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多层框架结构

合集下载

多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框架结构的概念,了解其在工程和建筑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多框架结构,并分析其稳定性和承重特点。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简单多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制作技巧,设计和构建一个简单的多框架结构模型。

2. 学生能够运用分析工具,对多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和协作完成多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构建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工程设计和建筑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细节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意见,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多框架结构的知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要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组织以下教学内容:1. 多框架结构概念与分类- 介绍多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

- 梳理不同类型的多框架结构,如空间框架、平面框架等。

2. 多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讲解稳定性原理,分析影响多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 介绍稳定性分析方法,如力法、位移法等。

3. 多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 深入探讨多框架结构在受力时的表现,如内力、弯矩、剪力等。

- 应用数学知识,示范如何计算多框架结构的受力情况。

4. 多框架结构设计与优化-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多框架结构。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某大学学生宿舍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版】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某大学学生宿舍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版】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_某大学学生宿舍框架结构设计【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1 .单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1.1设计任务1.1.1设计题目:某大学学生宿舍框架结构设计1.1.2设计条件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生宿舍,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1-1、图1-2所示,L1=5.4m〔5.7m、6m〕,H1=4.2m〔4.5m〕。

楼面和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结构;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3.24 kN/㎡;屋面为上人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 2.0kN/㎡〔3kN/㎡、4kN/㎡〕;楼面构造层的恒载标准值为1.56kN/㎡;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kN/㎡〔2.5kN/㎡、3kN/㎡〕;墙体采用灰砂砖,重度γ=18kN/m3,外墙贴瓷砖,墙面重0.5kN/㎡,内墙面采用水泥粉刷,墙面重0.36kN/㎡;木框玻璃窗重0.3kN/㎡,木门重0.2kN/㎡;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请自行选择。

建设地点位于某城市郊区,底层为食堂,层高5.0m,2~7层为学生宿舍,层高4.2m,室内外高差ω=0.5kN/㎡〔0.45kN/㎡、0.4kN/㎡〕。

试对该结构0.6m,根底顶面标高-1.500m。

根本风压进行结构设计,不考虑抗震设防。

图1-1 标准层平面图设计内容〔1〕确定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用;〔2〕荷载计算;〔3〕对一榀框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及组合;〔4〕框架构件截面设计。

图1-2 I—I剖面图2 .计算书某大学7层学生宿舍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没有抗震设防要求,设计年限为50年,试设计该结构(限于篇幅,本例仅介绍轴框架结构的设计)。

2.1设计资料7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学生宿舍,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其建筑平面图和剖面图分别如图1-1、图1-2所示,L1=6m,H1=4.5m。

(1)设计标高:室内设计标高土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400m,室内外高差600mm。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书姓名:× ×学号:U2021158×× 专业班级: 土木工程0905班指导老师:龙晓鸿完成时间:2021年12月结构力学课程作业土木0905 xx 结构力学课程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一、任务1. 求解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以及各结点的转角和侧移。

2. 计算方法:(1)用近似法复算:水平荷载作用用D值法复算,竖向荷载作用用分层法复算。

(2)用电算(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复算。

3. 就最大相对误差处,说明近似法产生误差的来源。

4. 将手算结果写成计算书形式。

二、结构形式及基本数据1. 计算简图:如图2-1所示。

2. 基本计算参数材料弹性模量:E7h?3.2?10kN/m2 构件尺寸:柱:底层:b?h?500?500mm其它层:b?h?450?450mm2 梁:边梁:b?h?250?500mm2中间梁:b?h?250?400mm2 边跨:L1?4.5m 中跨:L2?2.4m 底层层高:H1?4.5m 其他层高:H2?3.6m竖向荷载:恒载 g221=23kN/m,g2=20kN/m活载 q221=15kN/m,q2=6kN/m水平活载: Fp1=32kN,FP2=18kN1土木0905 xx 结构力学课程作业3. 荷载分组:(1)计算水平荷载(见图2-2)(2)计算竖向恒载(见图2-3);(3)计算竖向活载:按每跨单独作用活载,分十种情况分别计算(见图2-4)。

