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与疾病
离子通道和心脏疾知识讲解
(五)离子通道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1、通道与疾病
通道亚单位的
基因突变或表 达异常
结构或 功能异常
如:氯离子通道疾病(囊性纤维化病)
离子通道的功能减弱 或增强,导致机体生 理功能紊乱
因基因突变 氯离子通道的缺陷 必将影响外分泌腺 导管上皮细胞膜对 氯离子的通透性减 低,从而导致囊性 纤维化病的出现
北欧人群中致死性隐性遗传 氯离子通道疾病----囊性纤维化病
快钠通道:少量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循电化学梯度内流,达到快钠 通道的阈电位时快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的去极化。 去极化反而又促进快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当达到钠平衡电位 时,钠离子流动结束。快钠通道可被河豚毒选择性阻断。
慢钠通道:失活很慢,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Ito通道:激活道:
内向整流钾通道Ik1:没有门控,不受膜电位的控制,也不受激动剂的 控制,开放程度受膜电位影响。静息电位的膜电位水平,处于开放状 态钾离子经此通道外流,是细胞膜内负电,膜外正电的基础;静息电 位基础上,如果膜电位进一步超极化,细胞膜内电位更负,那么钾离 子顺此通道内流,超极化越大,内流越多;静息电位基础上,去极化 时,钾离子却不能成比例外流,而是去极化时该通道通透性降低,钾 离子外流减少,当膜电位去极化到-20mV时,钾离子外流量几乎为零。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膜电位去极化时,细胞内的镁离子和多胺类物质 (如腐胺,亚精胺,精胺)移向该通道,堵塞所致;当膜电位复极化 到接近静息电位时,内向整流现象解除。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大量粘液阻塞全身外分泌腺所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胰腺功能不全, 表现为慢性咳嗽、反复 发作的难治性肺部感染等.
2、离子通道与药物研发
5000个潜在药 物靶标中,离子 通道类药物靶点 大约占15%。首次 发现天然的钙通 道阻滞剂Rb1,现 在正在研发阶段。
钠钾离子通道
钠钾离子通道钠钾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离子通道,它起着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钠钾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钠钾离子通道的结构钠钾离子通道是一种跨膜蛋白,由多个亚单位组成。
其基本结构包括离子通道的核心区域和调控区域。
核心区域由跨膜的α亚单位构成,形成离子通道的孔道,能够让钠离子和钾离子通过。
调控区域则由β亚单位等组成,可以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
钠钾离子通道在细胞膜上起着调节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静息态,细胞内钠离子浓度较低,钾离子浓度较高。
当细胞受到刺激时,钠钾离子通道会打开,导致钠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同时钾离子从细胞内流出。
这种离子流动会改变细胞膜的电位,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传递信号。
三、钠钾离子通道的调控钠钾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被多种因素调控。
其中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是电压门控。
钠钾离子通道的α亚单位上含有一个电压依赖的活性门控区域,当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这个门控区域会改变构象,从而调节通道的开闭状态。
此外,钠钾离子通道还受到其他信号分子的调控,如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信号转导通路等。
四、钠钾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钠钾离子通道的异常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钠钾离子通道的突变可以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渐冻人综合征等。
此外,钠钾离子通道的异常也与心脏病、肌肉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在钠钾离子通道与疾病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钠钾离子通道的药物靶点。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钠钾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影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进而治疗相关的疾病。
这些药物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钠钾离子通道的功能,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起来,钠钾离子通道作为细胞膜上的一种重要离子通道,对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
它的结构、功能、调控以及与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生理学和疾病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离子通道激活剂是指某些物质能够增强或加速离子通道的打开,从而使离子通道起到更好的调控作用。
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现代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近年来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将从离子通道激活剂的分类、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三个方面综述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一、离子通道激活剂的分类离子通道激活剂根据作用机制和药理学特征,可以分为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激活剂和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激活剂两类。
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激活剂,顾名思义,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本身。
其作用机制是选择性地作用于离子通道的特定部位,从而引起离子通道的打开。
例如,许多钾通道激活剂直接作用于钾离子通道,使得通道打开,而钠离子通道激活剂则直接作用于钠离子通道。
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激活剂,与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激活剂不同,它们不会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而是通过改变细胞内环境中某些物质的浓度或离子电位来影响离子通道的打开状态。
举例来说,细胞内的钙离子稳态调节药物就是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的激活剂之一;另一例是腺苷酸酶抑制剂,该药物通过抑制腺苷酸酶,增加细胞内腺苷酸水平,最终促进钾离子通道的打开。
二、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离子通道激活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下文将概述其在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1. 心血管疾病二甲双胍 (dimethylbiguanide) 作为口服降糖药物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现在的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也能够作为离子通道激活剂来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并加速心脏室颤的自主终止。
同时,研究者还发现格列美脲 (glibenclamide) 能够通过钾离子通道的激活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且其他钾离子通道激活剂也具有类似的保护作用。
