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拥挤大城市如香港的校园设计
学校案例分析
江苏省江阴市高级中学新校区
设计:荣朝晖 江阴市高级中学新区是在原中学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在保留原建筑基本体量和相对关系的同时,设计更关注的是修补原建筑和人尺度之间的割裂。 10年前图案 化的总图最大的问题就在此。因此恢复建筑一定的密度是设计的重点。合适的密度使得建筑之间产生了关系,也迅速改变了人和建筑的对 立关系。建筑的存在不是以 自己为中心,而是以提供近人尺度的空间为目的。
北京·景山学校大兴校区
设计:BIAD李军 规模:占地2.7万㎡,总建面2.5万㎡ 来源: /project/jingshanxuexiao-daxingfenxiao-lijun 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需要通过底层架空和多种功能上下复合的手段来实现尽可能多的活动场地和绿化面积,以及保证教室的正南北向和日照时间。布局 遵循了清晰理性的秩序,以操场为核心,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都与建筑形成轴线对应关系,强化整个场所理性的秩序感,以9.0mx7.5m的标准单元作为普通教室 的模数,按照模数控制室内外的空间比例和设计细节。一层架空形成的灰空间大大增加参与者活动的可能性和多样性。教学楼东侧,把看台和自行车棚结合起来 设置,节约用地,也丰富了空间的层次感,同时形成对整体空间的控制性元素。跳跃变化的立面构成形式,缓和建筑严肃的表情,给使用者增加了不经意的趣味 和新鲜感。南向沿街立面采用多层错列式窗扇,配合白色和中黄色的色彩,使立面充满快乐的元素。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张应鹏 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独墅湖高教区东方大道北侧,星塘街西侧,总占地 约202000㎡,总建筑面积约205000㎡。总体布局分为南北两大区域,由于主入 口在北侧的若水路,北部主要以基础教学、实训教学以及图书馆、报告厅及行政 办公为主。南侧主要以学生宿舍、国际公寓、食堂、风雨球场与运动场为主。一 条宽至9m的通道在一层与三层连接南北两侧。由于大多数建筑为5~6层,三层 的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大大减少了人流上下的频率。中间和西侧入口相对应的是绿 化与水面,在南北两大功能区域之间承接着分离与共享的双重功能。
绿毯上的聚落校园——温江旺海路中学概念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59-06 收稿日期 2023-07-11摘 要 设计基于近年来国内中学校园设计的趋势进行分析,结合项目规划条件、建设需求以及问卷调查的反馈进行思考,提出设计概念:绿毯上的聚落校园。
利用两个地块的轴线对位关系,在跨线运动场、多学科教学院落、立体交通组织、社区共享开放、可变教学空间、地域文化植入、生态技术运用、大跨度空间结构、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
对近年来人口出生率下降、教学体系改革、社区共享开放等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学校园规划做出建筑空间的思考与回应。
关键词 聚落空间 跨线运动场 立体交通 社区共享开放 可变教学空间 小班化教学Abstract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trend analysis of domestic middle school design in recent years, considering the project planningconditions, construction needs, and feedback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design concept is proposed: a settlement campus on a green carpet. By utilizing the axis align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plots, innovative designs are carried out in areas such as cross line sports fields, multi-disciplinary education yards,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community sharing and openness, variable teaching space, regional cultural implantation, application of ecological technology, large-sp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Reflecting on and respon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middle school design, which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e decline in population birth rate, teaching system reform, and community sharing and openness.Keywords Settlement space, Cross line sports field, Three-dimensional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Community sharing and openness, Variable teaching space, Small class teaching绿毯上的聚落校园——温江旺海路中学概念方案设计A Settlement Campus on the Green Carpet: Conceptual Plan Design of Wenjiang Wanghai Road Middle School刘典典 | Liu Diandian近年来国内中学校园设计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校园建筑从传统行列式布局转变为高密度巨构建筑,在有限的用地内通过“上天入地”的方式,创造出尺度宏大的巨型教育综合体,通过创造巨构校园的方式提高学校的办学规模,为周边居住区提供教育资源,提升土地价值。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一个大学校园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它的建造是百年大计,其场所精神的营造更要经过岁月的沉淀。
校园公共空间设计将深刻影响校园发展,包括其场所精神的形成、教学的质量,甚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因此对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很多新建的校园中,由于规模巨大,建设速度快,缺乏长远持续发展的考虑,因此影响了使用者的感受和使用需求。
本文对已建成及改造的、正在进行建设的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规划、建筑、景观三方面提出校园公共空间的综合设计要求。
一、校园公共空间的规划模式——整体考虑、层次丰富大学园区的主体空间框架是在老校园的架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常见的串联式、组团式和均质式三种布局形式外,更多的是综合几种结构形式并依据用地特点而设计。
