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材料大型实验讲义2_1_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大型实验报告(3篇)

环境科学大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我们开展了本次大型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探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环境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模拟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实验技术。

3.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4. 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水、土壤、植物种子、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室培养箱、显微镜、pH计、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将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正常环境,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污染物。

2.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水、土壤、植物种子和污染物。

2. 将植物种子在正常环境下培养至一定生长阶段。

3. 将实验组植物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污染物环境中,对照组植物种子置于正常环境中。

4. 定期观察植物生长状况,并记录数据。

5. 使用pH计、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土壤、水体等环境指标。

6.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长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植物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状况逐渐恶化。

2. 环境指标变化:实验组土壤pH值、重金属含量等环境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污染物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3. 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污染物对植物的生长、生理和代谢产生了显著影响,如叶片变黄、生长缓慢、根系受损等。

六、结论与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可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土壤环境恶化等问题。

2. 本实验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控措施。

3. 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环境试验资料

环境试验资料

环境试验
在科学研究中,对于环境的控制和试验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
人员更好地理解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和变化规律。

本文将探讨环境试验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环境试验的意义
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和验证假设,揭示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通过环境试验,研究人员可以探索环境对生物体的影响,提高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的理解。

环境试验的方法
基础设施
进行环境试验需要构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如恒温恒湿箱、生物培养箱、光照器等。

这些设施可以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为试验提供必要的支持。

实验设计
在进行环境试验时,需要合理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控制变量和
观测指标。

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环境试验的应用
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优化作物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通过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抗逆性。

生态学研究
在生态学研究中,环境试验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
应策略和生态位分布。

通过模拟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条件,可以揭示生物种群的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

结语
环境试验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对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解决
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懈努力和精心设计,环境试验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自然界的奥秘和真相。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生态学实验指导讲解

实验一鱼类对温度、盐度耐受性的观测实验目的】(1)认识并练习判断生物对生态因子耐受性范围的方法。

(2)认识不同鱼类对温度、盐度等因子的耐受限度和范围不同,这种不同的耐受性与其分布生境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加深对Shelford 耐受性定律的理解。

(3)认识影响鱼类耐受能力的因素。

【实验器材】1、实验动物: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 等。

2、设备与试剂光照培养箱、温度计、天平、加热棒、容纳箱、玻璃棒等【方法与步骤】1 、观察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能力(1)建立环境温度梯度(5C,室温20~25C, 35C)。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暴露在5C、室温和35C 下30 分钟。

观察行为。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观察在该温度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注:将动物放入低温(高温)环境中后,如果动物马上出现死亡,说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应适当提高(降低)2~3C再观测。

同时观察并比较室温条件下各鱼的行为。

(4) 将鱼类在高温和低温出现死亡的温度条件下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1中表1-1极端温度下不同鱼类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2观察不同淡水鱼类对盐度的耐受能力(1)建立盐度梯度(20%。

,30%。

,40%。

)。

(2)对实验动物称重,并记录其种类、驯化背景等。

(3)将鲤鱼和鲫鱼各6条分成一组,分别放入20%, 30%, 40% 的盐度环境中,同上观察其行为30分钟。

如果正常,则停止观察;如有异常,则继续观察在该条件下动物死亡数达到50%时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动物明显不动,则可认定死亡。

(4)将鱼类在各盐度条件的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记录在表1-2中。

表1-2鱼类对盐度的耐受性观测结果记录表【结果与分析】1、依据表中记录结果,以时间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作图。

