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在 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合集下载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先锋——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先锋——二甲双胍

本文链接:/Periodical_tnbtd201110011.aspx
二甲双胍的安全性
二甲双胍降糖作用机制较多,包括抑制肝脏的 糖原异生,延缓葡萄糖由胃肠道摄取.提高外周组
因此,二甲双胍不愧誉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先锋。醢
万方数据
2型糖尿病的治疗先锋——二甲双胍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刘先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 Diabetes World 2011(10)
缓释二甲双胍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
目前,我国医药市场上二甲双胍主要剂型有普 通剂型和缓释剂型。普通剂型的二甲双胍极易溶于 水,口服后药物迅速溶出,导致消化道内局部药物 浓度超过饱和浓度,刺激胃肠道黏膜,从而腹泻、 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更高。此外,普通 剂型需要一天服药三次,很容易产生漏服现象,影 响患者的血糖控制.服药依从性差。缓释剂型的二 甲双胍,由于加入了缓释技术,使药物缓慢释放. 每天服药一次。便能满足患者控制全天血糖的需 求.服药方便,能够很好避免漏服现象。此外,由 于缓释作用,药物对消化道刺激很小,不容易引起 消化道不良反应。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等医疗单 位所做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甲双胍可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大量的医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在 控制体重.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 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水平).控制血压.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 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以及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和 改善血管舒张功能等方面均能够使患者获益,从而 全面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 生风险。
(商品名卜可,北京万辉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

二甲双胍——糖尿病的诊疗基石与老年病新秀

二甲双胍——糖尿病的诊疗基石与老年病新秀

二甲双胍——糖尿病的诊疗基石与老年病新秀发布时间:2021-03-29T12:20:15.0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6期作者:李家桂[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的今天,李家桂云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云南昆明 650032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的今天,糖尿病这一慢性疾病对居民所产生的威胁正在日渐上升,目前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了四千万人左右,我国已经成为了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二甲双弧是糖尿病诊疗之中的首选药物。

糖尿病病患在患病之后会由于疾病的影响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等诸多症状。

糖尿病的诊疗非常漫长,目前在临床医学针对糖尿病尚未研发出彻底的治愈方案,在诊疗糖尿病病患的过程中,诊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

本次研究将以糖尿病病患的诊疗方案作为主要依据,探究二甲双胍这一药物对于糖尿病诊疗工作所产生的意义。

关键词:双甲二呱;糖尿病;应用;诊疗效果引言: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具有多样性,根据各项临床资料的不同,目前临床将糖尿病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特殊类型糖尿病[1]。

妊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妊娠期病患体内的激素出现了变化。

1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青壮年人群,病患的年龄通常低于30岁。

病患在发病之后会出现明显的消瘦症状,1型糖尿病病患的首发症状为酮症酸中毒。

2型糖尿病的常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自身存在肥胖这一问题的中老年人群患有2型糖尿病的概率显著高于体型正常的中老年人群,大部分2型糖尿病病患自身同时还会存在高血压疾病,动脉硬化等问题[2]。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诊疗药物,同时也是目前糖尿病诊疗之中认可度最高的药物[3]。

1二甲双胍的研发史二甲双胍这一药物最早出现是在1927年的法国,当时的研究学家从山羊豆中提取出山羊豆碱并展开了相关的实验,这一研究发现山羊豆碱能够让实验体产生类似低血糖的症状,但是这一研究并未受到市场的重视。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简称T2DM)使用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6例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所选的患者都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TG、2hPG、FPG、HDL-C和LDL-C 以及HbA1C等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的患者和治疗前比TG、2hPG、FPG和LDL-C以及HbA1C等各指标都有明显的下降,HDL-C和治疗前比也有明显的上升,组间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治疗T2DM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和血脂,值得广泛使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疗效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的降糖药物,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胰岛素增敏剂,能有效的控制血糖值,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现象以及控制体重的作用,并且副作用非常小[1]。

为具体研究二甲双胍药物的具体药效,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86例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期间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中有男性41例,女性有45例,年龄在37~64岁,平均(41.07±11.87)岁,病程在2~7年,平均(4.27±2.24)年,其中有13例高血脂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有17例冠心病患者,没有严重的脏器疾病。

所有患者都正常进行运动和饮食治疗。

纳入标准:①所选的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标准。

②对本次试验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②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

③排除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大于133μmol/L的患者。

1.2方法所选的86例T2DM病人都进行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等,并给予盐酸二甲双胍(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0908,规格0.25g)片口服,每次服用250-500mg,每天服药2到3次,服用时间为饭前30min,服药的最大剂量每天不能超过1.5g,每天服药的最小剂量不能低于0.5g。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2005 IDF糖尿病全球防治指南及2006 ADA/EASD共识声明的解读