新的校园生活已走向多元化、现代化,综合、灵活的布局形式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归纳起来,大学校园主要还有开敞式布局、集约式布局及综合式布局三种。
开敞式布局的校园空间形态较为自由,并不形成强烈的围合形态,多与地形良好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关系。
但由于缺乏建筑对空间领域的控制,容易造成尺度的不适。
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就是一个开敞式布局,虽然其中有图书馆及主体教学楼形成校园主轴,但外部空间尺度巨大,仍无法围合与限定空间,应注意空间节奏的控制,以多种手段强化。
集约式布局多在小而精的学校建设中出现。
它以建筑为主,强调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一般来说外部空间比例较小。
在我国香港这个人多地少的城市,集约式布局的校园最为常见。
香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香港理工学院都是这类实例。
广州大学城广州美术学院分校区、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区也属于集约式的布局,特别在中国美术学院新校园里,除了必需的体育与活动场地,校园就是建筑,建筑也就是校园。
进入建筑也就是进入了校园,重点开发了中央教学楼的内部空间,在比较苛刻的条件下设计出了动人的空间艺术形象。
综合式布局的校园多数应用于大型的综合型新建校园。
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看整体设计的渐进式发展
通过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规划的发展看整体设计的渐进式发展【摘要】对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规划的演变历史进行了分析,结合建筑与城市整体设计的理论,得出一个区域的发展必然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结论。
【关键词】整体发展校园规划渐进前言就城市规划而言,城市(区域)整体发展的第一法则就是渐进式发展,因为渐进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先决条件;而要顺利保证渐进发展中大大小小各种项目的均衡运行,则必须在规划实施之初就具体准确地说明整体发展的思路。
这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香港中文大学在1963年建校之初就确定了书院制的体系,在根本上奠定了规划上整体发展的思路,并且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不断地践行着渐进式发展的法则。
概述香港中文大学,简称中大(英文: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cuhk),成立于1963年10月10日,是香港第二所大学,亦是受香港特区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为香港唯一仿效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实行书院联邦制的大学,由四所书院组成,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成立)、崇基学院(1951年成立)、联合书院(1956年成立)及逸夫书院(1986年成立)。
◆四大书院分布图书院体制主要建筑崇基书院:岭南体育馆及运动场、华连堂崇基行政楼、礼拜堂、牟路思怡图书馆、众志堂、康乐室、兰苑、教职工联谊会会所、宿舍(教职员宿舍、应林堂、华连堂、明华堂、神学楼、文林堂、何善衡夫人宿舍、文质堂、利树培堂、五旬节会楼高座、五旬节会低座)新亚书院:钱穆书图书馆、诚明馆、人文馆、乐群馆梁雄姬楼、会友楼、宿舍(知行楼、学思楼、志文楼、紫霞楼)联合书院:曾肇添楼、郑栋材楼、思源馆、胡忠多媒体图书馆、张祝珊师生康乐大楼、宿舍(汤若望宿舍、伯利衡宿舍、恒生楼、陈震夏宿舍)逸夫书院:文澜堂、雅群楼、大讲堂、宿舍(国楙楼、第二学生宿舍)主要建筑分类总结根据以上表格的分析,可以看出,香港中文大学最早的四个书院,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生学习生活组团,基本拥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汇总
地下一层
地面层
LOGO
中环-半山扶梯系统
中环广场屋顶花园
香港中环 —— 特色四:较高的空间聚集度
空间聚集度上可以看到,香港中环地区基本达到了每公顷一栋楼宇的密度(1栋/Ha)。
LOGO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一:融合自然环境及周边发展
较低的发展密度 合适的建筑 形态、高度和布局 (1)确定建筑物的界线 (2)打造远眺维港的景观廊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重点三:尊重文化历史脉络
1. 2. 3. 重视具有历史意义或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点。 历史脉络和与历史建筑互相协调的环境均予以保留。 构建历史走廊,加强新旧海滨在历史意义上的连系。
1902年的中环
LOGO
中环文化历史点
20世纪初从维港望向香港的景观
皇后码头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案例分析-香港中环城市设计
香港中环 —— 特色一:突出的核心功能
香港本岛的核心区主要是指上环、中环、金钟、湾仔以及铜锣湾 地区。上环、中环是传统的商业中心,湾仔是新兴商业区,铜锣 湾至宵箕湾是过去工厂、仓库发展起来的新城区。 中环是香港的起源和核心,是香港的心脏地带、城市CBD,也是 香港的商业中心。以金融、行政、商务、高端商业功能为主。 东西向延伸则更多的商业、餐饮、居住功能;南北为山、海,观 光游憩功能突出。整个区域共同形成城市商业游憩区RBD。。
行
业 中环 金 融 文 化
居
政 商
务 办 公
住
休 闲
维多利亚港 金融、商业、办公
餐饮、休闲 (兰桂坊、荷南美食区)
LOGO
香港中环 —— 特色二:高度复合化的功能
从“大都会”到大都会,以及其间对“公共”属性的思考
从“大都会”到大都会,以及其间对“公共”属性的思考FROM "OMA" TO METROPOLIS, AND REFLECTIONS ON "PUBLIC" ATTRIBUTES IN BETWEEN文_任中琦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LSC014)DOI:10.19974/21-1508/TU.2023.06.0474从贝尔拉格建筑学院毕业后,我辗转鹿特丹、西安、香港、北京这四个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
尽管这些地方工作环境与生活氛围颇为不同,但在这些年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中,公共空间与公共活动、公共记忆始终是我关注的重点。
其中,对前者的兴趣来自“大都会”(OMA),而对后两者的关注则来自我工作和生活过的两个大都会:香港与北京。
1.平台:公共的空间公共的空间一直以来都是OMA建筑设计的重点,正是借助公共空间,才得以使“这些项目不断模糊城市设计和建筑之间的界限” [1]。
