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信息技术全册教案(清华版)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表格式) 清华大学版(2024年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讲解计算机的定义,介绍其从算盘到现代计算机的五大发展阶段。
通过实例,如恩尼亚克、图灵等科学家的贡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计算机发展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对社会的影响。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计算机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如ENIAC的诞生、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讨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新型计算机的兴趣,鼓励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介绍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是如何诞生的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计算机的演变和进步。
简短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计算机发展史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阶段和重要人物。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史,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培养其获取、处理、传递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计算机的五大发展阶段,让学生理解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展示,讲解计算机发展史和五大发展阶段,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第一篇: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9课教案第9课轻松变脸—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教学目标1、2、掌握表格和文本的互相转换能合理选择分隔符教学重点:表格和文本的相互转换教学难点:分隔符的选择课前准备:把第9课素材分发给学生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小学阶段都学习过WORD的一些基本操作,WORD除了我们常用的一些功能外,它还有一些在某些情况下非常有用的功能。
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WORD 2010中的几个能够使我们的应用更便捷、更高效的功能。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轻松变脸-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现在请大家打开WORD 2010(有的学生不会,请一位同学陈述打开步骤)。
二、进入新课1、表格转换成文本教师演示启动WORD2010,并通过文件-打开-朱自清.doc,大家请看这篇文档是老师下载下来的,但是出现一个问题,老师不想要这个表格,有没有同学知道如何去掉这个表格?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如何将表格转换成文本。
第1步:选择“表格工具”的“布局”选项卡,在“数据”组中,单击“转换成文本”命令,打开“表格转换成文本对话框”选择“段落标记”为文字分隔符,转换好了,那么我选别的分隔符可以吗?大家猜一下,现在我们撤销刚才所做的,谁能告诉我如何撤销,(复习旧知识)第2步:学生说步骤,教师操作,尝试别的分隔符。
学生操作(小组互助,帮助旁边的同学,不允许下座位)2、文本转换成表格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了,我现在找一位同学再给我们演示一遍。
表格能转换成文本,那么文本可以转换成表格吗?第1步:选择所有文字,在WORD“插入”选项卡的“表格”组中,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
第2步:设置后,让学生分析应该选哪种分隔符,然后单击“确定”按钮,生成表格。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三、创作天地做完的同学完成创作天地部分,看谁最先做出来。
四、评价表扬最先做快完成所有任务的同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优质课件【精品】
总结
缺点: 一、交易对象认定的模糊性; 二、知情权难以保证; 三、交货延迟; 四、退货困难; 五、网上欺诈与虚假广告; 六、无人问津的售后服务; 七、处于危机上交流
1、你有过上网的经历吗?
2、你平均每个礼拜有多少时间在上 网?你上网都做些什么?
网 络 远 阅读小说 程 培 训
三、淘宝实例
什么是淘宝:
淘宝网(Taobao,口号:淘!我喜欢。)是亚太最大的网络零售商 圈,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10日投资创立。淘宝网现在业务跨越 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截止2008年12月31 日,淘宝网注册会员超9800万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08年 交易额为999.6亿元,占中国网购市场80%的份额。
用单个关键词搜索 用多个关键词搜索
用短语进行搜索
用单个关键词搜索
用单个关键词搜索
任务:我们大家都想了解一下华南虎, 包括它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等等,现在就请大家利用刚才所 讲的知识来获取关于华南虎的这些信息。
用多个关键词搜索
用多个关键词搜索
任务:进行“神舟九号”和“神舟 九号宇航员”的搜索任务,然后对比搜 索出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3.了解利用具有搜索引擎进行搜 索的意义。
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 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 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 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 服务,将用户检索相关的信息展 示给用户的系统。
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具有搜索 引擎的网站:: 搜狗: 谷歌: 有道: 搜搜:
清华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信息技术 身边的风景
全册优质课课件
瞬间博览——网上搜索
很多人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 因特网,又通过QQ进入到了一个 虚拟的世界,这“世界”有多大? 这“世界”有什么?这世界是怎 样搭建起来的?因特网的信息搜 索工具可以为你找到答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和硬件设备。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2. 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采用示范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采用实践法讲解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
3. 示范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桌面、菜单、窗口、文件管理等。