环境材料学—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材料学—材料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实例2—用层次分析法评价
定义一个环境指数为LCA的评价目标。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精选课件
LCA应用实例3—目标和范围的 确定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聚甲醛基自润滑材料在其 原材 料的提取、制备、使用、废弃和再利用的全过 程中的 物质、能量输入输出及其污染排放物对环境造 成的影 响进行了评价。这一模式能够定性和定量的评 价自润 滑材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环境行为。
·提供多种评价方法,如 Eco-Indicator99,Ecopoints97,CML 92,CML 2(2001),。用户可以选择一种评价方法模型进行单 一评价,也可以同时针对一种产品或服务选择多种评价模型 进行对比评价;
·使用界面良好,提供向导式的评价模式,自动生成评价工艺 流程图,大幅度降低了专业软件的使用难度,便于用户使用 和易于理解;
目标和范围确定
目标的定义包括:目的、原因和评价结果 的输出方式。
研究范围包括:规定评价边界、选择和优 化评价的模型、明确数据的要求、规定审 核方法、审核报告的格式与类型等。必须 与目标相一致。
精选课件
编目分析
定义:是对系统边界内的所有过程中资源的能 耗及“三废”排放量对环境负载的影响进行量 化的合理分析。
标准化方面
精选课件
VII、材料的环境性能数据库
建立材料性能数据库的基本原则 常用环境数据库介绍
精选课件
建立材料性能数据库的基本原 则
(1)有一定的通用性: (2)要具有可比性; (3)应具有服务性的功能; (4)具有预测性的功能。
精选课件
常用环境数据库介绍
国际上,提出了一种统一的编目数据格式-SPOLD 格式,还建立了一个SPOLD数据库网络。 http: //

环境净化材料_PPT.. 共74页

环境净化材料_PPT.. 共74页

环境净化——环境净化材料
膨胀石墨吸附材料
它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尤其是它具有 疏松多孔结构,对有机化合物具有强大的吸附能 力,1 g膨胀石墨可吸附80 g石油。膨胀石墨极易 吸附油类、有机分子及疏水性物质,用于水环保 处理有着其它物质不可替代的效果。
与其它吸附剂相比,膨胀石墨有许多优点: 1、采用其他吸附剂进行水上除油,它吸附油后 会下沉,吸附量也小,且不易再生利用; 2、还有一些吸附剂,如蛭石等,它们在吸油的 同时也吸水,这给后处理带来困难; 3、膨胀石墨对油类的吸附量大,吸油后浮于水 面,易捕捞回收,再生利用处理简便,且不会形 成二次污染。
淡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净化以细菌为主,有机污 染物在溶解氧充足条件下,可分解为简单无机物, 水体 得到自净。他不仅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还可使污染 物总量减少。
水体净化材料
水体净化材料是能分离、分解或能吸收废液的材料。
在水中的净化作用表现为:
除臭——去除异味 去色——去除由各种染料 形成的颜色等 过滤——去除不溶性的杂 吸附——吸附一些溶解在 水中的杂质
交论文报告时间及地址
地址:新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211房间 时间:2019年1月9日(星期四)
环境友好材料的主要品种
1.可再生 天然材料
2.仿生材料5.环境净化 材料
6.绿色包装 材料
环境友好材料 的主要品种
7.智能材料
3.生态建筑
4.纳米光催化
装饰材料
材料
6.高分子材料
环境净化材料
环境净化材料
、高岭土,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并带有电荷,能吸
附各种阴阳离子,使污染物凝聚成较大颗粒沉淀下
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水体 净环境净化料
土壤净 化及材

《材料化学综合实验II》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二学期-20130315

《材料化学综合实验II》实验指导书-2012-2013年第二学期-20130315

《材料化学综合实验II》实验指导书实验一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二氧化钛的溶胶-凝胶的制备方法。

2. 了解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原理。

3. 熟悉测定光催化性能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1、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钛溶胶-凝胶法是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一种制备纳米粉体的湿化学方法,具有分散性好、煅烧温度低、反应易控制等优点。

制备溶胶所用的原料为钛酸丁酯(Ti(O-C 4H 9)4)、水、无水乙醇(C 2H 5OH)以及盐酸(或者醋酸、硝酸等)。

反应物为钛酸丁酯和水,分散介质为乙醇,盐酸用来调节体系的酸度防止钛离子水解过速,使钛酸丁酯在乙醇中水解生成钛酸(Ti(OH)4),钛酸脱水后即可获得TiO 2。

水解反应方程式如下。

Ti(O-C 4H 9)4+4H 2O Ti(OH)44C 4H 9OH +Ti(OH)4Ti(OH)42TiO 24H 2O+ 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只要控制适当的温度条件和反应时间,就可以获得不同晶型的二氧化钛。