此外,心律不齐也是心脏病的常见表现,而一些钠离子通道激活剂和钾离子通道激活剂能够作为治疗心律不齐的手段。
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研究探究
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与疾病的关系研究探究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一种特殊的蛋白分子,它具有选择性地控制离子的进出,其存在与否以及功能的正常与否都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研究是一个重要而活跃的研究领域。
科学家在探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发现这些通道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离子通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离子通道主要由膜蛋白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β折叠、以及结构域相互组合而成。
离子通道的功能不仅在于对离子的选择性通道,还在于开关调节。
当离子通道打开,离子可以穿过通道进入或离开细胞,从而影响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维持细胞的内环境稳定。
离子通道在身体内的功能十分全面,例如调节神经递质和肌肉收缩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离子通道在身体内的正常功能与疾病密切相关。
许多疾病都是由离子通道的异常功能所引起的。
例如,长QT综合征就是因为离子通道异常引起的一种心律失常,会导致突发性晕厥及意外性猝死。
再例如,周期性瘫痪病就是因为某些钠通道或钙通道突变,而导致肌肉麻痹的一种慢性遗传性疾病。
还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脊髓性肌萎缩也与离子通道异常有关。
通过研究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科学家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也有助于发展新型的治疗方法。
例如,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一些药物就是针对离子通道的作用来进行治疗,达到调节心脏电生理功能的目的。
离子通道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例如,最近,一些研究关注于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在癌症中的作用。
用于治疗癌症的化疗药物已经被证明可以通过影响离子通道的功能来实现抗癌作用。
而一些离子通道本身也被证明与癌细胞的形成和增殖有关,这为研发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提供了希望。
总之,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离子通道的异常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对离子通道的研究和探究也会为开发新型的疾病治疗方法提供有力的支持。
离子通道的生理与病理作用研究
离子通道的生理与病理作用研究随着生物学、医学的发展,对于人的身体机能认识的不断加深,包括人体细胞内的离子通道在内的多个生理过程已经为人们所知。
离子通道是贯穿于细胞膜内外的蛋白质,它们负责控制、维持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保证人体机能正常运转。
离子通道对于神经元的信号传递、心脏细胞的收缩、能量的转换,甚至于人体防御机制的发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离子通道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1. 离子通道的分类与功能离子通道根据离子类型和细胞膜位置等因素进行分类。
目前已知的离子通道主要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K通道、Na通道、Ca通道,以及Cl通道。
其中,K通道是细胞最为常见的离子通道之一,被发现具有的功能也最为广泛。
K通道拥有自身稳定的结构,可从细胞膜上来回运转,通过控制钾离子的进出,维护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
另外,K通道还可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对于保持神经元的稳定状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Na通道和Ca通道同样是细胞内常见的离子通道。
Na通道是细胞膜上重要的离子通道之一,其打开或关闭状态能直接影响神经元内外钠离子的扩散,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状态。
而Ca通道则在多种生理过程中作为信号的传递途径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肌肉的收缩、神经元的兴奋状态等。
除上述三种离子通道外,Cl通道也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Cl通道在人体生理调控中发挥着平衡细胞电位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体内部对离子的敏感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离子通道与疾病随着对离子通道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疾病的发生与离子通道的变异或是失活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例如,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与K通道的失活息息相关。
研究发现,在部分肿瘤细胞内,K通道的活性水平较低,这也导致了肿瘤细胞的生长加速、增殖能力提高等情况。
进一步研究发现,将K通道恢复至正常活性水平,不仅可减缓肿瘤生长,还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与此同时,神经电生理学领域的研究也证明了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重要作用。
钠离子通道研究及其相关疾病治疗
钠离子通道研究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近年来,钠离子通道的研究备受关注,因为它涉及到多种疾病的治疗,如心律失常、癫痫、神经疼痛、多发性硬化等。
本文将从钠离子通道的基础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目前的治疗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钠离子通道的基础研究钠离子通道是一种跨膜蛋白,它能够在神经元膜上形成电压门控通道,使钠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产生神经信号。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十种钠离子通道,如Nav1.1、Nav1.2、Nav1.3等。
其中,Nav1.7是最为研究的一种钠离子通道,因为它在疼痛感知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在慢性疼痛患者中,Nav1.7的基因会发生突变,从而影响了人体自然止痛的能力。
因此,Nav1.7的研究成为了一种新的抗疼痛治疗方向。
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由于心脏肌肉细胞中的离子通道发生异常而导致的一类疾病。
其中,钠离子通道的异常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
目前,钠离子通道拮抗剂已经成为了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减慢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来调节心率和心律。
2、癫痫癫痫是一种由于脑电活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研究表明,Nav1.1、Nav1.2、Nav1.6和Nav1.7在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此,针对这些钠离子通道的药物也成为了治疗癫痫的有效手段。
3、神经疼痛神经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导致的一种疾病,如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等。
近年来,Nav1.7的研究表明,它是疼痛感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调节因子。
因此,针对Nav1.7的药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抗疼痛治疗方向。