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2005 IDF糖尿病全球防治指南及2006 ADA/EASD共识声明的解读
险 ,均应从初治时就选择二 甲双胍 ,在最初 的数 周应逐渐增加
1 20 D 2型糖 尿病全球治疗指南》 药物治疗要点 0 5I F《 IF是 全球性 著名糖 尿病学 术研究 及普及教育学 术组织 。 D 20 0 5年 ,I F制定 了第一个 《 D 2型糖 尿病 全球治疗 指南》,该 指南 针对不同国家 的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及糖尿病现状 ,制定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 、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严重 危害着 人类 的健康与生命 。我 国 目前糖尿病 患者约 有 4 0 0 0万人 。社 会的进步与发展、经济 增长 、生活水平 提高 、生活方式 改 变、 人均 寿命延长、肥 胖 、人 口老龄化等均促进糖尿病患病人群 的
继续增加 。如何更经 济 、有效 的使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 控 双胍是众 多 口服降糖药物中的一线用药 ,其他药物往往是在患
●1服降糖药标准治疗方 案 :当单一的生活方式干预血糖 : 3
控制失败时 ,应该依据 血糖 控 制水平开 始 1 服 降血糖药 物治 : 3
疗。药物治疗过程中依然保持 生活方式干预的措 施。使用每一
种降糖 药物均应考虑其起始 剂量或剂量 的增加 ,并 在 2— 6个
月内检测其反 应。2型糖 尿 病患 者除非 有 肾脏 损 害证据或 风
【 摘要 】 20 年 国际糖尿病联盟 (D )公布 了 《 型糖尿病 全球 治疗指南》 20 年 美 国糖尿病学会 ( D ) 05 IF 2 , 06 A A
和 欧洲糖尿病研 究学会 ( A D)共同发布 了2型糖尿病治疗新共识 :建议新 确诊 的糖尿病患者应 当在采取生活方 式干 ES
预的 同时应用二 甲双胍 。共识是在新 的循证 医学研究基础上 产生的治疗理念 的进步,值得 向广 大基 层临床 医生推 广和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

中国医药报/2012年/11月/15日/第006版合理用药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用药编者按今年11月14日是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口号是“保护我们的未来”。

为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治疗用药的认识,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国内权威专家,就糖尿病合理用药进行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糖尿病的规范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众多,各种药物都有不同的作用,然而有一种已经上市50多年的老药,被指南推荐在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后,血糖仍未降到满意水平者的一线用药;它几乎可以和所有其他降糖药物联用,并增加疗效;它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还有较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它就是二甲双胍,被专家认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到7.0%可显著降低心梗和死亡风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教授介绍说,研究表明,肥胖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心梗发生率和全因死亡明显下降。

和安慰剂比较,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以上;和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效果更好;与单用胰岛素相比,加用二甲双胍可以更进一步降低血糖,而体重不增加;二甲双胍较小剂量(1000~1500毫克)与较大的剂量(2000~3000毫克)相比,较大的剂量可以降低更多的糖化血红蛋白。

2012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的最新共识指出,在生活方式干预、体重控制、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在效果、安全性、费用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是非常好的。

这份共识推荐:二甲双胍作为惟一2型糖尿病起始用药,是与口服降糖药以及胰岛素联用的基础。

郭晓蕙说,只要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就应始终保持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在我国糖尿病治疗指南中,二甲双胍被作为一线治疗用药。