2、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二氧化钛作为光催化剂的代表,在太阳能光解水, 污水处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TiO 2有三种晶型,四方晶系的锐钛矿型、金红石型和斜方晶系的板钛型。

此外,还存在着非晶型TiO 2。

其中板钛型不稳定;金红石型禁带宽度为3ev ,表现出最高的光敏性,但因为表面电子-空穴对重新结合的较快,几乎没有光催化活性;锐钛矿禁带宽度稍大一些,为3.2ev ,在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光辐照下能被激发,产生电子和空穴,且二者能发生分离,另外它的表面对O 2的吸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当它受到波长小于或等于387.5nm 的光(紫外光)照射时,价带的电子就会获得光子的能量而越前至导带,形成光生电子(e -);而价带中则相应地形成光生空穴(h +),如图1所示。

如果把分散在溶液中的每一颗TiO 2粒子近似看成是小型短路的光电化学电池,则光电效应应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迁移到TiO2表面不同的位置。

环境材料学.ppt

环境材料学.ppt

陶瓷 纤维
膨胀石墨 它是由天然鳞片石墨经插层、水洗、干
燥、高温膨化得到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 它既保留了天然石墨的耐热性、耐腐蚀性 、耐辐
射性、无毒害等性质,又具有天然石墨所没有的吸 附性、环境协调性、生物相容性等特性,不造成二 次污染,在石油化工、原子能、电力、农药、建材、 机械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2. 替代品的性质要求(以氟利昂替 代品为例)
• 环保要求:替代品分子中不能含 有氯原子,对臭氧分解潜能值(ODP) 和全球变暖潜能值(即温室效应系数) 为零或近似于零。
• 热力学要求:替代品应与原制冷剂、发 泡剂有近似的沸点、热力学特性及传热 特性。
• 理化性质要求:无毒、无味、无可燃 性和爆炸性。
• 二是氢氯氟烃类产品,简称HCFC。主要包 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 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 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的过
渡性替代物质。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 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
• 三是氢氟烃类:简称HFC。主要包括R134A、 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 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 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
小及耐机械震动等优点,因而在机械、冶金、化工、 石油、陶瓷、玻璃、电子等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近几年由于全球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节能已 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比隔热砖与浇筑料等 传统耐材节能达10-30%的陶瓷纤维在中国国内得到 了更多更广的应用,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含磷洗涤剂
• 洗衣粉是现代合成洗涤剂的主要组成部分, 自从现代洗涤剂问世以来 ,由于三聚磷酸 钠(STPP)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很符合理想助洗 剂的特征 ,STPP就一直在洗涤剂用助洗剂 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其用量约占总助剂 的95%。

环境材料(二)

环境材料(二)
降低材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荷的新工艺
材料的再生和循环利用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制备纳米级 TiO2的研究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概念
关于纳米TiO2 TiO2的制备实验 结果和讨论
结论
超临界流体干燥法的概

