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题)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
莫言《我的父亲》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
莫言《我的父亲》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题)(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17分)我的父亲莫言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蒙师是我们邻村的范二先生。
我听祖母说过,父亲因调皮被范二先生用戒尺打肿手掌的事。
祖母说父亲将《三字经》改编成“人之初,性不善,烟袋锅子炒鸡蛋;先生吃,学生看,撑死这个老混蛋”。
这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我无法想象威严的父亲竟然也是从一个顽皮少年演变过来的。
②在我参军离家前近20年的记忆中,父亲可敬不可亲,甚至是有几分可怕的,其实他轻易不打人不骂人,也很少训斥我,但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怕他。
记得我与伙伴们一起玩闹时,喜欢恶作剧的人在我背后悄悄说:“你爹来了! ”,我顿时被吓得四肢僵硬、脑子里一片空白, 好大一儿才能缓过劲来。
不仅是我怕,我的哥哥姐姐也怕。
不仅是我们怕,听姑姑说,他们那一代人,我的那些堂姑、堂叔也都怕,我听姑姑说她们年轻时,姐妹们在一起说笑,听到我父亲远远地咳嗽一声, 一个个立即屏气息声,等我父亲走了才慢慢活泼起来。
③曾不止一个人问过我为什么那么怕父亲,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我也曾经与两位兄长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
④搜索我的童年记忆,父亲也曾表现过舐犊之情。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炎热的中午,在家门口右侧的那棵槐树下,父亲用剃头刀子给我剃头。
我满头满脸都是肥皂泡沫,大概有几分憨态可掬吧,我听到父亲充满慈爱的说:这个小牛犊!⑤还有一次是我十三岁那年家里翻盖房子,因为一时找不到大人,父亲便让我与他抬一块大石头。
父亲把杠子的大部分都让给了我,石头的重量几乎都压在了他肩上,当我们摇摇晃晃地把石头抬到目的地时,我看到父亲用关切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并赞赏地点了点头。
⑥近年来,父亲有好几次谈起当年对我们兄弟管教太严,言下颇有几分自责之意。
我从来没把父亲的严厉当成负面的事。
如果没有得到父亲的威严震慑,我能否取得今天这样一点成绩还不好说。
⑦其实,父亲的威严是建立在儒家文化的基础上的,他在私塾里所受到的教育确立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他轻钱财、重名誉,即便在读书看似无用的年代里,他也一直鼓励子侄们读书。
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答案]
现代文阅读训练: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答案]阅读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一文,完成(1)-(4)题。
透明的红萝卜莫言太阳像抽疯般颤抖着,一股股萧杀的秋风把黄麻吹得像大海一样波浪起伏,一群群麻雀惊恐不安地在黄麻梢头噪叫声。
风穿过桥洞,扬起尘土,把半边天都染黄了。
一直到九点多钟,风才停住,太阳也慢慢恢复正常。
小铁匠一起一伏晃晃悠悠地在石栏杆上跑着,栏杆下乌蓝的水里映出他变了形的身影。
几个大胆的石匠跑上闸去,把小铁匠拖了下来。
他拼命挣扎着,骂着:“别他妈的管我,老子是杂技英豪,那些大妞在电影上走绳子,老子在闸上走栏杆,你们说,谁他妈的厉害……”几个人累得气喘吁吁,总算把他弄回桥洞里。
他像块泥巴一样瘫在铺上,嘴里吐着白沫,手撕着喉咙,哭叫着:“亲娘哟,难受死了,黑孩,好徒弟,救救师傅吧,去拔个萝卜来……”人们突然发现,黑孩穿上了一件包住屁股的大褂子,褂子是用崭新的、又厚又重的小帆布缝的。
这种布非常结实,五年也穿不破。
那条大裤头子在褂子下边露出很短的一截,好像褂子的一个花边。
黑孩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回力球鞋,由于鞋子太大,只好紧紧地系住鞋带,球鞋变得像两条丑陋的胖头鲇鱼。
“黑孩,听到了吗?你师傅让你去干什么?”一个老石匠用烟袋杆子戳着黑孩的背说。
黑孩走出桥洞,爬上河堤,钻进黄麻地。
黄麻地里已经有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小径,麻杆儿都向两边分开。
走着走着,他停住脚。
这儿一片黄麻倒地,像有人打过滚。
他用手背揉揉眼睛,抽泣了一声,继续向前走。
走了一会,他趴下,爬进萝卜地。
那个瘦老头不在,他直起腰,走到萝卜地中央,蹲下去,看到萝卜垅里点种的麦子已经钻出紫红的锥芽,他双膝跪地,拔出了一个萝卜,萝卜的细根与土壤分别时发出水泡破裂一样的声响。