3.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2. 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选用和操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采用示范法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采用实践法讲解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3. 示范常用软件和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
4. 学生实践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3. 学会运用表格、图片等元素丰富文档内容。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2. Word的启动与退出、界面布局、工具栏功能等。
3. 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清华版)
正安县谢坝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案2015 年9 月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 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有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强调人人学会,人人动手。
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同时,教学中多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七年级 1 班,由我指导教学,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差。
经过走访交谈,对学生有了一些了解: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对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4、对学生适时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四、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以及各种软件应用的方法,同时渗透着积极向上的品德教育和健康活泼的人文精神。
教材语言流畅,内容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将趣味性和教学性融为一体,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2、仔细讲授,进行演示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
1.3 计算机软件 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具体导学过程意图交流载;二是通过第三方软件网站下载;三是通过手机或部分计算机自带的“应用商店”获取。
D.软件安装方法:a.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安装,一般只需找到并运行“setup.exe”或“install.exe”之类的文件,然后按照提示一步一步操作即可。
b.Mac OS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大部分是通过运行“.dmg”文件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需要把快捷方式拖到应用程序文件夹中。
c.在Linux下安装应用软件通常有2种方式,以Ubuntu为例,一是使用UbuntuSoftware安装。
二是直接在终端通过apt命令完成。
(4)教师引领学生将知识技能内化为能力——学会分析:学生机上通常会安装好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软件。
请以你的计算机为例,查看并分析它们都属于哪类的应用软件。
——体验活动:安装Linux应用软件。
要求以Okular作为对象,体验在Ubuntu操作系统中安装应用软件的过程。
(5)教师促进学生形成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提问:开源应用软件对“国家安全”与“自主可控”有何影响?三、习题测试1.下图是某网站上的一款安卓手机应用软件说明,关于该软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这是一款免费软件B.运行环境为iOSC.使用语言为简体中文D.存储容量为41.4MB2.下列属于国产软件的是( B )A.Microsoft ExcelB.WPSC.Adobe PhotoshopD.Microsoft Word四、小结回顾请同学按照下列提示进行总结回顾:1.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技能?2.提升了哪些方面的能力?3.生成了怎样的观点?五、布置作业请各小组对项目探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整理并提交,整理内容:1.软件安装报告2.计算机软件的升级方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应用领域;(2)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输入输出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遵守信息技术的道德规范。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功能与应用3. 认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第2课时:操作系统的使用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2. 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3. 文件与文件夹的基本操作第3课时:计算机的基本输入操作1. 键盘的基本操作2. 鼠标的基本操作3. 练习输入文字和字符第4课时:计算机的基本输出操作1. 显示器的基本操作2. 打印机的基本操作3. 练习输出文字和图片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维护与安全1. 计算机的清洁与保养2. 计算机的安全防护3. 练习使用杀毒软件三、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操作能力;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3.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是否能完成指定的任务;2.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3.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态度与道德规范:观察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行为表现。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保证学生上课能进行实践操作;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文字和图片素材,供学生练习输出操作。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网络的基本认识与应用1. 网络的概念与组成2. 互联网的基本应用3. 浏览器的基本使用第7课时:电子邮件的使用1. 电子邮件的概念与发送原理2. 的申请与使用3. 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第8课时:信息检索与1. 信息检索的方法与技巧2. 文件的与3. 练习使用搜索引擎第9课时:信息技术与生活1.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 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3. 练习使用生活类信息技术软件1. 复习本册书的主要内容3.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七、教学方法1. 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操作能力;2. 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的基本操作;3.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请各小组对项目探究的阶段成果进行整理并提交,整理内容:
