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拥挤大城市如香港的校园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拥挤大城市如香港的校园设计

香港作为亚洲高等教育最发达地的地区之一,在校园建设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针对这一状况,本课题以香港地区的大学校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文献阅读,针对大学校园设计的几个关键领域,以创新的思维方法,试图探索现阶段大学校园设计的趋势和规律。另一方面,本文通过香港大学校园之间的比较,验证所得出的设计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并探索香港大学校园设计的借鉴意义以及今后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香港大学校园发展现状与特点。

1. 城市型大学与郊区型大学并存

从表中可以看出,香港的城市型大学与郊区型大学数量相当,其郊区型大学发展用地对于其校园规模来说相对宽松,而且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可以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校园地处较为偏僻的郊区,校园资源不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产生互动,但由于香港有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校园与市区的联系不是很困难。香港的城市型大学普遍急缺发展用地,因而促使校园不得不向高密度、集约化发展,以求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这种规划建设模式推动了校园内部高效率的活动,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通过适当的设计手段也可以营造出优雅的校园环境。香港正是在这种化不利为有利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建设城市型大学的成功方法。

2. 校园位置分布广泛

香港地区按行政区域划分为18 个区,而香港的八所大学处于八个区域,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这种分布方式便于校园带动周边环境的发展,形成学校与城市互动。而且香港本身面积不大,各校之间相互交流也比较方便。

3. 校园用地开发强度高

由于香港山地丘陵多,可建设用地少,土地资源极为珍贵,而大学校园发展的速度

一直非常快,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各学校在建设新项目时都会充分评估校园的土地

开发强度。在香港校园的发展过程中,其校园建筑逐渐趋向于建筑综合体,尽可能地用

最少的土地解决最多的功能,并且保持校园环境不被破坏。香港校园注重对土地进行充

分开发利用还表现在其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上。很多校园都开发地下、半地下空间,用作

实验室、仓库和地下车库等。

1香港科技大学停车场

4. 校园使用率高

香港地区的校园建筑使用率非常高。每所教室都会在学校合理的课程安排之下得到合理充足的利用,少有教室闲置的情况。高使用率规避了教学设施重复建设的费用,也给维护和管理减轻了成本。

5. 完善的人性化的交通系统

香港地区的大学校园步行系统十分发达,除香港中文大学之外,其他校园基本都实现了人车分行,并且通过各种建筑手段使步行系统实现全天候使用,使用者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于各建筑之间。多数校园设置地下车库,不仅缓解了车辆对地面静态交通带来的压力,而且节约了宝贵的土地。

2香港理工大学立体化人车分行设计

二.香港大学校园规划及校园生长模式

1. 组团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每个书院作为一个面状组团,都配备各自的教学楼、图书馆、文娱康乐、宿舍、食堂等设施。因此形成了中文大学特有的规划模式:中央校园的建筑位于地势较平坦校园中部,供整个大学共用的图书馆、文物馆、科学馆、礼堂、行政办公、科学实验楼、研究所及医学大楼均布置中央校园。图书馆和科学馆位于中央校园的两端,其余建筑物将校园中心围合出一个带形广场,凸显出校园空间的纪念性、文化性和指向性,使中央校园在整个校园的空间形态中起到了统帅作用。崇基、新亚、联合、逸夫四所书院呈组团式围绕大学本部设置。

3香港中文大学组团

香港科技大学在规划依据地形将校园分为公共教学科研办公区、教职工、学生生活区两大区域。公共教学科研办公区地势较为平坦,建筑沿南北向轴线布置,教职工与学生生活区则沿校园环路建设,东西向轴线上设置一条廊道将教学科研办公区与学生生活区相互连接。现状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并没有一味追求校园建筑结构布局的对称性,而是体现校园发展的动态过程和灵活性。

4香港科技大学组团

2.动线模式

香港动线规划模式的大学校园主要可分整体动线式和核心区式两种类型。

香港大学校园有近百年的历史,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分布在学校各个位置。根据这一特点,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校园规划采用动线模式,建筑物根据动线方向发展。由于校园基地高差很大,设计师根据地形将动线划分为若干区域,各区域内部形成各自的生长线,然后通过贯穿校园东西的主干道路将各分支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完善的校园整体动线模式规划。

5香港大学校园整体动线模式

香港科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在校园的核心区域将若干个庭院沿动线布置,形成若干个单元。动线从入口广场开始,通过一条室内“学术廊”将动线两端的庭院紧密相连。如香港科技大学校园在核心区动线主轴两侧设置教学、科研办公等功能,在主轴垂直方向衍生出分支,分支上设置学生宿舍、社团活动室,通过水平和垂直步行道将山下学生生活、运动功能区与教学核心区相互联系。

6香港科技大学核心区动线模式

香港中文大学与岭南大学的核心区域通过室外步行街将两端设置教学楼、校博物馆等全校共用建筑串联起来。其中,香港中文大学新的校园发展计划在原有校园基础上继续将带状步道向东延伸,维持了中央校园的原有肌理,并保证了校园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校园,“线”在这些校园中被设计成了步行街,建筑物均沿街道两侧布置。带状模式在空间组织上较为单纯,不论是在坡地上或是在平坦地上,均能通过对线上的交通

和活动因素加以组织,营造出热闹丰富而有秩序的空间。富有变化的带状步道为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交往空间,使整条带状步道都是活动的焦点。

7香港岭南大学核心区动线模式

8香港中文大学核心区动线模式

9香港中文大学中央校园步行街

3. 分散模式

早期的香港大学校园拥有相对充足的建设用地,校园规划采用分散模式,将本部大楼、图书馆、宿舍、学生活动中心等建筑建于地势较为平坦的位置。此时香港大学校园规划形态较为自由、宽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