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产品追溯经验借鉴

合集下载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追溯探析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追溯探析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追溯探析一、国外农产品追溯经验浅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可追溯系统分别为欧盟、美国、日本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1)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统。

(2)美国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企业自愿建立,政府主要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3)日本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方面,日本走在前列,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而且在零售阶段,大部分超市已经安装了产品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信息使用。

(4)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

该系统记录了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农场主通过该系统的在线网络来登记注册新的家畜,查询其拥有的其他家畜的情况。

二、条码技术在追溯中的作用北京和上海是目前我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食品安全信息最好的城市。

北京市2006年6月开始启用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对食品的产地、培育过程、加工、运输过程等进行全程追溯,在全市各大批发市场建立查询终端。

特别是对奥运食品供货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形成奥运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数据,进行分类监管,健全奥运食品安全监控数据库,确保及时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这些先进的食品追溯系统在奥运会闭幕后,仍将服务于北京市民,在北京市全面推广。

上海2006年4月开始首推“食品安全追溯码”制,“通过食品安全追溯码,管理部门在“食安网”上可及时查询到该食品的产地、货主、检疫证号码、运输途中病鸡数、死亡数等比较详细的源头信息。

消费者如有需求也可对产品源头进行咨询。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黄浦区半淞园菜场、静安区大沽菜场、普陀区高陵菜场、长宁区西法华菜场等4家标准化菜场完成安装,展开了试运行,目标是推广到市中心城区的400多家标准化菜场,以及全市的超市、大卖场等零售场所,2010年前建成覆盖全市主副食品的可追溯体系。

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从可追溯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引入的原因,概述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的情况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指出我国应在范围、主体、技术、立法、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强投入,以加快我国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启示1 发达国家农产品追溯制度建设进展1.1 欧盟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1997年,欧盟逐渐建立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为形成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2000年1月12日欧盟发表《食品安全白皮书》,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

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分具有可追溯性,其中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就是首次把“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卫生政策,同时引进了HACCP体系。

2000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无法上市销售[3]。

严格立法建设,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

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1.2 美国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美国非常重视在立法建设中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立足于国家安全的高度保障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市场管理。

为帮助有关组织或人员在生物恐怖袭击发生或食源性疾病暴发时能迅速找到根源,2002年美国总统签发《生物恐怖主义法案》,对保护公众预防美国食品链中恐怖袭击的措施进行了详细地规定,要求食品生产者、加工者、分包商、零售商、进口商需要保持(纸的或电子的)记录[4]。

另外,美国还非常重视对食品的安全教育,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食品安全月。

为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确保公众能如实了解食品安全信息,美国加强了食品安全信息网络的建设,在思想层面提高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1.3 日本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自2001年以来,日本开始试行并推广农产品与食品的追踪系统。

从食品安全可追溯性的定义不难看出,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不是从一个方向而是双向地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情况进行关注。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一、世界一流的现代农业1、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美国有50个州,3045个县,人口2006年突破3亿,其中农业就业人口200万,全国国土面积937万km2,耕地面积1.87亿h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人均占有耕地63hm2。

美国农用地大部分位于北纬25°~49°之间的北温带和亚热带,土地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

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最高,劳动生产效率最高,农产品出口量最大,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2、各具特色的优势布局经过多年的区域发展,美国农业已形成各种特色鲜明的产业带产业链。

自19世纪开始农业商品化进程至今,全美已形成牧草乳酪带,玉米带,棉花带,烟草和综合农业带、小麦带、山区放牧带、太平洋沿岸综合农业带、亚热带作物区等8个专业化农业生产带。

处于每一生产带的农场一般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甚至只从事某种产品的某一生产环节的工作。

3、高度发达的机械作业美国海拔500m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大,又主要依靠机械化作业。

在美国农民就是一个机械手和卡车司机,驾驶卡车在田地巡视,操作农机在地里耕作,整地,深施肥,收获等各种农业作业项目全部实行机械化,有的项目还实行复合作业。

家庭农场实行公司核算,科学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高。

4、科学合理的资源利用美国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

一是进行盐碱地治理,改善土壤物理性能,科学选择适合土壤种植的作物品种。

二是发展旱作农业。

三是开展保护性耕作,注重培养地力,实行免耕耕作制度,全国免耕面积占总耕作面积1/3;对农作物秸秆实行机械还田。

美国规定了土壤保护标准,农户的耕地经过检测后达到了规定标准,就可以得到补贴,否则就得不到补贴,从政策上激励农户保护土壤。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在 产 品 加工 生 产过 程 中实 行 的 可追 溯 形 式 有 2种 .即 G MP和 H C AC P管 理体 系 实 行 G MP和 HA C C P都 是 以第 三方认 证 形式 建立 的 产 品质量 可 追 溯制 度 .美 国政 府虽 然 不 强调 产 品认 证 .但 要
般 使 用 农 药 要 请 专 业 的农 药 服 务 公 司 执 行 作
加快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进程农产系健全管理到位执法严格都是我们所应借鉴品质量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保障大众食用安的
维普资讯
世寥 炭业 W0dA ru u r g cI r l i te
20 4( 3 4) 06 总 2