对于公共空间“公共”属性的研究与营造,不难想象首先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属于谁的公共,边界是什么,包含着什么内容,又如何通过空间回应潜在需求,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在建筑学领域,目前主要研究理论大致归纳为两类:一类是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即将公共空间视为不同社会生活发生共存的平台;另一类是政治哲学研究角度,即将公共空间视为政治社会生活的平台。
[2] 第一类是OMA 实践中极具代表性的设计特征或锚点,而第二类则是OMA以及后来AMO(OMA的分支理论研究机构,主要关注社会、经济、技术等领域的问题)长期以来的重要研究对象。
从“Exo d u s,o r t h e Vo l u n ta r y P r i s o n e r o f Architecture”(1972)开始,到“The city o f t h e ca pt i v e g l o b e”(1972)、“E g g o f Columbus Circle”(1975)、 “Hotel Sphinx”(1976)、“Welfare Palace Hotel” (1976)等一系列研究项目,库哈斯与其他三位OMA早期伙伴:弗里森多普(Madelon Vriesendorp)、增西利斯夫妇(Elia and Zoe Zenghelis)都是在以城市和公共空间作为事件载体或隐喻的平台,讨论更广泛的文化、社会和政治问题。
香港建筑特色风格分析
香港建筑特色风格分析香港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城市,每一栋建筑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在香港,各种文化和建筑风格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建筑文化。
本文将会从建筑特色、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三个方面分析香港建筑的风格特点。
建筑特色香港建筑的风格特点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建筑形式,也有现代化的建筑类型。
相较于其他城市,香港建筑的高度较为集中,因此建筑楼层较高和狭长的特点非常突出。
建筑的样式也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区域中,有各自不同的建筑特色。
其中,中式建筑是香港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
在香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式建筑遗迹,比如修建于公元1912年的大会堂,以及1934年建成的太平山顶的中式庙宇——太平山天后庙。
这些传统的中式建筑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都非常考究,既有一定的精致性,又带有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除了中式建筑,现代建筑也是香港建筑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总部大楼及其旁边的环球贸易广场,位于香港中环的凯悦酒店,还有太古城中心等现代建筑成为了香港标志性的建筑,向人们展示了香港现代新型城市的形象。
建筑形式香港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但是整体上呈现出基础较为稳固、高度集中、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和设计新颖的特点。
香港传统的中式建筑在形式上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如悬山顶、翘角脊、挑刻、彩画等装饰,同时运用青砖、瓦片等材料,带有浓重的中国古典建筑的气息。
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大气和创新,设计以“立体感”、“曲线美”为主要特点。
香港的一些高层建筑,如铜锣湾希慎道的时代广场、尖沙咀麽地道的海港城,以及中环的环球贸易广场等等,都是运用了“高空花园”、“半透明设计”等创新设计理念,在形式上大放异彩的代表作品。
建筑材料在材料上,香港建筑普遍采用水泥、玻璃、瓦片、钢铁、大理石等较为常见的建筑材料。
传统中式建筑几乎都采用了传统的中国材料,如雕刻细致的木制门窗、青砖、瓦片、金石和灯饰等装饰。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
以香港为例的城市中心空间设计浅析摘要: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混凝土森林中劈开一块绿洲,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
两个组团占地规模相当,无论在城市功能、还是空间形态等方面都完美地实现了互补,为城市高密度开发与人性化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空间、高密度、城市中心区、铜锣湾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1高密度城市中心空间设计典范铜锣湾南靠山,北临海,外部空间的阻碍和限制使商业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被迫高密度垂直发展,由此形成了特殊的空间感受。
高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的核心城区商业地段,引发了人们密集的行为活动和紧张的生活节奏,激发出非同一般的效率和活力。
正如商业活动高效的特点一般,维多利亚公园利用率也显得如此之高,在承载了游憩、休闲、集会、交通等活动和履行城市景观职能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这种开放式互补型的城市中心区单元的空间设计模式,体现了华人社区高密度和拥挤的基本特征,对于发展紧凑型的绿色城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2铜锣湾空间模式的特征和启示1.2.1 黄金区位和便捷交通铜锣湾地处港岛北岸商业核心地带,临近中区海底隧道出口,并且公共交通极其发达。
城市交通的大集中, 造成了巨大的交通负荷,但是铜锣湾的繁华与活力非但没有带来严重的交通问题,反而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于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通过政策与建设的引导,该地段目前90%以上的出行量都是由公共交通承担。
交通体系与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开发等之间的紧密结合及高效的交通管理,维持了铜锣湾城市核心单元与其他地段的人流交换需求,使铜锣湾地段紧张的土地空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并使该城市单元维持了高效有序的运转。
1.2.2 超高密度和容积率铜锣湾已成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几个城市中心区之一,突破10的超高建筑容积率即使在港岛城市核心地段中也名列前茅。
基本建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纽鲁诗楼
基本建筑:香港大学建筑学院的纽鲁诗楼王维仁【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6页(P86-91)【作者】王维仁【作者单位】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作为带领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孙中山先生的母校,1910年建校的香港大学(港大)位于香港岛的西半山上,校园俯视维多利亚海湾。
