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1课nbsp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
第1课nbsp新经济政策的实施3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容说课苏维埃俄国诞生后,摆在俄共面前有两大任务:巩固政权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完成这两大任务的过程中,俄共先后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在教学时,教师应结合时代背景,运用文献材料,引导学生认清这两大政策的关系以及它们实施的必要性和作用。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这两大政策。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2.理解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原因以及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3.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
过程与方法1.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合理性。
2.结合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运用比较法,归纳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学习,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教具准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前不久我看了一部反映十月革命后初期俄国历史的电视剧,剧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
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生1:摆地摊应在人多的地方,不应在偏僻角落。
生2:商品应醒目地摆放,不应放在袋子里。
生3:凭劳动赚钱天经地义,为什么要有所顾虑呢?师:我与大家有同感,这是为什么呢?生:不知道师:《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一课将告诉我们答案。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推进新课]1.“坚冰已经打破”想想议议:(幻灯片播放《攻占冬宫》画面)师: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的名称吗?生:《攻占冬宫》。
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随着1924年列宁的逝世和斯大林的上台,新经济政策被慢慢废除。
1928年,斯大林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 运动,在事实上采纳了托洛茨基的建国思想,逐步形成了代替新经济政策的斯大林模式。
主要内容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流通方面 补充内容
这就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后来,因斯大林上台而被逐步取消。
俄罗斯在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资 产阶级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或苏 俄。
1921年3月21日,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 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1921——1922年度,全国税额比上个年度减少 43.3%。
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
20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哈默和列宁之间建立的友谊就说明这一点。 1921年,阿曼德·哈默才23岁。 可是,他已成了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的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 这年6月,他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 他原先是想帮助苏俄人民医治当时流行的斑疹伤寒,但大量事实使他更为饥荒所引起的灾难而震惊。他立刻 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 这件事被列宁知道了。他热情地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列宁用英语同哈默交谈,对哈默说: “你们和我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我们是个落后国家,资源丰富而未经开发。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 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 说到这里,列宁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本《科学的美国人》杂志,一边翻着,一边说道: “瞧!这是你们人民作出的成绩。这就是进步的含义,高楼大厦,发明,发展机械来替代人的双手。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货币政策
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如降准降息、加强金融监管等,保持货币供 应和信贷合理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产业政策
制定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创新、扶持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推动 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发展政策
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布局,推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
通过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 升级和转型,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保障民生福祉
深化改革
新经济政策注重民生改善,通过增加就业 、提高居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等措施,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新经济政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 措,旨在打破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市场活 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主要措施
财政政策
新经济政策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 就业压力。
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监管,新经济政策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缩小收入差距,促 进社会公平正义。
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提升国际地位
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 位和影响力。
促进国际贸易合作
新经济政策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推动了我 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合作。
02
03
政策协调问题
新经济政策涉及多个部门 和领域,需要协调各方面 的利益关系,确保政策的 一致性和连贯性。
改革阻力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 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和个 人对改革持保留态度,改 革阻力较大。
资金和技术短缺
在实施新经济政策过程中, 资金和技术支持的短缺成 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对挑战的措施
加强政策协调
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1.建立:1917年的十月革命2.措施:①将一部分大型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所有制;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政治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的进攻,经济上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作用:取得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形势①内忧: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②外患:1918年春开始,英、法、美、日等国不仅派遣军队进犯苏维埃俄国,还扶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
(苏俄把它视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和模式)3.内容:<1>余粮收集制:①内容:A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B国家所需要的粮食数额就是必须征集的“余粮”数。
②影响:A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B但是它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①内容:将主要工业部门的所有大中小型企业全部收归国有②影响:A国家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的生产和分配完全根据国家的指令进行;B挫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有利于战争的需要。
<3>取消自由贸易:①内容:A国家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配给制;B城市居民的口粮按等级定量供应,日常生活用品由国家通过消费合作社分配;C职工工资主要以实物形式支付,公共服务和教育全部免费。
②影响:A实物配给制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有利于缓解饥荒,保持最低限制的物质生活,从而赢得战争。
B实物配给制反对货币、商品、忽视市场和价值规律,挫伤工农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为了保证劳动力的供给,规定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
