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精析精练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https://img.taocdn.com/s3/m/38127edf5acfa1c7aa00ccf9.png)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思维导图守望精神家园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的特点、构成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传承和发展__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__坚定文化自信原因做法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内容重要性践行凝聚价值追求__民族精神__内涵重要性发展传承_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_内涵重要性践行,考点梳理延续文化血脉1.中华文化的组成和特点。
(P59)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为什么能够历久弥新?(P59)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P60—6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
(P61)(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6.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P62)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梳理+教材习题解析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梳理+教材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b19b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0.png)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5.1延续文化血脉本课知识梳理1.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容力;创造力▲2.为什么要传承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作用)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6.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作用?)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③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教材释疑点拨11.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7【提示】那达慕大会望果节盘王节春节2.(1)查找资料,分享交流你所了解的文化遗产价值。
(2)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提示】(1)①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
②文化遗产也是提高人文素养,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最好教科书,③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④文化遗产的价值,还在于它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知识点复习及配套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5课 守望精神家园 知识点复习及配套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b5f6314ddccda38376baff5.png)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复习提纲)【一句话必背】1.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中华文化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的魂:中华民族精神。
4.中华文化能薪火相传的原因: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问答题梳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要性)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②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新时代怎样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怎样增强文化自信?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4.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特点?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5.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价值)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6.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①在国家紧要关头时,能够挺身而出、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遇到危险时,能够见义勇为、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能够勤勤恳恳、敬业创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教学课件PPT(附教案、学案、课时练)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教学课件PPT(附教案、学案、课时练)](https://img.taocdn.com/s3/m/d488fda0f12d2af90342e620.png)
12
中华文化的特 点
介绍了这么多中华文化,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中华的 特点吗?
中华文化的特 点
有一种文明却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唯一
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 中华文明
国家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埃及 古中国
产生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2100年
目录
3 课堂小结
中华文化的特点
延 中华文化根 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丰富内涵、传承和发展
续 文
文化自信的内涵、来源坚定文化自信的措施
化
血
中华传统美德的地位
脉 美德万年长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发展
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
目录
4 随堂演练
1.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年文脉涵养了泱 泱中华。这说明中华文化 A.一脉相承 亘古不变 B.一花独放 天下独尊 C.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D.中西合璧 不分彼此
这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载,行程几万里,虽两度为匈奴 所俘,却想方设法脱离虎口。他没能按原定计划说服月氏国和 乌孙国共击匈奴,但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积极地富于创造性 地开始了对西域诸国的实地考察。对各国的地理位置、山川形 势、人口、物产、军事、交通以及与匈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进 行了全面了解。正是基于张骞回国后所提供的第一手资料,西 汉王朝才能做出抗击匈奴的正确决策。
思考: 这些精神对当代中国有着怎样的精神价值?
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1)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2)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 大精神支柱。 (3)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 神纽带。 (4)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 动力。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材小栏目问题解答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材小栏目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b99a5f3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3.png)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教材小栏目问题解答1.【P58】运用你的经验:你知道这些不同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吗?与同学讨论:为什么这些传统节日能够传承至今?参考答案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
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
每年七八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把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
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中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或摔跤三项比赛结合在一起,成为固定形式。
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上广泛开展起来,井逐新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本(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习俗沿袭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会举行那达慕大会。
望果节,藏语“望果节”中的“望”,意为“田地”,“果”为“转圆圈”,“望果节”即:围绕丰收田野的歌舞。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
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
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相传早在公元5世纪末,藏王布德贡坚为确保粮食丰收向雍仲本教佛祖请教。
佛祖施旨,让农民绕田转圈,由手捧香炉、高举幡杆的人作前导,由高举缠绕哈达的木棒和羊右腿的本教教主领路领着持青稞穗或麦穗的本村乡民绕地头数圈后,把各种谷穗插在粮仓和神龛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然后吃丰盛的野餐。
节日一过,紧张的秋收劳作也就正式开始了。
欢度祈盼丰收的“望果节”,是辛劳了大半年后藏区农耕者们的最大喜悦。
2014年11月11日望果节经闲务院批准列人第四批国家级丰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的重大节日,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
【2024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件
![【2024版】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76a96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1.png)
新,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实践创造 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建设社会主 义文化强国,是我们新时期肩负的文化使命。
我们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 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 华文化新辉煌。
➢ 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 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 大的强大__精__神__支__柱__,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 代团结奋斗的牢固__精__神__纽__带__,是激励中华儿女为 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__精__神__动__力__。
探究与分享 教材69页
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 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 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3.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 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拓展空间 教材65-66页
中华美德传承经典阅读
➢ 请你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 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 后体会。
探究与分享 教材63页
➢ 中华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孟子和范仲淹生活 的年代相隔一千多年,但他们的忧乐思想一 脉相承。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 将你的忧乐观与同学分享。
