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学 校 系 统 图 (
1951-1953
年 )
1951年学制的特点
第一,继承了我国单轨学制的传统,使各级各类 学校互相衔接,保证了劳动人民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职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体现了重视培养各种建设人才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 针。 第三,把工农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 教育纳入学制系统,贯彻了面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第四,加强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 类学校的联系和结构的完整性。
癸 卯 学 制
癸卯学制的意义
结束了沿用1300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对教育的
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颁布到推翻的九年中,各省相继推行,新式 学堂陆续创办,例: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 山西大学堂三所大学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教 学组织形式
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二)
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建立民国。 1912—1913 年,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仿照德国 学制制定,规定学生6岁入学,24岁大学毕业。 它废除了“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和毕业生 奖励出身等封建残余;缩短了普通教育的年限; 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美育课程;重视生产技能的训 练和实业学校的设置;要求改进教授方法,反对 体罚;提倡教育联系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尤其是承认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利。

1958年学制改革要点
提出了党的教育工作方针和教育目的。即“党的教育 工作的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 成劳动相结合”。 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 原则。这也就是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建立并发展三类学校,即全日制学校、半工(农)半 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对1958年学制改革的评价

第六章教育制度(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第六章教育制度(大学教育学ppt课件)

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 类学校的系统,它规 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 质、任务、入学条件、 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
学校的类型
学校的级别
(二)学制构成 的基本要素
学制的结构
分类标准 学校任务 教育对象的特点 受教育时间 办学主体 教育场所
类别
普通学校、专门学校(专业型、 技术型、技能)
为特殊儿童开设的学校和为一般 儿童开设的学校
材料: 市府接管71所企业学校 太原市第三批省属企业学校分离移交
学校,人才之本也。 ——颜元 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 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梁启超 行政制度在教育上也有特别意义,
因为每一个学生,没有地位与位置的差 别,都必须习惯于参加这种制度,使他 可以成为社会中一般有用的人。
——赫尔巴特
明代--八股
第一段为“破承题”。“破题”即解说题意,二 句或三、四句;“承题”是承上接下,四、五句。
第二段为“小讲”,用首二比,是正文初入讲处。 第三段为“提比”,用三、四比。 第四段是“中比”,用五、六比,与三、四比大 同小异而不重复。 第五段为“后比”,即七、八比,为一篇文章最 紧要处。 第六段为“束比”,是总会全文,咏叹数句,附 二小比于后作结束。
(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朝着综合和统一的方向发展
(五)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类型日趋多样化
1、层次增多。 2、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3、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 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不 拘一格培养人才。 4、加强大学与新兴工业 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 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美国硅谷
(六)终身教育受到 普遍重视
3、古代书院制度(930年--1896年)
石鼓
白鹿洞
嵩阳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4.唐朝时期——京都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 + 书学、算学、医药学等
5.宋元明清时期——书院发展
二、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 学校等过程。
(二)中国近代学校的发展 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 ——新式学堂 西文类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 西艺类学堂:马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2.西汉时期——官学兴起
中央官学以太学为主
+ 地方官学以郡国学为主
二、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 学校等过程。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2.西汉时期——官学兴起(太学)
3.西晋时期——国子学
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调整教育结构,改 革办学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了现行学制
四、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在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方面:
2.在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方面: 幼儿园3-6岁,小学6岁入学。高等教育取消本、专科 年龄限制,实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2个方面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5点
1922 年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了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 业年限为6年,中等教育阶段设初中和高中,各三年,故也成为“六 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六三三”学制使中国教育从封 建社会教育中摆脱出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51年 新中国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我国学制改革的一 个新阶段。这个学制借鉴苏联的办学经验,继承老解放区的办学 传统,体现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社会服务,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

教育学概论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概念1.定义教育制度——指⼀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的规则。

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教育机构的设置、层次类型的分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制度化,都受客观的⽣产⼒发展⽔平制约,具有客观性。

规范性:主要表现在⼊学条件(即受教育权的限定)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标的确定上。

历史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具有历史性。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个体的⾏为具有⼀定的强制作⽤,要求受教育者⽆条件地适应和遵守。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1.定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的是⼀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处于教育制度的核⼼位置的。

2.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第⼀,⽣产⼒发展⽔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第三,学⽣的⾝⼼发展特点;第四,⼈⼝发展状况;第五,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3.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标志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