H2H2H2H2H1L1L2图2-1 计算简图 g2g1g1g1g1图2-3 竖向荷载作用(恒载) 4. 各构件的线刚度:i?EIL,其中I?b?h312Fp2Fp1Fp1Fp1Fp1 图2-2 水平荷载作用q2q1 图2-4竖向荷载作用(活载)2土木0905 xx 结构力学课程作业1) 左边梁:I1?EI1L1112?0.25?0.5?2,6?10m3?34FP2=18kN1i12i23i4i26i4i29i4i212i4i215i318i1??3.2?10?2.6?104.57?3i4?18489kN ?mi44FP1=32kNi152) 右边梁:I2?EI2L2112?0.25?0.40?1.33?10m3?34i4FP1=32kNi47i1i18i2??3.2?10?1.33?102.47?3?17778kN?mi4FP1=32kNi410113) 底层柱:I3?EI3H1112?0.5?0.5?5.2?10m3?34i4FP1=32kNi413i114i3??3.2?10?5.2?104.57?3?36978kN?mi34i31617图2-54) 其它层柱:I4?EI4H21127?0.45?0.45?3.42?10m3?3i4??3.2?10?3.42?103.6?3?30375kN?m三、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计算(一)用D值法计算1、由D值法计算柱的剪力值一层以上:D?i2?i?12i4H22i1i4i2i4 其中:i?i1?i2i4 (中柱) i?12i3H21或 (边柱)底层:D?0.5?i2?i?i1i3i2i3其中:i?i1?i2i3 (中柱) i?或 (边柱)如下表所示:表3-13土木0905 xx 结构力学课程作业层数 1-4 2-5 3-6i?2?184892?30375?0.609i?2?(18489?17778)2?30375?1.194i?2?177782?30375?0.585D1=0.6092+0.609) 2?30375D2=1.1942+1.1942?30375D3=(?0.5852+0.5852?30375 (?123.3 123.6)2(?123.3)123.6)2123.3 123.62))5 =7087.462?( =11354.815?(=6876.614?( FQ=D3D1?D2?D3?18FQ=D2D1?D2?D3?18FQ=D3D1?D2?D3?18 ?5.039kN ?8.072kN?4.889k N 4-7 i?2?184892?30375?0.609 5-8 2?(18489?17778)2?30375 6-92?17778?0.585 i??1.194 i?2?30375 D1=0.6092+0.6092?30375 D2=(?1.1942+1.194)2?30375 D3=(?0.5852+0.5852?30375 4 (?123.3) 123.62123.3123.3)123.62=7087.462?() =11354.815?(123.6)2=6876.614?()FQ=D3D1?D2?D3?50 FQ=D2D1?D2?D3?50 FQ=D3D1?D2?D3?50 ?13.996kN?22.424kN?13.580kN7-10 8-11i?2?(18489?17778)2?30375?1.194 9-12 i?2?177782?30375?0.585i?2?184892?30375?0.609 3表3-1续4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结构方案设计(一)、结构平面布置:结构设计者应根据建筑的使用和造型的要求,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结构布置方案。

结构布置基本原则为结构受力合理;传力体系简单明确。

结构平面布置内容包括框架梁、柱布置;非框架梁布置;楼、屋面板布置;以及其它构件布置。

框架的布置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1)、横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梁承担,用纵向连系梁连接各榀横向框架。

(2)、纵向承重体系——竖向荷载主要由纵向框架梁承担,用横向连系梁连接各榀纵向框架。

(3)、双向承重体系——纵、横向框架梁均要承担楼板传来的竖向荷载,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房屋宜采用此方案。

非框架梁一般优先布置于墙下和较重设备下,然后再根据楼板的大小和框架承重体系布置。

(二)、构件的材料及施工方法:框架结构梁、板、柱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20,目前框架梁、柱混凝土等级通常采用C30及以上。

多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相同的混凝土等级;高层框架结构梁、板、柱常采用不同的混凝土等级。

梁、柱主筋常采用热轧II级钢筋;箍筋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现浇板、楼梯构件及非主结构构件常采用热轧I级钢筋。

在抗震设防区,全现浇框架被广泛采用,也可采用现浇装配整体式框架。

(三)、构件截面估算:1、梁高h b:主、次梁交接时,主梁梁高一般比次梁梁高大50mm以上。

框架梁、非框架主梁h b=(1/8~1/12)l(l为梁的跨度)连系梁、次梁h b=(1/12~1/15)l(l为梁的跨度)2、梁宽b b:框架梁和主梁梁宽一般不小于250mm;次梁梁宽一般不小于200mm。

b b=(1/2~1/3)h b3、框架柱截面尺寸:框架柱截面尺寸一般按轴压比估算;但不小于400mmX400mm。

轴力N可按柱受荷面积以板面综合荷载12/M2~14/M2计算;柱面积A按下式算出后可适量放大1.1~1.2倍。

N/Af c≤0.9(三级框架)4、现浇板厚度:连续板h=(1/30~1/40)l0;悬臂板h=(1/10~1/12)l0;其中l0为板的跨度。

结构力学 三层框架

结构力学 三层框架

结构力学三层框架
结构力学是研究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学科,
它在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结构力学中,我们可以将
其理解为一个三层框架,分别是静力学、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