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

Vol.31No.2Feb.2015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1卷第2期(上)2015年2月2-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DM),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型肾病、神经系统性病变、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网膜改变等多种并发症.2-DM 约占发病人数的90-95%,糖尿病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报道显示过去十年中,美国2-DM 患病率上升30%,目前我国每年也有10%的新增病例[1].2-DM 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及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本文将对降糖药物中的双胍类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二甲双胍进行阐述.1二甲双胍及其作用机制双胍类降糖药物由两个胍基和一条侧链组成,于20世纪20年代被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后来由于胰岛素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而逐渐被淡忘.50年代,双胍类药物又有了新的报道:二甲双胍、苯乙双胍和丁福明.由于苯乙双胍和丁福明具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退出临床使用[2].而二甲双胍由于其良好的作用效果及少有的不良反应而成为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物之一.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有:(1)其可以促进周围组织或细胞中糖的无氧酵解,有效的抑制或延缓糖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并且抑制肝脏和肾脏的糖异生作用,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分解,降低脂肪酸的非酯化水平,从而减轻对胰岛β细胞的脂毒性,从根本上改善胰岛素抵抗;(2)二甲双胍可以增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即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胰岛素介导组织可以加强对葡萄糖的利用,而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如脑组织、肾脏、胃肠道、皮肤组织等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增加作用.(3)二甲双胍主要是降低或抑制多余的肝脏葡萄糖生成.从而可以提高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肝糖的分解以及肝脏对糖新生底物的吸收.二甲双胍能抑制脂肪酸氧化,使甘油三酸酯的水平明显下降,对三羧酸循环起到积极的作用[3].2二甲双胍的优势二甲双胍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有三[4-7]:(1)二甲双胍可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控制体重,(2)二甲双胍是唯一有文献的报道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口服降糖药物,据报道其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可能是独立于其降糖作用的新的作用优势[6].(3)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2.1二甲双胍是针对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对于非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疗效也相对较好.文献报道二甲双胍还可以预防有糖尿病倾向的肥胖者出现糖尿病.Cochrane 荟萃分析表明,二甲双胍比α-糖苷酶抑制药、二肽基肽酶4抑制药经及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物,能更有效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2.2保护心血管并能有效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二甲双胍不但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且还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并能抑制氧化应激状态下细胞凋亡等.2.3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二甲双胍于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2-型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及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本文将对降糖药物中的双胍类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优势、副作用以及适用范围进行阐述.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药物;二甲双胍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5)02-0094-0294--. All Rights Reserved.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发生的基础病因之一,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方面.文献报道,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其他类降糖药物有所不同,在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二甲双胍还能使胰岛素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证明了二甲双胍可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单独服用二甲双胍也很少会引起低血糖血症.3二甲双胍的副作用糖尿病患者在服用二甲双胍后可能出现腹泻、呕吐、恶心、腹胀、食欲减退等不良现象.要在用餐或用餐前不久服用以减少胃肠副作用[8].长期服用二甲双胍要注意血浆肌氨酸酐的浓度,营养不良的病人要注意检测血红蛋白[9].也可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但极少引发贫血.二甲双胍最严重的副反应是乳酸中毒,由于二甲双胍本身并不能增加肝肾功能正常和非缺氧状态下体内乳酸浓度,而组织缺氧是发生乳酸酸中毒的首要原因,肝肾功能不全时乳酸代谢存在严重障碍.但老年患者可以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且较为安全[7].乳酸酸中毒发生率相对比较低约0.03‰,但死亡率是相当高的.乳酸酸中毒症状为过度换气、腹部不适,若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使用.4二甲双胍的适用范围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其应用价值和临床地位较为重要,并且适用范围较为广泛: (1)有糖耐量受损的情况出现时;(2)因为二甲双胍具有减肥、降低血糖、保护心血管系统、防止并发症的多种功效因此在调整生活方式同时,二甲双胍可以作为首选治疗药物使用;(3)二甲双胍可以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疗效不明显或无效时服用;(4)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单独服用二甲双胍或将其与胰岛素联合应用进行治疗,这种疗法在临床上疗效确切、耐受性相对较好,并且获得了美国和欧洲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可;(6)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80岁以上患者肌酐清除率必须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服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参考文献:〔1〕程丹丹.糖尿病药物市场争夺战[J].中国卫生产业,2010,7(7).〔2〕Andrew J.Krentz and Clifford J.Bailey.Oral antidiabeticagents:curentrole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J].Drugs,2005,65(3):385-411.〔3〕Krentz A J.Insulin resistance,Oxford:Black well Science,2002.〔4〕Stumvoll M,Nu han N,Perriello G,et a1.Metabolic effects of meformin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 End J Med, 1995,333:550-554.〔5〕王华.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Chin J of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February2010.vol.3No.3〔6〕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Intens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diabetes(UK-PDS33).Lancet,1998,352: 837-853.〔7〕胡红琳,王长江.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的应用研究.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2010,8(4).〔8〕CusiK.De Fronzo RA.Metform in:are view of its meta bolicefects[J].Diabetes Rev,1998,6:89-131.〔9〕Howlett HCS,Bailey CJ.Arisk.benefitassess ment of met formin in type2diabetes mellitus.In: Krentz AJ,editor.Drug treatment of type2 diabetes[J].Auckl and:Adis Books.2000:61-76.95--. All Rights Reserved.。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总结

