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合集下载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

历年食品安全事故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年食品安全事故》的内容,具体内容: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

食品安全问题给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卫生系统带来巨大损失,成为造成严重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大家参考。

1、202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20年7月5日报道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

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2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

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2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20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

请列近五年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请列近五年国内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如果长期食用含有食用胶的食品的话,不法商贩在面条中添加化工产品如食用胶、柠檬黄、蓬灰、复合磷酸盐等,由于食用胶不易消化,因此会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建议不吃或者少吃含有食用胶的食品,以利于身体健康!
面食是人们的主食之一,面食的安全严重影响着
第四位:硫磺姜
2010年9月27日,西安工商部门在北二环蔬菜副食交易中心检查发现,市场上那种又白个又大的生姜被硫磺熏过。“熏过的生姜外观漂亮,主要是卖相好。”
火锅是人们冬天的美食,有此类事件的发生实在是令人发指,让消费者警惕
第十位:牛肉膏事件
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本次事件共有282家台湾企业受到牵连,受污染产品有945种。塑化剂常用于塑料制品生产,禁止添加进任何食物、药品和保健品中,如果在体内长期累积,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会引发激素失调,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别错乱,诱发儿童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还会导致肝癌。
此人良心驱使下揭发了此事件,是对子孙后代及社会消费人员的一个警告,免受这样的食品继续危害下去
经常食用硫磺熏的生姜,会对人的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轻者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分散等不良症状。如果长期食用,则会导致眼结膜炎、皮肤湿疹等,严重的还会影响人的肝肾功能。
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煮菜的配料,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饮食
第五位:毒豇豆
2010年1月,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标。武汉市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立即对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规定,决定从2月7日起停止销售来自海南省的豇豆3个月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聚氰胺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一些不良奶粉厂商,为了让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数据好看,就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可不是啥好东西,根本就不能被人体正常吸收,结果好多小宝宝喝了这种奶粉后,都出现了肾结石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那些可爱的小宝贝们,有的肾都被结石折磨得不行了。

全国上下都愤怒了,这简直是拿宝宝们的健康开玩笑啊。

那些无良企业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事件也让咱们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更加重视了,标准也更严格了。

二、地沟油事件。

你能想象有人把从下水道里捞出来的油重新加工,然后再送上咱们的餐桌吗?没错,地沟油事件就是这么可怕。

一些不法分子,收集饭店下水道里那些油腻腻、脏乎乎的泔水油,经过一些简单又恶心的加工,伪装成正常的食用油。

这些地沟油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吃多了对身体那可太有害了,什么肠胃病啊,致癌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老百姓知道这事儿的时候,都觉得太恶心了,在外面吃饭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国家大力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就是要把这种恶心又危险的东西彻底赶出咱们的餐桌。

三、瘦肉精事件。

那些养猪的人里啊,有一小撮贪心的家伙。

他们想让猪长得瘦肉多,卖相好,就给猪喂瘦肉精。

这瘦肉精可不得了,猪吃了它虽然是长瘦肉了,但是人要是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那心跳就会加速,就像刚跑完百米冲刺一样,还会手抖、头晕呢。

好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这种猪肉,身体出现各种不舒服。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买猪肉的时候都开始小心翼翼的,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猪肉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不让这些喂了瘦肉精的猪肉流入市场。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我国历年食品安全事件一.1. 激素门2010年8月,一则“圣元奶粉疑致女婴性早熟”的报道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8月8日圣元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发布“致媒体的公开信”表示,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

11日,湖北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对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雌激素水平正常”,属于假性性早熟。

15日,卫生部举行专题发布会称,“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2010年10月,“圣元奶粉性早熟事件”引发蒙牛及其公关公司的涉案传闻“开始以为没什么大的问题,没有想到约一个月之后,这些症状还没有消除。

”无奈之下,邓小云于7月5日带着女儿到武汉市儿童医院就诊。

武汉市儿童医院的老教授江泽熙初步断定是激素引起的性早熟。

我的评论铁证面前还在说假话!难以服众啊为什么恰巧全国那么多儿童都恰恰吃的圣元奶粉出的问题。

值得深思!所谓的砖家都是垃圾!小孩的体质差!阻挡不了任何外界的东西!可吸收能力很好!恰恰把奶粉中所有的激素都吸收了(吸收好)!身体排出不了那些激素(体质差)!才会出现这种结果!二.2.反式脂肪酸原来在1920年一个德国的叫威廉•诺曼化学家发现了一种叫氢化油脂的东东,这种油脂特别容易保存,而且用这种油做出来的食品特别的可口于是就被食品行业广泛的运用了。

