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
![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96dad62f01f69e314232943e.png)
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襁褓:不满周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孩提:两至三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总角:幼年泛称。
及笄:女子十五岁。
垂髻之年:指儿童。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黄口:十岁以下。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幼学之年: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标梅之年:出嫁志学之年:十五岁。
(单髻.及髻.抓髻.)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壮室之年)不惑之年:四十岁。
(强仕之年.春秋鼎盛)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艾老.服官政.)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杖乡之年.耆年.)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国之年.致仕之年.)杖朝之年:八十岁。
(杖朝之年.)耄耋:八十、九十岁。
齯齿.鲐背.冻梨.黄发: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叫“干支纪年法”。
六十甲子顺序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
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0dfca68ba32d7375a517809e.png)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
![人的各个年龄段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72a377320912a216147929d6.png)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嫣红而宝贵,生色出众)
第四十年 红宝石婚 (名贵难得,色泽永恒)
第四十五年 蓝宝石婚 (珍贵灿烂,值得珍惜)
第五十年 金婚 (至高无上,婚后第二大庆典,情如金坚,爱情历久弥新)
第五十五年 翡翠婚 (如翡翠玉石,人生难求)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第六十年 钻石婚(夫妻一生中最大的一次结婚典庆,珍奇罕有,今生无悔,是最隆重庆典)
70白金婚 75年—金刚石婚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第三年皮革婚(开始有点韧性)
第四年丝婚(缠紧,如丝般柔韧 ,你浓我浓。)
第五年木婚(硬了心,已经坚韧起来)
第六年铁婚(夫妇感情如铁般坚硬永固)
第七年铜婚(比铁更不会生锈,坚不可摧)
第八年陶婚 (如陶瓷般美丽,并须呵护)
第九年柳婚 (像垂柳一样,风吹雨打都不怕。)
表示年龄的别称
![表示年龄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85e1d316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4.png)
表示年龄的别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表示年龄的别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法,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描述人的状态和属性。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人们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特质,因此有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来表示这些特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表示年龄的别称。
1. 0-5岁:婴儿、幼儿、小孩婴儿是指刚出生不久的儿童,通常称为“宝宝”,幼儿指3-6岁的孩子,小孩是对幼儿期的孩子的一种通用称呼。
2. 6-12岁:儿童、少年儿童是指6-12岁的孩子,少年在中国是指12-18岁的年龄段。
4. 20-39岁:青年、中年青年是指20-39岁之间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阶段的年龄段。
中年通常是指40-59岁之间的人。
5. 40-59岁:中年、壮年中年是指40-59岁之间的人,壮年则是指身体强壮、精力旺盛的成年人。
6. 60-74岁:老年、长者老年是指60-74岁之间的人,长者则是尊称老年人的一种说法。
7. 75岁以上:耄耋、老寿星耄耋通常指75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寿星则是一种尊称。
年龄是一个人生命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和阅历的体现。
不同的年龄段代表着不同的责任和使命,也代表着不同的阶段和成就。
通过不同的称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人所处的生活阶段和人生体验。
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每一个年龄段,珍惜每一段人生旅程,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第二篇示例:表示年龄的别称有许多种,不同的年龄段,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
无论是用于幽默调侃,还是用于称呼尊卑长幼,这些称呼都反映了社会对年龄和成长的认知和态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表示年龄的别称吧。
1. 幼儿时期在幼儿时期,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用于称呼小朋友的别称。
比如“小家伙”、“宝贝”、“小天使”等等。
这些称呼往往带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体现了人们对于幼儿的关爱和呵护。
2. 少年时期当孩子逐渐长大,进入少年时期,我们可能会听到一些更为年幼露齿的称呼。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f84d00c9ad51f01dc281f139.png)
各个年龄段的称谓《学习札记》婴儿:人初生时;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
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
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
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
《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
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
《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
后称元配为结发。
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年龄段称呼
![年龄段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9794c39bdaef5ef7ba0d3c6a.png)
年龄段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b09b540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1.png)
古代各个年龄段的称呼如下: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各年龄阶段的称谓
![各年龄阶段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d4d1e85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5.png)
各年龄阶段的称谓1. 咱们中国人真有意思,给不同年龄段都起了特别形象的称呼。
就像给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贴上了可爱的小标签似的。
2. 刚出生的娃娃,大家管他叫"初生儿",满月前叫"襁褓"。
小区里王奶奶逗小孩时总说:"哎呀,这襁褓中的小娃娃,香喷喷的像个小包子!"3. 满月到周岁,叫"哺儿"或"吃奶娃"。
这时候的娃娃整天就知道吃吃睡睡,李婶儿常说:"你瞧这小家伙,吃得白白胖胖的,跟个小糯米团子似的。
"4. 一岁到三岁是"幼儿",也叫"咿呀儿"。
这会儿的娃娃学说话,整天咿咿呀呀的,可逗了。
张大爷说:"这阶段的娃娃像个会动的小话匣子。
"5. 三岁到七岁叫"童子"或"总角"。
男孩子把头发梳成两个小揪揪,像对小犄角。
小明他妈说:"瞧我家这总角,顶着俩小揪揪,多精神!"6. 七岁到十二岁是"孺子"时期。
这时候上学读书,开始懂事了。
老师常说:"这帮孺子可真是活泼好动,像群小麻雀。
"7. 十二岁到十五岁叫"少年",女孩叫"豆蔻年华"。
李老师感叹:"十三岁的女孩儿,像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多美啊!"8. 十五岁到二十岁是"及笄"女和"弱冠"男。
这时候男孩戴帽子了,女孩可以簪子盘发了。
赵妈妈说:"女儿及笄那天,我都快哭了,闺女真的长大了。
"9. 二十岁到三十岁叫"壮年",这是人生最火热的时候。
老王常说:"看看这群壮年,干活儿有劲,想法多,跟小火炉似的。
"10. 三十岁到四十岁是"而立",四十岁到五十岁是"不惑"。
关于年龄的称呼
![关于年龄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60b5a4cf89eb172ded63b7ad.png)
关于年龄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各个年龄段的别称
![各个年龄段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4ece53bb65ce0508763213c6.png)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10岁以下黄口10岁女髻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14岁女豆蔻年华1315岁舞勺之年15岁女及笄之年1520岁舞家之年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50岁知命之年半百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80岁杖朝之年88岁米寿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台骀背之年99岁白寿100岁期頣人瑞108岁茶寿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பைடு நூலகம்
70岁――古稀、杖国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頣,人瑞
108岁——茶寿
人生年龄段的称呼
![人生年龄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fcb780e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6d.png)
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