简述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引言列宁的新经济政策(New Economic Policy,简称NEP)是苏联共产党领导人列宁在1921年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该政策旨在应对俄国革命后经济困难,恢复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实施过程、影响和评价。
一、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列宁在1917年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然而,在内战和外部干扰的困扰下,俄国的经济陷入混乱和崩溃。
粮食短缺、工业停滞、物资匮乏成为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1.农业方面:–允许农民保留部分农产品自由出售,以激励他们增加粮食产量。
–废除强制征粮制度,改为通过税收方式向农民征收粮食。
–鼓励农民发展个体经济,允许他们自由购买和出售农具、肥料等生产资料。
2.工业方面:–保留国有企业的同时,允许私人和合作社经营小规模工业和商业。
–鼓励外国资本进入苏联,引导外国投资促进工业发展。
3.货币和金融方面:–引入新的货币“切尔诺波斯克卢布”,取代原有的战时货币。
–恢复银行信贷机构,促进金融活动。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过程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
列宁和苏联共产党认识到,只有通过一定程度上放松对私营经济的控制,才能激发生产力的活力。
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1.农业改革:–放宽对农民的粮食征集政策,并通过税收方式向其征收粮食。
–允许农民自由出售剩余农产品,以鼓励他们增加种植面积和产量。
–鼓励农民发展个体经济,自由购买和出售生产资料。
2.工业改革:–允许私人和合作社经营小规模工业和商业,以推动经济复苏。
–引导外国资本进入苏联,促进工业发展。
3.货币和金融改革:–引入新的货币“切尔诺波斯克卢布”,取代战时货币。
–恢复银行信贷机构,促进金融活动。
四、新经济政策的影响1.经济恢复:–新经济政策有效地刺激了农民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
第六章 一、新经济政策
2、列宁的总结
列宁十分注意总结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经验 教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
1922年底—1923年初,列宁在病中口述了《日记 摘录》、《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我 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 些》以及《给代表大会的信》等文章和信件,阐 述了在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
列宁墓
5、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
作用: 第一,政策的实施使 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 消失,生产稳步恢复, 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 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第二,新经济政策并不 是单一地只解决农民— —农业问题,而是在解 决核心问题基础上平衡 发展国民经济。
苏维埃政权的巩 固
评价: #第一,新经济政策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 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苏联实现社 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第五,分配制度方面:
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 制,实行以工人技术熟练 程度和生产效率为标准的 劳动报酬级差制(即按劳 分配——计时工资、计件 工资、奖励制、提成制、 分红制等)。
工人的孩子感谢工厂为 他家分到了房子
4、实质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是在一个小农占多数的落后国家,充分 发挥先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 优势,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经济体 制、国家资本主义,优先发展生产力、 发展民主、发展精神文明,从而建设和 发展社会主义。
租让制和租借制是实施新经济政策时在工业方面所推行的 主要政策。 租借制:是国家将部分中小企业租给私人(包括原业主)、 合作社、劳动组合和股份公司经营。国家对承租企业给予 贷款、燃料供应上的支持,并注意提高承租人的政治地位。 租让制:是指国家将无力经营开发的矿山、森林、油田、 电气等部门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条件、合同租给外国资本家 经营。产品实行分成制,合同期满后企业归苏维埃国家所 有。 作用:
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正文
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孙旭东1917年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的一次伟大实践,是俄国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创举,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形成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和竞争的世界新格局,这种格局不仅使不同制度的国家共处和斗争,也提供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互吸取经验,促进各自繁荣。
十月革命的胜利也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提供了一个榜样,可以不通过发达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开始了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历史征程。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列宁先后实行了两种内容截然不同且在党内外引起了广泛争论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其中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途径,虽然在战后苏俄的社会经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它还是过早地夭折了,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一、新经济政策的提出及内容新经济政策,作为列宁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一种探索,其提出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
(一)新经济政策的提出1.战时共产主义及其终结十月革命胜利后,建设社会主义苏俄,成为了当时最迫切的任务,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可是帝国主义是不愿意看到另一种社会制度的存在的。
于是从1918年开始,帝国主义联合俄国国内的反动势力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了疯狂的进攻,到1919年3月至1920年10月帝国主义又先后三次组织了对苏维埃俄国大规模的武装进攻,而俄国国内的自卫军高尔察克、邓尼金、尤登尼奇等也充当其走狗,与之配合。
1918年8月30日,革命领袖和导师列宁又遇刺,身中三颗子弹,伤势十分严重,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城市的市民又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许多工厂因缺乏原料、燃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苏维埃政权抵御侵略的物资后盾极其匮乏,国内形势岌岌可危,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20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教学要求: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4.认识“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2010高考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重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难点: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评价学:南方凤凰台考点一、考点二讲: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针对国内外敌对势力,需要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2、含义: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许私人买卖。
(2)推行工业国有化:先后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国家集中管理。
(3)取消自由贸易: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的供应实行严格的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15~50周岁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
4、评价:(1)积极: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2)消极: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开始标志: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量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1)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出租土地等;(2)工业: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和资本家开发矿产森林油田等;(3)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
