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3.1.1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3.1.1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兰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

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64%,尽管如此,人类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还造成了这些淡水资源的污染,水质下降,因此水资源保护十分重要。

●水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迁移转化途径、归

趋的规律与化学行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地球表面有70.8%为海洋所覆盖,占地球总水量的97.3%,淡水只占2.7%,可供

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为850万km3,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4%。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约为27210亿m3,居世界第六位。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对我国44个城市水质调查:地下水93.2%被污染,地表水100%污染。

●1977年,联合国世界水会议:“如用一个半加仑(2.25L)的瓶子装下地球上的所有

水,则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半茶匙,其中河水湖泊水只有1滴,其余为地下水”。本节讲述内容:水分子结构、天然水基本特征(主要组成)

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1、水分子的结构

●水是地球上常见的物质之一。

●水是氧的氢化物,具有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为什么?水分子的结构式是H2O,氧

原子受到四个电子对包围,其中包括两个与氢原子共享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的成键电子对、以及由氧原子提供的两个孤对电子对。根据H.M.Poewll提出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对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对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因此由于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造成了水分子的V型结构。

●这种V型结构使水分子正负电荷向两端集中,一端为两个H离子带正电荷,一端

为O带负电荷,所以水是极性分子。

●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并有多个水分子缔合nH2O=(H2O)n。常称“水分子团”。

●正是氢键的存在使水分子和同族分子相比具有特异性。

2、水的特异性

水的分子结构决定水与一般物质相比,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很多方面不符合常有规律而显示出特异性。正是这些特异性,才使水在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生态作用。 ● 具有较高的溶点和沸点

第VI 主族元素氢化物熔点比较 第VI 主族元素氢化物沸点比较

(x 轴主族周期数, y 轴温度k )

如上图形显示,如果按照O 在主族中的位置推测,水呈现液态的温度应是-100—-80摄氏度,换句话说,在目前的地球温度下水应该呈现气态。而事实上水为液态,因此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保证了饮用、水生生物的生存、生命的进化等。 ● 体积随温度变化情况异常。水的体积改变不遵循“热胀冷缩”的普遍规

律。主要是由于水结冰时,由于氢键的缔合作用,使得每个水分子与另外三个水分子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造成体积膨胀而变轻

“冰轻于水”(4摄氏度水密度最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可以保护水下的生物,保证水底部生物需要的溶解氧以及其他营养物的补充等。。

● 热容量最大。在所有液体和固体中,水具有最大的热容量。水的生成热

-285.83KJ/mol ,汽化热40.67KJ/mol,熔化热6.02KJ/mol ,摩尔热容量75.2KJ/mol 。沸点高。这保证了富水的地球上能够有效地调节温度的剧烈变化。如果没有植物的蒸腾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植物叶面吸收的太阳热量,1分钟能使叶面温度升高30

+ _ - + (H 2O)2

O H

H

+ +

— (H 2O)

摄氏度。

●溶解和反应能力强。常被称为通用溶剂。水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能够不同程度地

溶解大量物质,当然包括污染物。一般自然界没有完全纯净的水,水总是能够溶解一些物质。这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极性所致。因此水是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输送载体。

●具有很大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仅仅次于水银。土壤靠水的表面张力,能够保

持水分在土壤中,保持土壤的湿润。水的表面张力也保证土壤下部的水分通过毛细作用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到土壤耕作层。植物靠水的表面张力可以通过植物根细胞壁输送大量水分和营养物。

●水提供了有机物和生命物质中H的来源。一些有机化合物都是以碳、氢、氧、氮等

元素为基础形成的。这些元素的主要来源物质就是CO2和H2O。

3、水的同位素组成

?水分子的结构式是H2O,实际上H有三种同位素1H(氕H)、2H(氘D)、3H(氚

T)、氧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所以水实际上是18种水分子的混合物C32C31=18。

?当然H2O是最普通的水分子(包括H216O(99.73%)、H217O(0.18%)、H218O

(0.037%)、),总量占99.937%。其余的水是重水(包括D216O、D217O、D218O)和超重水(包括T216O、T217O、T218O)。

?重水在自然界含量非常少,而且它是和反应堆的中子慢化剂,在大功率的原子反应

堆中需要它,同时又是生产氢弹的原料,但是从普通水中提取重水要耗费非常多的能量。估计13万kWh/kg重水。

?超重水中的氚T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能够放射出β射线。一般超重水用于医学、

生物、物理、化学上的示踪剂。

二、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1、天然水的组成(离子、溶解气体、水生生物)

天然水是含有可溶性物质和悬浮物的一种天然溶液。可溶性物质非常复杂,主要是岩石风化过程中,经过水文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迁移、搬运到水中的地壳矿物质。包括: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气体、离子)、水生生物等。

(1)天然水中的主要离子组成

●最主要的八大离子

?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SO42-。

?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

?水中这些主要离子的分类,常用来作为表征水体主要化学特征性指标。

42344 Fe3+等。

●一般水体中的特征离子

?海水中:一般Na+、Cl-占优势;

?湖水中:Na+、Cl-、SO42-占优势;

?地下水主要离子成分受地域变化影响很大,一般说地下水硬度高,就是其中Ca2+、Mg2+含量高,对于一些苦水或咸水地区,地下水中Na+、HCO

3

-含量较高;

?河水中所含有的部分Na+和大部分的Ca2+主要分别来源于硅酸盐和碳酸盐的风化、溶

解;水中所含有的SO

4

2-主要来自硫化物矿物和硫酸盐矿物(如石膏)的溶解。

●矿化过程和矿化度

?矿化过程:天然水中主要离子成分的形成过程,称为矿化过程;

?矿化度:矿化过程中进入天然水体中的离子成分的总量,以溶解总固体(TDS-Total dissolved Solid)表示

?一般天然水中的TDS可以表示为:

TDS=[Ca2++Mg2++Na++K++Fe2++Al3+]+[HCO

3-+SO

4

2-+Cl-+CO

3

2-+NO

3

-+PO

4

3-]

?经常,近似地天然水中常见主要离子总量可以粗略地作为水的总含盐量(TDS):

TDS≈[ Ca2+ + Mg2+ + Na+ + K+ ]+[ HCO

3- + SO

4

2- + Cl- ]

(2)天然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

●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示式常写成M n+,预示着是简单的水合金属阳离子M(H2O)x n+。

●它可通过化学反应达到最稳定的状态.