黑孩认真地听着这声响,一直追着它飞到天上去。
天上纤云也无,明媚秀丽的秋阳一无遮拦地把光线投下来。
黑孩把手中那个萝卜举起来,对着阳光察看。
他希望还能看到那天晚上从铁砧上看到的奇异景象,他希望这个萝卜在阳光照耀下能像那个隐藏在河水中的萝卜一样晶莹剔透,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阅读答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含答案解析)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翻看报纸上的畅销书排行榜,莫言作品有数部上榜,且占据了榜首位置,这给人一种错觉,文学在中国又重新金贵起来,甚至会产生这样良好的愿望——如果像莫言这样的作家的作品,能一直在畅销榜上该有多好。
读书可以折射一个国家的人的精神状态,一个举国热爱文学的国度,该是多么令人向往。
但很快有泼冷水的人来了,发出了这样的提问,那些抢购莫言图书的人在莫言获奖之前知道他是谁吗?其实这样的质疑价值不大,读者有权用自己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消费莫言,就像消费者被一则电视广告打动而去购买某产品一样,诺奖这个大广告铺天盖地,对莫言知之甚少或干脆不知莫言为何人的读者,去买几本莫言的书来读一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买莫言的书,谈论莫言的获奖,这都是在正常的范围内消费莫言,此前哪一位作家获得诺奖,不是被这样追捧?之所以强调要在正常范围内理性地消费莫言,是因为另外一种夸张的、过度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消费行为正在围绕着莫言展开,甚至有不可控之势,比如在北京城内有十多处豪宅的陈光标要赠送莫言房子;莫言家乡有人设想政府应投资6.7亿元打造旅游带,宁可赔钱也要种万亩高粱;在劝说莫言父亲修缮旧居时,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儿子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
”此外还有人说,莫言的作品要收进教科书,莫言今年必上春晚……魔幻现实主义走出了莫言的笔端,目前正在他身上一点点发生,“吃定莫言”的前景让不少人兴奋不已。
回望莫言获奖至今的舆论氛围,谈论金钱要远远多于谈论文学,从帮他分析奖金怎么花,到帮他计算未来版税能收入多少,从网络书店高价出售莫言手稿、天命书,再到抢注莫言域名,出售“莫言同款衬衫西服”……拜金主义气息混合着被强行提炼出来的国家主义自豪感,共同构成了一个怪异景象:莫言获奖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被剥离出去,只剩下一场以金钱为核心的集体狂欢。
莫言的文学成就也不再是他个人努力的成果,而成为许多人消除文化自卑、宣扬政绩的工具。
讲话莫言阅读答案
讲话莫言阅读答案【篇一:丑兵莫言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8-21题丑兵莫言1976年冬天,排里分来了几个山东籍新战士,丑兵王三社就是其中之一。
与其他人站在一起,恰似白杨林中生出了一棵歪脖子榆树,白花花的鸡蛋堆里滚出了一个干疤土豆。
长得丑,就老老实实的,少出点风头吧,他偏不,他对任何事情都热心得让人厌烦,口齿又不大清楚,常常将我姓郭的“郭”字读成“狗”字,于是我在他嘴里就成了“狗”排长。
不久,春节到了。
省里的慰问团来部队慰问演出。
政治处让我们排派十个公差去当临时服务员。
我立即挑选了九个战士,命令他们换上新军装,就在我指指划划地做“战前动员”时,丑兵回来了。
一进门就嚷:‘狗’排长,要出公差吗?”他这一嚷破坏了我的兴致,我便气忿忿地说:“什么狗排长,猫排长,你咋呼什么!”他的嗓门立时压低了八度,“排长,要出公差吗?我也算一个。
”我随口揶揄他说:你去干什么?去让慰问团看你那副漂亮脸蛋儿?”这些话引得在一旁的战士们哈哈大笑。
和丑兵一起入伍的小豆子也接着我的话茬说:“老卡(他们称丑兵为卡西莫多)你呀,还是敲钟去吧!”战士们又是一阵大笑。
丑兵像是挨了两巴掌,本来就黑的脸变成了青紫色,他脑袋耷拉着,慢慢地退出门去。
后来,丑兵向连里打了一个报告,到生产组喂猪去了。
三年过去了,我已提升为副连长,主管后勤工作。
1979年初,中越边境关系紧张到白热化程度,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动员大会之后,决心书,请战书一摞摞地堆在连部桌子上。
有的人还咬破指头写了血书。
全连唯有丑兵没写请战书说实话,我很恼火。
晚上,支委会正式讨论去南边的人员名单,会开到半截,丑兵闯了进来。
指导元疑惑地笑着问:“王三社同志,你?”丑兵眼睛潮乎乎地说:“我想上前线。
我虽然长得不好看,但是,我也是个人,中国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丑兵被批准上前线了。
开完欢送会,我耥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披衣下床,向丑兵住的房子走去——他单独睡在猪圈旁边一间小屋里。