4、评价:(1)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从根本上巩固了新生政权;(2)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斯大林模式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年,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到1937年,苏联成为工业强国,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新经济政策讲义
第二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静静的顿河》这部作品描述了以格里高利为代表的全家都是顿河农民,他们起初拥护革命,因为革命的口号是让贫苦大众翻身。
但后来他们却拿起枪来反抗布尔什维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部作品反映了苏联史的一个重大转折: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一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1918年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经过3年英勇战斗,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在国际舞台上站住了脚跟。
但是在转向和平建设之后,又遇到新的困难和危机。
1、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之后的苏俄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可想而知:2000万人丧失生命,400多万人伤残,国家满目疮痍。
胜利后的苏俄仍然在运用着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我们上节课进述的内容。
提问:内容?大家看这两段资料: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1918年9月2日,面对国内外反动势力,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苏维埃共和国为统一军营,要求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口号下,把各项工作转入战时轨道,为了集中使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举全国之力以应付战争,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完成的手段组织工人征粮队,1918年8月4日颁布《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确保征粮任务的完成,其中提到:“上述收割队和征粮队的任务是:(a)在从前地主的庄园上收割冬季作物;(b)在靠近前线的地带收割庄稼;(c)在分明无疑是富农和富人的土地上收割庄稼;(d)在各地即使帮助收割庄稼并把一切余粮送交国家仓库”转引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第292-293页,结果往往出现过火行为,把农民的口粮和种子也收走了。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极大危害。
3、经济危机:到1921年春,苏俄国民经济已濒于崩溃边缘。
1920年的工业总产量是战前的1/3,大工业产值是战前的1/7,煤和石油也分别是战前的1/3和2/5,大部分企业无法开工,1/2的火车头不能使用,农业总产量是战前的2/3。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内容:(1)实行余粮收集制 P112历史纵横
(2)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所有制、管理体制) (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
(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1918年下半年推行—1919年形成特殊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
读读想想
阅读下列表格,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之余粮收集制。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 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开始从国情出发,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 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三)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①标志着苏维埃政权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1925年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黑市价格
200 卢布
保证军粮 供应,但严重 损害 农民利益。
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政策?(作用和意义)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曾经说: “我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战场上战胜了我们的 敌人,可是在经济的战场上表现了一连串的失 败。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同下层是脱离的。 这样的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
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2)局限性:
作为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是失败的。
特点——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 行平均分配。
存在问题—— 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
农民和工人的利益。是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道路过 渡的一种尝试,它不是无产阶级阶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确道路。
二、“道路已经指明”(新经济政策1921-1928)
原因:由于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种政策的必 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我们原来 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的法令,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 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 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返回
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很清 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 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 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 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 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 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5、(2000全国3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 )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 6、(1996全国25)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 政策( A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
返回
材料四: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 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 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 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 交换。 ——摘自《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 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 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争需要外,主要的目 的是什么? 返回
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 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3、(2002上海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 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 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4、( 2002上海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 的是( B ) 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新经济政策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78年以后,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
这些新政策的实施对中国90年代以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通过分点分析,来探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一、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1. 旧经济政策不能适应新的历史形势。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经济全面进入新的轨道,中国政治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形势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需要进行改革。
2.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市场经济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开始逐渐放开对市场的限制,并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
3. 消除计划经济下的经济体制机制的弊端。