●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还原等反应是他们在水中达到最稳定状态的过程。

举例:水中可溶性金属离子可以多种形态存在。例如,铁可以Fe(OH)2+、Fe(OH)

2

+、

Fe

2(OH)

2

4+、Fe3+等形态存在。这些形态在中性(pH=7)水体中的浓度可以通过平衡常数加

以计算:

Fe3++H

2

O=Fe(OH)2++H+ [Fe(OH)2+][H+]/[Fe3+]=8.9×10-4

[Fe(OH)

2

+][H+]2/[Fe3+]=4.9×10-7

[Fe

2(OH)

2

4+][H+]2/[Fe3+]2=1.23×10-3

假如存在固体Fe(OH)

3(s),则Fe(OH)

3

(s)+3H+= Fe3++3H

2

O [Fe3+]/[H+]3=9.1×103

在pH=7时:[Fe3+]=9.1×103×(1.0×10-7)3=9.1×10-18mol/L 将这个数值代入上面的方程式中,即可得出其他各形态的浓度:

[Fe(OH)2+]=8.1×10-14 mol/L

[Fe(OH)

2

+]=4.5×10-10 mol/L

[Fe

2(OH)

2

4+]=1.02×10-23mol/L

虽然这种处理是简单化了,但很明显,在近于中性的天然水溶液中,水合铁离子的浓度可以忽略不计。

(3)天然水中溶解的重要气体

●天然水中溶解的气体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甲烷、氮气等

●海水表面以CO2、N2、O2为特征,不流通的深海中CO2过饱和、有时还有硫化氢。

●气体溶解在水中,对于生物种类的生存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鱼需要溶解氧,一般要求水体溶解氧浓度不能低于4mg/L,鱼类呼吸作用的结

果消耗溶解氧的同时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在污染水体许多鱼的死亡,不是由于污染物的直接毒害致死,而是由于在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它们无法生存。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同种气体分子间的平衡服从亨利定律,即一种气体在液

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

●但必须注意,亨利定律并不能说明气体在溶液中进一步的化学反应,如:

CO

2 + H

2

O=H+ + HCO

3

-

SO

2 + H

2

O=H+ + HSO

3

-

因此,溶解于水中的实际气体的量,可以大大高于亨利定律表示的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用以下平衡式表示:

[G(aq)]=K

H ·P

G

式中:K

H

——各种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律常数;

P

G

——各种气体的分压。

在计算气体的溶解度时,需要对水蒸气的分压加以校正(在温度较低时,这个数值很小)。根据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分压,就可按亨利定律计算出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①氧在水中的溶解

● 氧在干燥空气中的含量为20.95%,大部分元素氧来自大气,因此水体与大气接触再

复氧的能力是水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 藻类的光合作用会放出氧气,但这个过程仅限于白天。

● 所以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和大气复氧作

用。

例子: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含盐量有关。氧在1.0130×105Pa 、25℃(标准状态)饱和水中的溶解度,可按下面步骤计算。

水在25℃时的蒸汽压为0.03167×105Pa ,由于干空气中氧的含量为20.95%,所以氧的分压为:2Po =(1.0130-0.03167)×105×0.2095=0.2056×105Pa

代入亨利定律即可求出氧在水中的摩尔浓度为:

[O 2(aq)]= K H ·2Po =1.26×10-8×0.2056×105=2.6×10-4 mol/L

氧的分子量为32,因此其溶解度为8.32mg/L 。

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种影响可由Clausius-Clapeyron (克拉帕龙)方程式显示出:

)1

1(303.2lg

2

112T T R H c c -??= 式中:21,c c ——用绝对温度1T 和2T 时气体在水中的浓度; H ?——溶解热,J/mol;

R ——气体常数8.314J/(mol ·K )。

因此,若温度从0℃上升到35℃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将从14.74mg/L 降低到7.03mg/L ,由此可见,与其他溶质相比,溶解氧的水平是不高的,一旦发生氧的消耗反应,这溶解氧的水平可以很快的降至零。

另外,常压下,饱和溶解氧是温度的函数:

t

Cs +=

6.31468

(t,摄氏温度)

②CO 2的溶解

25℃时水中[CO 2]的值可以用亨利定律来计算。已知干空气中CO 2的含量为0.0314%

(体积),水在25℃时蒸汽压为0.03167Pa 510?,CO 2的亨利定律常数是3.34710-?mol/(L ·Pa)( 25℃),则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Pa Pco 8.301014.310)03167.00130.1(452=???-=-

所以:57210028.18.301034.3][--?=??=co mol/L

CO 2在水中离解部分可产生等浓度的H +和HCO 3-。H +及HCO 3-的浓度可从CO 2的酸离解常数(K 1)计算出:

CO 2+H 2O ? CO 2·H 2O 亨利常数2

]

[22CO H P O H CO K ?=

=3.34×10-7molL -1Pa -1

CO 2·H 2O ? HCO 3-+H +

一级电离]

[]

][[2231O H CO HCO H K ?=-

+=4.45×10-7molL -1

HCO 3- ? CO 32-+H + 二级电离]

[]][[3232-

-

+=

HCO CO H K =4.68×10-11molL -1

由于k 2特别小,所以只考虑前面两个方程,可得: [H +]=[HCO 3-]

[H +]2/[CO 2]= K 1=4.45×10-7

[H +]=(1.028×10-5×4.45×10-7)1/2=2.14×10-6mol/L

pH=5.67(酸雨判别标准的由来)

故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CO 2]+[HCO 3-]=1.24×10-5mol/L 。

③水中溶解H 2S

● 天然水中的硫化氢可以分子状态存在,也可以离子状态存在,能够来源于无机物或

有机物。缺氧条件下,硫酸盐能够被还原为硫化氢,含硫蛋白质厌氧分解也能产生硫化氢。自然界最多的硫化氢来自火山喷发。

● 硫化氢不稳定,只有缺氧条件下才能存在,一旦受到扰动,就会发生氧化或从水中

溢出。所以天然水中的硫化氢一般出现在地下水中。 (4)水生生物

● 水生生物可直接影响许多物质的浓度,其作用有代谢、摄取、转化、存储和释放等。 ● 水生生态系统生存的生物体,可以分为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自养生物利用太阳能