1.升级对象、项目方案与小组分工表
2.升级对象的计算机类型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况,来选择升级对象。
---------------------------------------------------------------------------------------------------------------------------------------------------------------
教学准备
项目规划表、分工表、思维导图软件等
基本流程
具体导学过程
意图说明
一、教学导入
教师由“有没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曾遇到过哪些事?”话题带入,要求学生浏览教材第一单元前言部分中的项目情境、项目方案与项目分工。
二、新课导学
1.筹备单元项目
(1)师生确认升级对象,并按兴趣组建小组
提示:许多同学阅读后,也想升级自己的计算机。有升级台式机、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等。
(3)师生共同分析项目实施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①学习计算机发展及现况——帮助确认不同计算机的特点与优缺点
②学习计算机的硬件——了解与硬件升级相关的知识
③学习计算机的软件安装与升级——了解与软件升级相关的知识
④学习与软硬件升级相关的其它知识
(4)教师分析相关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
①计算机发展及现况——第1课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B.观看配套资源包中的视频“不一样的计算机”,讨论下列问题与我们熟悉的计算机相比,开源硬件主控板有哪些不同?开源硬件主控板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
(4)教师引领学生探索“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①自主阅读:书本P7-12的内容,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程度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功能:办公、学习、娱乐等。
4.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教学活动:1. 观看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演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4. 学生实践操作计算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文件管理。
3. 掌握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
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启动、关闭计算机,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
2. 文件管理:创建、删除、移动、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3. 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桌面、主题、声音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演示文件管理的操作。
3. 讲解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
4. 学生实践操作操作系统。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生能熟练进行文件管理操作。
3. 学生能理解操作系统的常用设置。
第三章:文字处理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字体、段落、表格等。
3.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档排版。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创建、保存、打开文档。
2. 字体设置:字体、大小、颜色、效果等。
3. 段落设置:对齐、间距、项目符号等。
4. 表格制作:创建、编辑、格式化表格。
5. 文档排版:页眉、页脚、页码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演示字体、段落、表格等设置。
3. 讲解文档排版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版清华版)
第1课轻松变脸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是在以前对word学习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
课前准备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操作上,但对前面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基础比较差,对文字分隔符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文字分隔符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后学生操作就顺畅了很多。
第2课文明礼仪课业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和应用,以前学习没有接触过。
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胸卡和入场券,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大。
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在制作入场券时,没有切近生活,做的过小,在我强调后好了很多。
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发现他们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
第3课复习课课业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文本和表格之间的转换2、复习巩固标签类型文档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文字分隔符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复习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生: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2024年8月七年级信息技术清华版第2课教案
执教日期:1. ARPANET的贡献组建ARPANET最初只是用于军事,但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他被迫向相关的高校,科研机构与军事实验室进行开放互联。
在这个过程中,ARPANET也逐渐成为实现资啊?马群准备睡觉。
没办法,我老公监督一下。
源共享与共同研究的重要工具。
关于军事通信安全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双重需要。
ARPANET于1983年分割为军事与民用两部分。
2. NSFNET的崛起ARPANET可以让相距很远的科学家一起共享数据,并开展协同研究。
因此对当时的科学研究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但由于大部分高校不具备加入资格而被排除在外,美国科学基金会就利用ARPANET的核心技术与相关标准,自行创建了文化全美的国家科学基金会网络。
