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纤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的几种成缆方式
麦克斯韦方程*
一般形式
B E t D H J t D B 0
0
n2
Q
O
光纤的数值孔径 – 阶跃光纤
n2 n 0
纤芯 包层
n1 n2
约束光线内全反射最小入射角应满足: sin = n2/n1 最小入纤角度应满足: nsin0 = n1sin(p/2-) = (n12 – n22)1/2 小于最小入射角投射到光纤端面的光 线将进入纤芯,并在芯包界面上全反 射,向前传播。
G.654光纤(衰减最小光纤) 纤芯纯石英制造,在1550 nm处衰减最小(仅0.185 dB/km),用于长距离海底传输 G.655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引入微量色散抑制光纤非线性,适于长途传输
光纤中光传播的分析方法

射线追踪法 (几何光学分析法) 可应用于分析多模光纤百度文库(芯径尺寸>>波长) 易于直观理解 电磁场导波模式分析 应用于分析单模光纤 (芯径尺寸波长)
光传播的入射角条件
将s1和s2的值代入相位关系式并简化可以得到:
2pn1d sin
l
mp
假如只考虑波的电场分量垂直于入射面的情况,那么因发射带 来的相移为:
cos2 n 2 / n 2 2 1 2 arctan sin



代入简化式中可以得到:
涂覆层
1) 位置:位于光纤的最外层 2) 尺寸:涂覆后的光纤外径约为1.5 mm 3) 结构和材料: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层和二次涂覆层 a) 一次涂覆层一般使用丙烯酸酯、有机硅或硅橡胶材料 b) 缓冲层一般为性能良好的填充油膏 (防水) c) 二次涂覆层一般多用聚丙烯或尼龙等高聚物 4) 作用: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又增加 光纤的机械强度与可弯曲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
定义:数值孔径NA = nsin0=(n12 – n22)1/2 = n1(2D)1/2< 1 其中D = (n2 – n1)/n1为芯包相对折射率差 NA通常在0.14到0.50之间 NA大利于光耦合,但过大会导致模畸变加大,使带宽变窄
光纤的数值孔径 – 梯度光纤
折射率幂指数分布:
n 1 2D(r / a) 1/ 2 0r a 1 n( r ) 1/ 2 ra n1 (1 2D) n1 (1 D) n2
一根光纤是否单模传输与(1)光纤结构参数和(2)光纤中传输的 光波长有关: A. 纤芯半径>>光波波长:光纤中会存在大量传播模式 B. 纤芯半径~光波波长:光纤只允许一种模式在其中传播 因此,对于给定波长单模光纤的芯径要比多模光纤小
例如,对于常用通信波长(如1550 nm),单模光纤芯径在8~12 mm,而多模光纤芯径 > 50 mm。
椭圆偏振光 ( ≠ 2mp, m = 0, ±1, ±2,…)
Ex E 0x
2
Ey E 2 Ex y cos sin 2 E E E 0y 0 x 0 y
2
圆偏振光
光的反射定律
[两种不同媒介的界面] 反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处于法线的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n = r
光的折射定律 (Snell定律 )
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折射光线和 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且满足:n1 sin1 = n2 sin2
2 2 2 pn1d sin kp n1 cos n2 tan l 2 n1 sin
只有入射角满足该式的入射光才能在光纤中传播。
主要内容
回顾光的特性、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 介绍光纤结构、分类、特性和射线光学解释 圆波导模式及其理论简介* 单模光纤的特性、材料以及制造工艺
注意:芯径尺寸不是判断单模和多模光纤的标准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特点
单模光纤 优点:不存在模间色散,带宽大,用于长途传输 缺点:芯径小,较多模光纤而言不容易进行光耦合,需要使 用半导体激光器激励
多模光纤 优点:芯径大,容易注入光功率,可以使用LED作为光源 缺点:存在模间色散,只能用于短距离传输 模间色散:每个模式在光纤中光程不同,导致光脉冲在不同 模式下的能量到达目的的时间不同,造成脉冲展宽
在光的照射下,金属是否发射电子,仅与光的频率相关,而 与光的亮度和照射时间无关。不同的金属材料要求不同的光 照频率。
2.2 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
光速 c = 3 108 m/s
波长:l = c/v
当光在媒介中传播时,速度cn = c/n 常见物质的折射率:空气 1.00027; 水 1.33; 玻璃 (SiO2) 1.47; 钻石 2.42; 硅 3.5 折射率大的媒介称为光密媒介,反之称为光疏媒介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输速度不同
第二章:光纤结构、波导原理和 制造
主要内容
回顾光的特性、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 介绍光纤结构、分类、特性和射线光学解释 圆波导模式及其理论简介* 单模光纤的特性、材料以及制造工艺
光纤的几种成缆方式
2.1 光的基本特性
光的波动性
- 17世纪意大利格里马蒂首次观测到 光的衍射现象 - 1690年海牙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光 的波动性学说 - 1801年托马斯· 杨双缝干涉实验 - 1817年菲涅尔解释并重新演示了光 的衍射 (泊松亮斑) - 1865年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理论并 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空气 玻璃
光从光密媒质折射到光疏媒质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的全反射
玻璃的折射率为1.50,空气的 折射率为1.00,如果一束光以 大于42度角从玻璃入射到分界 面,入射光将发生全反射
c
光疏媒质 光密媒质
n1 sinc = n2 sin 90°
[ c = sin-1(n2/n1), n1 > n2]
E(z, t) = Ex(z, t) + Ey(z, t)
Ex(z, t) = exE0xcos(wt - kz)
Ey(z, t) = eyE0ycos(wt - kz +)
E0y