或化学能量,把简单、无生命的无机物元素引进至复杂的生命分子中即组成生命体。异养生物利用自养生物产生的有机物作为能源及合成它自身生命的原始物质。 ● 藻类

? 藻类是典型的自养水生生物,通常CO 2、NO 3-和PO 43-多为自养生物的C 、N 、P 源。

利用太阳能从无机矿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体称为生产者。

? 我国南方几乎一年四季都可见到“水华”,这主要是富营养化形成的藻类引起的。

形成水华的藻类主要有:微囊藻、项圈藻。藻类是湖泊、水库等流动缓慢的水体中最常见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

? 藻类大小尺寸差异显著,最大可长达60m,最小的只有几个微米,富营养的水体

中1mL 水中的藻类细胞达到10万个以上。

? 水处理过程中由于藻类的大量繁殖,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因为藻类尺

寸很小,能够穿透污水处理厂的过滤滤池,水体中含有藻类,会导致处理后的水中有异味,这时一般采用臭氧和活性炭杀菌过滤的处理方法,但是增加了处理成本。

? 从生态学角度看,藻类是水体中的生产者,藻类的生成和分解就是在水体中进

行光合作用(P)和呼吸作用(R)的一典型过程,可用一简单的化学计量关系表征:

痕量元素++++++-

-(1812216106224

32H O H HPO NO CO 和能量)

P ↑↓R

216110263106138O P N O H C +

● 生产率:水体产生生物体的能力称为生产率。生产率是由化学的及物理的因素相结

合而决定的。在高生产率的水中藻类生产旺盛,死藻的分解引起水中溶解氧水平降低,这种情况常被称为富营养化。

? 水中营养物通常决定水的生产率,水生植物需要供给适量C(二氧化碳)、N(硝酸盐)、

P(磷酸盐及痕量元素)(如Fe),在许多情况下,P 是限制的营养物。

? 决定水体中生物的范围及种类的关键物质是氧,氧的缺乏可使许多水生生物死亡,

氧的存在能够杀死许多厌氧细菌。在测定河流及湖泊的生物特征时,首先要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 生物(或生化)需氧量BOD 是另一个水质的重要常数,它是指在一定体积的水中有机

物降解所要消耗的氧的量。一个BOD 高的水体,不可能很快的补充氧气,显然对水生生物是不利的。

? CO 2是由水及沉积物中的呼吸过程产生的,也能从大气进入水体。藻类生命体的光

合作用需要CO 2,由水中有机物降解产生的高水平的CO 2,可能引起过量藻类的生长以及水体的超生长率,因此,在有些情况下CO 2是一个限制因素。

●细菌等其他微生物

?细菌的特点是形体十分微小,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

?水环境中主要微生物:原生动物、藻类、真菌、放线菌、细菌;

?细菌等微生物关系到水环境自然净化和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重要的微生物群体;

?一般污水处理中,根据氧化过程需要氧的不同,分为:厌氧菌(油酸菌、甲烷菌)、好氧菌(醋酸菌、亚硝酸菌)、兼氧菌(乳酸菌);

2、天然水的化学特征

大气降水、海水、河水、湖泊水、地下水

(1)大气降水

●溶解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是饱和或过饱和的;

●含盐量很小,一般小于50mg/L,近海以Na+、Cl-为主,内陆以Ca2+、HCO3-、SO42-;

●一般含有氮的化合物,如二氧化氮、氨、硝酸、亚硝酸等(闪电、生物释放);

●降水pH=5-7;

(2)海水

●矿化度很高,35g/L,海洋蒸发浓缩,大陆带来盐分

●化学组成比较恒定,海水太多,离子变化影响不大;

●海水pH=8-8.3;

(3)河水

●矿化度低,一般100-200mg/L,不超过500mg/L

●一般Ca2+>Na+,HCO3->SO42->Cl-;

●河水化学成分易变,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例如汛期和非汛期,流经不同的地区等●河水溶解氧一般夏季6-8mg/L,冬季8-10mg/L;

●河水二氧化碳夏季1-5mg/L,冬季20-30mg/L(光合作用减弱,补给源地下水含二

氧化碳多);

(4)湖泊水

●矿化度比河水高,其中内流湖又高于外流湖;

●不同区域湖水成分差别极大。钾盐、钠盐、铝盐、芒硝(NaNO3)、石膏(CaSO4)等

等;

