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二、专业化时期:1945年至1960年代初
(一)联合国的社区发展 •1947年起联合国提供技术项目援助。 •1951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通过了 390D号议案 •1957年,发达国家的应用
(二)社区工作专业化发展 1、社区工作专业化倡导活动 • 1939年的兰尼报告(lane Report) 2、教育和训练的发展
丙 丁 戊
2、慈善组织会社的作用与特点 • 作用:结束了慈善滥用 使慈善有效协助值得帮助的人 动员了助人的力量 • 特点:任用友善访问者进行家计调查 避免舞弊和鼓励贫民节约和自助
(二)睦邻组织运动 (The Settlements Movement)
1、英国的社区睦邻中心 • 1884年伦敦巴涅特(Samuel A.Barnett)创办 的“汤恩比馆” • 特点:设于贫民区,与贫民密切接触; 根据居民需要提供服务; 挖掘当地资源,强调互助合作; 传播文化。
第二章 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
一、起源时期:十九世纪末至“二战”结束 (一)慈善组织会社 (Charity Organization Society, C.O.S) 1、慈善组织会社的产生和工作方法 • 产生:1869--英国伦敦 1877--美国纽约 • 方法:家计调查 组织机构调整
•
A
甲 乙 丙
B
提尔里· F的自传出版后,立即成了畅销书,并引发巨大争议。但提尔里为自己 辩解说:“我知道我从社保制度获得了好处。但让我惊讶的是,这么多年来一直能 制度的空子,却没有任何人追究。因此我写了这本书,来对这一怪现象进行谴责。
五、小结
社区工作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转变: 1、取向上: 福利性--政治性--福利性 2、政府角色: 无介入--推广介入--私有化(再脱离)
1939-1945年间,在美国社会工作学院协会下 的一个社区组织委员会,对社会工作学院 所开有关社区组织的课程做了广泛而深入 的研究,并提出建议。 1946年,在布法罗召开的美国社会工作会议 上,成立了社区组织研究协会。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服务效果不理想。
专业人才匮乏
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足
社区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人才流失严重
社区工作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培训与提升不足
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提升机制,无法满足社区工作日益增长的需求。
社会认同度低
社会认知度不高
社会对社区工作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对其价值和 重要性认识不足。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公益性、群众性、专业性。
社区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1 2
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问题, 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 感。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促进 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3
推动经济发展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居 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提高社区社 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VS
详细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逐步引入社区 服务的概念,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等基层组 织,开展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医疗 、社区救助等方面的服务。这一阶段,社 区社会工作主要关注的是解决居民的基本 生活问题,强调的是服务提供和行政管理 。
发展阶段:2000年代-20 出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社区社会工 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提高社会认同度与支持度
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对社区社会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
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培养居民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A、英国伊莉莎白济贫法(1601年)
(1)规定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方征收 济贫税。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举办, 每一教区设立若干监察员,中央政府同时 设立监督人员。 (3)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 参加工作,以工作换取救济。教区设贫民 习艺所,供男女儿童习艺,教区义务地代 为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生 产。
(四)世界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早在国内战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期、美国就出现了一些 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服务开始成为 一种职业。随着服务工作的需要,美国纽约 慈善学院于1896年开始对给薪的“友善访问 员”进行培训,同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社会 工作学院成立,开始社会工作训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个要求有系统 的服务体系、服务人员需有一定的方法和技 巧、追求服务效果的现代社会工作逐步形成 了。
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叶,林顿· 约翰逊总统 运用“新政”的意识形态,采取了一系列 扩大福利救济的措施。 在这一期间,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开始 引进和创建社会保障制度,到1979年为 止,已有134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地建立起 社会保障制度,许多西方国家还以建立 “福利国家”为其最终目标,后来则进一 步提出建立“福利社会”的理想。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出现
(一)西方教会对社会工作的推动
