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
第二课时 直射点的移动与时差
![第二课时 直射点的移动与时差](https://img.taocdn.com/s3/m/7e47ec657e21af45b307a80b.png)
正午――直 射经线上的 时间为中午 12点。 子夜――与 直射经线相 差1800的经线 上的时间为 看图说出另外几条经线分别是 子夜0点。 什么时间?
再思考:2小时后,太阳是否仍然直射L1经线吗?如 果不是,那么直射在哪条上?12点又在哪条经线上? 太阳直射经线一定是 12 点 经线L1、L4、L7各为几点?
飞机起飞时旧金山时间为: 10月1日5时-16= 9月30日13时
飞机到达时时间为: 9月30日13时+10=9月30日23时
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称
为北京时间。(注意:不等于北京的地方时)
计算:当北京时间是10点时,乌鲁木齐 (88°E)所在的地方时是几点?区时是 几点?
--(7:52和8:00) 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北京当日 的日出时间(北京1160E的地方时)。
*半时区――某些国家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
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 晨昏线与之相切的纬 线,可以确定直射点纬度 和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二)时间问题
1、地方时 ①地方时的含义 ――同一时刻,每一条经线都 有各自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 *经度不同,地方时也不同。每隔经度15度, 时间相差1小时。 *时间东早西迟。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 早,即先看到日出为早。但与我们平时所说的 迟早不同:地方时是同一时刻不同地点,而我 们平时说的时间是同一地点不同时刻。
a
时间差
b 12时
p
两点之间的 东西方向是相 对的。 一般以两点 间劣弧为准。
90° 45° 135° 45° 90° 135°
0°
N
180°
0°
S
180°
45° 90°
135°
45° 90°
135°
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示意图绘制ppt课件
![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示意图绘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00a627783e0912a2162a69.png)
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图C)
太阳直射点
C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北半球为例)
昼=夜
昼渐长
N
昼渐长
昼最长
N
S
昼>夜 昼<夜
S
N
N
昼最短
S
昼渐短
昼渐短
S
昼=夜
1.光照图的基因类型
类型
图示
侧视图
俯视图 斜视图
判断方法
中心点为赤道上某点,所绘制的半球南、北半球各 占一半。左图为6月22日光照图,图中AB为晨线, 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为12时;A点所在 经线为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时;C点为晨线与赤道 的交点,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
高考中常考的自然 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做高考题的基础,掌握了 这些规律和原理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包 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所有高考
内容的原理和规律.
一、地理规律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 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 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 “ 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 午太阳高度越大。
•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 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E折线所示)
(2)提取时间信息——定时 日照图上的时间信息往往是隐藏着的,需要同学们“挖掘”, 关键在于找出并确定太阳光照图上重要的七个时间点,如下 图所示:
(3)综合运用 与地方时相关的运用:计算地方时、区时、昼夜长短、日出 日落时间, 确定日界线和日期。 与季节相关的运用:地球的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及变化;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变化;气压分布、某地的气候特 征、天气现象;季风洋流流向;河流汛期、河流入海口的盐 度;植被的生长状况;动物迁徙; 农业的生产过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极地科考时间等。
太阳光照图
![太阳光照图](https://img.taocdn.com/s3/m/616b0ad7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8.png)
处的人看到太阳位于地平线
4、此时图中 D 点结束 白天,开始进入黑夜, B
点黑夜结束,开始进入白天
B
A
C
N
D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画晨昏线,表示夜半球
2、某物体由D向A运动,运动方向
C
先向 西 (西、东),再向 东
B C
第三种、把昼夜半球平分在纵切面的投影
此类图赤道处的昼长和夜长
各是12小时。
太阳光线与AC晨线垂直,所
以阳光所射到的最近的一根
0°
经线(右图150°E)为阳光
直射的经线,地方时为正午
12点
判断节气仍然要看北极圈以
北、南极圈以南是极昼还是
极夜
第三种、把昼夜半球平分在纵切面的投影
此种投影在历次考核中出现
最多,关注特殊线(赤道、
极圈、回归线、晨昏线上的
点)
0°
赤道上的点永远昼夜平分;
极圈要注意极昼、极夜现象
如果是极昼则昼长24小时,
如果是极夜则夜长24小时。
关注哪是12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 哪条线是6点(与晨线在赤道相交的经线) 哪条线是18点(与昏线在赤道相交的经线)
不同的点昼长或夜长排序怎么办?