2009 2006
二甲双胍是所有新诊断患者的首选用药,在超重肥胖患者中更被 推荐为唯一首选——NICE
二甲双胍是贯穿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ADA/EASD
2005 2004
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基石——IDF 欧盟批准二甲双胍用于10岁以上2型糖尿病儿童
2002 二甲双胍能预防糖耐量受损(IGT)向糖尿病的转化——NIDDK的DPP
PI 姓名
冯波教授 胡仁明教授 刘志民教授
苏青教授 郎江明教授 陈定宇教授
李焱教授
中国研究-5
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可使HbA1c降低1.8%
平均日剂量 mg SD
1405.0 400.5
基线HbA1c平均值(%)(SD) 8.50(0.839)
16周时HbA1c平均值 %
6.66
1421.7 337.1
8.38(0.847)
6.65
1446.5 386.6
8.26(0.767)
6.48
8.38(0.822)
6.58
77.5%* 中国研究-6
81.1%*
75.0%* *:达标率
二甲双胍在体重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长期血糖控制效果 ——日本研究
日本研究-1
Ito H, et al. Nutr Metab Lond . 2010 Nov 12; 7: 83.
Salpeter SR,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Apr 14; 4 : CD002967.
荟萃分析——研究结果
乳酸酸中毒 荟萃分析-3
Salpeter SR,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Apr 14; 4 : CD002967.

二甲双胍的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

二甲双胍的作用
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血糖药物,常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血糖水平:二甲双胍通过多个途径降低血糖浓度。

首先,它抑制肝葡萄糖的产生,减少肝脏释放葡萄糖到血液中。

其次,它增加肌肉和脂肪等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加体内葡萄糖的利用效率。

最后,二甲双胍还降低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减缓葡萄糖的进入血液。

2. 改善胰岛功能:二甲双胍可减轻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增强胰岛素的分泌能力。

它能够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作用。

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患者通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3. 降低血脂水平: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改善血脂谱。

这对于伴有高血脂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有益。

4. 减轻体重: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脂肪的合成和储存。

它还可以抑制食欲,减少摄入的能量,促进体重的减轻。

这一点对于伴有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此外,二甲双胍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改善内皮功能,减少血管阻力,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

它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损伤。

这些作用都对糖尿
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低十分有益。

总之,二甲双胍作为一种降血糖药物,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和体重,从而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

在临床上,二甲双胍通常作为首选的口服降糖药物,与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使用,具有良好的疗效。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脂代谢的影响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脂代谢的影响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脂代谢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升高,同时伴有脂质代谢紊乱。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除了其降糖作用外,二甲双胍还具有一定的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脂代谢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二甲双胍的药理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以及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血糖。

其作用机制包括:1. 抑制肝糖原异生:二甲双胍通过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途径来抑制肝脏中的糖异生酶活性,从而降低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增加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 抑制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减少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来降低胰岛素抵抗。

除了降糖作用外,二甲双胍还具有一定的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

二、二甲双胍对脂质代谢的影响1. 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这可能与二甲双胍能够促进脂肪酸氧化,抑制脂肪酸合成有关。

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抑制肝脏中的脂肪酸合成酶来减少肝脏对脂肪的合成,进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2. 改善血清胆固醇水平二甲双胍还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胆固醇水平,包括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通过增加肝脏中胆固醇的代谢和利用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 减少脂肪组织炎症反应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反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胰岛素抵抗是脂质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脂肪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脂质代谢。

通过以上机制,二甲双胍可以对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影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整体代谢状态。

三、临床应用基于二甲双胍对脂质代谢的积极影响,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

最新: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以二甲双胭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完整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迅速攀升至11.2%,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其中90%以上为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1.1.itus,T2DM)患者;目前糖尿病治疗的达标率低,糖化血红蛋白(g1.ycatedhemog1.obinAi c,HbAi c)<7%的患者比例不足50%,而患者依从性较差,联合治疗过晚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血糖不达标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1项纳入了34737例T2DM患者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在新诊断且诊断后至少存活1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诊断后第1年的HbAIC≥6.5%与预后较差相关,以病程<1年暴露期间HbAIC<6.5%为参照,HbAIC≥6.5%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HbAk≥7.0%与死亡率增加相关。

因此,在糖尿病诊断后1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未来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长期风险直接相关,早期控制血糖达标(一般HbAιc<7%,个体化目标为HbAιc<6.5%)仍然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二甲双胭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基础用药,但由于高血糖发生的机制复杂,随着T2DM的进展,单药治疗达标率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患者依从性差。

因此,以二甲双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fixed-dosecombination f FDC)成为联合治疗的重要选择,在T2DM 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增进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的了解,促进合理应用,国内相关专家成立了《以二甲双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编写组,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检索,并基于临床实践,撰写了本共识,以期规范以二甲双胭为基础FDC 的临床应用。

降糖药物FDC应用优势和基本原则一.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必要性为实现血糖达标,大多数T2DM患者需要口服降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当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时,应及时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降糖药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

降糖药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

降糖药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的优势关键词抗高血糖药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优势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和分类标准建议将糖尿病分成4大类型:即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期糖尿病。

200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报道指出,全世界范围内有超过2.46亿成年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可能被改写为3.8亿。