超临界流体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 值的流体,亦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 的气体。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溶剂化能力 接近液体,粘度和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在 临界点附近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和 压力的变化极其敏感,在不改变化学组成 的条件下,即可通过压力调节流体超临界 流体作为介质或反应物已引起化学家的极 大兴趣,因为环境友好的超临界流体(如 超 的临有界机C溶O剂2、。超临界H2O等)有望取代有害
4 物性分析
粒子的粒径与形貌由透射电子显微镜测 试,放大倍数为10万倍.
四 结果和讨论
1 钛盐溶液浓度对TiO2的影响
图1给出了TiCl4浓度在0.1~ 0.7M, pH为7制备Sol-Gel, 陈化12h, 经SCFD法制得粉体的TEM结果.
图1 不同的Ti4+浓度下制得TiO2粉体的TEM照片 Fig. 1 TEM photos of TiO2 powder prepared with various Ti4+
结论
1.以无机盐为原料, 采用Sol-Gel法制备粒 径小(半径约为5~10nm)的TiO2气凝胶超细 粉末, 且颗粒分布均匀, 呈近似球状.
2.超临界流体干燥法是制备纳米材料的一 种新技术和新方法, 制得的粉体具有良好的 热稳定性, 且具有收集性好、制样量大、溶 剂回收率高和样品纯等特点, 而且SCFD的 温度压力取决于超临界干燥介质以及溶剂 的浓度, 并影响粉体的粒度及形态.
能除去空气中的低浓度臭味。另外,光催化剂 除臭装置安装简单,不仅可用于新的空调装置, 而且也可用于改造旧的空调装置。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环境科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环境科学中的某一特定问题,通过实验数据的收
集和分析,揭示该问题的本质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所需的各种化学试剂、仪器设备以及样品等。

2. 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
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
1. 进行环境科学实验的步骤: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处理、实验操作
等环节。

2. 实验结果的数据记录:详细列出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和观察
结果,并进行图表的展示。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可
能的解释和结论,探讨实验结果对环境科学领域的意义和启示。

四、实验结论与展望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得出对环境科学问题的结论,并展望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本次环境科学实验报告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分析,在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收获,为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和启示。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实践,能够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家园。

环境材料学-第8章-环境治理材料

环境材料学-第8章-环境治理材料
20
硅藻土
• 具有多孔性、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吸附性 好、耐酸、耐碱、绝缘等特性, 并且中国硅藻 土矿储量丰富, 所以硅藻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吸 附材料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
21
22
纳米二氧化钛
• 纳米二氧化钛是指粒径尺寸在100nm以 内的粒子,由于其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 大,表面能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 大 •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 原子,具有不饱和度,易于其他原子结合 而稳定下来,对许多金属离子具有很强的 吸附能力,是痕量金属离子分析的理想分 离富集材料
13
活性炭
• 活性炭具有不剂。 活性炭吸附是去除水中可溶性有机物的一 种标准方法,制备活性炭的原料很多,诸 如木材、纸浆和褐煤等。
14
• 活性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元素,含有少量 的氢、氮、氧及灰分。 • 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耐高温及高 压,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使用失效后可以 再生,可循环使用。
6
多孔型过滤材料 纤维型过滤材料
按过滤原理
复合型过滤材料
金属基过滤材料
按材质
陶瓷基过滤材料 塑料基过滤材料
7
袋式除尘器的作用机理
( 1) 重力沉降效应: 含尘气体进入布袋收尘器时, 颗粒较大、比 重较大的粉尘, 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 这和沉降室的作用完 全相同。 ( 2) 筛滤效应: 当粉尘的颗粒直径较滤料的纤维间的空隙或滤料 上粉尘间的间隙大时, 粉尘在气流通过时即被阻留下来。 ( 3) 惯性碰撞效应: 气流通过滤布时可绕纤维而过, 而较大的粉 尘颗粒在惯性力的作用下, 仍按原方向运动, 遂与滤料相撞而 被捕获。 ( 4) 扩散效应: 质轻体小的粉尘随气流运动,非常接近于气流之线 , 能绕过纤维。但它们在受热时作热运动(即布朗运动)的气体 分子的碰撞之后, 便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这就增加了粉尘 与纤维的接触机会, 使粉尘能够被捕获。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生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学生版)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结合实例,说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2.结合具体案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理解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知识点01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条 件举 例 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很优越,但区域发展水平却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位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条件好,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有些区域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依然能够发展的很好日本,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知识拓展】日本是自然条件较差的国家,但其具有优越的海运条件,加上其采取开放的政策,该国可从其他区域输入资源,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进行加工制造输出产品,使该国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以我国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例分析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目标导航知识精讲结构原理及作用宝瓶口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