180°
0°
180°
若AB为晨线,AC为昏
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0° 可判定为夏至
B
A
C
读图完成问题
1、在图中用字母A标出太阳
直射点
2、标晨昏线、夜半球
3、此图所示的节气为北半球
夏至 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黄赤交角,回归运动,昼长,日出时间,节气资料
![黄赤交角,回归运动,昼长,日出时间,节气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afa6b6f336c1eb91a375db3.png)
黄赤交角,回归运动,昼长,日出时间1、读地球与黄道面示意图,完成第14~15题。
14.若α角变为0°,则()。
A太阳将总直射赤道B地球公转速度将加快C昼夜更替周期将变大D北半球昼长变化幅度将增大15.若α角变为20°,则()。
A热带范围将增大B北温带范围将减小C南温带范围将扩大D北寒带范围将扩大2、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交角图”,回答5-6题。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回归线的纬度数6.假设黄赤交角为0°,经研究发现,不可能出现()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四季更替C.大气环流现象D.全球各地昼夜平分3、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20~23题。
20.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A.① B.②C.③D.④21.恒星M是A.牛郎星 B.织女星C.北斗星D.北极星22.当阳光从C处直射地球时,北半球节气为A.春分 B.夏至C.秋分 D.冬至23.若黄赤交角为24°26′,则下列关于五带范围说法正确的是A.五带范围不变 B.温带扩大 C.南寒带缩小 D.热带扩大4、下面左图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右图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5. 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下面为1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图中M为OP的中点。
读图回答9~10题。
9.当地球公转速度为N时,可能是A.春分日B.夏至日C.冬至日D.秋分日10.当地球公转速度为P,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南运动B.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运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运动6、下图为假设全球等太阳高度图,北京时间为6时。
2020届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习题-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7e64ac80eb6294dd886cee.png)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知能演练提升1.地球自转和公转( )A.方向相同B.周期相同C.运行轨道相同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读地球公转演示图(支架顶部的十字框架代表“太阳光线”),完成第2~3题。
2.移动地球仪,使其绕“太阳”公转一周,我们可以观察到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A.23.5°S~23.5°NB.66.5°S~66.5°NC.90°S~90°ND.始终直射赤道3.为了保证演示成功,移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 )①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②保持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③按照顺时针方向移动④按照逆时针方向移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依次表示的我国法定节假日是( )A.元旦、劳动节、国庆节B.国庆节、劳动节、元旦C.劳动节、国庆节、元旦D.劳动节、元旦、国庆节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A.23.5°S——冬至日B.23.5°N——夏至日C.23.5°S——夏至日D.23.5°N——冬至日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
”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地球的公转B.气候的变化C.板块的运动D.海陆的变迁7.下列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的是( )A.太阳东升西落B.地球昼夜交替C.连云港的小明要在早上收看美国晚间体育直播D.冬去春来,四季更替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完成第8~10题。
8.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热量带的划分界线?( )A.热带与北温带B.南温带与南寒带C.北温带与北寒带D.热带与南温带9.此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10.这一天图中N处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A.极昼B.昼夜平分C.昼长夜短D.昼短夜长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位于北寒带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C.c地四季分明D.d地终年炎热★12.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很多奇妙的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精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9956981a300a6c30d229f9f.png)
(接上节课)
4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
(1)回归运动
①概念:
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表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
运行区间直射点所处半球运动方向时间区间
A →
B 北半球由南向北3月21日至6月22日
B →
C 北半球由北向南6月22日至9月23日
C →
D 南半球由北向南9月23日至12月22日
D →
E 南半球由南向北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
例题:国庆节10月1号,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运动(两空都可以选择填“北”或者“南”)。
【点拨】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一年365天,一年移动23°26′×4≈9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纬度,历时3.88天,约为4天。
即太阳直射点约为每4天,移动纬度1°。
(接上节课)
4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
(3)回归运动
①概念:
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4)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表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
例题:国庆节10月1号,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运动(两空都可以选择填“北”或者“南”)。
【点拨】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一年365天,一年移动23°26′×4≈9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纬度,历时3.88天,约为4天。
即太阳直射点约为每4天,移动纬度1°。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cc7db723172ded630a1cb687.png)
求地方时
求经度
(4) 给长途铁路运输、远洋航海事业、国际交往带来困难。
三、时区的划分和区时
时区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区时(标准时) 各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
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1、时区的划分:
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 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 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 合为一个时区。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 分46秒,叫做回归年。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23º26´N
夏至
北回归线
0º 春分
赤道 秋分
春分
23º26´S
南回归线
冬至
➢ 在地球公转图上如何判断二分二至 日:
1.根据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定——北夏南冬
D
地球位于A位置时,太
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
A
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
B
N
A
二、地方时
(1) 概念 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
(2) 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①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
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②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 。 ③经度不同,时刻不同,地方时不同 。
(3) 计算:
经度每隔15º,地方时相差1小时。 经度每隔1º,地方时相差4分钟。
D
夏至日
A
太阳
C
冬至日
B
地球位于A位置时,距太阳最远,为远日点,时 间为7月初,最接近北半球夏至日,顺地球公转 方向可依次判断B、D位置分别对应秋分日、春 分日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https://img.taocdn.com/s3/m/2d3c655231b765ce0508145d.png)