首先,静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基础,它研究结构在静力平衡条件
下的力学性质。

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平衡条件、力的合成和分解、杆件内力分析等。

通过静力学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结构内部的受
力情况,为后续的弹性力学和塑性力学分析提供基础。

其次,弹性力学是结构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结构在外力作
用下的弹性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

弹性力学的理论基础是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通过弹性力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结构在
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最后,塑性力学是结构力学的另一重要分支,它研究结构在超
过一定应力范围内的变形和破坏规律。

塑性力学的理论基础是材料
的屈服和流动规律,通过塑性力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结构在超
载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机制,为结构的安全性评估提供依据。

总之,结构力学的三层框架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结构的力学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静力学为结构受力情况的分析提供基础,弹性力学为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的分析提供基础,塑性力学为结构超载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机制提供基础。

这三层框架相互衔接,共同构成了结构力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多层框架结构》课件

《多层框架结构》课件

03
安全性
通过将数据访问和业务逻辑分离,可以更好地控制对敏感数据的访问。
01
分离关注点
各层专注于特定的功能,降低了代码之间的耦合度,提高了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02
复用性
各层可以独立开发和测试,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适用于构建复杂的Web应用程序,特别是需要高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应用程序。
Web应用程序
《多层框架结构》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多层框架结构的概述多层框架结构的类型多层框架结构的结构设计多层框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多层框架结构的案例分析
01
多层框架结构的概述
01
02
它通常包括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等,各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多层框架结构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分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代码。
应用场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应用于住宅、办公楼、商业中心、工业厂房等建筑中。
详细描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多层框架结构形式,主要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组成。这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总结词:以钢材为主要材料构成的框架结构,具有轻质、高强、抗震等优点。详细描述:钢框架结构是一种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框架结构形式,其特点在于轻质、高强、抗震等优点。钢材的强度高、自重轻,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对于结构的影响。同时,钢框架结构的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能够满足现代建筑对于高效、快捷的要求。特点:钢框架结构的缺点在于其耐火性较差、易受腐蚀、维护成本较高等。此外,钢框架结构的造价相对较高,对于一些小型或特定的工程项目可能不太适用。应用场景:钢框架结构适用于高层大型建筑、大跨度跨越的桥梁和大型工业厂房等建筑和工程项目中。

多层钢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钢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钢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层钢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成原理及分类。

2. 使学生掌握多层钢框架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结构分析。

3. 帮助学生了解多层钢框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掌握相关施工技术及验收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编制多层钢框架结构施工方案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项目中进行有效沟通和分工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工程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工程习惯。

3.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建筑事业做出贡献。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多层钢框架结构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素养,为未来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多层钢框架结构基本概念:包括结构组成、分类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钢框架结构定义及发展概况- 钢框架结构的分类及组成原理2. 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计算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规范要求- 受力分析及内力组合- 钢框架结构计算方法及公式应用3. 多层钢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及验收标准: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及验收要求,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钢结构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 验收标准及质量控制措施4. 多层钢框架结构工程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多层钢框架结构的设计、施工及管理过程,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工程实例介绍及问题分析- 设计与施工方案探讨- 工程管理与优化措施5. 多层钢框架结构设计软件应用:介绍相关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二、设计条件1.题号(TH×××××)后的数字对应上表中的设计条件中的数字,见附表所示。

设计主要条件见下表2.其它条件(1)房屋室内外高差0.45m,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拟采用框架结构。

(2)建筑构造1)墙身做法±0.000标高一下墙体均为多空粘土砖,用M7.5水泥砂浆砌筑;±0.000标高以上外墙采用粘土多孔砖,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用M5混合砂浆砌筑。

内墙(乳胶漆墙面)刷乳胶漆5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粉面(16 kN/m3)12mm厚1:1.6水泥石灰膏打底(16 kN/m3)刷界面处理剂一道外墙(保温墙面——聚苯板保温)喷涂料面层5mm厚聚合物抹面抗裂砂浆(20 kN/m3)耐碱玻纤网格布界面剂一道,刷在膨胀聚苯板粘贴面上25mm厚膨聚苯板保温层(0.3kN/m3)界面剂一道,刷在膨胀聚苯板粘贴面上3mm厚专用胶粘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界面处理剂一道粘土多孔砖基层墙面2)平顶做法(乳胶漆顶棚)刷乳胶漆20mm厚1:0.3:3水泥石灰膏砂浆打底(16 kN/m3)刷素水泥浆一道现浇混凝土板3)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15mm厚1:2白水泥彩色石子磨光打蜡(22 kN/m3)刷素水泥结合层一道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10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25 kN/m3)4)屋面做法(刚性防水屋面——有保温层)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25 kN/m3)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60mm厚挤塑聚苯板保温层(0.35 kN/m3)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 kN/m3)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一层(厚度大于12mm)(0.05kN/m2)20—150mm厚轻质混凝土找坡(坡度2%)(7.0 kN/m3)100mm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25 kN/m3)5)门窗做法隔热断桥铝合金窗,木门(3)可变荷载标准值1)建设地点基本风压ω0=0.45kN/m2,场地粗糙度为B类,组合值系数ψc=0.6。