鱼嘴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工心就分水堰,形如鱼嘴。

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

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飞沙堰飞沙堰位子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有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携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都江堰整体性功能“深淘滩,低做瑶”是千百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3.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环境毒理学实验二

环境毒理学实验二

环境毒理学实验二、重金属对植物叶片的损伤作用测定- - -重金属胁迫下植物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在某种外界干扰或者胁迫的存在下,植物的细胞内活性氧代谢的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活性氧的积累。

活性氧积累的危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

活性氧包括含氧自由基。

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生物体内产生的活性氧主要有超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过氧自由基(ROO·)、烷氧自由基(RO·)、过氧化氢(H2O2)、单线态氧(O21)等。

植物对活性氧产生有酶促和非酶促两类防御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等是酶促防御系统的重要保护酶,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是非酶促防御系统中的重要抗氧化剂。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它的产生还能加剧膜的损伤。

因此,丙二醛产生数量的多少能够代表膜脂过氧化的程度,也可间接反映植物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强弱。

所以在植物受损、衰老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丙二醛含量是一个常用指标目前论是在水环境中、还是土壤环境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无污染。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环境介质中的重金属,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则对植物产生损伤作用。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给受试植物施加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测定植物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通过比较高、中、低三种不同浓度的Cd处理的、以及对照组植物叶片的MDA,了解重金属Cd对该种植物的损伤作用。

实验原理丙二醛(MDA)是常用的膜脂过氧化指标,在酸性和高温度条件下,可以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三甲川(3,5,5—三甲基恶唑-2,4。

二酮),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32nm,最小的在600 nm,消光系数为155 (mM)-1 cm-1。

讲义-《环境材料概论》

讲义-《环境材料概论》

环境材料概论第一讲导论本讲重点:材料生产对环境的依存关系、环境材料概念、环境材料的五个判据、主要环境材料种类、环境材料与传统材料、新材料的关系、环境材料学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1.1 引言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始从周围环境中获取各种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

受人类生存活动的影响,大自然就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有些变化我们已经感受到,而有些变化暂时还无法预料。

在人为污染方面,公害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开始蔓延了。

1972年6月5日中国政府派出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

这次会议宣言指出:“人类既是他的环境的创造物,又是他的环境的创造者,环境给予人以维持生存的东西,并给他提供了在智力、道德、社会和精神方面获得发展的机会。

”面对大自然的变化,人类必须采取科学的对策,合理地安排或重新设计新格局,因势利导,以适应新产生的生态布局。

这种科学的、符合人类共同和长远利益的综合对策。

我们不妨称之为“生态战略”,就如同“经济战略”或“政治战略”一样,它是走好生态建设这盘棋的关键步骤。

现实警告并指示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研究“生态战略”方针,重新设计、安排生态大格局,减少生态演变过程中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因素,这不仅可以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还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重大损失。

自1992年里约热内卢大会上100多个国家的首脑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l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之后,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的退路作为国际社会未来长期共同发展战略。

从那之后,人类虽已开始把减轻地球环境负荷作为共同努力日标,但人们仍生活在日益危险以致难以持续发展的世界中:人口 (尤其是贫困人口)加速增长,资源进一步消耗和废弃,而生物物种、森林面积、可利用水资源、可耕土地却更加减少,奥氧层甚至出现空洞。

虽然人们把2l世纪叫做“知识经济”,然而21世纪的经济仍然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

材料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学演讲稿三分钟小实验(3篇)

科学演讲稿三分钟小实验(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个简单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科学小实验——“水中开花”。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能启发我们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实验名称:水中开花实验材料:1. 一朵新鲜的花朵(如玫瑰花、菊花等)2. 一根细长的吸管3. 一杯清水4. 一些食用色素(可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朵新鲜的花朵,并将其插入吸管中,确保花朵完全浸入水中。

2. 将吸管轻轻放入装有清水的杯子中,确保花朵在水下。

3. 观察花朵的变化,你会发现花朵的底部开始慢慢展开,就像一朵真正的花一样。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由于植物的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当花朵插入吸管并浸入水中时,植物的根部开始吸收水中的水分和养分。