不论基于善良的人性还是同类意识的发现抑 或宗教教义的宣示,对处于困境者和弱者的帮助 是早就存在的。在其中宗教对于西方社会工作的 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西方国家早期的慈善事业主要是由教会推动 的。保护孤儿、照顾寡妇、帮助老弱病残者,这 一些行为不但是教士的义务,而且是教徒们死后 避免天谴而使灵魂得救的方法。这种宗教观念引 导信徒们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慈善活动。
第2章 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
三、政府推进社区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1、解决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完善城市社会管 理体制,满足群总需要。
2、繁荣基层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3、巩固城市基层政权的需要。
4、一定程度上扩大基层民主,进而提高现代化城市 管理水平的需要。 四、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
1、社区工作的渊源是什么? 2、巴涅特于1884年在东伦敦教区建立பைடு நூலகம்社区 睦邻服务中心是什么? 3、亚当斯于1889年创办的社区睦邻中心是什 么? 4、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
五、专业社区工作的形成 六、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第二节 战后社区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一、联合国倡导的社区发展运动 二、美国的社区发展合作组织
三、英国的社区照顾
四、德国的“邻里之家”
五、其他国家的社区矫正
六、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社区康复
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
一、20世纪八十年代的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的提出
1、城市外来流动人口骤增,给基层政权工作带来 了不可回避的问题。
2、城市社区下岗待业群体初步形成,给基层政权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城市的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加大了基层政权 组织的工作量。
4、每周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加宽了基层政权组织的 工作面。
5、合资、独资企业和外籍人员不断增多,给基层政 权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关于社区工作的渊源 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协会 四、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巴涅特于1884年在东伦敦教区建立了一个大学社 区睦邻服务中心,并命名为“汤恩比馆”(Toynbee Hall)。 1889年由J.亚当斯(Jane Add—ams)和斯塔尔 (Ellen Gates Starr)创办的社区睦邻中心——赫尔 馆(Hull House) 。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第一章社区和社区工作1.现阶段我国社区建设的结构性缺陷:①行政全能主义的体制性弊端仍然非常突出;②社区的单位化倾向愈益严重;③社区工作尚未成一种专业化的、受人尊重的社会职业,难以吸引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工作者队伍。
2.在西方语汇中,“社区”最早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F·滕尼斯提出的。
3.可以看出,乔治·希勒里的社区概念包括了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和共同关系三个特征。
4.社区的要素:①地域要素;②人口要素;③组织结构要素;④文化要素。
5.社会变迁区分法,从历史进程的角度可划分为“部落型社区”、“传统型农业社区”、“传统型城市社区”、“新兴社区”、“现代型社区”等。
6.文化特征:社区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既包括社区意识、社区心理、社工风尚、社区公德、社区教育、社区艺术活动、社区生活方式等精神层面的要素,也包括主区文艺活动场所、公益广告、艺术雕塑,标志性建筑以及环境绿化等物质层面的要素。
7.美国学者罗斯认为,社区社会工作是一种方法,一个社区用这个方法确定它的需要或目标,排列其先后缓急次序,鼓励其从事改造的信心与工作的意志,寻求内外可用的资源,而采取行动的过程。
并在工作过程中,扩大和发展社区居民互助合作和实践。
8.社区工作的目标和特征:(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①罗春曼分类法:事工目标和过程目标;②谭马士提出了另一个社区工作的目标——二分法:分配资源和发展市民。
9.社区工作的特征:①以社区为对象;②宏观的分析角度与较广的介入层面;③居民的集体参与性;④事工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
10.(选择题)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①社会福利功能;②社会服务功能;③社会行动功能;④社会稳定功能。
第二章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1.汉堡制源自于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的理论,他在16世纪时已注意到各国的贫困问题,并拟定一套贫民救济方案,汉堡制是其设想的具体化和实际应用。
2.1892年“新汉堡制”问世,“新汉堡制”的特点是高屋建瓴分段制度,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充统一救助贫困者,社区负责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同时发挥民间社会福利组织的作用。
社会工作的社区发展与创新
社会工作的社区发展与创新第一章:社会工作的概述社会工作一直以来被视作是一种社会保障机制,负责着为社会上处于困境的人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个领域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是在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现代化浪潮下,它才开始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自然而然地将其与社区相联系。
社区一直都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工作范畴,这个领域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的社区来创造互惠互利的关系。
第二章:社区发展的概述社区发展是社会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领域,是一种通过协调社区内部资源和支持,以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的过程。