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 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 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 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 展的民族智慧。
第五课 守护精神家园-----道德与法治,九上,初三
![第五课 守护精神家园-----道德与法治,九上,初三](https://img.taocdn.com/s3/m/92024529b9d528ea81c779f3.png)
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知识清单)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互助学习,用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3.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5.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6.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8.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的来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2)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3)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9.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10.怎样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①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②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1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2)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3)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五课 守护精神家园 》说课稿(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五课 守护精神家园 》说课稿(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3e9f79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e.png)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说课稿(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的主要内容是让同学们了解和认识到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教材从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同学们认识到守护精神家园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初步具有守护精神家园的意识,为成为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家、民族、文化等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部分学生可能对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认识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同学们热爱祖国、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同学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认识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同学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同学们思考守护精神家园的重要性。
2.自主学习:让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守护精神家园。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d6e924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1e.png)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1. 中华文化有哪些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有什么重要性?
(1)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
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
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3.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是什么?
(1)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涵: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
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5.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本质及特点是什么?
1 / 3。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同步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同步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d0149bfd0a79563c1e7231.png)
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5课守望精神家园同步练习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心一个最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以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它将现代传媒手段和飞花令等形式相结合,引发了人们对经典古诗词的关注,唤醒了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该节目()①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④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2.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17年起,“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8年6月9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国家设立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意义是()①有利于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③有利于增强我国公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让保护文化成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④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属于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的是()①感恩节②圣诞节③泼水节④“那达慕”大会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4.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两句诗文中指的是中国的___________(传统节日)。
国家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___________()A.中秋节和清明节例行假期B.端午节和清明节例行假期C.端午节和中秋节法定假期D.清明节和中秋节法定假期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髙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来自()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②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③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④对外来文化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6.下列关于文化自信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灿烂的文化③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④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A.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④7.中华传统美德()①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②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产基因③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④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下列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是()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好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④诚信守法、见利思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说明了()①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②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③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④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教材问题解答(53张幻灯片)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教材问题解答(53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f09379cef61fb7360b4c658a.png)
(2)不是。因为平凡生活中如果不以实际行动 为人民服务,展现对祖国的热爱,是不能体现爱 国的。
(1)①上面一栏图中左一为方志敏,左二为狼牙 山五壮士,右一为董存瑞,右二为刘胡兰。下面 一栏中左一为雷锋,左二为王进喜,右一为孔繁 森,右二为焦裕禄。②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 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 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 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 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 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 祝福、祝寿。
傣族 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 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 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 “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 (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 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1)是什么原因和经历让您不留娃名,一次次地
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给予别人温暖? (2)有。12年挽救1053个鲜活生命的湖北汉江 义务救护队,夺刀救人的江西“好考生”柳艳兵、 易政勇,安徽舍命勇救跳楼学生的“好教师”朱 长海,免费载乘残疾人和老人的北京“好的哥” 郭汉华,新疆23年抚养汉族脑瘫弃婴的维吾尔族 “好妈妈”塞满汗.达吾提等。
(1)我感受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坚持不懈、 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精神迸发出的强大力量。 (2)女排精神依然存在。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 崇,最重要的是那种足以流芳百世的不畏强敌、顽 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远远比是否获胜本身更 能鼓舞人。
(1)示例:爱国要在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 处见精神。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 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用实际行动维护 国家的荣誉和利益。(答案具有开放性)。
政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
![政治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6227e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7.png)
神
12.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 )XX具体精神的核心:( )
17.民族精神与其他精神关系:( )
13.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 )、( )、( )高度统一