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hust结构力学课设

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hust结构力学课设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书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专业班级:土木工程0905班****:***学号:U***********:***完成时间:2011-11-28一. 任务1. 求解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2. 计算方法:(1)用近似法复算:水平荷载作用用D 值法复算,竖向荷载作用用分层法复算。

(2)用电算(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复算。

3. 就最大相对误差处,说明近似法产生误差的来源。

4. 将手算结果写成计算书形式。

二、计算简图及基本数据本次计算的结构其计算简图如图所示,基本数据如下。

各构件的线刚度:,其中 底层柱:(b ×h )=550mm ×550mm; 其它柱:(b ×h )=500mm ×500mm;EI i L =312b h I ⨯=竖向荷载:恒载:21=23/g kN m ,22=20/g kN m活载: 21=15/q kN m ,22=6/q kN m水平荷载: 活载:=32p F kN 1,2=18P F kN 边跨L1/m 4.8 边跨L2/m 3.0左边梁:(b ×h )=250mm ×450mm; 右边梁:(b ×h )=250mm ×500mm;左边梁: I 1=0.25×0.45312=1.8984×10−3 m 4i 1=EI 1L 1=3.2×107×1.8984×10−34.8=12656.25kNm右边梁: I 2=0.25×0.5312=2.6042×10−3 m 4i 2=EI 2L 2=3.2×107×2.6042×10−33=27777.77 kNm底层柱: I 3=0.55×0.55312=7.6255×10−3 m 4i 3=EI 3L 3=3.2×107×7.6255×10−34.8=50836.79 kNm其它层柱:I 4=0.5×0.5312=5.2083×10−3 m 4i 4=EI 4L 4=3.2×107×5.208×10−33.6=46296.31 kNm1 计算水平荷载F F F F F 图1-1ABCFEDIHGLK JON MRQPi 1i 1i 1i 1i 1i 2i 2i 2i 2i2i 3i 3i 3i 3i 3i 3i 3i 3i 3i 3i 3i 3i 4i 4i 4F S1=18kNF S2=50kN F S3=82kN F S1=146kNF S3=114kN图1-2表1-2过计算可以得到弯矩值。

钢结构多层框架课程设计

钢结构多层框架课程设计

钢结构多层框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钢结构多层框架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对钢结构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钢结构多层框架的结构特点及应用范围;(2)掌握钢结构多层框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3)熟悉钢结构多层框架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要点。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结构多层框架的设计和计算;(2)具备钢结构多层框架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具备钢结构多层框架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指导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钢结构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钢结构行业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注重团队合作;(3)培养学生关注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钢结构多层框架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2.钢结构多层框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3.钢结构多层框架的施工技术;4.钢结构多层框架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5.钢结构多层框架的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钢结构多层框架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等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钢结构多层框架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实验法:学生参观施工现场或实验室,亲身体验钢结构多层框架的施工过程;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钢结构多层框架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钢结构多层框架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的参考书籍;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教案和视频资料,以便生动形象地展示钢结构多层框架的相关知识;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以便进行实地操作和演示。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4.项目实践:学生进行钢结构多层框架的设计和施工实践,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某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某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某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多层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理解多层框架结构的概念,熟悉其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并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同时,培养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多层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了解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熟悉多层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2.具备多层框架结构施工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能够独立完成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同学们对多层框架结构工程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多层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设计和应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层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

3.多层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

4.多层框架结构案例分析。

5.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实践。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上内容进行安排和进度,确保同学们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多层框架结构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同学们掌握多层框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讨论法: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层框架结构的知识。

4.实验法:同学们进行实验,培养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等。

多层框架课程设计.doc

多层框架课程设计.doc

多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任务书一、工程概况1、多层工业厂房建筑平面布置见图。

采用普通砖墙,墙厚均为240mm.柱初定截面尺寸统一为:b×h=400×500mm2.该建筑工5层,每层使用功能相同。

采用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结构。

楼层层高分别为:底层4.5m,其他层4.2m.2、楼面及屋面构造说明:楼层地面采用水磨石面层30mm(含结合层),荷载0.65kn/m2.钢筋混凝土板厚自定(参考厚度100mm-120mm),荷载25 kn/m3,板底抹灰及刷白20mm厚,荷载0.34 kn/m2。