但是过了70年以后1990年突然美国科学家发现氢化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反式脂肪酸的东西这种东西的危害大到什么程度?美国食品与**监督管理局叫他又一个DDT(剧毒杀虫剂)!由此可见他的危害性有多大。

说到这里可能大家还不是很明白,到底这个东西对我们身体本身有什么影响?我们平时烧菜用的都是豆油,菜油,麻油,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说到这里我举个例子,纽约知名摄影师半年前做了一个实验,惊讶地发现把儿童餐放在室温下,竟然180天也不会腐烂。

令萨利没想到的是,整整6个月过去了,这份开心乐园餐竟丝毫没有腐烂,甚至连一星半点儿的霉斑都没有长。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的3月15日公布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旨在揭露和打击涉及食品安全的不良企业和产品。

以下是关于315食品安全案例的10个例子:1. 2018年,315曝光了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其生产的某品牌方便面被检测出超标的铅含量,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2. 同样在2018年,315揭示了一家糕点厂使用过期面粉生产糕点的案例,这种不合规的生产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

3. 2019年,315曝光了一家大型超市销售过期食品的事件,这些过期食品被重新包装售卖给消费者,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4. 在2020年的315晚会上,一家知名乳制品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添加了非法添加剂,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

5. 同样在2020年,315揭示了一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过期食材的案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6. 2021年,315曝光了一家著名饮料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这种不合规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

7. 同样在2021年,315揭示了一家饮料企业生产的某款果汁中含有过高的添加剂,这种不良行为威胁到了消费者的健康。

8. 2018年,315曝光了一家快餐连锁店使用过期食材的案例,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9. 2019年,315揭示了一家知名食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防腐剂,这种不合规的行为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10. 在2020年的315晚会上,一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产品中掺入了大量的非食用物质,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食品安全法规,并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以上是关于315食品安全案例的10个例子,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在中国的普遍存在,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要保持警惕,选择合格、安全的食品。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1.2024年“瘦肉精”事件:中国台湾地区曝光了一起使用瘦肉精来提高猪肉瘦肉率的食品安全案件。

这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和兽药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滥用的担忧。

2.2024年“苹果门”事件:湖北武汉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被曝光在苹果制品中添加了过氧化苯甲酰,这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

这次事件让公众对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合规性产生了怀疑。

3.2024年“地沟油”事件:中国上海和其他地区曝光了一系列使用回收废油制造食用油的案件,这些废油主要来自餐馆排放的污油、污水和生活垃圾。

人们担心这些回收的废油中可能含有剧毒的物质,对身体健康构成风险。

4.2024年“大米门”事件:中国湖南一些地区曝光了一起将塑料袋和橡胶粉装入大米中销售的案件。

这让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和食品生产环节中的欺诈行为产生了质疑。

5.2024年“追溯门”事件:中国安徽一起麻辣香锅中使用过期、滥用农药的案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追溯体系的关注。

这次事件揭示了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管理薄弱环节。

6.2024年“疫苗门”事件:中国长春长生生物科技公司被曝光生产和销售造假狂犬疫苗事件,导致广大公众对于疫苗安全问题产生了恐慌和忧虑。

这次事件揭示了疫苗监管的重要性和合规性的关键。

这些事件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公众的担忧,也对国际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在全球贸易中起到了重要角色。

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都在采取措施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防控能力。

为解决这些食品安全问题,相关措施应该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追溯体系建设,增加食品抽检力度,并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等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各项措施,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利益。

总结而言,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严峻。

只有加强相关监管和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中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20111、催熟芒果4月6日上午,媒体走访了华润万家、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现果品区大多摆放着用保鲜膜包裹的芒果,长得饱满,色泽鲜黄。

而海南芒果5月中旬才成熟,现在市面上出售的芒果基本都是被一种叫“乙烯利释剂”的“药”催熟的。

“乙烯利释剂”是一种低毒农药,如果用量过大、就会超出国家标准,食用后人体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提醒广大消费者,吃芒果时,最好清洗干净、去皮食用。

2、上海染色馒头2011年4月初,《消费主张》节目指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

上海工商部门连夜查扣6048只涉嫌“染色”馒头。

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顿,企业责任人被公安部门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这些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馒头作为最普遍的食物之一,上海的染色馒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恐慌。