随着水分的吸收,花朵的细胞会膨胀,从而导致花朵的底部逐渐展开。

实验拓展:1. 使用食用色素:你可以将清水中加入几滴食用色素,观察花朵的颜色变化。

你会发现,花朵的颜色会随着水中的色素逐渐改变,这是因为水中的色素也被植物根部吸收了。

2. 不同水质的实验:你可以尝试使用蒸馏水、矿泉水或自来水进行实验,观察花朵在不同水质中的反应。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意义:这个简单的实验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游戏,它还具有以下意义:1. 激发好奇心:通过观察花朵的变化,我们可以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学习科学方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环保意识: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可以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珍惜水资源。

总结:“水中开花”这个三分钟小实验,简单易行,却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植物生长的原理。

希望这个实验能够激发大家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中不断前行。

谢谢第2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简单而又充满趣味的小实验——揭秘水的奥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材料》课程设计(讲义)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东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二○○四年六月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部分 环境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价(LCA )1.1 材料的制备1.1.1 聚醋酸乙烯酯的制备及其醇解实验 一、实验目的维纶由聚乙烯醇(PV A )水溶液经湿法纺丝成形,再经缩醛化制得。

而PV A 是通过醋酸乙烯酯(V Ac )的聚合,生成聚醋酸乙烯酯(PV Ac ),再经醇解制得。

通过PV Ac 的制备及其醇解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溶液聚合的一般方法及实验技巧; (2)了解聚合物中官能团反应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反应是自由基聚合反应。

本实验采用均相溶液聚合,以甲醇为溶剂。

聚合反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三个单元反应。

同时由于本实验的溶剂甲醇具有一定的链转移能力,所以还存在着大分子自由基与溶剂间的链转移反应,这将使聚合物分子量降低,其反应式如下:CH 2CH CH 3OH3+ CH 2CH 22OHOCOCH 3+本实验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 )为引发剂,反应时放出聚合热,其反应式如下:nCH 2CH3AIBN]CH 2CHOCOCH 3[n 87.78 2 kJ/mol ++由于采用均相溶液聚合,聚合热易散发,可使聚合温度保持平稳并避免局部过热。

在溶液聚合过程中,可用单体浓度来调节聚合反应速度和产物分子量,当溶剂比例足够高时,凝胶效益也可避免,同时由于温度易控制,溶剂有链转移作用,因而使生成聚合物的分子量较均一,适宜于纺制纤维。

均相溶液聚合的缺点是单体浓度低,反应速率和产物平均分子量较低;当聚合产物必须从溶剂中分离出来时,除净溶剂比较困难,且需要增加溶剂回收装臵。

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反应属于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这类反应本易发生,然而由于聚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的多分散性,再加上大分子形状、聚集状态以及超分子结构等因素都会使聚合物的化学反应变得比较困难和不完全,反应速度和转化率均较低,而且反应产物也更为复杂。

PV Ac 的醇解是将其甲醇溶液在酸性或碱性催化下进行的。

其反应式分别为:CH 2CH 3CH 2CH 3CH 2CH CH 2CHCH 3OHH 2SO 4+CH 3COOH CH 3COOCH 3+CH 2CH 3CH 2CH 3CH 2CH CH 2CH+CH 3COONa CH 3COOCH 3+CH 3OH NaOH酸性醇解时,由于痕迹量的酸根难以从聚乙烯醇中除去,残留在产物中的酸可能加速PV A 的脱水作用,使产品发黄或不溶于水。

碱性醇解的产品中含有副产物醋酸钠,可用洗法除去。

目前工业中主要采用碱性醇解法。

三、仪器和试剂1. 仪器电动搅拌器(25~50W )1台;超级恒温箱1台;三颈瓶(250mL )1只;回流冷凝管(球形)1只;滴液漏斗(100mL )1只;烧杯(50mL )2只;磁力搅拌器1台;载玻片2块;布氏漏斗1只;胶头滴管1根;分析天平1台;烘箱 1台。

