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厂供电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20202005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管理单位:电气工程系
学时: 56 学分:4.5
制定日期:2012-01
第一次修订日期:
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
1.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电力负荷计算、电气设备选择、保护、供电系统设计、防雷与接、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配电网自动化等知识。课程学习中突出供配电基本知识、供配电系统设计及维修技能的形成,注重素质养成训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中心,以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依据,以10KV电网为主要载体,以工艺分析和技能训练为主线,强调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技能性和先进性。本课程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素质培养模块,为专业必修课,同时属于维修电工技能考证的专业核心课程。
1.2课程的定位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电气控制技术的应用。
其前续课程有:电工技术及电工实训、模数电子技术及实训、单片机技术、PLC技术、电机原理与拖动等相关课程。
其后续课程有: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3修读条件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经学完了高等数学,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能看懂简单的电气和电子线路和交流电的基本知识,具备常用电气控制线路分析的基本能力。掌握常用电工工量具、电子元器件和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2、课程目标
2.1 专业能力
(1)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电力负荷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线与电气设备选择计算
(2)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供电系统设计的基本能力
(3)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一次系统及其设备、二次系统、防雷与接地的基本原理的了解。
(4)培养学生对微机型继电保护、配电网自动化等新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力(5)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工业与民用电力用户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力
(6)培养学生具备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基本知识能力
(7)培养学生与供配电设备及装置生产厂商沟通交流能力
(8)培养学生具备设备及装置说明书手册等的阅读(翻译)能力
(9)培养学生掌握常用零部件企业技术标准,国家技术标准查阅理解能力(10)培养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规划、安装、改造及服务能力,专业新技术、新设备应用能力
2.2社会能力
(1)培养学生乐与思考、敢于实践、做事认真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好学、严谨、谦虚的学习态度
(3)培养学生健康向上、不畏难、不怕苦的工作态度
(4)培养学生描述问题、绘制图表等书写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
(6)培养学生遵循严格的安全、质量、标准等规范的意识
(7)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学习、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2.3方法能力
(1)培养学生善于沟通交流和团队协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发现的能力
(3)培养学生项目管理应用的能力
(4)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
学时分配只是参考,允许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4、课程实施建议
4.1 实训条件:
本院具有一个工厂供电课程实验实训室,基本能满足部分专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要求。
另外,我校的电工房也能承担学生参观和参与安装等技能培训的任务,极大的缓解了教学设施不足的困难。
4.2师资条件
教学团队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具备全面的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应用知识;
具有在工厂参与生产与培训的经历和相关经验;
具备对供配电系统的电气安装调试和检修技能;
具备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技能;
具备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4.3 教材与教学资源
4.3.1推荐教材
刘介才《工厂供电》(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3.2推荐教学参考书
5、课程考核
5.1 合格标准:
1)、旷课不超过4节(总课时的10%);
2)、平时成绩不低于20分;
3)、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
4)、没有不诚信行为。
5.2 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结果考核)组成(本类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40分,期末成绩不高于60分)。
5.3 考核内容: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
5.4 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与方式。
表一课程考核方案框架
表二课程单元考核标准
6、课程教学设计
6.1课程教学设计原则要求
1)教学设计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
2)教材处理遵循创造性原则
3)内容选取遵循课程改革精神的原则
4)教学目标设计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原则
5)教学过程设计注重学生活动的原则
6)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原则6.2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方案
7、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教学单元设计仅供参考,任课教师可以在工学结合的基本原则下,设计更加具体详细的单元方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方式原则上不允许随意更改,如要更改必要,任课教师须在教学任务执行前一种提交申请,教研室组织课程组讨论通过并报请相关部门同意后方可更改。
本课程的考核方案没有规定具体考核表格,任课教师必须严格参考考核标准,根据教学实际,以方便操作为目的,设计具体的考核表格,保证考核方案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