简称NSFNET。
由于NSFNET呵呵对连接了多个可以共享的超级计算机中心网速比ARPANET快。
并向全社会开放。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其影响力与规模开始超越ARPANET,因而成为互联网中最为重要的主干网。
了解什么是互联网的主干网?(学生活动)二、网络协议与标准的形成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为实现数据交换而建立起来的1系列规则标准。
或约定的集合。
它既定义了如何收发数据与处理错误,也约定了通信线路上传输数据的标准。
是网络中所有设备都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
1. 网络协议的诞生创建ARPANET之初,四所高校的计算机都不尽相同,导致无法直接通信,科学家通过编写一个专用软件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由于该软件成功的实现了将两台不同计算机进行直接通信因此被称为网络控制协议。
简称NCP。
NCP诞生后就有了运营标准。
只有符合标准的计算机才能加入。
因此当时很多计算机无法加入。
让计算机通信需要几个必备条件?(学生活动)互联网是如何诞生的?。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二、精讲: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2、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3、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三、小结: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四、练:简述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你认为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教学目的:了解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和意识问题,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信息安全意识2、网络道德问题3、知识产权保护三、小结:信息社会中的道德和意识问题四、练:你认为在信息社会中应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在使用网络时应该注意什么道德问题?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三、小结: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四、练:简述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列举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教学内容: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文化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分类2、计算机文化的概念3、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三、小结:计算机的分类和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四、练: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简述它们的特点。
什么是计算机文化?它有哪些内容?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教学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教学目的: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掌握它们的基本概念。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二、精讲: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3、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三、小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四、练:什么是计算机的硬件系统?什么是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教学内容:学会正确开、关机教学目的:掌握计算机的正确开、关机方法,了解开、关机的注意事项。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清华版
正安县谢坝民族中学信息技术教案2015年9月授课计划一、指导思想此刻人类社会已经进入 21 世纪,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获取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信息的获取、传输、办理和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新人类最基本的能力与文化水平的标志。
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授课工作,将严格以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本质的原则,教适用的信息技术知识,以用为主。
在学生上机练习中,重申人人学会,人人着手。
狠抓学生基本功、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本质的生活中,同时,授课中多注意培养学生优异的学习习惯,以及优异的思想道德情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中学生。
二、学情解析本学期七年级 1 班,由我指导授课,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较差。
经过走访发言,对学生有了一些认识:1、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浓厚,热情较高 ;2、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 ; 3、学生运用电脑的能力较差 ;4、部分学生上机行为不够规范;5、有些学生键盘不会操作,有的不熟练,用一只手操作键盘现象较严重 ; 针对上述不良习惯,在学习中会严格要求,关于本学期的学习,要使他们进一步入好门,并能学以致用。
三、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珍爱公物的优异习惯;2、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兴趣 ;3、规范学生上机行为 ;4、对学生合时进行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 ;四、教材解析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领(试行)》精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系统阐述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见解,以及各种软件应用的方法,同时浸透着积极向上的道德教育和健康爽朗的人文精神。
教材语言流畅,内容生动、爽朗,图文并茂,将兴趣性和授课性融为一体,吻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授课措施1、认真研究教材,精心备课。
2、认真讲解,进行演示授课+启示式授课模式授课。
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清华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清华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1课了解新学校课题分析:本课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中,有关信息需求的分析和信息收集的过程和方法等知识;本课是本单元制作介绍新学校电子报的第一课,从信息处理的过程看,这是第一、第二个过程课型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辅以学生课后活动。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信息需求的意义和分析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确定信息来源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与态度:信息的评价方式与信息保存习惯的养成。
