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
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它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瓶颈之一。
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找到新的思路和方案,下面将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和策略。
一、挖掘农业创新潜力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为解决“三农问题”,首先要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能和农产品质量。
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种植和养殖,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从事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提升农村的发展水平,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电力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以提高交通便利性和生产条件。
同时,也要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社会保障水平。
三、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传统的城市就业外,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业企业、特色产业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
同时,还可以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四、加强农民权益保护为了维护农民权益,可以加强农民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能力和协商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五、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可以通过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等方式,激发农村活力,实现农村的持续发展。
六、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影响农民收入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过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加强土地流转和租赁市场的建设,促进农民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以上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持续地创新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推动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实现全面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全面小康。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在抓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设施滞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足。
2.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经营风险高、务工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3.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保障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稳定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发展。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一、引言2023年,我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学习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了三农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在这篇心得体会中,我将总结我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同时展望未来农村发展的方向。
二、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
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农村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决定性力量,只有解决了农民的生活困境和农村的经济落后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深入了解三农问题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农村发展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
虽然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一直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但是农村经济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
农村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再次,农村教育医疗水平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较低。
四、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在了解三农问题的基础上,我对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努力和创新表示肯定。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政策,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
政府还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了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
五、个人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在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思考了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其次,要加大对农村投入的力度。
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民的生活品质。
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学习三农问题心得体会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转型的加强,农村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提升,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
要将农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现代化、集约化、科技化的新型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机农业、绿色农业、高效农业等。
同时,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农民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品质。
三、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影响非常重要。
要通过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促进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土地流转和农村产权制度的建立,让土地流转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民权益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教育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和福利待遇。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五、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党的领导是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组织和引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党的领导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保证。
学习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农村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农业、农民、农村产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三农问题,并且从中汲取了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
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和谐。
农民作为社会的基础,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要明白,只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其次,关注农村发展问题。
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问题。
大学生应该积极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可以参与到农村支教活动中,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力量。
也可以参与到农村产业的发展中,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第三,关心农民的权益保障。
农民的权益保障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劳动权和权益分配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农民的权益保障措施,并且积极参与到维护农民权益的行动中去。
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农村地区存在着水土流失、农药残留等环境问题,对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项目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大学生在了解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实际行动,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大学生及时行动起来,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抓三农工作的几点思考
抓“三农”工作的几点思考三农工作作为最基础性的一项工作,解决人民的基本生活保证是最为重要的头等大事。
无农不稳,说明农业在社会稳定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我们处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三农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只有找准三农工作的基本规律、抓好工作的重点、打开工作的突破口,才能让欠发达地区得以更好的发展。
一、抓农业工作促经济的发展抓农业要以抓农业经济作为目标,这是三农工作的关键,也是工作的基础。
贫困山区之所以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土地和资源的利用率低,发展的模式单一和效率低下等。
解决这方面问题认为从几个方面着手。
1、培育做大主导产业。
长期以来农民都以粮食种植为主,只能解决基本温饱的需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商品化的程度很低,造成经济发展落后。
要发展农业就要结合各地实际来发展。