●矿化度也差别极大(淡水湖(<1g/L)、咸水湖(1-35g/L)、盐湖(>35g/L))。

(5)地下水

●化学成分复杂,矿化度高;(与不同的岩石、土壤长时间接触)●化学类型多样

●深层地下水化学成分比较稳定

●生物作用对地下水作用影响不大

●地下水一般溶解氧含量低

●水温不受大气影响。

水分子吸收峰

水分子对红外线吸收是由于其结构中的羟基(OH)的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而产生的。其吸收波长随水分相互间或水分子和其他分子间所形成的氢键结合程度而变化,纸张中水分在红外线波段有四条吸收带,分别在1.18微米,1.4微米,1.94微米和2.92微米处。 日前,世界上使用的红外线水分仪都选用1.94微米作为测虽波长。因为在这个波段中可用普通光学玻璃作为仪表中的光学元件,检测用的硫化铅光敏元件的探测峰值较接近这个波段范围,探测灵敏度较高,同时水分子对1.94微米波段的吸收峰较大,而被测纸张中的纤维对1.8—2.0微米波段无吸收峰,减小了纤维对测量的影响。 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地表较纯洁的自然水体对0.4~2.5μm 波段的电磁波吸收明显高于绝大多数其它地物。在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内,水体中的能量-物质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光谱反射特性概括起来有一下特点: (1)光谱反射特性可能包括来自三方面的贡献:水的表面反射、水体底部物质的反射和水中悬浮物质的反射。 (2)光谱吸收和透射特性不仅与水体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还明显地受到水中各种类型和大小的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影响。 (3)在光谱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水几乎吸收了其全部的能量,即纯净的自然水体在近红外波段更近似于一个“黑体”,因此,在1.1~2.5μm 波段,较纯净的自然水体的反射率很低,几乎趋近于零。 土壤的光谱反射特征 土壤反射率显得很少有“峰和谷”的变化。这是因为影响土壤反射率的因素较少作用在固定的波段范围。影响土壤反射率的因素有:含水量、土壤结构(砂、壤、粘土的比例)、表面粗糙度、铁氧化物的存在以及有机物的含量。这些因素是复杂的、可变的、彼此相关的。例如,土壤的含水量会降低反射率。对于植被在大约1.4um、1.9um和2.7um处水的吸收波段上,这种影响最为明显(粘土在1.4um和2.2um处也有氢氧基吸收带)。 土壤含水量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粗粒砂质土壤常常排水性好,因而含水量低,反射率相对高;反之,排水性不好的细粒结构土壤一般具有较低的反射率。然而,在缺水情况下,土壤自身会出现相反的趋势:粗粒结构土壤比细粒土壤看上去更深。所以,土壤的反射属性仅在特殊条件下才出现一致性。另外两个降低土壤反射率的因素是表面粗糙度和有机物的含量。在土壤中含有铁的氧化物也会明显降低反射率,至少在可见光波段如此。 水的光谱反射特征 考虑水的光谱反射率时,也许最明显的特征是在近红外及更长波波段的能量吸收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我们说的是水体本身(如湖泊、河流)还是植被,土壤中含有的水都会吸收这一波段的能量。 当波长小于大约0.6um时,清澈的水只能吸收相对很少的能量,这些波长内的水具有高透射率的特点,其最大值在光谱的蓝绿区。但随着水的浑浊程度的变化(因水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会引起透射率继而反射率的急剧变化。例如,因土壤侵蚀而含有大量悬浮沉积物的水,其可见光的反射率一般比相同地区内的“洁净水”高得多。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三讲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考纲要求】 1.理解有关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等概念 2.掌握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并能正确写出常见物质和微粒的电子 式,结构式。 3.掌握影响各类化学键强弱的因素,以及化学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与学方案 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化学键: (1)概念:。 (2)种类:、、。 2.离子键: (1)概念:。 (2)形成过程(以MgCl2为例):。 (3)影响离子键强弱的因素:。 (4)离子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共价键: (1)概念:。 (2)形成过程(以CO2为例):。 (3)影响共价键强弱的因素:。 (4)共价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5)共价键极性强弱的分析方法:。 (6)共价键极性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配位键: (1)概念:。 (2)形成过程(以NH4+为例):。 (3)形成配位键的条件:。 (4)配位键属于键,但在指出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时必须单独指出。 5.金属键:失去价电子的金属阳离子与在晶体内自由移动的价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影响金属键强弱的因素:金属的原子半径和价电子的多少。一般情况下,金属的原子半径 越小,价电子越多,则金属键,金属的熔沸点就,硬度就。

三、八电子稳定结构问题:准确判断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否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是学习的一个难点,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如何判断才能既简单又无误呢?这里介绍一种简捷的判断方法。 (1)分子中含氢元素时,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2)分子中无氢元素时,可根据化合价进行判断:某元素在该分子中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8,则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否则就不满足8 四、分子的性质(溶解性、手性和含氧酸的酸性) 1、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 2、手性——手性分子的判断方法是通过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必须互不相同。 3、含氧酸的酸性: (1)对于同一种元素的含氧酸来说,该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2)如果把含氧酸的通式写成(HO)mROn的形式,成酸的元素R相同时,则n值越大,酸性也就越强。 二、自我演练: 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Na2O: AlF3: Mg3N2: N2:、NH3: CS2:、BF3: CCl4:、PCl3: PCl5:、H3O+:。 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H2S:、NF3:、H2O2:、NaOH:、NaHS:、Na2O2:、FeS2:、CaC2:、NH4Cl:、KCN:、HCOOH:、—OH:、CH3COO-:、CH3-:、CH3+:。 .【例题解析】 [例1]判断并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1)含18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18个电子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18个电子的化合物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4) 含18个电子的单质分子. 解题思路:。 [例2] AB2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每摩AB2分子中含有54摩电子,根据下列反应: ①H2+B2→C ②B2+X→Y+AB2+H2O ③Y+C→AB2+Z Z有漂白作用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B2___________X_________Y_________

水分子簇中氢键作用

水分子簇中氢键作用 张建平 赵 林 王林双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概述了近年来为揭示水分子簇存在形态的成因所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指出除范德华力外,氢键和似共价键是水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总结了水分子簇中氢键的四种作用方式,包括协同效 应、氢键的转动、氢键的振动以及氢键变换;分别讨论了这四种作用方式以及似共价键对水分子簇存 在状态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水分子簇氢键似共价键 Hydrogen Bonds in Water Clusters Zhang Jianping, Zhao Lin, Wang Linshuang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hat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water clusters have been summarized. Besides van der Waals force, hydrogen bonds and quasi-covalent bonds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are major forces. Four kinds of kinetic motions of hydrogen bonds in water clusters are outlined, including cooperative effect, rotation, vibration and inter conversion, and th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of water clusters caused by quasi-covalent bonds and H-bond kinetic motions are explained in detail. Finally, the perspective in this research field i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Water clusters, Hydrogen bond, Quasi-covalent bond 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关于水分子簇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科研前沿的热点之一,其深层研究可望为揭示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本质问题提供有力工具[1~3]。 近年来,随着光谱科学和微观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分子轨道理论的介入,水分子簇的研究进入了量子时期,从而为揭示水分子簇存在形态的成因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基于蒙特卡罗模拟的极化-解离多体经验势能函数(PD-PEF)[4]在计算(H2O)n(n=2~8)的水分子簇的结构特征和分子尺度过程中,将氢原子视为单一的裸露质子,由于其充分考虑到分子间氢键及分子内部作用力的影响,适于计算水分子簇的结构特征参数。在六元水分子簇稳定性的研究中[5,6],应用从头计算法的独立分子模型,通过平动矢量和欧拉角将簇中每个分子的位置和取向逐一标定,总结出六水分子簇的五种结构形式,并通过计算氢键强度及自由能的大小,得出环状六水分子簇具有最稳定结构的结论。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实验室设计的远红外振转隧道光谱仪能够清晰观测到分子间的振转谱线,为深层次研究氢键作用下水分子簇的微观结构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7]。 张建平 男,28岁,博士生,现从事废弃物处理和水的功能化研究。E-mail: jianpingzhang@https://www.360docs.net/doc/614351524.htm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376054) 2005-03-04收稿,2005-08-30接受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六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一、 教学重点: 1. 现代价键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并应用上述理论解释部分典型共价分子 的形成过程、结构特性; 2. 共价键的键参数及其与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 分子极性与分子间作用力; 二、 内容提要 1. 离子键:原子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形成的 化学键。 (1)、形成条件;典型金属与典型非金属,电负性差值大于 1.7,此时化学键离子性大于50%。 (2)、离子键的本质:静电作用力。 (3)、离子键的特征:无方向性与饱和性。 (4)、晶格能:298.15K、105Pa时,气态阴、阳离子结合形成1摩尔固态离子晶体时所放出的能量。晶格能数值愈大,则表示形成的离子晶体愈稳定,离子键愈强。 2、现代价键理论 (1)、现代价键理论的要点;第一、参与成键的原子其价电子层必须有未成对的单电子,且要求参与配对的电子自旋方向相反,两两偶合成对时才能形成稳定的共价键,同时某个成单电子一经与另一单电子配对就再也不能与第三个成单电子去配对成键了,此点体现了共价键的饱和性;第二、电子的配对过程实为单电子所在原子轨道的相互部分重叠,而原子轨道的重叠须满足对称匹配和最大重叠原则,原子轨道尽可能发生最大程度的重叠,成键原子核间电子云密度愈大,形成的共价键愈稳定,此点体现了共价键形成的方向性。 (2)、共价键的特性:方向性和饱和性。 (3)、共价键的类型 σ键:原子轨道沿原子核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而形成的键,共价单键均为该类键型。 π键:原子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平行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共价双键和共价叁键中除一个σ键外其余均为π键。 π键的重叠程度比σ键的重叠程度小,π键上的电子对比σ键上的电子活泼,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含双键和叁键的化合物易发生加成等反应,化学性质较活泼。 (4)、键参数 键的极性 相同原子成键,X A-X B= 0 键无极性(X为电负性)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

