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合集下载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一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较高的探索欲望。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渐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评价能力。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历史事件充满好奇,尤其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的重大事件。此外,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如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等,但仍有部分学生依赖性强,需要教师引导。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共享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选择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参与度。
1.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列强的侵略等。
2.详细介绍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述关键战役和英雄人物。
3.分析战争的影响,包括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等。
4.通过对比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了解两次战争的联系与区别。
5.结合史料,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
(三)巩固练习
3.角色扮演: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战争时期的场景,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4.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进行竞赛、问答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5.课后任务: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完成研究报告、PPT展示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引言: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设计两次鸦片战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基本知识。

2. 求解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 素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的起因: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是如何由一个贸易争端逐渐演变为武力冲突的。

2. 鸦片战争的经过:介绍鸦片战争的各个阶段,包括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战役和交战双方,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原因和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投影或手绘图片展示鸦片战争的主要场景和人物,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教学内容。

2. 视频观看法:选择相关纪录片或动画片段,让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加深对鸦片战争的认识。

3. 剧场表演法:分组让学生扮演鸦片战争中的各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4. 问答互动法:设计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问一些提醒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你知道鸦片战争是什么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知识传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资料,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概念知识。

3. 深入分析: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原因和结果,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课鸦片战争》教材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鸦片战争为主线,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中国封闭的市场成为了英国侵略的目标。

2.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英国走私鸦片进入中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严重的毒品问题,清政府采取禁烟运动,引发英国的侵略战争。

3.鸦片战争的过程: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经过一系列战役,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八年级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对于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鸦片战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反对侵略,勇于斗争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鸦片战争的相关历史资料,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学过的中国古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细节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遭受的屈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历史图片、地图、音乐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书籍、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

通过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困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高一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部编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高一历史部编版上册教案部编版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
(4)徐继畬
①著作:《瀛寰志略》一书。
②内容:系统介绍了当时世界上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历史变迁、经济文化、风土人情,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
3、影响:这些睁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
学生回答:
①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迅速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
(3)延续:俄国借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瑷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师】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开眼看世界
【师】出现向西方学习的背景是什么?
2、代表人物及著作:
②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学生根据课本回答:
世界格局: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格局:当欧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时代,清政府作为中国的统治者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
学生回答:虎门销烟
①鸦片战争前,外国鸦片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使中国一年流失的白银在1000万两以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及影响
2.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教学难点:1.两次鸦片战争
2.战争后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PPT展示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师】介绍:19世纪初,英国从中国大量输入茶叶和生丝,销往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有限,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便借助鸦片走私寻求贸易平衡。英国商人从鸦片贸易中获得极高利润,不顾清政府禁令,向中国走私鸦片愈演愈烈。1800年走私鸦片4570箱,1838年超过了4万箱。在中国珠江口外伶仃洋面停留的鸦片走私船有30多艘。图为1824年活动在伶仃洋面的英国走私鸦片的飞剪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优秀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优秀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优秀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一1、能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能简要表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3、能归纳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好、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林那么徐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课前导学】理解:老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内容及老师活动【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巍然屹立在____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荣耀历史。

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吗?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比赛是什么?(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和林那么徐的图片)同学们答复的完全正确。

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

(多媒体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题)(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1、中国与英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剧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鸦片战争的原因)2、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____,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完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4、你知道____与____岛的区别吗?部编版八年级历史鸦片战争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掌握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惑,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展知识面。
5.教学关注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呈现鸦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如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烟枪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4.作业完成后,学生可进行同伴互评,相互借鉴、学习,共同提高。
4.布置作业:布置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根据课堂学习,整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线,包括关键事件和战役,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准确。
-选择一个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或《天津条约》,分析其具体内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不少于300字。
2.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形成自己的观点。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高一年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主要战役及其结果;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和评价能力,学会查找、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学生活动:学生总结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教师点评。
4.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知识体系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在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知识方面: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经过、主要战役、结果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的影响。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和评价能力。
3.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设计意图: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奠定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历史教训。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五单元的第 15 课,本课讲述了 19 世纪中期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发展状况,认识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理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2.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但对于鸦片战争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教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理解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点,如对中英两国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理解,对战争影响的分析等,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核心素养1. 唯物史观: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探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3. 时空观念:通过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轴和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 历史解释: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原因、性质和影响的解释,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中国社会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比较法:通过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4.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教学设计1:两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1:两次鸦片战争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导火线、事件经过及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