三、目前的治疗措施1、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有利多卡因、普罗卡因胺、胺碘酮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减慢心肌组织的兴奋传导来稳定心律。
然而,由于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抗癫痫药物抗癫痫药物主要有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脑电活动来治疗癫痫。
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其中,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的一种。
离子通道的异常活性是导致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离子通道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也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离子传输蛋白,其活性能够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状态,进而影响细胞的兴奋性和动作电位。
在心肌细胞中,离子通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
其中耦合到钾、钠、钙离子的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房颤动是目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生与心房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异常有关。
在心房肌细胞中,离子通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钙离子通道的活性增加和钾离子通道的活性下降,心房肌细胞的兴奋性增加。
而当心房的兴奋性加强超过一定阈值时,就会产生心房颤动。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和钾离子通道激动剂等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轻心房颤动症状,并能够预防或减缓心房颤动的发生。
在心室肌细胞中,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的异常活性是导致心室颤动和猝死的主要原因。
由于离子通道异常活性会导致动作电位持续时间延长,这样便会导致心室肌细胞复极过慢,从而引起心室肌细胞重复而不稳定的兴奋,最终导致心室颤动。
目前,许多钠离子通道拮抗剂正被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可能导致心血管意外风险的增加。
与此相反,钾离子通道拮抗剂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
钾离子通道拮抗剂能够缩短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降低重复而不稳定的兴奋,从而减轻心室颤动症状。
但是钾离子通道拮抗剂也有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的症状加重等。
总的来说,离子通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通过对离子通道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心律失常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离子通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探究
离子通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探究离子通道是细胞膜特定的蛋白质通道,它们通过调节离子的进出来维持细胞的生理功能,包括心动、神经传导等。
离子通道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是药物研发中的重要靶点。
本文将探讨离子通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离子通道与疾病离子通道与大量疾病有关,包括癫痫、心律不齐、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等。
其中,如膜上钾离子通道(KV通道)的变异可引起一种遗传性肌病——病理性肌纤维失饵(PMC),由钠离子通道(Nav)基因的变异引起的疾病,则包括近200种不同的家族性或孤立性发病率高的疾病,如遗传性心律失常、癫痫、周期性麻痹、神经性聋等。
因此,利用离子通道特定的修饰剂或抑制剂调节离子通道功能,是研发治疗这些疾病药物的有效手段。
二、离子通道作为药物靶点离子通道作为药物靶点已有相当成功的案例。
如乙酰胆碱受体在肌肉和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且在肌肉松弛、病毒性病变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有广泛应用。
对于离子通道,已有固定激活状态或检测通道打开或关闭状态的离子通道调节剂发现。
这些药物可改变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阻止或调节它们的功能,对一些疾病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目前,已经有一些离子通道调节剂被批准用于治疗疾病,如类钙通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心衰,KATP通道激动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此外,许多离子通道药物处于研究开发中,并有望成为新型治疗疾病的药物。
三、离子通道药物研发挑战然而,离子通道药物研发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离子通道不是靶向剂所在的唯一位置,因此药物可选择性降低,而其他达成类似效果的蛋白质可能受到药物的影响,产生副作用。
其次,离子通道的结构比较复杂,药物分子必须在通道附近的微观环境中定位到离子通道的特定区域,才能发挥作用。
此外,离子通道的结构变异导致药物调节效果的巨大不同,一种药物可能对某些人有效,而对其他人无效,甚至引起反应不良。
因此,如何提高药物的选择性,增强它们与离子通道的特异性等问题都是离子通道药物研究面临的难点。
神经病学疾病的离子通道研究
神经病学疾病的离子通道研究神经病学疾病是指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免疫病、神经肌肉疾病和神经变性疾病等。
离子通道是神经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神经信号的传导和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平衡。
本文将讨论神经病学疾病中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离子通道是负责细胞膜上离子运输的蛋白质通道。
在神经元中,离子通道的功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允许或阻止特定的离子通过细胞膜,从而控制神经细胞的电活动。
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和调控异常可能导致神经病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在神经病学疾病的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电活动和离子平衡,从而引发神经病理生理过程。
例如,钠通道基因突变已经与多种神经病学疾病如癫痫、肌无力症和周期性瘫痪等相关联。
钙通道基因突变则与旋转性眩晕、共济失调和前庭神经元病等疾病有关。
此外,离子通道的调控异常也与神经病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神经系统中复杂的离子通道网络受多种调控因子如蛋白质激酶和磷酸酶的调控。
神经病学疾病常伴随着离子通道调控异常的发生,如钠通道调控蛋白质突变导致的钠通道功能改变引起的癫痫等。
研究表明,针对离子通道的治疗方法可发展为神经病学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例如,针对钠通道的药物如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已被广泛用于癫痫的治疗。
此外,离子通道在药物开发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许多神经药物的研发与离子通道的功能有关,如钠通道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和钾通道增强剂等。
综上所述,离子通道在神经病学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和调控异常是神经病学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