大学的地铁站和山脚的西营盘社区,距离香港核心的中环仅仅两三个地铁站,是一个典型高密度的城市型大学。
和高密度的香港一样,港大校园里的主要楼宇多半是10层上下的多层建筑,校园地形的高差几乎让每一栋建筑都有多个地面层;电梯、阶梯和不同层高的平台,组构了这个高强度使用的三维校园空间。
而紧邻半山郊野公园的树林绿地,与穿越校园的谷地溪流,又让这个高层建筑林立的百年校园,交织了一层大树与溪谷的生态环境。
位于校园中心的纽鲁诗楼,以建筑学院和建筑系馆为主要的使用楼层,是一栋典型的1970年代的现代建筑,也是一栋能调整适应多种功能需求的基本建筑。
标准建筑平面楼层采用一般办公楼的配置原则,有典型核心筒和环绕的流线,组织四周靠窗的功能空间。
建筑4个立面近1m深的混凝土遮阳板以及不同方位细微的角度变化,反应了调控日照的环境需求。
建筑上下半部不同的遮阴处理,除了反应下重上轻的基本建构美学,也反映了当初规划下半部大空间教室与上半部教师小研究室的功能意图。
一个世界排名第十的港大建筑学院,竟然没有自己的建筑学院大楼和建筑系馆。
那么,是怎样的原因,让这栋像貌普通的基本建筑能够符合建筑学院的各种需求,足以迈向21世纪的建筑发展呢?纽鲁诗楼12层的塔楼建筑的4个立面,西侧的地面G层电梯大堂,面临校园核心最热闹的的图书馆广场;北侧的底部地面LG层除了停车功能,也是连接校园主要的高架车道和连接校园东闸的步道;南侧的二层的梯间出口,则连接了校园主轴的中山阶梯,与邻接山坡绿地的孙逸仙荷花水池;纽鲁诗楼东侧与梁据球楼之间宽30m的校园绿带,则是溪水孱流与林荫满布的谷地树林。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整体规划及一期工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整体规划及一期工程 设计招标文件(资格评审阶段)目录1 项目说明 (5)1.1 项目名称 (5)1.2 招标人 (5)1.3 招标平台 (5)1.4 项目概况 (5)1.5 招标目的 (6)1.6 招标范围 (6)1.7 资金来源 (6)1.8 项目进度要求 (7)2 设计费 (7)2.1设计费 (7)2.2设计取费标准 (7)2.3设计费分配比例 (7)3 招标日程安排 (8)4 第一阶段———报名及资格评审 (8)4.1报名条件 (8)4.2报名文件 (8)4.3报名文件递交 (9)4.4资格评审 (9)4.5 资格评审结果 (9)5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竞标 (10)5.1投标文件及递交 (10)5.2方案评审 (10)5.3方案评审结果 (11)5.4其它 (11)6 争议及保密 (11)6.1争议 (11)6.2保密 (12)7 语言及计量单位 (12)7.1语言 (12)7.2计量单位 (12)8 知识产权和解释权 (12)8.1 知识产权 (12)8.2解释权 (13)9 资料索取 (13)10 联系人 (13)11 项目定位 (14)12 项目情况 (14)12.1区位及范围 (14)12.2基地周边情况 (16)12.3基地现状情况 (17)12.4气候特点 (19)13 规划建筑设计要求 (19)13.1校园规划设计目标 (19)13.2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原则 (20)13.3交通规划要求 (22)13.4分期建设要求 (24)第一部分 报名须知1 项目说明1.1项目名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一期工程1.2招标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建领导小组建设办公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1.3招标平台深圳市城市设计促进中心(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规划设计招标平台)1.4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运中心西南侧、龙翔大道西北侧,由盐龙大道(北通道)两侧地块组成。
校园总用地面积约100 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约为50公顷,其余为由该校管理的公共绿地。
港中大八个学院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
港中大八个学院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活动香港中文大学作为香港乃至亚洲最负盛名的学府之一,拥有八个学院,它们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工程学院、法律学院、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中医药学院及新闻与传媒学院。
每个学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活动,让我们一一来了解。
1.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个重要学院,包括中文系、史学系、哲学系、人类学系和社会学系等学科。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人文精神,提倡学术自由和思想创新。
学院拥有多位国际知名教授和学者,让学生受益匪浅。
学院常举办多种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文化论坛等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并深入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思想发展趋势。
同时,学生社团也十分活跃,如文学社、舞蹈社、音乐社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和交流平台。
此外,每年学院还会举办艺术节,为学生们带来多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和展览,让学生们感受到别样的艺术魅力。
2. 工程学院:工程学院是一个全方位的工程教育机构,拥有电机电子工程学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建筑和地球资源工程学系、信息工程学系和物业及建筑管理学系。
学院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迎接挑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工程师人才。
学院教授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家门口获取到最好的工程实践经验。
工程学院的学生活动也非常多样化,例如“Maker Lab”、机器人竞赛、课程项目等等。
学生可通过这些课程及活动学习和提高并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产品,从而提高其个人技能和实践能力。
3. 法律学院:法律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的骄傲,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和深厚的学科基础。
学院拥有多位知名法学专家,并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同时,秉持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
学院的学生社团也非常活跃,例如法律学会、模拟法庭、法学研究社等等。