全国各地开展馒头检测行动,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

3、水银刀鱼4月9日,江阴一顾客在城中菜场购买了12条刀鱼,加工时发现其中3条体内掺有不明物,经无锡市公安局物证部门鉴定为水银。

注入水银使刀鱼增加重量卖出更高的价格,还可以让死刀鱼看起来更有光泽。

水银学名“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体状的金属。

然而经过灌装水银加工过的刀鱼,简直就成了毒鱼,对人体有着极大的危害,一般人体吸食少量就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4、万能牛肉膏2011年4月,工商部门发现市场上广泛流传“牛肉膏”添加剂,这种添加剂可以将鸡肉、猪肉加工成“牛肉”。

据市民透露,这种“牛肉膏”不仅在小肉松作坊中使用,在一些小吃店也是“公开的秘密”。

如果一次腌制50斤猪肉来冒充牛肉,就可直接省下近千元的成本。

之后,广东佛山又爆出有商家在猪肉中添加硼砂等有毒有害原料假冒牛肉,涉案假牛肉数量超过了1.6万公斤。

过量长期食用牛肉膏或会致癌。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

近五年食品安全事件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举例1.雀巢奶粉碘超标2005-5 ,5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近期该省市场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知名的“雀巢”奶粉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后来引发了消费者诉讼。

此次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标准问题的讨论。

超标,是否必然对身体产生危害?国家食品标准与人体耐受性的尺度之间,显示出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

2.福寿螺2006-8 ,北京市先后有131人因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被确诊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这是北京首例群体性广州管圆线虫病。

作为一种食源性寄生虫病,该病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直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后经调查,带病福寿螺来自广西桂林。

3.瘦肉精中毒2006-9 ,广东5名工人中毒,所吃肉食中瘦肉精超标1000倍;同年,上海二百余人瘦肉精中毒。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18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瘦肉精又名盐酸克仑特罗,人食用后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跳,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因此全球禁用做饲料添加剂。

有媒体称:“添加瘦肉精是养猪行业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4.多宝鱼“嗑药”2006-11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严重消费预警,称近期抽检的30件多宝鱼样品全部含有可能致癌的禁用渔药残留—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专家指出,长期大量摄食硝基呋喃类化合物,存在致癌可能。

事发后,国家食监局即派调查组前往山东沿海各地,调查多宝鱼及其他海水养殖水产品的药物使用情况。

5.三氯氰胺2008-9 ,震惊世界的食品安全事件。

在随即掀起的行业整肃风暴中,公众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奶源造成的质量问题普遍存在于全行业,大企业、知名品牌的问题尤其集中。

中国乳业承受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6.海南毒豇豆2010-2 ,海南产豇豆在武汉查出含有禁用农药后,合肥又检测出有毒豇豆。

所涉高毒农药水胺硫磷为高毒杀虫剂,属高毒农药,禁止用于果、茶、烟以及中草药植物上。

中国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食品安全案例

中国食品安全案例
一、“三鹿奶粉事件”
这事儿当年可轰动了。

三鹿集团那可是个大品牌啊,好多家长都信任这个牌子给宝宝买奶粉。

可是呢,后来发现他们的奶粉里加了三聚氰胺。

这三聚氰胺是个啥玩意儿呢?它不是什么营养成分,加进去就是为了让奶粉在检测的时候,蛋白质含量看起来比较高。

但实际上,这东西对宝宝的肾危害特别大,好多孩子喝了这种奶粉之后,肾脏出了问题,得了结石啥的。

这事件一曝光,全国都震惊了,家长们愤怒又担心,三鹿集团呢,最后也倒闭了。

这也让咱们国家对奶粉的监管一下子变得超级严格起来,现在买奶粉都放心多啦,各种检测标准严得很呢。

二、“地沟油事件”
说起地沟油就觉得恶心。

一些不良商家,把从餐馆下水道里捞出来的那些油,经过简单加工,又重新弄成食用油卖给大家。

这些地沟油里面啥脏东西都有,什么剩菜残渣啊,各种病菌啊。

想象一下,你在外面吃饭,以为吃的是正常的油炒的菜,结果是用地沟油做的,多可怕啊。

不过后来政府大力打击,一旦发现严惩不贷,现在这种情况少多了。

三、“染色馒头事件”
上海那边出的事儿。

有些馒头啊,看起来白白胖胖特别诱人。

但实际上呢,这些馒头是用色素染出来的。

正常的馒头应该是用面粉、酵母、水等做出来的,颜色可能就是面粉本身那种微微的黄色或者白色。

可这些不良商家为了让馒头看起来好看,就加那些不该加的色素。

他们把白馒头当成了一种赚钱的工具,完全不顾消费者的健康。

后来被查出来了,大家都很气愤,这馒头本来是很普通的主食,却被这些人搞得这么不安全。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概述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食品供应链的全球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威胁。

本文将概述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旨在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警惕,加强食品监管措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