重、难点:收集新学校的信息并记录保存并进行筛选。
教法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可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辅助课件,讲述信息分析与信息采集的过程。
如果能组织拍摄自己学校或者本班级同学的活动过程,就更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感染力。
总之,要避免干巴巴地、空洞地讲,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法分析:要认真做好课后收集信息,记录信息和评价信息的工作,教师要积极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际,使学生有实际的收获。
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同学们想了解新的学校、新班级、新同学,就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本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这些信息。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资料:分析信息需求是收集信息的第一步。
分析信息的需求是指从实际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任务或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人们进行需求分析时,通常是按照最终表达信息的目标形式(如论文、板报、多媒体演示文稿、语音等)的要求,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从所需信息涉及的内容和类型两方面展开分析。
为了做好信息需求分析工作,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个信息需求清单(分析表),细化信息的内容和类型。
全国清华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瞬间博览--网上搜索》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网上搜索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搜索技能。
-实践应用: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搜索引擎,如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搜索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搜索竞赛:可以组织一些搜索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搜索速度和准确性。
例题5:
题目:使用搜索引擎查找关于“信息安全意识”的相关信息。
答案: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信息安全意识”,点击搜索按钮,浏览搜索结果,找到与信息安全意识相关的信息。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搜索引擎的基本概念
-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信息获取的基本原则
-信息安全意识
2.重点词
-搜索引擎
-关键词搜索
-高级搜索
-信息获取的基本原则:学生需要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原则,如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确定关键词、分析搜索结果等,以便在信息海洋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安全意识:在搜索引擎的使用过程中,学生需要树立信息安全意识,避免泄露个人信息,识别虚假信息等。
2.教学难点:
-高级搜索技巧的运用:高级搜索技巧包括使用引号、排除词、限定词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精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然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与网上搜索技巧相关的书籍,如《搜索引擎优化与营销》、《网络信息检索》等,以深入了解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技巧。
使用方法。
-教学视频:推荐一些网上搜索技巧的教学视频,如搜索技巧教程、搜索引擎使用方法等,帮助学生直观地学习搜索技巧。
1.1 《计算机的前世今生》教学设计 清华大学版(202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2. 通过设计简单的计算机模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1.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
2. 通过讨论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4. 通过总结提升,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深化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5. 接受课后作业,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
6. 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7. 通过总结提升,培养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8.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自
1. 总结回顾准确性
2. 问题回答深度
3. 小组讨论参与度
6. 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强调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7.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8. 通过总结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1. 聆听教师总结,回顾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2. 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学习收获和应用思考。
3. 参与小组讨论,展望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
4. 介绍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5. 展示计算机实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提出驱动性问题:“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
7. 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实物模型,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8.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
题,表达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初步认识。