2007年~2008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的调查显示,我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1],我国是继印度之后的第二大糖尿病国家。

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而且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呈逐年升高的趋势[2]。

本文探讨抗高血糖药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具有的优势,不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保护心血管,可作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

2型糖尿病的特点2型糖尿病起病慢,大多数在40岁后发病,特别是老年发病,但也可在儿童,青少年期发病,因开始时多有胰岛素抵抗,此型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也可升高,肥胖型患者胰岛素水平可高于正常。

肥胖是2型糖尿病独立的高危因素。

体重的增加与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高度相关。

此型患者可长期无糖尿病症状,但病情呈隐匿性进展,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大血管,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二甲双胍的优势只降高血糖,不致低血糖:双胍类药物并不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效果的,而且对正常人无降低血糖的作用,正常人服后不会发生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服后可使增高的血糖降低,但极少引起临床的低血糖。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分解利用,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同时可抑制脂肪等的吸收,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减少肝糖输出,故严格应称之为:“抗高血糖药”[3]。

这与磺胺类降糖药是不同的。

磺酰脲类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近年研究证明,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有不同程度衰竭,且在确诊后的5~10年最终会衰竭,促胰岛素分泌药物在某种程度将加快胰岛β细胞功能的衰竭。

二甲双胍:历经坎坷终成正果

二甲双胍:历经坎坷终成正果

家庭医药 2017.0538专家评药编辑/杨丽伟 jtyy6729@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如果要从中评选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疗效证据最充分、卫生经济学效益最高的单药,二甲双胍是当之无愧的冠军。

作为问世数十年的经典老药,二甲双胍历经坎坷,从一度在退市边缘挣扎,到如今终成正果、成为抗击2型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奠定了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王者地位。

我国医药学专家曾于 2014 年制定《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随着更多临床证据的出现,不久前,我国又发布《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共识》),对二甲双胍的临床地位、疗效等给予了新的肯定。

新《共识》与以往的内容主要有哪些不同呢?让我们再次聚焦这位降糖老将。

二甲双胍:历经坎坷,终成正果指导专家: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熊 玮 / 杨 帆整 理:杨丽伟关于二甲双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中世纪的时候,人们就发现当时常用的成药Galega(山羊豆)具有缓解糖尿病患者多尿,减少尿糖的作用。

但直到上世纪初,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才知道该植物中含有丰富的“胍”类化合物,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胍”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很大毒性。

为了抗击在当时尚无药可治的绝症——糖尿病,科学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胍”的改造工作,合成了一系列胍类衍生物,“二甲双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历史舞台,那一年,是1929年。

随之,苯乙双胍、丁双胍、二甲双胍等陆续在美、德、法等国上市,一时风光无两。

可双胍家族风头正劲之时,悲剧发生了。

医生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发现苯乙双胍可能会诱发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乳酸性酸中毒。

很快,苯乙双胍就被完全踢出市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本是同根生”的二甲双胍虽没见恶性事件,但也难以不受牵连,一度也苦苦挣扎在退市的边缘。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

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从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通过确凿事实,验证了二甲双胍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甚至被认为是唯一明确可使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

v1.3-二甲双胍治T2DM的“价值医学”

v1.3-二甲双胍治T2DM的“价值医学”

二甲双胍治疗T2DM的“价值医学”Pharmacoeconomic evaluation about metformin in type 2 diabetesmellitus摘要:回顾评价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药物经济学的相关文献,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该药治疗2型糖尿病进行有效性和经济性方面的分析,为患者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依据,同时为合理分配医药资源在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药物经济学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名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或成人糖尿病,多在35到40岁之后发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90一95%。

由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疗费用正逐年增高,而药物经济学旨在考察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或某一项医疗卫生政策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保证用药的安全、高效、经济。

因此,进行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1 二甲双胍的药物经济学价值1.1 全球及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与社会的经济负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球糖尿病患者为1.35亿[1],2011年统计全球共有糖尿病患者3.36亿[2],2014年地最新统计数字为3.87亿,并预计2038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5.92亿[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杨文英教授公布的“中国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显示,在我国20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前期的比例为15.5%,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达9240万人,其中城市4930万人,农村4310万人[4]。

而2013年宁光教授等调查的最新数字显示,中国成年人有近12%患有糖尿病[5]。

我国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升高,并发症的发生使其致死、致残,已成为造成医疗费用增高的主要原因[6~9]。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

2型糖尿病行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摘要:目的:对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实施分析。

方法:运用奇偶法将本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涉及研究组(58例)、对比组(58例)。