⾮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制度化相对于制度化教育⽽⾔,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5.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4)⾼等教育类型⽇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6)终⾝教育体系的建构(7)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8)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三、我国现⾏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1.新中国成⽴以前的学制(1)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个近代学制。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 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教育体系,以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 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一)教育形式构成: 1、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 明确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各级各类教育发 展的具体目标。 2. 在教育结构的选择上,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 加强基础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和高等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 摆到突出的位置。 3. 改革办学体制。 4. 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5.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6.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由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构成 的完整体系。其中,学校教育制度构成了教 育制度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代表。 学校教育制度的设立受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更要考虑 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规律。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 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 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制的产生、发展、变化一般受到如下 因素影响: (1)学校教育制度受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的直接制约。 (2)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是影响学制产生 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学校教育制度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直 接制约。 (4)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还经常吸取原有 学制的合理成分,借鉴外国学制建设中的有 益经验。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

补充:教育体制是指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古代学校的出现是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

2.特点:客观性历史性规范性强制性3.制约因素:经济政治文化4.教育制度框架下的教育构成形式(1)教育形式构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教育阶段构成:学前教育学龄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教育、高等教育)(3)教学形式构成: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制学校(4)以受教育时间划分:面授、函授、远距离教育、自学考试5..制度框架下的教育类别体系构成(1)基础教育体系(2)高等教育体系(3)职业教育体系(4)成人教育体系(5)党政干部教育体系(二)我国教育基本制度1.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2.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3.我国实行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4.我国实行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5.我国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一)学制的概念与要素1.概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休学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衔接关系。

它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

2.类型:双轨制(西欧)单规制(美国)分支型学制(苏联)3.要素构成:由过去的“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庞大体系,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

(二)学制确立的依据1.社会依据。

学制的确立,受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制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
二.学校教育制度
三.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概念
2.特点
3.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1.学制的概述
2.学制确立的依据
3.各级学校系统
4.各类学校系统
5.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I.概念
II.学制构成的基本要素
III.类型
1.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
3.非正规教育的复兴及其对正规教育的影响
4.高中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及其与大学的衔接
5.高等教育大众化
6.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A.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A.客观性
B.包含
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
教育的管理系统
B.规范性
C.历史性
D.强制性
1951年学制改革
1958年学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学制改革
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2.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1.学校的级别
2.学校的类型
3.学校的结构
1.双轨学制
2.单轨学制
3.分支型学制
社会的依据
人的依据
学前教育阶段
初等教育阶段
中等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
普通教育系统
师范教育系统
职业技术教育系统
成人教育系统。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制度概述一、教育制度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教育制度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所以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一)古代教育制度在原始氏族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的状态,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还没有产生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学制。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出来,古代学校就应运而生了,后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古代学制就这样产生了。

由于古代学制只有等级性和阶级性,没有生产性和科学性,这就决定了古代学制的不系统和不完善。

古代学制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教学年限的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

古代学制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二)现代教育制度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

它是社会的进一步分化,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人才。

因此,现代学校不但有阶级性,而且还有生产性和科学性。

这就决定了现代学校教学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各种类型和层次的特点,从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和完善的性质。

(三)当代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在当代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它已由过去的现代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成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为主体,包括幼儿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校外儿童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和成人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的一个庞大的体系。

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得尤为明显。

第六章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制度

二 学制的意义
学制是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 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对 青少年身心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国家早出人
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 从而保证了一个国家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 完整性。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家不有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3、古代书院制度 唐末、五代时,战乱连年,学校几乎停废,加上科 举考试流弊很多,一些学者名流、中小地主为了研究 学术,传播思想,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争取参政, 便选择风景胜地修舍讲学,即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 私立大学——书院。
(三)受制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
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它直接影响着入学年龄、修
业年限的确定,影响着各级各类学校阶段的划分。
(四)还受制于传统学制与国外现行学制的影响。
这是由教育的历史继承性和广泛传播性所决定。 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 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行, 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习。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虽然两国尚 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 制度。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日本 基础学制借鉴美国学制
到了隋代,隋朝统治者为了集中选士大权,团结广大庶 族地主,于606年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其特点就是专门 用考试的办法来挑选人才,而不是由地方察举。 科举制度在我国盛行1300多年,直到1906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渐渐地使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生着重死记 硬背,多少人为求得“功名”,白白地消逝了青春年华。 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教育制度