屋面做法及荷载取值见附图。

3、材料:混凝土:基础:C20,柱、梁、板C30。

钢筋:各构件受力主筋采用HRB400级或HRB335级,箍筋采用HPB235级。

4、楼面均布活载取5KN/M2。

风荷载基本值取0.45KN/M2,不计地震力及雪荷载。

地基土质较好,均为粘性土,宜采用天然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80kpa,基础埋深初定2.3m.二、本结构特点(一)、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1、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可靠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在外荷载的作用下,钢筋与相邻混凝土共同变形。

2、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数值颇为接近。

3、耐久性: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且钢筋受混凝土的保护而不被锈蚀,所以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很好的,不像钢结构那样需要经常的保养和维修。

4、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之外,起着保护作用。

若有足够的保护层,就不致因火灾使钢材很快达到软化的危险温度而造成结构整体破坏,与木结构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很好。

5、整体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整体性好,对抵抗地震作用具有较好的性能。

6、可膜性: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根据需要浇制各种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

7、节约钢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材料的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钢结构,从而节约了钢材并降低造价。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

结构力学大作业—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多层多跨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空间利用率。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该结构的内力进行计算,以确保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需要进行结构的荷载分析。

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功能,确定结构所受的重力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

根据荷载的作用位置和方向,进行荷载分解和转换,将荷载分配给各个构件。

其次,进行结构模型的建立。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ABAQUS等)或者手工计算的方法,将结构划分为有限个构件,建立相应的杆件模型。

注意考虑构件的截面形状、材料性质和连接方式等。

然后,进行结构的静力分析。

根据结构的平衡条件和变形规律,建立结构的刚性方程组。

通过求解刚性方程组,得到结构的各个节点的位移和构件内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多层多跨框架结构中,由于存在多个层和多个跨度,结构的刚性方程组会比较复杂,需要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如直接刚度法、位移法等)进行求解。

最后,进行结构的动力分析。

根据结构的动力特性(如固有周期、振型等),确定结构所受的地震荷载或者其他动力荷载,并进行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通过求解结构的动力方程组,得到结构的振动位移和构件的动力响应。

在进行内力计算时,需要考虑结构的整体受力平衡和构件的局部受力平衡。

对于整体受力平衡,需要保证结构的静力平衡,即各个节点的受力之和为零。

对于局部受力平衡,需要考虑构件的内力传递和受力集中等因素,以确保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和假设条件。

特别是在多层多跨框架结构中,由于受力情况的复杂性,需要进行合理的简化和近似,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综上所述,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是结构力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结构的荷载分析、模型建立、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等步骤的综合运用,可以得到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为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多层框架梁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梁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梁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层框架梁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理解其在我国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多层框架梁结构的受力特点,掌握梁柱节点、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多层框架梁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步骤,了解相关设计规范。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软件(如AutoCAD、PKPM等)进行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和绘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问题进行有效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我国建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注重工程质量,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多层框架梁结构的设计计算和分析。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多层框架梁结构的绘图和方案设计。