食 品名 称 必 须 表示 明显 .净
含 量 必须 标 注 准 确 .主要 成
分 必 须标 明 .含 量 最 多 主成 20 0 2年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了 “ 物反恐法 案” 生 .将 食 品安 全提 高 到 国家 安 全 战略 高 度 .提 出 “ 实行 从 农场 到 餐 桌 的风 险管 理 ” 国家 对 食 品安 全 实 行 强 制 性 管 理 . 要求 企 业 必须 建立 产 品可追 溯 制度 其 主要 做法 体 现在 理 浓 度 与 使 用 范 围

3 9—
维普资讯
20. 总 3 06 f 2 4 4

世 寥 业 W r gcIr 囊 od i te iA uu
起 施用 到 植 物 根部 .有 利 于植 物 吸 收 .降 低 生 产成 本 。在 农 药 的 使 用 上 采 取 严 格 的控 制 措 施
记 . 经 检 验 合 格 的 才 允 许
进 口。
节 可 追 溯制 度 、包 装 加 工 环 节 可 追 溯制 度 和运 输 销 售 过 程 可 追 溯制 度 美 国农产 品 可 追 溯 制 度是 一 个 完 整 的 链 条 .在 任 何一 个 生 产 环节 出 了 问题 .可追 溯 到上一 个环 节

中国农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的启示

中国农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的启示

中国农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的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和各国农业产业的日益竞争,中国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和保障粮食安全,中国可以借鉴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

美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其农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经验和启示。

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在美国,农业科技的创新与研发一直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农业发展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培育。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科研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美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加大力度。

通过引导和支持农民组织农业合作社、农业经纪人等,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美国政府在农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农民提供贷款、补贴和保险等支持。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在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的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升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四、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美国在农村土地利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积极推动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和规划管理。

通过加强土地整治、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美国农业发展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维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拓宽农产品国际市场美国农业以其优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中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积极拓展农产品的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扩大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增加农产品出口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农业发展可以从美国借鉴其科技创新、产业化、支持政策、土地利用、环境保护以及拓宽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经验。

[美国,农产品,做法]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

[美国,农产品,做法]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

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与借鉴所谓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以及生产和加工标准,并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

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杜绝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添加剂及基因工程技术,不改变或不打破生物循环链。

一、美国有机农产品发展现状(一)生产和消费双向增长(二)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美国国内的消费能力巨大,目前约80%有机产品依靠进口;本土生产的有机产品,基本国内销售,仅5-7%外销。

由于认证和标识规范,许多国家与美国进行有机贸易,比如美国与加拿大、欧盟和日本等签定的有机贸易简化协议,有机产品在签约国之间直接销售,极大开拓了海外市场。

美国许多跨国有机食品公司,如WFM、SOT、WWF等,目前活跃在欧盟市场,未来将进入中国等更多国家。

(三)有机科研及信息化水平提高目前美国有501家非盈利性科研机构,从事有机农业研究。

有机农产品生产过程,在生态学、气象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计算机与混沌学等现代科学指导下,已形成全新的生产监控体系;相应的病虫防治、地力保护、种子培育、产品加工和储运等技术,先进完整且配套。

为保障有机农业的土质和水系安全,美国已建立太空作业结合地面作业的全球管理监测网络。

另外,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可在线提供全美各州的有机农业数据信息,如有机农田、牧场及畜禽等产品动态变化情况;定期发布有机产品价格信息,提交年度调研。

2013年美国有机农业协会,建立全球第一个有机产品贸易向导网站(GOTG),帮助有机生产和加工者出口贸易,与各国的贸易商实时信息交换。

二、美国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经验做法(一)建立国家有机标准(NOP)有机认证是美国NOP一部分,由农业部农业市场局管理,授权州立、私立或国外代理85家有机认证机构实施,认证步骤:提交申请材料、审查、现场核查、综合评审、颁发认证。

