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彩教案可能性

2024年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彩教案可能性

2024年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精彩教案——可能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能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可能性的概念2.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3.可能性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难点:运用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色和绿色球的袋子,让学生猜测摸出红色球和绿色球的可能性。

2.探索可能性的概念(1)教师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①明天会下雨。

②买彩票中一等奖。

③人类的生命可以永生。

(2)学生分组讨论,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3.学习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事件的可能性(1)教师出示几个事件,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①这支笔是我的。

②世界上有外星人。

③人类可以移民火星。

4.可能性的应用(1)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可能性来解决问题。

①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②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取一张红桃,可能性是多少?③投掷一个正方体,向上的面是3的可能性是多少?(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5.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6.课后作业(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件,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描述这些事件的可能性。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可能性来分析。

五、教学反思1.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加强对可能性概念的理解,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事件的可能性。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1.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能够画出图形的平移、旋转图形。

2.学生能够将指令转化为图形的平移、旋转动作。

教学建议: 1. 引导学生观察实际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如手表的旋转,电扇的旋转等,理解旋转是围绕一个点进行的。

2. 教师用具体的指令示范,例如:“正方形向右平移3个单位”,学生应该能够在纸上画出移动后的图形。

再让学生相互交换图形并指导其它同学正确完成图形的平移、旋转。

2. 图形的对称1.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例如正对称、辅助对称等。

2.学生能够在纸上画出对称图形。

教学建议: 1. 学生能够观察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并理解对称性的概念。

例如:花瓶、书本等物体都具有对称性。

2. 指导学生如何画出对称图形。

例如:“假设这是一条对称轴,将这个点放置在对称轴上,然后按对称轴平移这个点到对称位置,得出对称图形。

”可能性1. 实验与事件1.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概念及实验具有的特征,能列举实验的例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2.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事件的概率。

教学建议: 1. 教师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实验。

2. 在学生已经掌握实验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后,老师要加强学生对事件概率的了解,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计算出概率。

2. 概率的初步探究1.学生能够对简单的概率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例如从抽出的色球,分析抽到红色色球的概率。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概率的正确性。

教学建议: 1. 学生通过实验探索事件可能性,既能够提高实验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抽五个球,求粉色球的概率是多少?” 2. 在实验中提供信息的方式可以通过拆分信息来实现,例如:“从共有7个盒子中任意拿一个,其中有4个是红色的,3个是白色的,请问如果随便拿一个,抽到红色的概率是多少?”。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设计

《确定物体的位置(二)》教学设计课题确定物体的位置(二)单元第五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根据实际距离与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然后根据要求画图。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能根据已有的信息画图。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旧知看路线图,回答问题。

(1)汽车从火车站开出,向________方向行驶,到达邮局,从邮局向________,依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影院,从影院向________,到达游泳馆,向________,到达少年宫,再向________到达动物馆。

(2)邮局在影院的________面,少年宫在动物园的________面。

(3)医院的西边是________,东边是________。

二、导入新课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千万条的路,最终要走到目的地,就要学会去看图、能够正确的描述路线。

今天我们就来当一次向导,给我们的好朋友指指路好吗?板书课题:确定物体的位置(二)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确定方向的重要性。

通过课前谈话,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讲授新课一、说一说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

师:放暑假了,小方来到爷爷奶奶家,他想到公园去玩,可是怎么走呢?于是他找来了一张附近的地图。

课件出示:师:要描述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我们可以怎么做?还需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可以找出小方从家到公园的路线、行进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同时注意找的路线不能倒退,也不能重复。

师:说的真好!小方可以怎么走呢?大家找找看。

师:谁来说说?反馈:(1)小方从家出发,先向东走到医院,再向南走到邮局,再向东走到车站,最后向北就来到公园。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

6、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0页,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的复习。

◆教学提示: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确定物体位置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在在整套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总复习中,教材单独作为一个板块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充分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按要求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中国地图)谈话: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960万平方千米,从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出祖国的概貌。

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的告诉你两地之间的距离,比如在地图上量出乌鲁木齐到三亚的距离,我就可以告诉你乌鲁木齐到三亚的实际距离。

这要用到哪些知识?(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等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本版块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引出课题——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的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 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 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

【精品同步教案】第九单元第5课时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变化和位置的确定。

2.能够根据提示将图形进行旋转、平移、翻折、对称等操作。

3.能够确定图形的位置,并能够描述其位置关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四种图形变化操作方法的应用。