一是选准发展项目,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品牌。
如贵州山区可发展的常规特色品牌就有畜牧、茶叶、蔬菜、药材、林果、烤烟等,另外,还可发展一定数量的珍奇禽兽品种的养殖如已人工养殖成功的竹鼠、蛇、野猪、野鸡以及一些水产品等等。
要从常规生产品种走向商品化、经济价值高的品种转变。
二是做大规模,造出规模效应。
要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等方式,整合资源,按照公司+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带头人、农技部门办科技示范等多种方式按照示范、推广、做大的步骤逐渐实现上规模。
2、扶持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采取招商、入股等方式在农村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提高农产品的商品附加值,只有进行一定的深加工,不仅可以延长农产品在本地区的产业链,增加就业人数,可以调节农产品在生产期、成熟期、销售旺季与淡季的销售矛盾,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以减轻农产品货少运不出,货多不值钱的局面。
同时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让农民从单纯的农业中走出来,积极参与到大市场中去竞争,提高市场意识,直接掌握市场信息,调整好生产和市场的关系,更加适应市场的需要。
3、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群众抓好农业发展实现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指导的最佳方式。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
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精选5篇)第一篇: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浅谈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
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一、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
一是土地政策。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
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
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
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三农”工作心得体会做好“三农”工作是一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和建设美丽乡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在从事“三农”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一、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做好“三农”工作中,首先要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
农民是我国农村的主体,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础。
只有站在农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例如,在制定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时,要考虑到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和品种;在推动新农村建设时,要重视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
要加强对农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例如,在道路建设方面,要修建农村公路,解决交通不便问题;在水利建设方面,要加大对水库、灌溉系统等的投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
只有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三、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农业科技是提高农民产业水平的关键,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加强农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
同时,要加强农技人员与农民的联系,密切农技推广与农民需求的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针对农民在农产品贮藏、加工和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加工和流通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引导,推动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农村基层延伸,提供更加便捷和灵活的金融服务。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深度融合,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三农问题新思考
三农问题新思考概述三农问题是指农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问题也在逐渐得到重视和关注。
但是,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思路和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需求和情况,需要新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传统思维的局限传统的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包括补贴和政策扶持等,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
首先,政策和补贴不能永远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政策和补贴的作用会逐渐减弱或者消失,农民将失去这种经济支持。
其次,政策和补贴也容易被滥用,造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
再次,政策和补贴的效果有限,不能根治三农问题。
新思考的方向针对传统思维的局限,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新思考的方向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农业模式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创新农业模式,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现代化、科技化和智能化。
例如,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农村旅游等新业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目前比较热门的发展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乡村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此外,乡村旅游还可以推广农村文化,提升农村形象。
推动新型乡村治理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多为行政化、书面化,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需要推动新型乡村治理,通过村民自治、社会参与和法治化等方式,实现有效治理,促进农村稳定和长期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来源通过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使他们可以在城市和农村就业,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也需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从而实现“双创”和“创业易”。
结语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不能简单依靠补贴和政策扶持。
只有通过创新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才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农业问题是一个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我国,农业是指农、林、牧、渔四个部门,也就是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总称。
三农问题一般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国在农业农村领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难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于三农问题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虽然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方面,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过多,导致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而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结构性问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低,农产品市场有限,农业现代化进程较为滞后。
这些问题使得我国的农业产能无法得到有效释放,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无法得到提高。
因此,我认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其次,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高农业补贴、加大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推动农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大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培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等举措,加快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增强农民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坚实的政策基础和资源保障。
再次,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我国,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农产品的主要交易场所。
因此,市场应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的发展。