第六章教育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
第六章教育制度
• 二、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 • (一)经济 • (二)政治 • (三)文化 • 三、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返回
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 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 没有学校,因此,那时就不可能有教育制 度。
•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 化,产生了古代学校,后来还有了简单的 学校系统,因此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古 代教育没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 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单,只 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 时,于1912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 制,次年又陆续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 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 大。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教育制度
PPT文档演模板
1902年京师大学堂学生足球队合影
第六章教育制度
张之洞(1837-1909) 中国近代教育活动家,
• 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 (1)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
务教育。
•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 术教育。
• (3)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 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 (4)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六章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制仍需进行改革
根据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 设发展的需 要,我国现 行学制还要 进行以下改
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 的历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 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权阶层,在 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 的发展,而群众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 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 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学校教育制度
②加强基础教育,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 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节 我国学制
③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④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 扩大高校办学的自主
权。 ⑤学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 ⑥加强领导, 成立国家教委负责掌握教育的大政方针,
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制
第二节 我国学制
3.1964年, 在刘少奇同志倡导下, 我国试行 “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
4.文革期间, 我国学制遭到严重破坏。 5.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制改革。
第二节 我国学制
(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主要内容和措施包括:
①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
第二节 我国学制
(4)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其中关于学制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①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②规范义务教育学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
制。 ③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制
④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⑤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 ⑥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 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 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 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 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 条例等。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目的、落实教育方针的 制度化保证。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它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 教育内部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规定着这些学校 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 是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一节 教育制度 第二节 教育法规
教学目标
1、掌握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了解学制的 掌握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类型,理解学制确立的依据; 类型,理解学制确立的依据; 了解我国现代学制演变的历史, 2、了解我国现代学制演变的历史,把握我国现行的学 制及其变革趋势; 制及其变革趋势; 了解我国教育法的法源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我国教育法的法源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我国的 教育法规体系,弄清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教育法规体系,弄清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关系; 4、认识教育制度与教育法规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 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两基”、 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两基” 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 两全” 两重” “两全”、“两重”。 调整教育机构。 (2)调整教育机构。 改革办学体制。 (3)改革办学体制。 改革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 (4)改革高校招生和就业制度。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5)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
三、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我国现代学制是在清末由西方引进的。 我国现代学制是在清末由西方引进的。大致经历了从 引进到发展再到基本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再到基本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引进到发展再到基本定型三个发展阶段。 1902年的 壬寅学制” 年的“ (1)1902年的“壬寅学制” 1904年的 癸卯学制” 年的“ (2)1904年的“癸卯学制” 1912年的 壬子癸丑学制” 年的“ (3)1912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的 壬戌学制” 年的“ 六三三学制” (4)1922年的“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1951年的新学制 (5)1951年的新学制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 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在远古社会就已经 存在。
• 中国远古学校的称谓:庠、序、辟雍和泮宫等。 • 外国早期学校的类型:世俗学校、宗教学校。 • 在西方,学校的产生也源远流长。在英文中,学校称为school,源于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 学校层级与类别的制度
• 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从层级上看,往往分为初等教育学校、 中等教育学校、高等教育学校。
学校入学制度是对学生入学年龄、条 件的制度规定。学校修业年限依学校层
级而定,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
从类别上看,往往可分为普通学校、 职业学校、成人学校。
• 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是对学校管理权限、管理
• 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文字和 相应的文化工具作为载体的。 记载和传递间接经验的工具、 文字和相应的文化工具的出现 是学校出现的前提。
学校产生的意义
• 学校的产生,使学校教育逐步 成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和主导形 态。学校的产生,开辟了人类 教育的新纪元。
• 学校的产生,开启了形式化和 制度化教育的先河,使人类社 会的教育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 业。
• 中世纪的学校发展
宗教学校与世俗学校的共同发展。
大学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起源 于11世纪。早期的大学主要有意大利 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 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 学等。这些大学为后来大学的建立树 立了样板,具有典范的作用。
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
• 西方现代学校的发展
• 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中等教育学 校呈现出实施学术性教育的学校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课件第六章(教育制度)