课例1 理想模型,实现“宏观、微观、符号”的统 一 ——《水分子模型》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在化学用语教学中,“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们好不容易培养的兴趣很可能因为本主题的枯燥、抽象而消失殆尽,本主题自然成为大部分学生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如何帮助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神奇莫测的微观世界,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最终我把“神秘武器”落脚在“理想模型”这一科学方法上。 “理想模型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手段。化学对微观粒子结构的研究离不开“理想模型法”,在《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从最熟悉的物质——水做起,研究、制作、使用、分析水分子模型,并将其贯穿于初中化学的学习的全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目标定位 在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大致一星期之前,就可以进行此专题的学习,进而将水分子模型应用到全程教学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前提和思维特点,不可一蹴而就,不可急功近利,要循序渐进,要层层深入。 1.通过水分子模型的制作、使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习和使用“理想模型法”,逐渐帮助学生树立“物质的微粒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得学生逐步建立物质的“三种表述——宏观、微观、符号”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方式,并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内在的逻辑结构。 方法阐释 本专题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好问出发,采用查阅资料、动手制作、分析归纳等方式,与学生一起制作水分子模型,从中体验微观粒子的奇妙,帮助学生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再以水分子模型作为研究问题的“媒介”贯穿于全程学习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观察”、“想象”、“拆分”、“组合”中将研究深入,将问题深入,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三种表述”统一观。 教学流程 水分模型的制作和研究 1.教学时机:在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的知识大致一星期之前组织此专题教学。 2.研究性学习:布置这样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分子的模型,结合你的已有经验,查阅课本和其他资料获取制作依据,记录你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和收获,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和展示!” (学生们比以往接受任何作业都痛快地接下了这个作业,两天过去后的展示课上,教师和学生们一起收获着激情和喜悦……) 【设计意图】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此种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交流与展示: (1)学生们制作的水分子模型可谓五花八门、精彩频呈、美仑美奂。 原子:土豆、龙眼、桂圆、橡皮泥、小皮球、纸团、泡沫塑料球、篮球、

第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章节要点及习题

第3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章节要点】 价键基础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核之间共用电子平衡吸引力和排斥力而形成的。在H2中,这使得两个H原子距离为74pm 时能量最低。这个距离就被称为键长。这个距离的分子和孤立原子之间的能量差就称为键能。H2中的单键是一个σ键,关于键轴旋转对称。在简单的双原子分子例如O2,F2中,可以用含有单电子的原子轨道的重叠来描述键的形成。当双原子分子中两个原子不同时,电子对趋向于被其中一个原子所吸引,导致电子共享的不平均,由此产生了极性共价键。电子的不平均共享是分子中不同原子电负性不同的结果。原子之间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大。对于同一周期的原子,电负性一般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同一族的原子,电负性一般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少。 离子键 电负性差别较大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通常比较适合形成离子型分子。离子型化合物一般由交替的正负离子组成,通过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结合在一起。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离子所带的电荷及离子间的距离和一些其它因素。将晶体点阵打破变成气态离子所需的总能量称为晶格能。离子化合物中晶格能的变化趋势可以用离子电荷和距离来解释。 路易斯结构 路易斯结构给出了分子中价层电子的分布。成键的电子在单键(1对电子)、双键(2对电子)、三键(3对电子)中出现,分别在成键原子之间用1,2,3条横线描述。非成键电子被称为孤对电子,用圆点表示于元素符号旁边。路易斯结构可用以下五个步骤画出: 第一步数出价层电子数。 第二步用单键组成键的框架。 第三步在每一个外部的原子放上3对孤对电子,H除外。 第四步将剩余的价层电子分配给内部的原子。 第五步将所有原子的形式上的电荷减至最小。 被4对原子包围的原子是八隅体结构的。这种排布通常在第二周期的元素中比较常见。当电子排布有多种时,使所有原子所带形式电荷减小的结构更优。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分子可以画出两种或者更多的能量等价的路易斯结构,差别仅仅是电子对的位置不同。这种结构被称为共振结构。当然也存在能量不等的共振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带有最少形式电荷的结构依然是最优的。 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理论 VSEPR理论认为分子采用电子对排斥力最小的一种构型。通过将电子对放置在尽可能远的地方可以实现。通常通过如下三个步骤预测分子的结构: 画出分子的路易斯结构。 数出中心原子成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对的数目,用下表确定电子对对数最适合的几何构型。 如有必要,通过考察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修改分子几何构型。排斥力主要取决于电子对是成键电子(BP)还是孤对电子(LP)。排斥力的顺序如下: LP—LP>BP—LP>BP—BP 当孤对电子对存在时,电子对的理想几何构型将会有轻微变形,因为孤对电子对比成键电子对占据更多的空间。