另外还需接受年度审查,2013年NOP发布一项法规,要求对“100%有机”、“有机”和“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农产品,每年进行定期残留检测,包括砷和其它金属污染物、转基因生物、抗生素和激素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明显 .加利 福尼 亚州 已成为 美 国最 部 地 区农 田灌 溉需要 。其 主要 运行 家 庭 收入 。同 时 , 管 美 国农 业 发 尽
大 的水果 、 蔬菜 生产基 地 , 随处可 见 机 制是 政 府 投 资修 建 主 渠道 , 庭 达 , 农业 人 口却 很 少 。根 据美 国 家 但
作 和规模经 营 。 从某 种意 义上讲 , 美 密相 连 ,产业化 水平很 高 ,实现 了 以 上
国农 业 的 发 展 是 农 业 机 械 化 的发 “ 田间到餐桌 ” 的产 加销 一体 化 。 从 展 . 业生 产主要依 靠家 庭农 场 , 农 家

方面, 超市 、 连锁 店等 大型企 业建

望无垠 、满 山遍野 的杏 园 、葡 萄 农 场 自己投 资将 水 引进 农 田 。 分 人 口普查 局 的数据 ,0 6年 ,美 国 充 20
发 挥 政 府 和 家 庭 农 场 双 方 的 积 极 农 业就 业 人 口仅 仅 2 0万 人 . 0 占总
美 作 用 。 3 高度发达 的机械 作业 .

生 产带 的农 场一般 只生产 一种或
厂 ,H R N O K S E MA C S的 柠 檬 种 植 06 h 。美 国农用 地大部 分位于北 几种产 品 ,甚 至 只从 事某种产 品 的 . m2 3
园、 橙子种植 园 . 洛杉矶 农产 品和花 纬 2 。4 。 间的北 温带 和亚热带 . 某一生 产环节 的工作 。例如美 国西 5 9之
O ) P 、家 庭农 场 。尽 管 美 国 的政治 出 口量 最大 、城市化 程度最 高 的国
体 制 和制 度 与 中 国不 同 , 在 发展 家之一 ,农业 是美 国在 国际市场 上 但 现 代 农 业 方 面 却 有 许 多 值 得 借 鉴 最具竞争 力的产业 之一 。

美国日本农产品营销模式及借鉴

美国日本农产品营销模式及借鉴

一、美国主要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1、产地集中销售。

由于美国农产品生产区域化程度高,形成了玉米、小麦、大豆、蔬菜、水果等生产区域,因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华盛顿、密歇根和纽约等3个州产量几乎占全国产量的70%。

在整个销售渠道系统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占98.5%。

2、批发市场分布各大城市。

美国销售批发市场又称车站批发市场,主要是因为美国交通发达,农产品常常能够迅速运往大城市车站,形成城市农产品集散市场。

虽然销地批发市场占农产品总交易量的20%,但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具有主导作用。

3、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

美国农产品78.5%从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送到零售商手中。

由于渠道环节少,农产品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大大提高了渠道效率。

4、服务性渠道组织齐全。

为配合农产品高效流通,产生了许多专门为农产品交易服务的渠道组织,如装卸公司、加工和分类配送中心及银行等。

5、批发市场内部交易方式主要以拍卖、代理销售为主。

以批发市场为基础,形成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如芝加哥期货市场等。

由于采取公开拍卖、代理销售和期货交易,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充分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从而形成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和信息传播机制。

二、日本主要农产品营销渠道模式1、渠道环节多,流通成本高。

日本产品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

日本《批发市场法》规定禁止中间商从事批发业务,因此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因而提高了流通成本。

2、利润分配不均。

从利润分配比重看,中间批发商10.9%、零售商43%、农协等43.6%、生产者仅占28.5%。

零售商为保证利润往往把终端价格抬得较高,因此,日本农产品市场零售价格是世界最高的。

3、渠道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

尽管流通环节多,但日本批发市场采取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甚至同一产品两家机构同时拍卖,因此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

日本《市场法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使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效率高。

探讨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构建新粮食质检体系

探讨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构建新粮食质检体系

探讨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构建新粮食质检体系
要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构建新的粮食质检体系,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学习美国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了解其粮食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要求,并结合中国国情和农产品生产现状,制定适合的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

2. 质检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质检机构,负责对粮食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管和检测。

这些机构应该具备独立性、权威性和专业性,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并进行全面的抽样检测,确保粮食质量符合要求。

3. 建立全程质量追溯系统:借鉴美国的粮食质量追溯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如RFID、条码、互联网等)实现对粮食质量全过程的跟踪和记录。