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位:①当代( )的集中体现 ②当代中国人评
判( )的标准【区分: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 )】③兴国之( )
④当代中国人( )的最大公约数 ⑤价值( )/价值( )/价值
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独具魅力、丰富多彩的特点
3.徽班与昆曲、汉剧等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的包容力和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4.一些外国人专门学习京剧/古诗词/中医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越
来越大
文化
2.中华文化特点:( )
3.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 )
5.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 )、( )、( )
经济、国有企业提供的资源、科研经费、综合国力-物质基础
修改制定法律-法律依据 制度-制度\政治保障 17.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文化
12.文化交流/融合/交融√
文化统一/消融/趋同×
中华文化一枝独秀/优于其他文化/优越感× 全面继承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独特的√
消除文化差异/差距×
消除贫困√
文化
1.中华文化的产生: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与时俱进、 独具魅力、丰富多彩 3.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 历久弥新、与时俱进、独具魅力、丰富多彩的特点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动力 5.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精神标识、精神动力 6.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纽带、精神动力 7.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精华,文化基因。 8.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9.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X) 11.中华文化是民族的根,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同步训练(附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1框延续文化血脉同步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d4e445cc7931b764ce1507.png)
一、单项选择题1.九年级(1)班同学组织开展了“传统节日知多少”的调查活动,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秦说:“我在西安过春节。
”小蕊说:“我在拉萨过望果节。
”小孟说:“我在内蒙古参加那达慕大会。
”同学们的讨论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 模棱两可、晦涩难懂 B. 包罗万象、完美无缺C. 博大精深、不可捉摸D.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特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题文中我国形式各异的传统节日,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D观点正确;AC中模棱两可、晦涩难懂、不可捉摸的观点是错误的;B中华文化包罗万象,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所以正确答案选D。
2.在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灿若星辰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有( )①中国哲学博大精深,彰显东方智慧②中国传统伦理充满人伦温情及家国情怀③传统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唐诗和宋词是奇葩④中国科技发明享誉全球,民间工艺巧夺天工⑤中华武功扬名世界,中医中药福泽人类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内容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以及中医中药等都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D。
3.下面关于中华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③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④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作用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所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守护精神家园精析精练要点突破要点一中华文化根1.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内容.(1)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沧桑、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3)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新时代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来源、强大底气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
6.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要点二美德万年长1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
4.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要点三高扬民族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内涵(1)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
(2)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先后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2)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
(3)在改革开放时期,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充满生机。
3.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要点四构筑中国价值1.为什么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个人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4.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疑难探究要点一中华文化根例1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灿烂的中华文化( )①是由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④是中国的,不是世界的A 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的认识。
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①说法正确。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②说法正确。
各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③说法错误。
④说法错误,中华文化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故选B。
答案B类题突破1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舞动的北京”。
会徽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地结合起来。
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该( )①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②吸收健康的外来文化③传承中华文明,排斥外来文化④中西交融,兼收并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C点拨③中“排斥外来文化”的说法错误,要摒弃外来文化中的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
①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类题突破2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提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倡文化自信。
下列对文化自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③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④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要点二美德万年长例2 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引领一座城市的风尚。
近年来,扬州涌现出一群“扬州好人”,他们用道德的火炬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开展“扬州好人”评选活动有利于()A传承中华传统美德B.弘扬以奉献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C.彻底提高市民素质D.把扬州建设成为富饶美丽的城市解析“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引领一座呔守的风尚”是弘扬正能量的具体表现,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
B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C说法太绝对;D说法与题意无关。
故选A。
答案A类题突破3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
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是()①诚实守信、童叟无欺②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③自强不息的昂扬锐气④孝敬父母、尊敬师长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不属于中华传统美德;排除②.故选D。
类题突破4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为此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父母。
(1)写出一句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2)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孝敬父母答案(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百善孝为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
(写出一句即可)(2)听从父母的正确指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不提过分要求;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长大后赡养父母。
.要点三高扬民族精神例3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
下列古语含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自强不息B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爱好和平C.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勤劳勇敢D.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团结统一解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体现了自强不息,故A对应正确;“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恩是不得志时就要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够这样,与爱好和平无关,排除B;“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体现了仁爱精神,与勤劳勇敢无关,排除C;“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D。
故选A。
答案 A类题突破5 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下列哪一民族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抗洪精神B“两弹一星”精神C长征精神 D 雷锋精神答案C点拨本题考查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
抗洪精神是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均不符合题意。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C符合题意。
故选C。
类题突破6 下列关于青少年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②积极参加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③把提高学习成绩放在首要位置④学习民族英雄,从小立志报效祖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B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做法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