研究组用药为二甲双胍,对比组用药为拜糖平,分析组间临床疗效、血糖水平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不良反应率较对比组低,临床疗效较对比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结论:予以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为显著,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临床疗效;药理机制糖尿病被纳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一种机体胰岛素功能发生减退后,靶细胞敏感性降低导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代谢性疾病,其中常见类型是2型糖尿病,占比高达95%以上。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种族、遗传基因、饮食、生活方式存在关系,β细胞功能缺陷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机体存在胰岛素抵抗或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患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好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1]。

目前临床尚无彻底治愈2型糖尿病的方法,主要依靠长期服用降糖药物、饮食管理、加强运动控制血糖。

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较多,涉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双胍类药物等,其中二甲双胍为治疗该疾病的一线用药,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等特点,可促进胰岛素靶器官敏感性提升,降糖效果较为理想。

本研究选择医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诊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体,旨在了解二甲双胍对患者的具体影响,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择该时段内本院收治的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体,以奇偶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对比组,各组58例。

研究组男女比例是31:27;年龄51~77岁,均龄(64.08±4.83)岁;病程2-13年,平均(7.59±1.72)年;BMI是22-25kg/m2,平均(23.57±1.29)kg/m2。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用药注意事项
禁忌症
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 、缺氧及高热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
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 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
泻等,多为一过性。
药物相互作用
二甲双胍与其他降糖药物或胰 岛素联合使用时,需注意调整 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 时,与某些药物(如西咪替丁 、硝苯地平等)联用时,可能 会影响二甲双胍的疗效或增加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孕妇用药建议
在孕妇中使用二甲双胍时,需充分评估其风险和益处。若孕妇患有2型糖尿病且通过饮 食和运动无法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同时,孕妇应定期进行
血糖监测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
哺乳期妇女用药建议
二甲双胍在哺乳期妇女中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在使用时应谨慎。若哺乳期 妇女需要使用二甲双胍,建议在用药期间暂停哺乳,或咨询医生以获取更详细的用药指
二甲双胍与造影剂
使用造影剂前若不停用二甲双胍,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因此 ,在接受造影检查前,患者应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与酒精
酒精可增强二甲双胍的降血糖作用,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因此,服用 二甲双胍期间应避免饮酒。
联合用药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
联合用药可发挥不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降糖效果;同时,可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 应的发生率;此外,针对不同病理生理机制的联合用药方案有助于全面控制血糖及相关代谢紊乱。
二甲双胍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进一步降 低餐后血糖,并减少各自用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应用
二甲双胍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应用时,可改善胰岛素 抵抗,增强降糖效果。但应注意监测心功能,避免水肿和

指南解读: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指南解读: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二 甲双 胍 的作 用机 制
双 盲研 究 中 ,研 究者 观 察 了初 次 采 用药 物治 疗 的 2型
二 甲双 胍 作 为 一 线 抗 糖 尿 病 药 物 ,全 世 界 至少 糖 尿 病 患 者 中二 甲双 胍 和 罗 格 列 酮 的疗 效 。二 甲双
有 1.2亿 人在 持 续 使 用 。推 荐二 甲双 胍 作 为 首 选 的抗 胍 治疗 既 能够 减少 肝脏 葡萄 糖 的输 出 ,又能够 减 少胰
够通 过PPAR-d途 径诱 导肠 促 胰 岛素受 体 的表 达L8J。然 含量 减 少 的同 时 ,也增 加 了脂 肪 酸 氧化和 抑制 了脂 肪
而 ,临床 研 究和 动物 模 型发 现 ,二 甲双胍 的主要 功能 生 成 。此 外 ,2型 糖 尿病 患 者 在 经 过二 甲双 胍 治
是通 过 抑 制糖 异 生 降低 肝糖 输 出 。二 甲双 胍 抑 制糖 疗 后 ,胰 岛B细 胞功 能 的改 善 可能 是 由于 治疗 的直 接
异 生 的机 制 主要包 括 酶 活性 的改变 和 肝脏 对糖 异 生原 作用 ,也可 能是 由于 治疗 后糖 毒性 或 脂毒性 的减轻 所
料 的 摄取 。二 甲双 胍 对 肝脏 细胞 的作 用基 于 肝脏 细胞 致 。而 且 ,随着 胰 岛素 敏感 性 的 改善 ,B细 胞 功能 会
大量 表 达 肉碱 转 运 蛋 白1(OCT1),OCT1能 够 促进 肝 进 一步 提高 。 目前 的临 床研 究 并没有 发现 二 甲双胍 能
少 具 有 两 个 亚 型 。 细胞 内AMP/ATP比率升 高 能够 激 都 制定 了糖 尿病 的诊 疗标 准 或指 南 ,如美 国糖 尿病 学
活AMPK,从而 使AMP结 合 在1,亚 单位 的调 节 域 中 , 会 的 ((ADA指 南 ,欧 洲糖 尿病 研 究 学会 的 EASD