这能够帮助确定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中的质量问题,并提供信息支持,有效地保障粮食质量和安全。

4. 提高检测技术和设备水平:加强对粮食质量检测的技术研究和设备投入,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测能力和精确度。

同时,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5. 系统化信息管理和共享:建立统一的粮食质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质检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这样可以加强各个环节的沟通和协作,提高整体的质量管理水平。

6. 强化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大对粮食质检工作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粮食进行处罚和整改。

建立严格的违法行为追责机制,加强对违规经营者的惩罚和曝光力度,提高社会监督的效果。

总体而言,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构建新的粮食质检体系需要全面考虑法律法规、质检机构、质量追溯、技术设备、信息管理和监督执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的质检体系,可以提高中国粮食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在现代农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包括投资农业技术创新、鼓励农业科学研究、发展农业教育、建立市场导向的农业体系等。

这些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美国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投资是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资,美国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作物产量的增长。

例如,美国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研发投资使得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美国还通过研发新型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农业生产材料,帮助农民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其次,美国高度重视农业科学研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美国农业部及其下属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前沿农业科技研究,努力探索解决重大农业问题的科学方法。

这包括发展新型农业技术、解决土壤质量问题、培育新品种等。

这些科学研究成果为美国农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第三,美国注重农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专业人才。

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为学生提供了深入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学生通过系统的农业教育获得了广泛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农业生产和创新提供了人才支持。

此外,美国的农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农业环境中适应和应对挑战。

最后,美国构建了市场导向的农业体系,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出口提供了有力保障。

美国农业市场非常发达,农产品供应链完善。

农民在市场中自由竞争,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生产。

此外,美国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建立了严格的农业标准和体系,保证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而言,美国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其他国家可以像美国一样,加大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作物产量的增长。

其次,其他国家应当注重农业科学研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验借鉴和启示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验借鉴和启示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经验借鉴和启示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和转移风险的功能,农产品期货市场同样具有这类功能。

同时合理运用农产品期货市场还可以帮助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稳健发展。

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历史悠久,上市品种广泛,投资参与者多元化,制度完善,借鉴美国的经验有利于完善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和运行机制,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以及帮助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标签:农产品期货;农产品价格;农业风险1.美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概况在农业领域,由于农产品的供给对价格的反应大,但需求较稳定,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如果让农产品市场自发调节,农产品的价格波动要大于其它产品。

另外农业的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如自然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风险等,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风险的风险度远高于自然风险,特别是在市场开放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国家对农业进行保护和干预。

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经济学家们指出,期货市场是稳定农产品价格、规避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

美国农业之所以能够稳定发展,其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不可没,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对于化解农业风险、增加农产品生产者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现代期货市场的发源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并作為各国期货市场的效仿的典范。

美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1现货市场发达美国的农产品现货市场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规范,其拥有完备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高,使得农产品质量较为整齐,而且便捷的运输系统更有利于保持较为低廉的价格水平。

美国拥有规范的农产品现货市场,其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较为完备、科学,机械化大生产使农产品质量齐整,储运方便且价格低廉。

因此美国农产品现货市场的标准、交割方式等能够与要求严格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实行对接,交易成本也十分接近。

同时,众多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使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系密切。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

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对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启示农产品流通是连接农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农产品供应、稳定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和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各国都在不断探索和优化农产品流通模式。

研究国外先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概述(一)美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美国是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高度的市场化和专业化特点。

美国的农产品流通主要依靠大型农业合作社、批发市场和超市等渠道。

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整合农户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和销售。

批发市场则是农产品集中交易的场所,具有完善的物流设施和交易规则。

超市作为终端销售渠道,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安全。

(二)日本农产品流通模式日本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以批发市场为主导,同时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精细化管理。

日本的批发市场具有严格的质量检测和分级制度,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此外,日本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补贴和政策引导,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在终端销售环节,日本注重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荷兰农产品流通模式荷兰是世界著名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高效、创新的特点。

荷兰的农产品流通高度依赖电子交易平台和冷链物流技术。

电子交易平台实现了农产品供需信息的快速匹配,提高了交易效率。

冷链物流技术则保证了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新鲜度和品质。

同时,荷兰的农业生产者和流通企业紧密合作,形成了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二、国外农产品流通模式的特点(一)完善的基础设施国外先进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都依赖于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仓储、物流等。

例如,美国拥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能够快速、高效地运输农产品。

荷兰的冷链物流技术世界领先,确保了农产品在流通中的品质。

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时间:2014/8/21 7:47:00 点击:31--------------------------------------------------------------------------------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战略决策。