社区发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一个安全、和谐、繁荣的社区来促进公民参与和社区合作,增强民主和社会正义。
社区发展的分析还需要考虑到其背后的一个关键概念——社区参与。
通过激发社区居民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整个社区范围内通过互相协助和激励来达成一个目标。
第三章:社区发展的实践领域社区发展实践领域包括许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和机构,例如社区工作者、社区组织、社区团体、当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等。
在所有社区发展实践领域中,最基本和关键的工作是社区的规划和管理。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合适的计划依据和定期的评估和修正。
同时,社区发展的实践者还负责建立和维护社区的网络和协作关系,以确保各个组织和机构之间的紧密配合。
第四章:社区发展的创新社区发展的创新是必需的,因为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中,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
如今,社区发展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为社区实践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创新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创意的重新审视社区的问题,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以寻求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开放、创新、与共享的社区文化,通过这个文化来激励各种各样的人士和机构的参与。
第五章:社区发展的挑战社区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挑战。
可能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鼓励公民参与和社区合作,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居民自治意识不强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识 和能力有限,社区工作主 要由政府推动。
探索阶段(1987-2000年)
社区建设试点
民政部先后在全国选取多个城市进行社区建设试点, 探索社区工作新模式。
多元化参与
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 理,形成多元化参与格局。
法治化、规范化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社区工作,保障居民权益。
03
服务效果评价
总体来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效果评 价较好,得到了社区居民和相关部门 的认可和支持。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 不足,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
国内外典型模式与
05
经验借鉴
国内典型模式介绍及启示
北京模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导,推进“ 三社联动”,实现社区、社会组 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之间的良 性互动,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 工作的发展历程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历程 • 社区社会工作现状分析 • 国内外典型模式与经验借鉴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 总结反思与前景展望
01
第一阶段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恢复
国家开始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政策支持与法制保障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 社区社会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和资 金支持,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
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队 伍建设,提高社区社会工作的专 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为社区居民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多元化参与和跨界合作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居民等多 元主体参与社区社会工作,加强 跨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 互补。
社区工作(第二版)PPT 第二章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评价理论在社区社会工作中的作用? 2.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那些发展的阶段? 3.试述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模式。 4.简述本章所涉及的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
论和实务理论。
第四节 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
(一)专业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早期发展 (二)专业社会工作的高度发展 (三)专业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
二、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西方社区社会工作的产生与早期慈善 性社会工作的产生紧密相连。比如在早期 西方社会福利救助制度刚发端时,虽然还 没有社区工作这个概念,但大量的社会救 助工作实际上都是通过社区(教区)来实 施的。
三、泰勒和罗伯特的“五分法”
泰勒和罗伯特及其他一些社会工作专 家认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模式应包括 “社区发展”、“程序发展及服务协调”、 “策划理论”、“政治行动”、“社区联 络”五个方面,这就是著名的“五分法”。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 的历史回顾
一、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济贫法》( Poor Law)
