的火,但蜡烛很快熄灭,大塑料瓶瓶盖稍稍被冲开,爆炸现象不明显。

多次实验,一样的装置和操作步骤,现象一般如前所述。

但有一次实验,现象为发出“嘭”的一声,塑料瓶瓶盖被明显掀开,大塑料瓶口瞬间有一团黄色的火冲出,但蜡烛也同时熄灭,爆炸现象较为明显。

塑料罐熔化。

相关图片:步骤1:点燃蜡烛,待其燃烧旺后;步骤2:将燃烧旺的蜡烛移入大塑料瓶内;步骤3:迅速盖上大塑料盖,同时松开气唧鼓起;步骤4: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二:多次尝试用老师提供的电火花引燃器引燃,电源接通后,细铜丝末端产生电火花,但火花不够强,没法使浸湿的棉花点燃。

该改进设想没得到具体实施。

实验序号三:现象:面粉充分扬起,发出爆鸣声,塑料瓶瓶盖被冲开,大塑料瓶口瞬间有一团黄色的火冲出,放出大量的热,爆炸后大塑料瓶内火很旺(需用湿抹布盖灭)爆炸现象较为明显。

相关图片:步骤1:点燃酒精棉球;步骤2:迅速盖上大塑料盖,松开气唧鼓起;步骤3: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4:用湿抹布盖灭火源。

五、【相关问题探讨】1、实验一中使用烧旺的蜡烛为何容易熄灭?分析:使用气唧一次鼓起,面粉一次扬起量很充分,扬起的粉尘易使烛火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同时,实验一中所使用的大塑料瓶容积还不够实验三中的大,瓶内空气少,易造成蜡烛燃烧不充分甚至熄灭。

解决措施:①在蜡烛旁边放入过氧化钠,保证蜡烛的持续燃烧。

②改用更大容积的塑料瓶。

③采用实验三的改进方法,用酒精棉球引燃代替蜡烛引燃。

2、实验一中的实验现象(面粉充分扬起,听到很小的“噗”的一声,塑料瓶内瞬间有一团黄色的火,但蜡烛很快熄灭,大塑料瓶瓶盖稍稍被冲开,爆炸现象不明显。

)产生的原因在于发生了爆炸但蜡烛熄灭燃烧不完全而使现象不明显,还是在于面粉充分扬起发出声音并将大塑料瓶稍稍冲开?分析:对此,我们小组进行了对比实验,我们采用蜡烛不引燃而只向装置内鼓起使面粉充分扬起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仅仅是面粉在瓶内扬起,没有发出声音并且大塑料瓶盖没有被稍稍冲开,由此对比实验可知,实验一发生了爆炸,只是蜡烛很快被熄灭面粉燃烧不完全而使现象不明显。

3、实验一中的较为明显的爆炸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发出“嘭”的一声,塑料瓶瓶盖被明显掀开,大塑料瓶口瞬间有一团黄色的火冲出,但蜡烛也同时熄灭,爆炸现象较为明显。

塑料罐熔化。

)分析:多次实验只有一次现象较为明显,说明该实验装置有其不合理之处,实验成功率低,同时,从塑料罐熔化说明该塑料罐容积不够大,燃烧产生的热量很快使塑料罐损坏,蜡烛燃烧不充分而很快熄灭。

4、评价实验三。

优点:1)利用小药瓶在底部均匀扎孔,可以使面粉均匀雾化.2)装置简单,材料易得,具有实用性, 普及性,趣味性.3)实验现象更为明显,不仅能观察到爆炸现象,还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观察到粉尘的燃烧现象,增强感性认识.4)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便于学生参与.5)大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缺点:用酒精棉球引燃,火焰很旺,不是很符合粉尘爆炸实验原理---当一旦有火焰或火星存在时,即可能引起爆炸。

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热量是塑料罐易变型,实验重复操作性差。

5、实验结果。

本实验没有完成实验设想的所有改进,但对火源的选用、面粉的处理、容器的材料和大小都有相应的改进。

1)火源的选用:实验效果表明,选用酒精棉球引燃更易观察到粉尘爆炸现象,该改进方法可行,而蜡烛引燃难操作、成功率低。

2)面粉的处理:a)用气唧一次鼓起,面粉一次扬起量充足,该改进方法可行。

b)将面粉置于烘箱烘干(温度控制:80~100o C,时间:60min),可达到较好干燥效果。

c)面粉选用原则:越细越好。

3)容器的材料和大小:a)通过实验可观察到,用透明塑料罐进行实验,效果明显,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可以看到粉尘燃烧的火焰把盖子掀开。

b)塑料罐大小为2L左右较为合理。

c)把盛面粉用的小塑料瓶换成盛药片用的带盖小塑料瓶, 容积在30~ 50mL 为宜,并在小塑料瓶底部用针扎出均匀密布的小孔,鼓起的面粉均匀雾化效果很好。

【参考文献】[1]王金龙,蒋诺.对粉尘爆炸实验的再探究[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3(9):15.[2]张欣荣, 王彦昌, 杨承印.“面粉爆炸”实验的改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29(3):29.[3] 张凤超.巧做面粉爆炸实验[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26(3):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