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式历史课堂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教学式历史课堂探究
江苏省新高考已经实行两年。高考的命题体现一种趋势:现在历史高考越来越注重通过提供材料和营造情景来命题。据不完全统计,高考题中,资料题占近一半。史料是进行历史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在历史教学中引进史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有助于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点。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上课中,利用史料教学,训练学生怎样分析、解答材料题,掌握作材料题的技巧,对提高学生的成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
结合历史教学实际,史料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
1、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可分为以下三种。(1)原始史料。它包括文件、日记、报告、笔记、回忆录等。(2)撰述史料。这类史料主要出自各种著作、典籍。(3)文艺史料。此种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
2、图片史料。它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教材中的图片甚多。有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等。
不论哪一类史料,对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作用,但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还必须讲求史料教学的方法。笔者认为,史料教学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教材中的重要史料,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对一些冷僻的读音、字义,难懂的典故等细节,教师要给予讲解,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似的浏览。
2、适当补充,加深理解。教材中现成的史料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时围绕教学目的,有时还需适当补充史料。例如教材里有一段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的重大作用。那么三大发明在中国的情形如何?在此,可补充鲁迅在《电的利弊》中的一段话:“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在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很形象,也很深刻。由中西对比,学生便了解了三大发明在近代东西方不同的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3、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史料的理解和把握,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材中的史料,少部分配有思考题,大部分则没有。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对带有思考题的史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地回答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对没有设置思考题的有关史料,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高质量的、富有启发性、规律性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史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新情境纵深推进,以更好地理解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4、发散思维,创造思维深度。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容更改,而对于它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历史教育应有活跃的品质,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思维方法,突破原有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禁锢。在史料教学中,除了激起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的同时,应更深一步的引导学生探究史料,学会初步研究历史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度。
总之,中学历史教育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历史观、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它充分体现了21世纪基础教育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而史料教学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历史观的形成与历史方法的掌握中起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历史课程标准及命题趋势,我们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