3. 学生能够针对具体工程案例,进行多层框架梁结构的优化和改进。

4. 学生在团队项目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团队整体设计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多层框架梁结构基本概念与组成- 框架结构分类及特点- 梁柱节点类型及受力性能- 多层框架结构体系与应用2. 多层框架梁结构受力分析- 框架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弯矩分配法及改进算法- 矩阵位移法原理及应用3. 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原则与步骤- 设计规范及标准- 梁柱截面尺寸确定- 结构荷载及组合- 结构计算简图及内力分析4. 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简化计算方法及工程实例- 结构优化与改进- 节点设计与构造5. 多层框架梁结构绘图与软件应用- AutoCAD绘图技巧- PKPM软件操作与建模- 结构分析及设计结果输出6. 团队项目实践与讨论- 项目任务分配与协作- 结构设计报告撰写-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2周:多层框架梁结构基本概念与组成3-4周:多层框架梁结构受力分析5-6周: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原则与步骤7-8周:多层框架梁结构设计实例分析9-10周:多层框架梁结构绘图与软件应用11-12周:团队项目实践与讨论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具体的案例,对多层框架梁结构的基本概念、受力分析和设计原则进行讲解,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3)由于每根框架柱同时属于一榀横向平面框架和一榀纵 向平面框架,因此,用于配筋计算的框架柱轴力为两方向 平面框架算得的柱轴力之和。
4)《荷载规范》规定的楼面活荷载值,是根据大量调查资 料所得到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且是以楼板的等效均 布活荷载作为楼面活荷载。
5)当竖向活荷载与恒荷载之比小于0.5时,可以不考虑活 荷载的不利布置。工程中常用满布荷载法,即当活荷载作 用相对较小时,把活荷载作用于框架所有的梁上,该法支 座弯矩足够准确,跨中弯矩须乘以1.1~1.2的调整系数。此 法常用活荷载1.5~2.0kN/m2。
主梁截面宽度可取bb = (1/3~1/2)hb,且不宜小于200mm。 为了保证梁的侧向稳定性,梁截面的高宽比(hb/bb)不宜大 于4。(对于一般民用建筑,以选用下限为宜)
当一根框架梁的各跨跨度相差较大时,这种框架梁各 跨的截面宽度应该相同,以利于梁内上部纵筋的贯通和下 部纵筋的锚固;但梁各跨的截面高度应该取不同值。
非抗震设计
高度限制(m)
70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9度
60
55
45
25
高宽比限制
5
4
3
2
框架结构适用于非抗震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的 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7度区以下、小于等于3层的多 层建筑可不采用框架结构。
一般8度区高度超过20m采用框架结构不经济,因此6层以上 的建筑结构宜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或剪力墙结构。
梁水平加腋厚度可取梁截面高度,其水平尺寸宜满足 下列要求:
bx / lx ≤ 1/2 , bx / bb ≤ 2/3 , bb + bx + x ≥ bc/2 梁水平加腋后,改善了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故节点有 效宽度bj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当x = 0时,bj按下式计算:bj ≤ bb + bx 当x≠0时,bj取下列二式计算的较大值: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课件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课件

03
多层框架结构的材料选择
钢材的选择
钢材强度
选择高强度钢材能够减小构件截 面尺寸,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
构承载能力。
钢材防腐
考虑钢材的耐腐蚀性能,特别是在 海洋环境和高腐蚀性环境中,应选 用耐腐蚀性能好的钢材。
钢材的可加工性
钢材的可加工性也是选择的重要因 素,包括切割、焊接、钻孔等工艺 性能。
混凝土的选择
结构性能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对结构进行承载力、刚 度等性能检测。
验收报告与整改
根据检测结果编写验收报告,对存在 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多层框架结构 的质量安全。
06
多层框架结构的未来发展 与展望
新材料的应用
高强度钢材
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高强度钢材的 强度和韧性不断提升,能够满足更复 杂和严苛的结构设计需求。
多层框架结构也适用于 文化设施,如图书馆、
博物馆等。
02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原理
框架结构的受力分析
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通过节点连接而 成的,其受力特点是主要承受竖向荷 载和水平荷载,并通过节点传递。
竖向荷载传递路径
水平荷载传递路径
水平荷载通过梁传递到柱,再由柱通 过节点连接传递到其他柱,形成水平 力的传递路径。
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极大,因 此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抗震设计应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 则,即建筑物在小震时应不受损坏,在中震时能够修复, 在大震时则应保持不倒塌。
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
抗震设计的关键措施包括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加强结构整 体性、提高结构构件的延性和设置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等 。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多层框架结构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多层框架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其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 帮助学生了解多层框架结构在建筑、桥梁等工程领域的应用及其优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画法、计算方法等工具分析多层框架结构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解决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结构的设计与计算。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就多层框架结构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使学生认识到多层框架结构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多层框架结构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多层框架结构基本概念:介绍多层框架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与原理:分析多层框架结构的组成部分、受力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方法:讲解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步骤、方法及相关理论知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4. 多层框架结构计算方法:介绍多层框架结构的计算原理、方法及常用计算工具。

教材章节:第三章5. 多层框架结构实例分析:分析典型多层框架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6.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实践:指导学生进行简单多层框架结构的设计与计算,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循序渐进地展开。

第三章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课件

第三章多层框架结构设计.课件
中弯矩;由逐层叠加柱上的竖向荷载(包括节点集中力、柱自重等) 和与之相连的梁端剪力,即得柱的轴力。
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6. 有关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两个问题思考
➢(1)在用分层法分析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时,
框架梁与框架柱的内力分别主要由什么荷载产生?
➢(2)框架梁线刚度与框架柱线刚度的比值大小对分层
l02
实际结构
计算简图
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变截面柱或者具有悬挑部分时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3.2 框架内力分析
3.2.1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近似计算—分层法
1.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 2.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 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较小,若不计侧移,即
表1 框架梁惯性矩取值
楼板类型
边框架梁
中框架梁
现浇楼板
I=1.5I0
I=2.0I0
装配整体式楼板
I=1.2I0
I=1.5I0
装配式楼板
I=I0
I=I0
注:
I0为梁按矩形截面计算的惯性矩,I0
1 12
bh3。
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梁截面惯性矩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与梁一起现浇的楼板可作为 框架梁的翼缘,每一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可取至板厚的6倍; 装配整体式楼面视其整体性可取等于或小于6倍;无现浇面 层的装配式楼面,楼板的作用不予考虑。设计中,为简化计 算,也可按下式近似确定梁截面惯性矩I:
传递系数修正
第三章 多层框架结构设计
5. 分层法的计算步骤
➢(1)画出分层框架计算简图。 ➢(2)计算框架梁柱的线刚度,注意除底层柱外的其余各层柱线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力学课程设计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内力计算指导书一.任务1. 求解多层多跨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2. 计算方法:(1 )用近似法计算:手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分层法计算; (2) 最好用电算(结构力学求解器)进行复算。