水结成冰时密度减小——用氢键理论来解释

水结成冰时密度减小----------用氢键理论来解释在一般情况下,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体积膨胀、密度减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热胀冷缩”现象。然而水在由0℃温度升高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人们通过实验得到了P-t曲线,即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由曲线可见,在温度由0℃上升到4℃的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加大;温度由4℃继续上升的合过程中,水的密度逐渐减小;水在4℃时的密度最大。水在0℃至14℃的范围内,呈现出“冷胀热缩”的现象,称为反常膨胀。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可以用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予以解释。 物质的密度由物质内分子的平均间距决定。对于水来说,由于水中存在大量单个水分子,也存在多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的缔合水分子,而水分子缔合后形成的缔合水分子的分子平均间距变大,所以水的密度由水中缔合水分子的数量、缔合的单个水分子个数决定。具体地说,水的密度由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水分子的热运动两个因素决定。当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缔合作用减弱;当温度降低时,水分子的热运动减慢、缔合作用加强。综合考虑两个因素的影响,便可得知水的密度变化规律。 在水中,常温下有大约50%的单个水分子组合为缔合水分子,其中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最稳定。多个水分子组合时,除了呈六角形外(如雪花、窗花),还可能形成立体形点阵结构(属六方晶系)。每一个水分子都通过氢键,与周围四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图中只画出了中央一个水分子同周围水分子的组合情况。边缘的四个水分子也按

照同样的规律再与其他的水分子组合,形成一个多分子的缔合水分子。由图可知,缔合水分子中,每一个氧原子周围都有——4个氢原子,其中两个氢原子较近一些,与氧原子之间是共价键,组成水分子;另外两个氢原子属于其他水分子,靠氢键与这个水分子组合在一起。可以看出,这种多个分子组合成的缔合水分子中的水分于排列得比较松散,分子的间距比较大。由于氢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此在单个水分子组合为缔合水分子后,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是缔合水分子中的各单个分子排列有序,二是各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在液态水变成固态水时,即水凝固成冰、雪、霜时,呈现出缔合水分子的形状。此时,水分子的排列比较“松散”,雪、冰的密度比较小。 将冰熔化成水,缔合水分子中的一些氢键断裂,冰的晶体消失。0℃的水与0℃的冰相比,缔合水分子中的单个水分子数目减少,分子的间距变小、空隙减少,所以0℃的水比0℃的冰密度大。用伦琴射线照射0℃的水,发现只有15%的氢键断裂,水中仍然存在有约85%的微小冰晶体(即大的缔合水分子)。若继续加热0℃的水,随着水温度的升高,大的缔合水分子逐渐瓦解,变为三分子缔合水分子、双分子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这些小的缔合水分子或单个水分子,受氢链的影响较小,可以任意排列和运动,不必形成双分子、三分子、多分子缔合和立体形点阵结构(属六方晶系)那样的“缕空”结构,而且单个水分子还可以“嵌入”大的缔合水分子中间。在水温升高的过程中,一方面,缔合数小的缔合水分子、单个水分子在水中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NH3、Cl2、CO2等气体,在降低温度、增大压强时,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在这个过程中,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不断缩短,最后由不规则运动的混乱状态转变为有规则排列的固态。这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作用力,能把它们的分子聚集在一起。这种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我们知道,化学键是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而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比起来要弱得多。分子间作用力随着分子极性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有影响。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来说,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见图1-8),四卤化碳也有类似的情形(见图1-9)。