在此方面,美国相对健全的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为我国实现这一战略决策提供了借鉴。

一、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特征美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对美国国内生产的食品进行全程监管。

其特征之一就是全程监管、追踪与管控相结合。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专职的监管机构,负责对食品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再到销售整个流程,也就是“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在每个环节,监管人员要记录食品的各种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不但要记录产品品种、生产时间以及生产农场信息,还要记录种植处理、土壤消毒、栽培方式、施肥、灌溉、农药使用、收获采摘等信息。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些信息得以快速高效地收集,并形成巨大的数据库,最终上传到公众信息平台。

除了记录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际操作的管控,在生产源头消除安全隐患。

特征之二是对进口食品严格控制。

对于进口食品,由于无法强求从源头的可追溯性,因此美国采取了以安全认证为主的控制制度。

比如,第三方认证制要求有资格的第三方保证国外食品工厂符合美国食品安全标准;高风险食品认证制要求高危险进口食品必须通过第三方认证或者其它安全承诺保证来进入美国市场;而进口商自愿认证项目为进口的食物源自食品安全认证工厂的进口商提供快速审查与快速准入服务。

此外,美国实行进口商问责制,规定进口商有明确的责任保证国外供应商拥有足够的控制措施来保证其生产的食品绝对安全。

但是,如果国外出口商拒绝美国食药局获取相关信息,食药局有权拒绝准许从国外工厂进口食品到美国。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经验借鉴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经验借鉴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及其经验借鉴作者:贺彩虹吴宇槿来源:《食品界》2021年第10期摘要: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水平最高的国家,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非常完善。

本文从法律法规、监管主体、标准体系、监管机制、保障制度等多个角度出发,剖析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总体框架,最后为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出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追溯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全人类、全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增强。

然而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屡见不鲜,各国认识到必须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目前,美国已经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从监管体系、法律法规、监管主体、标准体系、监管机制、保障制度等多个角度都形成了众多的文献,积累了丰富经验。

关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姜旭光和刘凯从组织架构、法律制度、风险防控和监管方式四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监管体系的特点,并从中找到了适合我国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些路径;史娜等采用比较分析的方式,梳理了当前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等经济强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上的特点,总结了我国在发展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过程中的两大不足之处;彭华和王爱梅从食品安全标准的法律渊源和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出发,对比剖析美国、欧盟、日本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区别,并归纳出值得我国借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经验;周洁红等结合美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从法律法规及标准、协调机制、检测体系、风险评估和追溯体系等方面研究分析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当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有所欠缺的方面提出了展望。

关于法律法规的研究:冯帅站在国际食品安全治理的视角,分析世界各国共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时,食品安全监管国际软法的变革需求及其主要障碍,提出变革途径及我国的主要应对方法;孙伟东等通过比照美国与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的差异,指出我国在食品安全法规的修订程序、立法科学性和操作性等方面需进一步修订完善;薛金侠和尹钧分析美国和欧盟研发、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法律规制,指出我国食品添加剂在立法、司法和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健全我国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法律法规提供了重要依据;陈璐分析美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体系的特点特征,为构建适合中国食品安全基本国情的共治法律体系提供了启示。

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 , ,

1 1 年 通过 的 美 国 ( 食 品 安全 现代 法 》 经 过 一 个 多世 再到 20 的 纪 不 断完善 和 修 改 到 目 前 美 国 已 制 定 了 与 食 品 安全 有
关 的 法律法规 3 5 部
,
既 有 《 食 品 质量保 护法 》
,

《公 共 卫 生 服
不 仅 有 法 律 强 制规 定 而 且消 费 者 支付 能 力 强 对 疯 牛 病 引发 的 食 品 安 全 问 题 极 其重 视 愿 为追 溯 产 品 买 单 企 业 有 实施 追 溯 体 系 的外在 需 求 和 动 力
, ,
设 中存 在 的 法 律 制 度 不 完 善 监 管部 门 混 乱 农 产 品 生 产 分 散 以 及 欠缺 统 一 的 质 量 标准 等 问 题 为 完 善 我 国 农 产 品 质 量 安全 可 追 溯 体 系提 出 建 议 关 键词 : 可 追 溯 体 系 ; 法 律 制 度 ; 质 量安 全
,

,
,
开始 实施

美 国 第 一 部与 食 品 有关 的 法规 ( 食 品 与药 品 法 》 1 9 3 8 年通过 的 《 联邦 食 品 药 品 及 化妆 品 法 》
, , ,
以保 障农 产 品 质量安 全可追 溯 体 系 的 顺利实施 ( 四 ) 外 在驱 动 因 素充 分 对 企 业而 言