2023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演讲辞(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演讲辞(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小说的气味-----莫言2001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演讲辞①拿破仑曾经说过,哪怕蒙上他的眼睛,凭借着嗅觉,他也可以回到他的故乡科西嘉岛。
因为科西嘉岛上有一种植物,风里有这种植物的独特的气味。
②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在他的小说《静静的顿河》里,也向我们展示了他特别发达的嗅觉。
他描写了顿河河水的气味,他描写了草原的青草味、干草味、腐草味,还有马匹身上的汗味,当然还有哥萨克男人和女人们身上的气味。
他在小说的卷首语里说:“哎呀,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顿河的气味,哥萨克草原的气味,其实就是他故乡的气味。
③出生在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在大海深处长成大鱼,在它们进入产卵期时,能够洄游万里,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它们的出生地繁殖后代。
对鱼类这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曾经不得其解。
近年来,鱼类学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鱼类尽管没有我们这样的突出的鼻子,但有十分发达的嗅觉和对于气味的记忆能力。
就是凭借着这种能力,凭借着对它们出生的母河的气味的记忆,它们才能战胜大海的惊涛骇浪,逆流而上,不怕牺牲,沿途减员,剩下的带着满身的伤痕,回到它们的故乡。
母河的气味,不但为它们指引了方向,也是它们战胜苦难的力量。
④从某种意义上说,大马哈鱼的一生,与作家的一生很是相似。
作家的创作,其实也是一个凭借着对故乡气味的回忆寻找故乡的过程。
⑤在有了录音机、录像机、互联网的今天,小说状物写景、描图画色的功能,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你的文笔无论如何优美准确,也写不过摄像机的镜头了。
但唯有气味,摄像机还没法子表现出来。
这是我们这些当代小说家最后的领地,但我估计好景不长,因为用不了多久,那些可怕的科学家就会把录味机发明出来。
能够散发出气味的电影和电视也用不了多久就会问世。
趁着这些机器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我们应该赶快地写出洋溢着丰富气味的小说。
⑥我喜欢阅读那些有气味的小说。
我认为有气味的小说是好的小说,有自己独特气味的小说是最好的小说。
2014中考(初三)现代文阅读复习 莫言作品阅读及答案分析
2014中考(初三)现代文阅读复习莫言作品阅读及答案莫言《我的梦想》阅读答案我的梦想莫言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
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
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
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
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
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
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
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
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
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莫言小说专练(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莫言小说专练莫言作品:《蛙》《红高粱家族》《奇死》《诗人金希普》《儿子的敌人》《放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蛙(节选)莫言我们那地方,曾有一个古老的风气,生下孩子,好以身体部位和人体器官命名。
譬如陈鼻、赵眼、吴大肠、孙肩……这风气如今已不流行,年轻的父母们,都不愿意以那样古怪的名字来称谓自己的孩子。
我们是1960年秋季进入大羊栏小学的。
那是饥饿的年代,留在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事件,大都与吃有关。
那是一吨龙口煤矿生产的优质煤块,亮晶晶的,断面处能照清人影。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那么亮的煤。