学生们通过社团的联合实现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和辅助。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想_教案教学设计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想本文是关于《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想,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教材分析《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从而激发孩子们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第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主题,赞颂了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
二、教学设想这是一篇文字极其优美的文章,如果是平时我一定会安排两课时,让孩子们去慢慢地品尝,仔细地研读,但是作为公开课,我觉得如果放弃了哪一段,都有失整体感。
课得上完,朗读也得到位,要想让孩子们走进文本,又能轻松驾驭文本,这是我上这节课的目标。
所以在课前我让孩子们去找了有关香港的资料,让孩子们在课前就对香港有个大致的了解。
同时,我也精心准备了课件,力求为孩子们理解课文,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语文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
”因此,教学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简要介绍香港的情况,我播放相关的录象资料,让学生了解香港,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发出“香港,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的赞叹。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1、以疑导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
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围绕导语提问,然后共同梳理问题,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二至五自然段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校园橱窗设计
校园橱窗设计大学通过将最聪明,最活跃的研究人员与广泛的新知识资源联系起来,发挥创新力量,激发创新思想,创造性思维以及对社会和文化活力的切实影响,因此校园橱窗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哪些方面的设计去降低压迫感,提升轻松和创作的灵感。
疗愈花园从远古时代到今天,已有丰富的证据表明景观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研究表明,具有恢复作用的疗养园是在不断更新的身体,心理和社交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努力满足适应性需求的过程。
修复作用指出了景观要素具有治疗作用的潜力,可减轻认知疲劳和其他压力源。
与自然元素的直接接触以及对自然的看法都可以提供恢复。
与城市景观相比,自然景观对健康具有更强的积极作用,并且发现城市景观对健康的影响较小(在某些情况下为负面影响)尽管大多数研究是在医疗环境中进行的,但是这些知识也可以应用于学习环境。
在校园中,开放空间是重要的自然景观,可起到治愈作用。
从理论上讲,开放空间可以利用各种园林特色,尤其是绿色植物,花朵和水等自然元素,以帮助人们从压力中恢复过来并为人类带来积极影响。
调查还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压力,沮丧,沮丧,愤怒或困惑的情况下,选择自然环境的开放空间来改善情绪)。
校园的开放空间可通过其美丽与宁静,碎花,鸟类和水中的自然声音以及暴露于阳光和其他自然元素来帮助应对和恢复压力。
建筑刺激环境心理学研究已经确定,建筑可以通过刺激来影响人类健康。
建筑刺激描述了撞击用户的空间中的信息量。
在中等程度的刺激下,人类可以发挥最佳功能。
空间资源不足,空间安排不灵活以及缺乏气候控制,都威胁着个人有效与空间互动的需求。
公开和非正式的氛围可以激发创意表达,这已被广泛接受。
但是,开放空间带来的刺激必须适度。
该空间必须灵活,以适应个人需求和社交互动。
它还必须提供控制或防止不适和过度刺激。
在校园生活中,精心设计的开放空间应将私密空间(用于集中学习)和公共空间(用于协作交流)融合在一起。
当物理环境的变化或破坏使预测变得困难时,也会发生压力。
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大城市一间房辩论资料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认为小城市一间房的观念更为可取。
首先提醒对方辩友,床和房只是一种比喻,一张床代表的是收入只能维持最基本的开支,而一间房则是指在此之间还能维持一个相对不错的生活质量,简而言之生存和生活的区别。
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当一个人面临这两种选择的时候,哪一种选择更值得在普遍意义上提倡。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政策上来说。
大城市已经不堪拥挤,城市病越来越突出,房价房租越来越高,蜗居者和蚁族也层出不穷。
人均能享受到得城市资源越来越少。
同样随着人口的增多,大城市里的人均能够得到的就业机会明显减少,而且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现代大学生都向大城市里流动,就会出现人才的拥挤和浪费。
相反的,小城市则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建设城市、发展经济,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的就业前景高、机会多、压力小,所以现代大学生,到小城市拥有一间房是更为明智的选择!而且现在我国的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城市硬件建设差距逐年减少,信息沟通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而变得流畅,医疗、卫生等方面也逐年加强,相比于竞争和生活压力巨大的大城市,为什么现代大学生不选择小城市里的一间房呢?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导向有着很明显的侧重,国家倡导现代大学生投身基层,创造事业,改变未来。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大城市不可能出现太多,而小城市必将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遍地开花!相比于为数不多的大城市,现代大学生应选择前景更大,道路更宽广的小城市!从个人角度出发,小城市生活好、房价低、生活更方便,而且小城市人际关系亲密,交际活动更易于开展,人情味重,幸福指数高。