钦定学堂 章程(光 绪)
• (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1904实施;规定男女不可同校)
中体西用 28年
• 3.1912年“壬子癸丑学制”(日本)
•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规定男女 同校) 蔡元培主持编订
• 4.1922年的“壬戌学制”(美国) • (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在高中增加职业科 。 使用时 间最长
•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方向方针 •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 5.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保罗.郎格朗)
•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的界限逐渐淡化。
• 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实施机构、
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规章等)
•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 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 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制度规定的教育形式构成
学校教育 教育类型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高等教育
• (二)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1 世纪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 工作方针: • 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 育人为本(根本要求)
• 改革创新(强大动力)
• 促进公平(基本政策) • 提高质量(核心任务)
•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 1949年日本制定“社会教育法”

教育学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六章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六章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范、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总体安排。

它涉及到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是指导和规范教育实践的重要依据。

教育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本章主要讨论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功能,以及教育制度的发展与。

首先,教育制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性规划和安排。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第二,教育制度是历史的和社会的产物。

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教育制度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第三,教育制度是灵活性和稳定性的统一、教育制度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但同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行稳致远。

第四,教育制度是动态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变,教育制度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以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方向。

教育制度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

教育制度规定了具体的教育目标和要求,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它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教育制度中包括了教育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规定,可以有效地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再次,它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

教育制度可以对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地区、各个群体进行统一的规范和管理,从而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最后,教育制度也是促进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科学完善的教育制度下,教育实践可以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教育制度的始终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和方向。

我国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是9年义务教育制度,从小学到初中共9年。

这个制度的实施使得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大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教育制度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六章-学校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学校的变革与发展。这 主要表现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 学校的共同发展,中等教育学校结构 不断改善。
高等学校的变革与发展。
三、现代学校的职能
• 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 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开展科学研究 • 提供社会服务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一பைடு நூலகம்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古代学校的发展
• 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先秦时期:私学兴起(天子失 官、学在四夷)孔子的贡献
• 汉朝:设有官学和私学。中央 官学以太学为主,地方官学以 郡国学为主。私学分为书馆和 经馆两类。
• 隋唐:隋唐实施科举考试制度, 同时鼓励学校的发展。唐朝除 在京都设立国子学、太学、四 门学等弘扬儒学的学校外,还 设有律学、书学、算学、医药 学等培养专门人才的学校。
实施职业教育的学校共同发展的状
• 初等教育学校的发展。工业革命后, 况,也呈现出中等教育学校综合化
一些国家开始制定初等教育法,建
的状况。
立初等义务教育制度。在这样的背 景下,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必然要 求大力发展。在西方社会,德国是 最早提出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 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普通大学或 综合性大学的发展,专科学校、职
• 宋元明清:中央官学和地方 官学的继续发展;书院的发展 (南宋:白鹿洞书院、岳麓书 院、丽泽书院与象山书院 ); 蒙学的发展。
古代学校的发展
• 外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 古希腊教育:通常以斯巴达和雅典 教育为代表。斯巴达的学校与军事 机构融为一体。雅典把教育视为培 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开设 的学校有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也 称琴弦学校)、体操学校、修辞学 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充分挖掘中等专业学校潜力,并有计划地把部分普通高中 改为职业中学或增设职业班。
第三,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招生, 逐步形成从初级到高级,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
评价:分支型学制既有单轨学制的群众性和普及性,又有双轨 学制中学术性一轨的高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中等教育 面临地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比单轨学制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 现代学制发展趋势是传统的双轨制在向单轨制发展,更多国 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 学制不能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状况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义 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深化充实着教学内容,带来教学手段的 现代化。(电化教学、多媒体、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要求。 举例说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劳动 力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培养。学校为统治阶级所垄断,限于狭 小的范围,类型单一。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学校都没有严格 的大、中、小学之分,更没有幼儿园。
(二)普及义务教育和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指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 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强调普及性、强制性、公共性,它的实施和 发展是人口素质提高的必然途径,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程度的最基 本标志之一。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 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 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 长远来看,适当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不仅是经济由“汗水经济”向“智力经济” 转型的现实要求,也是一个国家社会各阶层能够实现充分流动、推进社会 公平的最合理途径。 从当下的现实而言,我们也需要通过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延缓农村人口进 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从而缓解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恶化的就业形势。 一个国家能走多远,首先决定于它的教育能走多远。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从而奠定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政府的一种责任和努力的方向。在这一点上, 我们应该及早地实现,不能退却,更不能犹疑。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西周的学校 《大戴礼记·保傅》:周五学,中曰辟雍,环之以水;水南为成 均,水北为上庠,水东为东序,水西为瞽宗。 解释: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 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 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西周大学,设东学、西学、南学、北学和太学,总称五学。 《周礼》职官有师氏、保氏,“师氏,德行,大学之教也;保氏 ,艺仪,小学之教也。”