旧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其内部市场机制不配备、组织体系官僚化、行业界限分明等原因,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开始进行改革的原因之一。
二、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影响1.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中国逐渐放开了对市场的限制,并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
这一政策的实施,让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市场的决定作用在中国的经济中成为了主要的力量。
2. 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经济体制的改革使经济成为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面对的是更加广泛的发展机遇。
这一改革引领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3. 实行新政经济政策改善了公民的生活。
随着中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人们开始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4. 中国经济不断走向世界。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
考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时间和实质背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目的: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以巩固政权。
时间:1921年,在列宁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实质:社会主义改革(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易错微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起人民的不能满,苏俄出现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例题1列宁认为,既然不能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中间环节,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基于这一认识,苏俄开始实行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五年计划D.农业集体化答案:B解析:列宁在国内战争结合后,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加剧了国内矛盾,之后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答案B。
例题2 《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却年代”。
“退却”是指()A.实行新经济政策B.实现农业集体化C.“斯大林模式”形成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A解析:1921年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经济,以恢复经济,答案A。
1.1920年,苏俄重工业产量比“一战”前减少87%,轻工业产量也大幅度下降,粮食产量也只有“一战”前的一半。
因此,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农业集体化D.社会主义工业化2.列宁说:“在战争(指苏俄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的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为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俄国实行了()A.新经济政策B.颁布《土地法令》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3.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解读
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解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方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政策。
首先,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的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产业格局的变化,传统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形态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因此,新经济政策旨在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其次,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将重点支持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而新经济政策将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再次,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将深化改革开放,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关键,而新经济政策将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优化法治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全球竞争力。
最后,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将加强对人民群众的保障和服务。
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最终受益者,而新经济政策将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居民消费,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积极把握政策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经济政策实施方案,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一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旨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苏维埃政权。
该政策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调整,以适应当时苏俄的国情和经济状况。
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农业方面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主要调整是以固定的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可以自由处置,包括自由出卖。
这一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不再需要将所有的余粮上交国家,而是可以通过市场出售多余的粮食,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这种变化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还激励了他们增加生产。
此外,新经济政策还允许土地出租和雇佣农业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出租和雇佣劳动力的合法化,使得农民可以通过更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和扩大生产规模。
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产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显著的恢复和增长,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工业方面在工业方面,新经济政策将部分工业恢复私营经济,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然归国家所有。
这一政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并实行租让制,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苏俄。
通过这种方式,苏俄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工业生产,并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承租者需要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遵守苏维埃法令,按期交纳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利润,到期把企业完好地交还苏维埃国家。
这一政策不仅促进了工业生产的恢复,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入私人资本和外国技术,苏俄的工业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贸易与金融方面在贸易方面,新经济政策允许私商自由贸易来恢复商品流通和商品交换,取消了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制。
这一政策使得商品市场得以重新活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通过允许自由贸易,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
高二历史 第一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高二历史第一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目标引导: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影响及局限性,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权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所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掌握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及历史意义,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断进行政策调整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一、“坚冰已经打破”1、十月革命的胜利(1)建立政权(2)巩固政权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内:国外:(2)内容:①:1919年,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交给国家。