村里的车把式王脚,赶着马车,把那吨煤从县城运回。
王脚方头、粗颈、口吃,讲话时,目放精光,脸憋得通红。
他儿子王肝,女儿王胆,都是我的同学。
王肝与王胆是异卵双胎。
王脚脖子上有汗,解下腰间那块蓝布擦拭。
擦汗时看到儿子王肝和女儿王胆,便大声喝斥:回家割草去!王肝身体高大,但王胆却是个永远长不大的袖珍姑娘——说得难听点吧,是个侏儒。
王胆转头就跑——她跑起来身体摇摇摆摆,重心不稳,像个初学走路的婴孩,很是可爱——王肝往后缩缩,但不走。
王肝为父亲的职业感到荣耀。
现在的小学生,即便父亲是开飞机的,也体会不到王肝那时的荣耀。
村子里有很多人羡慕这职业,但都望骡却步。
这骡子已经咬伤过两个儿童:第一个是袁脸的儿子袁腮,第二个是王胆。
马车停在她家门前时,她到骡前去玩,被骡子咬着脑袋叼起来。
我们都很敬畏王脚。
他身高一米九,双肩宽阔,力大如牛,二百斤重的石碌磕,双手抓起,胳膊一挺,便举过头顶。
尤其让我们敬佩的,是他的神鞭。
疯骡咬破袁腮头颅那次,他拉上车闸,双腿叉开,站在车辕两边,挥舞鞭子,抽打疯骡屁股。
那真是一鞭一道血痕,一鞭一声脆响。
疯骡起初还尥蹶子,但一会儿工夫便浑身颤抖,前腿跪在地上,脑袋低垂,嘴巴啃着泥土,撅着屁股承揍。
后来还是袁腮的爹袁脸说,老王,饶了它吧!王脚才悻悻地罢休。
袁脸是党支部书记,村里最大的官。
(现代文阅读题)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
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莫言小说《马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7题。
(15分)马语莫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
阅读莫言《卖白菜》(附答案共16分)
阅读莫言《卖白菜》(附答案共16分) 《卖白菜》教案课题授课班级授课日期思路。
2、把握母亲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形象,体会母亲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
重点、难点教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天真烂漫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童年是伴随着歌声、伴随着阳光的。
然而,著名作家莫言回忆过去却说过这样的话:?贫穷的经历整整伴随了我20年,对贫穷和肌饿的恐惧影响着我后来的经历和作品,我的小说里有很多贫困的记忆。
?莫言的童年记忆是?黑暗、恐怖和饥饿?,让我们走进《卖白菜》,一起来感受“我”的这次终身难忘的经历——卖白菜。
(二)整体感知(1)回顾小说的相关知识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明确:环境、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什么?明确:交代社会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小说的人物描写有哪些?明确: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2)略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结构1.阅读小说,划出小说情节发展各阶段。
开端(第1—9自然段):年关已近,为贫困所迫的母亲下决心卖掉原本要留着过年包饺子的那..三棵白菜。
发展(第10—26自然段):母子俩去集市卖白菜的过程。
..结局(第27—31自然段):因为我多要了买主的一毛钱,白菜被退回,母亲流泪了,这眼泪让..我终身难忘。
2.故事发生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明确:70年代极度贫穷的农村,将近年关的时候。
3.小说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卖白菜 1、感知课文内容,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理清教学目标把握母亲的形象,体会她身上诚实至上的优良品质。
明确:母亲是一个善良、坚强、诚信的人。
(三)文本探究:《卖白菜》的语言、内容、思想阅读小说开端部分并思考:1、?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①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明确: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莫言散文阅读理解3篇(有答案)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莫言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③“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⑥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莫言的小说阅读题《母亲》和《奇遇》及答案.docx