研究离子通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有助于深入理解神经病学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为神经病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人类遗传性疾病关系探讨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人类遗传性疾病关系探讨引言: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负责离子传输的蛋白质通道。
它们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调节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然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人类遗传性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对人类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影响,并介绍一些典型的与离子通道相关的遗传性疾病。
一、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的影响:1. 细胞电位改变:离子通道异常可能导致细胞电位的改变。
例如,钾通道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引起细胞电位脱极化。
这种电位改变可能干扰正常的细胞功能,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2. 离子传导障碍:离子通道异常还可能导致离子传导的障碍。
钙通道和钠通道异常可能导致离子无法正常通过细胞膜,从而中断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这些障碍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先天性肌无力症和周期性麻痹症等。
3. 细胞应激反应异常:离子通道异常可能引发细胞应激反应的异常。
例如,钙通道异常可能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突然增加,触发异常的细胞应激反应,如过度的神经传导和细胞凋亡。
这些异常反应可能导致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二、与离子通道相关的遗传性疾病:1. 长QT综合征:长QT综合征是一种心律失常病,与心肌细胞特定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该病患者心脏复极化时间延长,容易导致异位心律和心脏骤停。
其中,KCNE1和KCNQ1基因突变是引发长QT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 先天性肌无力症:先天性肌无力症是一组由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影响神经肌肉传导。
其中,钠通道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
患者表现为肌肉弱弱无力、易疲劳、运动受限等症状。
3. 周期性麻痹症:周期性麻痹症是一种罕见的离子通道疾病,与钠通道和钾通道基因突变相关。
患者表现为周期性的肌肉麻痹和肌肉无力,可伴随着周期性的钾离子浓度的异常增加或减少。
结论: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人类遗传性疾病之间紧密相关。
不同的离子通道异常可能导致细胞电位改变、离子传导障碍和细胞应激反应异常,进而引发多种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关联性分析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关联性分析简介: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机体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多样化。
近年来,研究表明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负责调控细胞内外离子的平衡和传递,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对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离子通道功能异常的概念与分类离子通道是一类膜蛋白质,能够在细胞膜上加速或调整离子的通过速度。
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通常包括通道的过度活化、失活、敏感性改变等。
这些异常会影响神经系统正常的信号传导,进而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可分为钠离子通道异常、钾离子通道异常和钙离子通道异常等。
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异常可能与不同的神经系统疾病相关。
二、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1. 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钠离子通道异常是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例如,突触前病变性肌阵挛性癫痫(PME)可以由钠离子通道的突变引起。
另外,一些癫痫发作性疾病,如Ⅰ型钠离子通道相关疾病(SCN1A)变异所致癫痫和癫痫发作性失语症,也与钠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
2. 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钾离子通道异常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另一类常见异常。
例如,先天性耳聋常伴有同侧眩晕(DFNA9)是由于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KCNQ4基因)的突变引起。
另外,锤状核钾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也与运动失调疾病如先天性肌阵挛性痫症(PDC)相关。
3. 钙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钙离子通道异常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又一重要因素。
例如,肌病性痉挛性斜颈(Dystonia7)与钙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有关。
此外,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中,钙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也被普遍认为是引发疾病的原因之一。
三、离子通道功能异常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离子通道异常类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离子通道异常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心脏离子通道疾病
01 长 Q T 综 合 征
遗传学研究进展:LQTS 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AD), 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AR)。至今已发现至少 17个 致病基因,包括 KCNQ1、KCNH2、SCN5A、ANK2、KCNE1、KCNE2、KCNJ2、 CACNA1C、CAV3、SCN4B、AKAP9、SNTA1、KCNJ5、CALM1~3、TRDN [4,17-18]。 根据 2022 版“心脏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4],其中 11 个 是 LQTS 证 据 明 确 基 因(KCNQ1、KCNH2、SCN5A、CALM1~3、TRDN、KCNE1、KCNE2、 KCNJ2、CACNA1C,表 4),建议可对先证者进行有针对性的 检 测;另 外 6 个 (ANK2、CAV3、SCN4B、AKAP9、SNTA1、KCNJ5),证据有限或有争议, 不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测。
02 短 Q T 综 合 征
短QT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ST段消失:QRS波后紧接T波,ST段消失 T波对称、高尖:T波对称、高尖、基底窄,这为后续的ICD治疗带来一定问题,因T波常被无诊断为QRS波,而出 现ICD的误放电 QT间期心率反应异常:正常人QT间期会随心率而变化,心率减慢,QT间期延长,心率增快,QT间期缩短;而短 QT综合征患者即使在心率减慢时,QT间期也不会出现相应的延长,表现为持续的QT间期缩短 Tp-Te间期延长:虽然QT间期缩短,但T波顶点到T波终末(Tp-Te)间期延长,提示复极离散度增加,为恶性心律 失常发生的基础。