事件一:毒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重大的毒奶粉事件。

多家奶粉生产企业添加了含有工业用途的化学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尿路结石、肾脏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媒体报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形象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此后,中国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事件二:瘦肉精丑闻瘦肉精是一种生长促进剂,被用于家禽和畜牧业中,以增加肉类产品的产量。

然而,瘦肉精在人体摄入过多后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2011年,台湾曝光了多家餐饮连锁企业使用了含有瘦肉精的肉类制品,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和公众恐慌。

此后,各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监管、提高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以防止瘦肉精的滥用。

事件三:塑化剂污染食品油塑化剂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用于软化塑料。

然而,过多摄入塑化剂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013年,台湾爆发了一起塑化剂污染食品油的丑闻。

调查发现,许多食品油生产商为了降低成本,掺入了工业用途的塑化剂,导致了许多人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超标。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油安全的广泛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检测和监管措施。

事件四:有毒农药残留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作物免受害虫侵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农药使用不当的情况,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近年来,多个国家爆发了一系列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某国爆发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饮料事件,这些饮料中含有高剂量的有毒农药,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这些事件引起了公众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农药使用的监管和管理。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

315食品安全案例315食品安全案例是指在315晚会上曝光的一系列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

下面列举了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

1. 卫龙辣条事件:2013年,卫龙辣条被曝光添加了有害物质苏丹红,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添加剂滥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2. 美心月饼事件:2014年,香港美心月饼被曝光添加了过期油脂,引起了香港市民的恐慌和抵制行动。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3.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中国奶粉中被发现添加了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患上肾结石。

这个事件揭示了食品原料安全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4. 微商代购食品事件:近年来,微商代购食品成为食品安全的新隐患。

一些代购食品无法得到正规渠道的监管,存在质量问题。

5. 食品添加剂超标事件: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了威胁。

6. 有机食品虚假宣传事件:有机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虚假宣传产品的有机性,误导了消费者。

7. 食品过期销售事件: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损失,将过期食品重新包装出售,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风险。

8. 食品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农药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滥用导致了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9. 食品假冒伪劣事件: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健康风险。

10. 餐饮卫生问题事件:一些餐饮企业忽视了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导致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健康威胁。

以上是10个315食品安全案例,这些案例揭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多样性和严重性。

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需要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提高企业责任意识,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

近五年食品安全案例一、老坛酸菜事件(2022年)1. 事件经过。

你能想象你吃的老坛酸菜面里的酸菜,其实是“土坑酸菜”吗?有记者暗访发现,一些酸菜制作企业的做法简直让人作呕。

那些所谓的老坛酸菜,很多就是在土坑里腌制的,工人穿着拖鞋,甚至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而且有的酸菜里面还夹杂着烟头之类的异物。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在全国都炸开了锅。

好多人家里囤着的老坛酸菜方便面都不敢吃了,直接就导致那些生产老坛酸菜方便面的企业销量暴跌。

大家对酸菜类食品的信任度一下子降到了冰点,很多餐馆里原本热销的酸菜菜品也受到了牵连,顾客点餐的时候都得犹豫半天,这可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二、奈雪的茶蟑螂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奈雪的茶可是大家都爱去的网红茶饮店呢。

但是在2021年,有顾客在奈雪的茶门店里发现了蟑螂。

你想啊,在你喝的茶饮附近有蟑螂爬来爬去,多恶心啊。

这事儿被曝光后,大家都开始怀疑奈雪的茶的卫生状况了。

2. 影响。

对于奈雪的茶来说,这就像晴天霹雳一样。

它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很多原本忠实的顾客都开始打退堂鼓了。

毕竟谁愿意在喝东西的时候联想到蟑螂呢?这也给整个茶饮行业敲响了警钟,让大家都开始重新审视门店的卫生管理了。

三、小龙坎火锅“口水油”事件(2021年)1. 事件经过。

小龙坎可是火锅界的大品牌呢。

可是被曝光有些门店重复使用火锅底料,也就是所谓的“口水油”。

这些门店把顾客吃完火锅后的油回收,然后再加工一下又重新给其他顾客用。

这就好比你吃的是别人吃剩下的油,想想都觉得反胃。

2. 影响。

这消息一传开,小龙坎火锅可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很多顾客觉得受到了欺骗,对小龙坎的信任大打折扣。

小龙坎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而且在市场上的口碑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其他火锅品牌也纷纷开始自查,就怕被卷入类似的丑闻当中。