莫言①我 5 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现代文阅读卖白菜莫言课后答案
现代文阅读卖白菜莫言课后答案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莫言的《卖白菜》的阅读理解答案,有需要的同学赶快收藏吧!《卖白菜》阅读理解答案1.①cāo②yè③shì④shài2.暗示了家境贫寒,明知无物可卖,却不停地翻找,寄希望于无望之中,从而使下文卖白菜这一决定显得顺理成章,试题之语文试题:卖白菜阅读答案。
3.过年时吃上一顿白菜馅饺子是我从春到秋的企盼,这是我贫穷中最大的奢求,现在企盼和奢求全部化为乌有,失望和委屈伴随着泪水流下。
4.在开始将白菜掉在地上,并摔断最小一棵白菜的根时,让母亲很生气;听到我的哭诉,使母亲内心顿生一种自责,儿子无过,过在贫穷.打在儿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
出于对儿子的怜爱,母亲改变了态度,因此,她不再打我骂我了。
5.此题既可以找体现“我”家贫穷的句子,也可找体现买白菜老太太贫穷的句子。
从“我”家的角度: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一角,掀动几下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买白菜老太太的角度: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6.这里指我算错帐的事情败露了,白菜被人家退了回来,母亲因此蒙受了羞辱。
7.应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读者完全可以预想得到,留有玩味的空间,胜于一览无余;突出强化事件的结束,也就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及这件事对我的教育。
8.①虽然我们在物质上一贫如洗,但做人的品质与尊严不可丢弃,母亲不一定讲出更多的做人道理,但懂得做人要诚实,要有骨气。
②母亲贫穷得几乎一无所有了,有的是做人的脸面,而我却让把脸面看得重于生命的母亲蒙羞,刚强、有骨气的母亲受到了耻辱,我无法弥补母亲心灵的痛及对我的失望,因此心中依然沉痛。
《卖白菜》阅读理解问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粗糙( )②哽咽( )③侍弄( )④晾晒( )2.在母亲将目光“锁定”在墙上吊着的三棵白菜之前,文章对她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给读者以怎样的暗示?(3分)3.“我”含着泪看见母亲从墙上一棵一棵地取下白菜,又回想起侍弄白菜的过程,展现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4.在卖白菜的路上,“我”将装白菜的篓子掉在地上,母亲先是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骂了“我”,后来脸色缓和,你如何理解母亲的这种态度变化?(4分)5.买白菜老太太的出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她的举动反映了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状况——“贫穷”,请你从文中找出两处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句子。
现代文魅力莫言阅读答案
魅力①没有想到莫言的故居是这样的简陋寒酸。
当我穿过一条乡村的小街,拐过街角,一排红瓦土墙的房子就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仿佛回到了我的家,我的家也是这样的砖瓦房。
只是莫言故居门上的对联让我有了肃然起敬的感觉,“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这也是我经常吟咏的对联,但因书法拿不出手一直没有把它写在我的老屋的门上。
②对莫言的痴迷来自于《红高粱》的电影。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生命总是在一种灰色中穿行。
当时上演这个电影的时候正是高三,正是向高考冲刺的最后时刻,我和两个要好的同学还是禁不住电影的诱惑,在班主任撤离晚自习之后,我们三个一溜小跑就到了电影院。
此时电影刚刚开演,一片红红的高粱、红红的酒,红红的情感让我骨髓中的激情一下子就迸发出来。
在忘情得意之余,邻座的朋友悄悄地捅了捅我,我一看,原来班主任一家人正坐在我的前排,我只好默不作声,任心中情感昂扬却大气也不敢出地看完了电影。
从此以后,那一片红一直搅动在我的生命里,沉淀成了一种醉人的情结,就是现在我也不为失去一晚上宝贵的自习而后悔。
③现在有了一次到山东开会的机会,我当然不会忘记到莫言的故居去看一看,我随着一位热心的老乡在五间房子中转了转,很多房子里堆满了纸盒等杂物,和我家的老屋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这院子里的青菜和萝卜,依然那样清翠。