(3)年龄、性别及基因型 基因型明确的LQT2和LQT3、<40岁的女性LQT2、首次症状发作<10岁、LQT2女性产后均为高风险因素 [21]。一些特异基因变异导致的LQTS,如JLNS和极罕见的LQT8,其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常早发且治疗效果欠佳。同时携带两个或以 上突变的LQTS患者比携带单位点突变的LQTS患者临床表现更严重。年龄、性别及基因型风险因素可能并存[22]。
生物体内的离子通道
生物体内的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一个神奇而神秘的结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蛋白质通道。
它通常表现为细胞膜上的一系列蛋白质通道,用于控制离子进出细胞。
它们的功能对我们生命的维持和正常的生理过程至关重要,离子通道的异常活动也与多种疾病有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离子通道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功能。
一、离子通道的种类人体内的离子通道,根据其通透性、门限电位和结构不同,可被分为多种类别。
这些通道能够传输不同的离子,如钠(Na+),钾(K+),钙(Ca2+)和氯(Cl-)。
离子通道分为离子选择性通道和非选择性通道两种。
离子选择性通道是特异性的,它们只允许其中一种特定的离子通过。
比如,钠通道只允许钠离子通过,而钾通道只允许钾离子通过。
非选择性通道则不仅仅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通常都有多个离子通过的能力或是不区分离子的选择性,并会因离子剂量的变化而自发开放或关闭。
高度专业化的离子通道和其它的蛋白通道结构相比不仅更为精细,还能更好地协调机体内各系统的复杂调控,它们的作用也越发重要。
二、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离子通道在生物体内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能够对离子的出入进行调节,从而控制细胞的电位变化。
下面列举了一些离子通道的常见生理功能:1. 感觉传递:一些离子通道的活动过程会引起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例如,某些钠通道活性引起的神经信号可能会被感觉神经细胞识别为痛觉传导。
2. 肌肉收缩:许多离子通道的活性也会触发肌肉收缩(如肌动蛋白),进而促进整个肌肉组织的运动。
3. 神经递质释放:离子通道的存在也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比如,钙离子通道控制了许多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过程,进而影响神经信号的传递过程。
4. 调节心脏跳动:钠阈值通道和钙通道的活性能够引发心脏的跳动,而钾通道则协助心脏群落的去极化,这些过程最终协调起心脏的跳动节律。
以上这些例子仅仅代表了一部分离子通道的生理功能,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这些通道的重要性。
三、离子通道的异常活动与疾病关系离子通道的异常活动与多种疾病有关。
离子通道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离子通道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离子通道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通过细胞膜上特定蛋白质介导,将离子从一侧跨越到另一侧的通道。
它在细胞内外负载、维持细胞内外环境、调节细胞活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离子通道的紊乱会引发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因此,对离子通道的研究成为了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向之一。
神经系统疾病是离子通道研究的热点之一。
神经元兴奋与抑制由钠通道和钾通道协调完成。
钠通道的开放会导致细胞内外电位快速转化,从而使神经元产生电冲动。
而钾通道的开放会令神经元内部正常复极。
然而,当钠通道或钾通道活性出现变化时,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都可能出现失调,随之而来的是包括癫痫、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在内的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
因此,对钠、钾通道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心血管疾病也与离子通道相关。
心肌细胞兴奋和收缩的过程由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共同协调完成。
其中钠离子通道在收缩期内快速打开,钙离子通道很早便开始开放,而钾离子通道相反,发挥的作用是在心肌动作势能保持的同时形成快速复极。
因此,当钙离子通道或钾离子通道发生异常时,例如抗击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绞痛等,就会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除此之外,离子通道还能够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等影响癌症发生和发展。
目前已经发现了多种与离子通道相关的肿瘤类型,例如肺癌、胰腺癌、大肠癌等。
钾通道的粘连抑制剂(KV1.3)、钙离子通道抑制剂(VGCC)、钠通道拮抗剂(Nav1.5)等抗癌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并展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
尽管离子通道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准确地调节离子通道成为疾病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离子通道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其次,现有的离子通道药物存在多种副作用,需要针对不同的离子通道类型开发针对性更强的药物,并且还需要更好地掌握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此外,离子通道研究还面临其他问题,例如克服离子通道构象复杂性、复杂的离子通道调节网络等等。
离子通道病临床表现
离子通道病临床表现离子通道病是指因编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一组疾病。
其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病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本文将详细阐述离子通道病的临床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一、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1. 癫痫:癫痫是离子通道病在神经系统中的常见表现。
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异常,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包括部分性发作、全面性发作等,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
2. 周期性瘫痪:周期性瘫痪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患者可出现四肢无力、瘫痪等症状,发作时血清钾浓度可正常、升高或降低。
3. 神经痛:离子通道基因突变还可导致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患者表现为剧烈的神经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刀割样、烧灼样或电击样等。
二、心血管系统离子通道病1. 心律失常: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可导致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临床表现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长QT综合征等,严重时可导致猝死。
2. 心力衰竭:部分离子通道病可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
患者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
3. 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是离子通道病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严重并发症。