第二章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 与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四节 专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社区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理论的重要 组成部分。社区工作理论可以分成“基础 理论”和“实务理论”两大部分。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1.汉堡制 2.爱尔伯福制 3.新汉堡制
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1.慈善组织会社 2.睦邻组织运动
四、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社区工作是指通过调动社区内外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和居民自我发展的工作。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社区需要解决各种问题。
当时,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是社区管理的核心,开展的社区工作主要是基层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随着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问题的不断显现,社区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拓展阶段,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起步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区工作开始越来越注重居民参与的意识,强调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
同时,我国开始引入国外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大城市和一些发达地区开展了一些社区社会工作项目。
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社区发展、社区治理和社区居民服务方面。
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高峰期。
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和国家政策的改变,社区社会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2004年,我国启动了社区工作人员专业化培训项目,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此后,社区工作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也逐渐建立了一些社会工作机构,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
在这个阶段,社区社会工作的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不仅包括社区治理、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等传统领域,还涉及到社区心理疏导、社区环境保护、社区健康管理等新兴领域。
社区工作(第三版)第2章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实务理论
一、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
(一)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理论通过对社会整体和社区内部的分析,假定可以通
过和谐的共识手法,达到社区的稳定,使居民有归属感而且能够
互相合作,从而促进社区内部人力、物力资源的综合发展。
(5)社区联络
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区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发掘社区资 源、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章 西方国家社区工作理论与实践 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一、中世纪的宗教慈善活动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三、慈善组织会社与睦邻组织运动 四、工业革命与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五、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三)社区发展理论 6. 社会运动和社会变迁理论
• 吉登斯将社会运动分为民主运动、劳工运动、性别运动、生态运动四种 • 哈勃则从两组不同的准则来区分:一是从改变的程度上区分为改良的和激进
的;二是从改变的对象上区分为工具性的和表达性的 • 中国台湾学者廖荣利将社会运动分为支援性社会运动、抗议性社会运动和改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
(三)社区发展理论
3. 沟通和做决策理论 • 沟通的三个层次
(1)专家与地方领袖、地方领袖与居民、社区工作者与领袖及居民 (2)社区发展知识与方法的传播 (3)社区发展的各级机构及民间观念的交流传播
• 决策的四个阶段
(1)争论 (2)评价 (3)决定 (4)经营
第三节 西方国家社区社会工作实践的历史回顾
第二讲 总结:社会工作发展历史(学生版本)
第二章:社会工作发展历史第一节:社会工作历史起源一、思想渊源1、古希腊、古罗马及希伯来时期的思想根源2、基督教的博爱思想3、人道主义价值观时间:源于欧洲文艺复兴,强调人生而平等、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工作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
人道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相信人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创造美好生活,而非依赖外在力量。
个人的潜能和价值、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个人的理性和独立成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目标。
其次,人道主义也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了方法和途径的支持,科学、理性以及通过社会改革实现美好生活成为实现社会工作专业目标的直接基础。
欧洲的思想传统为社会工作专业所主张的利他主义、社会公正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另一方面,由宗教团体和世俗人士所开展的扶困济弱活动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直接的实践基础。
因此,欧洲古代的社会思想传统、基督教文明以及人道主义的发展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则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产生与发展的直接社会动因。
二、西方社会工作实践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为应对贫困和其他社会问题,颁布济贫法。