莫言故居给我的感觉就是朴素得近乎于寒酸。
④“听说政府要出大价钱给管家重修这个房子了!”老乡不无羡慕地向我说。
⑤“不知莫言是什么想法?”我跟着问了一句。
⑥“谁,莫言?你说的是管谟业呀,他不同意,就是他90岁的老爹管贻范也是一样,老管头说,他是从高粱地里走出去的人,通过自己的辛苦写作成名了。
去年不同意修缮,今年拿了诺贝尔奖同样不会同意,老管头说,做人要低调。
”⑦“哦,莫言还真有一位明白的老父亲。
”我幽幽地说。
⑧莫言的低调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质朴精神,莫言给自己取这个笔名的意思是少说话,同样,钱钟书字默存,也是警醒自己安心学问,切忌浮华夸张、不着边际。
《为民请命》莫言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为民请命钱知县坐在椅子上,感到全身的关节没有一处不痛疼。
他的心,被自己星夜奔驰、不避风霜、为民请命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
他感到自己高尚的精神如眼前朝天大锅里牛杂汤的气味一样洋溢开来,散布在清晨的空气里。
他仿佛看到,自己的面前,跪着一大片高密东北乡的乡民,他们仰起的脸上,都挂着感恩戴德的表情。
他们的嘴里咕哝着一些淳朴简单但却感人至深的话语:青天大老爷……青天大老爷啊……他很快就受到了知府的接见。
接见的地点在知府大人的书房。
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曾任潍县县令的大画家郑板桥的墨竹。
知府眼圈发青,眼睑发红,满面倦容,连连地打着哈欠。
知县详细地汇报了高密东北乡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德国人在高密东北乡制造的骇人惨案,话语中透露出对德国人的愤怒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知府听罢汇报,沉思良久,开口第一句话就是:“高密县,刁民头子孙丙抓到了没有?”知县嗯了一下,答道:“回大人,孙丙潜逃,尚未归案。
”知府盯着知县的脸,眼睛如锥子,扎得知县局促不安。
知府干干地笑了几声,悄悄地问:“年兄,听说你跟孙丙的女儿……哈哈哈……那女人到底有何妙处,能让你如此痴迷?”知县张口结舌,冷汗涔涔而下。
“为什么不回话?”知府变颜呵斥。
“回大人,卑职与孙丙之女,并无苟且之事……卑职不过是喜食她做的狗肉而已……”“钱年兄,”知府的脸上,又出现了亲切关怀的表情,他用一种类似于语重心长的腔调说,“你我同食国家俸禄,同受皇太后、皇上隆恩,应该尽心办事,方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倘若为了一己私情,徇私枉法,玩忽职守,那可就……”“卑职不敢……”“死几个顽劣刁民,算不了什么大事,”知府平心静气地说,“如果德人能就此消气,不再寻衅,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可那二十七条人命……”知县道,“总要对百姓有个交代……”“还要什么交代?”知府拍案道,“难道还指望德人赔款偿命?”“总要有个是非,”知县道,“要不我这县令,无颜见高密百姓。
”知府冷笑道:“本府没有什么是非给你,你即便找到谭道台,找到袁巡抚,找到皇上皇太后,他们也不会有什么是非给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言的三篇阅读及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题莫言小说《马语》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文,完成15~17题。
(15分)马语莫言像一把粗大的鬃毛刷子在脸上拂过来拂过去,使我从睡梦中醒来。
眼前晃动着一个巍然的大影子,宛如一堵厚重的黑墙。
一股熟悉的气味令我怦然心动。
我猛然惊醒,身后的现代生活背景悄然退去,阳光灿烂,照耀着三十多年前那堵枯黄的土墙。
墙头上枯草瑟瑟,一只羽毛灿烂的公鸡站在上边引吭高歌,墙前有一个倾颓的麦草垛,一群母鸡在散草中刨食。
还有一群牛在墙前的柱子上拴着,都垂着头反刍,看样子好像是在沉思默想。
弯曲的木柱子上沾满了牛毛,土墙上涂满了牛屎。
我坐在草垛前,伸手就可触摸到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到那些牛。
我没有摸鸡也没有摸牛,我仰脸望着它——亲密的朋友——那匹黑色的、心事重重的、屁股上烙着“Z99”字样的、盲目的、据说是从野战军里退役下来的、现在为生产队驾辕的、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的老马。
“马,原来是你啊!”我从草垛边上一跃而起,双臂抱住了它粗壮的脖子。
我心潮起伏,泪珠在它光滑的皮上滚动。
它耸耸削竹般的耳朵,用饱经沧桑的口气说:“别这样,年轻人,别这样,我不喜欢这样子,没有必要这样子。
好好地坐着,听我跟你说话。
”它晃了一下脖子,我的身体就轻如鸿毛般地脱离了地面,然后就跌坐在麦草垛边,伸手就可触摸那些鸡,稍稍一探身就可以触摸那些牛。
我端详着这个三十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它依然是当年的样子:硕大的头颅、伟岸的身躯、修长的四肢、瓦蓝的四蹄、蓬松的华尾、紧闭着的不知道什么原因盲了的双目。
