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与随班就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含义与基本原则
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 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这就应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街头 流浪儿童和童工、边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 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他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全纳学校的基本原则是: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儿童都应该在一起学习, 不管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或者他们可能经历着什么困难。全纳学校必须认识 到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对此做出反应,通过适当的课程、组织方式、教学策略 、资源运用、以及与社区的合作来适应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步调, 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应该有一系列的支持和服务来满足每所 学校中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我国随班就读的产生与发展
随班就读是我国将特殊儿童安置于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内与普通儿童一起
学习的教育安置方式。随班就读顺应了世界范围内全纳教育的呼唤和要求
,是我国探索全纳教育的重要实践方式。
• 一、随班就读的概念
(一)随班就读概念的出现 (二)当前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三)什么是随班就读 (四)理解随班就读的几个关键词语
全纳教育与随班就读
王星星
Save the Children
世界范围内的全纳教育
一、“全纳教育”的提出
(一)《萨拉曼卡宣言》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市召开了“世界特 殊需要教育大会”,共有92个国家、25个国际组织和机构近400人 参加。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 领》,首次正式提出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这个 概念,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 《萨拉曼卡宣言》中的主要观点: •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 •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 •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
Leabharlann Baidu
(三)初步规范化阶段:1992-1994 教育部分别于1992年在山东昌乐召开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现场研讨会,明确随班 就读的目的和意义;1994年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 议,明确随班就读的具体做法。教育部还在1994年颁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 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从政策制度上确立随班就读工作的规范。
8.经过调整的课程与教学:适应差异。
全纳学校决不会:
把有学习和参与障碍的学生“放置”在普通教育体系内而不为其提供成功所需 的支持; 为了“全纳教育”而“全纳”,不惜降低无学习和参与障碍的学生的教育质量 。 减少或取消特殊服务; 忽视学生的个别化需求; 要求所有学生有同样的时间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课程; 要求普教教师在没有特殊支持的情况下,既要给整个班级教学,还要给有学习 和参与障碍的学生提供教学和支持。
(四)深入探索与发展阶段:1995至今 教育部于2002年在北京召开全国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了开展随 班就读以来的经验和问题;又于2003年在全国选取100个县,进行随班就读支持 保障体系实验,并于2004年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 作经验交流会,对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进行专题研讨,以保证随 班就读工作的深入持久开展。
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一)全纳教育的人权观 全纳是残疾儿童的一种权利:尽管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很重要的, 但这不能成为 压倒个人权利的借口和理由。 (二)全纳教育的平等观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即不仅要有平等的入学机会,而且要 能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不要关注一部分学生, 而排斥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 (三)全纳教育的民主观 积极参与——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每个人在全纳学校中都会受到欢迎。 立足集体——用集体的力量来改变个人的问题。 促进合作——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合作,共同创建一种全纳的氛围。
全纳教育的定义
1.澳大利亚学者贝利的定义 全纳指的是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一起在普通学校中,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班 级内学习同样的课程,使所有学生都融合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与其他学 生没有差异。 2.英国全纳教育专家布思的定义 全纳教育就是要加强学生参与的过程,主张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地区的文化、课 程、社区活动,并减少学生被排斥的过程。 3.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对全纳教育的界定 全纳教育是一种转变学校及其它学习中心,让所有儿童,包括男童和女童、少 数民族学生、受爱滋病毒和爱滋病感染的儿童以及残疾儿童和有学习障碍的儿 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的过程。 4.我国学者黄志成教授的定义 全纳教育是这样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即接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与排斥,促 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全纳学校的基本特征
1.支持性的环境:接纳、辅助与期望,形成全纳文化。
2.共同的愿景:每个孩子都是集体中受尊重的一员。 3.解决问题的团队:决定服务,实施计划。
4.作为合作者的辅助教师:专业支持服务。
5.作为合作者的教师:孤独感在减少。 6.作为合作者的家长:有效参与。
7.作为问题解决者的学生:参与、融入、发展。
(四)全纳教育的“差异”观 在全纳教育看来,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差异与多样性不是普通学校排斥儿童的 原因,而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与发展的资源。 (五)全纳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观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不是学生去适应课程, 而是课程要适应和满足所有学生的教育需要。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随班就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育理念的落后 2.随班就读师资力量薄弱 3.随班就读的支持系统不完善 4.我国普通班级班额过大 5.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随班就读当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随班就读本身的不科学、不合理,而是随班 就读作为一种相对新生的事情,在探索与完善中不可避免要经历的问题。
研讨问题 1.你的班级或学校里是否出现过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 2.你认为随班就读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我们应如何解决?
讨论:

你认为我国的随班就读就是全纳教育吗? 随班就读与全纳教育是什么关系?
随班就读还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全纳教育。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区别: 教育对象上的区别——三类儿童与所有儿童 教育质量上的区别——随读与融合 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区别——教育普及与教育公平
联系: 1.随班就读是中国探索全纳教育的初始阶段。 2.随班就读是世界范围内的全纳教育探索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随班就读是中国实现全纳教育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全纳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未来之路”,随班就读则是我国教育向全纳教育 迈进的“现实之路。”
四、我国随班就读的发展历程
(一)非政府组织的探索阶段 金钥匙工程: 徐白仑先生在1987年发起了“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 ,先后在江苏、山西、河 北、黑龙江和北京进行盲童一体化教育的试验,并获得成功,中国开始了对残 疾儿童随班就读的民间实验。
(二)政府推动的实验阶段:1987-1992 1987年原国家教委委托北京、河北、江苏、黑龙江、山西、山东、辽宁和浙江 等省市分别进行视力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后又委托北京、江苏 、黑龙江和湖北等省市进行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在实验的基 础上,教育部根据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和多年教育实践发展的经验提出, “坚持多种形式办学,逐步形成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的 特殊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进行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新格局。”
五、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
(二)随班就读的成绩与经验 1.解决了大量残疾儿童的入学和义务教育问题。 三类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1987年不足6%,1996年60%,2000年超过80%。 2.随班就读的实践缓慢地改变人们对残疾人教育的传统认识,间接地促进了教育 公平理念的深入人心。 3.随班就读引发了普通教育的改革,促进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