意义与贡献:(1)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承认政府有济贫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2)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social relief)事业的方式,成为后来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3)(济贫法)政府的参与、专人的负责、院外救济的实施等做法,已隐含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为社会工作的诞生创立一个合法性的前提,是社会工作的开端。
2、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的贡献:汉堡制1788助人自助爱尔伯福制1852改良汉堡制,加强调查、预防、监督等工作,并设赈济款最低标准,规范制度实施意义:两套制度遵循了助人自助、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等原则各原则都有相应的济贫事业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这些精神与做法对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发生了深远影响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慈善组织会社的实践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的贡献:(1)“会社”创造的派友善访问员访问救济申请者,依据调查情况,实施个别化处理,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方法的产生。
《社区工作》 徐永祥 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十章 社区工作政策及政策分析
第一节 国家与社区关系模式 第二节 社区政策的国际经验 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政策及其特征 第四节 社区政策体系与分析
第十一章 社区工作前瞻与发展趋势
第五章 社会策划模式
第一节 社会策划模式概述 第二节 社会策划模式的任务和策略 第三节 社会策划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第四节 社会策划模式的讨论和启示
第六章 社会行动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涵义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工作策略 第三节 社会行动中工作者角色与工作方法 第四节 社会行动的评价与讨论
第七章 社区照顾 第八章 社区工作者 第九章 社区工作方法与技巧 第十章 社区工作政策及政策分析 第十一章 社区工作前瞻与发展趋势
第一章 社区与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 第二节 社区工作 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第二节 战后社区工作内容的多元化 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
第一节 西方社区工作发展趋势(上) 第二节 西方社区工作发展趋势(下) 第三节 中国社区工作发展趋势(上) 第四节 中国社区工作发展趋势(下)
第三章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价值观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社区工作的若干理论学说 第四节 影响社区工作的现代社会思潮
第四章 地区发展模式
第一节 地区发展模式概述 第二节 地区发展的任务和策略 第三节 地区发展模式下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第四节 地区发展模式的讨论和启示
第七章 社区照顾
第一节 社区照顾的历史、理念及目标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任务与策略 第三节 社区照顾实施中的专业角色与方法 第四节 社区照顾的评价与讨论
第2章:社会工作发展史(No2)
3、慈善组织会社(COS)——1869年,伦敦。 、慈善组织会社( 年 伦敦。 背景:当时慈善机构林立,各自为政,重复浪费。洛克: 背景:当时慈善机构林立,各自为政,重复浪费。洛克: 慈善是慈善家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原因——意为有害的‘慈 意为有害的‘ “慈善是慈善家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原因 意为有害的 是贫困的原因。 善”是贫困的原因。“ 亨利.索利 英国牧师亨利 索利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来协调各种慈善 英国牧师亨利 索利建议成立一个统一的组织来协调各种慈善 活动——有组织的慈善性救济:希望减少穷人、节省不必要 有组织的慈善性救济: 活动 有组织的慈善性救济 希望减少穷人、 的支出。 的支出。 主要内容:成立管理联系机构,分区管理(办理)救济事务; 主要内容:成立管理联系机构,分区管理(办理)救济事务; 各区统一受理救济事务,进行登记,提供咨询; 各区统一受理救济事务,进行登记,提供咨询;对申请人调 提高救济配额以满足需要。 查;提高救济配额以满足需要。 意义:使救济工作更有效, 意义:使救济工作更有效,避免工作重复和经费浪费 对社会工作专业化贡献: 对社会工作专业化贡献:派“友好访问员”了解、调查申请 友好访问员”了解、 促进个别化方法产生; 人——促进个别化方法产生;促进救济机构间合作,促进了 促进个别化方法产生 促进救济机构间合作, 社区组织的发展。 社区组织的发展。
穷人争取住房、呼吁开放公共空间、 穷人争取住房、呼吁开放公共空间、实行图书馆 免费开放等活动中。 免费开放等活动中。积极参与巴涅特牧师倡导的 为贫民服务的活动, 为贫民服务的活动,做了大量慈善和社会改革工 不幸于1883年去世,年尽 岁。为纪念汤氏 年去世, 作,不幸于 年去世 年尽30岁 的伟大牺牲精神,号召青年服务社会, 的伟大牺牲精神,号召青年服务社会,巴氏在伦 敦东区建立了第一个社区睦邻中心, 敦东区建立了第一个社区睦邻中心,取名汤恩比
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 PPT课件
2
我们在表述社区工作发展史的过程中, 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即表述的内容不仅同客观现实的历史相一致, 而且同人的认
识的历史相一致, 舍弃发展中出现的那些非本质的、 支流的
东西, 集中反映发展中的本质的、 主流的东西。
第二, 特殊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方法
10
5. 专业社区工作的形成
1939 年, 由美国学者罗伯特·兰尼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美国社 会工作会议上提交了一份报告, 系统阐述了社区组织的理论和方
法, 使社区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工作方法为大家所肯定, 从此, 社区
工作与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一起列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 。
1939—1945 年间, 社区组织课程在美国的社会工作学院中逐步推 广。1946 年, 美国社会工作会议成立社区组织研究协会。这些都 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7