(3) 最好对比手算与电算,就最大相对误差处, 说明近似法产生误差的来源3. 将手算结果写成计算书形式。

计算简图:如图(一)所示。

4. 基本计算参数材料弹性模量:E =3.0 107kN/m 2竖向荷载: 恒载 g ,= 2 kN /m g 2=17kN/m 25荷载分组:(1 )只计算竖向恒载(见图二);本组计算的结构其计算简图如图一所示,基本数据如下:72混凝土弹性模量:E h =3.0 ekN/m 杆件尺寸:1 F T▼ ▼ V W VF J y J右 I J l 右 J y FV < Y Y 1r v V VF。

! J < V1,Wf V ■TlhHi vJ rWTibF V VJ V V < V 1r Y v戸图L =5.5m 1 L 2.7m H 4.5m2 1H 3.6m2柱:底层: 2b h = 55 55cm其它层:2 b h = 50 50cm梁:边梁: 2b h = 25 45cm中间梁:2 b h = 25 35cm竖向均布恒载:恒载:2g严N/m g2 = 17kN /m2 口心(见图各杆件的线刚度:i二辛,其中I b h312梁:I 0.25 0.453-3 4= 1.9 10 m12EI1 3.0 107 1.9 10 一3= 10364 kN *mL1 5.5中间梁:3°.25 °.35=0.9 10宀4 12EI3.0 107 0.9 10一32.7= 10000kN *m底层柱:3竺—7.6 10入4 12EI33.0 107 7.6 10 3=50667kN *m4.5用分层法计算:本结构可以分顶层、中间层和底层三个部分进行分别计算, 如图四所示),然后再迭加即可。

3门 ,其它层柱: I0.5 0.55.2 10 _ m412El 4H 27 —33.0 10 5.2 10 ------------------------- =43333kN .m 3.6 二.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计算简图如图三所示。

7|<N/r1、顶层弯矩计算由于结构与荷载均为对称,因此可以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简图如图五 所示。

17kN/m1)计算分配系数柱的线刚度i 乗折减系数0.9、传递系数C 为1/3 结点“1”:4 汉103644 (0.9 43333 10364)=0.210冬五4 0.9 4333354 (0.9 43333 10364)= 0.790 结点“ 2”:J21 口4 10364= 0.191 2 10000 4 0.9 43333 4 103642 10000■—22' 0.09222 2 10000 4 0.9 43333 4 103644 0.9 43333■-260.7172 10000 4 0.9 433334 103642)计算固端弯矩ql2 12217 5.542.854kN12M 22 -ql2 217 1.35=「10.328kN *m217 1.35=-5.164kN *m3)弯矩分配注:为固端弯矩,工为最后杆端弯矩2、中间层弯矩计算同理可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简图如图六所示662)计算固端弯矩1)计算分配系数 图六柱的线刚度乗折减系数0.9。

结点“ 5”: 4 103644 (0.9 43333 2 10364) = 0.118”51 二 ^59 -4 0.9 43333 0.4414 (0.9 43333 2 10364) 结点“6”: 4 10364 65 2 10000 4 0.9 43333 2 4 10364 一0.1922 10000662 100004 0.9 43333 2 4 10364 _ 0.092J 624 0.9 43333610一 2 100004 0.9 43333 2 4 10364 一 ^358M56一M 2ql 2 21 5.52 1252.938kN *m12M 66 ql 2 21 1.352--12.758kN *mM 6F 6ql 2 21 1.352=-6.379kN *m3)弯矩分配表4中间层弯矩分配66节点 1 9 5 6 6,10 2 杆端1-5 9-5 5-1 5-9 5-6 6-56-10 6-2 6-6' 6-6 10-6 2-60.441 0.441 0.118 0.192 0.358 0.358 0.092M g-52.938 52.938 -10.94 -5.47分7.782 7.782 23.346 23.346 6.246-4.3323.123-8.663-16.153 -16.153 -4.151 4.151 -5.384 -5.384 配0.637 0.637 1.910 1.910 0.511 0.256与-0.025 -0.049 -0.092 -0.092 -0.024 0.024 -0.031 -0.031 传0.004 0.004 0.011 0.011 0.003递刀M 8.423 8.423 25.267 25.267 -50.535 47.605 -16.245 -16.245 -15.115 -1.295 -5.415 :-5.415 注:为固端弯矩,工为最后杆端弯矩3、底层弯矩计算同理可取半结构进行计算,其计算简图如图七所示图七1)计算分配系数上层柱的线刚度乗折减系数0.9,底层柱的线刚度不需折减。