相信大家都希望工作了尽早成家立业,下班后陪陪老婆孩子,而不是守着一张床独自流泪到天亮吧!故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现代大学生宁要小城市一间房的观点更可取!宁要大城市一张床/宁要小城镇一间正方:“宁要大城市一张床”的观点更可取!(华中师范大学)反方:“宁要小城镇一间房”的观点更可取!(湖南大学)正方邓哲结辩:好,谢谢主席大家好!真相绝不简单,也绝不纯粹!对方辩友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一知半解当做了真相本身。
香港八大高校,模式独树一帜
作为香港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大学,香港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0年。
香港大学的文学院享誉中外,不仅是因为大才女张爱玲曾经在这里就读,而且文学院的建筑风格也极富风情。
整个学院如同一个文学古堡,长长的走廊,木质边框的窗户……精致、古朴,带有难以言说的高贵与典雅。
在港大,随处可见这些古老的建筑,带一点点陈旧,但却因为岁月的洗礼,而绽放出难以掩盖的独特光芒。
香港大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发扬民主,表达自我观点的意识和能力,“民主墙”因此而生。
这面看似普通的墙可供不同年龄、专业的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常常能看到学生们围绕在“民主墙”下讨论、交流,于无形中形成了一个极佳的交流机会。
香港科技大学培养高质量科技人才以培养科技人才为办学出发点的香港科技大学,位于九龙半岛东侧风景迷人的清水湾畔。
众所周知,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十分之大。
香港科技大学就是致力于为香港输送高质量的科技人才而创办的。
这所建立于1991年的大学虽然很年轻,但学校争做走在世界前沿、国家前沿与香港前沿的大学。
如今的科大,凭借其实力成为了一所具有深远国际影响力的高等院校。
此外,香港科技大学的师资力量十分强大,是一所名副其实、具有很强科研实力的大学。
同时,学校风景宜人,更是为学生静心地求学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度独特的办学模式香港中文大学依山而建,绿树成荫,静静的校园里总能看到在课余时间沿山慢跑的学生。
在中文大学,你能听见小鸟不绝于耳的叫声,看到清澈的池塘里鱼儿自由游动,富有历史感的教学楼与教学楼之间是满目的自然美景,如同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香港的大学一般以独特的办学模式而盛名于外,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度就是学校的特色之一。
在书院,学生能结识友伴,师生在这里交流,某次的促膝长谈或是炽热交流都会成为日后的美好回忆。
同时书院也会举行很多活动:海外交流与外访计划、语文、资讯等人才的训练、研讨会、社区服务等等。
许多中大的毕业生都说,书院活动是他们在中大学习中最难忘的部分。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8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地,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地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彭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山林,繁华的都市……同学们,你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是哪个城市?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
2、师:确实我们的祖国以地域辽阔、风景迷人矗立于世界的东方。
而香港这座城市却是中国这条巨龙头上璀璨的明珠。
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欣赏歌曲)伴着悠扬的歌曲,让我们一同走近香港。
二、整体感知1、同学们,对香港这座举世瞩目的城市你一定充满好奇。
你想知道些什么?2、带着你的疑问,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香港的?3、在读了课文之后,同学们你喜欢香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喜欢?三、选择学习主题,上网合作学习1、香港有着繁荣的经济,美丽的景色,各地美食云集……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点击进入,去开始你的香港之旅吧2、完成了你的单人旅程了吗?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的旅行体会。
3、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你旅行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谁能担任导游的重任带领所有的同学及在座的老师,再去领略一下香港的繁荣和美丽四、诵读体验、加深理解1、经过香港之旅,相信大家进一步认识了香港。
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样让你印象深刻吧!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那可是作者的心声啊,字字句句中都包藏着作者对“东方之珠”的喜爱之情。
2、我想请同学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总结: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下,让我不由的感受到香港无愧于“东方之珠”这个美誉。
五、拓展研读1、香港的今天是繁荣而美丽的,你可能无法想象它曾经历经百年沧桑,它曾经一度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了这是一个载入香港历史的重要日子,一个中华民族的盛事,一个体现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胜利的历史时刻。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案设计
姓名:钟雪英学校:梁平县西苑小学地址: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香港,璀璨的明珠》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四、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前收集有关香港的图片、文字资料。
二、教学课题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香港。
(3)指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香港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材分析《香港,璀璨的明珠》是西师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围绕“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这一中心,分别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对香港的介绍层次清楚,课文中精美的插图,可帮助学生感受香港的美丽与繁华。