3. 观察计算机实物模型,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7. 通过小组合
1. 模型设计创新性
2. 模型展示清晰度
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七上 第2单元 第3课《接入互联网--终端服务器、路由器移动互联》教案
式主要分为有线与无线两种。
有线连接则需要相应的有线接入设备,无线连接需要相应的无线接入设备。
用来支持网络连接的设备主要有光调制解调器、路由器、交换机与网卡等,它们都有无线与有线两类产品。
1.有线连接有线连接(图2.3.1)是指利用网线、光纤等介质连接网络,具有速度快、信号稳定等特点。
网线适用于各种不宜搬动的计算机与局域网之间的连接。
例如信息科技实验室里的台式计算机,大多通过网线和交换机接入互联网。
光纤则适用于局域网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
例如家庭网络,大多是通过路由器、光调制解调器和光纤接入互联网。
阅读网线(图2.3.2)是利用电流来传输数据。
网线有多种,最常见的是双绞线。
连接处为水晶头,内有8根用于传输数据的不同颜色的细电线与一根用于增加强度的尼龙绳或金属丝。
光纤(图2.3.3)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在光纤内部实现光信号传输。
它不能用力拉扯、弯折或者打结,一般盘成圈存放。
2.无线连接无线连接(图2.3.4)主要以电磁波作为介质连接网络,具有便捷、可移动等特点。
常见的有Wi-Fi、4G与5G 通信等形式,Wi-Fi 常用于室内:4G、5G 则适用于户外。
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等可移动设备:大多采用无线连接方式。
探索讨论家庭网络中的有线与无线连接方式,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1、有线连接方式优点:稳定性高:有线连接通常提供更稳定的网络连接,减少了信号干扰和丢包的可能性。
速度快: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度,适合大数据传输和高带宽需求的应用。
缺点:灵活性差:有线连接需要布线,限制了设备的移动性和灵活性。
安装复杂:布线和设置可能需要专业知识,尤其是在大房子或多层建筑中。
2、无线连接方式优点:灵活性高:无线网络允许设备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适合移动设备使用。
安装简便:无需布线,设置相对简单,适合家庭用户。
缺点:信号不稳定:无线信号受环境影响较大,可能出现干扰、信号衰减等问题。
速度较慢:无线网络的速度通常低于有线网络,尤其在多个设备同时连接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了解新学校课题分析:本课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中,有关信息需求的分析和信息收集的过程和方法等知识;本课是本单元制作介绍新学校电子报的第一课,从信息处理的过程看,这是第一、第二个过程课型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辅以学生课后活动。
以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信息需求的意义和分析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确定信息来源的方法;了解信息采集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与态度:信息的评价方式与信息保存习惯的养成。
重、难点:收集新学校的信息并记录保存并进行筛选。
教法分析:本课以讲述为主,可组织学生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建议教师制作相应的辅助课件,讲述信息分析与信息采集的过程。
如果能组织拍摄自己学校或者本班级同学的活动过程,就更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感染力。
总之,要避免干巴巴地、空洞地讲,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学法分析:要认真做好课后收集信息,记录信息和评价信息的工作,教师要积极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将本课所学的知识落实到实际,使学生有实际的收获。
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同学们想了解新的学校、新班级、新同学,就要收集相关的信息,本节课我们就来收集这些信息。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资料:分析信息需求是收集信息的第一步。
分析信息的需求是指从实际任务或问题出发,通过分析任务或问题中所包含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人们进行需求分析时,通常是按照最终表达信息的目标形式(如论文、板报、多媒体演示文稿、语音等)的要求,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和时间范围内,从所需信息涉及的内容和类型两方面展开分析。
为了做好信息需求分析工作,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个信息需求清单(分析表),细化信息的内容和类型。
信息需求分析表可以使我们对所需信息有一个更全面、更明确的认识,能提高采集信息的成功率。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二:确定信息来源(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是指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信息的原始发生处,也可以是经过加工的信息出处。
通过亲历、观察、调查、实验等,能获得直接信息;通过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能获得间接信息。
按照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来源可以分为文献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和实物型信息源。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三:记录保存信息(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信息获取的方法有多种多样,根据信息来源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获取方法。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四:评价信息:(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收集的的信息发经过一个价值判断,以便进行取舍。
请参考表1.2进行评价取舍。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三)课内拓展:学生自学P5页“智多星”部分内容,并讲座其下面的问题,请几个学生发言。
(四)知识着陆:(教师总结)1、获取信息的过程: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收集、信息评价。
2、信息的类型与获取方法。
课后作业:视野拓展:学生阅读P5页“视野拓展”内容。
创作天地:(作业)完成P6页表1.4课后反思:第2课美丽的校园课题分析:本课中的图片处理方法是最常见的,使用的软件和技术学生大部分都学习过。
最后一个例子(图片虚化并添加文字)是新内容。
安排本课的目的,是因为素材处理和加工,是电子报刊制作的一个重要过程。
同时因为素材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电子报刊的制作水平,所以素材处理的思想和方法对电子作品制作有重要的意义。
课型分析:本课以学生操作为主,以学生课内阅读活动为辅。
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图信息的加工,掌握利用ACDSee 等软件。
(2)过程与方法:对图片进行旋转、裁剪、调整亮度和对比度,以及添加文字和效果等技术的综合应用(3)情感与态度:理解信息加工的意义。
重、难点:对收集的图片进行加工处理教法分析:本课以学生操作为主,组织学生机房上课。