E0x
这两个垂直分量之间的相位 差满足 = 2mp, 其中m = 0, ±1, ±2,…
椭圆偏振光
tan 2 2 E0 x E0 y cos E02x E02y
阶跃光纤和梯度光纤
阶跃光纤
梯度光纤
梯度光纤可以减小模间色散:沿着轴心传播的光经历的路程短 但折射率高,沿纤芯外层传播的光路程长但折射率低。
ITU-T建议分类
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 在1310 nm工作时,理论色散值为零 在1550 nm工作时,传输损耗最低 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 零色散点从1310 nm移至1550 nm,同时1550 nm处 损耗最低
光纤的几种成缆方式
2.3 光纤的结构和模式
纤芯
1) 位置:光纤的中心部位 2) 尺寸:直径d1 = 4 ~ 50 mm 3) 材料:高纯度SiO2,掺有极少量的掺杂剂(GeO2,P2O5), 作用是提高纤芯折射率(n1),以传输光信号
包层
1) 位置:位于纤芯的周围 2) 尺寸:直径d2 = 125 mm 3) 材料:高纯度SiO2,极少量掺杂剂(如B2O3)的作用则是 适当降低包层折射率(n2),使之略低于纤芯折射 率,使得光信号能约束在纤芯中传输
特别地,当两个相互正交的分量 E0x = E0y = E0,且二者之间的相 位差 = 2mp ±p/2时,椭圆偏振 光变成圆偏振光:
E x E y E02
2 2
迎着光传播的方向观察,根据 取p/2和-p/2,圆偏振光分为右旋 圆偏振光和左旋圆偏振光
sinwt kz

p
2 E z , t ex E0 coswt k z e y E0 sinwt k z
:

p
2
coswt kz
光的量子特性
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 (1887年赫兹发现,1905年爱因斯坦 成功解释) 1. 光能量的发射与吸收总是以光量子的离散形式进行的 2. 光子的能量仅与光子的频率有关 一个频率为n的光子能量为 E = hn 其中h = 6.63 10-34 J· s为普朗克常数
平板波导中的解释
实际上在受光角内,只有一些以特定入射角入射的光线才能沿 光纤传播。下面用介质平板波导来模拟光纤光轴剖面进行分析。
n2 光线向下传播时的相前 n1
A
C d

n2
光线向上传播时的相前
假设:一个平面波的两条光线1和2,以角度<p/2-c入射到 界面上。根据平面波的性质,光线1和2在传播过程中等相面 上的所有点相位必须相同。

光纤中光的传播
光纤中光的传播方式有两种:
a) 子午光线:光线始终在一个包含光纤中心轴线的平面内传播 a-1) 约束光线:约束在纤芯内部传播的光线 a-2) 非约束光线:将折射到纤芯外面 b) 斜光线:光线的传播轨迹不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并且不 与光纤的轴线相交

P n2 n1 Q r P n1 O
全反射光的相移
偏振态按光平面分解
1 < p/2 - c c
c = 42度
垂直分量
空气与玻璃界面
水平分量
48
1 < p/2 - c
c
全反射中光电场的垂直分量相移(N) 和平行分量相移(p)
n = n1/n2
主要内容
回顾光的特性、基本的光学定律和定义 介绍光纤结构、分类、特性和射线光学解释 圆波导模式及其理论简介* 单模光纤的特性、材料以及制造工艺
光两种典型的传播方式
假设光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传播 球面波前 平面波前
点光源
光线
定义:具有相同相位的点的集合称为光的等相面或者波前 性质:光的传播方向垂直于波前
平面波
1821年菲涅尔:光波是一个横波,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E) 和磁场(H)的振动方向 给定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假设一列平面波始终沿 z 方向传 播,那么这列波可测量的电场可 以表示为: E(z, t) = eEcos(wt - kz)


其中n1为轴心上的折射率,n2为包层折射率,a为芯径。 在离纤芯距离r处的数值孔径为:
n 2 (r ) n 2 2 NA(r ) 0


1/ 2
NA(0) 1 (r / a)
ra ra
其中NA(0)为轴心上的数值孔径
NA(0) n1 2D
光纤的数值孔径 – 梯度光纤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以某一角度射入光纤端面,并能在光纤纤芯-包层交界面上产 生全反射的传播光线,就可以称为入射光的一个传播模式
单模光纤(Signal Mode Fiber):仅允许一个模式传播的光纤 多模光纤(Multiple Mode Fiber):同时允许多个模式传播
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续)
等相面
波的相位变化:传播相移+界面反射相变
光线1在B点反射并向上传播时的相前 光线2在D点未经反射时的相前 D E
n2 光线向下传播时的相前 n1
A

C
d

n2 光线向上传播时的相前


B
光线1从A点到B点传播距离为s1,并在上下两个反射面发生两 次相位突变,此时它的波前所经历的相位差应等于光线2从C 传播到D点且未经反射时波前所经历的相位差加上2kp。即有 n1ks1 + 2 = 2mp + n1ks2。由几何关系,容易得出AB的长度s1 = d/sin和CD的长度s2 = (cos2 – sin2)d/sin。
光纤的分类
按传输的模式数目分 • 单模光纤 • 多模光纤 按折射率的变化分 • 阶跃光纤 • 梯度光纤 ITU-T官方定义 • G.651光纤 (渐变型多模光纤) • G.652光纤 (常规单模光纤) • G.653光纤 (色散位移光纤) • G.654光纤 (衰减最小光纤) • G.655光纤 (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y O x e e
其中:e为电场振动方向 w为光的角频率 k = 2p/l为传播常数,表征相位变化的快慢
z
偏振态
根据光的电场矢量在xy平面上的运动轨迹,可以将光分为: 线偏振光 椭圆偏振光
y
O x e e
圆偏振光
z
线偏振光
E E02x E02y


1/ 2
arctan

E0 y E0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