每 14 段为一赈济区, 区设一名监察员, 领导由 14 个段联合组成的赈 济委员会, 定期开会, 指导各段的赈济工作。段为中层组织, 上面还有 负责全市济贫工作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市的济贫 所、 医院等救济机构, 是全市济贫工作的最高管理机构, 也定期开会 。
爱尔伯福制通过建设有效的三级工作组织, 上下协调, 信息畅通, 使
5
2.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是以社区为单位管理济贫事务的制度, 因创立于德国的汉堡市
而得名。
汉堡制源自于西班牙哲学家比维斯的理论,
1788 年, 汉堡市为解决乞丐列队街市并沿门乞讨的问题, 委托布什教授 拟定救助方案。然后由议会推选出来的志愿委员会开展工作, 其宗旨 是助人自助。
社区工作的历史发展-文档资料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专业社会工作的形成 背景: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改变了 过去由社区组织和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 开始关注政府在保障公民社会救济和社会福 利事务方面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 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来实施公共福利服务, 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发展。 标志:1939年,兰尼报告系统阐述了社区工 作的理论和方法,使社区工作作为一种专业 工作方法为大家所肯定,从此社区工作与个 案工作、小组工作一起被列为社会工作的三 大工作方法。
一、社区工作发展简史 1、西方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P21)
– 前身:汉堡制、爱尔伯福制、英美慈善组织协会
– 起源:汤恩比馆、睦邻公所、霍尔馆
– 创立:两个报告: ——社区工作:1939年在美国社会工作大会上发表兰尼报告 (lane report),正式承认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并 达成了五大共识。 ——社区工作教育:1959年美国社工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鲁里 报告(Lurie’s study),定义了社区组织实践、阐明了它的概念、 价值和方法,描述了课堂和实务教学的策略。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内容:
伦敦
分区 分区 分区
分区
主持区内 救济分配 工作
志愿委员会
志愿委员会
志愿委员会
志愿委员会
咨询部
咨询部
咨询部
咨询部
方便各慈善机构搜集救济者信息 并派“友善访问员”进行调查
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慈善组织会社的评价 1869年的慈善组织会社对社区济贫起到了重要 作用,其影响扩至美国。
2、中国社区工作发展历程 两种乡村建设思想:晏阳初与梁漱溟
中国农村的问题:“愚、穷、弱、私” 晏阳初:西化、现代化 梁漱溟:中化、本土化
社区工作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在这个时期,一些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开始关注社区问题,并开始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和问题 解决。同时,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开始在社区中开展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支持和服务。
发展阶段(1990年代末-2000年代)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这个阶段,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 的发展,各项服务和工作更加专业化、规范 化。
智慧社区建设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社区 社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社区治理创新
加强社区自治和自我管理,发挥社区居民和组织 的积极作用,共同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发展。
社会公益创业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社会工作,通过公益创业 等方式推动社区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这个时期,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开始更加注重创新和实效,各项工作开始结 合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同时,社区居民也开始更加积 极地参与社区工作,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协作关系。
03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现状
服务内容多元化
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已经涵盖了 儿童保护、老年人服务、社区 治理、精神卫生等多个领域,
在这个时期,更多的社会工作者和组织开始 关注社区居民的需求,并加强了与政府、企 业等各方面的合作,推动社区服务的多元化 发展。同时,社区居民也开始更加积极地参
与社区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区氛围。
创新阶段(2008年至今)
总结词
这个阶段是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创新发展时期,各项工作更加注重创新和实 效。
详细描述
服务内容越来越丰富。
服务模式创新
在社区社会工作实践中,逐渐形 成了“专业社工+志愿者+社区居 民”的服务模式,推动了社区服 务的创新发展。
社区工作者考试专用提纲(附内容提要)
第一章社区和社区工作1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
2社区的分类:(1)地域型社区(2)功能型社区地域型社区可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城市社区。
3社区的功能:(1)生产—消费—流通的经济功能(2)社会化功能或教育功能(3)社会参与功能(4)社会控制功能(5)心理支持功能或情感功能4社区服务:指在政府的资助、政策的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社区内或介入社区的各种法人社团和机构以及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