课前准备好要加工的图片文件,除了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文件之外,还可以采用同学们在收集信息活动中所收集的图片。
在教学时,可用处理过的图片和未处理的图片作比较,以处理后图片的效果来说明问题。
学法分析:要认真做好课前图片的收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图片进行实际处理,从操作实践中有实际的收获。
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收集的图片存在问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才能用于电子报刊中。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裁剪图片(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4步)(资料: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所采集的图片等素材,有时不能满足信息表达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二:旋转图片(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3步)(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三:调整亮度和对比度(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2步)(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四:图片边缘虚化并添加文字(1)(4)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4步)(5)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6)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五:图片边缘虚化并添加文字(2)(7)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5-7步)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8)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课内拓展:学生自学P15页“DIY”部分内容(补充资料:1. 点阵图:点阵图又称为位图,它是由很多的点构成的,每一个点称为一个像素(Pixel)。
由于点阵图的操作是基于对像素的控制,所以,点阵图的缩放会导致图像的失真,而且缩放的比例越大,失真程度就越大。
常见的点阵图格式如下:2. 矢量图:矢量图是由对象(用数学公式描述的直线段、曲线段、圆弧和折线等图形元素)构成的,每个对象都具有颜色、形状、轮廓、大小和位置等属性,并且都可以自成一体。
)知识着陆:(教师总结)1、ACDsee可完成的加工功能。
2、其他的图片加工软件及特点。
课后作业:视野拓展:学生阅读P15页“视野拓展”内容。
创作天地:(作业)完成P16页1和2题课后反思:第3课精致的版面课题分析:本课以实例介绍了两类栏目版块的制作过程和所使用的技术。
除文本框的链接是Word 的新功能外,其他技术都是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本着重在对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合理运用。
课型分析:课以学生操作为主,以学生课内阅读活动为辅。
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利用自选图形及自选图形组合制作版面;(2)过程与方法:学习文本框的链接以及利用文本框链接制作非矩形版块。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重、难点:在制作过程中让学生们自己分析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教法分析:建议先和同学们一起分析报纸版面,介绍报纸的拼版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栏目版块和报纸整个版面的关系。
学法分析:在学习时注重自己和同伴的创作环节,保证小组的创作时间,完成有特色的作品。
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制作电子报刊时,可以根据版面规划,结合材料设计美观的栏目。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设计“校园风光”栏目(1)(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4步)(资料: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所采集的图片等素材,有时不能满足信息表达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是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过程。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二:设计“校园风光”栏目(2)(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5-9步)(资料:利用“自选图形”的填充、线条的变化,以及若干自选图形的组合,制作出的新颖美观的版块)(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三:利用文本框链接制作栏目(1)(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4步)(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课内拓展:学生自学P23页“智多星”部分内容活动四:利用文本框链接制作栏目(2)⑴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5-9步)(资料:文本框的链接技术有助于制作形式多样的文字块,除了课本中的例子,还可以补充几个,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知识着陆:(教师总结)1、利用“自选图形”的填充、线条的变化,以及若干自选图形的组合,制作出的新颖美观的版块2、文本框的链接技术有助于制作形式多样的文字块。
课后作业:视野拓展:学生阅读P27页“视野拓展”内容。
创作天地:(作业)完成P27页1和2题课后反思:第4课醒目的报头课题分析:本课学习规划电子报刊,初中学生学做电子报刊,要从对传统的纸质报刊的模仿开始。
这种模仿不仅是对作品的模仿,而且是对过程的模仿,在制作中学习编辑技术、练习计算机操作。
课型分析:课以学生操作为主,以学生课内阅读活动为辅。
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报刊知识,了解报头的作用和组成。
(2)过程与方法:学习如何改变所插入的艺术字的格式,如何对艺术字进行进一步的设置。
(3)情感与态度:了解组合的作用,学习多个不同对象的组合方法。
重、难点:艺术字的深入设置教法分析:教学时首先以学习报刊知识和报头知识。
可以收集不同格式的报头,让学生观察、比较、总结。
讲解时要讲得细一些,尽量多地介绍报头的组成要素,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的创作打个基础。
学法分析:要从对传统的纸质报刊的模仿过程中学习电子报刊的规划过程设计:(一)任务导航:我们都知道一份报刊你印像最深的就是“报头”了,本节课我们来作电子报刊“菁菁校园”的报头。
(二)任务驱动:活动一:制作报刊名(1)(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1-4步)(资料: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习过。
所以教材着重介绍如何对所插入的艺术字进一步设置和修饰。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字。
这样的内容延伸了Word的操作技术)(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
(3)同组学生合作做任务,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活动二:制作报刊名(2)(1)教师介绍和布置任务:(第5-7步)(2)学生听教师介绍并在书上对要点进行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