由于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患者可能在无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三、肌肉系统离子通道病1. 肌强直:肌强直是一种肌肉收缩后松弛延迟的现象,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
患者表现为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2. 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是一组以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遗传性疾病,部分类型与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有关。
患者表现为出生后或婴幼儿期出现的肌无力、肌张力低下等症状。
四、其他系统离子通道病1. 肾脏离子通道病:肾脏离子通道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功能障碍,如Bartter 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等。
离子通道与肌肉疾病的关系研究
离子通道与肌肉疾病的关系研究肌肉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导致肌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肉功能的正常运作需要依赖于离子通道的正常功能。
离子通道可以帮助细胞内外离子的传递,从而确保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的稳定。
然而,离子通道的异常功能会导致肌肉疾病的发生。
离子通道与肌肉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科学家们通过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手段,对离子通道与肌肉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在肌肉收缩中,离子通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肌肉细胞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道会打开并释放钙离子,钙离子的释放可以使肌肉细胞的蛋白质结构产生变化,进而引发肌肉收缩。
如果离子通道受到损伤或者突变,就会影响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肌肉收缩功能异常。
研究发现许多肌肉疾病与离子通道的异常有关。
例如,核心肌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它的发生与钙离子释放通道的突变相关。
另外,发作性共济失调和小鼠震颤是由于钠离子通道的突变所导致的疾病。
近些年来,研究人员对离子通道与肌肉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发现一些神经肌肉疾病在离子通道的突变后可以通过改变离子通道功能来治疗。
例如,一些钠离子通道抑制剂已经被应用于治疗条件一般的神经痛以及其他疼痛症状。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些膜钙离子通道激动剂可以增加肌肉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从而促进肌肉收缩,提高肌肉力量。
总的来说,离子通道和肌肉疾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深入了解离子通道的作用和功能,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肌肉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因此,进一步研究离子通道与肌肉疾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钠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疾病的关联研究
钠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疾病的关联研究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症状包括心率过缓、心率过快或心跳不规则等。
心律失常疾病的病因复杂,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在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钠离子通道的异常活动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重点讨论钠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疾病的关联研究。
钠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上的一种离子通道,它能够使钠离子跨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从而进一步产生神经冲动和心肌收缩。
在心脏细胞中,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对心脏节律的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如果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异常,它会导致心脏节律紊乱,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
一些心律失常疾病的遗传基础已经被证实与钠离子通道的异常有关。
例如,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症候群(CCD)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疾病,它的发生与钠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有关。
研究表明,CCD的患者常常表现出慢性心脏传导阻滞的症状,这是因为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减弱或突变导致了神经冲动的传导障碍。
类似地,Brugada综合征也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其发生与钠离子通道的异常活性有关。
研究表明,Brugada综合征的患者常常表现出右心室心肌的异常兴奋性和复极化,这是因为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异常导致了心肌细胞的过度兴奋和过早复极化。
另外,一些药物也能够影响钠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
例如,多种利多卡因类药物被用于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就是通过减弱钠离子通道的活性来抑制心肌细胞的过度兴奋和复极化。
但是,这些药物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致心律失常和心脏电生理异常,因此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控。
除了遗传因素和药物因素,一些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影响钠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疾病的发生。
例如,电解质异常、心肌缺血和心脏应激等都可能对钠离子通道的活性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心律失常疾病。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烟、过度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也可能对钠离子通道的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增加心律失常疾病的风险。
离子通道病
所有钠通道基因突变所引起的疾病主要与α-亚单位的基因 改变有关。在心肌细胞,位于染色体3p21-24上的SCN5A基因与 钠通道(hH1)的组成有关。该基因突变是造成人类第3型长QT综合症(LQT3)的根本原因。先天性长Q-T综合症是一种罕 见且致死的心脏电复极化过程异常延长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上 QT间期延长,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和瘁死的一种综合症。 与正常结构相比,在由突变SCN5A形成的钠通道α亚单位上, 位于Ⅲ和Ⅳ结构域之间的4和5号片段有脯氨酸、赖氨酸和谷氨 酰胺缺失现象。破坏了通到连接攀与通道的相互作用,使部分 通道变为非失活的形式,通道失活的延迟导致持续的Na+内流, 延长心肌复极时间,导致QT间期延长。
IKs
遗传性LQTS的分类与特性
mink
LQT亚型
LQT1 性
LQT2 性
LQT3 性
JLN 体隐性
染色体 变异基因 11p15.5 KVLQT1
7q35-36 HERG
3q21-24 SCN5A
?
?