,

,


,

,
,


,
,
,





全可 追 溯 体 系 但 由 于 我 国 起 步 较 晚 追 溯 体 系 建设 方 面 还存在 一 系 列 问 题

农产品质量追溯中国与美国的制度对比

农产品质量追溯中国与美国的制度对比

农产品质量追溯中国与美国的制度对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增加,农产品质量追溯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方面,中国和美国都有一套相应的制度。

本文将对中国与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进行对比,并分析其异同之处。

一、制度背景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力求保障食品安全。

美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则根植于其农业部门,由美国农业部及其相关机构负责。

二、制度目标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旨在提供可追溯的信息,确保农产品质量可靠并追溯到生产环节,以便追溯食品安全问题。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同样追求可追溯性,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可靠性及食品安全。

三、追溯范围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覆盖了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每一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追溯记录和信息。

而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主要集中在食品供应链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

四、追溯体系建设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较为庞大,包括了农田信息采集、农产品追溯码、电子追溯平台等多层次和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建设。

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则主要依靠统一标识系统,如GS1序列号和追溯码来实现。

五、信息公开与共享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信息公开和共享方面还有待提高。

虽然相关信息可以查询,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够便捷。

相比之下,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更加注重信息公开和透明,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网站或应用程序直接获取相关信息。

六、合作与监管机制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监管机制上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而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则拥有相对独立的监管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

七、技术支持与创新中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在技术支持和创新方面有所欠缺。

目前,一些领先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应用。

而美国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则更加注重技术支持和创新,致力于提高追溯效率和精确度。

美国农产品追溯经验借鉴

美国农产品追溯经验借鉴

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美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一、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

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其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国会通过“生物反恐法”后,法律赋予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与食品、药品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

规定有9本,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有3本。

1.规定明确要求产品生产和食品进口时,所有生产企业必须按FDA制定的规则进行生产,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食品必须经过FDA或美国农业部(USDA)的登记,经检验合格的才允许进口。

2.规定明确了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在加工车间有泥土;存在不卫生行为;吃死亡动物;把产品中主成分提走;采用政府未规定的辐射;在鲜食产品中添加色素;产品不经检测或调查直接判断合格等都将认定违法。

3.规定明确种植和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种植环节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alPractice,GAP)管理体系,在加工环节推行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ood Manipulate Practice,GMP)管理体系,以及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食品安全认证体系。

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责任者。

4.规定明确标签基本要求、规范基本标签:食品名称必须表示明显,净含量必须标注准确,主要成分必须标明,含量最多主成分置前,必须标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每个标签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误导消费者,标签不真实或写错都将视为违法。

5.规定明确了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实施期限,即大企业(500名雇员以上)在法规公布12个月后必须实施,中小型企业(11?499名雇员)在法规公布18个月后必须实施,小型企业(10名雇员以下企业,在法规公布24个月后必须实施,也就是说到2006年底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经验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经验

美国现代农业发展及借鉴经验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是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以农立国”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美国农业的特点(一)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集团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

生产量名列世界前列的主要产品有大豆、谷物、家禽、猪牛肉、奶类等。

200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 770 亿美元,出口收入占所有农产品现金收入的四分之一。

(二)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1826 年制定的“宅地法”,奠定了美国家庭农场的基础。

目前全国有 204 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 193.4 公顷;农业劳动力有 200 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 2% 左右。

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 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 70%。

目前“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 7 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

(三)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早在 1914 年,美国农业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

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

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 17%,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

(四)农业协会发挥着较大作用美国农业协会是一个农民自发组织,成立于 1919 年,至今已有近 100 年的历史。

现有 600 万名会员,主要是农民(全国有 80%的个体农民参加协会)和与农业有关或对农业感兴趣的小型生产商或个人。

农协的主要职责是:通过遍及全国各州的协会收集会员意见、建议,每年 1 月份召开年会,制定相应的、代表多数农户意愿的政策,如农业税收、环境保护、集团投入等,代表农户到国会游说,力争使农户的建议变为联邦集团的政策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美国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一、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生物反恐法案”,将食品安全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提出“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风险管理”。

国家对食品安全实行强制性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其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美国国会通过“生物反恐法”后,法律赋予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制定与食品、药品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

规定有9本,其中涉及食品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有3本。

1.规定明确要求产品生产和食品进口时,所有生产企业必须按FDA制定的规则进行生产,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食品必须经过FDA或美国农业部(USDA)的登记,经检验合格的才允许进口。