现 行
中等教育
全日制普通中学、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业余中学


层 次
初等教育 全日制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招收3—6、7岁幼儿
三、部分国家学校制度
(一)双轨制 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
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制实际上就是根据不同的 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权利。英国的学制是典型的双轨制 。 (二)单轨制
2.秦汉时期的学校发展 秦朝:以法为师,禁止私学,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汉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举贤任能,设书馆经馆,学校教育 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官学时兴时废,私学艰难发展。 隋唐时期:学校发展进入恢复发展阶段,科举制度出现。 4.宋元明清时期: 官学进一步发展,书院出现,重开自由讲学之风。蒙学得到发展 。
第六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第一节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校的产生 (一)中国早期学校的产生
◆成均之学:《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
,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 《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 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塾、庠、序、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 郊。天子曰辟雍(pìyōng),诸侯曰泮宫(pàngōng)。”礼记· 王制》。 董仲舒:成均,五帝之学是也。盖以天道设教者,五帝也,故大 学曰成均。以人道设教者,三王也,故大学曰辟廱。”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第六章

一、教育制度概念及其构成
2.构成
(1)教育制度的目标系统; (2)教育制度的规范系统; (3)教育制度的组织系统; (4)教育制度的工具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基本制度: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 第十七条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 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 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 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障适龄儿童、 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 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 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速
第三是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化;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出现了多类型; 此外,高等教育的功能也从单一的人才培养职能,发 展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多重职能。
由此,现代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层次结构已经 发生了重要的发展和变化。 从6-12岁的初等教育为第一级教育, 从11-12岁至17-18岁的中等教育为第二级教育, 从18岁左右开始的为期6-7年的教育为第三级教育。
首先是基础教育的发展
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幼儿教育迅速 发展,并已列入学制系统。初等教育即小学教育已成为普 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年限有缩短的趋势;小 学教育的入学年龄提前到6岁甚至5岁,小学与幼儿教育的 联系更加密切;小学与初中直接衔接,取消小学升初中的 入学考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第六章、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

教育制度的特征: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学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2、学制的类型:
双规学制:欧洲的现代教育。

一规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规自下而上,结构是小学(后来包括初中)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相连的中等职业教育)。

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自下而上的结构是:小学、中学、大学。

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有利于教育的普及。

分支型学制:苏联。

学前阶段(小学、初中)是单轨,后段分叉,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这也是它的优点和特点。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
1.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

从发展过程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义务教育延长到哪里,双轨学制并轨就要并到哪里,单轨学制是机会均等地普及教育的好形式;
综合中学是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因而综合中学化就成了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2.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幼儿教育提前;小学教育缩短;初中教育延长;高中教育结构多样化;职业教育完善;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

三、我国的学制
一)1902-1904
“癸卯学制”这是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直到辛亥革命时为止。

仿效日本,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特点:
(1)学制过长;
(2)没有规定女子学堂的地位;
(3)将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制度结合起来。

(二)1912-1913 学制
1912~1913 学制,又称“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首先废除了清末学制的忠君尊孔思想,以“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作为教育的宗旨,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建国人才。

初步奠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三)1922 年学制
1922 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

该学制的教育目标是:(1)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2)发扬平民教育的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重国民的经济力;(5)注重生活教育;(6)使教育普及;(7)给各个地方留有伸缩余地。

(四)1951 年学制
1951 年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主要特点体现在:(1)重视工人、农民及干部的速成教育和工农群众的业余教育,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2)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体现了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3)保证了一切青年都有受革命的政治教育的机会。

反映了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教育精神,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五)50 年代末至70 年代我国学制的变更
在1958 年大跃进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提早入学年龄缩短学制、进行中小学十年一贯制等。

60 年代初,对教育大跃进做了一些反思和调整,颁布了大中小学教育工作条例,对教育秩序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学制改革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

1986 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学制改革的重大事件。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指导原则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依次推进。

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

“两基、两全、两重”
四、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
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教育引论》(保罗·郎格郎)和《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是指导理念。

终身教育是一个人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

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社会生活的质量”
主要观点:
第一,人生全过程教育。

第二,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

第三,自学。

第四,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

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实用性。

并提出了“回归教育”和“继续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