指南解读: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指南解读: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指南解读: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余学锋;张丹
【期刊名称】《药品评价》
【年(卷),期】2012(009)010
【摘要】@@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维持相对正常的血糖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血糖正常能够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1].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抗糖尿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ADA和AACE均认为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效果,并将其推荐为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后首选的一线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总页数】7页(P6-11,15)
【作者】余学锋;张丹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从指南变迁看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J], 蔡晓凌;纪立农
2.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J], 郭立新
3.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2005 IDF糖尿病全球防治指南及2006 ADA/EASD共识声明的解读 [J], 周盛鹏;周俊枝;江婕;尹劲峰;杨柳
4.从指南变迁看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J], 懿栩
5.从指南变迁看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J], 懿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降糖药全面治疗方案 : 同标准治疗方案 , 二甲双胍 依然是一线治疗的最佳选择 。 2 2006 ADA / EASD 2型糖尿病治疗新共识要点
ADA宗旨是阻止和治愈糖尿病 , 改进所有糖尿病患者的 生活 , 关注一切与糖尿病有关的事务 。 EASD 于 1965年成立 。 EASD 年会是当今糖尿病领域内最大型的国际会议 , 每年年会 上都会发表大量高质量的论文 , 全面展示了糖尿病领域的最新 研究进展和观点 , 为临床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最新信息 。
●降糖的同时控制体重 : 这是二甲双胍的又一巨大优势 。 UKPDS研究显示 , 在超重亚组的患者中 , 二甲双胍可以有效 控制患者的体重 , 而胰岛素 、磺脲类药物则逐渐增加体重 。 Cochrane荟萃分析同样证明 , 二甲双胍在控制体重方面显著优
于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 。
●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 UKPDS超重亚组研究结果 显示 , 与磺脲类及常规治疗比较 , 二甲双胍能提高患者的胰岛 素水平 ; DPP研究中 , 二甲双胍组较安慰剂组具有较低的胰岛 素水平 , 明显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8 ] 。这一结论在 Cochrane 综述中也得到验证 。
●口服降糖药基本治疗方案 : 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是口 服降糖药治疗的基础 。在胰岛素增敏剂药物费用低于胰岛素治 疗的地区或国家 , 改用胰岛素治疗前可以考虑使用这类药物 ; 在部分国家和地区 , 肾功能不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的常 规检测项目 , 但如果该地区肾功能损伤的发病率比较高 , 在应 用二甲双胍时应该进行肾功能检测 。
·471·
胍 [5 ] 。共识中指出 , 对于绝大多数的 2型糖尿病患者 , 生活方 式干预由于难以长期降低体重 , 并且可能出现体重回升的情 况 , 无法将患者血糖控制在目标水平以下 , 因此常常需要合用 降糖药物 。而二甲双胍因其具有降糖外种种独特益处 , 因此推 荐 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 , 即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接受 二甲双胍治疗 。并且 , 在所有的治疗路径中 , 二甲双胍始终被 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 成为惟一一种被全程使用的降糖药物 。
2004, 26: 289. 4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 iabetes [ Z].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2
ation, 2005. 5 D1M1Nathan, J1B1Buse, M1B1Davidson, et al. Management of hy2
二甲双胍在 2型糖尿病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始终得 到认可 , ADA / EASD 2型糖尿治疗新共识是基于二甲双胍应用 于糖尿病治疗几十年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的 , 从临床实践出 发 , 将其区分于其他抗糖药病药物 , 作为 2型糖尿病患者最先 采用的 , 与生活方式干预共同作为基础治疗的药物 , 是惟一的 从最早期治疗直至以后叠加任何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用药 , 奠 定了二甲双胍在 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由于二甲双胍 除可有效降糖外 , 还具有心血管保护 、控制体重和增加胰岛素 敏感性等额外利益 , 因此得到了全世界医疗领域和患者的认 可 。美迪康为盐酸二甲双胍片 , 用于单纯饮食控制不满意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 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 , 对某些磺酰 脲类疗效差的患者可奏效 , 亦可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 以减 少胰岛素用量 。