2.规定明确了生产环节的违法行为,在加工车间有泥土;存在不卫生行为;吃死亡动物;把产品中主成分提走;采用政府未规定的辐射;在鲜食产品中添加色素;产品不经检测或调查直接判断合格等都将认定违法。

3.规定明确种植和生产企业必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种植环节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ood AgriculturalPractice,GAP)管理体系,在加工环节推行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ood Manipulate Practice,GMP)管理体系,以及危害分析及关键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食品安全认证体系。

无论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责任者。

4.规定明确标签基本要求、规范基本标签:食品名称必须表示明显,净含量必须标注准确,主要成分必须标明,含量最多主成分置前,必须标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和地址。

每个标签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误导消费者,标签不真实或写错都将视为违法。

5.规定明确了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实施期限,即大企业(500名雇员以上)在法规公布12个月后必须实施,中小型企业(11?499名雇员)在法规公布18个月后必须实施,小型企业(10名雇员以下企业,在法规公布24个月后必须实施,也就是说到2006年底所有与食品生产有关的企业必须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二、美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内容美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可分为3类,即农业生产环节可追溯制度、包装加工环节可追溯制度和运输销售过程可追溯制度。

美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在任何一个生产环节出了问题,可追溯到上一个环节。

1.农业生产环节可追溯制度如BOSKVICH企业。

该企业拥有4047hm2种植园,每年生产30种蔬菜和草莓,同时拥有一座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厂。

该企业在种植业生产环节推行GAP管理体系。

BOSKVICH企业在种植生产过程中,大面积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的原因,一是加州西部干旱缺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墒;二是可以控制杂草,减少除草剂的用量,有利环境保护;三是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同时肥料随同灌溉一起施用到植物根部,有利于植物吸收,降低生产成本。

在农药的使用上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一般使用农药要请专业的农药服务公司执行作业,并将农药用量控制在合理浓度与使用范围内。

使用毒性较高农药时,必须事先通知县农业局,在县农业局备案。

在使用过程中,县农业局派人到现场监督并指导农药使用。

在距收获期7天之内禁止使用任何农药。

在采摘过程中,工人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必要时还要洗手。

生产基地必须是洁净的,远离污染源。

所有废弃物必须经过处理,不能随意丢弃。

所有生产过程,从种子处理、土壤消毒、栽培方式、灌溉、施肥、使用农药到收获采摘都要记录。

能够追溯到哪个生产基地、品种、生产时间。

即使是跨国生产基地,如在墨西哥生产的马铃薯也必须执行GAP管理体系。

2.包装加工环节可追溯制度美国法律要求所有产品供应商(非运输企业)必须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

产品可追溯制度分为前追溯制度(Identify the Immediate Previous Source,IPS)和后追溯制度(Identify the Immediate Subsequent Recipient,ISR)。

IPS主要记录内容有:企业的名称及其所拥有的信息(国内或国外的);产品名称、产品出产日期;产品商标、产品类型、产品品种特性、产品等级等;产品生产者、主要生产过程、产品包装者;生产区域信息;单位包装数量或重量。

ISR主要记录内容有:产品接受者企业名称所拥有的信息(国内或国外的);描述产品交割的类型,包括产品商标名称、产品品种特性等;产品交割日期;谁生产?生产工艺如何?谁包装?以及带有产品识别条码信息等;产品单位包装数量(重量);外包装损坏程度;产品的保存期;产品的保质期,指失去价值或风味发生变化的时间;产品运输企业名称以及与运输企业相关的产品后追溯信息。

在美国,鲜食农产品生产从种植到包装往往是一体化的,有些产品往往在田间就进行了初加工。

如BOSKVICH 企业生产的芹菜、生菜等。

在田间按标准进行了分级,保持产品规格一致;芹菜去掉叶子、老叶和根部(不清洗),装入包装箱;在包装外贴上标签以及带有生产企业和产地信息的条形码,进入保鲜库储存。

在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实行的可追溯形式有2种,即GMP和HACCP管理体系。

实行GMP和HACCP都是以第三方认证形式建立的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美国政府虽然不强调产品认证,但要求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必须是可控、安全和可追溯,由此许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选择了GMP和HACCP管理体系。