一方面,市场应当更加灵活地为农产品提供价格信号,推动农产品的优胜劣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市场还应当加强对农产品的营销,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抓好“三农”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不仅给我们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任务和目标,而且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次赴无锡市考察学习,深刻感受到无锡市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化农村建设一般规律、又切合无锡市情特点的全面小康和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之路,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作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最核心的任务,实现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结合双辽市实际情况,解决好“三农”问题,既不能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更不能冲动蛮干,要在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问题上不断创新思路。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就没有前途。围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把握好这样几个问题: 一.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一是要有新理念、新思维。对于农业,要充分认识到无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好“三农”问题,就必须要有新思维,简单的说就是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 展,用城乡统筹的思想促进农村进步,用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有了这样的新理念、新思维,确定发展新思路也就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要有新方向、新目标。要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上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基本目标,突出抓好精细种植业、精品畜牧业和精深加工业。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办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渠道由少到多、专业化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产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由低到高、农产品加工转化和产品质量由粗到精的历史性转变,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了这样的方向、目标,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明确的工作重点。 三是要探索新途径、采取新措施。主要是坚持非均衡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坚持非均衡发展,必须发挥比较优(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势,搞好区域布局,实现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必须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率先突破;必须注重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科技能人、经营大户加快发展,实现优势群体率先突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增强农业发展能力和增加农民 收入的有效途径,作为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在实践中,要努力推进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资多元化、项目工业化。有了这样的途径和措施,实施新的发展思路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实施农村城镇化,是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农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二者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双辽农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城镇化。 所谓城镇化,是指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做强做大中心城镇,发展壮大周边乡镇,积极培育中心村,选择发展一般村,着力构建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枢纽,以中心村为基础,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区域城镇体系。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而农村城市化正是这样一个人口、产业、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过程。一方面是城镇工业把农业富余劳动力与农村人口拉到城镇,另一方面是 农业把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推到城镇。城市工业化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会以更多的资本, 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文明去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农业富余劳动力挤占着有限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地下,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只有土地实行规范经营,才能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得到推广和应用,实现农业机界化和现代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只有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才能减少农业人口,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才能转移到城市,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 三.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推动者。龙头企业规模大小,运行状况如何,标志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目前双辽市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偏小,生产技术落后,加工增值能力低,名牌产品少,产业覆盖面比较狭窄,市场占有率不高,还不能保证双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根据双辽市农业资源优势,科学制定具有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com查看)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发展战略,培育发展区域性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把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加大行政推动与政府扶持力度,优化龙头企业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的重点企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在不断增强企业实力的基础上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和企业知名度。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强化科技兴农、科技兴企意识、引进适用技术,大力提高龙头企业的技术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总之,在“三农”问题上,农业和农村经济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新的阶段,无不是创新的结果。实践无尽头,发展无终点,创新无止境。我们只有以突破前人的勇气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使农业真正做到安天下、稳社会的大产业。文相关公文:<div id="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对“三农问题”的思考和几点建议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一个主题就是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这个重要思想,从经济社会发达的实际出发,在不放松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同时,应该最大限度地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加快缩小农村的地域和减少农民的数量,这样,就为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铺展了更为广阔的通途。
对解决“三农问题”有以下思考和几点建议。
一、退出传统“农耕”。
提升农业水平、发展现代农业应把退出传统“农耕”作为切入点。
首先是要从全局范围合理调整农业的区域布局。
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布局调整政策,应把握农业布局转换与农民就业转轨的关系,辅之以调整农村就业结构的政策。
在这个大前提下,各地才能以市场为导向顺利地退出传统农耕,在区域分工和差别化竞争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其次是要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农业结构性调整,就是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要加快农业产品结构调整,一方面要改变农产品品种较为单一的状况,努力实现农产品品种多元化;另一方面,要改变农产品单靠数量论高低的状况,努力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使农产品从低质向高质发展。
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都市农业、设施农业和有机生态农业,使这一产业逐步年轻化。
要加快农业区域结构的调整,在调整结构中,必须发展当地特色经济的主动意识,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市场、经济、技术方面的比较优势,开发本地优势农产品,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
再次是要研究和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对接问题,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尽快使农业走向产业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形成产、加、销有机结合与相互促进的机制,加快培育和发展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村流通中介组织,特别是建立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而且还有利于避免因分散经营带来的市场风险。
最新-三农问题思考与对策 精品
三农问题思考与对策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问题,习惯上统称为“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要把解决“三农”问题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加以解决。
一、“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内外部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直长期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民问题。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多数农民仍然只能通过种粮,散养家禽获得收入,而这些收入都不高,如种植水稻,除去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等开支,每亩纯收入仅为160元左右。
区2000-2019年的5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只增加6325元,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3,平均增长率不到8%,仅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的一半。
二是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维护。
由于缺乏风险分散机制,长期以来农民一直是农产品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主要由农民来承担。
在劳动力转移中,农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常常是最低工资的接受者,创造着城市经济财富却不能分享其利益。
普遍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不能享受公共卫生、医疗和教育。
即使进入城市,实际上成为城市建设者和财富创造者,但却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城市公共福利,更没有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