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90°。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二至日时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线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线昼长随时间的变化昼长随纬度的变化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广东省梅州市蕉岭中学袁飞林【考纲要求】(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详解】一、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和人造天体(如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注意】判断人造天体的关键:该物体是否脱离了地面。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太阳系模式图【思考】①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哪些②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存在生命体的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命体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的水。
外部条件──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辐射①形式:电磁波;②主要成分:H、He;③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④作用:a.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源泉。
1.2.1地球公转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运动)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1地球公转的意义(太阳直射点的运动)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fcc7a60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f.png)
课时1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01 地球公转的运动特征
2019鲁教版
地球公转的速度
一、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 4.周期:
名称
时间长度
1恒星年 365日6时8分10秒
1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参照物 其他恒星
太阳
意义
地球公转的真正 周期 太阳直射点回归 运动的周期
议:
春分3月21日
前后
仔细观察图片思考: 1.四个时间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2.顺着地球公转的方向,在相邻两个 时间点之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夏至6月22日 前后
近日点,远日点的位置?
秋分9月23日 前后
冬至12月22日 前后
春分日
•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 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 3月21日
春分日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这 种周期性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其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 48分46秒,叫作1回归年。
活动
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1.请在图1-2-5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线接起来表示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23°26′N
0°
23°26′S 春分日
2019鲁教版
地球公转的速度
一、地球的公转
5.速度:
公转位置 时间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 较快 较慢
生活在北半球的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夏半年比冬半年时间长?
开普勒面积定律: 行星和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课时1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两种基本运动
![地球两种基本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5f173d7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0.png)
第四章 地球运动第一节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一、地球运动基本特点 运动形式 方向 周期速度 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运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运动1恒星日=23时56分4秒15°/小时(两极点除外)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公转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远日点(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地球从远日点向近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增加;从近日点向远日点运动,公转速度减小。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原因---黄赤交角赤道所在平面为赤道面,地球公转平面为黄道面,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叫黄赤交角,其大小为23°26′。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3.两分两至的位置特点春分:北极倾斜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太阳直射赤道。
秋分:北极倾斜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太阳直射赤道。
冬至: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北极向偏离太阳方向倾斜;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夏至: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北极向靠近太阳方向倾斜;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三、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对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针对性训练1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在我国国庆日至“五一”劳动节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C A.变慢 B.变快 C.先变快,后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2.下列日期地球公转速度与7月15日比较接近的是:AA.6月17日B.8月15日C.12月15日D.2月15日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
夏至(6月22日)直射北回归线(23°26′N )秋分(9月23日) 直射赤道(0°)冬至(12月22日) 直射南回归线(23°26′S ) 春分(3月21日) 直射赤道(0°)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AA.甲—乙段 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甲段4.2014年1月31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BA.甲点B.乙点 C.丙点 D.丁点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图,回答5-6题。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 专题集训 第38讲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试题
![中考科学培优讲义 专题集训 第38讲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试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ae9467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f.png)
第38讲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知识梳理【复习重点】一、太阳热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由外到内依次是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周期约11年。
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2010年开始为第25周。
3.太阳活动对地球及人类的影响:(1)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2)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在地球两极地区的上空形成极光;(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的生活;(5)危及星际航行。
二、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月地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月球上既没有空气、水和生命,也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
月球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所以月球上昼夜温差大。
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弱,所以物体在月球上所受的重力比在地球上小。
2.月球表面明亮的部分称为月陆,是山脉、高原;阴暗的部分看上去像水域,称作月海,是广阔的平原和低地。
月球表面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于陨石坠落在月球表面而形成的陨石坑,也有部分环形山是月球的古老火山活动的产物。
三、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称为月相。