通道蛋白质
遗传形态
K+通道
常染色体显
K+通道
常染色体显
Na+通道 常染色体显
? HER常G染色 IKr
肌强直和周期性麻痹
根据发作时的血清钾浓度,临床上将周期性麻痹分为: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Hyper PP):临床表现多样。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 PP):因编码DHP受体α亚单位的 基因点突变引起,与肌强直无关。
先天性肌强直(paramyotonia congenita,PMC)的特征为 因重运动而加剧的肌强直以及因寒冷而恶化的肌僵硬,属于 Hyper PP--PMC综合症。原因:SCN4A或邻近的某些基因的遗 传缺陷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细胞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维持生命过程的基础,其基因变异和功能障碍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有钾、钠、钙、氯和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各型又分若干亚型.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细胞内钙浓度,触发生理效应;决定细胞的兴奋性、不应性和传导性;调节血管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参与突触传递;维持细胞的正常体积.离子通道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膜片钳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荧光探针钙图像分析技术.离子通道病是指离子通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疾病中的离子通道改变是指由于某一疾病或药物引起某一种或几种离子通道的数目、功能甚至结构变化,导致机体发生或纠正某些病理改变.从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角度,加强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深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及发现特异性治疗药物或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0 引言离子通道(ion channel)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亲水性蛋白质微孔道,是神经、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物质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膜片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及特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发现离子通道的功能、结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近年来,对于离子通道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阐明了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突变可导致某种疾病,而且还明确了某些疾病可影响某种离子通道功能甚至结构.本文论述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功能、研究方法及其与疾病的关系.1 离子通道的主要类型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称为门控(gating).根据门控机制的不同,将离子通道分为三大类:(1)电压门控性(voltage gated),又称电压依赖性(voltage dependent)或电压敏感性(voltage sensitive)离子通道:因膜电位变化而开启和关闭,以最容易通过的离子命名,如K+、Na+、Ca2+、Cl-通道4种主要类型,各型又分若干亚型.(2)配体门控性(ligand gated),又称化学门控性(chemical gated)离子通道:由递质与通道蛋白质受体分子上的结合位点结合而开启,以递质受体命名,如乙酰胆碱受体通道、谷氨酸受体通道、门冬氨酸受体通道等.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s)系由配体作用于相应受体而开放,同时允许Na+、Ca2+ 或K+ 通过,属于该类.(3)机械门控性(mechanogated),又称机械敏感性(mechanosensitive)离子通道:是一类感受细胞膜表面应力变化,实现胞外机械信号向胞内转导的通道,根据通透性分为离子选择性和非离子选择性通道,根据功能作用分为张力激活型和张力失活型离子通道.此外,还有细胞器离子通道,如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外膜上的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VDAC),位于细胞器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SR)或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膜上的Ryanodine受体通道、IP3受体通道.2 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有:(1)提高细胞内钙浓度,从而触发肌肉收缩、细胞兴奋、腺体分泌、Ca2+依赖性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蛋白激酶的激活和基因表达的调节等一系列生理效应;(2)在神经、肌肉等兴奋性细胞,Na+ 和Ca2+通道主要调控去极化,K+主要调控复极化和维持静息电位,从而决定细胞的兴奋性、不应性和传导性;(3)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其中有K+、Ca2+、Cl-通道和某些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4)参与突触传递,其中有K+、Na+、Ca2+、Cl-通道和某些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参与;(5)维持细胞正常体积,在高渗环境中,离子通道和转运系统激活使Na+、Cl-、有机溶液和水分进入细胞内而调节细胞体积增大;在低渗环境中,Na+、Cl-、有机溶液和水分流出细胞而调节细胞体积减少.3 离子通道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离子通道功能的最直接方法是用膜片钳技术直接测定通过离子通道的电流或测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膜片钳技术是利用一个玻璃微吸管电极完成膜片或全细胞电位的监测、钳制和膜电流的记录,通过观测膜电流的变化来分析通道个体或群体的分子活动、探讨离子通道特性.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分析、基因克隆、功能表达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编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结构可采用基因定位克隆确定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orthern杂交等明确其在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用Western杂交检测基因表达产物等.荧光探针钙图像分析技术为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提供了有效手段,常用的荧光探针有Fura-2/AM、Indo-1/AM、Fluo-3/AM、Calcium Green等,常用的检测仪器有双波长显微荧光光度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目前国外Olympus、Zeiss、Spex等公司已生产了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显微荧光装置,国内自行研制的活细胞钙离子浓度荧光显微检测系统也已问世[2].将离子浓度图像记录和膜片钳记录结合,同时进行光电联合检测,从离子产生的离子浓度、图像变化和电信号变化多个方面研究离子通道,将获得更多的离子通道功能信息.4 离子通道病(channelopathy)离子通道病是指离子通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具体表现在编码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或表达异常,或体内出现针对通道的病理性内源性物质时,离子通道的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减弱或增强,导致机体整体生理功能紊乱,形成某些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疾病,主要累及神经、肌肉、心脏、肾脏等系统和器官.