三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得不到较快提高。
由于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足够投入,师资力量薄弱,拖欠农村教师工资问题严重。
许多农村的培训机构由于受到高学历风的影响而处在关停并转的局面。
农民教育培训滞后、培训面不广、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针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滞后,服务难以深入。
同时,随着对农民工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农民外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难以转移到非农产业。
第二,农业问题。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例文一、引言三农问题作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紧密关联着亿万农民的福祉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我谨就个人对三农问题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二、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农业产业链的畅通与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农民是社会的根基。
农民的幸福感和福祉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农村发展现状的了解1. 农村人口流失现象显著。
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带来了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四、三农问题原因的分析1. 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农村地区缺乏与城市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机遇。
2. 农村经济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价格机制不够市场化,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3.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三农问题改革成果的总结1.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多年增长。
2. 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多元化渠道,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六、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1. 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实力。
2. 推进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关于三农的心得体会
关于三农的心得体会“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个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我对“三农”问题有着诸多的思考和体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没有稳定的农业生产,就无法保障十几亿人口的温饱。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
许多农村地区仍然依赖人力和简单的工具进行耕种,效率低下。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也存在不足,一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方法没有得到广泛普及。
此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农产品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质量参差不齐等情况。
农村,是承载着乡愁和希望的地方。
但在现实中,农村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水电、通信等方面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教育、医疗资源的匮乏,让农村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农村居民获得优质医疗服务面临困难。
农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手段。
而且,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土地闲置,影响了农村的发展活力。
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他们辛勤劳作,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但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却有待提高。
农民的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产品的销售。
但由于市场波动、农产品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农民的收入往往难以保障。
而且,农民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让他们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要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水利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同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3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4年,相信三农问题也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讨论和重视。
在这一年的三农问题中,我深入了解并思考了各种因素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参与实践和观察,提出一些心得体会,以期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只有保证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才能够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其次,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民群体的组织和凝聚力。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和凝聚力,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组织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要加强农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农业生产的能力。
只有将农民群体凝聚在一起,形成农村的创业创新力量,才能够强化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资源是农村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农民的重要财产。
因此,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加强土地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和确权机制。
政府应该加大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保护农民权益,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规模经营和提高产业链。
只有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村产业才能得到发展,农民才能从中受益。
第四,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的营销渠道和品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思考
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践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三农”的理论,即是形成党的四代领导人“三农”理论的思想源泉,也是指导解决“三农”问题的实践基础。
他们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论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的需要,对马列主义“三农”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充分体现。
当然,这些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失败的教训,正如邓小平指出:“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
”①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三农”政策演变原因的重要理论基点和认识来源,将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环境下,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和完成农业全面发展、农村日益繁荣、农民更加富裕的目标和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三农问题;实践一、破解“三农”问题的经验回顾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实践60余年变迁史,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经历是推动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②1、“三农”政策的正确制定关键在于民主决策“三农”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一过程中形成有利于政策不断完善的机制尤为关键。
最重要的是按程序科学民主决策。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后,又提交了中共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这是民主决策的典范,也是土地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2、“三农”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国情、农情根据国情、农情制定政策、需要分析“三农”的阶段性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三农”的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其特殊性。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阶段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三农”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3、改革步骤坚持渐进与激进相结合的方式渐进式改革是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它是由一系列特殊原因和农村现实复杂性等客观条件决定的。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对三农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而另一些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
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一部分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增长,限制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可能性。