影响:积极:消极:②:1918年,颁布法令,将所有大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收归国有。
③:对粮食和主要消费品实行严格的配给制,通过消费合作社进行分配。
④:凡是16~50岁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
(3)结果: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敌人。
到1920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4)评价二、“道路已经指明”1、背景:2、标志:3、内容:(1)农业方面:(2)工业方面:(3)贸易方面:(4)分配方面:。
5、评价:同步练习:1.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所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土地法令》实行土地改革 B.退出一战c.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组建红军2.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的原因主要是A.苏俄退出一战,引起协约国集团不满B.对社会主义本能的仇视c.不甘心失去在俄国的原有利益D.担心本国无产阶级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为摆脱内外严峻形势而采取的经济措施是A.组建红军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粮食税政策 D.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4.战时共产主义的内容不包括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c.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D.把一切企业收归国有5.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6.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而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第20课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单元概览三维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探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对苏俄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影响。
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重要性。
2.掌握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史实,掌握“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原因及其评价。
认识到苏联在短期内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了国力,为后来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学习苏联改革取得的巨大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从而培养改革创新意识。
知识网络第20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第一板块第二板块我夯基我达标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成立后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实行土地改革 B.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将所有大型企业收归国有2.十月革命胜利后,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国家不包括()A.英国B.美国 C.日本 D.德国3.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垄断粮食,不允许私人自由买卖 B.开始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每个劳动者可以享受食品供应、公共服务和免费教育4.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会议是()A.俄共(布)九大B.俄共(布)十大 C.联共(布)九大D.联共(布)十大5.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不包括()A.废除实物配给制 B.对地方和企业继续实行以行政手段管理为主的方式C.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对部分矿山、森林、油田进行投资开发 D.实行按劳分配制6.新经济政策被终止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B.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C.主要领导人的认识问题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综合我发展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8.苏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国家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封锁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D.苏俄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决定的9.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10.苏俄新经济政策中最能体现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是()A.农业领域B.工业领域 C.流通领域D.分配领域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初高中知识联系】一、“坚冰已经打破”1.初三下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领导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俄国建立起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新生的苏维埃政府即使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巩固统治。
2.初三下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面临内忧外患,从1918年开始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针对当时情况,苏维埃政权采取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阅读内容)3.初三下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1918年11月,一战结束。
美、英、法共同加紧对苏俄的武装干涉。
苏俄人民在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战胜敌人,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二、“道路已经指明”1.初三下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初三下第二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起了积极的作用。
到了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阅读内容)【必修一、二相关联系】必修一第八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的第2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1861年通过沙皇的改革,俄国废除可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但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国内矛盾十分简略。
1914年爆发的一战更是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
革命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不顾人民的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引起了人民的反抗。
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工人士兵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新生的政权面临着内忧外患,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
并且在1918年开始采取了经济上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问题探究】1.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反革命势力发动叛乱和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的困难局面。
德国撕毁和约,于1918年2月18日发动了对苏的全线进攻。
很快占领了德立斯克、坡罗茨克、奥尔沙、明斯克、普斯科夫等许多城市,并向首都彼得格勒挺进。
在危急之中,2月22日,苏维埃政府发表了告人民书,号召“俄国工农的神圣义务,就要……奋不顾身地保卫苏维埃共和国、抗击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德国的匪军。
”广大工人、农民和复员士兵纷纷响应号召,拥向红军志愿兵登记处,组成一队队红军,开赴前线,保卫祖国。
2月23日,苏维埃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和其他城市纷纷举行群众大会,前线也传来了红军在普斯科夫和纳尔瓦附近击退德军进攻的捷报,敌人向彼得格勒挺进的攻势被阻止住了。
2.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苏俄人民是怎样战胜国内外敌人的?根据列宁的提议,苏维埃政府从1918年下半年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1919年形成特殊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
这一政策主要是对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严格的集中管理,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等。