结点“17” :4 1036417-1*一4 (0.9 433 3 303 6 鬲06$7 0.1 °4^17-13 4 沃0.9 汶433334 (0.9 43333 10364 50667)-0.3903)弯矩分配表5底层弯矩分配节点2113171818'1422 杆端 21-1713-17 17-13 17-21 17-18 18-17 18-22 18-14 18-18, 18,-1814-1822-180.3900.5060.104 0.1030.4800.3700.047M g-52.93852.938-12.758 -6.379分 13.3946.88220.646 26.7875.506 2.753配 与 传0.5600.2870.8621.119-2.2110.230 -4.422 0.115 -20.608 -15.885 -2.018 2.018 -5.295 -10.304-0.006-0.012-0.055-0.043-0.0050.005-0.014-0.028递刀M 13.9547.169 21.508 27.906 -49.419 45.76-20.663 -15.928 -14.781 -4.356 -5.309 -10.332注:M 为固端弯矩,工M 为最后杆端弯矩4 506670.5064 (0.9 43333 10364 50667)结点“18” :7-21叫8-174汉103642 10000 4 (0.9 43333 10364 50667 = 0.103叫8-182x10000 ______________2 100004 (0.9 43333 1036450667= 0.0478-224 x 506672 100004 (0.9 43333 10364 50667=0.4804 汉 0.9 汉433332 10000 4 (0.9 43333 10364 50667= 0.3702)计算固端弯矩-_M 18 .17ql 212221 5.5 52.938kN *m12M18-1 8ql 2221 1.35= -12.758kN «mM 1 8-18ql 2221 1.35= -6.379kN *m柱子杆端弯矩迭加见图八,结点不平衡力矩一次分配及杆端最终弯矩计算见图九,弯矩图见图十36.6768.423 45.099 25.2678.423 33.690 25.267 8.423 33.69025.267 7.169 32.436 27.906 -36.676 40.587-26.815-5.415-32.23012.22525.26237.487-50.53512.22525.26237.487-50.5358.42325.26233.685-50.5358.42321.50829.931-49.419-8.938-16.245-25.18347.605-16.245-5.415-21.66047.605-16.245-5.415-21.66047.605-16.245-5.309-21.55445.76-20.663-5.415-16.24521.660-15.115-5.415-16.245-21.660-15.115-5.415-15.928-21.343-20.663图八-15.1158.33345.099-6.58338.51620.64233.690-9.10324.58720.64233.690-9.10324.58715.58632.436-6.87325.5638.41827.906-4.26023.646-36.676-1.750-38.42637.487-9.10328.384-50.535-2.436-52.97137.487-9.10328.384-50.535-2.436-52.97133.685-6.87326.812-50.535-1.840-52.37529.931-3.28326.648-49.419-0.875-50.29440.5871.03441.621-5.411-32.2303.880-28.35047.605 |-14.3532.756 -21.66050.361 5.138-16.52247.605 -10.832.079 -21.66049.684 3.877-17.78347.605 -10.7242.059 _—-——49.664 -21.5543.839-17.71545.760 |-16.9091.742 -20.66347.502 8.116-12.547-13.7680.497-13.271-25.1835.13820.045 -15.1151.321 -13.794-21.6603.877 -17.783-15.1150.997 -14.118-21.6603.8390.987-14.128-21.3436.256-15.0870.795-19.868图九-17.821-15.115-20.66341.621 41.621M(kN m)图十三、电算用结构力学求解器计算1、求解步骤1)在“命令”菜单中选择“问题定义” ,给所要求解的问题命名;2)在“命令”菜单中选择“结点” ,输入相关的结点信息;3)在“命令”菜单中选择“单元” ,根据已有的结点数据进行单元定义;4)在“命令”菜单中选择“结点支承” ,输入正确的结点支承及位移约束条件;5)在“命令”菜单中选择“荷载信息” ,输入框架所承受荷载;6)在“命令”菜单中选择“单元材料性质” ,填写单元抗弯刚度等内容;7)在“求解”菜单中选择“内力计算” ,得到相应内力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