其次,三农问题的存在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是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此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潜力。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链利益分配,可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也能够增强农民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再次,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存资源,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存在着流转不畅、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因此,有必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优化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支持。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强他们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党的XXX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18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
要实现这个既令人振奋又十分艰巨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以“*”重要思想为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认真研究、解决逐渐突显的“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三农”问题解决好了,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设*,开创有中国特色*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带着深厚的感情,深入体察、真诚善待广大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前提“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民占总人口的75%左右。
虽然党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由于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和影响,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地位还不牢固。
学习贯彻“*”重要思想,在于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因此,我们一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充分认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胜利和建设成就的取得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尤其要看到他们为支持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所作的奉献。
我们对广大农民的状况和存在的不足,要充分理解,不能心存偏见。
要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深入体察、热情关心、真诚善待农民。
要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农民克服困难,开拓增收门路。
可以说,积极促进占总人口2/3左右的农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就是践行“*”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只要对广大农民的感情加深了,责任感增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办法措施就多了。
二、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实基础增加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是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需要在国家增加投入的主导下,多方面筹措资金,首先从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起,着力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下功夫。
诸如加强农村水利、道路、能源、生态、市场、讯网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医疗保健、疫病防治、卫生服务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摘要:三农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富强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
文章立足于我国“三农”问题实际,分析了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并就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三农问题;解决策略;农业基础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25-1
0 引言
“三农”是指“农村、农业、农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因此“三农”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可见,“三农”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转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依然有很多问题困扰着我们,农业依然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农村剩余劳动力依然得不到合理的安置与疏导,农民素质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农民负担依然过于沉重。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1 我国“三农”问题的特点
1.1 “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
“三农”问题并不是一个短期的、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
复杂的问题。
“人多地少”一直是我国农村的一个特色,目前全国有农村人口近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其中农业人口达7亿。
从农村人口数量和比例来说,我国这一情况都可谓是举世无双的。
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得到安置和分流,而不能再滞留于农业和土地上。
同时,粮食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据统计我国至2030年粮食需求约为6.4亿吨,但在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粮食的供需平衡,却是一个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此外,农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问题,一方面是人地矛盾,一方面是生态环境恶化,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2 农民善分不善合
农民合作是提高农村产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农民却有着“善分不善合”的显著特点,在合作精神上远远不足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我国农村厚重的农庭观念和落后的经济基础,使得合作精神的提升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要想过渡到西方人的合作精神需要一个质的突破。
我国目前这种以血缘和亲情关系为纽带的传统合作方式,还远非现代农业所需求的合作。
面对“家庭”所产生的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可以说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但要由国家和社会来代替家庭的大部分社会经济功能,却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3 乡镇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
当前,乡镇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实际上我国经济建设和民生发展的很多问题,都在实质上与乡镇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关系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关系着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关系着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消除。
乡镇问题,实质上是我国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突出了我国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的不对称,权利系统的不均衡,作用形式不规范国,目标取向不一致,财权与事权脱离等问题。
2 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路
2.1 从“减”上下功夫
要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减”是一个必要的手段,针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特点和实际,要减少农村、减少富余劳动力、减少干部、减少农民负担。
一提起我国农村现状,似乎就感觉农村穷、农村苦,实际上也并非如此,在一些发达地区和农业生态环境好的地区,实际上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真正严峻的地区是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干旱少雨、土地贫瘠地区,这些地区农业发展基础先天薄弱,应当引导农民进入小城镇,转农民为市民而不是依然固化在农村土地上,只有减少农村才是解决这些地区“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面前,要引农进城、引农进厂、引农外出,合理配置和分流农村劳动力。
2.2 从“加”上下功夫
我国农业一直是一个弱势产业,农民也一直处于弱势群体,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引领、帮助
农民致富。
要加强人才建设,针对农村没有人才或留不住人才的问题,紧抓农业人才建设,包括干部队伍、专业户队伍、企业家队伍、技术队伍。
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如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电力建设、乡村规划建设、饮水工程建设等等,为农村发展构建起坚实的硬件基础。
要加强农村环保建设,做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等工作,减轻农业生态污染和土壤环境恶化现象。
2.3 从“强”上下功夫
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村发展的重要原因,要解决“三农”问题应当从强化农民素质建设上下功夫,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市场经济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全面提高我国农民的综合素质。
要强化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从财政、金融、招商、教育、卫生、司法、科技、环保、文化、媒体、工商、交通、物资等方面强化对“三农”的支持,支持的形式并不是局限于某一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技术上的支持,也可以是资金外的支持,也可以是项目上的支持,但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的救助力度,尤其是农村贫困农民,包括如自然灾害、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伤残人员等等。
参考文献
[1] 谭崇台.从发展经济学看我国农业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2,(01).
[2] 唐伟.关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若干思考[j].北京农业,2007,(27).
[3] 崔素芳,刘秀艳,贾立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三农现代化建设[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