2. 试剂醋酸乙烯酯(CP );聚醋酸乙烯酯(CP 或工业级);甲醇(CP );偶氮二异丁腈(CP ,新购,否则需重蒸馏);氢氧化钠(CP )。

四、实验步骤1. 醋酸乙烯酯的聚合1) 在装有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滴液漏斗的250mL 三颈瓶中,加入V Ac (比重0.93g/mL ) 50g ,并升温至内温为60℃。

2)再将另一烧杯内预先准备好的AIBN 甲醇溶液(0.25gAIBN 溶于50g 甲醇中)的约40%倒入三颈瓶中,开始搅拌并记录反应时间;3)剩余的约60%的AIBN 甲醇溶液通过分液漏斗缓慢滴加至三颈瓶中,大约1h 左右加完。

反应过程中保持内温在60~65℃,并注意观察液体粘度变化,AIBN 甲醇溶液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1.5~2h 。

反应后期如聚合物极粘稠,搅拌阻力较大,可加入少量甲醇。

4)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冷却,待聚合物析出前取出少量聚合物溶液两份(约1~2g ),臵于已知重量的载玻片上,称取溶液试样重量后,使其流延成膜,于烘箱中干燥至恒重,计算转化率。

转化率计算公式:%100⨯⨯=)反应物总重重量反应中(湿重干重C PVA PVA VA W W C C η2. 聚醋酸乙烯酯的醇解1) 根据转化率估算,取大约相当于干燥的PV Ac 8g 的PV A C 溶液臵于三颈瓶中,保持水浴25~30℃。

2)在滴液漏斗中加入100mL 含有0.5gNaOH 的甲醇溶液,装上搅拌器,回流管,剧烈搅拌。

缓慢滴加NaOH 甲醇溶液,控制在45min 左右滴加完毕,继续反应半小时。

3)冷却至室温,将所得的聚乙烯醇用布氏漏斗过滤,再用甲醇洗涤三次,滤渣臵于60℃烘箱内烘干至恒重,计算转化率。

转化率计算公式:%100c⨯=PVA PVAW W η 注意事项:1. 醇解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副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可抑制副反应的进行,但温度太低反应速率太慢,故温度必须适当。

工业上一般采用40~45℃。

2.影响醇解反应的主要因素有:1)聚合物的浓度:其他条件不变,随聚合物浓度提高,醇解度下降,但浓度太低,溶剂损伤和回收工作量太大,一般为22%;2)NaOH用量:加大用量对醇解速度,醇解率影响不大,但会增加体系中NaAc的含量,影响反应质量。

一般NaOH/PV A的摩尔比为0.12;3)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温度会加快醇解速度,但副反应也相应提高,NaAc含量增加,影响产物质量;4)相变:由于PV Ac可溶于甲醇,而产物PV A不溶于甲醇,因此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相变。

在实验室中醇解进行的好坏的关键在于当体系中刚出现胶冻时必须用强烈的搅拌将其打碎,才能保证醇解较为完全地进行。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1. 原料加入量2. 转化率六、实验小结七、思考题1. 制备供维纶生产用的PV A为何要采用溶液聚合?2. 影响V Ac聚合速度、转化率的因素是什么?3. 在醇解反应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4. 从醋酸乙烯酯出发制取聚乙烯醇,下列合成路线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醋酸乙烯酯乙烯醇聚乙烯醇1.1.2 合成过程环境负荷的测定和评价1.1.3 材料性能表征――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一、实验目的高聚物的分子量是高分子材料最基本的结构参数之一。

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高聚物分子量对其加工成形以及产品的物理性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聚物分子量的测定是鉴定高聚物性能的一个重要项目。

高聚物在耐候试验过程中会发生降解等反应,分子量会逐渐降低,通过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可间接反映出高聚物的耐候性能。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1)理解稀释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2)掌握本测定的方法;(3)学会外推法作图求[η]和计算求[η]、K H、K K值;二、实验原理高聚物的分子量具有多分散性,无论用何种方法所测得的分子量,均为平均分子量。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有多种,如端基测定法、渗透压法、光散射法、超速离心法和粘度法等。