四、汉堡王用过期面包做汉堡事件(2020年)1. 事件经过。

汉堡王,大家都知道是卖汉堡的大品牌。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Top.3 全国特大地沟油案
• 曝光时间:2011年10月 • 事件概况: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
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
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 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 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 3月5日,金华市质监局配合省质监局依法
对晨园乳业进行执法检查,该公司涉嫌添 加非食用物质皮革蛋白粉生产含乳饮料。 3 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业”生 产的8个批次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抽 样,样品送杭州检验。检测结果为3批次成 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 4月2日上午,浙江省质监局从外围对“晨 园乳业”销售到龙游、海宁和嘉善市场6批 次含乳饮料进行检测,均含有皮革水解蛋 白,质检部门已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 2011年11月26日消息,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
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 其中,检察院撤 回起诉1案1人,其余58案113人均被判刑,制售者和公 职人员共77人获刑。
• 危害: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
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 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 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 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 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 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 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 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中国食品安全十件大案

中国食品安全十件大案

中国食品安全十件大案本月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发现了堵塞动脉的反式脂肪,这只是冲击中国一连串的食品恐慌中最新的一个。

这也难怪中国公民对当地的食物的信任正迅速减弱。

在2008年,由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之“全球态度计划”所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12%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

到2012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41%。

总理李克强对此恐惧作出了回应,承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引入对那些生产不合格食品的人更严厉的惩罚。

李说肇事者“必须支付足够高的价格”让他们无法承受忽视法规的后果。

现在让我们来按时间顺序回顾一下为什么中国的消费者那么担心餐桌上的食品。

1. 2008年9月: 三聚氰胺牛奶乳品企业三鹿集团的毒奶粉导致至少六名婴儿死亡,另有30万人罹患肾结石。

该配方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那是常在塑料中使用的化学物。

随后的丑闻成了世界各地的头条新闻直到今日人们仍然记忆犹新,中国游客仍在海外尽量收购大量婴幼儿配方奶粉带回家。

张玉军和耿金平这两名男子因为参予了该事件而被判处死刑。

耿说在他农场的牛奶几次被三鹿集团因未达到质量标准拒绝后,他在牛奶加入了三聚氰胺使它看起来更富含蛋白质。

2. 2011年3月:猪肉被瘦肉精污染被燃烧脂肪的添加剂瘦肉精污染的猪肉在河南省中部被发现。

一个人因为给猪群下此药物使它们的肉更瘦可以卖更贵而被判死缓。

此药物会导致人恶心,头晕,且不该喂给动物。

3. 2012年5月:爆炸西瓜在江苏省收获的季节中西瓜大规模爆炸。

专家将此奇怪的现象归咎于氯吡脲的使用,它是一种化学生长促进剂,干燥的季节后突然降雨会让它更有效。

一位农民告诉记者说:“这是我第一年种植西瓜。

5月6日我喷了氯吡脲和钙。

第二天约180西瓜爆裂。

”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用氯吡脲在中国是合法。

4. 2012年5月:鼠肉冒充羊肉在上海九间熟食品店被发现销售假羊肉而关门。

机关藉此肉追查出在江苏省的犯罪团伙,他们把狐,貂和鼠冒充羊肉并销售到批发市场。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

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汇总一、“砒霜门”据《今日早报》报道“农夫山泉有点甜。

”伴随这句广告语的广为流传,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以及其它系列产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可。

然而,现在网上已经有网民把这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改成了“农夫山泉有点毒”。

日前,海口市工商局对海口部分批发市场、商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销售的部分食品进行抽样初检,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30%混合果蔬(生产日期:2009—6—27,规格:500毫升/瓶)、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生产日期:2009—8—16,规格:445毫升/瓶)、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蜜桃多汁(生产日期:2009—8—22,规格:250毫升/瓶)3种饮料总砷超标。

海口市工商局的消费警示还表示,上述结果经过了海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和海口市卫生防疫站复检证实。

消息一出,统一和农夫山泉深陷“砒霜门”的新闻遍布了各大门户网站。

杭州卖的“涉毒”饮料产地有别据介绍,总砷指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中砷的总量。

常说的砒霜中毒,就是急性砷中毒。

如果检验报告属实,也就意味着“农夫山泉”、“统一”有批次饮料“涉毒”。

昨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朝晖路的华润万家超市,发现平日受白领青睐的农夫山泉“水溶C100”西柚汁饮料和统一蜜桃多汁等“问题果汁”仍占据货架显著位置,尚未撤柜。

不过,记者仔细查看了该饮料包装,发现与海口市工商局公布的“黑名单”里的生产产地并不一样。

“黑名单”中涉及的是农夫山泉广东万绿湖有限公司和广州统一企业有限公司,而在杭城这两家超市销售的是农夫山泉杭州千岛湖饮用水有限公司和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