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价格交售粮食或获得工业品,教材分析了它的弊端和效果;工业国有化政策,国家不仅将大型企业,也将中小企业收归国有;流通分配政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保证劳动力的供给。
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可以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最终战胜敌人。
3.为什么要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领导层没有及时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日益严重的弊端,一些领导人希望借此引导苏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损害了广大农民、工人和士兵的利益,招致了广大农民、工人和士兵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当时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十分困难,工厂停产,一些工厂的工人开始骚动,举行罢工,要求改善生活。
广大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
喀琅施塔驻军发生反政府兵变。
苏俄国内出现严重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列宁根据政治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决定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前,1921年初,国家大工业的产量仅及战前的1/5,燃料、冶金、机器制造部门几乎完全遭到破坏;棉织品产量减少到战前的1/20,农业产量只有战前的60%。
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连最起码的生活用品都感到缺乏。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1925年,粮食总产量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工业总产量达到战前的3/4。
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国内形势渐趋稳定,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重要概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是苏俄在1918年—1921年之间,由于面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及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而实行的一种政策。
它在当时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和军需品供应,击败外国干涉军和国内反革命势力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1918年夏开始推行,1919年形成以一种特殊经济体制,1920年发展到高潮。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
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价格交售国家。
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宣布法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第三,取消商品贸易。
第四,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收到了一定成效,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但当苏维埃政权巩固后,它的弊端就显露出来,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不满情绪也日益严重,而这种情绪又被阶级敌人利用,威胁着苏维埃政权的安全。
所以,就有随后的新经济政策取而代之。
2.余粮收集制:1919年1月1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的命令,在全国各地实行了谷物和饲料的余粮收集制。
征收数额由粮食部根据收成情况规定,原则是富裕农民多征,中农少征,贫农不征。
不按期完成的,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
3.新经济政策::苏联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而实行的经济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
(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知识巩固】一.选择题1.十月革命前夕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体,对此理解准确的一组是()①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②沙皇专制与人民大众③大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④俄帝国主义与西方帝国主义⑤俄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⑥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⑥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最根本原因是()A.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B.第一次世界大战C.严重地保留着封建农奴制残余 D.无产阶级力量强大3.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二月革命造成了两政权并存的局面D.布尔什维克党在革命中所产生的工兵代表在苏维埃中占有多数席位4.俄国十月革命中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反映的实质是()A.协约国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政策B.俄国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C.俄国无产阶级与协约国帝国主义的矛盾D.国际资产阶级和国际无产阶级的矛盾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的是()A.将工业全部收归国有 B.将农民的全部粮食收集到国家手中C.取消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 D.日用生活用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6.以下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C.只是一种为赢得战争而采取的临时政策 D.使苏俄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取得完全巩固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银行、铁路和大企业归国家所有B.以巩固苏维埃政权为目的C.实行余粮征集制D.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8.苏联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开始于()A.1921年B.1925年C.1927年D.1928年9.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盟B.它的实施表明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D.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10.1922年苏联成立,当时四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外自北向南的三个国家顺序是()A.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B. 白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C.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 D.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11.下面是苏联历史上部分年份粮食生产的情况:注:1公担=100公斤──摘自《苏联史》回答:①表中的数字说明了苏联的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情况?②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哪些?③这对苏联后来产生了什么影响?12.苏维埃俄国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应当怎样评价新经济政策?列宁说,“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你认为应当如何理解列宁的话?参考答案:1.D2.A3.D4.C5.B6.B7.D8.D9.D 10.A11. 、①苏联1929—1932年的历年粮食总产量,除1930年外,其余年份总产量均低于1913年(一战前)。
②由于苏联在实现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国家从农民身上索取太多,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③农业长期落后,停滞不前,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
12. 苏维埃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①战争结束,需要、也可能恢复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
因此,实施新经济政策势在必行。
②战争结束后,农民开始不满余粮征集制,农民和政府的矛盾尖锐。
③阶级敌人乘机挑起事端,甚至叛乱,企图颠覆苏维埃政府。
内容:①废除余粮征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
②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但大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③允许商品买卖,自由贸易。
④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实行工资级别制。
评价:①符合当时国情,有利于调动工农的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有利于协调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巩固工农联盟、打击国内外敌人,加强无产阶级专政。
③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如何理解列宁的话:苏维埃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其基础是工农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