如美国的一家蔬菜加工厂,菠菜从进厂后就进行负压清洗,然后是金属探视,消毒、人工去掉黄叶、速冻、包装。

对每个关键点进行质量控制,每个环节都有生产操作规程。

对洗涤剂和大肠杆菌实行严格控制,因为洗涤剂是化学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氯离子,大肠杆菌是食品法律不允许超标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每天都要送到独立化验室检测,合格的产品才被允许贴上标志及条形码,送入冷藏保鲜库。

Dole公司是世界著名水果、蔬菜、鲜切花生产商,也是世界较大果汁生产商之一,该公司生产基地设在秘鲁、洪都拉斯、厄瓜多尔等,对于分散的、小规模种植者,在生产地建立小型消毒池,进行产品处理。

在哥伦比亚,香蕉采摘下来,先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装箱。

该公司每天都要掌握农户生产、装船、海上运输以及到货信息,每天必须把与1000多人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通常在收割前24小时就基本掌握了信息,当天出现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责任人,并及时通报给美国FDA。

哥伦比亚的货船一次能装120万个箱子,每一个箱子都带有生产商信息的条形码。

不仅每个纸箱上有条形码,每个货柜也有相应的信息。

每个集装箱装满后,用惟一的号码条封存,如果有人开箱,密封条将被破坏。

这些系统信息用扫描仪扫描,直接输入电脑,通过互联网很快传入Dole公司总部,即便是千里之外,也能掌握每箱产品的信息。

3.运输销售过程可追溯制度运输、销售过程主要实行食品供应可追溯制度(Traceability)和HACCP认证制度。

(1)运输企业主要是承接供应商给出的信息并转给批发、零售商的产品主要信息。

(2)批发商除将产品供应商提供的信息输入电脑外,还要对产品进行分类标识,建立本企业的条形码信息,该条形码信息主要记录有:反映本企业信息;对入库产品进行货柜编号;标出每一货柜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地信息;进口产品需请美国农业部检疫局进行产品检验,合格产品盖有标识章;经过HACCP认证的产品,贴有HACCP认证机构的标识,通过有机认证产品,贴有有机产品认证标识;产品的接受者企业名称所拥有的信息(国内或国外的)。

(3)零售商同样需要了解以上信息,同时建立零售企业条形码。

该条形码记录的主要内容有:产品的产地、属性;产品集装箱号码;产品包装类型、包装容器;产品种类、产品形式;产品品种;产品质量;是否有机认证、HACCP认证等。

(4)实行召回制度。

如果在消费环节出了问题,企业有责任将产品召回。

日本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日本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其中,较有特点的是可追溯管理模式,以及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

日本在1947年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食品卫生法施行令》等法律法规,规定了食品、添加剂、容器、标签和检查等方面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由于出现雪印集团乳制品中毒、疯牛病等多起威胁食品安全的事件,日本又于2003年通过了《食品安全基本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日本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模式。

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下属的各地农户,必须记录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

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开设网页供消费者查询。

农产品有了“身份证”后,可追溯管理模式就变得易于操作。

食品供货链上的所有企业会陆续加入原材料、添加剂等信息,并有义务保管这些信息3年。

在零售店里,每种产品都必须醒目地标出“身份证”号码,消费者可在店内的查询终端输入这个号码,查询到有关这一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

在可追溯管理模式中,农产品生产者向食品生产厂家供货前要签订合同,承诺提供的农产品信息完全属实,并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如果厂家发现原料有问题,就可以追究生产者的责任。

以此类推,经销商也可以追究厂家的责任。

日本的食品监管还重视企业的召回责任。

日本报纸上经常有主动召回食品的广告,比如遗漏了对过敏原的标记,企业就必须回收特定批号的产品,所产生的费用由企业承担,企业还要向消费者道歉。

欧盟农产品质量追溯现状一、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一)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欧盟为应对疯牛病于1997年才开始逐步建立起来的。

2000年1月12日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将食品安全作为欧盟食品法的主要目标,形成一个新的食品安全体系框架。

其中提出的一项根本性改革就是首次把“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原则纳入卫生政策,强调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所负的责任,并引进HACCP体系,要求所有的食品和食品成份具有可追溯性。

2000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要求从2004年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

(二)欧盟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的内。

按照欧盟的规定,食品、饲料、供食品制造用的家畜,以及与食品、饲料制造相关的物品,其在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阶段必须确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该制度对各个阶段的主体作了规定,以保证确认以上的各种提供物的来源与方向。

1.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是食品供应链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牛为例,饲养者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管理规程饲养。

每头牛在其出生后,饲养者为其标注终生唯一的识别号码,在饲养的过程中,将饲料来源、兽医防疫、饲养管理等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这一号码即是牛的“身份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