杭州华润万家公关部负责人表示,一在网上看到相关消息,超市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自查,同时让供应商给我们一个说法。

发现这些产品三证齐全,进入超市的流程手续也符合规定。

目前,没有接到国家和省内相关部门发出的权威通知。

而且由于目前销售的饮料与海口检测的广东产品不属于同一产地和批次。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食品安全事件回顾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回顾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揭示其中的问题,并探讨相关解决方案。

1. 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毒奶粉事件,震惊全球。

数以千计的婴儿因摄入了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受到伤害。

这一事件揭示了食品生产企业缺乏合规监管和追溯制度的严重问题,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的弊端。

解决方案: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强制执行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和产品追溯体系,增加食品质量检测频率和力度,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2. 瘦肉精事件瘦肉精被用作激素促进禽畜生长的一种化学物质,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近年来,瘦肉精在食品中的使用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肉制品的安全性感到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禁止使用一切激素和非法添加物品,加大对食品的抽检力度,并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使消费者能够追溯到食品的生产环节和来源。

3. 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事件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但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使用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健康。

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担忧。

解决方案: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管理,确保所有食品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安全要求,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提高企业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食品消费者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4. 造假事件食品行业的造假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严重损害了食品行业的声誉。

例如,某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掺入劣质原料,标榜高端产品,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解决方案:建立食品信用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和信用管理,对违法企业实施严厉的处罚和惩罚措施,同时加强媒体监督和舆论引导,提高消费者的食品甄别能力。

10大食品安全事件

10大食品安全事件

10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而近十年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

从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广州市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陈化粮”事件、“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造“新鲜红枣”事件、“毒豇豆事件”、“假葡萄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发生、接踵而来,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多次幽灵重现,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使用双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水产品养殖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等恶招屡禁不止,在国家针对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近四年、实施《食品(2009年6月)两年的2011年仍相继曝出“染安全法》色馒头事件”、“宜昌毒生姜事件”、“毒豆芽事件”、“一滴香事件”、“瘦肉精火腿肠事件”、“水玻璃碱水面”,今年4月份发生的“毒胶囊”事件,现已逮捕13人、刑拘54人,全国公安、司法全面介入,加大力度追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食品怎么了?中国的食品安全的症结何在?人们——包括媒体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往往先大骂某些食品制造商黑心无良、诚信缺失、道德滑坡,话锋一转就开始骂监管部门监管缺位、渎职失职、“马后炮”监管。

制作伪劣有毒食品的商家固然是罪魁祸首,监管部门自然也要负监管责任,而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原因却并未被细究。

近日,台州市仙居县警方抓获了李某夫妇,查获2000斤整容肉流入市场,廉价鸡肉加染色剂竟能变诱人里脊,而这对夫妻再将这些里脊肉低价出售,至少有500万根肉串流向烧烤摊和冷库。

这些年,地沟油、毒豆芽、回锅油、染色馒头......层出不穷。

下面就由整容肉开始,盘点下近年来10大食品安全事件,那么,什么还能吃呢?近年来10大食品安全事件2000斤整容肉流入市场廉价鸡肉加染色剂变诱人里脊据浙江省公安厅官方微博“浙江公安”消息,李某夫妇买来大量廉价鸡肉,再加入增味剂和染色剂,鸡肉就摇身一变成了鲜红诱人的里脊肉。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NO1.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2005全国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随后多地报道海鲜产品使用“孔雀绿石”。

NO2.苏丹红鸭蛋2006北京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06年11月12日报道,在北京市场上,一些打着白洋淀“红心”旗号的鸭蛋宣称是在白洋淀水边散养的鸭子吃了小鱼小虾后生成的。

经过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检测,结果发现这些鸭蛋样品里含有偶氮染料苏丹红Ⅳ号,具有高致癌性。

NO3.三鹿“三聚氰胺奶粉”2008河北2008年6月28日,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宗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多个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调查,并报告卫生部。

随后查出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该事件导致逾30万儿童受害。

NO4.皮革奶2005-2011山东2005年,山东等地曝出在牛奶中添加“皮革水解蛋白”的事件,引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重视,曾经大力整顿。

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条被广大网友热议的名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报道。

报道中声称,不法商家把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提炼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企图以此来提高奶里的蛋白质含量好蒙混过关。

NO5.地沟油2010全国2010年3月19日,地沟油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

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地沟油被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用于火锅底料中。