5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广义)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狭义)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1推动社区居民参与2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3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4培养相互关怀和社区照顾的美德6社区工作的专业特征:(1)分析问题的视角更为结构取向(2)介入问题的层面更为宏观(3)具有一定的政治性(4)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7满足社区需要是社区工作目标的核心内容8罗夫曼分类法:(1)事工目标(2)过程目标谭马士“二分法”:(1)分配资源(2)发展市民:1促进公民权的发展2促进社会发展9社区工作的功能(1)社区工作对个人的功能1有利于解决个人的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2有利于恢复和提升个人的社会功能3有利于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全面发展(2)社区工作对社区的功能1有利于解决社区问题2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3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3)社区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2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3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第二章社区工作发展的历程1社区工作渊源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都是当代社区工作的渊源2巴涅特建立的社区睦邻服务中心是汤恩比馆第三章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基本原则和理论基础1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观(一)价值观在专业社区工作中的重要性1介定了社区工作的本质2价值、理论和技巧是社区工作的铁三角3价值观界定了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同事及社会的关系(二)社区工作的专业价值观1以集体取向的人的价值和尊严社区工作以“社区”为介入单位和对象,它所关注的始终是社区共同体和人的环境,通过社区组织来实现人的价值和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2年,NLCDP计划委员会开始评估该计划, 志愿机构的行动人员开始对社区行动加以管制。
1980年代中,香港民主化进程加快,社区 工作者的政治意识相继提高,开始由组织地 区压力团体转向有政治倾向的政治团体及参 加选举。
1949年后,政府废除保甲制度,在城市普遍建立 居委会 街道办事处是不设区和市辖区政府的派出机关; 1982年《宪法》明确了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 自治组织的性质。 1989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 到1995年底,居委会有11.9万个2013年底,全国 居委,全国居委会94620个,成员48.4万人
资料:街道办职能的变化
1954,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三项: (1)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
交办事项; (2)指导居民委员工作; (3)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1963年扩充为八项: (1)了解居民的意见和要求、指导居委会工作; (2)动员工作; (3)领导街道集体事业; (4)优抚救济; (5)人口工作 (6)文化教育、爱国卫生 (7)治安保卫 (8)其他有关居民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制定并 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街道办事处的任务是:办理市、市辖区人民 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 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居民委员会的任务是:办理有关居民的公共 福利事项,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动员居 民响应政府号召并遵守法律,领导群众性的 治安保卫工作、调节居民间的纠纷等等。
济贫法的意义:
(1)政府负担起了社会救济的责任,并直接 参与了社会救济的组织工作
(2)以教区为单位推行济贫事务 (3)从立法的角度确立了助人自助的救济原 则
(4)确定由专门人员从事济贫求助活动 (5)济贫法实施的院外救济也是社会工作提 供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
第二节 香港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香港社区工作的发展历程 1.殖民地早期的社区工作 1946年,成立了香港难民及福利会(其 后改称香港福利会,现在已改称为香港 社会服务联合会)。
2.职权有限
街道办承担了区级政府分配的很多事务,但却没有 相应的法定地位和权力来承接这些事务,不仅在财 政和人员编制上受制于上级政府,而且没有独立的 行政执法权和完全的行政管理权,只能受制于各职 能部门的委托或充当行政职能“传递者”的角色。
居委会一般没有财务支配权,而街道可以擅自占有 居委会的财产或收益,居委会的支出项目要由街道 办事处批准。
1997年扩充到14项: 1、指导 2、社区服务 3、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 4、街道监察队 5、开展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科教文卫体等; 6、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利益 7、社会治安 8、拥军优属 9、参与检查、督促市政建设 10、防灾救灾 11、管理外来人口 12、领导街道经济工作 13、向上反映意见 14、办理交办事项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个 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 员。
(3)规定凡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工作, 以工作换取救济。
(4救济贫穷家人或亲属的义务。
(6)把贫民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体力健全 的贫民;第二类是缺乏工作能力的贫民, 第三类是无依无靠的儿童。
NLCDP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改变:社区工作者较喜 欢以个人身份参与压力团体的工作;政府的环 境改善计划使得NLCDP缺乏一些有动员能力的问 题去组织群众;工作计划的年限使得组织居民 及发展领袖十分困难,转向以提供服务为主, NLCDP越来越制度化和规范化。
1987年,政务署将NLCDP的工作范围扩展到三至 六型公屋,并聘用调查公司评估该计划。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依靠社区 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 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 调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 量的过程。”