迄今为止,研究比较清楚的离子通道病主要涉及钾、钠、钙、氯通道领域,现简介如下:4.1 钾通道病钾离子通道在所有可兴奋性和非兴奋性细胞的重要信号传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家族成员在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心率、胰岛素分泌、神经细胞分泌、上皮细胞电传导、骨骼肌收缩、细胞容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经发现的钾通道病有常染色体显性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enign familial neonatal convulsions,BFNC)、1-型发作性共济失调(episodic ataxia type 1)、阵发性舞蹈手足徐动症伴发作性共济失调(paroxysmal choreoathetosis with episodic ataxia)、癫痫、1-,2-,5-,6-型长QT综合征、Jervell和Lange-nielsen综合征[3]、Andersen综合征[4]等.4.2 钠通道病钠离子通道在大多数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起始阶段起重要作用,已经发现的钠通道病有高钾型周期性麻痹、正常血钾型周期性麻痹、部分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先天性副肌强直、各型钾加重的肌强直、先天性肌无力、3-型长QT综合征、1-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Liddle综合征[5]、全面性癫痫热性发作叠加症(generalized epilepsy with febrile seizures plus)[6]等.4.3 钙通道病钙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机体的不同类型组织细胞中,参与神经、肌肉、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生理过程.已经发现的钙通道病有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低钾型周期性瘫痪、2-型发作性共济失调、6-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央脊髓性肌病(central core disease of muscle)、恶性高热、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7]、癫痫等.4.4 氯通道病氯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机体的兴奋性细胞和非兴奋性细胞膜及溶酶体、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的质膜,在细胞兴奋性调节、跨上皮物质转运、细胞容积调节和细胞器酸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已经发现的氯通道病有先天性肌强直(Thomsen型)、隐性遗传全身性肌强直(Becker型)、囊性纤维化病、遗传性肾结石病、3-型Bartter综合征[8]等.需要说明的是,相当数量的离子通道病并不是新出现的疾病,而是早已出现甚至早被熟知的疾病,只是此前一直未发现其在离子通道水平存在病变,如癫痫、偏头痛等;有些离子通道病为单一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至,如1-型发作性共济失调是由于KCNA1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位于染色体12p13上,编码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也有些离子通道病涉及多种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如癫痫与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a1 D亚单位基因表达减弱)、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CNQ2和KCNQ3基因突变)、乙酰胆碱受体通道(a4和b2亚单位基因突变)等有关.5 离子通道病的主要研究方法离子通道病研究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前沿交叉学科研究方向,正在成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其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离子通道病模型的制备.对先天性离子通道病,多采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可疑的致病基因剔除或插入(knock out/Knock in)在整体动物上制造基因突变,生产转基因动物;或将离子通道基因直接微注射于细胞表达系统,如爪蟾卵母细胞(xenopus oocyte)、人胚肾细胞(HEK293)、中华仓鼠卵母细胞(CHO)等,然后对其所表达的离子通道进行单通道记录和分析,并与野生型进行比较.对获得性离子通道病,主要采用以患者血清或提纯的免疫球蛋白被动转移或人工重组抗原主动转移于整体实验动物的免疫学方法;或将传代细胞与患者血清或纯化的抗体共同培养,而后对其电生理变化进行检测.通过制备上述离子通道病研究模型,结合分子生物学、膜片钳记录、荧光探针钙图像分析、细胞内电生理记录、免疫组化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在体(in vivo)和离体(in vitro)实验研究,是目前离子通道病的主要研究策略.6 疾病中的离子通道改变病变中的离子通道改变是指由于某一疾病或药物引起某一种或几种离子通道的数目、功能甚至结构变化,导致机体发生或纠正某些病理生理改变.比如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大量的研究发现AD患者体内的一些内源性致病物质(如b-淀粉样蛋白、b-淀粉样蛋白前体、早老素蛋白-1,2)与钾通道、钙通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钾通道、钙通道的本身结构和/或调节过程等,参与AD患者早期记忆损失、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的出现.又如脑缺血,脑缺血后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内ATP合成下降,突触间隙的谷氨酸剧增,谷氨酸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引起受体依赖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导致神经细胞内Ca2+超载;谷氨酸还可经非NMDA途径使Na+通道开放,引起Na+通内流增加,随即引起Cl-和H2O内流,导致神经细胞急性渗透性肿胀.再如支气管哮喘,致病因素作用于肥大细胞后,引起细胞膜钙通道开放,Ca2+内流,促使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水解产生肌醇三磷酸(IP3),后者促进肌浆网释放Ca2+,导致胞内Ca2+增多,进而激活钙-钙调蛋白依赖性酶(磷酸化酶激酶、腺苷酸环化酶、磷酸二脂酶等)参与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导致炎症反应和哮喘发作;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能阻断钙通道,减少胞内Ca2+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轻炎症递质的反应性,缩短哮喘发作时间,改善哮喘症状.7 问题和展望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深入,已经逐步明确了许多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克隆了相应离子通道的cDNA,使得阐明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现实,从而部分解开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某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之谜.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比如基因突变与疾病的不一致性,具体表现为尽管发现某种离子通道病确实存在基因突变、细胞膜离子电流变化,然而只有部分患者有临床症状和体征,另一部分患者却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又如多种离子通道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离子通道病,为什么不同基因的突变或功能异常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症状和体征;再如由于离子通道自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人们对一些离子通道病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还有一些可能的离子通道病没被认识等.从离子通道与疾病的关系角度,进一步加强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药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深入研究,通过建立稳定的离子通道病研究模型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深入探讨离子通道病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加强特异性离子通道协同或拮抗药物开发,加强特异性离子通道亚基基因干预治疗研究,将对深入探讨某些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早期诊断及发现特异性治疗药物或措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2003级临床专业08班学号***********王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