二、氢键 前面已介绍过某些结构相似的物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以及它们的熔点和沸点也随着升高的事实。但是有些氢化物的熔点和沸点的递变与以上事实不完全符合。让我们来看一下图 1-10。从图上可以看出,NH3、H2O和HF的沸点反常。例如,HF的沸点按沸点曲线的下降趋势应该在-90℃以下,而实际上是20℃;H2O的沸点按沸点曲线下降趋势应该在-70℃以下,而实际上是100℃。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使得它们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汽化。经科学研究证明,上述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的这种相互作用,叫做氢键。 氢键是怎样形成的呢?现在以HF为例来说明。在HF分子中,由于F 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6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4课时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1. 熟悉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共价键的特征、类型。能联系杂化轨道理论(s-p型)说明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2. 了解分子电偶极矩的概念及其应用于区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熟悉分子间力的类型。了解氢键的形成。 教学重点 1. 价键理论要点 2. 共价键的特征及类型 3.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 4. 分子间力与氢键 5.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教学难点 1. 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本质 2. σ键和π键 3. 杂化轨道的形成 4. 内轨型、外轨型配合物 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讲述法、模型演示、动画模拟、课堂讨论相结合 2. 注意问题:本章有的内容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演示使同学都能逐步掌握本章知识。要将每一个知识点给同学尽量的讲详细。 主要教学内容 第 6 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Chapter 6 Chemical bond & Molecular structure 6.1 离子键与离子的结构(Ionic bond and structure of ion) 6.1.1 离子键的形成与特性 德国科学家柯塞尔根据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别稳定的事实,首先提出了离子键理论。用以说明电负性差别较大的元素间所形成的化学键。 电负性较小的活波金属和电负性较大的活波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相互接近时,前者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后者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联系起来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例:NaCl 分子 11Na (X=1.01) 1s2 2s2 2p6 3s1 Na+ 1s2 2s2 2p6 17Cl (X=3.16) 1s2 2s2 2p6 3s2 3p5Cl- 1s2 2s2 2p6 3s2 3p6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特征 1)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只有电负性相差较大的元素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水分子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水分子通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姓名:王国栋 院系:基础医学院中西医结合1班 学号:20141025 水分子穿越双磷脂生物膜的输运机理是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中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AQP1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和鉴定使得人们确认出一个新的蛋白质家族———水通道蛋白家族。正是这一蛋白家族的存在,使得水分子可以进行快速的跨膜传输。由晶体学方法解出的哺乳动物AQP1水通道蛋白的原子结构,最终揭示了水通道蛋白只允许水分子快速传输而阻挡其他的小分子和离子(包括质子H+)的筛选输运机理。本文概述了水通道蛋白对水分子筛选传输的机理。 一、水通道蛋白的重要性 活细胞外面有一层由磷脂组成双层膜,称为双磷脂细胞膜。它将细胞的内环境物质及细胞器等与外部环境区分开。水、离子以及其他极性分子一般不能透过这层双磷脂细胞膜。但是细胞生命活动经常需要有选择性地对这些物质进行快速跨膜传输。这是通过镶嵌在细胞膜上具有输运化学物质功能的膜蛋白来实现的,不同膜蛋白具有输运不同化学物质的能力。 水是活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活细胞中,水的比例占总重量的70%左右。大多数的细胞生化反应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水分子的跨膜输运是如何实现的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问题。水分子虽然可以以简单渗透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但是扩散速度非常缓慢。科学研究证明,水分子跨越细胞膜的快速输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一种水通道蛋(aguaporin ,AQP )实现的。一个AQP1 水通道蛋白分子每秒钟可以允许30 亿个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大量存在于动物、植物等多种生物中。在哺乳动物中,水通道蛋白大量存在于肾脏、血细胞和眼睛等器官中,对体液渗透、泌尿等生理过程非常重要。在植物当中,水通道蛋白直接参与根部水分吸收及整个植物的水平衡。由于水通道蛋白的存在,细胞才可以快速调节自身体积和内部渗透压。由此可见,水通道蛋白对于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二、水通道蛋白的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是通过其结构来实现的。 要解决一个蛋白的功能机理问题,必须首先 解出它的原子结构。 AQP1 在细胞膜中以四聚体形式存在 (图1)。每个单聚体(即一个AQP1 分子) 是一个独立功能单元,中心存在一个通道管。它由6 个贯穿膜两面的长ɑ螺旋构成基本骨架,其中间有两个嵌入但不贯穿膜的短ɑ螺旋几乎顶对顶地放置着(图2)。在两个短ɑ螺旋相对的顶端各拥有一个在所有水通道家族蛋白中都保守存在的Asn-Pro-Aia (NPA )氨基酸组单元。它们使得这种顶对顶结构得以稳定存在。从两个螺旋的顶端分别延生出一条氨基酸残基松散链条分别回绕,走向各自的膜面。后面我们会看到这种短ɑ螺旋结合松散链条组成的结构单元对水通道功能非常重要。事实上,这种结构单元不仅存在于水通道蛋白中,还在其图1 水通道蛋白的投影密度图。 在双磷脂膜中,4个AOPI 水通道蛋白分子构成一个四聚体。每个水通道分子单体的中心存在一个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通道管。

高中化学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的存在: (1)稀有气体单质中不存在; (2)多原子单质分子中存在共价键; (3)非金属化合物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包括酸); (4)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可能有共价键的存在(Na2O2、NaOH、 NH4Cl),共价化合物中不存在离子 键; (5)离子化合物可由非金属构成,如:NH4NO3、NH4Cl 。 3.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的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4.金属键: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静电作用。 5.配位键:电子对由一个原子单方面提供而跟另一个原子共用而形成的共价键。 (1)孤对电子:原子最外层存在没有跟其它原子共用的电子对。 (2)虽然配位键和其它键的形成不同,但一旦形成后则与其它共价键无任何区别。 6.分子间作用力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 (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它主要影响物质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2)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存在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多数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氧化物、酸、氢化物、有机物等。 (3)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只有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才有。 (4)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

为什么HF、H2O和NH3的沸点会反常呢? (1)形成条件:原子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X,(N、O、F)与H原子形成强极性共价键,与另一个分子的半径较小,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Y (N、O、F),在分子间H与Y产生较强的静电吸引,形成氢键 (2)表示方法:X—H…Y—H(X.Y可相同或不同,一般为N、O、F)。 (3)氢键能级:比化学键弱很多,但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 (4)特征:具有方向性。 (5)氢键作用:使物质有较高的熔沸点(H2O、HF 、NH3)使物质易溶于水 (C2H5OH,CH3COOH)解释一些 反常现象。 结果1:氢键的形成会使含有氢键的物质的熔、沸点大大升高。如:水的沸点高、氨易液化等。这是因为固体熔 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结果2:氢键的形成对物质的溶解性也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第6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讲授4学时) Chapter 6 Chemical bond & molecular structure 本章教学内容: 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价键理论。杂化轨道与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间力和氢键。分子的极性,电偶极矩。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共价键的特征、共价键的类型。 (2)能联系杂化轨道理论(s-p型)说明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 (3)了解分子电偶极矩的概念,能判断分子的极性。 (4)明确分子间力(以及氢键)的本质及特性。 本章教学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理论,共价键的特征、类型; a)H 2 b)杂化轨道理论及分子的空间构型 本章习题:P1609,10,11,13,14

6.1 离子键与离子的结构(Ionic bond and structure of ion) 6.1.1离子键的形成 NaCl分子 Na (X=1.01) 1s2 2s22p63s1 Na+1s2 2s22p6 11 Cl (X=3.16) 1s2 2s22p63s23p5 Cl-1s2 2s22p63s23p6 17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力而形成的化学键。 6.1.2离子键的特征 ●离子键的本质是静电作用力,只有电负性相差较大的元素之间才能形成离 子键。 ●离子键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离子键是极性键。 电子失去的顺序:np-ns-(n-1)d-(n-2)f 用n+0.4l做判据,其数值越大,越易失去电子。 6.1.3各种简单离子构型(负离子anion一般仅有外层8电子结构,正离子cation有外层多种结构) 6.2共价键与分子结构(covalence bond &molecular structure) 6.2.1价键理论(valence bond theory) (1)共价键形成的本质 1)氢分子共价键的形成 1927年,Heitler and London将量子力学成果应用于H 分子结构的研究, 2 使共价键的本质得到初步解决。他们的结果认为:当两个氢原子相互靠近,且它们的1s电子处于自旋状态反平行时,两个电子才能配对成键;当两个氢原子的