perglycaem ia intype 2diabetes: 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 [ J ]. D iabetologia, 2006, 49: 1711 1721. 6 UK Prospective D iabetes study Group. Tight blood p 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 icrovascular comp lic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 J ]. BMJ, 1998; 317: 703 - 713. 7 UK Prospective D iabetes study Group. Efficacy of atenolol and cap top ril in reducing risk of both macrovascular and m icrovascular comp lication in type 2 diabetes. BMJ, 1998, 317: 713 - 720. 8 D 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Impact of intensive lifes2 tyle and metform in therapy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the D 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 J ]. D iabetes Care, 2005, 28: 888 894. 9 Salpeter S. R isk of fatal and nonfatal lactic acidosis with metform in u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 J ]. N Engl J Med, 2006, 333: 541.
·470·
·标准 ·方案 ·指南 ·
二甲双胍在 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2005 IDF糖尿病全球防治指南及 2006 ADA / EASD共识声明的解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周盛鹏 , 周俊枝 , 江 婕 , 尹劲峰 , 杨 柳
【摘要 】 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 ( IDF) 公布了 《2型糖尿病全球治疗指南 》, 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 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 ( EASD ) 共同发布了 2型糖尿病治疗新共识 : 建议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当在采取生活方式干 预的同时应用二甲双胍 。共识是在新的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治疗理念的进步 , 值得向广大基层临床医生推广和 传播 。 【关键词 】 2型糖尿病 ; 治疗 ; 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 】R 58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 9572 (2007) 06 - 0470 - 02
参考文献 1 许曼音 , 陆广华 , 陈名道 1糖尿病学 [M ] 1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 2003: 90 - 96. 2 钱荣立 , 主编 121世纪糖尿病防治指南 [M ] 1郑州 : 河南医科大
学出版社 , 2000: 4. 3 王战建 , 张耀 1糖尿病学的流行病学及三级预防 [ J ] 1河北医药 ,
为了方便临床医生的工作 , 共识对何时开始治疗 、何时需 要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治疗方案做出了明确的建议 (见图 1) 。
图 1 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 F igure 1 The treatment guidelin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无论是指南的制定还是共识的达成都是建立在充分的循证 证据上的 , 目前使用的降糖药物中 , 虽然磺脲类药物 、二甲双 胍和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有相似的降糖效果 , 但各种指南和共 识均对二甲双胍显示出格外的重视 , 这主要是因为二甲双胍是 一种具有坚实循证医学基础支持的药物 , 其主要特征如下 。
IDF是全球性著名糖尿病学术研究及普及教育学术组织 。 2005年 , IDF制定了第一个 《2 型糖尿病全球治疗指南 》, 该 指南针对不同国家的经济 、社会发展状况及糖尿病现状 , 制定 不同级别方案的治疗指南 , 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指南建议 2型 糖尿病治疗可因地制宜采取三级分级护理 , 即 : 基本治疗 、标 准治疗和全面治疗 [4 ] 。基本治疗指所有 2型糖尿病患者都应该 获得的最低级别的治疗 , 适应于卫生设施有限的国家和地区 (如我国大部分县 、市级城市和农村 , 特别是中西部 ) ; 标准 治疗指基于当前循证医学证据和费用 /效益比 , 适用于医疗服 务发展良好和医疗保健系统具有一定基础的国家或地区 (比 如我国沿海发达城市 ) ; 全面治疗指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 为了 保证最好的治疗结果而采用当前最新的治疗手段在内的一切可 能手段 , 适用于卫生保健设施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 (如北 京 、上海 ) 。
在安全性方面 , 二甲双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 应 , 乳酸酸中毒非常罕见 ( < 1 /100 000) [9 ] , 二甲双胍单用不 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而且由于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已近 50 年 , 长期安全性证据非常充分 , 没有使用新药可能带来的长期 安全性方面的隐忧 。
此外 , 已经明确二甲双胍可以激活一膦酸腺苷酸相关蛋白 激酶 (AM PK) , 后者对代谢的机制虽尚未完全明了 , 但其作 用与他汀类药物类似 , 可以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 合成酶 活性 ,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 C) 。二甲双胍临床 试验的结果均提示其可以降低血浆 LDL - C。
●口服降糖药标准治疗方案 : 当单一的生活方式干预血糖 控制失败时 , 应该依据血糖控制水平开始口服降血糖药物治 疗 。药物治疗过程中依然保持生活方式干预的措施 。使用每一 种降糖药物均应考虑其起始剂量或剂量的增加 , 并在 2~6个 月内检测其反应 。 2 型糖尿病患者除非有肾脏损害证据或风 险 , 均应从初治时就选择二甲双胍 , 在最初的数周应逐渐增加 剂量 , 以减少因胃肠道耐受问题而终止用药 。磺脲类药物推荐 用于二甲双胍治疗无法控制血糖浓度达到目标水平的患者 , 或 作为非超重的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如血糖浓度还 没有达标准 , 可考虑加用胰岛素增敏剂 , 使用时需要警惕心力 衰竭禁忌证及可能出现的水肿 。α - 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下一 步治疗的选择 , 对于那些对其他药物不耐受的患者可能有一些 作用 。失效者可考虑早期胰岛素治疗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