其中粘度法是目前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最常用的方法,原因在于设备简单,操作便利,耗时较少,精度较好。

此外粘度法与其它方法配合,还可研究高聚物在溶液中的尺寸、形态以及高聚物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等。

粘度法测定分子量所用溶液较稀,属Newton液体,溶液粘度因温度、聚合物和溶剂性质、浓度、聚合物分子量而异,在温度、聚合度-溶剂体系选定后,溶液粘度仅与浓度和聚合物分子量有关。

根据大量实验表明,Mark-Houwink方程能较好地表述高聚物粘度和分子量之间的关系:αηKM =][ (3.1)式中K 、α为经验常数,K 与温度和样品的多分散性有关,α的数值与高分子链的柔性和高分子链在溶液中的形态有关,对于柔性高分子链,α值在0.5~1.0之间。

K 、α的确定通常采用粘度法结合分子量测定的绝对方法求得。

由文献知,聚乙烯醇以水为溶剂,在30℃下测定粘度时,K =4.3×10-2ml/g ,α=0.64。

高分子溶液粘度与浓度间有如下关系:Huggins 式:C C2H sp][K ][ηηη+= (3.2)Karmer 式:C C2K r][K ][ln ηηη-= (3.3)图2 外推法求[η]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

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时,以毛细管流出法的粘度计最为方便。

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谡叶(Poiseuille)公式计算粘度。

LtVmLV t hgr ππρη884-= (3.4) 式中,η为液体的粘度;ρ为液体的密度;L 为毛细管的长度;r 为毛细管的半径;t 为流出的时间;h 为流过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V 为流经毛细管的液体体积;m 为毛细管末端校正的参数(一般在r/L <<1时,可以取m =1)。

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3.4)式可以写成下式tBAt -=ρη (3.5) 式中,B <1,当流出的时间t 在2min 左右(大于100s),该项(亦称动能校正项)可以从略。

又因通常测定是在稀溶液中进行(C <1×10-2g·cm -3),所以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因此可将ηr 写成:0t tr ==ηηη (3.6) 式中,t 为溶液的流出时间;t 0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

所以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3.6)式求得ηr ,再由图3-1求得[η]。

三、仪器和试剂1. 仪器恒温槽1套;乌氏粘度计1只;移液管(10mL)1只,烧杯(5mL)2只;容量瓶(50mL )1只;秒表1只;洗耳球1只;螺旋夹一只;橡皮管(约5cm 长)2根;磁力搅拌器一台,分析天平一台。

2. 试剂聚乙烯醇;NaNO 3;正丁醇;丙酮四、实验步骤本实验用的乌氏粘度计,又叫气承悬柱式粘度计。

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粘度计里逐渐稀释从而节省许多操作手续,其构造如图3所示。

图3 乌氏粘度计1.先用洗液将粘度计洗净,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洗几次,每次都要注意反复流洗毛细管部分,洗好后烘干备用。

2.称取PVA0.25g (精确至0.1mg )于烧杯中,加20mL 水,用磁力搅拌器加热至70℃溶解,冷却至室温,用50mL 容量瓶定容,配臵成溶液。

3.调节恒温槽温度至(30.0±0.1)℃,在粘度计的B 管和C 管上都套上橡皮管,然后将其垂直放入恒温槽,使水面完全浸没G 球。

4.配制1mol/L 的硝酸钠溶液。

5.动能项校正用蒸馏水洗净粘度计,尤其要反复流洗粘度计的毛细管部分。

洗净后由A 管加入约15mL 丙酮,恒温10min ,进行测定。

测定方法如下:将C 管用夹子夹紧使之不通气,在B 管用洗耳球将溶液从F 球经D 球、毛细管、E 球抽至G 球,解去夹子,让C 管通大气,此时D 球内的溶液即回入F 球,使毛细管以上的液体悬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