于是,若干的情景就恍然如在眼前了。
我曾经多次揪它的尾毛做琴弓,它默默肃立,犹如一堵墙。
我多少次坐在它宽阔平坦的背上看小人书,它一动也不动,好像一艘搁浅了的船。
我多少次对邻村的小孩子炫耀它,编造它的光荣的历史,说它曾经驮着兵团司令冲锋陷阵,立过赫赫战功,它一声不吭,好像一块没有温度的铁。
我多少次向村里的老人请教,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没人告诉我。
我多少次抚摸着它的脖子问,亲爱的马,你的眼睛是怎么瞎的,是炮弹皮子崩瞎的吗?是害红眼病弄瞎的吗?是老鹰啄瞎的?——任我千遍万遍地问,它不回答。
“我现在回答你。
”马说。
马说话时柔软的嘴唇笨拙地翻动着,不时地显露出被谷草磨损了的雪白的大牙。
它的声音十分沉闷,仿佛通过一个曲折漫长的管道传递过来的。
这样的声音令我痴迷,令我陶醉,令我惊悚,令我如闻天籁,不敢不认真听讲。
马说:“日本有一个著名的关于眼睛的故事。
琴女春琴被人毁容盲目后,她的徒弟也是她的情人佐助,便自己刺瞎了眼睛。
还有一个古老的故事,俄狄浦斯得知自己杀父娶母之后,悔恨交加,自毁了双目。
你们村子里的马文才,舍不下新婚的媳妇,为了逃避兵役,用石灰点瞎了双目。
这说明,世界上有一类盲目者,为了逃避,为了占有,为了完美,为了惩罚,是心甘情愿自己把自己弄瞎了的。
当然,你最想知道的,是我为什么瞎了眼睛……”马沉吟着,这个话题勾起了它无限辛酸的往事马说:“几十年前,我的确是一匹军马,我屁股上的烙印就是证明。
我的主人是一个英武的军官。
他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满腹韬略。
我对他一往情深,如同恋人。
有一天,他竟然让一个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骑在我的背上。
我心中恼怒,精力分散,穿越树林时,撞在了树上,把那个女人掀了下来。
军官用皮鞭抽打我,骂我‘你这匹瞎马!’……从此,我决定再也不睁开我的眼睛……”“原来你是装瞎!”我从麦草垛前一跃而起。
“不,我瞎了……”马说着,掉转身,向着那漫漫无尽的黑暗的道路,义无反顾地走去。
15.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文以“我”与马的重逢为线索,主要描写了两个场面:一是久别重逢时的情景,一是重逢后马的自述。
B.小说以马开口向人倾诉这一荒诞手法写“我”和马重逢,写人与马的情感交流,蕴含着深刻哲理,给人以启示。
C.小说通过写马对主人“一往情深”而主人却因女人被摔而打马、骂马,谴责了那些背信弃义不顾友情的人。
D.小说巧设悬念,反复渲染“我”“想了解它的历史,尤其想知道它是怎样瞎的”,有效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E.马是装瞎的,可文章结尾说“不,我瞎了……”,这里写出了马因一件小事败坏了自己之后的沉痛懊悔。
16.小说多处描写了马的形象,同时也描写了鸡和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17.马因为主人的一句谩骂,就自己后半生“装瞎”。
你认为它这样做值得吗?请依据文本加以探究。
(6分)参考答案:15.(5分)C E(C、理解上偏离了主题。
小说是马通过自己被打骂一事说明自己看错了人,而不是为了谴责什么样的人,且背信弃义的说法也无文本依据。
E、“因一件……懊悔”错。
自己为主人出生入死,而主人却为“散发着刺鼻脂粉气息的女人”骂自己“瞎马”,是对自己投错了主人、是“睁眼瞎”的沉痛的悔恨。
)(全答对得5 分,答对一项得3分)16.(4分)(1)本文勾勒了马“巍然”、“粗壮”、“削竹般的耳朵”等外貌特征,又用牛和鸡来衬托,意在突出马出类拔萃的形象以及“我”对马的深厚情感。
(2)一匹杰出的战马在遭到不公正对待后自我毁弃的抗争,与平庸的牛、鸡安享平凡的生活形成对照,表达了对遭逢不幸、自我惩罚者的同情与感慨。
(一点2分)17.(6分)(1)答“值得”的,参考要点:①突出了命运对它的不公,维护了自己的尊严;②这样一种悲剧性的结局对主题(怀才不遇)的表达显得更深沉有力;③即使不在战场上驰骋,也可以以力大无穷任劳任怨闻名乡里,活出自己的尊严,这同样是自身价值的体现。
(2)答“不值得”的,参考要点:①它可以继续为军官服务,用出色的表现证明自己没“瞎”;②它可以跑到别的部队,继续驰骋疆场;③没必要后半生“装瞎”,它可以睁大眼睛堂堂正正地驾辕出力,体现自身价值。
(说明:要有观点,有分析。
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莫言《我的梦想》阅读答案我的梦想莫言①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我哭着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②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
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
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③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