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古文并加以承传。
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9岁九龄:为9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十三:为13岁。
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wan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志学:为15岁。
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
20岁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d5daebb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f.png)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
在古代,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丰富的称呼,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对年龄的尊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
以下是对古代不同年龄段的称呼的详细介绍。
1.婴儿期:婴儿在古代被称为“赤子”或“襁褓”。
这个阶段的称呼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
和爱护,体现了古人对新生儿的珍视。
2.幼儿期:幼儿在古代被称为“孩提”或“垂髫”。
这个阶段的称呼反映了孩子们天真无
邪、活泼可爱的特性。
3.少年期:少年在古代被称为“总角”或“束发”。
这个阶段的称呼意味着孩子们开始步
入成熟,开始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4.青年期:青年在古代被称为“弱冠”或“及笄”。
这个阶段的称呼标志着年轻人已经成
年,开始独立生活,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开始承担起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
5.中年期:中年人在古代被称为“壮年”或“盛年”。
这个阶段的称呼体现了中年人的成
熟和稳重,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家庭和社会的重任。
6.老年期:老年人在古代有多个称呼,如“杖朝”、“花甲”、“古稀”等。
这些称呼体现了
对老年人的尊敬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总的来说,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称呼不仅是对年龄的简单划分,更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这些称呼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和价值观,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风貌的窗口。
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对年龄的称呼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们应该仍然保持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175421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3.png)
中国古代男女年龄称谓一览表一、男性称谓1. 童男:指未成年的男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男孩。
2. 少年: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男孩称为少年。
3. 青年: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指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指年龄在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是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指年龄超过六十岁的男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二、女性称谓1. 童女:指未成年的女孩子,一般指小于十岁的女孩。
2. 少女:指年龄在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女孩,也有人将十三岁以下的女孩称为少女。
3. 青年女子:指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女子:指年龄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事业和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女性:指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转折点,即将步入老年。
6. 老年女性:指年龄超过五十岁的女性,是女性人生的晚年阶段。
三、男女称谓对比1. 童男与童女:指未成年的男孩和女孩,年龄相同。
2. 少年与少女:指十岁到十八岁之间的男孩和女孩。
3. 青年男子与青年女子:指十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朝气时期。
4. 壮年男子与壮年女子:指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事业与家庭责任最重的阶段。
5. 中年男性与中年女性:指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转折点。
6. 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指超过六十岁的男性和女性,是人生的晚年阶段。
通过以上的一览表,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中国古代男女的年龄称谓,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有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龄和性别的重视。
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人对不同年龄段人物的不同期望和要求,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和文化的一部分。
在古代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称呼,更代表了不同年龄段人物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90250b5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f.png)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在古代社会,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有着不同的称谓,以此来表示对其身份和地位的尊重。
下面是古代各年龄段的一些常见称谓:1. 婴儿期(0-3岁)在古代,婴儿期被称为“襁褓”或“乳儿”。
“襁褓”一词指的是用布包裹的婴儿,是保护和照料的象征。
“乳儿”则是指还在吃母乳的婴儿。
2. 幼儿期(3-7岁)幼儿期被称为“童子”或“苗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学习基本的礼仪和生活技能,逐渐发展出独立的个性。
3. 童年期(7-16岁)童年期被称为“童年”或“童生”。
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开始学习识字、算术等基本的知识。
4. 青年期(16-30岁)青年期被称为“青年”或“少年”。
这个阶段的人们开始步入社会,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男性在这个年龄也可能开始从事工作或结婚。
5. 壮年期(30-50岁)壮年期被称为“壮年”或“夫子”。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通常在事业或家庭中有着一定的地位和权威,同时也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
6. 中年期(50-70岁)中年期被称为“中年”或“中堂”。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已经经历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并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
7. 老年期(70岁及以上)老年期被称为“老人”或“长者”。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享受着退休生活,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
这些称谓不仅仅是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称呼,也反映了古代文化对不同年龄段人的观念和重视程度。
在古代社会中,年龄被视为一种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人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给予不同的待遇和评价。
继续写相关内容,1500字8. 老寿星(80岁以上)对于那些享年80岁以上的长者,古代社会常常尊称他们为“老寿星”,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长寿的境地。
这是对他们长寿和智慧的赞颂,也是对他们积累的人生经验和智慧的致敬。
在古代,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各自的称谓,这不仅是一种形式的尊重,还体现了社会对各个年龄段人的期望和角色定位。
婴儿期和幼儿期的称谓,强调了对孩子的照料和关爱,希望他们能健康成长。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7b4ad69751e79b896802264f.png)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a298ca1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b.png)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国学分享 2018-09-13 21:40:41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_——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人在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人在各个年龄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d6091d25b4daa58da0114a31.png)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女)----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之年。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
![各个年龄段的称呼](https://img.taocdn.com/s3/m/89e25439b90d6c85ec3ac6fe.png)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