2.图形的位置关系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图形的变化操作与位置关系的整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图片或者绘图板展示几个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图形可能进行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2. 学生操作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根据提示进行图形的变化和位置的确定。

比如,教师可以给出以下操作提示:•将这个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

•将这个图形向左平移2个单位。

•将这个图形沿y轴翻折。

•将这个图形关于x轴对称。

通过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练习进行图形的变化和位置的确定,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 教师总结教师可以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化记忆,同时指出本课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和问题,并加以纠正。

4. 课后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题目或者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

比如,设置下面的题目:1.将这个图形向下平移3个单位。

2.将这个图形关于原点对称。

3.将这个图形逆时针旋转180度。

五、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图形的变化操作方法和位置的确定方法。

2.学生解决问题时运用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是否有效。

3.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的正确、规范程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 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 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第6课时: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西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能够了解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能够描述、比较和分类几何图形;2.能够通过旋转、翻转、平移等方式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3.能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图形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图形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换前后的图形(如旋转、翻转或平移)让学生猜测它们如何进行变换,初步了解几何图形的变化。

2. 概念讲解通过PPT展示或板书的形式,对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进行详细地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示例分析通过展示几个具体示例,逐步讲解如何通过旋转、翻转或平移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4. 实例练习让学生尝试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图形位置和方向有关的问题。

5.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些巩固练习。

五、教学案例案例一小明手中拿着一张纸片,上面画了一个正方形。

他将这个正方形分别做了垂直对称和水平对称,问变换后的位置关系。

解析:做垂直对称和水平对称,正方形会分别对称到自身的上下和左右两部分。

因此,变换后的正方形与变换前的正方形位置重合。

案例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1, 2),点B坐标为(4, 3),请问线段AB的长度是多少?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知,线段AB的长度为√[(4-1)²+(3-2)²],即√10。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2.完成作业本上的习题。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掌握了如何通过旋转、翻转或平移改变几何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同时,他们还学会了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图形的位置。

在课后的作业练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比例尺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比例尺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比例尺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二、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不同形式的比例尺。

三、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我们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重点难点:一、认识比例尺二、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运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间安排:共2课时过程设计: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自己动手把91页第一题作在书上。

看看有什么发现。

算一算图上的长度和实际长度的比值是多少?我们知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存在着一种倍数的关系。

即比例尺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认真观察三峡库区平面图。

同桌讨论这里的比例尺1:4600000表示什么意思?2、比例尺可分为()和(),它们之间怎样转化?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即=比例尺。

1、比例尺是距离的比,不是面积的比,比例尺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分子),后项是实际距离(分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否则比例尺无意义。

3、比例尺前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缩小;比例尺后项化简为1,是将实际距离扩大。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1、比例尺1:4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也就是()㎞。

2、在1:2000000的地图上,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4、把比例尺1:3000000改写成线段比例尺是()5、比例尺1:100和100:1一样吗?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二、掌握利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三、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我们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课时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6课时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教科书100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以及可能性。

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可能性的复习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1.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2.出示检测题。

(1)我们学习了有关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点?(2)做课本第141页第1题。

(3)什么叫比例尺?(4)做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地做题。

1.同桌对改。

老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2.(1限时5─10(2)师: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

再请同学们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

说(3)让学生更正错题。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1.2.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新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

确定物体的位置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九第3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方向与距离来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十字图上表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首先出示海上救援的场景。

通过谈话: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在海上航行有时遇到狂风、触礁等各种原因造成的灾难,所以防范和搜救工作非常重要。

举出实例:在2023年9月17日,中国护航编队前往事发地点,同时展开外交救援。

然后让大家想一想,护航编队要赶往出事地点,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护航编队怎样能确定出事船只的位置?从而引出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复习1.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关于确定位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知识?学生1:上、下、左、右、前、后。

学生2: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生3:数对(第几列,第几行)确定物体的位置。

2.课件出示坐标图,辨别八个方位。

教师:我们一般把正北偏东45度称为东北方,把正北偏西45度称为西北方,依次类推就有西南、西北。

3.复习数对(2,1)、数对(5,4)。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怎样确定位置?通过两个问题,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确定物体的位置所必需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教师:1.以学校为参照点,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2.以学校为参照点,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学生: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位置。