社区制与单位制、街居制的区别 首先,在管理理念上,变管理为服务。
其次,在管理形式上,从强调行政控制到 强调居民参与。
1985年,政务署接管社区中心,并针对有 特殊需要的人士集中发展小组工作。
社会福利署停止提供直接的社区工作服务, 志愿机构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方向,比如向中 产阶级提供高素质的服务和社区照顾服务。
1987年,房屋委员会宣布长远房屋发展战略, 计划在1995年前清拆所有木屋区及临屋区。
同时期,志愿服务机构要求将边缘社区的定义 扩大,使之包括乡村、三四级公屋和市区私人 楼宇。
第三节 中国本土社区工作发展历程及现状 一.近代中国乡村社区建设运动 二.解放后我国的社区工作
一.近代中国乡村社区建设运动
1.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
提出中国人“愚、贫、弱、私” 四大病症 四大教育:提出“文艺、生计、卫生、公民”
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平民的知识力; 生计教育攻“贫”,培养生产力; 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 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 三大方式 :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
1947年7月,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正 式成立。
1950年9月,首次在香港大学开办2年制的 全日制社会工作课程。 1958年,港英政府成立社会福利署。
社区工作的真正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
1961年创办了社会工作训练基金。
1962年7月,成立社会工作训练咨询委员会。
1968年在市区各区域成立民政处,加强与居民沟 通。
街居制的困境
1.职能超载 首先,单位制的瓦解导致单位职能的外移,要求
街居来承接。 其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无单位归属人员以及
外来人口的增多,给街居增添了更多的管理、服 务工作。 再次,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管理重 心的下移,由此带来了原来实行“条条”管理的 很多部门将任务下放到街区,给街区增加了很多 新的管理内容,如市场管理、园林绿化、交通道 路、民政福利、市容市貌等管理项目。
香港的社区服务工作包括社区照顾(针对老年人、孤残人 和其他特殊人群),社区健康计划,劳工就业,住宅建设,公民 教育,妇女发展,家庭计划等,在这些活动中,尤其注重社区 居民参与,以提高社区荣誉感、培养社区领袖、实行社区 自治为主要目标。
(3)大量工作由民间团体和志愿机构承担
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以团体会员资格参加 “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的志愿机构有19个。这 些民间团体向市民提供的服务占全部社会服务 项目的70%以上
最后,在管理目标上,强调政府与社区的 合作。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大中城市 掀起了社区建设的热潮,民政部首先选择在北 京、上海、天津、沈阳、武汉、青岛等城市设 立了26个“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通过几年 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形成了几种代表性的 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2)膨胀阶段
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使街 道的机构和职能迅速膨胀。
(3)曲折阶段
文革期间,街道办事处改组为街道“革命委员 会”,居委会也相继改称为“革命居民委员 会”,主要任务是抓阶级斗争
(4)恢复和发展阶段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新公布了《城市 街道办事处条例》、《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机构和职能得以恢 复。
3.角色尴尬
居委会的尴尬地位更加突出。居委会群众性自治 组织的地位实际上被虚化,居委会除了按照居民 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区、 街道各部门交办的名目繁多的工作任务,实际上 居委会变成了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的承受层、 操作层和落实层,工作不堪重负,整日忙于应付, “上边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社区制
1986年,民政部为推进城市社会福利工作改革 ,争取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并将 后者区别于民政部门代表国家办的社会福利, 就另起了一个名字,称之为“社区服务”,由 此引入了社区概念。
1991年民政部为了开拓民政工作又提出“社区 建设”概念。
1998年国务院的政府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民 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 政权和社区建设司,意在推动社区建设在全 国的发展。
(4)专职社区工作人员都受过专业训练
据香港社会工作者注册局统计,截至2013年10月, 香港总注册社工人数为18334人,其中女性占 70.84%,男性占29.16%;社工大部分服务于非 政府机构(52.82%),服务于政府机构的占11.2%, 其余的则在其他相关部门或组织工作
(5)计划性、规范性强。
居民小组:135.7万个,社区服务机构:25.2万个
单位制
单位制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管理的产物, 单位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立的一种特 殊的组织形式,具有政治、经济与社会三 位一体的功能,以行政性、封闭性、单一 性为特征。
单位制的功能:政治动员、经济发展、社 会控制
街居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对社会的管 理以单位制管理为主,以基层地区管理 为辅。地区管理主要是通过街道办事处 和居民委员会这两个行政建制的组织来 开展工作,通称为街居制。
2、香港社区工作的基本特点
(1)以系统的社区发展理论和方法作指导
香港的社区工作政策和理念则以英美国家的社区和社 会福利理论为基础,并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体系。目前香港各大学和大专以上学院均设有社会工作 系或社区行政系,对社区发展工作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 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2)强调发动居民参与,提高社区的自治和自 助能力
70年代初,成立了地区三层架构,即地区委员会、 分区委员会、互委会,着手在一些迁置区推广以 屋“座”为单位的睦邻计划,这些计划与社区中 心的工作内容不同,主要倾向解决社区问题。
1973年,社会福利署发表了关于社会服务的五 年计划,除了要以人口比例来发展社区中心、 福利大厦、社区教堂外,还建议志愿机构可以 在一些人口较少及有特别需要的社区进行社区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