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
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④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
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
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
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
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⑤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
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
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
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⑥我问他:“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⑦他说:“岂止是不用放牛!”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
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
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⑧____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
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
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⑨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
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
书名就叫《胶莱河畔》。
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
故事是这样的: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
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
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
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读者》杂志____年第16期)1.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想坚持创作,从不懈怠。
请你简要概括作者18岁、23岁时创作的经历。
(4分)(1)18岁时。
(2)23岁时。
2.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是巧用年龄阶段组织材料。
你觉得这种方法巧在哪里?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
(4分)3.结合文章第④段中“重读那些批语,心中感慨很多”,说一说当时作者具体有哪些感慨?(4分)4.文章第⑩段中“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5.莫言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在语言表达上追求淡淡的幽默。
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来进行简要赏析。
(4分)答案:1.(1)18岁时,我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回到家,火热的生活使我拿起笔,写下《胶莱河畔》第一章。
(2)18岁时,我参军入伍在黄县站岗时,写下小说《妈妈的故事》,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
2.结构上,以年龄阶段组织材料,独具匠心,使文章层次分明。
内容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感梧。
作者巧用这种形式,将自己做人和写作文章的感悟结合在一起,使内容与形式达到完美统一。
3.①感慨当年是张老师最早发现我有文学才能并辛勤培育我不断提高写作水平;②感慨当年年幼无知,紧跟形势,与张老师闹翻了脸,伤害了张老师,也无缘继续得到张老师的指教;③感慨这么多年来自己虽然坚持追寻写作的梦想,可是至今仍徘徊在文学殿堂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