学生:只知道方向,不能确定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总复习主要涵盖了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图形变化,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

我将带领学生回顾这些图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部分是确定位置和可能性,我们将复习如何利用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可能性计算的原理。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概率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重点: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坐标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概率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复习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可能性,我将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些图形模型和图片,以及坐标系板。

学具包括学生用的图形卡片、坐标纸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入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例如,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的变化,如旋转、平移和对称,以及一些物体的位置变化。

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图形变化的性质和特点。

2. 复习图形变化:我会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我会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模型的变化,并解释这些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这些变化,加深他们的理解。

3. 复习确定位置:我会利用坐标系板来引导学生复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

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某个点的坐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可以巩固他们对于坐标系的掌握。

4. 复习可能性: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情境来引导学生复习概率计算的原理和方法。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本单元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是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的最后一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确定物体位置等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物体位置的确定、综合运用等4部分组成。

各小节间的关系和特点: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是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让学生初步感知比例在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唤起学习的需求并为学习比例尺奠定现实基础。

比例尺的学习,是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为基础,与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

在学生感知比例在生活实际中的需要,唤起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操作活动,引出比例和比例尺的相关概念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方法,与以往教科书相比,不再只是单纯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练习,有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代替了单纯的几何计算,从生活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例尺的相关知识。

物体位置的确定,是“图形的位置”知识在小学阶段的大融合,同时也有延伸和发展。

它涵盖了判定方向、确定距离、比例尺计算、画坐标图、路线图等多项知识。

这些知识,体现了《标准》注重几何直观、弱化图形抽象;注重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思维过程,削弱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几何证明的要求。

教学目标1、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3、能根据物体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绘制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4、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变换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热爱数学的情感。

5、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并学会与他人合作,不断克服和解决数学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相似图形、比例尺和物体位置的确定。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化和确定位置》教案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教学内容课本64、65页例1、例2,课堂活动,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

前置预习要求1、观察例1图片,想一想各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2、动手操作:用火柴棍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3、动手操作: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1)把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想一想应该怎样放大?放大后的边长是多少?(2)把长方形的长和宽都缩小为原来的21,想一想长和宽都缩小21后,长是()格,宽是()格。

(3)把L 形的各边放大4倍,说说它的各边原来有()格,放大4倍后是()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4、揭示课题。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

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教师点拨:(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课件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简单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比较,以及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比较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比较。

教学重点: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比较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骰子、转盘、扑克牌等。

学具: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游戏,让学生观察和思考:魔术师从一个袋子中随机抽取一张扑克牌,是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2. 新课导入a.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可能性的认识。

b. 教师讲解可能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c. 演示骰子、转盘等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b. 学生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讨论。

c. 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61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c. 教师解答疑问,拓展延伸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主要内容:a. 可能性的概念b. 比较可能性大小的方法c. 列表法与画图法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教材第61页练习题1、2、3。

b.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事件,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其可能性。

2. 答案:a. 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b. 示例:设计一个抽奖活动,分析中奖的可能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列表法或画图法分析事件发生可能性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可能性︳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可能性︳西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课——可能性,这是一节非常有趣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本节课主要涉及第107页至第108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可能性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事件的概率。

孩子们将学习到如何用数据来表示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可能性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实验来探究事件的概率,并能够运用数据来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学会用实验来探究事件的概率。

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数据来计算事件的概率,并能够用数据来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骰子、卡片、小球等,以及孩子们常用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可能性的概念。

例如,我会让孩子们掷骰子,然后记录下掷出1到6点的次数,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事件的可能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鼓励孩子们用数据来表示事件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掷骰子的实验,孩子们可以用数据来表示掷出偶数的可能性。

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巩固孩子们对可能性的理解。

例如,我会给孩子们一些关于掷骰子的问题,让他们用数据来解答。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设计一些关键词和公式,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可能性的概念。

例如,我会板书“可能性”、“概率”、“实验”等关键词,以及可能的公式。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孩子们对可能性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些作业题目。

例如,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来计算掷骰子掷出偶数的概率,并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可能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将引导孩子们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学习,例如,让他们通过网络或书籍查找一些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 确定物体的位置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5.4 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翻转和平移的概念;2.能够通过图形变化来确定物体的位置;3.能够解决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图形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2.通过图形变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放上一些关于图形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变化,从而引出图形变化的概念。