本课是培养学生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课型特点,针对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的整个教学设计重点在于:认识香港,激发学生爱国爱港的情怀;其难点在于指导学生理解课题的含义——为什么说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呢?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香港,璀璨的明珠》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找到《东方之珠》的音乐激情引趣,找到中国地图来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
根据学生确定的游览线路顺学而教,海洋公园的海豚表演,利用百度搜索给同学们看,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香港的美食、市场、夜景图片,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拨动孩子对香港向往的“神经”,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教学难点就轻而易举地突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拥挤大城市如香港的校园设计香港作为亚洲高等教育最发达地的地区之一,在校园建设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
针对这一状况,本课题以香港地区的大学校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针对大学校园设计的几个关键领域,以创新的思维方法,试图探索现阶段大学校园设计的趋势和规律。
另一方面,本文通过香港大学校园之间的比较,验证所得出的设计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探索香港大学校园设计的借鉴意义以及今后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一.香港大学校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1. 城市型大学与郊区型大学并存从表中可以看出,香港的城市型大学与郊区型大学数量相当,其郊区型大学发展用地对于其校园规模来说相对宽松,而且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可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校园地处较为偏僻的郊区,校园资源不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产生互动,但由于香港有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校园与市区的联系不是很困难。
香港的城市型大学普遍急缺发展用地,因而促使校园不得不向高密度、集约化发展,以求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这种规划建设模式推动了校园内部高效率的活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
而且,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段也可以营造出优雅的校园环境。
香港正是在这种化不利为有利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建设城市型大学的成功方法。
2. 校园位置分布广泛香港地区按行政区域划分为18 个区,而香港的八所大学处于八个区域,分布范围十分广泛。
这种分布方式便于校园带动周边环境的发展,形成学校与城市互动。
而且香港本身面积不大,各校之间相互交流也比较方便。
3. 校园用地开发强度高由于香港山地丘陵多,可建设用地少,土地资源极为珍贵,而大学校园发展的速度一直非常快,规模也越来越大。
因此,各学校在建设新项目时都会充分评估校园的土地开发强度。
在香港校园的发展过程中,其校园建筑逐渐趋向于建筑综合体,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土地解决最多的功能,并且保持校园环境不被破坏。
香港校园注重对土地进行充分开发利用还表现在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上。
很多校园都开发地下、半地下空间,用作实验室、仓库和地下车库等。
1香港科技大学停车场4. 校园使用率高香港地区的校园建筑使用率非常高。
每所教室都会在学校合理的课程安排之下得到合理充足的利用,少有教室闲置的情况。
高使用率规避了教学设施重复建设的费用,也给维护和管理减轻了成本。
5. 完善的人性化的交通系统香港地区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十分发达,除香港中文大学之外,其他校园基本都实现了人车分行,并且通过各种建筑手段使步行系统实现全天候使用,使用者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各建筑之间。
多数校园设置地下车库,不仅缓解了车辆对地面静态交通带来的压力,而且节约了宝贵的土地。
2香港理工大学立体化人车分行设计二.香港大学校园规划及校园生长模式1. 组团模式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
每个书院作为一个面状组团,都配备各自的教学楼、图书馆、文娱康乐、宿舍、食堂等设施。
因此形成了中文大学特有的规划模式:中央校园的建筑位于地势较平坦校园中部,供整个大学共用的图书馆、文物馆、科学馆、礼堂、行政办公、科学实验楼、研究所及医学大楼均布置中央校园。
图书馆和科学馆位于中央校园的两端,其余建筑物将校园中心围合出一个带形广场,凸显出校园空间的纪念性、文化性和指向性,使中央校园在整个校园的空间形态中起到了统帅作用。
崇基、新亚、联合、逸夫四所书院呈组团式围绕大学本部设置。
3香港中文大学组团香港科技大学在规划依据地形将校园分为公共教学科研办公区、教职工、学生生活区两大区域。
公共教学科研办公区地势较为平坦,建筑沿南北向轴线布置,教职工与学生生活区则沿校园环路建设,东西向轴线上设置一条廊道将教学科研办公区与学生生活区相互连接。
现状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并没有一味追求校园建筑结构布局的对称性,而是体现校园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灵活性。
4香港科技大学组团2.动线模式香港动线规划模式的大学校园主要可分整体动线式和核心区式两种类型。
香港大学校园有近百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分布在学校各个位置。
根据这一特点,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校园规划采用动线模式,建筑物根据动线方向发展。
由于校园基地高差很大,设计师根据地形将动线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内部形成各自的生长线,然后通过贯穿校园东西的主干道路将各分支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校园整体动线模式规划。
5香港大学校园整体动线模式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在校园的核心区域将若干个庭院沿动线布置,形成若干个单元。
动线从入口广场开始,通过一条室内“学术廊”将动线两端的庭院紧密相连。
如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在核心区动线主轴两侧设置教学、科研办公等功能,在主轴垂直方向衍生出分支,分支上设置学生宿舍、社团活动室,通过水平和垂直步行道将山下学生生活、运动功能区与教学核心区相互联系。