NO6.瘦肉精2011全国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内,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但另一方面,也不禁使我们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商贩肆无忌惮的生产这些严重伤害身体健康的食物?难道仅仅是金钱的驱使么?蚊蝇聚集的黑作坊生产的小面包、为使油条更脆口而添加洗衣粉的油条、用大便做的臭豆腐、牛肚小作坊臭气熏天、用劣质陈化米做的米粉、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鱿鱼……黑作坊食品换上新包装堂而皇之地走入公众视野,摆上货架公开售卖。

最近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更是激起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又一轮担忧。

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十年被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哪些蝴蝶效应与反思。

一、2005年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回放: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

由此,2005年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2005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对湖北、河南等地的养鱼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辽宁《华商晨报》记者对辽宁的养殖场和鱼药商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

至于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由于孔雀石绿市场的存在,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

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危害: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提
高蛋白质检测值,人如果长期摄入会导致 人体泌尿系统膀胱、肾产生结石,并可诱 发膀胱癌。
Top.2瘦肉精
• 曝光时间:2011年3月15日 • 事件概况:自2011年3月15日“瘦肉精”事件曝光至
23日18时,河南全省共排查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近6 万个,确认“瘦肉精”呈阳性的生猪126头,涉及60 多个养殖场;排查50头以下散养户7万多个,确认 “瘦肉精”呈阳性生猪8头;同时还查获含“瘦肉精” 饲料若干批次。2011年3月25日从“瘦肉精”事件国 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 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 明,并已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之后河南警 方发布消息称“瘦肉精”案已经侦破,查明流入河 南省“瘦肉精”源头在湖北襄阳。
• 每天有3万问题馒头销往联华、华联、迪亚天天等
30多家超市。事件曝光后上海公安部门对涉嫌犯 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 司分公司法人代表叶维禄、销售经理徐剑明等5人 依法刑事传唤。经审查,这5名犯罪嫌疑人分别交 代了企业自2011年1月以来,违法生产、销售掺 有违禁添加剂“柠檬黄”的“染色’馒头83716 袋,共计334864只,价值20余万元。目前,公安 部门已依法对5名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案件 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2011年4月29日,上海市政府联合调查组公布了 对“染色”馒头相关责任人的处理结果,宝山区 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邢晓金等监管人员分别受 到记过、撤职等处分。
Top.7海南毒豇豆
• 曝光时间:2010年2月初 • 事件概况:武汉市农业局在抽检中发现来
自海南省陵水县英洲镇和三亚市崖城镇等 地的5个豇(jiang)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 留超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立即对 不合格豇豆予以销毁,并根据湖北省农产 品市场准入的规定采取了相应的市场监管 措施。
• 海南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受技术限制,每公斤瓜菜农药残
Top.6沈阳毒豆芽
• 曝光时间:2011年4月 • 事件概况: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皇姑
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 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老板称这种豆芽 “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这些豆芽中 被检测出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 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
• 2011年4月末至5月4日,农业部对于部分省市销售的剂有规定,
不能随意添加或违规超量添加。柠檬黄也 叫食用色素黄4号;酒石黄;3-羧基-5-羟基 -(对苯磺酸)-4-(对苯磺酸偶氮)吡唑三 钠盐等,是一种国家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 添加剂,但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使用。 就“染色馒头”来说,“染色”是不允许 的,用色素冒充玉米面,是对消费者的一 种欺诈行为。

芽开始抽样检测,沈阳、济南等多地曝出可以使人致癌 的“问题豆芽”。 4月23日,沈阳市食品安全办公室通报,截至目前沈阳 累计打掉有害豆芽黑加工点23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0余 名,缴获有害豆芽超过55吨,并查获了一起非法销售泡 发豆芽药剂的跨省销售案。 据悉如果采用尿素、农药等各种添加物品来制豆芽,产 出量要比正常豆芽翻一倍,辽宁省北镇市正安镇蹇屯村 农民蹇明志、杨桂荣夫妇等人自2008年以来,在沈阳长 期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生产豆芽并销售,引发轰动一时的 “沈阳毒豆芽事件”。沈阳市和平区法院2011年12月2 日认定蹇明志、杨桂荣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一审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3年,同案的另三名被告人 也均获刑。
• 2011年11月26日消息,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 •
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 其中,检察院撤 回起诉1案1人,其余58案113人均被判刑,制售者和公 职人员共77人获刑。 危害: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 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 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 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 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 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 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 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 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
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 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 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 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 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 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 3200余吨。 新型地沟油很大一部分被销售到了安徽、上海、 江苏、重庆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并最终进入到 了食品领域。这些地沟油主要是销往食品油加工 企业,制成食品和火锅底料等。
• 3月5日,金华市质监局配合省质监局依法
对晨园乳业进行执法检查,该公司涉嫌添 加非食用物质皮革蛋白粉生产含乳饮料。 3 月18日,浙江省质监局对“晨园乳业”生 产的8个批次含乳饮料成品、半成品进行抽 样,样品送杭州检验。检测结果为3批次成 品、2批次半成品含有皮革水解蛋白成分。 4月2日上午,浙江省质监局从外围对“晨 园乳业”销售到龙游、海宁和嘉善市场6批 次含乳饮料进行检测,均含有皮革水解蛋 白,质检部门已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
留要在1毫克(包含1毫克)以上,快速检测方式才能检测 出,如果低于每公斤1毫克的标准就很难检出。武汉市 检出的每公斤0.14毫克,快速检测方式根本就不可能检 出,必须采用定量检测。 毒豇豆事件在全国持续发酵,各地纷纷采取防控措施, 农业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 环节的监管。 3月3日下午,长沙10吨被检测出三唑磷、克百威含量超 标的海南豇豆在长沙黑麋峰的垃圾填埋场被深埋。 3月6日下午贵阳市工商局和市农委联合对查封的12.5吨 海南“毒豇豆”进行了集中销毁。