它的一个变化周期称为朔望月,平均为 29.53天。
1.月相变化的原因:(1)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太阳光。
(2)月球绕地球运动,使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时间中有规律地变化。
2.月相和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与农历的对应:三者成一直线时,月球在中间则为新月,即农历初一(朔)。
地球在中间则为满月,农历十五或十六(望)。
三者成垂直时,为上弦月(初七、初八)或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3.月相变化的规律:“上上上西西”,即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下下东东”,即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月亮的东侧半边明亮。
4.月相变化规律和农历的关系:月相变化依次为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日期依次为农历初一、初七(或初八)、十五(或十六)、二十二(或二十三)。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52d10d8b7360b4c2f3f64a5.png)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说明-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接上节课)4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1)回归运动①概念: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2)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表 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运行区间直射点所处半球运动方向时间区间A → B北半球由南向北3月21日至6月22日B → C北半球由北向南6月22日至9月23日C → D南半球由北向南9月23日至12月22日D → E南半球由南向北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例题:国庆节10月1号,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运动(两空都可以选择填“北”或者“南”)。
【点拨】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一年365天,一年移动23°26′×4≈9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纬度,历时天,约为4天。
即太阳直射点约为每4天,移动纬度1°。
(接上节课)4太阳直射的移动规律(3)回归运动①概念: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4)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表 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运行区间直射点所处半球运动方向时间区间例题:国庆节10月1号,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运动(两空都可以选择填“北”或者“南”)。
【点拨】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一年365天,一年移动23°26′×4≈94°,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纬度,历时天,约为4天。
即太阳直射点约为每4天,移动纬度1°。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
![(附)太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093ac0f79563c1ec5da7128.png)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石狮石光华侨联合中学黄精华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掌握黄赤交角的概念。
2.理解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画出示意图。
3.理解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学生掌握黄赤交角的“一轴两面三角度”。
2.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并结合教材P20活动,归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通过自制教具的演示,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4.创设虚拟的逆向思维的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自制教具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以问题的形式复习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引出地球公转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的教学。
(推进新课):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四:地球公转与季节(板书)(师):计算机动画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出黄赤交角的概念,设计问题让学生观察回答。
(板书)1.黄赤交角(学生活动):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地轴、赤道面、黄道面、黄赤交角及度数。
(2)在图中画出太阳平行光线,标出太阳平行光线,进一步找出太阳光线在地表的直射点。
(学生通过动手,对知识的印象更深)(探究活动):(思考):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地球上五带的范围如何变化?(师):若地轴是竖直的,黄赤交角还存在吗?地球表面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始终在哪里?教师讲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解析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5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义)(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e2bc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3.png)
三步骤:画图、画点、判断
①给出日期,判断直射点位于什么半球
②给出日期或范围,判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③给出日期,推算直射点纬度
思考:五一劳动节太阳直射的半球位置?此时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五一劳动节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判断方法
1.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判断
①回归线之间,一年内直射两次回归线上,一年内直射一次回归线以外,太阳不直射
②春分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秋分至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③冬至至次年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至冬至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④北半球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冬半年:秋分→冬至→次年春分;南半球情况相反
2.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A.32°B.58°C.66°D.79°
【解析】
【答案】2.D
题型01
地球公转轨道的特殊性,导致地球在绕日公转运动中,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一直处于变化状态。因此,地球上不同日期的太阳日长度随地球公转速度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化。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示意图,甲为公转轨道上一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牢记此图可有效判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方法如下:
(1)可根据日期大体计算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由图可知,三个月的时间,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23.5°;平均每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每四天,直射点大约移动1°。
(2)可根据对称原则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关于两至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两分日对称的两日期,太阳直射不同半球的同一纬度。
C.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D.国庆期间苏州日落逐渐提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回归运动
①概念:
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表1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
运行区间直射点所处半球运动方向时间区间
A →
B 北半球由南向北3月21日至6月22日
B →
C 北半球由北向南6月22日至9月23日
C →
D 南半球由北向南9月23日至12月22日
D →
E 南半球由南向北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
(3)回归运动
①概念:
②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4)分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图表2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
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示意图说明:
运行区间直射点所处半球运动方向时间区间
A →
B 北半球由南向北3月21日至6月22日
B →
C 北半球由北向南6月22日至9月23日
C →
D 南半球由北向南9月23日至12月22日
D →
E 南半球由南向北12月22日至次年3月21日。