6香港科技大学核心区动线模式香港中文大学与岭南大学的核心区域通过室外步行街将两端设置教学楼、校博物馆等全校共用建筑串联起来。
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新的校园发展计划在原有校园基础上继续将带状步道向东延伸,维持了中央校园的原有肌理,并保证了校园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
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校园,“线”在这些校园中被设计成了步行街,建筑物均沿街道两侧布置。
带状模式在空间组织上较为单纯,不论是在坡地上或是在平坦地上,均能通过对线上的交通和活动因素加以组织,营造出热闹丰富而有秩序的空间。
富有变化的带状步道为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交往空间,使整条带状步道都是活动的焦点。
7香港岭南大学核心区动线模式8香港中文大学核心区动线模式9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校园步行街3. 分散模式早期的香港大学校园拥有相对充足的建设用地,校园规划采用分散模式,将本部大楼、图书馆、宿舍、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建于地势较为平坦的位置。
此时香港大学校园规划形态较为自由、宽松。
10 1941 年香港大学鸟瞰图香港浸会大学位于拥挤的九龙区,其建设用地十分零散,因此校园化整为零地分为了善衡、逸夫、浸会大学道三个校园(图3.17)。
每个校园的建筑都采用高密度、集约化的设计方式,包含了教学、办公、休闲、餐饮等功能,以规避分散式规划模式对师生使用造成的不便。
11香港浸会大学校园分散式布局4. 网格模式香港理工大学(图 3.18)整个校区分为南、北、中三部分。
南部为主要入口及教学楼;中部为公共设施及行政楼;北部则主要为实验室及工业中心。
校园人多地少,用地极其紧张并且受到城市道路网的限制。
在有限的用地内,校园规划发展采用网格型模式,以建筑物连成网格,构造了一个54m×54m 的网格。
校园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相关建筑形成网络,便于学科联系的同时有利于分期建设。
适应了香港九龙区密集化、城市化的整体规划形态,并且网格型规划易于进行标准化建设,能够满足灵活性生长的需求。
同时,建筑底部通过架空,形成了步行空间,并使各庭院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打破了网格模式中各内部庭院过于封闭的缺点。
12香港理工大学网格模式布局13香港理工大学网格模式根据校园规模的不同,校园采取的规划模式也有所不同。
各种规划模式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其中:1.线性模式在各个校园中应用最广泛。
由于校园内部的使用者流动性非常强,因此,在设计时将校园的交通动线作为规划的主线,将各功能串联起来。
线性模式的优点在于:(1)校园沿人们主要活动的动线发展,能够形成充满活力的交往空间,营造大学校园的文化氛围。
(2)应用范围广泛,无论校园规模大小,校园的每个局部位置都可采用这种方式。
(3)变型多,可以由带状衍生出鱼脊状、环状、枝状等多种形态。
其缺点在于:随着校园的生长,容易造成过长的单一的交通动线,对动线中心位置造成交通压力,并且动线两端相互联系距离过长。
2.组团模式通常出现在规模较大的校园规划中。
由于大型校园容纳的人数多,各项功能之间的联系较中小规模校园相对复杂,因此在规划时将校园分为若干区域,结合交通系统将其相连,各组团共同构成整个校园。
组团模式的优点在于:(1)将整个校园化整为零,便于对每个区域进行管理。
(2)便于分期建设某个组团或者进行组团内部的扩建,并且不会对其他组团和核心区域造成干扰,保证校园相对完整。
(3)每个组团相对集中的建设,有利于节约校园用地,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4)每个组团内部都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规划设计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组团形象。
其缺点在于:由于需要为各个组团今后发展预留用地,在一定时期内,校园内部会显得略有零散,各个组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3.网格模式通过模数化设计,将校园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密集的规划模式通常应用于占地面积小的校园,或者出现在大型校园的局部。
网格模式的优点在于:(1)模数化设计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便于调节。
(2)高密度的建筑布局提高校园土地开发强度,提高校园资源和设施的使用效率,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
(3)易于形成统一完整的校园形象。
其缺点在于:(1)模数化设计容易造成校园形象过于单调乏味。
(2)过高的建筑密度会对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产生影响。
4.分散模式通常出现在建设用地充足的大型校园中。
建筑选择地势最好的场地进行建设,建筑物分散在校园各个位置。
其优点在于:具有强烈的有机性,实现自由生长。
其缺点在于:(1)建筑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容易造成校园资源设施分布松散。
(2)十分浪费校园建设用地,当条件良好的场地被占用之后,校园很难再现有校区进行在开发。
三.香港大学校园生长模式1.原地再开发香港大学作为拥有香港政府保护建筑最多的校园,建校初期由于受到欧洲建筑的影响,校园建筑都为西方古典形式。
后来由于战火的破坏以及校园逐渐发展壮大,在校园生长过程中,原有老建筑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功能需要。
学校有选择性的保留了陆佑堂、冯平山楼、邓志昂楼等一部分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对其功能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博物馆、礼堂、音乐系馆等。
这些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远远超过本身的使用功能价值,在对保留建筑的功能做出了重大调整之后,原有的欧式建筑不仅得到了重新利用,并且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色彩,更多地承载着香港大学的文化内涵和校园记忆,延续了校园的历史文脉。
功能置换的方式让这些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共同见证校园的发展历史。
14香港大学保留下来香港大学目前有六座建筑作为香港政府法定古迹保留了下来,除个别建筑在二战时期被炸毁,其余的都拆除后在原地重建。
20 世纪70 年代后,香港高等教育(香港称“上专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港大作为历史最久的校园,建校初期的很多校舍已无法满足需求。
而校园地处香港岛,用地情况极为紧张,并且香港的土地价格十分昂贵,校方很难另觅新址建设新校园。
因此,学校采用拆除旧建筑、原地重建新校舍的模式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校园更新。
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技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