• 危害:长期食用地沟油,会引起消化不良、
头痛、头晕、失眠、乏力、肝区不适等症 状,会导致腹泻等肠胃疾病,严重者则会 导致胃癌、肠癌等疾病。
Top.4皮革奶
• 曝光时间:2009年2月 • 事件概况:2009年在浙江金华“晨园乳业”
中查出“皮革奶”并搜缴出大量白色皮革 水解蛋白粉。山东、山西、河北也发现过 同类产品 。2009年2月,有人匿名向国家 质检总局食品司举报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 公司(以下简称“晨园乳业”)向奶粉中添加 皮革蛋白粉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违法行为。
• 9月13日,国务院启动国家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
(“I级”为最高级:指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处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婴幼儿实行免费救 治,所需费用由财政承担。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全国婴幼儿奶粉三 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22家婴幼儿 奶粉生产企业的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 聚氰胺,除了河北三鹿外,还包括:广东雅士利、 内蒙古伊利、蒙牛集团、青岛圣元、上海熊猫、 山西古城、江西光明英雄乳业、宝鸡惠民、多加 多乳业、湖南南山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 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
•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
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 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 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 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 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 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 用可致癌。” • 危害:长期食用可致癌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榜
---------------根据事件已造成的危害及影响范围进行的排行
2012年9月26日
Top.1三鹿奶粉事件
• 曝光时间:2008年9月8日 • 事件概况: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
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至9月11 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 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 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 粉。中国卫生部高度怀疑三鹿牌婴幼儿配 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
• 截至2010年8月5日,武汉三名女婴、江西
省奉新县10个月女婴、山东省临沂市8个月 女婴出现早熟症状,另有广东湛江3个月男 婴雌激素检测超标,他们均自出生就喝圣 元奶粉”。 • 卫生部15日下午三点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 湖北3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食用圣 元优博婴幼儿乳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 抽检的圣元乳粉和其他婴幼儿乳粉激素含 量没有异常。 • 危害:导致婴儿性早熟
海华联等超市涉嫌销售染色馒头的事件进行了报 道,称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涉嫌将白 面染色制成的馒头,在上海华联等多家超市销售。 2011年3月29日《消费主张》栏目记者开始对这 一事件进行调查,据记者调查上海多家超市销售 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被曝系染色制成,加防 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 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 •

• 3月14日三亚市委决定,对近期履职尽责
不到位的15名责任人进行问责,其中包括 与毒豇豆事件相关的官员。
• 危害:水胺硫磷是一种速效广谱硫逐式一
硫代磷酰胺类杀虫、杀螨剂,对蛛形纲中 的螨类、昆虫纲中的鳞翅目、同翅目昆虫 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水胺硫磷能通过食 道、皮肤和呼吸道引起中毒。
Top.8圣元早熟奶粉
Top.3 全国特大地沟油案
• 曝光时间:2011年10月 • 事件概况: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
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 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 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 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这些油脂的来源主要由屠宰场的废弃物压榨而成,主要包括 猪、牛、羊屠宰以后内脏的一些膈膜,以及猪皮、牛皮、羊皮上 刮下的碎末,还有一些就是时间存放长不能吃的变质动物内脏。 在随后的调查中,警方发现,这种新型地沟油的窝点不止一 家,还有一些分布于当地的个体熬油户,他们熬制出来的动物油 都是由李卫坚统一收购。同样原料也是来自于屠宰场的废弃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