2.能力培养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有28幅浮雕,第一幅就是“虎门销烟”,大家知道这段历史吗?二、问题探究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

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4.鸦片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

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

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生们的认知可能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们在分析历史事件方面可能缺乏系统的方法,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需要引导和激励。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但在表达和沟通能力上还有待提升。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分析技能。
6.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等硬件资源。
(2)教材、教师用书、历史文献资料等教辅材料。
(3)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相关历史文献电子版本等信息化资源。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九.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史实》、《中国近代史》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1)
2.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C)
战役
时间


英法联军
中国
第一次广州之战
1856.10
439
15000
虎门之战
1856.11
1380
1700
第一次大沽之战
1858.5
660
518
1178
10000
八里桥之战
1860.9
3500
1500
5000
34000
课后作业
1.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有血性,有才气,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C)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 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2.国情对比
材料三:
英国
清朝
政治
先进的资本主义民主国家
衰落的封建主义专制国家
经济
资本主义,工业革命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思想
启蒙思想,科学精神
理学僵化,科技落后
外交
海外贸易,殖民扩张
朝贡贸易,闭关锁国
军事
船坚炮利,作战力强
军备废弛,战力低下
综合
先进的工业文明
落后的农业文明
3.其他原因
材料四:
鸦片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和西方国家主权观念之间的不兼容;中国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史料,引导学生进行直观的视觉感受,增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沟通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导入:以林则徐禁烟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
2.问题引导: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鸦片战争吗?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相关知识。
3.展示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战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建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
(二)讲授新知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优秀教学案例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案例背景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是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重点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以及对中国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
3.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使他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我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我力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五)作业小结
1.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第1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课题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归纳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简况,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及其与虎门销烟的关系;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情感价值观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弱,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近代史是中国的屈辱史与战争史,也是中国的抗争史与探索史,从1840年到1949年,109年的历史,中国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也进行了六次不同阶级的抗争。

屈辱的历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

【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虎门销烟——抢占珠江口——南京下关——《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修(1839)——(1840.6)——(1842.8)——(1842.8)———(1843)————(1844)——(1856)约”——占领广州——占领天津——《天津条约》——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1856)——(1858)———(1858)———(1860)————(1860)二、第一次鸦片战争1.背景:1)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迅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积极海外殖民地和市场,急需改变对华贸易入超的局面,扣开中国的大门。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两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启示。

3.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历史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鸦片战争的起因1.课堂导入(10分钟)通过给学生看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有关鸦片战争的知识。

2.概念解释(10分钟)讲解清楚“鸦片”和“封疆大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这些概念的含义。

3.讲解起因(20分钟)通过讲解清楚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向学生介绍英国为何会进行军事侵略和成立鸦片贸易,并带学生回顾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和措施。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英国选择进行鸦片贸易?清政府为什么长期对鸦片贸易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5.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鸦片战争起因的知识。

第二课时:鸦片战争的经过1.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张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鸦片战争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经过(20分钟)讲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主要战役,包括露口之战、南京会战等。

3.视频观看(15分钟)播放一段鸦片战争的相关视频,例如相关战斗的重现或者相关领导人的演讲,以加深学生对战争经过的理解。

4.个案研讨(20分钟)选取一个具体的战役,给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个案研讨,并回答以下问题:此战役的胜利和失败分别给哪方带来了什么影响?为什么?5.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经过的知识。