结构化学基础习题答案分子的对称性

04分子的对称性 【4.1】HCN 和2CS 都是直线型分子,写出该分子的对称元素。 解:HCN :(),C υσ∞∞; CS 2 :()()2,,,,h C C i υσσ∞∞∞ 【4.2】写出3H CCl 分子中的对称元素。 解:()3,3C υσ 【4.3】写出三重映轴3S 和三重反轴3I 的全部对称操作。 解:依据三重映轴S 3所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33h S C σ=,2233S C =, 33h S σ= 4133S C =,52 33h S C σ=, 63S E = 依据三重反轴3I 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33I iC =,22 33I C =,33I i = 4133I C =,5233I iC =,63I E = 【4.4】写出四重映轴4S 和四重反轴4I 的全部对称操作。 解:依据S 4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21334 4442444,,,h h S C S C S C S E σσ==== 依据4I 进行的全部对称操作为: 11213344442444,,,I iC I C I iC I E ==== 【4.5】写出xz σ和通过原点并与χ轴重合的2C 轴的对称操作12C 的表示矩阵。 解: 100010001xz σ????=-??????, ()1 2100010001x C ?? ??=-?? ??-?? 【4.6】用对称操作的表示矩阵证明: (a ) ()2xy C z i σ= (b ) ()()()222C x C y C z = (c ) ()2yz xz C z σσ= 解: (a ) ()()11 2 2xy z z x x x C y C y y z z z σ-?????? ??????==-?????? ??????--??????, x x i y y z z -????????=-????????-????

3.1.1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天然水的基本特征以及污染物存在形态 ●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资源之一,也是人类兰以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是 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0.64%,尽管如此,人类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还造成了这些淡水资源的污染,水质下降,因此水资源保护十分重要。 ●水环境化学主要研究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存在形态、反应机制、迁移转化途径、归 趋的规律与化学行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是环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地球表面有70.8%为海洋所覆盖,占地球总水量的97.3%,淡水只占2.7%,可供 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为850万km3,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4%。我国水资源比较丰富,约为27210亿m3,居世界第六位。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对我国44个城市水质调查:地下水93.2%被污染,地表水100%污染。 ●1977年,联合国世界水会议:“如用一个半加仑(2.25L)的瓶子装下地球上的所有 水,则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半茶匙,其中河水湖泊水只有1滴,其余为地下水”。本节讲述内容:水分子结构、天然水基本特征(主要组成) 一、水和水分子结构的特异性 1、水分子的结构 ●水是地球上常见的物质之一。 ●水是氧的氢化物,具有V型结构的极性分子。为什么?水分子的结构式是H2O,氧 原子受到四个电子对包围,其中包括两个与氢原子共享所形成的两个共价键的成键电子对、以及由氧原子提供的两个孤对电子对。根据H.M.Poewll提出的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孤对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对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斥力>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因此由于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不同,造成了水分子的V型结构。 ●这种V型结构使水分子正负电荷向两端集中,一端为两个H离子带正电荷,一端 为O带负电荷,所以水是极性分子。 ●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并有多个水分子缔合nH2O=(H2O)n。常称“水分子团”。 ●正是氢键的存在使水分子和同族分子相比具有特异性。

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

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 姚瑶1赵林1,2* (天津大学1化工学院2环境学院天津 300072) 摘要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液体,它的特殊性使它作为生命的基质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目前,对于蛋白质内部和周围的水分子的研究,表明水在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目前 还没有得到明确的水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但通过三种现代结构研究的关键技术——结晶学、核磁共振光谱 学和计算机分析模拟方法的结合,已经取得了一些结果。本文从实验研究和理论模拟两方面,总结了水分 子与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水分子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展望了从水分 子角度出发来研究蛋白质性质的前景。 关键词水分子蛋白质分子结构稳定性 Interaction of Water with Protein Yao Yao1, Zhao Lin1,2* (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College of Environment,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Abstract Water is a profoundly unusual liquid, and its peculiarities may make it uniquely suited to act as life’s matrix. Recent studies of water in and around proteins have made us acutely aware of the critical role that water plays in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lthough we do not yet have definitive biological effect of water, a consensus is emerging, which brings together the three key techniques of modern structural research: crystallography, NMR spectroscopy, and computer methods of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progresses of the interaction of water molecule and protein molecule researched in both experiment and theoretical simulation. The influence of water molecule on the protein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were expatiated.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about protein considered the influence of water were predicted. Key words Water, Protein, Structure, Stability 水是地球上存在数量最多的分子化合物,生物体的组成成分中,水的含量最高。水分子具有极性,能通过静电吸引与周围的水分子形成四个氢键,构成四面体结构。水分子既是质子供体又是质子受体,能够通过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部位或非极性部位结合,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以及生物学功能。事实表明[1~6],水在生命大分子的结构及活性方面起着非常特殊的作用,因此,水分子的生物学作用[7]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实验仪器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水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难于观察,水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尚不十分明确。众所周知,蛋白质动力学和水分子的动力学密切相关[8]。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从实验和模拟两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水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情况,讨论了水分子对蛋白质构象、稳定性的影响,并展望了从水分子角度出发研究蛋白质性质的前景。 1 实验研究 自然界中没有真空环境,水分子会尽力填补蛋白质所不能到达的空缺。但是与蛋白质相比较, 姚瑶女,24岁,硕士生,现从事水分子蔟结构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研究。*联系人,E-mail: zhaolin@https://www.360docs.net/doc/614351524.html,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2003CCA043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376054) 2005-11-29收稿,2005-12-19接受

利用Gauss98计算软件研究单分子乙醇和单分子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精)

利用Gauss98计算软件研究单分子乙醇和单分子水分子之间的氢键 mg0824110 朱磊,缪强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单分子醋酸和单分子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听起来虽然简单,但是由于醋酸中含有两类氢和两类氧,水中存在一个氧和两个氢,这使得实际存在的氢键作用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运用GaussView和Gauss98程序对醋酸和水之间的氢键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分子醋酸和单分子水之间形成单个氢键或者双氢键。在研究的四种形成单个氢键的情况下有两种情况下的氢键能量很接近。形成双氢键时总的能量明显低于形成单氢键时的总能量。 关键词:Gauss98程序,GaussView,醋酸,水,氢键 Abstract: Acetic acid single-molecule and single hydrogen bonds between water molecules, although it sounds simple, but because of acetic acid contains two types of two types of hydrogen and oxygen in the water there is a two hydrogen and oxygen, making the actual existence of the hydrogen bonding More variety in the way. GaussView use of acetic acid and Gauss98 process of the hydrogen bonds betwee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