2.讲解重点(25分钟)1.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通过图形变化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讲解时,可以辅助使用PPT等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3.练习(25分钟)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然后让他们利用图形旋转、翻转和平移的操作方法,得到几何图形的相应位置;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一个物品的位置,然后让其他小组猜测这个物品的位置,并说明该位置是如何确定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在教学的最后十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如:你想要把房间里的某个家具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你会用什么方法确定这个家具的位置?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图形变化的试题,让学生回家自主完成。

四、教学方法1.阶段性小结方法;2.讨论小组合作方法;3.抛砖引玉方法。

五、教学资料1.PPT;2.茶杯、书本等可供演示的实物;3.图形变化练习题。

六、教学效果评估1.练习性测试;2.课堂表现;3.作业评分。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图形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但有部分学生对于图形的旋转、翻转和平移表达方法还有些模糊。

因此,老师认为在下次教学时,应该更注重这些操作方法的讲解及训练。

此外,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分工合作,定出明确的目标,明确负责人等细节,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学设计d9c8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五图形变化和确定位置《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学设计d9c8

《物体位置的确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只有确定参照点和物体的方向与距离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画图,确定物体位置。

2.经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3.通过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1.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位图,用方向和距离表述物体的位置。

2.根据物体的方向、距离和给定的比例尺面示意图。

【教学准备】课件、方位图、量角器、直尺、表格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复习位置与方向教师:请回忆以前学习的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

学生1:上、下、左、右、前、后。

学生2:东、西、南、北、东南等8个方向。

课件出示8个方向的方位图。

2.揭示课题课件出示:海上遇难图片。

教师:同学们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在海上航行,有时遇到狂风会造成很严重的灾难,护航队想要赶往出事地点,必须知道哪些信息(板书:物体位置的确定)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

教师:以学校为观测点,邮局和小食店到学校的距离相等。

它们在同一个方向吗?为什么?学生:只知道距离,不能确定邮局和小食店的位置。

教师:以学校为观测点,商场和小食店都在学校正东方向,它们在同一个地方吗?为什么?学生:只知道方向,也不能确定位置。

(2)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①同桌议一议。

②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确定观测点后,知道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板书:方向距离)[点评:通过例1的学习,让学生感知,只知道方向或距离,物体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只有知道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例2(1)课件出示例2。

(2)学生通过观察图上的标示及对话框等搜集信息。

(3)反馈学生信息的搜集情况。

学生1:旧码头在学校北偏西45°。

学生2:先量图上距离,再根据比例尺换算。

……(4)学生独立测量出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算出实际距离,并完成表格。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优质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优质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可能性》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可能性的概念,掌握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能运用列举法、画图法、计算法等方法进行简单事件可能性的求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可能性的含义,掌握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区别,能运用列举法、画图法、计算法求解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究、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可能性概念,掌握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特点。

难点:运用列举法、画图法、计算法求解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骰子、硬币、扑克牌等。

学具: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骰子、硬币等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各种事件的可能性。

2. 例题讲解(1)讲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列举法、画图法、计算法求解简单事件的可能性。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例题的求解。

(2)针对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可能性》2. 主要内容:(1)可能性概念(2)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3)列举法、画图法、计算法求解可能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课本练习题:P72页第1、2题。

(2)拓展题:一个袋子里有5个红球、3个绿球、2个蓝球,随机摸出一个球,求摸到红球、绿球、蓝球的可能性。

2. 答案:(1)课本练习题答案:见课本。

(2)拓展题答案:红球可能性为5/10,绿球可能性为3/10,蓝球可能性为2/1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教师: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以及可能性。

板书课题:图形的变换、确定位置、可能性的复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
师:通过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
1.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对图形进行放大、缩小等变换会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经历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换和位置确定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三、练一练
1.出示检测要求,要求认真审题,细心做题,把字写端正。

2.出示检测题。

(1)我们学习了有关图形的变换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点?
(2)做课本第141页第1题。

(3)什么叫比例尺?
(4)做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地做题。

四、议一议
1.同桌对改。

老师出示检测题的完整答案,学生同桌对改,对全部做对的要给予表扬。

2.讨论。

(1)同桌互相交流,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

限时5─10分钟
(2)师:都弄懂的同学请举手。

再请同学们看每道题,请做错的同学举手。

说说自己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为什么?
(3)让学生更正错题。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今天复习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高、字体又端正。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六、作业设计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