第三课时:鸦片战争的结果与启示1.课堂导入(10分钟)给学生看一段视频,展示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讲解结果(15分钟)讲解鸦片战争的结果,包括罗马条约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鸦片战争会对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4.总结与思考(20分钟)通过讲解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启示,提出对中国未来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思考。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培养深入思考的习惯。
2.针对学生分析问题的片面性,教师需提供丰富多样的史料,帮助学生全面、多角度地理解历史事件。
3.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故事讲解等,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国家历史,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4.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分析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内容。
5.对比两次鸦片战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讨论:
1.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讨论其对近代中国的启示。
2.探讨两次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何避免类似的历史悲剧重演。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近现代史有一定了解,但两次鸦片战争的具体史实和深层原因可能掌握不够深入。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纠正。此外,学生对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等价值观的认识有待提高,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方面:
3.结合现实问题,让学生思考两次鸦片战争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并撰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心得体会。
4.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小组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林则徐、关天培等?
-从两次鸦片战争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以应对当前国际形势?
3.通过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两次鸦片战争背后原因和影响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第一次战争有所重叠,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的图片、视频等。

3.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内容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鸦片战争?为什么要进行鸦片战争?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重点讲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案,自主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评价和指导。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两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c.结合时空观念,利用历史地图、时间线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空间和时间感知能力。
d.开展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2.教学过程:
a.导入:通过展示与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b.基础知识讲解:梳理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强调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c.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了解他们对国家历史的关注程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教学拓展: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难点:理解两次鸦片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国家命运的长远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具体战役、条约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的影响。
4.作业评价:
a.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b.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作业提交与检查:
a.学生按时提交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b.对于未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了解原因,给予关心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积极性。
1.必做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旨在检验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和分析能力的掌握。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1)

初中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八年级上册历史学习中,大量的战争、运动冲刺着学生的神经,采用死板教学,必然会使课堂寡淡无味。

将PPT融入到课堂中,有效的改善课堂氛围, PPT中精美课件的制作对我的教学给予极大地帮助。

在课堂中加入大量照片、视频加以佐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视频、图片等影音资料比教师口述来的更为直观,让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我在上《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课时,运用PPT播放图片、史料证明、视频等资料,学生学习更加专注感兴趣,课后主动和我探讨圆明园的兴衰,起到了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教学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课型】:新授课【教学准备】: PPT、课本【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知耻而后勇,要为祖国之崛起而努力奋斗,了解中国在近代社会遭受的苦难,明白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受到尊重,结合党史教育,明白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使中国能够再次站在世界民族之林,绽放光彩。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PPT,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知识点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课件展示条约内容,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课两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进程;
2、理解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3、能够初步地分析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结合讨论、对比等方法分析本课的知识内容;
2、识读《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以及《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3、分析比较为什么在19世纪中西方之间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从而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清朝中后期的历史,可以感受到清王朝的荒淫和腐朽,英法列强“坚船利器“的强大威力,从而让学生领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民族英雄”,认识到为什么林则徐受到后人的崇敬。

在当今社会中,怎样做一个“英雄”。

二、教学要点
重点: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影响。

三、导入新课
出示《大清官民吸食鸦片图》老师可直接提问:这是19世纪的中国众生图,为什么这些图片与以前我们学过的“康乾盛世“相比,有巨大的反差?
了解19世纪“康乾盛世”后,大清王朝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了解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的民族危机。

说明: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可以说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四、新课探究
虎门销烟
1、帝国主义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原因。

国内:19世纪,清王朝逐渐显出衰败的景象,却对同时期西方世界发生的大变动默然无知,“帝国大梦”长梦不醒。

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借助坚船利炮实行殖民掠夺政策,大肆倾销商品,向中国步步进逼。

2、鸦片输入
走私鸦片的原因: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②牟取中国暴利,掠夺中国白银。

3、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1)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2)鸦片走私,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中国的贫弱;(3)鸦片摧残吸食者体质。

过程: 1839年3月道光帝派林则徐到达广州禁烟。

6月3 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难将收缴的全部鸦片当众销毁。

前后23天共计110多万千克。

意义: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维护了民族尊严。

5、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
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的进程
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拓展海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以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侵略和掠夺中国)
结果: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双方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列强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的先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严重破坏;②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任务。

④社会性质: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地位: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史的开端,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总结巩固
学习本课,要会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能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


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落后就会挨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